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与平衡-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章节测试习题(3)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章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A. 呼出二氧化碳B. 排出汗液C. 排出粪便D. 排出尿液【答案】C【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解答】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所以C 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题】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所含的成分特点是()。

A. 尿素减少了B. 氧气增加了C. 二氧化碳减少了D. 蛋白质减少了【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人体代谢的特点。

【解答】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

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所以,正常情况下,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氧气减少。

3.【答题】流出肾脏的血液比流入肾脏的血液哪种成分明显减少()。

A. 葡萄糖B. 尿素C. 二氧化碳D. 蛋白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当血液流经肾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因此,健康人的血液流经肾后,血液中尿素含量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4.【答题】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有葡萄糖,而排出的尿液中没有,是因为肾小管具有()。

A. 过滤作用B. 分解作用C. 重吸收作用D. 贮存作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尿液的形成。

2020届人教版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单元测试3

2020届人教版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单元测试3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1.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病变细胞C.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答案】D【解析】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肌肉注射时,注射的药液将直接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再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病变细胞)发挥作用,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

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随气温变化而变化B.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等C.正常人体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所含有的成分差别不大D.抗体、激素、H20、乳酸、血清蛋白等物质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答案】D【解析】人体是恒温的,通过体温调节,可保持体温相对稳定,故A错;血浆携带氧气渗透到组织液,二氧化碳含量低,当组织液回流到血浆中,会带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故回流的组织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故B错;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故C错;抗体、激素、H2O、乳酸、血清蛋白等物质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故D对。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成分和稳态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生质体的结构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B.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C.正常成年男性体内存在染色体组成为44+XX的细胞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低频率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是高频率定向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得到的结构是原生质体,A错误;血糖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尿液不是内环境成分,B错误;正常成年男性体内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内存在染色体组成为44+XX的类型,C正确;自然状态下的基因突变是低频率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是高频率不定向的,D错误。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卷: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过关检测(B卷)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卷: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过关检测(B卷)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卷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过关检测(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D.组织液中的O2可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2.下列各项检查结果中,最能反映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上午体温36.5 ℃,下午体温36.8 ℃B.尿液中含有尿素C.血浆中Na+的含量比K+高D.空腹时血糖含量为2.0 g/L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HC O3-和HP O42-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态B.内环境的成分有尿素、氨基酸、胆固醇等C.血红蛋白对于维持血浆渗透压有重要作用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4.下图是人体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氧气含量最丰富的液体是(肺部周围组织除外)()A.①B.②C.③D.④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其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动态平衡C.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的少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主要依赖于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6.从人体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约有90%被重吸收回毛细血管。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B.毛细血管通透性较小,细胞无法从血浆迁移到组织液C.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有助于维持血浆含量的稳定D.细胞的代谢影响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但不影响其理化性质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炎患者往往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症状B.静脉注射的药物需经组织液才能进入肝细胞C.肌肉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D.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胆固醇、呼吸酶、激素等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不变B.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C.细胞外液酸碱度改变D.细胞代谢速率改变9.人的血液通过离心分离可以分成血浆和有形成分两部分,有形成分又可分为上层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下层的红细胞。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过关试题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过关试题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单元过关试题1.一个健康人适量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无机盐的量是A.无机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无机盐未增多C.二者都增多D.二者都未增多2.正常人一次过量吃糖后,检测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最可能原因是A.胰岛素分泌过少B.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C.肾脏发生了病变D.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限3.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适当补充钾盐B.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C.Na+几乎全部由小肠主动吸收D.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4. 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下列离子在人体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是A.Mg2+B.Ca2+C.Na+D.Fe3+5.下列哪些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A.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实现B.是多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6. 关于人的体温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寒冷环境中,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皮肤中的血流量增加,以增加热量供应B. 正常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周期性波动C. 肌体在寒冷环境中几周后,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2倍以上,代谢水平有所降低D. 汗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渗透出来的滤出液,其中水占99%、主要固体成分是NaCL7.若血糖含量维持在50~60mg/dL而得不到补充,人就会惊厥休克,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脑组织的供能主要来自葡萄糖分解B.脑组织中糖元极少,需及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供能C.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就会发生功能障碍D.脑组织虽贮有大量糖元、脂肪,但氧气供给不足,不能及时氧化供能8.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下列可能发生的是A.胰岛A细胞分泌加强B.胰岛B细胞分泌加强C.胰岛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9.下列那项不能缓解糖尿病的症状A.控制饮食,减少摄入高糖食品B.注入适量抗利尿激素C.注入适量胰岛素D.将正常基因导入病人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10.人体的下列生理活动,不受下丘脑调节的是A.维持血糖平衡B.维持体温相对恒定C.垂体等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D.体液酸碱平衡的维持11.某人按实验要求禁食了两周,但每天滴注含量适宜的各种有机物。

