古典园林建筑营造中的形式美以漏窗、洞门、长廊、铺地、园墙为例

合集下载

园林形式美法则举例分析案例

园林形式美法则举例分析案例

园林形式美法则举例分析案例案例:北京颐和园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园林之一、它位于北京西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由湖泊和山丘组成。

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多次修复和扩建,如今已成为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1.亭台楼阁:颐和园中有各种形式的亭台楼阁,如十七孔桥、卧佛堂、寿皇殿等。

这些亭台楼阁以其精美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造型给人一种壮观和优美的感觉。

这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造型美”的要求。

2.山水景观:颐和园中的山水景观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风格,如山明水秀的苏州园林和平泽秀丽的北方庄园。

其中的青泥洼桥、长廊等景观以其秀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形式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觉。

这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景观美”的要求。

3.协调统一:颐和园整体布局上,各个部分相互协调统一,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

无论是建筑物的布局还是景观的设计,都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整体美”的要求。

4.空间布局:颐和园中的空间布局合理,通过园林元素的巧妙安排,创造出一种开阔、深远的空间感。

无论是湖泊、山丘,还是建筑物、花坛,都给人一种流畅而连贯的感觉。

这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空间美”的要求。

5.材料环境:颐和园中广泛使用了石、木、水以及各种植物作为园林材料,通过它们的组合和搭配,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园林环境。

无论是石雕、木构建筑,还是花草树木,都给人一种自然、生动的感觉。

这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材料美”的要求。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北京颐和园的园林设计运用了园林形式美法则,使得园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园林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使得颐和园成为了一座兼具自然与人文的艺术园林,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与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与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与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同时,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

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

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

下面,结合古代园林建筑实际情况,就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和类型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1.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

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

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

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

二是强调其独特性。

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

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

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

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2.园林建筑的特点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2.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

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2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建筑美学论文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美

建筑美学论文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美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美【摘要】多年以来,建筑美学一直是建筑界的热门研究对象。

虽说人们对于美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判断,但是,建筑作为一种空间形态的特殊艺术,具有最直接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力,它的美也必然需要多面的判断和时间的证明。

本文主要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征来探讨建筑美学在古建筑上的应用。

【关键词】单体建筑、结构、空间序列、园林、意境、自然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学习中,我发现了许多中国特色的美学特征。

下面就是一些主要的特征分析:1、单体建筑——结构形象之美1.1 木构架结构形式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从原始社会起,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其中,抬梁式的使用范围最广。

1.1.1 三种主要结构形式的做法梁式: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立柱,柱上立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

在平行的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络柱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的檩。

这些檩上除排列椽子承载屋面重量以外,檩本身还具有联系构架的作用。

两组木构架形成“间”,沿着面阔方向排列间则成为房屋的整体构架。

斗式: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立柱,但柱的间距较密,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用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一组组的构架。

干式:用天然原木或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

上三种结构形式的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赋予建筑物以较大的灵活性。

同时,由于斗拱和榫卯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因而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

另外,这种结构还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1.1.2 重要标记——斗拱拱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记,也是木构建筑的结构关键。

形式美法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形式美法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形式美法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作者:游环来源:《现代园艺》2011年第12期摘要:形式美法则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其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以增强人们对形式美法则的重视和理解,提高对美的环境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形式美法则;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景观1 形式美和形式美法则概念1.1 形式美是许多美的形式的概括反映,是各种美的形式的一种规律及共同特征,如比例、对称、均衡、和谐、韵律、富有变化等。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2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1.2 形式美法则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对比和调和材料(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的组合规律,主要有对称与平衡、节奏和韵律、比例与尺度、主从与重点、过渡与照应、稳定与轻巧、渗透与层次、质感与肌理、多样与统一等。

这些规律是人类在创造美的活动中不断进行抽象、概括而总结出来。

2形式美法则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于我国五千年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3家崇尚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它将美学建立在“意境”的基础上,并借鉴了文学、绘画、书法、建筑艺术的内容,为环境和空间关的塑造增添了独特的风采。

园林的美不仅在于其个体景物的美,而在于其整体的布局与规划,以及不同景物的形态、材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加上气候的变化、人物及动物气息的融入,组合成有起有落的空间乐章。

在形式美法则运用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节奏与韵律、主从与重点、渗透和层次、对称与均衡等。

2.1 节奏与韵律几乎所有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节奏与韵律的充分使用。

节奏也是一种节拍,是一种波浪式的律动,当形、线、色、块整齐有条理并重复地出现,富有变化地排列组合,就可获得节奏感。

园林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在进行空间的组合时,通过一定的分隔,使各景区之间又要保持有机联系,富于变化,使整个园林成为一个有节奏的、统一和谐的空间整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景方法(精品)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景方法(精品)

