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猫.doc
东晋门阀政 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东晋门阀政治就像一场独特而复杂的大戏。
读罢相关的书籍,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身经历了种种权谋斗争与家族兴衰。
东晋时期,门阀士族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他们的影响力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这些士族大家,凭借着祖上的功绩、家族的人脉和财富,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
而皇帝,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了他们权力博弈中的一个棋子。
就拿琅琊王氏来说吧,那可是东晋初期一等一的豪门大族。
王导,这位在东晋建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位高权重,几乎主导了东晋初期的政治格局。
当时民间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王”指的就是琅琊王氏,“马”则是司马氏皇族。
这足以看出王氏家族的显赫地位。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宫廷之中,大臣们议事,王导振臂一呼,众人纷纷附和,皇帝坐在高位上,虽心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王氏家族的子弟们,凭借家族的荫庇,轻而易举就能获得高官厚禄。
他们出入宫廷,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再说说陈郡谢氏。
淝水之战,那可是谢氏家族的高光时刻。
谢安坐镇后方,指挥若定,谢玄率领北府兵在前线奋勇杀敌,最终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苻坚。
这一仗,让谢氏家族的声望达到了巅峰。
我仿佛能看到谢安在战前的沉着冷静,他一边与亲友下棋,一边心中谋划着战略。
而战场上的谢玄,身披铠甲,手持长剑,激励着士兵们奋勇向前。
战后,谢氏家族的府邸门庭若市,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门阀政治也并非一帆风顺。
各大家族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明争暗斗,互相倾轧。
有时候,为了拉拢一个盟友,不惜牺牲家族的利益;有时候,为了打压对手,用尽各种阴谋诡计。
在这其中,普通百姓的生活可就苦不堪言了。
门阀士族们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富,百姓们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税收沉重,徭役繁多,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有一次,我在书中读到一个细节,让我对这种现象感触更深。
说是有一个小村庄,因为连年的战乱和繁重的赋税,村民们纷纷逃离。
原本热闹的村庄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东晋门阀政 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东晋门阀政治的相关内容,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呀!东晋时期,门阀士族那可是威风凛凛,把控着朝政大权。
这些士族大家,凭借着祖上的功勋、家族的势力,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
就说琅琊王氏吧,那在东晋初期简直是权势滔天。
王导在朝中运筹帷幄,王敦则手握重兵在外。
这王家的势力遍布朝野,皇帝都得礼让三分。
我就给您细细讲讲这其中的门道。
想象一下,当时的朝堂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各个门阀士族都是舞台上的主角。
他们穿着华丽的衣裳,迈着自信的步伐,争着展现自己家族的荣耀和实力。
而皇帝呢,有时候倒像是个配角,被这些士族大家的光芒所掩盖。
比如说,有一次朝廷商议重大决策,皇帝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结果,那些士族大臣们一个个交头接耳,根本不把皇帝的话当回事。
王导站出来,不紧不慢地说了一番话,意思就是皇帝您还年轻,不懂这些事儿,还是得听我们这些老臣的。
皇帝呢,只能无奈地点点头,心里估计憋屈得很,但又无可奈何。
再说说那些士族之间的明争暗斗。
为了争夺更多的权力和资源,他们可真是绞尽脑汁。
谢家想要在某个重要职位上安排自己的人,王家就会想尽办法阻挠。
这种争斗有时候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却是波涛汹涌。
有一回,谢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表面上是联络感情,实际上是想拉拢一些官员站在自己这边。
宴会上,美酒佳肴琳琅满目,歌舞升平。
但在那欢声笑语的背后,却是各方势力的暗中较量。
每个人的眼神里都藏着心思,每一句话都可能别有深意。
还有那些士族子弟,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
他们不用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就能凭着家族的背景轻而易举地入朝为官。
可这也导致了一些问题,有些子弟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吃喝玩乐。
有个叫王公子的,每天就是逛妓院、斗鸡走狗,正事一件不干。
家里人给他安排了个官职,他去了也是混日子,啥也不懂。
可人家照样逍遥自在,因为有家族撑腰啊!而普通百姓呢,生活可就苦了。
他们辛辛苦苦劳作,却只能勉强糊口。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阅读此书的过程并不轻松,对我来说是一次门外汉的探索之旅。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文言文,这给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常常需要查阅注释和相关资料,以厘清其中的含义。
由于地缘政治论述较多,我对魏晋时期的地图认识不清,常常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影响了对内容的理解。
尽管如此,我仍然坚持读完了这本书。
通过阅读,我串联了从司马睿衣冠南渡到刘裕孙恩掘墓这一时期的历史时间线,对东晋门阀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中介绍了许多之前我忽视的人物,如郗鉴在平王敦之乱中的作用,他平衡了王导、庾亮之间的关系,并始创北府,从流民中招募将兵。
这让我对郗鉴的认识更加全面,也明白了他在东晋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书中还解释了“不与刘、石通使”的原因,除了民族问题外,还与西晋末年司马颖、司马越阵营对立有关。
这也让我对东晋与前燕鲜卑结盟而与羯族为敌的原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历史人物关系的推论,我进一步了解了东晋的门阀政治格局。
门阀士族之间的对立、士族与皇权之间的对立、荆州与扬州的上下游对立、侨姓门阀士族与次等士族的对立,这些对立关系构成了东晋政治的基本框架。
同时,我也对次等士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流民帅和借助天师道起势两种途径。
在了解这些士族的丑陋嘴脸的同时,我也对吴姓士族为何百年来没有出个像样的人物产生了好奇。
书中还对淝水之战、灭吴之战和瓜步之战进行了对比。
