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损伤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分析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分析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摘要汽车零件失效分析,是研究汽车零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原因、特征和规律;研究其失效分析技术和预防技术,其目的在与分析零部件失效的原因,找出导致失效的责任,并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汽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目录第一章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 (1)一、失效的概念 (1)二、失效的基本分类型 (1)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2)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磨损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 (3)一、磨料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3)二、粘着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4)三、表面疲劳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5)四、腐蚀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5)五、微动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6)第三章汽车零部件疲劳断裂失效及其机理 (8)第四章汽车零部件腐蚀失效及其机理 (9)第五章汽车零部件变形失效机理 (10)参考文献 (11)第一章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一、失效的概念汽车零部件失去原设计所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
失效不仅是指完全丧失原定功能,而且功能降低和严重损伤或隐患、继续使用会失去可靠性及安全性的零部件。
机械设备发生失效事故,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在汽车维修工程中开展失效分析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汽车维修质量,而且可为汽车制造部门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汽车设计和制造工艺。
二、失效的基本分类型按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对是小进行分类是研究失效的重要内容之一。
失效模式是失效件的宏观特征,而失效机理则是导致零部件失效的物理、化学或机械的变化原因,并依零件的种类、使用环境而异。
汽车零部件按失效模式分类可分为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及老化等五类。
汽车零件失效分类一个零件可能同时存在几种失效模式或失效机理。
研究失效原因,找出主要失效模式,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引起零件是小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为工作条件(包括零件的受力状况和工作环境)、设计制造(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制造工艺不当等)以及使用与维修等三个方面。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
扩展的横向裂纹。
总之,磨料磨损机理是属于 磨料的机械作用,这种机械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与磨料的性质、形 状及尺寸大小、固定的程度及载 荷作用下磨料与被磨表面的机械
性能有关。
四、粘着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v 定义:摩擦副相对运 动时,由于固相焊合 作用的结果,造成接 触面金属损耗的现象 称为粘着磨损。
v 是缺油或油膜破坏 后发生干摩擦的结果; 是指一个零件表面上 的金属转移到另一个 零件表面上,而产生 的磨损。
第一节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 一、失效的概念; 二、失效的基本类型;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一、失效的概念 汽车零部件失去原设计所 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失效不 仅是指完全丧失原定功能,而 且还包含功能降低和有严重损 伤或隐患、继续使用会失去可 靠性和安全性的零部件。
二、失效的基本形式
按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对失效进行分
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其分析
❖ 难点: ❖ 1.汽车摩擦学-混合摩擦; ❖ 2.粘着磨损;微动磨损; ❖ 3.腐蚀磨损; ❖ 4.提高汽车零件抗疲劳断裂的方法; ❖ 5.基础件析,是研究 汽车零部件丧失其功能的原因、特 征和规律;目的在于:分析原因, 找出责任,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提高汽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磨料磨损的失效机理(假说)