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夹景
★景点
山或林带

六、对景
• 对景:是指园林中的景物可以相互欣赏, 而不是独处的,即不管身在园林中的任 何位置,对面都要有景可看。
• 对景手法的运用,使园林景物隔而不断, 互相掩映,常常与借景相表里。
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对景
★ A景点
Hale Waihona Puke ★ B景点七、框景:指选择特定的视点,利用门框、窗框、树
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借景
远山
★景点

• 1、远借:就是借园林以外的景色。
2、邻借:就是借与园林为邻的景色
• 3、仰借:就是 借高处的景物。
• 4、俯借:就是 借低处的景物。
5、应时而借:是在园内设置特殊景点。包括
朝借旭日,晚借夕阳,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丹枫, 冬借飞雪,乃至山泉流水,燕语莺歌,皆可借之。
• 作用:利用漏窗,可以构建若隐若暗,似
见非见,含蓄雅致,模糊深远的意境。
古代园林的构景手段——漏景



又名花窗,是窗洞内有漏空图案的窗。
狮子林:“琴”、“棋”、“书”、“画”
漏花窗
沧浪亭漏窗
九、点景:是指用一词一语点出景物的特征和意境,
以增加风景的魅力和色彩。
• 点景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园林中应该有景 物的地方要点缀出景物来。如水面大,就 要点以山石,构筑小岛,增添桥榭;假山虚 旷,就要点以山亭,叠以蹬道,泻以流泉, 这样使虚实得体,隐现合宜,有无相济。
A 框景 B 抑景 C 借景 D 夹景 3.透过葡萄、老梅、修竹等图案的窗隙,可见园外或 院外的美景,这类窗户的构景作用是( )。 A 框景 B 借景 C 夹景 D 漏景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和造景组景分析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和造景组景分析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和造景组景分析作者:高佳寒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16期摘要:在调查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艺圃、寄畅园、豫园、个园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其中最具有代表和特色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主要是从布局和组景方式入手,分析中国古典空间处理方法和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及组景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布局组景;空间处理一、前言古典园林本来就是园主人展示自己的志趣,或者说雅趣的所在,其功用不是为了单纯的舒适或撒欢儿。

中国文化发展到明清,已经被束缚在了一种高度发育的精致当中,离孔丘先生赞赏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质朴的精神相去甚远,我们的古典园林和意大利法国的那种几何园林一样都是矫揉造作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形式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城市私园空间有限,比起空旷的草原中国文人更喜欢山环水抱,而皇家园林包括了一切自然景观的缩影,只是中国传统美学较西方又包含了意境美,所以景观结构更复杂深刻。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特点1. 建筑在园林中所占比重较大。

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都属于这种类型。

在这些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本身优美的外观已经形成一番可以观赏之景。

2. 一般不使边界造成生硬的90°转角。

为打破围墙的单调与闭塞感,一般不使边界造成生硬的90°转角。

它们也构成了景观空间中很好的赏景点,与其他园林要素相结合共同形成丰富的空间。

3. 最常见亦是最常用的布局手法是以山石与绿化作为掩映。

就像拙政园中的“海棠春坞”,在白粉墙下布置山石、花木。

同时在光影的作用下,园林内人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这些物体上,实体的白粉墙就变成山石与海棠的背景,让游客感到别有一番趣味。

它犹如画面上的白纸,使墙的界限感似乎消失,而呈现出一个生动的小景。

当游人在较近距离内观赏时效果尤为突出,从而使人不会感到疲倦。

4. 通过层层引导,使游人感受到空间的转换。

在沧浪亭中,爬山斜廊与亭相结合,人的视线先由山石而到廊、再到亭,再引向远处的高空,使游人不知不觉感受到空间的转换,种种设计与布局到给人一种焕然一新之感。

古典园林建筑营造中的形式美_以漏窗_洞门_长廊_铺地_园墙为例

古典园林建筑营造中的形式美_以漏窗_洞门_长廊_铺地_园墙为例
3. 2 立面— ——园墙
园墙是立面上的一种形式, 是 围 合 空 间 的 构 件 。在 园 林 中 起 划 分 内 外 范 围 、分 隔 内 部 空 间 和 遮 挡 劣 景 的 作 用 。园 墙 在 墙 体 和 设 置 上 有 其独特的地方。
中国传统园林的墙, 按材料和 构 造 可 分 为 版 筑 墙 、乱 石 墙 、磨 砖 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空间多用 白粉墙, 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 衬托山石、花卉, 犹如在白纸上绘 制山水花卉, 意境颇佳。园墙与假 山之间可即可离, 各有其妙。园墙 与 水 面 之 间 宜 用 道 路 、石 峰 、花 木 点缀, 景物映于墙面和水中, 增加 意趣。产竹地区常就地取材, 用竹 编园墙, 既经济又富有地方色彩。 园墙的设置多与地形结合, 平坦 的地形多建成平墙, 坡地和山地 则就势建成阶梯状。
1. 2 洞门
围墙内外供人出入的门, 因为 没有门扇, 所以叫洞门。各式各样 的洞门除去它的造景作用, 本身也 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它丰富的形 式, 给人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
1. 2. 1 洞门的形式
大致有方门合角式、圈门式、 上 下 圈 式 、入 角 式 、葫 芦 式 、莲 瓣 式 、如 意 式 、贝 叶 式 、剑 环 式 等 。 最 常见的是圆洞门, 又称月亮门、月 洞门。这些洞门形式丰富多彩, 给 人带来了强烈的形式美感。
图 1—古琴
图 1—函装线书
图 1—画卷
图 1—围棋棋盘
美, 又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 同时, 漏窗的图案形式也具有
象征意义。如: 竹、梅、兰、菊、莲, 表 现 出 高 风 亮 节 的 雅 意 ; 鹿 、鹤 、松 、
桃象征长寿; 凤凰、蝙蝠、石榴象征 高贵吉祥; 鲤鱼跳龙门象征仕途通 畅 等 。这 些 图 案 不 仅 具 有 文 化 及 象 征上的含义, 也为建筑增添了丰富 的形式美。

