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
、
为什 么说 中学语 文教学 离不开 现代 语 能力 , 运用语 篇来完成言语行 为Hale Waihona Puke 能力 。 言 基础知 识
中学语文 教育属 于言语 交往教 育 , 根 本 能力 , 仅需 要传 统 语 言学 的基 础 知识 , 括 其 不 包 基础 知识是 整个 中学 语文 教 育 的底 座 、 基石 , 修辞 、 逻辑 、 体基础 知识 , 文 而且更 加需 要现 代
教 学 砑 究
现 代 语 言 基 知 识 与 中 语 文 教 学 础 学
梁 利
( 同矿区杏儿沟中学) 大 【 摘要l为什 么说 中学语文教 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 , 现代语 言基础知识教 学如何有效地推进语文教 学的科 学化进程 , 两个 问题 , 这
值 得 语 言 学界 及社 会各 界 的 深 思 。
量知 识信息 的大氛 围 中, 中学 语文教 学却 依 旧 依据语境 和角色创造性地运用 的特征 。它 包括 另 一方面 , 我们 应 当看 到 , 的个体 言 语 活动 人
沿袭 着近百年 来 的的老路 子艰难跋 涉 , 踽 不 又远不止关 于静 态语 言 的规 则。具体 来 说 , 踽 是 仅仅 是对社 会语 言系统 的个 性化 的演绎 。 这种 即语 言能力 , 括语 演 绎要遵 守社会 语言规 范。 包 前 , 使语 文教学 与语言基 础知识 的疏 离 的现 由i个方 面的能力构成 的, 致 象愈来 愈重 。对 此情况 , 语文教 学界 质疑 语 言 音 、 汇和 语法知 识 ; 会语 言能 力, 词 社 把握种 种 值得 语言学界 及社会 各界 的深思 。
一
由此 可见 , 中学 语文 教 学 一方 面要尊 重 、
传统语言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可 以 吞 出 它 的本 义 或 知 道 它 的 义 类 这里 的
“
,
方苞 ( 狱 中 杂 记 》
”
“
惟
大辟无可要
“
然犹质 具首
“
质
”
释为
”
抵押
,
”
但 现代 汉 语 中
“
质
”
往往 指
“Leabharlann 品质 ”、性质 ”
、
和
“
抵 押 ” 丝 毫 没 有关 系
“
。
为什 么 而且 讲
,
因 此 小学 就 成 了 文 字 学 只为 少 数 经 生所 垄断
, ,
音韵 学
、
训话学 的统 称
,
。
,
小
、
学是 经 学 的 附 庸
《 礼 》
、
,
,
而 经 学 所 包 括 的 《诗 》
。
《 书 》
、
《易 》
《春 秋 》等典 籍
,
时 代 久 远
文 字 艰 深
因 此
、
小 学 研究 往 往 被 视 为 畏
。
麦德 国 直 ” 的 古 音 相
就 可 以 使学生 加 深 对 《诗 经 》艺 术性 的领 会
,
、
掌 握 古 音 知 识 可 以 解 释 普通 话 学 习 中 的 毛 病
C S和
z
有 益 于 普通 话 教学
z
、
。
浙 江 人 学 习 普通 话 往
s
h
、
e
h
、
s
h不 分
、
大 部分 地 区 只 有
:
、
e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教学还是从微观看,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中学语文教学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把二者区分开来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一从宏观的角度看,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可以深化我们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方法等问题的认识(一)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属性。
语文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决定着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方法,是个根本性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一元论者”认为,语文具有工具性;“二元论者”认为,语文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思想性;“多元论者”则认为语文除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之外,还具有文学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等。
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同的看法,原因之一是对“语文”这一名称的理解不同。
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学,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章,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化,不一而足。
我们认为还是最早使用“语文”这一名称的叶圣陶先生的解释最好:“语文”就是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③]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指语言和文字,看似和叶圣陶先生不同,但他进一步解释说:“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
”[④]所以,吕先生和叶先生的看法实际上是一致的。
“语文”既然是语言的意思,语文课自然就是语言课了。
这样,语文学科的性质就不难确定了。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
”国家教委1995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⑤](注意:这里的“语文”也是作“语言”解)。
语言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张静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年第10期语文教学是以“语文”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带领学生在别人或者自己的言语实践(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中,逐步归纳、总结、接受语言规则,再用习得的规则,指导自己的言语实践,使自己更善于正确接受外部信息和妥善表达自我。