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某书签分享赚钱赏收藏原创保护版权申诉/ 14 立即下载加入VIP,备课更划算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文档编号:上传时间:2024-07-28 类型:DOCX 级别:精品资源页数:14 大小:213.06KB 价格:66.00积分(10积分=1元)《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七彩学科网上搜索。

1、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一、古典之美(26分)(一)1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滋养心灵。

课堂上,七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主题“诗文之魅力”进行了佳句竞答活动。

请把下面空缺处的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10分)主持人:经典如神奇的画笔,让景物摇曳生姿。

小宇:刘禹锡笔下的“晴空一鹤排云上,_”(秋词),让秋景蕴含了豪迈的情怀。

小文:李商隐笔下的“_,_”(夜雨寄北),让眼前的凄苦幻化成了团聚的欢乐。

小欣:李白笔下的“我寄愁心与明月,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让明月成为传递深厚友情的使者。

小慧:李益登城远望,望见“_,_ 2、”(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边城夜色。

主持人:经典似绽放的荷花,让精神充实丰盈。

小德:品读“_,_”(论语十二章),从孔子对学与思的辩证思考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小智:诵读“_,_”(潼关),正值青春的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和挫折,都应有谭嗣同那般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冀少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冀少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冀少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当你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的器具时,会迅速缩回,后才感觉到疼,与此有关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A. 大脑、脊髓B. 脊髓、小脑C. 脊髓、大脑D. 大脑、小脑【答案】C【解析】解: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反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效应器做出反应,手会迅速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灼痛,说明脊髓把冲动传到了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了痛觉。

故选:C。

2.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 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C.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D. 脊髓既具有反射功能,又具有传导功能【答案】A【解析】 A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A错误;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B正确;C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C正确;D、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脊髓既有反射,又有传导作用,D正确;3.ATP之所以能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A. ATP在细胞内数量较多B. ATP中高能磷酸键很稳定C. ATP中高能磷酸键储存能量多且很不稳定D. ATP是生物体内惟一的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答案】B【解析】解:A、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迅速转化,A错误;B、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形成和断裂,B正确;C 、ATP中的高能磷酸键不稳定,很容易形成和断裂,C错误;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但并非生物体内唯一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D错误.故选:B.4.生活中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应积极应对。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维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维持稳态需要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2.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4~7.54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尿毒症①组织水肿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①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7.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8.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A.钠离子和钾离子B.钠离子和氯离子C.钾离子和氯离子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C.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D.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①①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①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 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 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11.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D. ①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1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B. ①属于血浆,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1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1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是()A.渗透压B. pHC.温度D.酶的活性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含解析)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1 分)1. 根据课本内容默写。

(共10 分。

答对一空得1 分,满分不超过10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其一)](4)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5)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故园是心灵的归宿。

岑参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饱经战乱的人,思乡的同时更渴望和平;王湾沉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远行途中,残夜归雁触发他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 ~4 题。

(7 分)夏日里的一个清晨,一阵清风从城市南端的太白湖吹来,沿着宽阔的大路径自向北,仿佛整个济宁城都能嗅到它温存的暖意。

zhàn lán 的天空下,太白湖绿得那么___________,那么醉人。

辽阔的水面___________,碧波荡漾处,是顽皮的游船拨弄了wēn wǎn的水姑娘一下,水面荡起的层层lián yī,似明眸善睐的水姑娘飘散的缕缕秀发。

远处水天一色,绿树掩映的几个渔村,犹如满池碧绿荷叶中长出的几朵荷花。

这里曲径通幽,水草丰美,荷香四溢,树木___________。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生理学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生理学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考情分析2006 2005 2004 合计ZY 1 1 1ZL 2第一节能量代谢基本概念1、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或卡价(calorie value)指一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2、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xygen)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3、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 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