在这之前,我常常为苻坚感到惋惜,认为他的个人魅力可以提前结束南北对立的乱世局面。
但读完此书后,我发现前秦并非如我想象的那样强大。
民族矛盾无法通过个人魅力消除,氐族本身也不稳定。
前秦的准备不足,以及境内疆域过大导致的本族力量不稳定,都是其失败的原因。
从结果论来看,淝水之战的民族入侵性质大于统一战争性质。
此外,书中对玄学的描述也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一直对玄学感到好奇,不知道它是怎样的敲门砖或投名状,有怎样的门槛。
每次提及玄学,我总会想到王衍信口雌黄的形象。
读《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
读《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对比西晋和东晋的政权,我们可以发现西晋历经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皇权不振,军权大多还在皇室宗亲手中。
然而,皇室成员为了争夺皇权利益,互相厮杀,给北方氐族等少数民族崛起的契机,继而引发了中原地区的混战。
而东晋则偏居一隅,皇权更加旁落,外姓手握兵权的将领常常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威胁着皇权的统治。
在东晋时期,官僚集团的身份较为复杂。
除了皇室宗亲、江南本地的望族外,还有北方南下的豪门、安置流民的流民帅以及海贼水盗等。
这些势力为了自身家族的利益,在政治舞台上展开了一场尔虞我诈、近乎疯癫的生杀大戏。
而决定这场戏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门阀政治本身利益的得失。
同时,谁拥有关键的军事地理位置,谁拥有强大的兵力和将领,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治的导向。
在东晋时期,统治疆域相对较为固定,沿长江一线成为了东西军事战略博弈的关键。
荆州和梁州(不包括襄阳)位于国都的最上游,可以顺江而下,对下游地区构成巨大的军事压力。
江州和豫州位于荆州和京畿之间,起到了政治和军事缓冲的作用。
石头城和台城则是建业的门户,拱卫着京畿的安全。
而建业之东位于江北的徐州和兖州,更是京畿之钥,成为了平衡荆江势力的重要砝码,并逐渐形成了北府兵,在晋末成为了一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军事力量。
纵观魏晋南北朝整个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东晋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变态。
司马睿在皇室中血统本不醇厚,既无实力,又无功劳,更无威望。
然而,他却被司马越派遣到江南,以稳定政权。
同时,他也成为了南渡流亡士族所拥戴和利用的一个所谓“正统”的旗帜。
加之吴性士族也需要江左政权来维持其本地势力,因此,东晋成为了门阀政治的土壤。
在这个过程中,皇权得到了门阀的支持得以延续,而门阀的利益也通过利用皇权的表达得以壮大。
同时,北方民族政权的不断兴起对南方的军事压力,在一段时间内削弱了江左政权内部门阀势力之间的相互倾轧的局势,使皇权得以暂时喘息和抬头。
我们可以看到,江左政权中外镇的军事力量往往依附于两三个名门望族。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报告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报告《东晋门阀政治》作者田余庆此书论述了公元4世纪初年至5世纪初年的百余年间,江左几家侨姓门阀士族与司马氏皇权结合而运转的政治历史。
此书偏重于政治史方面的研究,但不是全面的东晋政治史;它以江左几家侨姓士族的兴衰为线索进行考察,但也不同于各个士族门户的个案研究。
门阀政治:门阀政治是指本应是封建时代最高权力拥有者的皇帝,因为某些原因和士族分享权力共同治理国家的政治形式。
这种政治形式仍然是属于封建皇权的,但是却又与中国古代典型的封建王朝有着一些迥然不同的地方。
晋南迁到江左后,因为实力和影响力不够强大,不得不借助很多大士族的帮助来巩固统治,东晋时期的政治就是最典型的门阀政治。
甚至本书作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
”1历史背景: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统治,大都是皇权至上,由皇帝个人来决断国家大事,决定国家的走向。
东晋时士族与皇帝分享了一半的皇权肯定是不正常的,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这种不同寻常的政治形式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必然发生的。
晋武帝司马炎驾崩,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因为司马衷生性愚钝无力控制朝政,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为了权力互相征伐,相继控制朝政,进行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
长时间的国家宗族内战,极大地损耗了西晋的国力。
甚至在战争后期司马颖和司马越为了胜利,司马颖引匈奴,司马越引鲜卑、乌桓进入中原以支持自己。
八王之乱的最后,司马越杀司马颖成为了最终的胜利1作者观点引用自本书作者自序部分者,拥有了整个西晋王朝,但却是一个残破的西晋。
之后匈奴刘氏和羯人石勒一起南侵,西晋由于之前的内乱国力衰微无力抵抗,最终王室贵族被屠杀殆尽,西晋也就此灭亡。
司马氏仅存的司马睿不得不躲避胡人而南渡进入江左地区,在这里司马氏无力再像之前一样独自统领整个国家,不得不与一些世家大族分享国家的权力,这也就造成了后世百余年间的门阀政治。
《东晋门阀政治》阅读感想
《东晋门阀政治》阅读感想《读〈东晋门阀政治〉有感》田先生在书中清晰地阐述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形成过程。
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后,司马睿在王导的辅佐下建立东晋,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士族先后执政,他们与皇权相互依存,共同掌握着东晋的政权。
这种门阀政治的形成,既是当时政治形势的产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的动荡时期,士族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支持司马睿建立东晋;而司马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不得不依靠士族的支持。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门阀政治得以形成并延续。
田先生对东晋门阀政治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族的势力逐渐壮大,他们开始与皇权产生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士族试图打破门阀政治的格局,如桓温、刘裕等。
然而,他们的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这是因为,门阀政治是当时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政治权力的分配,还涉及到士族的利益、文化和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
因此,任何试图打破这种格局的行动,都会遭到士族的强烈反对。
田先生对东晋门阀政治的消亡进行了探讨。
随着刘宋政权的建立,东晋门阀政治宣告结束。
田先生认为,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士族势力的衰落和皇权的加强。