当然,某一社会的语言规则都是系统的,庞大的,学生对于语言规则的归纳、总结、接受不可能一步到位。
所以,整个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而所谓语言学是研究语言规律的科学。
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鉴赏的深与浅,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个是对文学语言的把握能力,另一个是对生活的体验能力。
所以,实际上,我们是在通过语言接受文学,又通过文学积累语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把握语言现象,从现象到规律,才能深入把握语言规律的来源,在理性的规律指导下,加速语感培养的质量和速度。
语文教学就是一种语理教育。
因为光凭语感并不能解决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问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理论逻辑,如果完全不从语言方面分析,悬空而无据地感悟,采用完全经验性的学习,学生是学不会自己分析鉴赏的,更不能达到通过别人的作品来提高自己语言能力的目的。
笔者就自己语文教学中语言学的运用提出以下观点与诸位分享:一、关于语言学规律在语文课堂中的传授问题语言学知识的传授要有的放矢。
整个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在初中刚开始的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际情况呢?其实,小学语文教育成果是比较直观的,经过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从掌握大约3000左右的常用字,能写出一篇400字左右的命题作文,懂得如何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学会根据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说,开始进入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
然而,语法对初中生来说还是陌生的。
初中语文语言课教案
初中语文语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激发学生对家庭、对亲人的关注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难点:领悟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感恩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背影》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2)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引导学生珍惜家人和亲情。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强调感恩家庭、珍惜亲人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发表自己的感悟。
3. 回家后,为家人做一件小事,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技巧。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然而,部分学生对父爱的理解仍较浅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深化。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感恩情怀。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案例(详情)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案例(详情)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案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案例:1.讲授法:适用于传授系统知识的学科教学,如政治、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生物等。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以听讲为主。
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讲述,是向学生报告有关资料,叙述比较简单,只概述重要事实,让学生听后得出结论。
讲解,是对有关学科的概念、原理、公式等进行较详细的解释和论证,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知识。
讲读,是结合课文的讲解进行阅读,指导学习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讲演,是对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作比较系统的讲述,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讲述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知识。
2.谈话法:一种古老的教育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师生间的交谈、问答,使学生掌握知识或巩固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3.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使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很好的作用。
4.实践性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包括观察、实际操作、练习、实验、参观、调查等方法。
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中获得一些知识和技能,锻炼实际操作和动口表达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了解某些设备仪器的构造和性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们传授知识。