4、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 NPRQ)糖和脂肪氧化(非蛋白代谢)的CO2 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

1.食物的氧热价是指A.1 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B.1 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C.食物氧化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D.氧化1 g食物,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E.1 g食物所含的能量答案:C能量代谢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

一、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一)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人在运动或劳动时耗氧最显著增加,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

(二)精神活动脑组织的代谢水平虽很高,但在睡眠时、在活跃的精神活动及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均不大,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而当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烦恼、恐惧或强烈的情绪激动时,由于随之而出现的无意识的肌紧张以及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时所有增加,食物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其中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高达30%(推测额外热量可能来源于肝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时“额外”消耗的能量)。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

A.细胞不能吸收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
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
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组织液中的 pH 是相对稳定的
13.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 7 页 共 18 页
(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①)_______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 的是(②)________。 (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________,排出(④)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 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_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_系统的参与。 (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_____________才能完成。 30.在航天飞机的飞行过程中,地面指挥中心对宇航员的生理状况进行了实时监测。如图 1、 图 2 和表 1 是实际测得的三项生理指标,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2.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3.人体内环境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液体是( )
A.血液
B.血浆
C.淋巴
D.组织液
4.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 CO2 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单元检测附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单元检测附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人体内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着作用。

下列器官自述合理的是()A. B. C. D.2.农民将人排出的尿液收集起来,经处理后浇在菜地里,能加快菜苗的生长。

这主要是因为尿液的成分中含有( )A. 尿素B. 水C. 无机盐D. 葡萄糖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后的产物是( )A. 二氧化碳和酒精B. 二氧化碳和水C. 二氧化碳和乳酸D. 酒精和水4.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①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

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

往①号和②号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

这一实验可以说明()A.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B. 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C.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D.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5.合理均衡的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日常生活中,应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图中能代表一日三餐中各种食物合理配置比例的是()A. B. C. D.6.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少量麦芽糖、无机盐、脂肪酸、纤维素。

这些物质最可能是从哪里取出的()A. 口腔B. 胃C. 小肠D. 大肠7.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消化过程的是()A. B. C. D.8.下列曲线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相关说法合理的是()A. 若甲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则部位①是肾小球B. 若乙中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则部位②是肺部毛细血管C. 若丙中z表示肺容积,则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D. 若丁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则物质w在部位③中消化成葡萄糖9.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

泌尿测试题答案

泌尿测试题答案

单元测试题(十五)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20分)1、排泄指机体把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摄入体内过量的有用物质(如水和无机盐)、药物、异物等,经由血液循环,从不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2、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总量。

正常成年人约为125 ml/min。

3、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4、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滤过率的65%~70%,称球管平衡。

其生理意义是使终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变动5、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称水利尿。

主要是因为饮水量增多,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所致。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B】A.产生肾素B.浓缩、稀释尿液C.排泄Na+和Cl-D.释放血管升压素2、.致密斑的主要功能是【D】A.直接释放肾素颗粒B.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C.直接感受入球小动脉收缩D.感受流经远曲小管的NaCl浓度变化3、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流量【B】A.不变B.减少C.增多D.先减少后增多4、关于肾小球的滤过,下述哪项是错误的【B】A.出球小动脉收缩,原尿量增加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原尿量减少C.肾小囊内压升高,原尿量减少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原尿量减少5、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量【A】A.增多B.减少C.不变D.先减少后增多6、肾小管中重吸收能力量强的部位是【A】A.近端小管B.远端小管C.髓袢细段D.集合管7、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囊内压升高D.滤过膜通透性减小8、在兔急性实验中,静注20%葡萄糖溶液引起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B】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9、阴部神经兴奋时【C】A.膀胱逼尿肌收缩 B.膀胱括约肌收缩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D.尿道内括约肌收缩10、醛固酮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是【A】A.促进Na+的重吸收和对K+的排泄B.促进K+重吸收和对Na+的排泄C.促进Na+重吸收,抑制K+排泄D.促进K+重吸收,抑制Na+排泄11、肾小管实现排酸保碱作用最主要是通过【B】A.尿酸排出B.H+的分泌和H+-Na+交换C.K+的分泌和K+-Na+交换D.铵盐排出1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D】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醛固酮分泌减少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13、浓缩尿液的主要部位在【A】A.集合管B.远曲小管C.髓袢D.近曲小管14、不论终尿是稀释尿还是浓度缩尿,哪一段小管液始终是低渗的【D】A.近曲小管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D.远曲小管15、水的重吸收在下述哪个部位接受ADH调节【D】A.近球细胞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三、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药物代谢动力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药科大学