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这九大方法少不了

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这九大方法少不了

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这九大方法少不了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利用富有智慧的造景手法,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抑景俗称“先藏后漏”,“欲扬先抑”。

如进门见假山,则为山抑;见树丛,则为树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漏”,“欲扬先抑”,采取抑景之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透景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

要把园内外主要风景点透视线在平面规划设计图上表现出来,并保证在透视线范围内,景物的立面空间上不再受遮挡,空间的深浅变化,要靠透景拿捏。

添景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

如果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

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

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一株或几株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

夹景当风景点的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他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者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风景点的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就是夹景。

比如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是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

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对景一般讲究轴线对称,对的景物恰好在观赏者所处轴线的正中,运用于大场景时,对的景物可与总体布局的轴线不在一条主轴上,如自然山水中亭榭,这边的亭榭,那边的瀑布,即形成一种对景的关系。

古典园林漏窗艺术的特点及新发展

古典园林漏窗艺术的特点及新发展

1 前 言
漏窗 大多设定在 园林 内部 的分 隔墙面上 , 以长廊 和庭 院 为多。漏窗在古代被称为 “ 漏 明墙 ” 或“ 漏砖 墙” n , 即在墙上设 置 的小窗 户 , 是 中国古典园林建 筑 中独 特 的艺 术形式 。明清
时期 亦被称为 “ 花墙 洞 ” , 在墙上 开凿 出“ 洞” , 内外通 透 , 框 架
入, 使其更具有典 雅的景观效果 。将漏 窗作 为一种传统元素 , 通过 对漏 窗构造方 式和设计手 法更新 , 并 对漏 窗的艺术 元素 进行借鉴 , 将其应用 到新 的材料 中, 创 造 出全新 的漏 窗艺 术形 式, 在现代景观 中增添 中国传统特色。例如深圳第五园、 苏州水 岸清华 、 上海九间堂等新中式楼 盘中就大量运用并创新 了漏窗 这一艺术形式 , 使景观空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烙印。
更体现出当代 的人 文生 活特征和 审美情趣 。
内制作精美 图案造型 , 成 为古典园林借景 的重要 手段 , 提高了 审美境界 。或在走廊 的墙上或旁侧 等处 , 院围拐角处 , 建成 联
排 的扇形 、 花瓶形 、 海棠形等 多种 艺术形态 。整幅墙上往往 以 单个漏窗为点 , 多个漏窗相连 , 跟 随着 地形或墙体 的高低起伏 形成流动的直线或 曲线 , 产生视 觉和审美 的焦点 。

个 特定 的情景 , 以框景的效果 , 强化 了窗外景 观的画面感 。
4 漏 窗在现 代 景观 中的应用
当代 中国园林设 计 中 , 很多 地方都借 鉴 了古典 园林 中漏 窗设计 的精髓 , 经过不同材料和 图形 的搭 配设计 , 通过能工巧 匠雕 刻 , 巧妙 的构 造 出一 幅幅美妙 画面 , 既点缀 了墙体 , 又丰 富 了景观层次 。当代的漏窗工艺 , 采用传统 与现代相结合 , 构 造 出现代 园林 艺术 的视觉焦点 。经过创新的镂空 图案 和雕 刻

园林漏窗---有一幅画叫“漏窗”.(优选)

园林漏窗---有一幅画叫“漏窗”.(优选)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曾说过,“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

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说到中国园林,自然就会想到烟雨朦胧的江南。

谈及江南的园林,当然首先说到的就是苏州,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提及苏州园林,我们就不得不说说那粉墙上的“眼”------漏窗。

园林中楼、台、亭、阁、斋、轩、堂、馆的落地长窗、半窗、和合窗、空窗(局部或全部镂空的窗子)……林林总总不下万余,仅漏窗就有近千。

这些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属工艺美术的上品,制作精细而不庸俗,有的看似简朴其实别具匠心。