2.谈话法:让学生们对问题进行讨论,互相交流思想,共同探究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3.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们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真谛,培植他们的思想情感,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语言与教言语--语文教学的两种不同境界
教语言与教言语--语文教学的两种不同境界
杨邦俊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反映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弄清这两个概念,有利于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顺应语言规律,把语文教学从一般的教语言上升到教言语的层面,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我们拟从语言科学的角度辨析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介绍"教语言"和"教言语"两种不同的教法。
一、语文教学的两种境界现代语言学,对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作了明确的区分。
所谓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1。
【总页数】3页(P4-6)
【作者】杨邦俊
【作者单位】湖北宜都市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语文教学要从\"教语言\"走向\"教言语\"\r——来自一道语文综合性试题的启发[J], 贾龙弟;高莉莉
2.语文教学要从\"教语言\"走向\"教言语\"\r——来自一道语文综合性试题的启发[J], 高莉莉;贾龙弟
3.语文教学要从“教语言”走向“教言语”——来自一道语文综合性试题的启发[J], 贾龙弟;高莉莉;
4.语文教学要从"教语言"走向"教言语"——来自一道语文综合性试题的启发 [J], 高莉莉;贾龙弟
5.从教语言到教言语——以《拿来主义》教学为例 [J], 杨邦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语言学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探析
挥 了重要 的作用 , 规范 了学生对文字的读 音 , 对普通话的推广工 作有重要影 响。 2 . 语义对学生的理解 能力有重要影 响。 在语文教学 中 , 掌握
一
常生活和工作 中, 离不开语言 的表达 , 教师在语文教学 中要关注 影响学生 的语言表达的 因素 ,特别应重视学生对语言结构规律 的掌握 , 还有对语 言技巧方面 的灵 活运 用 。学生若没 有掌握语 言结构规 律 , 会影响准确地 用词 和表达真实 的情感 , 不能灵活运 用语言技巧 , 在写作和 口语 表达中 , 不能引起读 者或 听者情感上
文教学与语 言知识 的疏离现象 的显现 ,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语言
知识 的重要性 。现代语 言学的研究体现在 两个 方 向: 本体研究 和应用研究。 本体研究是对语言系统本身 的组织规律进行研究 , 而应用研究则是对与语 言相关 的应用 的研究 。 对语言学 的研究 , 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 。 1 . 语 文教 学中的 口语表达与语言系统中的语音密切相关 。 在新课 程改革的背景下 , 语文教学也要满 足社会对人才需 求的 目的 , 对学生 实际运用现代汉语 的能力进行 培养 。学 生需 要掌 握实际运 用现代汉语 的能力包括 :书面表达 能力 和口语表达能 力两种。而学生的 口语表达能力则与语音密切相关 。全 国的三 十几个省市 自治区 ,不是每个地方的学生都在用普通话进行交
“ 晶莹” 也是一组 近义词 , 但仅 仅从字面和语感上 我们很难准确 地将这些词 区分开来 , 并准确地表达到句子中, 所以要对词义进
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形成 正确 的
行充分 的理解 , 才能把握好词语的准确用法 。在语文教学 中, 教 义 。现代语 言学的研究不仅可 以促进 素质教育 的全 面实施 , 还 认识 , 不要 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 学 习起来轻松简单。 事实上 , 确的学 习方式来对待 , 通过认真的学习 , 掌握这 门语 言技 能。 ・ 4 6 ・潦 数仆学司 ・ 教 学参考
语言基础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的疏离与融合
大花园中的语 言基础知识却异常地寂 寞凄清 。
在 语 文 教 学语技能训练为个性的语文学科永远离不开语 言基础
知识 的指导。随着我国语言学研究 日益深入 ,语言基础知识 文教育本质上属于言语教育,其根本 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 ・ 体系 自身不断更新,建构中的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体 系不仅吸 能力 。但是又有…些 人事实上将言语同语言对立 ,将言语能 纳了现代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还融入了以往静态语言基础 力 与语言能力对 立,排斥 、非 难语言基础 知识的讲解 、传 知识体系 的有益元素 ,是整个 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石,起到支 授 ;还有一些人拿广大语文教师还捉摸不透 的所谓语感取代 撑 、促进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 。无论从 中学语文教学 目
学 实践 的 作用 。现 代 语 言基 础 知 识与 中学 语文 教 学 的 融合 是 必 然 趋 势 。 [ 关键 词] 语 言 基础 知 识 中学语 文 教 学 疏 离 融 合
站 在 知 识经 济 的社 会 背景 卜审视 当代 中学 语 文 教学 ,我 用 的传 统 中 断 了 ,语 文 教学 与 语 言 知 识便 开 始 疏 离 。 2 世 纪 5 年 代末 N 6 年 代初 ,我 国语 言 学 界 开展 了一场 0 0 o 们不 难 发现 ,在 整 个 社会 大 力 弘扬 知 识创 新 , 社会 发 展越 来