第一章测试1.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要达到定量的目标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B:药物动力学在探讨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药物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D:药物动力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答案:A2.药物的处置是指A:代谢B:分布C:吸收D:渗透答案:A3.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A:吸收B:排泄C:代谢D:分布答案:ABCD4.药物的消除是指吸收,渗透,代谢,排泄A:错B:对答案:B5.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的学科。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药物与蛋白结合后A:能由肾小管滤过B:能透过血管壁C:不能透过胎盘屏障D:能经肝代谢答案:C2.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和蛋白结合是不可逆,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B: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犹豫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答案:B3.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A:S-腺苷甲硫氨酸B:PAPSC:UDPGAD:乙酰辅酶A答案:ABCD4.主动转运特点A:转运膜对通过的药物存在选择性B:存在饱和现象C:逆浓度梯度D: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E:耗能答案:ABCDE5.易化扩散耗能A:错B:对答案:A第三章测试1.关于隔室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药物符合哪种隔室模型,主要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与给药途径及实验方法等无关B:如果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为一直线,则为单室模型C:单室模型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后能迅速与各组织达到动态分布平衡,成为均一单元,血药浓度与组织浓度相等D:双室模型中央室一般由血液和血流丰富的、能迅速达到分布平衡的组织和器官构成,周边室则由血液供应少、分布缓慢的组织和器官构成答案:D2.口服给药,为了迅速达到坪值并维持其疗效,应采用的给药方案是A: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2t1/2B: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2D~t1/2C: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t1/2D:首剂加倍(2D),使用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为D~2t1/2答案:C3.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水平某一百分比所需的时间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给药次数B:维持剂量C:负荷剂量D:半衰期E:生物利用度答案:AD4.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水平某一百分比所需的时间与维持剂量有关。

综合能力测试资料

综合能力测试资料

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共60元,每小题2分)1.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 生长和繁殖B.对刺激作出反应C.能进行呼吸D.生活需要营养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生物的是()。

A.能生长和繁殖后代B.能运动和由小变大C.能呼吸和获取营养D.能代谢和排出废物3.“小母鸡长大能生蛋,蛋又能孵出小鸡”所表示的生物生命现象是()。

A.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C.生物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4.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不包括()。

A.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在有活动草履虫的培养液滴的一端放一粒食盐,它会立即游向另一端C.含羞草的羽状复叶被手触摸后闭合下垂.D.放在窗台上的花枝叶常向光生长5.观察是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边观察边记录B.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C. 观察时必须积极思考D.只有用肉眼观察到的生物才是真实的6.一块农田里,影响玉米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A.水分B.土壤C.温度D.杂草7.下列各项均是影响沙漠植物的环境因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阳光B.水分C.温度D.空气8.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

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9.下列生物现象中,属于动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河边垂柳的枝条,垂向河面B.仙人掌适应干旱,叶变成刺C.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