在刘宋时期,士族的势力已经大大削弱,而皇权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这种情况下,门阀政治已经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此外,田先生还指出,东晋门阀政治的消亡,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
在门阀政治时期,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士族手中,而皇权相对较弱。
随着门阀政治的消亡,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逐渐向中央集权的方向发展。
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为我们深入了解东晋一朝的政治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阅读此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东晋门阀政治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还可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更深入的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为田先生扎实的史料、严谨的论证和深刻的分析所折服。
东晋门阀政 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读完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错综复杂、波澜壮阔的历史,心中感慨万千。
东晋时期,门阀士族与皇权共天下,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格局。
在这一特殊的政治环境中,皇权不再至高无上,士族门阀的势力崛起并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门阀政治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使得中原地区陷入混乱,大量士族南迁。
在南方,他们凭借着自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优势,迅速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
东晋政权建立之初,根基不稳,需要依赖士族的支持,这就为门阀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王、庾、桓、谢等世家大族先后主导着东晋的政治局势。
琅琊王氏在东晋初期权势滔天,王导在内主持朝政,王敦在外掌控军事,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庾氏家族在庾亮、庾翼兄弟的带领下也曾盛极一时。
桓氏家族的桓温更是野心勃勃,试图篡夺皇位。
而谢氏家族在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声名大振。
在门阀政治的格局下,士族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相互倾轧、斗争不断。
他们之间的权力斗争不仅影响了东晋的政治稳定,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
然而,这种斗争并非毫无底线,士族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默契和平衡。
他们深知,过度的争斗可能会导致整个门阀政治体系的崩溃,从而损害自身的利益。
门阀政治对于东晋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维护自身地位和特权的工具,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寒门子弟难以有晋升的机会。
在军事上,士族掌控着大量的私兵,使得中央政府对军事力量的掌控力减弱。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门阀政治的作用。
在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在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重视教育,崇尚玄学清谈,使得东晋时期的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同时,在面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时,士族也能够组织力量进行抵抗,为维护东晋的偏安局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从东晋门阀政治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首先,政治权力的平衡至关重要。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记田老师熟稔各种史料典籍,信手拈来,功力深厚。
全书对于皇权不振,士族门阀专政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必然进程,交待得很清楚。
以郗鉴为着眼点,研究流民帅的历史作用和京口北府兵的形成,及至引申出皇权门阀之间的相爱相杀,士族互相之间的掣肘和博弈,郗鉴于其间的平衡作用,角度也颇新颖。
早前就看到过一个说法——“官制和地理是学习历史的两把钥匙,需要常擦常新”。
于历史地理不太熟悉的同学(譬如我),最好配合谭其骧老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晋页,对照着来阅读此书。
否则不易理解其时某些格局、决策背后的地缘考量依据。
说几个不太满意的:1.) 引据有不加筛选之嫌。
《世说新语》之类的尚能忍。
《搜神记》、《真诰》都是些啥玩意?也能拿出来作论据的么2.) 有些局部展开,不加控制,太过掉书袋,读着烦。
如提到我桓大司马那句“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还真煞有介事去引典论证为啥京口箕好使。
对于桓温的宗谱,也是不厌其烦,大加考证,不知又有甚意思。
到末了的结论却是:“我也搞不清。
”3.) 部分观点,逻辑牵强,似想当然。
如绝刘、石之通使,田老师将部分原因归因于司马越和刘渊、石勒一度是对抗关系,司马睿袭司马越之法统,所以也一并继承了这个对抗关系。
这个分析将政治行为视同稚童的情感意气,毕竟不太有说服力。
其他,如王导、庾亮在荆襄军、政多方面的角逐,特别是那些台面下的各种腹黑骚操作。
在我看来,也是臆想的成分偏多。
因其大多也没成事实,作者也只得凭籍史料,钩沉索隐去开脑洞。
另说下,此书不是读来提气的史学研究著作。
因为所讨论、检点的,不是华夏子女能引以为豪的一个历史阶段。
(所幸自己不是生长于那个时代环境下。
)江左政治集团,可以扩展为整个有晋一朝,昏昏然,无所作为。
而作为高阶知识分子的士人,服膺玄风,好药与酒。
甚至以玄学的水平,当作取士的标准之一。
在政治上,未见这些人有多少实干作为,亦未见有什么高论创见留之于世,下一句“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判语,应也不过分。
【读书笔记大全】《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大全】《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读书耿赳赳。
高级伴读书童河马顿首。
好久没更新这个号,主要是有点别的事,比如吃吃吃。
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内容比较繁杂,我预备分几部分写,主题就是我读到了什么,以及所开的脑洞。
故事一,大凉龙雀在匣中鸣田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享有盛誉毕竟是有道理的,这书是在1993年获奖,但作者有意识地要“比陈寅恪多走一步”。
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野心,也是恰到好处的谦逊。