语 言 基 础 矢识 ,甚 至试 图用 整体 感 悟 培 养语 感 , 消解 语 言 知 ¨ 新观 点 ” “ 新见 解 ”错 综 复 杂 ,越 理 越 乱 , 标的哪个纬度来分析,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现代语 言基础知 识 系 统 。这 些 “ 混淆视听,把语文教学界搞得一锅粥,稀里糊涂。于是语言 识层 面上 来 。 二 、传统 静 态 语 言基 础 知 识 与 中学 语文 教 学 的 疏离 基 础 知 识在 人 们 的视 野 中迷 失 了 ,语 文教 学 整 体 质 量逐渐 下
认知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2生物—— 吃 : 米 、 焦 、 . 籼 锅 碎米 、 喂猪 的豆 腐 渣、 菜叶 烂
运 用
( 难得的 “ 佳肴” 。 : ) 住 蜂房般的格子铺, 充满汗臭、 粪臭和湿
气。 情感 : 麻木 , 然在男人面前 换衣 服 , 离别 人头部 不到一 公 在 尺 的马桶 — 响地 小便。 艮 包 身工 的生活是 常人 无 法想象 更 无法忍 受的, 只能把她 们
被 践踏。 2 虫— — 四点一刻 起床。 . 懒 “ 猡 ” “ 虫” 老板娘 和打 杂 的人 对包 身工 的侮 辱 猪 和 懒 是 性 称呼。 她们 被称 为 “ 猡 ” 但事 实上 , 猪 , 她们 的生活状 况 比猪
第一, 时代风格的体现。 我国的诗歌创作有着良好的隐喻 传统。 春秋时期创作的< 诗经> 已经开始广泛运用隐喻, 奠定了 诗歌隐喻传统。< 离骚> 创作于战国时期, ( 在 诗经> 的基础上
还差。 她们被视为 “ 懒虫” 但事实上她们四点一刻就起床了, , 她
们 的工作强 度 已经 超过 了 人体所 能承 受 的极 限。 这两个指 称词
又发展了这一传统,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离骚> 隐喻的运
用与 < 诗经> 共同形成了先秦诗歌独特的风格特征。 第二, 诗歌文体的艺术化要求。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 式, 要揭示一般性质 , 而非复录客观现实, 要艺术化地突显和 阐明那些特定题材的一般 意义 , 就需要采用隐喻的象征化手 法。 中学语文教材 《 离骚 > 选段中, 作者要表达 自己高尚的品 行, 叙述政治上遭遇 的挫折, 表明爱国、 报国的坚定不移的信 念, 如平铺直叙, 虽同样能表情达意, 但缺乏艺术化的美感。 我 们看作者的表述 : 既替余以蕙缳 兮, “ 又申之以揽苣… ‘ 制芰荷 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用美好的事物, , 来喻自己纯洁高尚 的操行;“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 借秀美的娥眉被人嫉妒, , 来喻 自己在政治中受到排挤 ; “ 虽 穷困乎此时也” 仍然坚持 自己的 , 做人准则,“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作者把自然界 。 的花草、 生活中的佩带与服饰同情感世界相联系, 延伸了 人们
语用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实际运用。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用学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结构: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结构和语篇关系,如上下文关系、主题关系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2.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隐喻: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隐喻,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交际功能: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交际功能,如说服、解释、描述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交际目的和手法。
4.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语言现象: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中的语言现象,如语用错误、修辞失误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用规律和约束条件。
总之,语用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增强文本分析和评价能力,更好地把握语篇结构和语篇交际功能。
汪锋的语言学与中学语文心得体会
汪锋的语言学与中学语文心得体会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
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
十月秋色无限好,遍地黄花分外香,在这金秋送爽的季节里,长垣市魏庄街道中心学校语文教研组紧紧围绕“2022年新课程标准”这一主题,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研讨学习活动,活动由修勤老师主持,全体语文老师参加。
首先,修勤老师就新课标学习活动进行了安排,共同观看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系汪锋教授关于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视频课。
汪锋老师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在他看来,“教学是特殊的交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汪锋老师秉持着科学的教育理念,不仅讲授知识,更传授感悟语言、探知世界的方法,如他所期望的:“教育工作者就得保护学生不一样的兴趣、不一样的路,给他们提供支持、提供帮助。
”他带着语言学这把钥匙,为学生打开了丰富多样的窗。
汪锋老师分别讲解了:修辞、语言变化、新词产生,语音变化,文字变化,文言的运用,文白转换等理论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图文并茂进行了讲解。