走进园林,以一种诗心画眼的审美情趣,静静地品赏着漏窗寂寂无语的静谧之美。

在一年四季的风晴雨雪、晨曦夕阳中寻觅光影变化的精美瞬间,那是何等的惬意啊!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窗”用“牖”来达意。

据记载,真正让我们见到窗的具体形象的是汉代的明器,在明器上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窗的图形。

《淮南子·说山训》中就有一段形象的描述:“受光与牖,照北壁。

”可知窗是朝南开的,从窗中照射出来的光,可以一直照到背面的墙壁。

然当时的窗的面积很小,“十牖毕开,不若一户之明”。

汉代出现了直棂窗。

魏晋时期,文人兴起建造花园,这使门窗置身于景观与屋墙交界处,起到漏窗隔景与引景的双重作用。

隋唐至宋,出版了图文并茂的《营造法式》,已对窗的构建作了具体的说明。

至明清时代,建筑用窗,工艺成熟,式样繁多,且存世较多……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俗称为“花墙头、花墙洞、花窗”,是江南园林建筑的一个重要特色。

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把它称为“漏砖墙”或“漏明墙”。

漏窗内外相通,窗内图案疏密布局匀称。

它以多变的造型、精美的纹饰,不仅使平淡的墙面产生变化,使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更引游人兴致。

而且窗饰题材丰富,熔文学、书画、雕刻、戏曲、民俗等为一炉,是江南人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智慧的结晶,折射出华夏窗饰艺术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体现着江南漏窗文化的民俗意义和审美精神。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运用及案例赏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运用及案例赏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运用及案例赏析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

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框景美学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框景美学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框景美学摘要: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框景通过门窗框架来欣赏外界的景物,用艺术的匠心手法营造出了具有生活情趣的画意框景。

框景的主要形式是门洞和窗框,形式丰富多样,造工精细纤巧。

透过门窗框架使人感到一种“似实而虚,似虚又实”的“无心画”之美,并使相隔空间互相渗透,丰富层次结构,引起空间深远感,给人以生动的体验。

时时变幻,移步异景,是我国园林美学的一大创新。

关键词:框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追求、形式美、空间Frame The View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AestheticsAbstract: Frame the view of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through the window and door frames to admire the scenery outside, created by the artistic ingenuity camp with life like taste of the painting box scene. The main form of box scene is door and window frames, rich and varied forms, made fine fine. Through the door and window frame makes people feel a kind of "quasi real and virtual, like virtual reality" "no paint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eparated space and mutual penetration, rich hierarchy, caused a profound sense of space, give a person with vivid experience. Constantly changing, drawing from King, is a great innovation of landscape aesthetics in china.Key words:Frame the view; China classical gardens; Aesthetic pursuit; The beauty of form; Space1框景特征及作用1.1框景的特征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中提到园林造景要“俗则屏之,嘉则收之”[1]。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漏窗艺术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漏窗艺术
户, 它放进光线 和新鲜 的空气 ; 但对 中国人来说 , 是一个 画 它
框 , 园永 远 在 它 外 头 。 ” 花

虎、 云龙 、 凤凰 、 喜鹊 、 蝙蝠 , 以及松鹤 图 、 柏鹿 图等 , 品题材 物 有花瓶 、 聚宝盆 、 文房 四宝和博古 等 , 还有表现 戏剧人物 和故 事、 象形文字 的图案 。
漏 窗 大 多设 置 在 园林 内部 的分 隔墙 面 上 ,以 长 廊 和 半 通
透的庭院为多。 透过漏窗 , 景区似隔非 隔 , 似隐还现 , 光影迷离 斑驳 , 可望而不可即 , 随着游人 的脚步移动 , 景色也随之变化 ,
平 直 的墙 面有 了它 , 便增 添 了 无尽 的 生气 和 流动 变 幻 感 。 窗 漏 高 度 多 与人 眼视 线 相 平 , 下框 离地 面一 般 约 在 1 . 左 右 。也 3米
等, 我们可 以充分取其形 , 用其意 。 总之 , 苏州园林 中一切造景 元素都为现代设计 的发展提供 了丰富的借鉴资源 , 文化宝库 。 在现代设计 中我们可 以积极 地对 传统文化进行探究 , 并创新 ,
的审美空间。 二、 园林 中的 漏 窗
容 , 园林增添 了不少的雅气 。也体现 了园林 主人追 求宁静 , 为 悠 闲, 舒适 的生 活态度 , 和主人 的艺术 文化修 养 , 展示 着积极 健康的生活观 ,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五、 园林 漏 窗 艺 术 对 现 代 园 林 设 计 的 启 示
“ 字换成“ 字 , 以说一样得体 , 篱” 窗” 可 小小 的窗户给我们带来 广 , 图案题 材多取象征吉 祥或风雅的动植物 , 属于花卉题 材的 的是一方无穷境的大天地。 贝聿铭说过 ,在西方 , “ 窗户 就是 窗 有松 、 、 丹 、 、 、 、 、 柏 牡 梅 竹 兰 菊 芭蕉 、 花等 , 鸟兽 的有 狮 、 荷 属