10.红树林枝繁中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

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1. 骆驼吃饱喝足一次可以半个月不吃不喝,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骆驼的胃大,可以储存足够的食物和水分B.这是环境对骆驼改造的结果C.这是骆驼对环境的适应D.这种现象是一种特殊现象,与环境无关。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第二单元 细胞的物质代谢(含解析)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第二单元 细胞的物质代谢(含解析)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生物卷(二)第二单元细胞的物质代谢(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使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时A.都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B.都可以观察到核糖体C.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反光镜D.在低倍镜观察之后,直接换上高倍物镜2.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结构B.核糖体的化学组成和T2噬菌体相同C.在细胞中,核糖体不只分布在内质网上D.基因表达的全过程都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3.黑朦性白痴是由于人溶酶体内缺少一种酶造成的遗传病。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酶,内部的pH为5,胞质溶胶的pH为7.2。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黑朦性白痴产生的根源是基因发生了突变B.溶酶体膜能运输H+进入溶酶体内,故其内部pH较低C.溶酶体内少量的酶进入胞质溶胶后,仍具有较高的活性D.溶酶体的产生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4.采用一定手段破坏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下列各项受影响最小的是A.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B.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C.RNA聚合酶的合成D.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5.右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B.图中c指细胞膜,e指细胞质C.图中b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D.图中h释放的CO2可以供g利用6.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不会改变其选择透过性B.大鼠脾细胞与兔骨髓瘤细胞实现融合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C.相对于线粒体外膜而言,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糖蛋白种类与数量更多D.相对于胰岛细胞,心肌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7.“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蛋白质的形成。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上海版八年级上第2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上海版八年级上第2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上海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很多能有效地维持人体平衡B. 胰岛素分泌过少可能使人患上糖尿病C. 生长激素具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D.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调节各项生命活动【答案】A【解析】 A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 A错误B、糖尿病患者是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 B正确C 、生长激素具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C正确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调节各项生命活动 D正确2.关于染色体的数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性状的数目比染色体数目多很多②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数量不同③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少了一半④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通过分析可知①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性状的数目比染色体数目多很多①正确②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数量是相同的不是不同的②错误③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少一半成单存在③正确④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人类是23对④正确故选C.3.如图表示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如果因某种原因部位4受损叩击2处将会出现的现象是()A. 反射能完成此人无感觉B. 反射不能完成此人有感觉C. 反射能完成此人有感觉D. 反射不能完成此人无感觉【答案】B【解析】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因某种原因4传出神经受损叩击2处人体不会作出反应因为反射弧不完整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神经冲动会沿着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感觉因此如果因某种原因部位4受损叩击2处将会出现的现象是反射不能完成但此人有感觉4.下列疾病与激素分泌异常无关的是()A. 侏儒症B. 佝偻病C. 糖尿病D. 巨人症【答案】B【解析】5.胎儿时期甲状腺激素不足容易引起的疾病是()A. 佝偻病B. 地方性甲状腺肿C. 侏儒症D. 呆小症【答案】D【解析】解 A、佝偻病是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 A错误B、地方性甲状腺肿又叫大脖子病是饮食中缺碘使得的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而导致的 B 错误C 、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C错误D、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D正确.故选 D.6.下列关于激素调节说法正确的是()A. 激素由有导管的腺体分泌B. 激素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C. 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多D. 激素调节在人体调节中起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解 A、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A错误B、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 B正确C 、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特殊的调节作用 C错误D、人体的生命活动受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神经调节在人体调节中起主导地位 D错误故选 B7.下列有关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呆小症是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B. 侏儒症是幼年分泌生长素不足引起的C. 肢端肥大症是成年人生长素分泌不足引起的D. 巨人症是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答案】A【解析】解 A、呆小症是因为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A正确B、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B错误C 、肢端肥大症是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C错误D、巨人症是由于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D错误.故选 A8.如图为人体对不同性质刺激的两种反应模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在模式①的例子中神经中枢是大脑B. 在模式②的例子中“激素”由胰岛分泌C. 模式①和模式②均需借助反射弧完成相应调节D. 模式②的反应比模式①的反应快【答案】B【解析】B、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调节糖的代谢因此在模式②的例子中“激素”由胰岛分泌的 B正确(1)C、模式①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因此模式①为神经调节模式②属于激素调节 C错误(2)D、激素调节要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模式②的反应比模式①的反应慢 D错误故选 B9.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的细胞中染色体均为46条B. 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C. 染色体改变引发不可遗传的变异D.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 A 、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均为46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均为23条错误B、染色体成对存在于细胞核中它上面含有起遗传作用的主要物质即DNA 因此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正确C 、染色体改变引发的变异会遗传错误D、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一条染色体上一般有一个DNA分子错误10.近年来儿童性早熟现象日益突出如男孩长胡须、女孩出现月经提早现象等这与摄入含激素类物质密切相关这些物质最有可能含有的激素是()A. 性激素B. 生长激素C. 胰岛素D. 甲状腺激素【答案】A【解析】解 A、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男性的睾丸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卵巢分泌雌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促使第二性征的出现正常情况下性腺的发育要在人进入青春期后才开始因此人在幼年时不会出现第二性征和月经但在幼年时摄入这些激素就会促使儿童出现性早熟现象.B、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时人会患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C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异常时人会患甲亢、呆小症等病.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 A1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人的能卷舌与不能卷舌B. 豌豆的高茎与矮茎C. 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D. 