如今不管是什么二三流学者,都喜欢谈“突破陈寅恪范式”……当然可以理解那种混饭吃的心情,可是这个真没什么好突破的,你有才华有毅力有资源,觉得有别的路你就去走,走出来开宗立派,走不出来也很正常。
不必咋呼今天突破这个,明天突破那个,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个道理杜工部不是说得很明白了吗?“王与马共天下”这个概念,头一次看到说得这么明白,直接把民谣扩展成了谶语。
琅琊王氏与东海王司马越、琅琊王司马睿的政治结合开启了门阀政治;而孝武帝司马昱、司马道子与两支太原王氏的结合终结了门阀政治。
王与马,共天下,开始于王氏,终结于王氏,百年光阴,周而复始,真是个充满仪式感的解释。
而“王马共天下”也从描绘现实的民谣,变成了描述未来的谶语,虽然脱离了字面的意思,却和东晋的玄学背景、北方五胡十六国的图谶纷繁完美融合在一起,我喜欢这个被田余庆随口提起的说法。
而头一个“王马共天下”,叫人想起《缥缈录》和《雪中悍刀行》。
司马睿和王导过江,本身是东海王司马越和王衍的布局。
这里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仿佛天驱的鹰旗在猎猎飘扬,司马越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兄长,八王之乱以天下为鱼肉,我为刀俎。
像是九原起兵时候的姬野,又像南淮的界明城。
王衍以天下为棋,狡兔三窟皆在中原,布局江左不过是一步闲棋,所图不过江南财富,未想到永嘉之乱风云突起,这步闲子反而成了最后的倚仗。
司马越和王衍都死在北方,成都王司马颖再也控制不住刘渊和慕容鲜卑,正朔易主。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作者在书中指出,司马氏的西晋虽然统一了中国,但由于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等一系列内乱和外患,导致王朝迅速衰落。
司马睿南渡后建立建康小朝廷,形成了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皇权与士族门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东晋的统治。
士族门阀在东晋时期拥有极高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
他们通过联姻、推举等方式,形成了庞大的家族网络,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书中提到的谢氏家族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谢氏家族在淝水之战后达到了巅峰,但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落。
作者认为,谢氏家族的衰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内部权力斗争、外部士族门阀的崛起以及皇权的打压等。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思考起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和影响。
一方面,门阀政治使得士族门阀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他们的利益和诉求对政治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门阀政治也导致了政治的腐败和不稳定,使得皇权难以有效行使。
此外,门阀士族垄断了社会资源,使得寒门子弟难以有出头之日,这也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当我读到最后一部分时,书中的一个观点引起了我的深思:谢氏家族的衰落是否与家族内部的婚姻关系有关?作者提到,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东床快婿,并非因为他的才华或品德,而是因为他是王导的侄子、王旷的儿子。
这种婚姻关系不仅使得王羲之得到了郗鉴的赏识,也为他日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都有着强大的家族背景和人脉关系。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门阀政治在当今社会的延续。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开放和平等的社会环境中,但门阀政治的影响依然存在。
家族背景、社会关系等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对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和才能。
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凭借自己的实力实现梦想。
《东晋门阀政治》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历史著作。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专业:历史师范班级:历史11-1班任课老师:卢萍姓名:陈继明学号:11064060131 成绩: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政治斗争从未停止过,从秦始皇开始,以皇帝为权力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使得皇权高于一切。
在秦朝之前,天下还没有统一,各个国家都处在战火中,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虽然还没有皇帝,但是每个国家都有王,皇权也是至高无上的,从来没有说哪个家族的权力可以和皇权并驾齐驱,可是这种情况—东晋门阀政治却在东晋时期出现了,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当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对东晋门阀政治作出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方能做出清晰地回答。
首先从其定义来看,东晋门阀政治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的变态.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来自皇权政治,逐步又回归于皇权政治,而这也正体现它的过渡性和暂时性;所谓门阀,有门与阀两层意思。
门即门第、门户,阀即阀阅-----“明其等曰阀,积其功曰阅”,门阀即门第等级,而这体现着门阀政治对门第的要求,他们都是一些高门士族,这是门阀政治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司马睿建立江左政权之际,西晋狼牙王司马睿借用门阀士族和江南士族的扶持来立足江左门阀政治格局的,原因在于他在晋室既无威望.更无功劳,因此只有依靠以王导为代表的士族来扶持,而江南士族也需要有人来维护他们的家族利益,而这恰恰体现门阀政治的存在的基础。
门阀政治就是从东汉末年兴起的,在东晋时期门阀政治达到鼎盛,因为在西晋时期,士族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虽然比过去显著,但还不足以超越皇权和司马宗室之权,后来王与马的结合发展到了江左,权力结构才发生变化,门阀士族势力得以平行于皇权或超越于皇权。
在书中“王与马公天下”一段中,我们可以知道,司马氏要想在江左巩固势力,就必须得到门阀士族的支持,所以门阀的地位才会与皇权并驾齐驱。
当皇权稳定后,门阀政治也就逐渐衰亡了。
门阀士族经过不断的兴替,卓越的人才也在不断的减少,在后期很难再出现一些风流人物了。
《东晋门阀政治》阅读感想
《东晋门阀政治》阅读感想《东晋门阀政治》一书的核心观点,即是将东晋一朝之门阀政治,视为“皇权政治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变态”。
