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课程质量标准
《中央银行学教学》课件

中央银行对于国家经济的 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到关 键作用。
中央银行的历史发展
1
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2
随着工业革命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
中央银行逐渐兴起并取得了重要地位。
3
起源
中央银行最早起源于17世纪,如瑞典的 瑞典国家银行。
现代化
20世纪,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中央 银行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目标
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维护金融稳定。
工具
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要求等工具。
执行
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并通过操作实施政策。
中央银行的稳定汇率政策
1 意义
稳定汇率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稳定。
2 方法
通过买卖外汇和制定汇率政策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3 挑战
汇率政策面临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市场波动等挑战。
外汇储备管理
重要性
资产组合
管理策略
外汇储备是国家经济的重要保障, 用于维护汇率稳定和偿还债务。
外汇储备以多种资产形式存在, 包括外币、黄金和其他投资品种。
中央银行制定合理的外汇储备管 理策略,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资产 安全和稳健增值。
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
银行监管
确保银行的稳定运营,防范 金融风险。
监管政策
银行监管的工具和方法
1
法规和准则
制定法律、规章和监管准则,规范银行业务行为。
2
监管评估
对银行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监管要求和财务健康。
3
监督检查
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监测银行风险和合规情况。
制定并执行监管政策,如资 本充足、流动性管理等。
《中央银行学》课程知识大全

更多资料请访问.(.....)1、是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2、是宏观经济学的分支,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二)、《中央银行学》课程的研究对象1、研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央银行的起源,发展,性质,职能。
2、研究中央银行的运行机制及其调节宏观经济的一般原理和规律。
3、研究如何完善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使其更好的发挥宏观调控和稳定金融、服务金融业的职能,尽快建设成为我国“真正的中央银行”(三)、学习《中央银行学》的目的与任务1、系统的掌握现代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业务管理以及调节宏观经济的基本方法。
2、培养从事中央银行工作的实际业务能力。
3、培养分析和解决我国中央宏观调控和稳定金融、服务金融业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中央银行学》的方法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回顾历史,分析现实,预测未来。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既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吸收现代《中央银行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研究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稳定金融、服务金融业的职能中所面临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3、对比研究的方法。
“洋为中用”,借鉴外国中央银行的操作经验,吸收外国中央银行有益的地方,探讨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调控和管理方法。
(五)、《中央银行学》的内容简介《中央银行学》共有三个单元,12章。
1、一单元有四章,主要讲述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性质与职能,类型与结构,相对独立性。
2、二单元有四章,主要讲述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包括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3、三单元有四章,主要讲述中央银行的服务职能,包括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会计与统计业务,对外金融关系协调与服务,人民银行的新职能。
(六)、《中央银行学》的学习要求与学习对象1、在学习《中央银行学》之前应先学过《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基本课程。
2、要学好《中央银行学》,必须理论联系我国金融实际,紧密结合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来思考和理解相关内容。
中央银行学探究式课程介绍

二 知识结构
中央银行学
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业务
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三 Nhomakorabea学目标让学习者掌握有关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知识, 让学习者掌握有关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知识, 增强对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所处重要 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熟悉中央银行的各项业 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务运作,掌握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 务运作,掌握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 监督管理金融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监督管理金融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从 宏观角度观察和分析总体经济和金融运行状 况,提高对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 和把握能力。 和把握能力。
六 教学形式
教师主讲阐述理论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课外阅读整理素材 学生分组课堂讨论 相关专家专题讲座
中央银行学课程专题演讲评分标准
主题内容(10分 主题内容(10分) 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合 理,层次分明。 语言表达(10分 语言表达(10分) 要求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讲究演 讲技巧,动作恰当。 PPT制作效果 10分 制作效果( PPT制作效果(10分) 要求形式简洁清晰,图表规范美观,内容丰富完整。 现场感染(10分 现场感染(10分) 有较强的现场感染力,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整体效果(10分 整体效果(10分) 由各组根据作讲座选手的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
中央银行学探究式课程介绍
商学院金融系 吴欣欣
一 课程分析
中央银行已成为现代经济体系中最为重 中央银行已成为现代经济体系中最为重 现代 要的组成部分,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 要的组成部分,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 该课程属于宏观类金融课程 宏观类金融课程, 该课程属于宏观类金融课程,是一门 研究探讨经济与金融稳定发展机制的学 科。
《中央银行学》课程质量标准