狗的黑毛与粗毛【答案】D【解析】解人的能卷舌与不能卷舌、豌豆的高茎与矮茎、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都属于相对性状狗的黑毛与粗毛不是同一性状是两种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故选 D12.由于内分泌腺分泌异常导致人体患巨人症、糖尿病的腺体分别是()A. 甲状腺、肾上腺B. 垂体、胰岛C. 胸腺、垂体D. 甲状腺、胰岛【答案】B【解析】垂体、甲状腺、胰岛的功能及激素分泌异常的症状如下表13.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B. 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C. 垂体、甲状腺和唾液腺都是内分泌腺D. 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又影响神经调节【答案】D【解析】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故A错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故B错误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故C错误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神经系统占主导地位故D正确故选D.14.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A. 草履虫趋利避害B. 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C. 吃梅止渴、望梅止渴D. 衣藻游向光照适宜水域【答案】C【解析】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所以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不属于反射为应激性 A不符合题意B、含羞草体内没有神经系统所以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不属于反射为应激性 B不符合题意C、吃梅止渴、望梅止渴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的规律的反应属于反射 C符合题意D、衣藻是单细胞植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所以衣藻游向光照适宜水域不属于反射为应激性 D不符合题意15.下列各组疾病中由同一种激素分泌异常所引起的有()A. 糖尿病和坏血病B. 侏儒症和呆小症C. 呆小症和甲亢D. 巨人症和大脖子病【答案】C【解析】 A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坏血病是维生素C的缺乏症 A错误B、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呆小症由于年幼时缺少甲状腺激素引起的 B错误C 、呆小症由于年幼时缺少甲状腺激素引起的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C正确D、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大脖子病是食物中缺碘引起的激素分泌异常症 D错误.故选 C.16.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 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B. 基因、DNA和染色体的数量一样多C. 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D. 生物的一个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答案】C【解析】 A 、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含有 A错误B、基因仅仅是DNA分子上的能够决定生物某一性状的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数远远大于染色体数 B错误C 、体细胞和受精卵的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的 C正确D、生物的一个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D错误1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C.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 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基因【答案】D【解析】解 AB.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B正确C.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C正确D.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D错误故选 D18.某体操运动会时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下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却丧失了运动功能原因是()A. 大脑无法发出运动指令B. 大脑中的运动中枢受到损伤C. 大脑与下肢之间的联系被切断D. 脊髓中的运动中枢受到损伤【答案】C【解析】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脊髓横断的病人大脑和脊髓的联系通道被切断因此尽管下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运动功能却丧失了19.下列关于性状和基因的关系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基因控制着性状B. 性状控制着基因C. 基因是基因性状是性状没有必然关系D. 基因和性状都能遗传下去【答案】A【解析】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而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 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才是控制性状(特征)的基本遗传单位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一个基因对应一个性状20.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B. 听到铃声走进教室这一反射活动中 1 位于人的耳蜗上C. 3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D. 5是感受器在缩手反射中它位于手部的皮肤上【答案】B【解析】1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 A错误B、听到铃声走进教室这一反射活动中 1 感受器位于人的耳蜗上 B正确C、3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 C错误D、5效应器在缩手反射中它位于手部的肌肉 D错误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21.(1)甲状腺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它的合成需要一种重要原料________ 缺乏该原料的婴幼儿会患________21.(2)近年来糖尿病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该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激素不足造成的这种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21.(3)图中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激素能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21.(4)在婴幼儿时期 ________垂体分泌________不足会患________【答案】2, 甲状腺, 碘, 呆小症【解析】【答案】5, 胰岛, 调节糖的代谢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解析】【答案】7, 睾丸【解析】【答案】1, 生长激素, 侏儒症【解析】。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单元测试题姓名班级座号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人体的主要贮能物质是()A 、糖类B 、蛋白质C 、脂肪D 、水2、某人出现疲倦、牙龈出血、皮下瘀血等坏血病的症状,他应该多吃()来改善A 、鱼肉和谷类B 、鸡蛋和肉类C 、蔬菜和水果D 、牛奶和鸡蛋3、补充哪种维生素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以达到预防佝偻病的发生()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4、下列具有刺吸食口器的昆虫是()A 、蚊子B 、苍蝇C 、蜜蜂D 、蝴蝶5、蛀牙时出现强烈的疼痛,说明此时牙齿已经损坏到了()A 、牙釉质B 、牙本质C 、牙冠D 、牙髓6.关于消化系统的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肝功能分泌的胆汁可促进消化B 、小肠具有较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C 、牙齿的咀嚼也是一种消化D 、大肠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7、红细胞的功能是()A 、运输氧气B、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C 、运输料料D、运输养料料和部分废物8、静脉血是指()A 、颜色鲜红,含氧气丰富的血B、颜色鲜红,含养料丰富的血C 、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丰富的血D、颜色暗红,含养料丰富的血9、保证人体血液能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的结构是()A 、房室瓣B 、动脉瓣C 、静脉瓣D 、以上三种都是10、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通过消化液的消化作用,分解成溶于水的、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分别是:()A、氨基酸、麦芽糖、甘油和脂肪酸B、葡萄糖、麦芽糖、甘油和脂肪酸C、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11.血友病人一旦受伤,流血就很难凝结,这是因为血友病人()A.红细胞数量太少B.白细胞数量太少C.血小板数量太少D.血红蛋白含量太低12、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体 D.肾小囊13.下表是被测试者血浆、肾小球、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分析,表中P 和Q各是什么物质(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C.P血浆肾小囊输尿管P 0.03% 0.03% 2%Q 0.1% 0.1% 014A.二氧化碳和酒精 B.二氧化碳和水 C.二氧化碳和乳酸 D.酒精和水15、人体吸收的氧的最终去向是()A、用来构成组织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C、用来分解有机物D、用来交换二氧化碳16、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在睡觉时新陈代谢暂时停止B、新陈代谢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控制下进行的C、把物质分解产生的废物排除体外的过程属于异化作用D、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使细胞内的物质不断更新17、这是某日齐鲁晚报刊登的一幅照片:患儿是一个不满4个月的男婴,由于出生后一直服用一种几乎不含蛋白质的劣质奶粉,现已出现了头大、嘴小、脸肿的症状,就此图的因果关系,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找出错误的选项是()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B、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C、组织细胞的更新离不开蛋白质D、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是最重要供能物质18、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第一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测试卷(提升卷)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选修1