在作者看来,自秦汉帝国建立以降,中国政治之发展,即进入一皇权政治之格局之中。
在此格局下,“不但宗族力量处在皇权控制之下,而且一切其他社会力量都处在皇权控制之下,不可能与皇权平行,更不可能超越皇权。
甚至东汉宦官外戚擅权,也只能视为专制皇权发展到空前强大水平而出现的皇权旁落现象。
掌握了皇帝(通常是婴幼的或弱智的皇帝),等于掌握了一切权力,因而弄权者得以假皇帝之名行事。
这只是对皇权的窃取,而不是对皇权的否定。
与之相应的政治现象,则是宫廷阴谋不断,多数是拥立或废立之争,争得大开杀伐。
而且胜利者很难长久维持权力。
这仍然是皇权政治而不是其他。
”东晋时代却是一个例外,在永嘉南渡直至刘宋代晋的一百余年时间里,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相继兴起、彼此争夺,皇权政治一变而为门阀政治,竟维持了一个世纪之久。
然而,随着所谓“次等士族”(陈寅恪的概括)的兴起,刘裕等人所建立的南朝政权,最终排斥了门阀政治,从而将中国之政治格局,重新拉回到皇权独尊之状态。
这一趋势,随着隋唐帝国的兴起,最终得以完成,中国之皇权政治,从此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可以说,如果从汉晋隋唐近千年的历史演变来看,东晋出现的门阀政治,只不过是皇权政治发展这一历史主流中的一个回旋。
这一回旋,固然有其深远之影响,但终究是暂时性的,是必然要重新回归到皇权政治之正统形态当中去的。
可以说,这一对于东晋门阀政治性质特征的整体把握,成为了田氏此书的一个核心观点,纵观全书之结构,正是围绕这一“变态”之政治形态如何产生、如何发展演变、最终又如何消亡的历史进程而展开的。
如果我们将东晋门阀政治比作一个生命体的话,该书之主要篇幅,即为我们呈现了这一生命体生老病死之全过程。
可以说,对于一本具有二十余万字篇幅的学术著作而言,要将全书融贯为一密切勾连之整体,乃是颇有难度的。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可打印修改)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导读:读书笔记《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司马睿:我一个琅琊王,怎么就到建康去了呢?王导同志和我讲话…… 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王室成员,实力不强,也属于支脉。
然而最终荣登大宝,延续晋祚,建立江东百年基业。
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
两点收获 一、补习魏晋历史知识,特别是《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
王大将军入石头,什么意思呢?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又是为何呢?以前看“过江诸人”一则,丞相说“勠力王室,克复神州”,非常感动,如今却要怀疑了。
有太多利益纠葛和故作姿态。
二、看一看历史学家是怎样研究问题的,学术著作是怎么写的。
有宏观方面的理论概括和创造性见解(皇权政治的暂时性变态、郗鉴经营京口的意义),也有微观方面的严谨处理与史料的细致考证(桓温身世的考证、不与刘石通使)。
不故作高深。
这本书问世近三十年了,名气很大。
读起来也不是很顺利,因为是严肃的学术著作,人物关系复杂,信息量很大,且引用了大量文言文。
作者田余庆(1924-2014),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以下是摘抄: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所谓门阀政治,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它的存在是暂时的;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回归于皇权政治。
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
前后兴起的士族是:琅琊王氏(王导)、高平郗氏(郗鉴)、颍川庾氏(庾亮)、谯国桓氏(桓温)、陈郡谢氏(谢安、谢玄)、太原王氏(此时门阀政治已走向终结)。
门阀政治的存在有两大条件:皇权不振,士族专兵。
而不能从权臣的个人忠奸求之。
士族专兵而又不允许一族独占兵权,皇权不振而又不允许任何其它士族取代司马氏的地位。
其政局的发展,就是几家门阀士族势力由平衡进入不平衡,经过复杂的演化又进入新的平衡。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读《东晋门阀政治》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超级复杂的大家族纷争剧。
东晋那时候啊,门阀政治可太有看头了。
门阀啊,就好比是一个个超级大家族,这些家族势力大得吓人,就像大树的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东晋的土地上。
这些家族的权力大到什么程度呢?感觉就像是在玩一场大富翁游戏,而他们手中握着大把的地产、财富还有人脉。
咱就说琅琊王氏吧,那可真是门阀里的“大哥大”。
王家在东晋初期,简直就是左右朝政的存在。
就像一群大雁里的头雁,其他家族都得跟着他们的方向飞。
司马睿能在江南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琅琊王氏的扶持。
这就好比一个初来乍到的小老板,要是没有当地有势力的人帮忙,他哪能这么顺利地开展业务呢?司马睿这个皇帝啊,感觉就像是被王家架在皇位上的木偶,王家说往东,他敢往西吗?这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的长辈说什么你就得听着,谁让人家是主人呢?郗鉴也是个厉害角色。
他所在的家族虽然不像琅琊王氏那么张扬,但郗鉴就像一个老谋深算的棋手。
他知道在门阀政治这个大棋盘上,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他的家族势力通过他的谋划,也在东晋站稳了脚跟。
这就像在一片树林里,每棵树都想长得又高又壮,就得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郗鉴就是那个找到生存之道的智者。
再看看桓温,这人就比较有野心了。
他就像一只想要冲破笼子的猛兽。
桓温手握重兵,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只是被门阀政治束缚的小角色。
他想打破这种门阀之间微妙的平衡,自己来当老大。
这就好比在一个团队里,有人一直当配角,突然有一天他觉得自己能力够了,就想当主角,来制定规则。
可是呢,其他门阀家族哪能轻易让他得逞呢?这就像一群孩子在抢玩具,每个孩子都紧紧抓住自己的玩具,不想被别人抢走。
东晋的门阀政治啊,还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家族之间的联姻。
这联姻就像是一张大网,把各个门阀家族都连接在一起。
你家的女儿嫁给我家的儿子,我家的姑娘又许配到你家。
这就好比是把不同的藤蔓缠在一起,让整个门阀的势力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这种联姻啊,有时候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为了家族的利益。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有感《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以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东晋一朝门阀政治的兴衰。
阅读此书,不禁让人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东晋一朝,门阀势力煊赫,其中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尤为显著。
他们与皇室共掌天下,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格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门阀势力也在不断变化。