金融学
金融市场学
师资教材
1 2 3 4
课程标准制定思路 课程逻辑关系
学习目标 本课程应知应会要求 成果与考核 师资与教材
5 6
细化
制定思路
课程关系 学习目标
专业目标
知识目标
本专业的可 考核指标点
知识目标
支撑
本课程学习目 标具体内容
知识目标具体内容
专业能力目标
应知应会 成果考核
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具体内容 方法能力目标具体内容
课程编号:090404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金融学专业 学时:48课时 学分:3学分 授课时间:第5学期 考核性质:考试
课程标准的制定立足于专业定位,从岗位要求出发,突出学生对专业 知识的应知及对专业能力的应会,进一步明确学习完成后的成果要求, 体现了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方法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师资教材
金融学专业一级 和二级指标点
社会能力目标
社会能力目标具体内容
金融学专业三级 指标点
制定思路
课程关系 学习目标 应知应会 成果考核 师资教材
1.知识目标
1.3.5掌握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业务处理知识。 1.4.3理解金融风险识别与控制的基础知识和业务处理。
支撑
1. 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理解中央银 行制度的类型和组织结构。 2. 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支付清算业务和其他业务。 3. 掌握我国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经济与金融运行状况分析方法。 4. 掌握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的作用,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 5. 掌握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理解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时滞、有 效性。 6. 理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 7. 掌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监管内容和方法。
(完整版)中央银行学教学大纲

《中央银行与监管》教学大纲课程号:0040781 编写人:虞文美曹强一、开课院(部):金融学院金融系二、教学对象:金融学专业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央银行又是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学以中央银行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业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央银行实施的金融监管,保持金融和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以及对外金融关系。
因此,通过中央银行学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一)中央银行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地位。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的经济背景和具体的经济原因,体现了经济金融发展以及国家调控经济的客观要求。
现代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物经济的运行与金融的运行相互交织,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而中央银行又是金融机构的核心,因此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保持金融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同时又具有银行的特征,它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二)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中央银行职能的实现,要借助于中央银行业务运作,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与货币资金运动密切相关。
中央银行的资产包括外汇储备,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债权、对中央政府的债权等,这些资产业务都关系到基础货币的吞吐,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货币的发行,准备金存款、政府存款,以及资本金等。
这些业务结构的调整,也反映了社会货币供给结构的变化而总量的增减。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为全社会提供了安全、稳定、高效的支付保障,确保社会经济的稳健运行。
(三)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理论与操作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效果评估等内容。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2版)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2版)•内容简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规划教材·金融系列:中央银行学教程(第2版)》有3大特点:第一,所列课程完全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规划”编写。
第二,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强化了各项业务的操作规程和实践做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点评让学生对实务操作有一个真切的体验。
第三,压缩教材的篇幅,学习资料、练习题等相关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减轻学生负担。
•目录:•第一篇中央银行概述•第1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背景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第三节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组织结构•第2章中央银行的地位与独立性•第一节金融发展与中央银行的地位•第二节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第二篇中央银行业务•第3章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规则和资产负债表•第一节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与原则•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第4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第一节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第三节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第5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第一节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和贷款业务•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第三节中央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业务•第6章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第一节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运作•第三节跨国支付清算•第四节中央银行对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第7章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第一节经理国库业务•第二节中央银行的会计业务•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调查统计业务••第三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第8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第一节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及调控体系中的作用•第二节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第四节货币政策的决策与程序•第9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其他政策工具•第四节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第10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应•第一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二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第三节货币政策效果•第四节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有效性••第四篇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第11章金融危机•第一节金融危机的形成•第二节金融危机理论•第三节金融危机成因综述•第四节金融危机的特点•……•参考文献。
中央银行学大纲

《中央银行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025057总学时:32 学时(讲课32学时)学分:2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金融学专业预修课程: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中央银行学》是一门以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以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实务课。
《中央银行学》这门课介绍了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此背景下,详细讲述中央银行各项业务(包括资产、夫在、支付清算服务等业务),侧重讲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以及实施货币政策时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同时,从宏观角度具体分析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以及其在对外业务往来中的作用。
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授时,还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及世界各国央行所面临的问题予以具体分析。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中央银行学》这门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有关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增强对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所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熟悉中央银行的各项业务运作。
从宏观角度观察和分析总体经济运行情况,提高对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适当穿插案例分析。
大纲的使用说明:因各专业有不同教学要求,本大纲内容视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大纲正文第一章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作为本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重点: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中央银行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第二节中央银行制度的初创和发展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二、中央银行发展的两个阶段1、初创时期2、强化时期第三节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演变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央银行二、改革开放后的中央银行第二章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央银行的特殊性质、基本职能和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重点: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及作用,特别要深刻领会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职能作用。
中央银行