以 微 量 切 削 为 主 的 假 说 ;塑 性 金 属 同固定的磨料摩擦时:磨屑呈螺旋形、 弯 曲 形 等 ;在 金 属 表 面 内 发 生 ⑴ 塑 性 挤 压 、形 成 擦 痕 ;⑵ 切 削 金 属 ,形 成 磨 屑 ;
以压痕为主的假说:对塑性较大的 材料;磨料在压力作用下压入材料表 面,梨耕另一金属表面,形成沟槽,使 金属表面受到严重的塑性变形压痕两 侧金属已经破坏,磨料极易使其脱落。
汽车维修汽车零件的损伤ppt课件
坏。
腐蚀产物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膜。膜的性质决定 化学腐蚀的速度,如果膜是完整的,强度、塑性都 较好,膨胀系数与金属相近,膜与金属的黏着力强 等,它有保护金属、减缓腐蚀的作用。
第二章 汽车零件的损伤
2、 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指金属与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 的破坏。 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形成原电池,其中电 位较低的部分遭受腐蚀。 二 、零件的穴蚀 1、 定义
·汽缸体上下表面的不平行度; ·汽缸轴线与汽缸体下平面的不垂直度; ·汽缸前后端面对曲轴轴线的不垂直度等。
第二章 汽车零件的损伤
汽缸轴线对曲轴轴线的不垂直度对发动机使用寿 命有显著影响,它能引起活塞连杆组在汽缸内的倾 斜,不利于活塞连杆组在汽缸内的运动,使活塞环
及活塞顶部产生较大的摩擦,从而增大发动机汽缸
上部的磨损。
主轴承座孔的不同轴度影响曲轴轴颈在座孔中的 正确位置,严重时可能使曲轴在座孔中挠曲,不但 影响液体润滑的形成,而且增加了曲轴转动的附加 负荷,因而加速曲轴及轴承的磨损。
第二章 汽车零件的损伤
2、 变速器壳 变速器壳体变形后,可能引起上下轴承座孔轴线 的不平行度和前后两端面的不平行度等发生变化。 前者是影响变速器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变速器壳上下轴承座孔轴线不平行度超过允许范围, 使变速器传递的扭矩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性。扭矩的 不均匀性是表明汽车动力状况好坏的重要特征之一, 同时也是产生动载荷的原因之一。试验结果表明:
第二节 零件变形
一 、零件变形原因 零件在使用中的变形通常有三方面的原因,
即内应力、外载荷和温度。 1、内应力 2、外载荷 3、温度
第二章 汽车零件的损伤
二 、零件变形影响 1、汽缸体
《汽车维修工程》第三版课件:第二章+汽车零部件损伤机理分析
μ′———当量摩擦系数。
摩擦二项式定律不仅适用于干摩擦,也适用于边界摩擦,它可以用来解释实际接触面 积较大时的摩擦问题。
2.1 摩擦学基础
2. 液体摩擦(流体润滑) 液体摩擦是两个固体摩擦表面被连续的润滑油完全隔开的摩擦状态。
2.1 摩擦学基础
1)流体动压润滑 利用摩擦表面的相对运动,把润滑油带到摩擦表面之间,形成一层有一定厚 度和压力的油膜,外由润滑油的压力来平衡;摩擦表面完全被润滑油膜隔开,而 不直接接触,这种状态称为流体动压润滑。 汽车的曲轴轴颈与轴承,活塞、活塞环和汽缸,齿轮、凸轮、滑动轴承等均 采用流体动压润滑。这些配合副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变成边界润滑。 形成流体动压润滑的条件有3个:一是两摩擦表面间两端的间隙由大到小, 即沿运动方向上的油膜厚度逐渐减小,形成油楔;二是两摩擦表面间有一定的相 对运动;三是有充足的润滑油。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 接触面间产生切向运动的阻力称为摩擦阻力,而这种现象称为摩擦。摩擦的分类, 见表2-1。
表2-1 摩擦的分类
分类依据
摩擦副运动状态 摩擦副运动形式 摩擦副表面的润滑情况
主要类型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干摩擦; 边界摩擦; 液体摩擦; 混合摩擦
粘结面积停止增大,并且开始滑动。当c很小时,则
c b f
xy
xy
(2-8)
这个结论与简单粘着理论一致,这是因为污染膜的剪切强度极限比金属的 低。其次,是实际接触面积不可能大幅度地增长,因而实际接触面积仅由法向和 屈服极限σxy决定,而与金属的剪切力无关。这些现象也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第二,在很高压应力下,润滑油黏度增大。
2.1 摩擦学基础
汽车维修工程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损伤机理分析(动画4个)
第五节 零件的腐蚀与气蚀
腐蚀是指金属受周围介质的作用而引起破坏的现象。 一、零件的腐蚀 零件腐蚀按其机理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金属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电化学作用而 有电流产生的腐蚀。 二、零件的气蚀 1. 气蚀的含义 气蚀(亦称穴蚀)是当零件与液体接触并有相 对运动时,零件表面出现的一种破坏现象。
四、表面疲劳磨损 1. 定义及分类
两接触面作滚动或滚动滑动复合摩擦时,在循环接触应力的作用 下,使材料表面疲劳而产生物质损耗的现象叫作表面疲劳磨损。 分为非扩展性和扩展性两类。
2. 表面疲劳磨损的机理
表面疲劳磨损是疲劳和摩擦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失效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⑴疲劳核心裂纹的形成; ⑵疲劳裂纹的发展直至材料微粒的脱落。 对表面疲劳磨损初始裂纹的形成,有下述几种理论: 最大剪应力理论 - 裂纹起源于次表层; 油楔理论 - 裂纹起源于摩擦表面;(滚动带滑动的接触) 硬化过渡层破坏理论-裂纹起源于硬化层与芯部过度区;
7. 疲劳裂纹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及断口的三个区域;
8. 理解气蚀产生的机理; 9. 掌握电子元件的损伤类型及其故障的特点。
第一节
摩擦学基础
一、固体表面性质及接触面积 宏观形状误差 1. 表面形貌 表面波纹度 表面粗超度 2. 金属表面物质
3. 表面接触面积
二、摩擦的定义和分类
表面形貌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 时在接触面间产生切向运动阻力,这种阻力叫摩擦阻力,而这种现象称之为摩擦。 摩擦的分类,如下表:
