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大事。
第二,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能够形成系统的“科技史”专题;第三,它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第四,它对与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远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世界历史教学的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对象分析现在的学生正在享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学习了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合作探究能力。
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现,但又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第一,从兴趣角度分析,学生对科技革命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第二,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角度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第三,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了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
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
第四,学生缺少对三次科革命内在联系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
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中重新认识。
(三)标要求:“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克隆技术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标要求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在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进而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初三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A.初三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标志性三大技术;了解兴起的背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初步认识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出现。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通过目标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过程】引入:神舟6号和神舟7号发射和回收的实况录象资料。
提问: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有哪些成果?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了哪些成果?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三大技术的突破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三大标志。
了解原子能的发展过程、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计算机的诞生。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学生阅读教材,勾画,试着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1、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五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计算机。
3、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4、讨论:你如何看待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利与弊?5、知道现代生物学开端的标志,知道基因重组技术的成就和意义,了解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意义。
6、你认为该怎样对待“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否应该受到限制?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利用以下两个图表材料来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材料一:科技革命转换成生产力的周期:蒸汽机:84年;电动机:65年;原子能:6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电子计算机,每2年甚至半年换代一次。
材料二: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20世纪初,5%—10%;20世纪70年代,60%;20世纪80年代,80%。
初中历史《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略)学情分析(略)执教人:教学目标分析:复习目标:(读一遍)1、识记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学家,科技成果及其现实意义等主干知识,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
(中考目标重点)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
(难点)(:设计意图:有了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教学过程课前分组,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参与本次活动,把我们班的同学分成4 个小组进行PK。
今天表现好的是哪个小组呢?我们拭目以待,各小组可要加油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导入新课:用猜一猜小游戏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复习目标:(读一遍)1、识记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学家,科技成果及其现实意义等主干知识,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
(中考目标重点)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
(难点)(:设计意图:有了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二、学习过程模块一: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同学们,没有基础,何来能力,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表格,构建体系、储备知识。
(要求6 分钟完成)12、畅所欲言~~~~学生频道根据你的观察,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科技革命成果呢?(设计意图:历史影响就在身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到提高。
)模块二:感悟与升华1、探究活动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认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同桌之间讨论)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2、拓展延伸三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后完成)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设计意图:从图片资料中找到解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3、讨论:(1)我国应该怎样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2)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面对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1C(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找到答案。
) 4、探究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科学技术成果从诞生到投入市场周期: 19 世纪为 5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 3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缩短为 7 年,20 世纪 70 年代后只需 3-5 年。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教材、参考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3.网络资源:搜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视频、图片等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科技革命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等知识点,让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一、课程标准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二、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
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
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
第二: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学习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掌握了学习两次工业革命需要了解的基本要素;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初中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信息技术非常熟悉,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让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全面认识、充分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也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
2着力突出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和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通过绘制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表格,把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做一个纵向比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通过地图,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到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通过文字材料、图片、数据等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思考,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024年关于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关于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重要发明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技能:培养学生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革命的兴趣和热情,认识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影响。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难点:如何深入理解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
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标志性发明(如电视机、计算机等),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发明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吗?”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简要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时代特征,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新课讲解科技革命的兴起:讲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标志。
分析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如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扩张等。
探讨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初步影响,如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重要发明及其影响:详细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等。
分析这些发明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讨论这些发明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如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加剧等。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分析科技革命如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等。
探讨科技革命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如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关系的复杂化等。
研究科技革命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如文化交流的加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等。
科技革命与环境保护:介绍科技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讨论如何平衡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1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影响以及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科技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和影响,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好奇心,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主要成就。
2.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过程。
2.案例教学法:以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典型成就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我国的影响。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安排好课堂练习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第三次科技革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然后,详细讲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等。
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
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历史教案: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_初三历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
知识经济。
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从而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
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认识。
(1)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现代科技革命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学过程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生:(思考并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启发引导思路:社会实践的需要一二二战和战后各国的需求;物质和科技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社会条件是促使新的科技革命加速到来的重要条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为适应战争的需求都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研究开发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这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各垄断组织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开发新产品,促使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与美国竞争,苏联也非常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人工智能改变未来教育