苏州园林艺术四大要素

苏州园林艺术四大要素

苏州园林艺术四大要素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

它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景区中,还可构成风景的主题。

山池是园林的骨干,但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常设在建筑物内,因此建筑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风景的观赏点。

建筑的类型及组合方式与当时园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园林建筑以其数量之多与比重之大形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

一般中小型园林的建筑密度可高达30%以上,如壶园、畅园,拥翠山庄;大型园林的建筑密度也多在15%以上,如沧浪亭、留园,狮子林等。

正因为如此,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与建筑群的组合方式,对于整个园林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

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等。

其中除少数亭阁外,多围绕山池布置,房屋之间常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路线。

各类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参差错落,虚实相间,富有变化。

由于使用性质的不同,建筑处理也有不同。

厅堂多位于园内适中地点,周围绕以墙垣廊屋,前后构成庭院,是园林建筑的主体。

厅堂造型比较高大宏敞,装修精美,家具陈设富丽,在反映园主奢靡生活方面,具有典型性。

留园五峰仙馆、狮子林燕誉堂均为这类例子。

可观赏周围景物的四面厅,多建于环境开阔和风景富于变化的地点,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檐廊,既可在厅内坐观,又便于沿廊浏览,如拙政园远香堂。

书斋,花厅,环境要求安静,常与主要景区隔离,自成院落,在建筑处理上则另有一种格调。

如留园的还我读书处,拙政园玉兰堂,前面都有小庭院,虽无山池之胜,但几株花木,散点石峰,也堪构成小景。

至于亭、榭,曲廊,主要供休憩、眺望或观赏游览之用,同时又可以点缀风景,所以此类建筑多设于山巅,水边或园林四周,所谓“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就是这种手法的表述。

园林建筑的造型与组合,都求其轻巧玲珑,富有变化,建筑形式亦无定制,普通住宅房屋,多用三间五间,惟有园林建筑,一室半室,随宜布置,结构采用斗拱的极少,装修亦不雕鸾贴金,力求朴素大方。

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

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

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以园内建筑装饰图案为例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艺术——以园内建筑装饰图案为例摘要:园林中的建筑装饰主要呈现出的是一种图案美,是对欣赏者产生的视觉吸引,而苏州园林中的建筑装饰图案是营造其“精妙绝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主体,而其中的建筑装饰图案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字: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装饰造型、图案1、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的主要装饰元素及发展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主体,大多数苏州园林属于私家园林,这是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的,它细腻玲珑的古典气质是独具匠心的,素雅恬静、精巧细致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当时园主人造园时主要把自己的情趣意向倾注于园林中的山水、泉石、花鸟、鱼木,做辅助的是小桥、流水、回廊、曲径、匾额、对联,这些构成了绝妙的园林景观,使得园林意境深邃悠远。

本文涉及的苏州园林建筑装饰有亭台楼阁的木质门格窗棂、洞门的造型装饰和取景手法以及庭园回廊中的漏窗装饰。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兴盛于盛唐,在明清时期发展至成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苏州古典园林随着其所属的吴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它的园林文化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并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多元的艺术形式、深厚的文化涵养而著称。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有了砖瓦的烧制,秦有花砖,汉画像砖石、瓦当图文并茂,还出现了带龙首兽头的栏杆,魏晋建筑装饰兼容了佛教艺术内容,刚劲富丽的隋唐装饰更为夺人风采。

宋代装饰与建筑有机结合,明清建筑装饰风格沉雄深远,清代中叶以后西洋建材应用偏多,但装饰思想大多向传统皈依,纹饰趋向繁荣琐碎,但更细腻。

2、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木质门窗种类及其装饰图案苏州园林景观是由植物、建筑、假山、水源、文化等许多有形无形的元素所组成。

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美中国古典园林一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屹立在

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美中国古典园林一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屹立在

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美中国古典园林一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屹立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中。

事实上,中国园林与西方、西亚园林虽然大相径庭,可是中国园林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

以下试从形式美角度来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分析。

所谓形式美,指的就是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它突出指向事物形式,比如形、声、色一类构成因素及其组合规律。

这些构成因素和组合规律,作为人类文化和心理的发展的结果,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可以脱离事物的具体内容作相对独立的形式分析与研究。

首先,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包括点、线、形、色彩、声音、空间等要素,它们是形式美赖以产生的重要条件。

这些抽象形式美的因素,对于艺术美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

点、线、形。

点的基本特征是聚集,最富于生命意蕴和表现力,百花绽放、战马狂奔、暴风骤雨,甚至舞台上一个身影,乐谱上一个音符,最初都可以凝结为一个点。

线,是点的运动轨迹,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提到“线产生于运动——而且产生于点自身隐藏的绝对静止被破坏之后,这里有从静止状态转向运动状态的飞跃”。