分类依据类型举例按摩擦副运动状态静摩擦动摩擦按摩擦副运动形式滑动摩擦活塞与活塞环在汽缸孔的往复运动滚动摩擦滚动轴承滚柱滚珠与内外圈滚道表面间的摩擦按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况固体摩擦干摩擦汽车离合器制动器液体摩擦桶面活塞环与汽缸壁轴颈与轴瓦边界摩擦发动机活塞环与缸套上部配汽机构凸轮与挺杆齿轮传动副的齿面混合摩擦凸轮轴凸轮与气门挺杆表面间齿轮传动机构轮齿表面所发生的摩擦1
汽车维修工程课后习题及答案PDF
2011 -2012 学年第2 学期课程名称汽车维修工程授课对象:专业、班级城南汽服任课教师吴钢教师所在教研室汽车服务工程教研室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汽车维修工程课后作业及答案作业试做人吴钢第1章绪论习题1服务性维修具有何特征与生产性维修有何区别答服务性维修指的是车辆所有者为保持车辆的使用价值要求维修企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活动而生产性维修指的是企业为保持运输生产能力将车辆维修作为企业生产过程而进行的必须的辅助性生产活动。
生产性维修和服务性维修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车辆维修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上。
生产性维修的车辆所有者与维修者之间通常是同一主体而服务性维修所涉及的车辆维修者和所有者主体不同维修活动的进行是以双方的合同契约要求为前提的。
另外生产性维修的生产组织方式具有计划性、稳定性和具体性等特点而服务性维修的生产组织方式具有随机性、适应性、多元性特点。
习题2简述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随着近20年来汽车电子化的进程加快各种高新技术在汽车维修过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汽车维修服务正逐渐被现代化的汽车维修服务所替代。
其发展主要呈现下列趋势1服务技术高新化2服务设备电子化3服务人员知识化4技术信息网络化5管理过程信息化6故障诊断集成化。
习题3简述汽车维修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目前国内外关于汽车维修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工程导论研究对汽车有影响的各种基本因素、研究汽车维修发展历史、总结汽车维修业发展规律、研究汽车维修制度及其维修方式的特点和变革原因2、可靠性理论与故障诊断技术3、汽车零部件损伤理论与修复工艺方法4、汽车维修工艺组织与生产管理方法5、汽车维修服务理论与方法应用。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汽车维修工程课后作业及答案作业试做人吴钢第2章汽车零部件损伤习题1磨料磨损机理有哪几种学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磨损形成过程不但与材料和磨料的性质有关而且与它们之间的接触和运动形式以及接触压力有关。
目前关于磨料磨损的机理有3种假说以微量切削为主的假说以疲劳破坏为主的假说和以压痕为主的假说。
汽车零件的失效
低名义应力 高名义应力 小应力集中. 大应力集中
载荷类型
小应力集中.
大应力集中
拉伸或单向弯曲
双向弯曲
旋转弯曲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4.提高汽车零件抗疲劳断裂的方法
强化表面 延缓疲劳裂纹萌生时间 避免应力集中 止裂孔法 降低疲劳裂纹扩展的速率 扩孔清除法 控制不均匀滑移 热处理 提高纯洁度
失效模式 表现形式 诱发因素
损坏型失效模式
裂痕、裂纹、破裂、断裂、破碎、开裂、弯坏、扭坏、变形过 大、塑性变形、卡死、烤蚀、点蚀、烧蚀、击穿、蠕变、剥落、 短路、开路、断路、错位、压痕等
应力冲击、电冲击、疲劳、磨损、 材质问题、腐蚀
退化型失效模式
老化、变色、变质、表面保护层剥落、侵蚀、腐蚀、正常磨损、 积碳、发卡等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概述
汽车零件的耗损 在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过程中,尽管影响因素复杂, 但汽车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汽车各机构的组成元件 (包括零件)之间在工作过程中相互作用,使机构、总成、 汽车的技术状况发生恶化的结果。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失效概述
使用条件对汽车零件技术状况的影响 (1)道路条件
按断裂环境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据零件的特点及破坏时总的应力循环次数疲劳失效的分类
汽车零件一般多为低应力高周疲劳断裂。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2.疲劳断裂失效机理
金属零件疲劳断裂过程:
滑移
裂纹成核
微裂纹扩展
断裂
宏观裂纹扩展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a.疲劳裂纹的萌生
金属零件表面产生的不均匀滑移 金属内的非金属夹杂物和应力集中
2-2汽车零部件的磨损失效、疲劳断裂失效、腐蚀失效、变形失效 - 副本
在导电溶液里,充当阳极的金属不断被腐蚀,金属不断遭到腐蚀的 同时还有电流产生。
如:Fe - 2e → Fe2+ 2H + 2e → H2 ↑
阳极反应 阴极反应
其他腐蚀失效机理
异类电极电池 析氢腐蚀
浓差腐蚀电池 燃气腐蚀
微电池
第四节 汽车零件的腐蚀失效
高强度材料的疲劳扩展区小,而
瞬时断裂区大,塑性材料则相反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疲劳扩展区与瞬时断裂区所占面积的大小与材料 性质及所受应力水平有关。
疲劳断裂因载荷类型不同,其断口形态也不一样。 载荷的类型、应力集中和名义应力的大小对疲劳断口 宏观形态的影响如下表。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载荷类型
各种类型疲劳断口宏观特征
低名义应力
小应力集中.