第一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测试卷(提升卷)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选修1

2021-2022学年第一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血浆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B.血浆中乳酸过多时,乳酸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浆中Na2CO3过多时,Na2CO3会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人体大量喝水时血浆pH会明显上升2.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B.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C.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D.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甲中的液体3.如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个数有()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胰岛素可以存在于B中③B和D中的成分大体相同④正常情况下,唾液淀粉酶不会存在于A中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及含量(单位:mmol/L)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②142 5.0 2.5 1.5 103.3 6.0 16.0①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④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B.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③至少需穿过3层磷脂分子层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5.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骑行既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又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骑行时细胞产生大量的CO2刺激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B.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C.骑行中氧气、甲状腺激素、乙酰胆碱、呼吸酶都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骑行的进行6.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都容易引起组织水肿D.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毛细淋巴管阻塞,淋巴液回渗到组织液引起水肿B.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细胞外液的各种组成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8.分析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B.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C.甲、乙、丙彼此之间都能够进行物质的直接交换D.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共需穿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9.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B.图乙中与A相比,C中含有较多的大分子蛋白质C.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大小关系应该是③>④D.图乙中D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10.海洋是生命的诞生和孕育之地,生物的进化历程表明,地球上的生物起源于海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谢与平衡-单元测试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每天我们都要从食物中获取不同的营养物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是()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A 、蛋白质、无机盐、水B、脂肪、维生素、糖类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C 、维生素、无机盐、水D、脂肪、蛋白质、糖类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某校食堂设计的一份营养餐食谱:米饭、鸡汤、红烧肉、清蒸鲫鱼。

从膳食平衡的角度分析,还需添加()A、水煮虾B、蒸蛋C、面包D、炒青菜3、青少年时期身体迅速成长,能量的获得、消耗和储存的关系是()A、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B、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C、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D、以上都不是4、xx杭州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B、肺动脉管壁厚,流静脉血,利于进行气体交换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5、图4-Z-1所示曲线表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