各位老师都认真投入的观看,并记录了相关笔记和心得,受益匪浅初中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这一任务是在言语实践中实现的。
做为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必要的语言学知识,这种知识越渊博、越精深,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会越高。
教研学习结束后,由组长修勤老师就本次学习进行总结及之后的教研学习活动进行安排。
她强调要做好计划,充分准备。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探索与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要贯彻落实,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
日后我们全体语文老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积极用心地去创新探索,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丰富!更加高效!秋已至,学期伊始,正是撸袖奋斗时,让我们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深责任、凝聚力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扬帆起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语言知识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
目录前言 (1)一、对语言知识的重新认识 (1)二、语言知识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地位 (1)(一)以往语言知识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动荡状况及原因分析 (1)1、人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1)2、教学体制所囿 (2)3、语文课程性质的特殊性 (2)4、语言研究学界的“贫血” (2)(二)语言知识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回归 (2)1、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镇 (2)2、新课程中语文教改的钥匙 (2)三、语言知识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作用 (3)(一)语言知识是提升师生交流水平的必要条件 (3)(二)语言知识可以让语文教学效能提高 (3)(三)语言知识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3)四、如何在语文课程中推动语言知识发展 (3)(一)呈现形式:语感训练与传授语言知识有机结合 (3)(二)教法选取:随机教学与点拨式教学相机结合 (4)(三)内容认定:语言知识的情境化与生活化结合 (4)结论 (4)【参考文献】 (4)语言知识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摘要:语言知识是整个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
可中小学语文教学近百年来沿着一条“去语言知识”的路,语言知识正日益淡出语文教学的的领域。
有感于此,本文在对语言知识的重新认识基础上,分析以往语言知识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及造成动荡的原因,并对其地位进行界定,进而探讨语言知识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作用,最好寻求在语文课程中推动语言知识发展的方略。
关键词:语言知识;语文课程;地位;作用前言:从新课标开始,语文课程的定位逐步出现理性化倾向。
其中,语文课要不要传授语言知识当然成为教学实践中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和语感有关系,早期母语习得的语感是初级的,是直接经验;经过语言学习,形成更高级的语感,注入语言修养。
这种高级语感不是毫无依托的感悟,是有理性的认识(语理)做基础的。
没有语理的介入,言语行为可以是杂乱、冗余或贫乏、低俗的,不能形成高级语感。
语理是一种间接经验,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中语言知识教学就是一种语理教育。
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学与中学语⽂教学课程简介语⾔学与中学语⽂教学【课程简介】初中⽣学习语⽂的⼀项基本任务是提⾼语⾔⽂字的运⽤能⼒,这⼀任务是在⾔语实践中实现的。
做为语⽂教师在组织学⽣⾔语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必要的语⾔学知识,这种知识越渊博、越精深,指导学⽣学习语⽂的效率就会越⾼。
本课程主要介绍语⾔学的⼀些基本理论知识,重点如下:语⾔与⾔语的关系与区别,语⾔的系统性(组合与聚合、词类、语句的结构分析),词的内容与分析,句⼦的内容与分析,语⾔知识运⽤的教学策略。
前四节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这些理论知识的作⽤,第五节明确与语⾔运⽤有关的教学策略。
本课程提供了两个课例:《标点符号》、《⽐喻》,并对课例与语⾔知识的教学做了讨论。
【学习要求】1.了解语⾔学中语⾔和⾔语的区别。
在处理语⾔现象时指导学⽣从语境出发分析语句的含义。
2.理解语⾔的组合、聚合关系,对汉语词类有较全⾯的认识。
在教学中能运⽤语⾔层级性的特点,把语素(汉字)和词、短语的使⽤做适当的系联。
能较熟练、正确地运⽤层次分析法分析语句,提⾼语病的纠偏能⼒。
3.学习语义学的基本知识,提⾼辨析词语的能⼒,在理解鉴赏和使⽤词语两⽅⾯帮助学⽣提⾼语感。
4.学习语⽤学的基本知识,提⾼结合语境分析句⼦内容的能⼒,提⾼指导学⽣解答⾼层次的阅读测试题的能⼒。
5.提⾼随⽂运⽤语⾔知识指导学⽣提⾼语⾔⽂字运⽤能⼒的教学效率,研讨语⽂知识专题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语⾔学与中学语⽂教学李镗(原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特级教师)初中⽣学习语⽂的⼀项基本任务是提⾼语⾔⽂字的运⽤能⼒,该能⼒的提⾼是在⾔语实践中实现的。