三、学习《中央银行学》的目的与任务 1、系统的掌握现代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业务管理以及调 节宏观经济的基本方法。 2、培养从事中央银行工作的实际业务能力。 3、培养分析和解决我国中央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中的理论和 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金融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银行)
国有控股 商业银行
银 行 的 分 类
“一个强化”,即强化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 “一个转换”,即转换实施对金融业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式。 “两个增加”,即增加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两项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至197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 “大一统”的银行体系 复合性的中央银行制度 1979年至1983年的中国人民银行 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独立 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立 1983年,《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 1984年1月l日,中国工商银行成立 1984年至2003年的中国人民银行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1998年,撤销省级分行,设立跨省区分行 2003年至今的中国人民银行 2003年,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 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 务的宏观调控部门。”
商业银行
交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 其他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与农村信用合作社 中国国家发展银行
政策性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其他金融机构(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等)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
保罗· 萨缪尔森(1992,P481):自从开天辟地以来, 人类有三项伟大的发明:火、轮子和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指导.doc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有关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增强对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所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熟悉中央银行的各项业务运作,掌握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监替管理金融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从宏观角度观察和分析总体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提高对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大致山五个部分组成:①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i般规律以及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地位等基本理论;②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包括形成中央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与货币资金运动相关但不进入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性业务的操作原理与操作方法;③屮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和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方面的理论与操作;④中央银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保证经济和金融稳健运行的原则和方法;⑤中央银行在开放经济中的对外金融关系。
要求学生①通读教材,认真听课,把握重点,兼顾一般;②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提升口己在中央银行方面的理论水平;③密切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及世界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和特点;④认真选读指定的有关著作、教材及其它阅读资料,不断吸收新知识,拓宽思路,积极撰写学术论文。
三、答题技巧与方法概念比较题先解释概念,然后比较两者的异同;简答题只盂简要概括其要点,并作适当的解释说明,无须过多的文字阐述;论述题则须结合实际充分表达,观点鲜明、文字流畅、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并具备一定的篇幅。
四、常见问题解答1. 一元式中央银行与二元式中央银行:签(1)一元式中央银行是指一国由独家中央银行及其众多的分支机构来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二元式中央银行是指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
(2)两者均属于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但前者具有权力集中、职能齐全、分支机构众多的特点,而后者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和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受其监督管理,但在各自的辖区内,其操作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学

《中央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9030020课程中文名称:中央银行学课程英文名称:The Theory of Central Bank课程性质:专业指定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开课专业:金融学开课学期:5总学时:48总学分:3二、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以中央银行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从研究现代经济和金融运行规律出发,研究与探讨经济与金融稳定发展机制中的中央银行作用、管理与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节和控制信用总量,监督和管理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结构、性质、功能以及我国中央银行制度。
2.使学生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其对国民经济活动的效应。
3.要求学生掌握货币政策的内容、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方法。
4.使学生掌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5.要求学生掌握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的内容、对象和制度。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导论(3学时)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第一节中央银行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3学时)第三节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3学时)第四节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第二章中央银行与政府(3学时)第一节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第二节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第三节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不同模式(3学时)第三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3学时)第一节货币政策概述第二节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3学时)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操作目标(3学时)第四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第五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第四章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3学时)第一节中央银行开展业务的基本原则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3学时)第四节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3学时)第五节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第五章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与调控(3学时)第一节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与调控概述第二节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第三节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3学时)第四节中央银行的调控第六章中央银行的对外金融关系(3学时)第一节中央银行的对外战略第二节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3学时)第三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
沈阳理工大学 3中央银行学