判断唾液淀粉酶属于()图4-Z-1A、淀粉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6、血液流出小肠壁后与流入小肠壁前相比,所含成分的特点是()A、氧增加了,养料增加了B、氧减少了,养料增加了C、氧增加了,养料减少了D、氧减少了,养料减少了7、与右心室相连通的血管是()A、肺动脉B、肺静脉C、上、下腔静脉D、主动脉8、图4-Z-2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图4-Z-2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9、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或严重的贫血病人时,应该分别给输入()A、鲜血和红细胞B、血浆和白细胞C、血浆和红细胞D、鲜血和白细胞10、把小白鼠和青蛙从25 ℃的室温中移至5 ℃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需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C、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D、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11、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的探究实验(如图4-Z -3)。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图4-Z-3A、澄清石灰水的主要作用是检测二氧化碳B、试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结果C、若环境温度降低,则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本实验运用了酒精发酵原理12、某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未完全隔开,其口唇和面部等处经常发紫,其原因是()A、主动脉输出的血液中混有不少静脉血,导致组织细胞供氧不足B、肺动脉输出的血液中混有不少静脉血,导致组织细胞供氧不足C、主动脉输出的血液中混有不少动脉血,导致组织细胞供氧不足D、肺动脉输出的血液中混有不少动脉血,导致组织细胞供氧不足13、如图4-Z-4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⑦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4-Z-4A、①②③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肾单位B、②起重吸收作用,⑥起滤过作用C、③⑤⑥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⑤D、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⑦中盐分会减少14、图4-Z-5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X、Y、Z表示营养物质)。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Z-5A、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消化道DB、在消化道C中,有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C、在消化道D中,X、Y、Z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D、Y曲线代表脂肪消化的过程,Z曲线代表蛋白质消化的过程15、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牛的心脏(如图4-Z-6所示)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关系,你不认同的是( ) 图4-Z-6A、①和③、②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B、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C、①和②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D、②与肺静脉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二、填空题(共39分)16、(4分)图4-Z-7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用图中标号回答)。

图4-Z-7(1)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______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2)当图中______数目明显下降时,会引起人体皮下出血。

(3)当图中______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4)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______。

17、(5分)如图4-Z-8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图4-Z-8(1)图中与心脏相连通,将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有________(填序号)。

(2)血液在⑤处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________血。

(3)血液流经⑧处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________,氧气的含量________。

(以均填“增加”或“减少”)。

(4)心脏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和舒张,心脏壁主要是由________组织构成。

18、(9分)图甲和图乙表示A、B、C三种食物中一些营养物质含量的相对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Z-9(1)据图甲判断,A、B、C三种食物中,经常食用食物________易使人患高血脂症,正在发育的儿童应多食用食物________。

(2)据图乙可知,食物________适合坏血病患者食用,食物B有助于防治________;食物________有利于预防佝偻病。

(3)下表为某人某天摄入800 g A、B、C三种食物和1200 mL水后其消化腺大致分泌消化液的数量: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1500 mL2000 mL1500 mL500 mL1500 mL①据表计算,小肠内的消化液为________mL,其中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________。

②上述消化液对食物中的维生素________(填“有”或“没有”)消化作用。

③消化液中的胆汁只对食物中的________起乳化作用。

19、(5分)图4-Z-10表示人体糖代谢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图4-Z-10(1)A是指淀粉的消化过程,在消化道各段中,对淀粉进行化学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内调节C过程的激素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分泌的。

(3)A、B、D、E中,属于异化作用过程的是_______。

(4)偏食糖类的人容易发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分)图4-Z-11是人体内代谢与各器官系统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图4-Z-11(1)图中D代表______系统,E 代表____________。

(2)通过B排出的代谢终产物有____________;通过E排出的代谢终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分)图4-Z-12中的曲线是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二氧化碳、氧气或尿素)含量的变化,OC表示器官中相连续的三种血管。

图4-Z-12(1)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OC为________内的血管。

BC段血管中流的是________血。

(2)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________内的血管。

BC段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心脏四腔中的________。

(3)如果OC 表示脑部的血管,则该曲线表示________含量的变化,OA段血管是________。

(4)无论血液流经什么器官,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AB 段都是________血管,与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这种血管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