大应力集中
高名义应力
小应力集中.
大应力集中
拉伸或单向弯曲
双向弯曲
旋转弯曲
第三节 汽车零件的疲劳断裂失效
4.提高汽车零件抗疲劳断裂的方法
延缓疲劳裂纹萌生时间 降低疲劳裂纹扩展的速率 提高疲劳裂纹门槛值△k长度
强化表面 控制不均匀滑移
细化材料晶粒 避免应力集中
热处理
提高纯洁度 夹杂物尺寸小
止裂孔法
表面完整性
扩孔清除法
刮磨修理法
疲劳裂纹不扩展(稳定)的最高应 力强度因子幅
第四节 汽车零件的腐蚀失效
1.腐蚀失效的类型及特点
定义: 零件受周围介质作用而引起的损坏 。
按金属与介质的作用性质
按腐蚀破坏形式
第四节 汽车零件的腐蚀失效
化学腐蚀:金属表面与介质发生化学作用引起,特点是 腐蚀过程中无电流的产生。
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损伤(高等教学)
一、固体表面性质及 接触面积
⒈表面形貌----根据 粗糙表面轮廓上的 峰谷和间距的大小 不同,将零件加工 表面的几何特性分 为宏观形状误差、 表面波纹度和表面 粗糙度3类;
行业学习
1
一、固体表面性质及接触面积
⒉金属表面的物质 ⑴汅染膜:包括油污和灰尘等; ⑵吸附膜:是来自大气中和液体和气体分子的吸附层; ⑶氧化膜:是金属表面被氧化而成的; ⑷加工变形层:机械加形成的挤压变形层。
摩擦副表 面润滑状 况
流体摩擦
桶面活塞环与气缸壁、轴颈与轴瓦
边界摩擦
发动机活塞环与缸套上部、配汽机构凸轮 与挺杆、齿轮传动副的齿面行业学习 Nhomakorabea5
1.干磨擦----是指物体纯净表面直接接触时的磨擦。 通常所说的干磨擦是指无润滑条件下,两物体表
面之间可能存在着自然污染膜时的磨擦。
古典磨擦定律:μ = F /W F=μW
间有一定的相对运动会;三是有充足的润滑油。
行业学习
9
压力油膜的产生及其速度分布
润滑油在流动时,由于本身
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及与固体表面
之间的附着力,使各流层之间存
在速度梯度,流动时必然产生内
摩擦力。由于由于润滑油是不可
压缩的,油楔形状和体积不发生
变化,而单位时间内流过每一断
面的流量相等,则内必然产生压
力梯度,其压力梯度将使入口处
压力梯度内凹,以限止流入量,
使出口处的梯度外凸,以增加流
出量。作用在平板上的油膜压力
的合力等于平板上所承受的载荷,
这样就开成了液体压润滑。行业学习
10
②弹性液体动压润滑
• 流体动压润滑适用于低磨擦副机构,而对于点、线 接触的高磨擦副机构就不适用了。原因是高磨擦副 的接触比压比低磨擦副比压高1000倍。若是轻载时 仍可用流体动压润滑原理进行计算。而重载情况分 两种。
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损伤
⒋分子-机 发生在接触点处分子吸附和机械啮合作用所构成的磨擦阻力。与
械理论
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载荷大小、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
第六页,共107页。
2.流体摩擦(流体润滑)
流体摩擦----是指两个固体摩擦表面被连续的润滑油完 全隔开的摩擦,摩擦产生于油分子之间;
• ①流体动压润滑。利用磨擦表面的相对运动,把润滑 油带到磨擦表面之间,在摩擦副楔形表面之间产生一 层有一定厚度和压力的油膜,外载荷由润滑油的压力 来平衡,磨擦表面完全被润滑油膜隔开,而不直接接 触,这种状况称为~。
2.磨料磨损
⑴磨料----混杂在空气和润滑济中的尘埃和机械 杂质(粒度为20μm~30μm。其硬度大于零件 表面的硬度)。
⑵磨料磨损----物体表面与磨料相互摩擦(刮消) 而使表面材料损失的现象称为~。
• 磨料磨损占各类磨损损失的50%。是危害最 大的一种磨损形式。在实际生产中只能减小 不能消除。
第九页,共107页。
②弹性液体动压润滑