从琅琊王氏到太原王氏,再到其他士族的兴起和衰落,这一过程既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也受到了偶然性的影响。
皇权与门阀之间的斗争是东晋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
皇权试图削弱门阀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而门阀则试图维护自身的利益,与皇权相互制衡。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斗争不断,权力更迭频繁。
七王之乱成为南北百年分裂的直接导火索,也揭示了政治动荡对社会的巨大影响。
侨姓士族的兴起是东晋门阀政治的一个重要现象。
他们南下渡江,依附皇室,凭借军事力量获得了统御军队的权力。
然而,由于他们没有宗族庄园根基,缺乏对南方的了解和认同,始终被排斥在核心中枢之外。
这也导致了他们在政治上的不稳定性,一旦皇权或二等士族剥夺了他们的权力,门阀的衰落便不可避免。
东晋末年,军权完成了门阀-皇族-二等士族的交接,二等士族成为掌权者。
这一变化使得皇权得到了稳固,门阀政治宣告终结。
然而,这一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经历了多次政治变故和权力斗争。
在探讨东晋门阀政治的同时,本书还对南北长期对峙局面的形成、北人南下战争的性质、北伐战争的背后因素、六朝门姓僵化的始末以及二等士族的曲折求存之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为我们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阅读此书,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兴衰,也让我们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历史的发展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在面对历史的变迁时,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和评价,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同时,本书还让我们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东晋时期,玄学盛行,谈玄论道成为一种风尚。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篇一:东晋门阀政治的感悟】东晋门阀政治总结心得:所谓门阀政治,与传统的皇权政治不同,是皇权与门阀的共治,即皇帝大权旁落,士族把持政局的一种体制,即“祭则司马,政在士族的政权模式”。
我们要追溯门阀政治兴起的原因,当让要思考东晋时期,皇权不振,士族专权的原因。
东晋的门阀政治最开始是王与马共天下,王氏家族势力很大,王导凭借在东晋建立前已经确立的很高的政治名望,在东晋建立时身居高位,这更使得王氏家族在民间的声望有了很大的提高。
王导的堂弟王敦都督江、扬州军事,佣兵自重,后来叛乱,威胁晋室,这是王氏。
王羲之、王献之之流在民间的声望不是一般士族可以比拟的。
这都是王氏家族势力巨大的表现。
所以说,王氏家族把持朝政,就像囊中取物。
后来即使王氏家族衰落,可是士族不仅一家,淝水之战后,陈留谢氏凭借在淝水之战中的优异表现,及不俗的军事力量,取代琅琊王氏,开启谢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此后,又有庾与马、郗与马、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门阀政治的形成与维持,也有其制度保证。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为士族控制政治权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地方上士族把持各级中正官,因而控制了官吏选拔渠道,并通过源源不断地向国家输送预备官吏进而把持了政治权力;二是中正官在选拔士人时任意高下,妄定资品,而中央主选尚书对于资品获得的资格却难以复核、检查,因而对选官的控制能力减弱;三是资品获得的标准主要是“门资”、“势位”,这就使得士族长期把持政权,为成为世家大族奠定基础。
九品中正制运行近半个世纪的结果就是皇权统治在选拔、任用官吏方面受到士族控制,因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政治局面。
东晋门阀政治的形成是偶然还是必然?当然我觉得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门阀政治也不例外。
司马睿与王导的南渡,可以说是门阀政治形成的偶然因素,没有南渡可能也就没有东晋一朝了吧,没有东晋又哪来的门阀政治呢?中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读书对人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晋门阀政治总结3篇
东晋门阀政治总结3篇《东晋门阀政治》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06月出版的书籍,作者是田余庆。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东晋门阀政治总结心得,欢迎查看。
东晋门阀政治总结心得一:时值寒冬,北大校园依然充满生机活力,行色匆忙而朝气蓬勃的学子们使得这百年学府依旧欣欣向荣。
时隔几个月没到北大听讲座了,今天终于有点闲暇,尽管遇到近年来最冷的一天,还是毫不迟疑地赶来听讲座——北京大学第214期读书会。
主讲老师是北大历史系著名教授阎步克,题目是《东晋门阀政治》与制度史观下的中国古代政治进程。
阎教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进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等。
中国近代的落后,导致了向西方文明学习的思潮一度成为主流。
向先进文明的学习借鉴本无不可,然对自身悠久文明的研究与肯定,在现当代以降,则似乎有点式微。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当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政治文明似乎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
当然,中国古代史学的悠久与发达、现当代考古的辉煌成就,也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阎教授从制度史的角度,结合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从中国政治制度以皇权政治为核心这一历史主线,阐述了东晋门阀制度的特点,门阀政治对中国皇权政治的变态及其原因,东晋后回复皇权政治的动力等基本问题作了精辟讲解。
就大的历史脉络而言,中国自早期王国起,实行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几百年后由于诸侯权力的膨胀,在春秋战国实行“贵族统治”,秦汉又回归中央集权,几百年后的魏晋则又实行贵族统治(此处即指门阀政治,阎教授本人认为东晋门阀政治与贵族统治有重大区别。
)魏晋的隋唐则又回归中央集权的皇权政治。
就东晋门阀政治的原因,阎教授认为,由于西晋的灭亡,江左的东晋皇权相对衰落,而地方大家族势力强大,使得司马氏的皇权与江左几家侨姓门阀士族相结合,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
东晋门阀政治读后感
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已经出版十几年了,相关的书评时有所见。
我也想写,但又有种种顾虑,一直希望在别人的评论看到自己想说的话。
可是这个想法每每落空。
看来,自己想说的话还得自己说。