不同的线,审美特性也不同。

水平线使人感到广阔和宁静;垂直线让人感到升腾和挺拔;斜线使人感到危急和不稳定;折线使人感到坚硬和刚强;曲线的特质是流动、柔和、优美和富于变化,历来在审美中最受重视。

“形”由“面”和“体”组成。

同样的,不同的形和体,也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比如:正方形,端正稳健;正梯形,稳定感强;倒梯形,轻巧;正三角形,刺激冲动;倒三角形,倾危感;圆形,柏拉图认为“一切平面形中最美的是圆形”,而圆形较其他形更显得柔和流畅,更具有流动、变化的特点,所以更能与人的视觉相适应,带给人生命的欢悦和满足。

色彩。

色彩是构成形式美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火红的太阳、蔚蓝的天空、翠绿的春山、金黄的麦浪……如果缺乏了色彩,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必然要黯然失色。

不仅如此,色彩还具有强烈的表情性质和精神意蕴。

例如,蓝色给人感觉是宁静,而当它接近黑色时,表现出超脱人世的哀伤;绿色是最平静的颜色,对疲乏不堪的人是一大安慰;白色是一种孕育着希望的沉寂;而黑色是毫无希望的沉寂等等。

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分析

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分析

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分析摘要:牖在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中不仅可以使空间与空间之间产生连续性的联系,还可以丰富园内景观层次,使有限的景观空间达到延展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例,文章从空间渗透、虚实设计、视界超越三个方面去分析研究牖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作用,深入了解其在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中的意义,并举例说明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转换应用,为牖在现代化景观设计中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指导。

关键词:牖;古典园林;园林设计;空间营造牖在源远流长的古典园林历史文化艺术长河中,具有独具特色的东方神韵以及非常浓厚的艺术美学价值。

作为把人、建筑以及景观相连接的重要的设计艺术手法,其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价值非常值得研究。

本文将会从空间渗透、虚实设计、视界超越这三个方面深入讨论研究牖在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中独特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牖的研究,使相关设计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园林当中的空间艺术设计表达,也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一、牖的释义《说文•片部》曰:“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

从片、户、甫。

谭长以为,‘甫’上‘日’也,非‘户’也,牖所以见日。

”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

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牖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构成建筑装饰的主要元素,最开始指人类穴居时洞穴顶上为了满足通风以及采光的需要所开的洞,开在立面的窗则出现得比较晚。

牖最初是为满足室内生活需要而出现,后来随着人们精神层次、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开始在其身上注入了新的功能和灵魂,逐渐将其功能性作用转化为装饰性作用,造型、纹饰、材质都在不断变化,并且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承担着营造景观空间的功能,超脱最初存在的意义。

二、牖在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中的作用(一)空间渗透。

在江南古典园林中为了解决空间与空间的阻断性问题,让其存在连续性、流通性,从而增加景的层次感,产生“无限”的景,造园人常常打破实体建筑的“实”,在墙面上设置牖,通过在相邻的实体之间留有空间,使人透过间隙看到更多的景象,从而达到“实中有虚”。

明清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

明清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

明清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明清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明清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摘要:明朝中叶,政治环境的动荡使得文人士大夫对传统礼教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

社会观念由心学与理学的对抗,发展到讲求“百姓日用”思想。

文人思想意识的变化激发了他们对园林艺术的灵感。

发展至清朝,在崇奢鄙俭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对材料与工时不计成本的投入成就了明清园林的黄金时期。

明代文人思想的启蒙带来了设计观念革命性的进步,文人士大夫不同于其他社会阶层的审美观念使得明清园林的设计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文人气质,清代对园林不计成本的投入为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进而促成了明清园林的黄金时期。

文人“雅”、“逸”、“狷”、“婉约”的审美情趣在明清园林设计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明清园主及造园师叠石理水、移步换景、楼阁依倚、花木掩映的空间处理,以及通过门窗雕饰、铺地图案、匾额与楹联布置、琴棋书画点缀以表达美好寓意的装饰手法,更是使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形象大放异彩。

关键词:明清园林;设计;文人;审美明清园林是我国造园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以其拥有者的不同,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地位更为重要,因为皇家园林虽以体量庞大、气势磅礴著称,但它的设计技法依然模仿江南私家园林。

计成曾在《园冶》中指出园林设计“三分匠人,七分主人”。

作为私家园林设计的重要参与者,主人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入木三分”[1]32,他们把园林建筑上升至艺术的高度。

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的主要拥有者集中在文人士大夫群体,他们的教育背景、社交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都为明清园林打上了文人气质的烙印,并在园林风格、装饰与功能的设计之中清晰显露。