作为语⽂教师在组织学⽣⾔语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必要的语⾔学知识,语⽂教师的语⾔学知识越渊博、越精深,指导学⽣学习语⽂的效率就会越⾼。
本课程介绍语⾔学主要的⼀些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这些理论知识的作⽤,明确教学策略。
第⼀节语⾔与⾔语【基本知识】1. 语⾔与⽂字:要点:什么是语⾔什么是⽂字语⾔和⾔语的区别语⾔学与语⽂教学语⾔是⼀套声⾳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声⾳是符号的外壳,意义是符号的内容。
现代语言基础与中学语文教学浅谈
现代语言基础与中学语文教学浅谈作者:任择邻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24期摘要:为什么说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如何有效地推进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进程,这两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深思。
关键词: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中学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60-01当我们站在知识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审视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时就不难发现,在整个社会大力弘扬知识创新,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大量知识信息的大氛围中,中学语文教学却依旧沿袭着近百年来的的老路子艰难跋涉,踽踽不前,致使语文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的疏离的现象愈来愈重。
对此情况,语文教学界质疑语言学的无助,呼吁“淡化语法教学”,这种状况,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深思。
一、为什么说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中学语文教育属于言语交往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
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底座、基石,起着支撑、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
无论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哪个角度来分析,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来。
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必然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一刻也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
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自始自终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但是,中学语文教学却长期淡化,甚至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在逐渐淡出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1、言语与语言基础知识我们知道,言语是指个人在具体情景中的听说读写活动,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呈现的出具体性,多样性,创造性的特征;语言系统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交际工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系统,具有社会性、规范性、结构性及稳定性的特征。
言语千变万化,其内容无法穷尽;人们的言语是对有限、稳定的语言系统中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自由组合,这些组合要遵守语言组合规范。
语言基础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
界 及社 会各 界 的深思 。
【 中图分 类 号 】 H0 9
当我们 站在 知识 经济 的社会 背景 下 审视 当代 中学 语 文 教 学 时就 不 难发 现, 在整个 社会 大力 弘扬 知识创 新 , 社 会 的 发 展越 来 越依 赖 大 量 知识 信 息 的
语言 进行解 码 , 要 依赖 言语 环境 的把 握 。 言语 环境 除 了包括 交际 双方对 交 际基本 事实 的 了解外 , 还 包 括下 列 三 种 大氛 围 中 , 中学语 文教 学却依 旧沿 袭 着 近百 年来 的 的老 路子 艰 难 跋 涉 , 踽 踽 不前 , 致使语 文教 学与 语言基 础 知 识 的疏 离 的现 象 愈来 愈 重 。对 此 情况 , 语 信 息 : 词语 的信 息 、 关 于世界 的百 科信 息和 逻辑信 息 。实现 交 际认 知 , 交 际双 语 境 的知识 、 语言 逻辑 推理 的知 识等 。 文 教学 界质疑 语 言学 的无助 , 呼吁“ 淡 化 语 法教 学 ” , 这种状况 , 值得 语 言学 方 必须 具备 语 言材料 及其规 则 的知识 、
界 及社 会各 界的深 思 。 1 为 什 么说 中学语 文教 学离 不开现 代语 言基 础知 识
可见, 在 真实 具体 的言语 交 际过 程 中 , 现 代语 言 基 础 知识 对 提 高 学 生言 语认知 水 平 , 实现 言语交 际 的顺 利进 行是非 常 必要 和重 要的 。 中学语 文 教学
在现 代语 言基 础知识 教 学过程 中, 特 别注 意处 理好个 性化 的言语 活 动 和 言语 活 动 是人 的 个 体交 往 活 动 , 每 个 人 都 可 但是, 中学语 文教学 却长 期淡化 , 甚至 淡化 语文基 础 知识 , 语 文 基础 知识 社会语 言 规范 的矛 盾。一 方 面 , 在逐 渐淡 出语 文老师 和 学 生 的视 野 , 这 个 问题 值 得 语 言 学 界及 社 会 各 界 的 以根 据 自己的需要 自由地造 出各 种 各样 的 句 子 , 完 成 特定 的社 会 交 际任 务 。 另一 方 面 , 我们 应 当看到 , 人 的个 体 言语 活 动 仅仅 是 对 社会 语 言 系 统 的个 性 重视 。 ( 一) 言 语与语 言基 础知 识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语文学科知识1. 语言理论语言理论是认识语言本质和共性等方面的一门研究,主要包括语言的机构、文学、发展和翻译等诸多方面的分析。