《中央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442003课程英文名称:The Central Bank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金融成为整个经济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作为全社会货币、信用的调节者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的特殊机构,在现代经济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极为突出。
中央银行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和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因此中央银行学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中央银行学作为金融学以及贸易专业的专业课,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的职责与操作原理,适应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开放对金融人才的要求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央银行如何制定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监管金融市场等相关问题,达到金融学以及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日后进一步学习、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中央银行学的教学对象是已掌握了宏微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等基础课程理论和知识的高等院校本科生。
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财经报纸与财经类专业杂志,拥有一定的宏观分析问题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三)实施说明中央银行基本理论的教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地重点讲解,要结合实际经济生活进行应用分析;而货币政策的制定、应用与操作要在收集大量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货币银行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已学习《金融学》、《财政学》等前行课。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讲解完重要章节后,应就本章节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实验环节主要通过撰写专题论文的形式来验收,其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记录备案。
高校中央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高校中央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作者:周亚军陈冬梅来源:《时代经贸》2019年第16期【摘要】中央银行学是一门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课程内容与实践联系紧密。
当前在中央银行学课程的教学中,也存在着部分教学内容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不足。
在中央银行学的教学中,首先应该厘清教学的内容,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改进和提高,既要考虑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需要,也要考虑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央银行学;教学改革;教学方式中央银行学以中央银行为研究对象,课程内容既包括中央银行履行职能的内部运作,又包括与承担社会职责相关的宏观调节与管理,外延便是整个经济与社会。
随着当前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
中央银行学对于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通过分析当前中央银行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学习中央银行学课程的兴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综合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央银行学的课程特色中央作为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整个金融学科的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课程的内容主要偏向于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
整个课程内容的设置基本是围绕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责,即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管理这三条主线展开,并从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三大基本职能入手,由浅入深,全面的剖析了中央银行的职能,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较强。
中央银行学作为高效金融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中央银行学》的课程知识综合性强。
中央银行学是从宏观视角研究现代经济和金融运行规律,探讨经济与金融稳定发展机制的一门学科。
中央银行处于特殊的地位和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与整个社会和经济运行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央银行学-教学大纲

《中央银行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1233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金融学(实验班)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等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央银行学》是金融专业的选修课,它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更是一门管理课程,它基本上揉和了金融学方面的大部分核心理论与知识,通过阐述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的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一国的金融概况、金融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效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主要掌握下列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1、系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过程、独特性质和职能;2、熟悉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及运作方法;3、全面准确掌握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使用工具相关原理与方法;4、熟悉中央银行在新时期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职责;5、了解中央银行对外金融关系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一)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国际理论界对中央银行问题的前沿研究,着重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操作及其效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等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与此同时,使学生对中央银行的业务及对外金融关系等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内外的讨论为辅,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2、向学生推荐、介绍和点评国内外相关文献,鼓励并督促学生扩大阅读量,在阅读中进行学习并深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为学生答疑解惑。
3、采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课后作业练习:通过课后作业、课程小论文、案例分析报告、专题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的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思路。
5、利用学院配备的综合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教学。
《中央银行学》教学课件 表13-7