有鉴于此,本文所讨论的明清园林审美情趣也主要基于该一群体大力参与设计的私家园林。

一、明清园林中的文人审美情趣园林艺术是一种藉由造园来表达精神的产物,中国文人园林的出现,为自然山川和自身人格价值体系构建出某种更为直接的联系,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2]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园林建筑营造中的形式美以漏窗、洞门、长廊、铺地、园墙为例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

建筑营造不仅带来了空间布局上的美,而且带来了形式上的美。

建筑营造的形式有漏窗、洞门、长廊、铺地、园墙等,它们以点、线、面的形式营造了建筑的美。

1点状的形式美点是相对很小的形,从概念上讲,点是没有量度的,也没有上下左右的连续性,它在空间中只标明一个位置,但当它的概念与古典园林建筑相结合时,点的面貌和个性就丰富和生动很多。

在古典园林建筑中,点状模式如漏窗、洞门等,以独立成点的形式存在,构成了古典园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

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漏窗的形式美进行阐述。

1.1.2窗框形状漏窗窗框形状较为丰富多样,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扇形、海棠形等及其他各种不规则形状,还有两个或多个形体结合使用的。

虽然漏窗的形状复杂多样,但其使用总的说来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由于体形优美,漏窗多是单独出现在廊道的转折处或视线宜于集中的地方,以点的形式展现,从而形成视觉和审美。

1.1.1分布位置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

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还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幻感。

1.1漏窗漏窗是窗洞内有镂空图案的窗,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一种建筑艺术处理工艺,俗称为花墙头、花墙洞、花窗。

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把它称为“漏砖墙”或“漏明墙”,1.1.3图案形式园林工程园林赏析园林中漏窗,窗芯的花纹、图案数量众多,形式灵活多样,取材范围广泛,仅就苏州而言,据不完全统计就有数百种之多,这些花纹图案的构成从形体上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两类,也有两者混合使用的。

(1)几何形体。

几何形体图案多由直线、弧图1古琴线、圆形等组成,有单独使用一种形体的,也有混合使用的,混合使用一般都是以一种形体为主,可以避免无序、混乱。

直线形图案常见有方形、万字形、冰裂纹等,弧线形有钱鳞、海棠、如意等,而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结合构成的图案形式有万字海棠、六角梅花等。

此外还有四边为几何图案,中间为琴棋书画等物的式样,如苏州狮子林的图1函装线书“四雅”漏窗。

(2)自然形体。

自然形状的图案取材范围较为广泛,多以植物花卉、虫鱼鸟兽、人物故事等为题材。

属于植物花卉题材的有梅、石榴、葡萄、竹等。

属于虫鱼鸟兽的有蝙蝠、虎、狮等。

属于人物故事的则多以三国、水浒、图1画卷佛教等故事为题材。

1.1.4图案形式的文化及象征意义漏窗图案形式最具文化意义的,当推苏州园林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如图1所示),即琴、棋、书、画四漏窗。

所谓“四雅”,指的是古代文人所喜爱的琴、棋、书、画四桩雅事,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独特的四大内容。

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图1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美,又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

不少的文雅之气。

再加上窗下栽植同时,漏窗的图案形式也具有的南天竹、石竹、罗汉松,四季常象征意义。

如:竹、梅、兰、菊、莲,表绿,与粉墙漏窗相配,既具有形式现出高风亮节的雅意;鹿、鹤、松、园林工程桃象征长寿;凤凰、蝙蝠、石榴象征高贵吉祥;鲤鱼跳龙门象征仕途通畅等。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文化及象征上的含义,也为建筑增添了丰富的形式美。

1.2洞门围墙内外供人出入的门,因为没有门扇,所以叫洞门。

各式各样的洞门除去它的造景作用,本身也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它丰富的形式,给人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

1.2.1洞门的形式大致有方门合角式、圈门式、上下圈式、入角式、葫芦式、莲瓣式、如意式、贝叶式、剑环式等。

最常见的是圆洞门,又称月亮门、月洞门。

这些洞门形式丰富多彩,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形式美感。

1.2.2洞门的文化及象征意义洞门既是通道,又是造型各异的景框,在洞门内外如有翠竹、红花、奇石、盆景,透过洞门就可以看到一幅幅框中之景、框中之画。

有的园林在一条轴线上连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洞门,一眼望去,门内有门,景中有景,院落层层,造成的意境。

多数洞门上方,都题上二三个、四五个字,或拟景,或抒情,将人导入某种自然或精神的境界中。

葫芦形洞门的文化涵义来自晋葛洪《神仙传》卷五《壶公》中记载的一则故事。

它也是传统画中老寿星的手中之物,葫芦多籽,故葫芦图案象征子孙万代。

葫芦还与仙人有关,相传八仙之一的李铁拐常身背葫芦给世人治病,挽救了无数生灵,民间将他的葫芦作为装饰纹样,广为运用,以求护佑。

宝瓶形洞门,取“平”谐音,象征平安。

瓶又是佛教观音菩萨的法器,施法救难,具有神奇力量,成为令人膜拜“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神器,又象征驱邪吉祥。