2. 语言学语言学涉及多种不同的知识,如:语用学、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比较语言学、律语学、古言学等,是语言与社会在科学的角度研究的知识体系。
3. 文学知识文学知识包括:政治文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古典文学、流行文学、新闻编写、作家写作艺术等。
4. 语法学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学科,涉及到词汇、词义、句子结构、习语等方面的研究,并且还涉及到语法规则和非正式语言形式的使用。
5. 方言学方言学是指研究方言的知识,主要涉及方言的演变、发展、归类等,属于语言学的一门分支,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小地域的方言现象。
二、教学能力1. 教学计划制定能力教学计划制定能力会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认真制定、勾画出语文的教学计划,从而分析、策划学习任务。
2. 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就是根据教学任务、教学计划进行实践,经过灵活变通、调整、分解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过程设计。
3. 教学结果评价能力教学结果评价能力包括在学生的学习中,进行的定期的质量管理以及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确认学生学习结果的真实性、找出记录里学习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4. 文学史知识运用能力文学史知识运用能力要掌握语文教学是文学史之前涵义、内容和精神,学会借助文学史知识进行教学,把文学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5. 教学技能应用能力教学技能应用能力多指语文教师对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快速、高效的运用,包括各种知识的教学、多媒体的使用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ﻭ引言:语言和语文“语言”和”语文”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ﻭ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它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同时相关,并具有交际职能。
自然形态的语言是口语,也就是有声语言.有了文字以后,利用文字这种视觉符号系统,可以把口语加工为书面语。
一般说"语言”,是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总称。
在语言学过程中,语言学家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他们把个人的说话行为和结果称作”言语”-—个人说话的行为也就是"言语行为”,个人说话的结果也就是”言语作品”。
而”语言”,则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属于全的**语言要素有规则、成系统的集合。
所以,语言中其实也包含言语.“语文”不像”语言”."语言"不论宽式的定义(含口语和书面语,实际上包括言语在内)还是严式的定义(与言语相对而言),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科学术语定义,而"语文”则是一个未经规范的普通名词。
30年代,语文专指书面语或文章。
在《答曹聚仁先生信》中说:"语文和口语不能完全相同;讲话的时候,可以夹许多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其实并无意义,到写作时,为了时间,纸张的经济,意思的分明,就要分别删去的,所以文章一定应该比口语简洁,然而明了,有些不同,并非文章的坏处.”(〖HT5K〗《且介亭杂文》,1934年)这里说的"语文”指的就是文章,也就是用书面表达的言语作品。
与这个内涵相关的,是所谓”语文学”的内涵。
90年代出版的《汉语大词典》给"语文学”作的解释是:"偏重从文献和书面语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
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广义的语言学也包括语文学。
"不论这个解释把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归入语文学是否合适,它认为语文学的研究对象偏重于文献和书面语,这和30年代对语文的理解是一致的。
中小学语文课的定名,与上述语文的理解一脉相承。
国家通用语言学了中课堂差整改措施
国家通用语言学了中课堂差整改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通用语言,必须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语言使用。
因此,中
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实现普通话教学的全面推广。
如果发现中课堂与普
通话教学存在差距,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普通话教学培训或邀请
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普通话教师给予指导,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授课水平。
2.加大宣传力度。
学校可以组织宣传普通话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家长和教师重视普通话教育。
3.制定普通话教学规划。
学校可以制定普通话教学计划、教学大
纲和教学标准等规范,确保普通话教学质量和效果。
4.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并经常组织