• 流体动压润滑适用于低磨擦副机构,而对于点、线接触 的高磨擦副机构就不适用了。原因是高磨擦副的接触比 压比低磨擦副比压高1000倍。若是轻载时仍可用流体动 压润滑原理进行计算。而重载情况分两种。
• a. 由于接触应力大(齿廓表面接触应力可达70MPa,凸轮 与挺杆之间的接触应力可达689MPa ),接触处产生很大 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而变平、变大有利于油楔的形成。
第二十三页,共107页。
第一节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
一、失效的概念; 二、失效的基本类型;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第二十四页,共107页。
一、失效的概念 汽车零部件失去原设计所规定
的功能称为失效。 失效不仅是指完全丧失原定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磨擦定律:μ = F /W
F=μW
式中: F----滑动磨擦力;
μ----磨擦系数;
W----法向载荷;
古典磨擦定律:⑴磨擦力与法向载荷成正比;⑵ 磨擦力与磨擦面积大小无关;⑶磨擦力与滑动速度大 小无关;⑷ 静磨擦系数大于动磨擦系数。
对于表面超净、粗糙度很小、接触面较大的磨擦
表面会产生很大的分子吸引力磨擦力将于面积成正比。
压力梯度内凹,以限止流入量,
使出口处的梯度外凸,以增加流
出量。作用在平板上的油膜压力
的合力等于平板上所承受的载荷,
这样就开成了液体压润滑。 a
10
②弹性液体动压润滑
• 流体动压润滑适用于低磨擦副机构,而对于点、线 接触的高磨擦副机构就不适用了。原因是高磨擦副 的接触比压比低磨擦副比压高1000倍。若是轻载时 仍可用流体动压润滑原理进行计算。而重载情况分 两种。
⒋分子-机 发生在接触点处分子吸附和机械啮合作用所构成的磨擦阻力。
械理论
与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载荷大小、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
a
7
2.流体摩擦(流体润滑)
流体摩擦----是指两个固体摩擦表面被连续的润滑油完 全隔开的摩擦,摩擦产生于油分子之间;
• ①流体动压润滑。利用磨擦表面的相对运动,把润 滑油带到磨擦表面之间,在摩擦副楔形表面之间产 生一层有一定厚度和压力的油膜,外载荷由润滑油 的压力来平衡,磨擦表面完全被润滑油膜隔开,而 不直接接触,这种状况称为~。
2/3次方成正比;呈塑性接触时Ar与载荷的1次 方成正比。
a
3
二、磨擦的定义和分类
磨擦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 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之间产生切向 运动阻力,这个阻力叫磨擦阻力,而这种现象称为磨擦。
磨擦分类:
分类依据 磨擦副运动状态 磨擦副运动形式 磨擦副表面润滑情况
干(固体)摩擦
汽车离合器、制动器
摩擦副表 面润滑状 况
流体摩擦 边界摩擦
桶面活塞环与气缸壁、轴颈与轴瓦
发动机活塞环与缸套上部、配汽机构凸轮 与挺杆、齿轮传动副的齿面
a
5
1.干磨擦----是指物体纯净表面直接接触时的磨擦。
通常所说的干磨擦是指无润滑条件下,两物体表 面之间可能存在着自然污染膜时的磨擦。
a
内容
静磨擦、动磨擦
滑动磨擦、滚动磨擦
干磨擦、边界磨擦、 液体磨擦、混合磨擦
4
摩擦分类
分类依据
摩擦副运 动形式
内容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复合摩擦
举例
活塞、活塞环在气缸孔的往复运动;凸轮 轴凸轮与气门挺杆表面的运动
滚珠轴承、滚柱轴承与内、外圈滚道表面 间的摩擦
凸轮轴凸轮与气门挺杆表面间、齿轮传动 机构轮齿表面所发生的摩擦
