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重大会议

合集下载

历史专题三重大会议

历史专题三重大会议

历史专题三重大会议一、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地点:1949年3月河北省2、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了城市。

3、内容: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4、意义:工作重心: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工作重心: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内容:(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实行改革开放4、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

三、十四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1993年11月北京2、内容: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

3、意义:(1)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2)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四、中共八大1、时间地点:1956年9月北京2、工作重心: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3、内容:(1)解决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2)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4、意义:对于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五、中共十四大1、时间地点:1992年10月2、内容: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意义: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六、中共十五大1、时间地点:1997年9月2、内容:(1)确立以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2)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会议1、西湖会议(1922年8月29日—30日)讨论了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只要国民党能够按照民主原则进行改组,共产党员可以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讨论国共合作)。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枪杆子出政权)3、古田会议(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

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军队建设)4、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纠正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标志党的成熟)5、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历史转折时期,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政治策略方面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

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一)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二)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及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

历史意义:正确分析了中国的革命性质和社会性质,分析了中国革命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三)1923年6月的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

为随后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四)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五)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正确论断。

(六)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思想上和政治上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基础。

(七)1929年12月古田会议,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在党建方面,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八)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关头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九)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十)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

(11)1945年的六届七中全会,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中国重要会议一览

中国重要会议一览

会议一览(备注:A 内容B意义 + 补充说明①②③ + 注意点)1、1921.7.23 中共一大上海Aa规定了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b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1922 中共二大上海Aa确立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b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这是中国第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①3、1927.8.7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八七会议)Aa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主张4、1931.1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B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5、1935.1 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A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a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方针、路线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与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1935.12 中共中央在陕西瓦窑堡召开会议,A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7、1937.8 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A确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8、1945 春中共七大召开延安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B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使党在思想上更加统一,行动上更加一致)9、1949.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Aa党的工作由农村转向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b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10、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会议在北平召开A主要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1、1949.10.1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A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12、1954.9 第一届全国人大举行,B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3、1954.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A通过政协章程指出,为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14、1956.4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Aa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该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b“双百方针”提出,成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15、1956.9 中共八大召开北京A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式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团结···(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完全正确)Ba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b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16、1978.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北京Aa 确立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b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实现了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d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B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历史上重大会议.

中国历史上重大会议.

民主革命时期的会议(1921-1949年)1. 中共成立初的三次代表大会:(1921-1923年)(1)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 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八七”会议:1927年在汉口召开,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召开,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洛川会议:1937年秋召开,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为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即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1)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召开,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思想准备,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

建国后召开的会议(1949—)1. 过渡时期1949-1956年(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议:1949年10月1日召开,会上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简版)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简版)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9、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内容: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会议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会议

1、中共一大:1921.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共十二名代表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参加,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也列席参加了会议。

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确立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与上海召开。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就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大会还提出了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各民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不足之处是,对于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对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的问题,认识上不清楚。

3、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李维汉主持会议,共产国际代表G·罗米纳兹作长篇报告。

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最后改选了中央领导机关。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给政出一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革命挽救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中共六大: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

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次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

中共历史上重要会议及重要事件

中共历史上重要会议及重要事件

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总结中共一大(1921):宣告中共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1922):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反军阀中共三大(1923):提出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八七会议(1927):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目标:夺取城市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

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古田会议古田会议即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大会由陈毅主持。

出席会议的代表100多人。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在于克服由于红四军的组织成分和长期处于艰苦的战斗环境而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

遵义会议(1935):遵义会议结束“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中共历史上重要会议

中共历史上重要会议


18.中共“十五大”(1997):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 章。 19.中共“十六大”(2002):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第四代领导核心。


20.十七大:2007 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1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北京)
内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 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三大政治制度。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 内容:社会主要矛盾→当前主要任务 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我国全 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3.八大二次会议:1958,北京 内容:制定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影响:会后展开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与总路线合称“三面红旗”)
6、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召开,确定了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 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即人民战争路线)。 ②在敌人后方发动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 区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8.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内容: 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 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 民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 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 生毛泽东思想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 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十二大”(1982):(特色论)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6.中共“十三大”(1987):(初级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在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7.中共“十四大”(1992):(目标论) 提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第三代领导核心。

中考【历史党史】重要会议常考24个

中考【历史党史】重要会议常考24个

中考【历史党史】重要会议常考24个一、中共一大【地点时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

【内容意义】①大会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②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二、中共二大【地点时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举行。

【内容意义】①大会根据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②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这是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的规定。

三、中共三大【地点时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在广州恤孤院后街召开。

【内容意义】会议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四、南昌起义【基本概况】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

【内容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五、八七会议【基本概况】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内容:
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13、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特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8、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春
地点:延安
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内容: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提出了在抗战即将胜利形势下党的任务。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
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9、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6年初
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16、十一届六中全会
时间:1981年
地点:北京
内容:
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32年的历史,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肯定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地点: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背景: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全国即将解放,国民党政权即将灭亡。
内容:毛泽东作重要报告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方针和总任务;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党的重大会议