考核及评估工作,以不断提高学生及教师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5.加大投入力度。
学校可以增加投入,配备相关教学设施和材料,如录音设备和相关教材等,提高普通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中小学可以逐步完善普通话教学的体系,提高学
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全民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提高
语言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简介
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课程简介】
初中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这一任务是在言语实践
中实现的。
做为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必要的语言学知识,这种知识越渊博、越精深,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会越高。
本课程主要介绍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重点如下: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与区别,
语言的系统性(组合与聚合、词类、语句的结构分析),词的内容与分析,句子的内容与分
析,语言知识运用的教学策略。
前四节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这些理论知识的作用,第五节明确与语言运用有关的教学策略。
本课程提供了两个课例:《标点符号》、《比喻》,并对课例与语言知识的教学做了
讨论。
【学习要求】
.了解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在处理语言现象时指导学生从语境出发分析语句的
含义。
.理解语言的组合、聚合关系,对汉语词类有较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中能运用语言层级
性的特点,把语素(汉字)和词、短语的使用做适当的系联。
能较熟练、正确地运用层次分
析法分析语句,提高语病的纠偏能力。
.学习语义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在理解鉴赏和使用词语两方面帮助学
生提高语感。
.学习语用学的基本知识,提高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内容的能力,提高指导学生解答高层
次的阅读测试题的能力。
.提高随文运用语言知识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效率,研讨语文知识专题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
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李镗(原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特级教师)
初中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该能力的提高是在言语
实践中实现的。
作为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必要的语言学知识,语文教师的语言学知识越渊博、越精深,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会越高。
本课程介绍语言
学主要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这些理论知识的作用,明确教学策略。
第一节语言与言语
【基本知识】
. 语言与文字:
要点: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文字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语言是一套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声音是符号的外壳,意义是符号的内容。
语
言最小的单位是音位(音素),最小的表义单位是语素。
语素是语言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
以做不同的分类,有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之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一个民族的语言能力是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语言分口语和书面语。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世界上的文字有表音和表义两大类。
汉字是音义文
字(汉字的部件与音、义有关)。
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多数汉字表示一个语素(有意义)。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主要分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语用学、
修辞学等几部分。
教师学习语言学是为了懂得语言的理性知识。
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里的语言文字运用,既有语
言学中的语言、文字的内容,更有话语的理解和运用。
前者是指语言文字的具体内容,而不是语言学、文字学的理性知识,后者(话语的理解和运用)则涵盖了前者。
实践性强调的是
运用,而不是让学生精通概念、结构、结构关系等静态的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提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效率,教师必须掌
握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高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并提高其思维能力。
.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