《政治》一书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与通常皇权至上的时期不同,东晋一朝出现了皇权与士族共天下的特殊政治局面。
最开始是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即士族琅邪王氏与皇帝司马氏共治天下。
由于士族并非一家,彼此间势力强弱有变化,所以王与马之后,还会有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等等的变化。
同样,由于士族并非一家,彼此之间存在着制约的关系,所以任何一家也并不能轻易地取代皇权,由此,共天下的局面得以维持。
至此为止,问题似乎已经圆满地解决了。
但是,作者的思考并没有停下来。
他又发现,在士族与皇权之外,还有另外一支不为人所注意的政治力量在起着作用。
这支力量就是流民。
当时北方有源源不断的流民南下,这些流民不是西汉那种流民,而是一支由流民帅控制的武装组织。
他们起初在热闹的政治史中虽然不显眼,但在保卫东晋免遭胡族铁蹄践踏上却着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是皇权、士族之外的第三种力量。
发现这一点至关重要。
因为只有发现了这条线索,才能完整地解释东晋之所以存在、东晋之所以消亡。
我们看作者的总结:“东晋一朝,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门阀政治才能维持。
等到士族不能照旧当权,司马氏也不能照旧垂拱而居帝位的时候,已经走到历史前台的流民领袖人物既抛弃了司马氏,也改变了门阀政治格局,树立了次等士族的统治秩序。
但是历史并未因此而断裂,历史的逻辑在晋宋之际仍在顽强地起作用。
次等士族的代表刘裕既继承了孝武帝伸张皇权的遗志,又在朝堂上安排了虽丧元气但有余威的门阀士族的席次。
皇帝恢复了驾驭士族的权威,士族则保留着很大的社会政治影响。
这就是具有南朝特点的皇权政治。
”可见,如果作者没有引入流民问题,这个最终的结论是不可能得出的。
找到了流民帅,才终于找到了东晋通往南朝的历史之门。
东晋门阀政治的感悟(DOC)
东晋门阀政治总结心得:所谓门阀政治,与传统的皇权政治不同,是皇权与门阀的共治,即皇帝大权旁落,士族把持政局的一种体制,即“祭则司马,政在士族的政权模式”。
我们要追溯门阀政治兴起的原因,当让要思考东晋时期,皇权不振,士族专权的原因。
东晋的门阀政治最开始是王与马共天下,王氏家族势力很大,王导凭借在东晋建立前已经确立的很高的政治名望,在东晋建立时身居高位,这更使得王氏家族在民间的声望有了很大的提高。
王导的堂弟王敦都督江、扬州军事,佣兵自重,后来叛乱,威胁晋室,这是王氏。
王羲之、王献之之流在民间的声望不是一般士族可以比拟的。
这都是王氏家族势力巨大的表现。
所以说,王氏家族把持朝政,就像囊中取物。
后来即使王氏家族衰落,可是士族不仅一家,淝水之战后,陈留谢氏凭借在淝水之战中的优异表现,及不俗的军事力量,取代琅琊王氏,开启谢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此后,又有庾与马、郗与马、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门阀政治的形成与维持,也有其制度保证。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为士族控制政治权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地方上士族把持各级中正官,因而控制了官吏选拔渠道,并通过源源不断地向国家输送预备官吏进而把持了政治权力;二是中正官在选拔士人时任意高下,妄定资品,而中央主选尚书对于资品获得的资格却难以复核、检查,因而对选官的控制能力减弱;三是资品获得的标准主要是“门资”、“势位”,这就使得士族长期把持政权,为成为世家大族奠定基础。
九品中正制运行近半个世纪的结果就是皇权统治在选拔、任用官吏方面受到士族控制,因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政治局面。
东晋门阀政治的形成是偶然还是必然?当然我觉得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门阀政治也不例外。
司马睿与王导的南渡,可以说是门阀政治形成的偶然因素,没有南渡可能也就没有东晋一朝了吧,没有东晋又哪来的门阀政治呢?中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读书对人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猫您的位置:>读书笔记>关于《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猫的范文《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之王羲之和布偶猫:|发布:2016-07-0309:54王羲之和布偶猫: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学到一个关于王书圣的成语,叫做“东床快婿”。
这一段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世说新语笺疏雅量第六》: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妈的百度百科的断句也是醉了差点跟沟里)。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中小学的教科书一般都会说,郗太傅是听闻琅琊王氏子弟英俊才找人去挑女婿的,这就非常让人羡慕了。
我字一向写的不好,对《兰亭集序》的十七个“之”字的写法没什么感觉,当时只觉得有性格就是屌啊,长得帅就是好啊,躺在床上就有老婆了,简直人生赢家。
可惜自己就没这个长相…到大了多读些书,才知道这个事情其实没那么潇洒俊逸。
王丞相是王导,郗太傅是郗鉴,这是强势崛起的新门阀和南渡以来与司马氏“共天下”的琅琊王氏之间的妥协。
郗鉴在京口任武职,刺江州,不但掌握了建康的上游门户,还在荆、扬对峙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京口在南北朝是什么地位自然不必再说,江州则供给建康食米和兵源,后来的历史一再证明,失去了京口重镇和江州,则南朝中枢令不出三吴,实力比方伯还不如。
一旦江州倒向当时已不在王氏掌握中的荆州,对中枢的王导构成致命的威胁;而郗鉴本人也需要保存实力以自重,他畏惧王氏的军事实力和声望,不可能彻底倒向荆州的陶侃、庾亮和流民帅。
所以对于郗、王两大豪族来说,妥协是最好的决定。
妥协的方式就是姻娅。
田余庆说得好,郗鉴嫁女,“先求族,再求人”。
先选定了琅琊王氏,再从中择一子弟,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余地。
实际上整个郗家,都是从琅琊王氏择取婚姻伙伴的。
依我看郗鉴挑人的水平也就是个中平,王羲之书法自然没话说,可是政治水平就菜了一些。
《郗愔传》“愔在临海,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恂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绝谷,修黄老之术”——我要是郗鉴,血都要吐出来了,娶了自己女儿的货,带着儿子一起玩儿旷达,修黄老之术。
妈蛋玄学这东西拿来装点一下门面就可以了呀,郗愔将来至少要做个刺史,不干点正事怎么行呢?说起来郗太傅是东晋人物里我比较佩服的一个,郗家南渡之前默默无闻,甚至修家谱的时候都只上溯三代,是司马越王府的长史。
如此寒微的身世,又没有兄弟帮衬,他一个人在南朝闯出了偌大名头,非但掌控江州、京口,还一度过江入主中枢。
这样的人在后来还有一个,他叫桓温。
这两个人真是太不容易了,要知道即便是谢安也有同代的兄弟相互帮衬,并不是孤身建功立业的。
所以说,郗鉴这货表面上弃儒从玄,实际是着力于事功,他会愿意嫡子郗愔跟着王羲之修黄老之术?见了鬼了。
有时候想想也觉得有趣,王羲之这个状态,其实很像是高级猫舍培养的布偶猫。
本地就只有琅琊王氏这一家CFA认证的猫舍出品上等的布偶,郗家必须从这里选,于是郗坚选了看起来最好看的那一只,可惜王羲之虽然文采风流,却醉心黄老,他的几次政治判断我只能说……他也就是王导的侄儿,琅琊王氏的子弟,要不然这种只会和稀泥的老好人早就被人打死了。
布偶猫王羲之,参赛成绩不佳。