海棠花洞门,海棠花花色艳丽,姿态娇媚,被誉为“花中神仙”,又有“国艳”美称,历代文人争相宠爱,以为风雅,故象征高贵和风雅。

圆洞门,如留园的“亦不二亭”圆洞门,涵义取自一则佛教故事,象征入道的不二法门(如图2所示)。

的联系而出现的,通过廊、墙等把2线状的形式美一幢幢的单体建筑组织起来,形成空间层次丰富多变的中国传统建筑纯粹而明朗的线形,既可表现的特色之一。

它不仅具有遮风避雨、为直线、折线、曲线等有形的线,也交通联系的实际功能,而且对园林可以是无形的形态控制线。

线不具中风景的形式美起着重要作用。

有位置,但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

长廊的基本类型有5大类:双点的移动产生线,线与点一样,形面空长廊、单面空长廊(如图3所状多样,无任何限定。

示)、复长廊(如图4所示)、双层2.1实线长廊长廊、单支廊。

长廊是很典型的线的形式,它2.2虚线多个漏窗组合带来了强烈的线的形式美。

多个漏窗组合成一线,以虚的苏州古典园林中的长廊,是园形式,给人带来形式美。

(如图5林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体现了所示)造园艺术家高度的技巧性和艺术走廊上成排的漏窗,其形状尺性。

如果把园林比作一张绿色的树度、间隔多相同或相近,这样可以叶的话,那么长廊就是联系各个景产生韵律、节奏感。

点的脉络,正是它们之间的巧妙融合,使园林成为美的整体。

3面状的形式美长廊本来是作为建筑物之间面是线移动的轨迹。

浓密有致园林赏析的点,都可以形成面。

面有长度、阔度但无厚度,有位置及方向性。

面分为水平面和立面。

水平面上以铺地为例,立面上以墙为例。

3.1水平面铺地铺地,是古典园林中具有文化现象的古建技术工艺之一,它以水平面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园林铺地,以江南私家园林中的“花街铺地”和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八宝铺地”为典型。

3.1.1铺地材料铺地分为室内铺地和室外铺地。

室内用方砖铺地,室外铺地用砖瓦、石片、卵石和各种碎瓷片、碎陶片等材料。

3.1.2铺地图案园林铺地图案丰富多彩。

例如江南古典园林中的“花街铺地”用砖、卵石、石片、瓦片等,组成四方灯锦、海棠芝花、攒六方、八角橄榄景等多种多样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地纹,其形如织锦,颇为美观。

又如苏州拙政园海棠春坞前的铺地选用万字海棠的图案。

北京植物园牡丹园葛巾壁前的广场铺地,采用盛开的牡丹花图案。

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八宝铺地”图案有荷花、忍冬草纹、兰花、菊花等,形式也很丰富。

这些园林铺地的图案,都非常精美,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形式美感。

3.1.3铺地图案的象征意义在苏州古典园林中,铺地的现象也是一大特色。

园主们为了讨口彩,运用谐音、双关等手法,给铺地赋予一种吉祥的象征。

如,蝙蝠、梅花鹿(如图6所示)和仙鹤(如图7所示),寓意。

而鹿、鹤、鱼这三种动物,则包涵了地面、天上和水中的一切生活空间,组成“禄寿有余”的意境。

白鹭和莲花组合,象征着园林工程“俗文化”“福禄寿”园林赏析主人在科举中“一路(鹭)连(莲)科(棵)”。

一只花瓶内插三支戟,则意味着“平(瓶)升三级(戟)”。

在中国传统铺地的纹样设计中,还用各种“宝相”纹样铺地。

如用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德(如图8所示);用兰花象征素雅清幽,品格高尚;用菊花的傲雪凌霜象征意志坚定。

为了避免单调,设计师从墙的形式着手,建成波浪型的云墙、龙墙,形成高低起伏的主体轮廓,打破其原有的沉闷、呆板。

上海豫园最突出的印象,似乎就是它的龙墙,游客们无不在其龙头前驻足静赏,并竞相留影。

这是豫园构建者的神来之笔,也是中国园林的成功范例。

3.2立面园墙园墙是立面上的一种形式,是围合空间的构件。

在园林中起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的作用。

园墙在墙体和设置上有其独特的地方。

中国传统园林的墙,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磨砖墙、白粉墙等。

分隔院落空间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

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卉,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颇佳。

园墙与假山之间可即可离,各有其妙。

园墙与水面之间宜用道路、石峰、花木点缀,景物映于墙面和水中,增加意趣。

产竹地区常就地取材,用竹编园墙,既经济又富有地方色彩。

园墙的设置多与地形结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墙,坡地和山地则就势建成阶梯状。

4结语古典园林中建筑营造的形式非常丰富,漏窗、洞门、长廊、铺地、园墙等以点、线、面的形式营造了建筑的美,带来了强烈的形式美感,为古典园林增添了许多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