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先生和他的小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骥才先生和他的小小说
冯骥才先生是当代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与社会活动家,他在中国文学、艺术、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有目共睹。从“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到“反思文学”的先锋主将,从小说创作的理想王国到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脚踏实地,冯骥才先生以深邃雄浑的目光透视历史与文化,以博大悲悯的情怀弘扬人性人情人道中的真善美,他传承中国知识分子“立德立功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在一个物质的时代把理想照进现实。同时,冯骥才先生也是当代小小说文体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他创作的《俗世奇人》是中国当代新笔记体小说的典范之作。
馮骥才先生是中国当代小小说文体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冯骥才先生与小小说文体渊源很深。早在20世纪80年代,《小小说选刊》创刊伊始,他就担任顾问;而且,他曾经创办过小小说杂志《口袋小说》。在早期的小小说出版物中,有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小小说作家丛书”,冯骥才先生曾为之作序,在时人并不看好小小说文体之际,他高瞻远瞩地疾呼:“请点亮这些星星!”
冯骥才先生与郑州小小说事业紧密相连。他曾多次来郑州参加小小说活动,并把郑州定义为“小小说的故乡”。他说“郑州在小小说方面对中国当代文学史是做出了大贡献的”,“郑州小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事情,全国的很多作家都是从写小小说起步的”。可以说,三十多年来,小小说文体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民间写作进入鲁迅文学奖评奖序列,中原郑州由小小说的“专卖店”进化为“中国小小说创作中心”与“中国小小说事业大本营”,“郑州小小说”由一个文化符号成长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都与冯骥才先生等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与郑州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指导支持,与几代小小说人的共同奋斗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冯骥才先生对小小说有诸多论述。他强调“小小说是有尊严的存
在”,“中国的小说大厦,是靠四个柱子支撑起来的,一个是长篇的柱子,一个是中篇的柱子,一个是短篇的柱子,一个是小小说的柱子”。他提出“小小说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系统工程”,他盛赞小小说“已经创造出一种文化奇迹”,“是一个国家民族复兴的文化‘基础工程’和‘希望工程’,值得大书特书”。这些都将载入中国小小说的史册,也是所有小小说人最美好的记忆。
《俗世奇人》是中国当代新笔记体小说的典范之作
中国笔记体小说源远流长,《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而冯骥才先生创作的《俗世奇人》被誉为中国当代新笔记体小说的典范之作。
《俗世奇人》全书共收录36篇作品,大多首发于《收获》杂志,几乎悉数被《小小说选刊》转载,后多次结集出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俗世奇人》(足本)共36篇,每篇塑造一个人物,故事互不相关,能独立成篇,但整体上又形散神不散,以传奇笔法书写天津人的“集体性格”。这些作品以天津方言与古典小说的白描技法为基础,以智慧幽默与生动传神的文笔,呈现出36个鲜活有趣、活灵活现、匪夷所思的传奇人物,复活了一段段旧天津卫水陆码头市井人物的酸甜苦辣,就像是一幅清末民初的《清明上河图》。
在艺术风格上,《俗世奇人》不仅传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神韵精髓,也融进了西方文学的现代意识与创作技法,创造性地将故事性、传奇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为市井百姓立传,拓展了中国当代笔记体小说的新境界。
(本文根据作者在冯骥才《俗世奇人》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