王献之和布偶猫:琅琊王氏作为江左第一高门有多高,《世说新语·仇隙》说,“元帝用谯王司马承刺湘州,以遏王敦,为王敦弟廙所杀,多年以后,承妻哭泣谓司马无忌曰(注意司马无忌,这TM都简文帝时期了这“多年”是多少年啊):王敦昔肆酷汝父,假手世将,吾所以积年不告汝者,王氏强门,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以避祸尔。
——琅琊王氏强门如此,以至宗王不敢道其杀亲之仇,这已经不是“强门”可以形容的了。
然而世事总是有高企有低回,在司马无忌掌权的时候,王氏已经衰落了,当时王家的著名人物包括王献之,王献之以及……开玩笑的,还有王微之,王允之一大堆,不过一般人不认识罢了。
王献之的时代,王氏虽衰落,也算不上太惨(王坦之你等着),比他们更惨的是郗家,郗鉴死后,郗愔和郗昙仅能维持一般方伯地位,在受到颍川庾氏强力排挤的时候,几乎毫无还手之。
二姓姻娅,一姓大衰,这种关系是无法继续维持下去的,王羲之的夫人曾谓二弟司空(愔)、中郎(昙)曰:“王家见二谢(谢安、谢万),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
汝可无烦复往”。
这导致琅琊王氏不得不重新回头攀附司马氏,以图稳固地位,郗、王两家的姻娅关系彻底崩溃。
《世说新语·德行》:“王子敬(献之)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云:‘不觉由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王献之娶了郗昙的女儿,名道茂,一般猜测两人关系还是挺好的。
可是后来却离婚了。
王献之婚后离异,另尚简文帝女余姚公主。
这是琅琊王氏弃旧图新,攀援帝氏,道义上有损。
对于王献之本人来说,此生一生内疚,原也应当。
琅琊王氏笃信天师道,临终上章不可能说谎,王献之对于郗道茂有愧,这绝对是可以相信的。
这……怎么说呢,对于个人情感而言,王献之无疑是道德有亏,但王献之官至中书令,他的婚姻也确实是高门博弈的牺牲品,未必是他本人愿意娶余姚公主。
突然想起王献之的《余杭贴》,又叫《触事贴》:“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
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
来月十左右,便当发。
奉见无复日,比告何喻?愿复尽珍重理。
”。
我在读《东晋门阀政治》的时候想过一个问题,触事贴到底是写给前妻郗道茂,还是后妻的?这一贴笔触酣畅淋漓,确是触事有感。
若是写给郗道茂,则其中是小夫妻回忆往事的思恋和欢喜。
若是写给余姚公主,则……他后来过得也还不错嘛。
希望是郗道茂,这样我对王献之的印象会好一些,配合临终的悔意,毕竟还是有真感情的人。
布偶猫王献之,临终有所追忆。
.dushubiji196635.《冬天里的一团火》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①每年秋天收了谷子,父亲便要抽空去后山一趟,赶在风雪来临之前,烧一窑炭回家。
上好的木炭被父亲送到集市换一些冬季必需品,稍次的木炭就存放在自家的楼板上。
做完这一切,风雪就从北方赶到了我们村庄,□着窗棂吱呀吱呀直晃,□ 得多年失修的门板咣当咣当直响。
风雪像一个被冻得气急败坏的小孩,要一头□ 进家门。
小妹哆嗦着把小小的脑袋从被窝里伸出来说:“风也被冻哭了呢!”②早晨起来,父亲已把家中四壁该固定的固定了,该糊实的糊实了。
母亲则在房子中央燃了一团锣木炭火。
我和小妹欢呼着跳下床,知道又到了漫长的烤火季节:我再不用去拾那拾不完的柴禾,再不用去扯那扯不完的猪草,父母手中也没了那些耕耙播割之类的活计,连小妹也用不着一个人伏在田垅上跟昆虫小蚁说话了。
一家人团团围在一堆炭火旁,四双眼睛把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甚至有些生疏的彼此认认真真端详一番。
父亲的后脑勺居然稀稀拉拉有了些白发,而小妹剁猪草时左手的中指添了一道小小的疤痕。
只有母亲总能及时记下丈夫和儿女每一点细微的变化。
③话头总是母亲最先引出的。
她飞针扬线的手从容雅致,嘴里则像一只吐丝的蜘蛛,把一家人一年来细细碎碎的事情都吐了出来,条理分明得就像一张蛛网。
父亲口吐云烟的样子气定神闲,我和小妹则像小猴样互相抓挠不休。
炭火很快平息了我和小妹年幼的躁动,凝眸处,眼前构筑了一个通透的世界;民间典故在父母心中涌涌簇簇,于是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从童话到传说,从演义到鬼怪。
④我和小妹被炭火烤得昏昏欲睡,伸个懒腰站起来,窗外已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风雪把贫穷的村庄变得富有,把枯涩的村庄变得丰润。
黄昏时分,雪停风静,孩子们个个要把自己玩成一块冰雪才肯回家。
冰雪帮穷孩子剥掉了那张积劳成茧的外壳,还以花蕾般稚嫩的纯真,让再傻再痴的孩子也变得冰雪聪明。
冰雪是另一种形式的炭火,在烤红孩子们双颊的同时还点燃了他们对美好日子的憧憬。
玩累了,我和小妹就挟一团寒气闯进家里,坐下来,脱掉鞋子,把双脚揣进父母怀中。
那种痒酥酥的暖意真有说不出的舒服。
繁重的农事剥夺了一家人彼此应有的关爱,一年之中就这么一刻让我感到是在家的中心,是在爱的中心,是在幸福的中心。
⑤晚上不点油灯,木炭火把陈旧的房子涂成年画的颜色,种种器皿都跳跃着金子的光泽,我们血色亏欠的脸庞也充满了油彩般的红光。
木炭火烤焦了苦寒的岁月,木炭火煨软了坚硬的辛酸,木炭火烘托着我们对来年的种种幻想,木炭火用红光篡改了我们对苍白往事的记忆。
而遗忘和幻想正是农人过日子的两大支柱。
⑥冬夜漫长,有火则短。
往往是一家人先聊些闲话,慢慢地,思绪渐渐飘飞,思维渐渐断散,睡意这时从深海处泅洇上来,将一切漫淹。
最后的那句含含糊糊的闲话也不知是谁说的,说了些啥,就像雨后叶尖上最后那滴迟迟不落的水珠落在空明的湖心,漾开去,漾开去,了无痕迹。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母亲首先“唔”一声从半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使夜色漾起了新的涟漪。
母亲低头见团锣里自燃的炭火已蒙上了一层灰垢,就用火针拨了拨,火又鲜光起来,辐射出的热能将我们渐凉的身子重新抚暖。
又不知过了多久,细碎的炭火终于星星般隐去了,我们才拖着醉步上床睡觉。
这种醉当然不是因了酒,而是因为火。
火是让人类沉醉的另一种方式。
⑦冬天,我们一家子也会出门去做客,譬如说邻村的外婆总要在每年的冬天宰一只牲畜,叫我们去吃火锅,尽管冷,我们也决不会放弃这样难得的打牙祭的机会。
这时,火就成了我们的管家,一家人急急切切地出门,将火独自留在家里守护家的温暖。
等吃饱喝足后,又急急切切赶回,扒开事先用木灰掩埋好的炭火,暗红的炭火一下子就亮旺起来,那感觉就像是管家给风雪归来的每一个人上了杯热茶。
⑧我们每天都要从楼上拿一簸箕木炭下来,待到楼上的木炭即将告罄,冬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过了休养生息的冬季,来到万物复苏的春天,怀揣热力的我们又开始忙于一年初始的事情。
小妹是最后一个走出家门的。
那天小妹走出家门,对着屋前的几树桃花打了个哈欠,泪眼婆娑地惊叫一声:“哟呵,火星子都跑到屋外了!怎不叫我早点出来?!”⑨也许是吧,花朵是绿色生命另一种形式的燃烧,所有花朵都开放了,春天就会被烤得暖暖和和,舒舒服服。
7.第①段空格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动词是()(2分)A.摇踢撞B.晃蹬扑C.推敲卷D.吹碰闯8.第②段段末,作者补叙一句“只有母亲总能及时记下丈夫和儿女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其目的是。
(3分)9.文中两处画线句,生动地描写了小妹的语言和神态。
请据此对“小妹”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3分)10.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请摘录相关语句,并阐析其表达效果。
(3分)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A. 第③段以“蛛网”为喻,表现了母亲既是讲述者,又是一年辛劳的亲历者。
B.第④段对冰雪的描写,是为了描写乡村冬景的美丽和追忆童年生活的欢愉。
C. 第⑦段写家人到外婆家打牙祭一事,是为了突出作者儿时家庭状况的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