资本增长率
资产增长率
呆账准备率
坏账准备率
存贷款比例
中长期存贷款比例
中长期存贷款总额
资产流动性比率
存款备付金率
资产变现率
四、资产质量
五、盈利情况
逾期贷款率
呆滞贷款率
呆账贷款率
有问题贷款/贷款总额
贷款抵押率
贷款担保率
贷款风险比例
资本风险比例
贷款风险准备率
单个最高贷款/贷款总额
10家最高贷款总额/贷款总额
表13-7非现场稽核监督指标
一、合规性状况
二、资本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三、资产流动性
各项贷款余额/贷款总规模
固定资产贷款规模执行比例
拆入资金比例
拆出资金比例
超期限拆入资金比例
超期限拆出资金比例
拆给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比例
投资比例
财政性存款划缴比例
存款准备金缴存比例
总资本/总资产
资本充足性
核心资本充足性
实收资本/总资本
费用率
股东最高贷款/该股东股金额
利息收入/各项收入利息支出/各项支出
净利息收入/平均资本拆出资金利息/各项收入
拆入资金利息/各项收入投资收益/各项收入
有价证券收益/各项收入汇兑收益/各项收入
存放同业收入/各项收入同业存放支出/各项支出
应收利息率资产利润率
资本利润率人均利润(万元/人)
股本分红率本钱率
负债本钱率利润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财经学院 汇报人:房敏
1 2 3 4
课程标准制定思路 课程逻辑关系
学习目标 本课程应知应会要求 成果与考核 师资与教材
5 6
制定思路
课程关系 学习目标 应知应会 成果考核 师资教材
1.专业定位
以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为基础
金融学专业 专业定位
以银行、投资理财、保险、 金融服务外包等为专业发 展方向
制定思路
课程关系 学习目标 应知应会 成果考核 师资教材
2.专业能力目标
2.1.4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评估宏观经济形势、预测调控政策走向。 2.3.1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外汇投资及 信托租赁的专业操作。 2.3.3能够选择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相应操作,进而把握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方法。
支撑
1. 2. 3. 4. 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正直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 能做好自己在团队中承担的角色,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具有谨慎、准确的业务处理态度和服务意识。 具有严守秘密、客观公正的职业素质。
制定思路
课程关系 学习目标 应知应会 成果考核 师资教材
3.方法能力目标
2.6.1具有独立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6.2能够使用工具书、教科书,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计算机网络, 独立的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各种必要的知识信息。 2.6.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完成专业资料的归纳整理、 学术论文的写作等。 2.6.4具备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2.6.5具备认识应用客观规律和知识更新能力。
2.先修课程应知应会要求
宏观经济学
1. 能说出GDP的含义、衡量方法以及用GDP衡量经济 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2. 能分析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分析社 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1. 能够分析我国现行的利率理论、利率政策、利率对经 济的影响。 2. 能够按照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 机构的运行规律分析各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不同作用。 1. 能够说出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说出金融 市场各子市场的市场主体、交易工具、运作机制及相 互联系。 2. 能够分析资本市场、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变动的关系。
1 2 3 4
课程标准制定思路 课程逻辑关系
学习目标 本课程应知应会要求
成果与考核
5 6
师资与教材
制定思路
课程关系 学习目标 应知应会 成果考核 师资教材
1.先修后续课程
宏观经济学 先修课程
金融学 金融市场学 中央银行学
后续课程
投资银行学
制定思路
课程关系 学习目标 应知应会 成果考核 师资教材
课程编号:090404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金融学专业 学时:48课时 学分:3学分 授课时间:第5学期 考核性质:考试
课程标准的制定立足于专业定位,从岗位要求出发,突出学生对专业 知识的应知及对专业能力的应会,进一步明确学习完成后的成果要求, 体现了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金融学
金融市场学
1 2 3 4
课程标准制定思路 课程逻辑关系
学习目标 本课程应知应会要求 成果与考核 师资与教材
5 6
细化
制定思路
课程关系 学习目标 应知应会 成果考核 师资教材
专业目标
知识目标
本专业的可 考核指标点
知识目标
支撑
本课程学习目 标具体内容
知识目标具体内容
专业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方法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具体内容 方法能力目标具体内容
素质目标
社会能力目标
社会能力目标具体内容
金融学专业一级 和二级指标点
金融学专业三级 指标点
制定思路
课程关系 学习目标 应知应会 成果考核 师资教材
1.知识目标
1.3.5掌握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业务处理知识。 1.4.3理解金融风险识别与控制的基础知识和业务处理。
制定思路
课程关系 学习目标 应知应会 成果考核 师资教材
4.社会能力目标
3.1.2了解国家的政策与方针。 3.1.3严谨求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1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3.2.2得到创新意识、协作精神、适应能力的初步培养和训练。 3.3.2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支撑
1. 能够叙述中央银行的主要性质职能,组织结构和主要职责。 2. 能够判断各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判断不同国家央行的独立性。 3. 能够分析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关系和项目结构,计算各主 要项目占资产/负债的比例,判断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开展情况。 4. 能够叙述中央银行主要资产负债业务的流程,分析资产业务、负债业务 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5. 能够对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做出初步分析,具备在现行经济状况下,预测 国家货币政策变化方向及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能力。 6. 能够叙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的重要性及其与货币政策操作的关系, 能够分析中央银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金融监管中的分工与配 合。
支撑
具备查询经济信息,初步分析我国现行经济状况的能力。 具备根据现实经济状况,归纳判断我国货币政策变化方向的能力。 具备分析货币政策变化对现实经济影响情况的能力。 具备通过查询各国货币政策变化,比较分析各国货币政策效用不同点的 能力。 5. 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使用网络搜索工具,进行资料检索,完成货 币政策研究类专业论文的能力。 1. 2. 3. 4.
支撑
1. 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理解中央银 行制度的类型和组织结构。 2. 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支付清算业务和其他业务。 3. 掌握我国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经济与金融运行状况分析方法。 4. 掌握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的作用,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 5. 掌握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理解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时滞、有 效性。 6. 理解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 7. 掌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监管内容和方法。
培养适应交通投融资、金融服 务外包企业、银行、证券、投 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 和企业运营管理需要的高素质 应用型人才
制定思路
课程关系 学习目标 应知应会 成果考核 师资教材
2.课程设置
适合岗位
适应中央银行、商业银 行、证券公司、保险公 司等金融机构宏观经济 信息统计与分析岗位的 需要。
课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