• a. 由于接触应力大(齿廓表面接触应力可达70MPa, 凸轮与挺杆之间的接触应力可达689MPa ),接触处 产生很大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而变平、变大有利 于油楔的形成。
• b.在很高的压应力下润滑油的黏度增大。当压力在 689MPa时,油的黏度可提高1000倍。黏度提高有利 于形成油膜。
a
11
• 流体摩擦建立条件:一是两磨擦表面之间的间隙由 大到小,以便形成油楔;二是两磨擦表面之间有一 定的相对运动会;三是有充足的润滑油。
• 特点:摩擦系数很小通常为0.001~0.008。
a
8
轴颈与轴瓦间楔形润滑油膜建立过程
•建立流体摩擦条件:一是两磨擦表面之间的间
隙由大到小,以便形成油楔;二是两磨擦表面之
桶面环与气缸壁间的楔形间隙与油膜
• 由于活塞环表
面加工的缘故使活 塞在运动中活塞环 与气缸壁运动表面 间都存在楔形间隙;
• 在发动机磨合过 程中,矩形断面活 塞环演变成类似桶 面环的形状。
a
12
3. 边界摩擦(边界润滑)----是指相对运动
表面间被极薄的一层(通常只有几个分子直径 厚)具有特殊性质的润滑膜所隔开的摩擦。
a
2
一、固体表面性质及接触面积
3.表面接触面积 ⑴名义接触面积An----是由接触表面的宏观界面
的边界确定的面积,即An=a×b ⑵轮廓接触面积Ap----是物体触表面被压皱部分
所形成的面积,大小与所受载荷有关。 ⑶实际接触面积Ar ----是在轮廓接触面积内,各
真实接触部分微小面积。 Ap/An=5%~10 % Ar /An=0.01%~1 % 对于一般材料,呈弹性接触时Ar与载荷的
a
6
干摩擦理论(包括以下几点)
名称
主要内容
⒈机械理论 两固体表面接触时,由于表面凹凸不平,相互啮合,产生了阻 (简单粘着 碍两固体接触面相对运动的阻力。(适用于固体粗糙表面) 理论)
⒉分子吸附 对于表面超净、粗糙度很小、接触面积大的磨擦表面会产生很
理论
大的分子吸引力。此种状态磨擦力与面积成正比。
⒊粘着理论 微观接触点上压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零件滑移时接触点产生 瞬时高温,出现微观焊合粘着,摩擦力主要取决于剪断金属粘着和 冷焊点所需的剪切力。
间有一定的相对生及其速度分布
润滑油在流动时,由于本身
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及与固体表面
之间的附着力,使各流层之间存
在速度梯度,流动时必然产生内
摩擦力。由于由于润滑油是不可
压缩的,油楔形状和体积不发生
变化,而单位时间内流过每一断
面的流量相等,则内必然产生压
力梯度,其压力梯度将使入口处
• 反应膜----对于含硫、磷、氯等元素添加剂的润 滑油而言,由于它能与摩擦副表面产生化学反 应而生成边界膜,所以称为化学反应膜。
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损伤 第一节 摩擦学基础理论
一、固体表面性质及 接触面积
⒈表面形貌----根据 粗糙表面轮廓上的 峰谷和间距的大小 不同,将零件加工 表面的几何特性分 为宏观形状误差、 表面波纹度和表面 粗糙度3类;
a
1
一、固体表面性质及接触面积
⒉金属表面的物质 ⑴汅染膜:包括油污和灰尘等; ⑵吸附膜:是来自大气中和液体和气体分子的吸附层; ⑶氧化膜:是金属表面被氧化而成的; ⑷加工变形层:机械加形成的挤压变形层。
这时,润滑膜不遵从流体动力学定律,且两 表面之间的摩擦不是取决于润滑剂的粘度,而 是取决于两表面和润滑剂的特性。
边界摩擦中,存在于相对运动表面间的极薄 的且具有特殊性质的油膜,称为边界膜。
依膜的结构形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吸附膜和 反应膜;
a
13
边界润滑膜
• 吸附膜----是在边界摩擦状态中,润滑剂中的极 性分子吸附在摩擦副表面上所形成的边界膜, 可分为和化学反应膜(物理吸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