党的重大会议

会议1921中共一大:上海:中共成立1922中共二大:上海:历史意义:①(初步指出)正确分析了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②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③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1923中共三大:广州:确定国共第一次合作,党内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1924国民党一大:广州: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确定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5中共四大:上海: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工农联盟。

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

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27中共五大:武汉: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1927八七会议:汉口: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当前任务是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实际上提出了以军事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问题。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1927三湾改编: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28中共六大:莫斯科: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

批左右。

1929古田会议:福建:《红四军九大决议案》进一步阐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建中思想建设首位。

党建军建的纲领性文件。

1930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革命质、形、路、军乱。

193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瑞金1931赣南会议(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会议)剥夺了毛泽东的领导权1932宁都会议,批评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回后方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1935遵义会议:会议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中共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次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次重要会议

【考前点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力量,中国共产 党的正确领导是通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具体
表现出来的。综观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结合,不断与主观主义、教条 主义做斗争,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 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 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 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本专题在历年中考中,以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为主, 多以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对中国革命道路 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问题为主。 2008年中考热点仍是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和完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党的历 史上的转折性会议内容及意义等,复习时应注意加 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另外还应注意本专题所反映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
主要内容: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了土 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等
2.遵义会议(1935年月,贵州遵义)
(1)主要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 选举他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 (2)意义: 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 泽东为首的新的党中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 党、红军、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 章。
7.中共十六大(2002年,北京)
主要内容:
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 要作用。
8.中共十七大(2007年1,北京)
主要内容: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考前点题】 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 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万众一心,开拓奋进,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 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历史重大会议

历史重大会议

历史重大会议1.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4.中共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中共四大的主要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

大会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中共四大的历史功绩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革命时期的会议(1921-1949年)1. 中共成立初的三次代表大会:(1921-1923年)(1)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 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八七”会议:1927年在汉口召开,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召开,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洛川会议:1937年秋召开,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为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即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1)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召开,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思想准备,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

建国后召开的会议(1949—)1. 过渡时期1949-1956年(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议:1949年10月1日召开,会上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在北京举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1)中共“八大”: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

(2)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推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3)北戴河会议:1958年8月召开,这次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分社化运动推向了GC。

(4)庐山会议:1959年召开,错误地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5)八届八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决议》。

(6)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在北京召开,是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了“反右倾”运动的错误。

3. “文革”时期(1966-1976年)(1)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年夏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2)八届十二中全会:江青反革命集团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造成党内历史上最大冤案。

(3)中共“九大”:1969年在北京召开,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4)九届二中全会:1970年夏在庐山召开,削弱了林彪集团的权势。

4. 徘徊时期(1976-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初召开,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后)(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确定了新的指导方针,作出了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制定了改革和开放的重大政策,纠正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

(2)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召开,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的评价,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3)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召开,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4)中共“十三大”:1987年在北京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规划了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本蓝图。

(5)中共“十四大”:1992年在北京召开,确定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明确了迈向新世纪的航程。

(6)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开,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7)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召开,全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8)“十七大”:在2007年10月15日召开。

/GB/64162/64168/64553/index.html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1926年)1926年2月21日—2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的中心是解决“五卅”运动以后革命的总的战略方针问题。

指出现时政局是中国革命发展中非常紧急的时期,是反动势力联合向民众势力进攻时期,党在现时政治上主要的职责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战争。

北伐的政纲,必须是以解决农民问题作主干,必须加紧进行北伐战争必将经过的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以便接应北伐军,积极支持和参加北伐战争。

会议强调只有发展农民运动和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引导国民革命达到最后胜利。

会议通过《关于现时政局与共产党的主要职任议决案》、《北方区政治军事工作问题》等决议。

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会议(1927年7月)为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下,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

1927年7月12日至26日,根据共产国际改组中共中央领导的训令,在鲍罗廷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会议。

中央决定让陈独秀去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未让他参加会议,陈独秀拒不服从这一决定,向党中央提出了辞职要求,从此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

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成立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成员有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张太雷。

实际上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全党的统治。

会上,党中央发表了《对政局宣言》。

宣言展示了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始改变了一味向国民党妥协退让的政策。

会议初步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讨论通过了挽救革命的三项重大决策。

一、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

二、决定独立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三、决定召开一次中央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革命运动的方针和政策。

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确定的决策和措施,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奠定了开创中国革命新时期的良好基础。

八七会议(1927年)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

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总之,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

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古田会议即1929年12月28日至30日在福建上杭古田举行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会议由陈毅主持并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

会议改选了前委,毛泽东任书记。

会议通过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决议指出应首先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不良倾向,同时在组织上必须坚持严格的民主集中制。

决议强调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规定红军的三大任务是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坚持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的原则。

这个决议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为党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抵达贵州遵义时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王稼祥、邓发、刘少奇、凯丰(何克全)等二十人。

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

随后在行军途中,中央先后决定由洛甫代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迫切要求对日本进攻以来的国内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严重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

为此,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历史转折时期,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政治策略方面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

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

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

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指出了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则区别,确立了我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