一、教学目标1.了解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认识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3.分析对未来教育的挑和机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2.难点:分析对未来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三、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环节(5分钟)通过课前提问,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以及在生活中和教育中的应用。
2.学习环节(20分钟)通过PPT展示,由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分析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影响教育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和教育质量。
3.实践环节(20分钟)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种基于技术的教育产品或服务。
要求学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讨论。
4.拓展延伸(15分钟)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于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的理解。
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5.课堂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未来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进行总结和展望。
四、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设计教育产品或服务的方式,考察学生对于在教育中应用的理解和创新能力;2.考察学生对于在未来教育中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分析能力;3.学生对于在教育中应用和影响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对于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2.小组设计教育产品或服务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思路贪大求全,缺乏具体情境和深刻实践,需要加强引导和约束。
2024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
2024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发生的历史背景。
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重要的科技发明与创新,如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
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够识别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历史资料的能力,学会从多渠道获取信息。
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行多角度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科技伦理意识。
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少年应如何积极应对科技变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科技革命带来的利弊影响,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引起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科技产品背后的科技革命吗?”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解详细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背景,包括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和当时的国际形势。
列举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和创新,如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生物工程等,并解释它们的原理和作用。
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加速等。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个人生活、学习和未来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的典型案例,如某个科技公司的创新历程、某个科技产品的社会影响等。
让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中体现的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5篇材料]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5篇材料]第一篇:《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
3、通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神舟九号安全返回图片: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健康出舱。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引导学生思考: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除了这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成果?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2、整体感知:本节课分成三部分进行学习:一、认知科技(主要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起源地、主要标志、主要成果和核心)二、感受科技(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三、反思科技(分析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3、自主学习:结合下列问题阅读教材,把握住主要信息,完成表格。
精品初中历史 《第三次科技革命》参考教案1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学生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或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重点与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气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这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诸多领域。
第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如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第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生产力,如生物工程这一综合性科学技术的兴起。
第四,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初中历史《1第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积极思考
发散思维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第三次科技革命
提出问题, 由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归纳和总结
阅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兴起
本课小结
第一站:原子能展馆
展示图片。
迁移运用高级挑战
第二站:电子计算机展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的思维
中级挑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源自(合作探究)特点一
2.主要成就;3.特点;
4.影 响
启发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以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取信息。
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提取信息, 并且将之应用于实际问题。
特点二
特点三
提问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
展示课件,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图表, 同时教会学生分析图表数据及联系史实的方法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
。
题:
1.背景、时间、主要标志
领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回答问题结合教材
进行知识的
归纳与总结
电脑、互联网等视频图片直观的史料,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材料题的
设计,可以落实知识点,达到讲练结合的目的。
而且网络与学
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此处联系生活实际, 使历史更加贴近现实。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地和影响①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先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并将它们进行归类,进而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让学生体会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它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带来了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讲述,使学生明确认识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科技发明、科技创新的热爱。
②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③认识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带来了军备竞赛、环境污染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好和平、保护环境、善待人类自身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主要成果。
然后提问: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新课教学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主要内容:①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领域的成就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②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成就20世纪七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飞速发展。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对科技发展的历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到的领域更广泛,内容更复杂,需要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产品的使用较为熟悉,但对其背后的原理和科技发展历程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主要成就,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背后的原理。
2.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自主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科技产品的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4.课堂讲解:教师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内容。
2.网络资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资料、科技产品案例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有什么不同?2.呈现(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开展的史实,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开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比照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拟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现代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发奋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手段: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页面一一QQ空间,老师闲暇时间喜欢上网浏览,这是一位叫Sidney的中学生的qq空间,他是个科技迷,他的空间中收集了一些有关科技知识的文章,看,这篇日志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说的是什么革命呢?让我们翻开它,看都有哪些内容,(核能、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你判断出是哪次科技革命了吗?生:一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师:为什么它是“史无前例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共同探究学习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来了解。
(二)合作探究⑴首先来了解它的兴起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一(在美国兴起,扩展到全世界)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回想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从纺织业部门开始,第二次科技革命从电力的广泛运用开始,你发现没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从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开始的。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以及认识到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2、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等方面的文字、数据、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以备学生分析、思考、体会之用。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准备:查找、了解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科技成果,结合自身体会形成自己的感受,做好发言、交流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学生观看视频《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生根据黑板上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视频,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导入本课学习。
在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发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战后,这些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并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我们现在仍生活在这次革命的浪潮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一会我们进行知识竞复习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学生抢答。
对新知识进行巩固。
学生抢答,复习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旧知识。
赛。
现在开始知识竞赛:多媒体展示:第一轮知识竞赛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美国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6、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 基因工程7、2000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的山羊在哪里诞生?中国予以学生点评并适当表扬、赞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课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 感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兴起的时间、标志等信息。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认识规律、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 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运
用历史史实,提高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 能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增强。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播放《科技实现了我们生活的梦想》的视频片段,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冲ft了我们的生活,也实现了
我们美好的生活理想”。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通过欣赏刚才的视频你有何启示?
学生:纷纷回答各自的见解!
教师:很好!综合全体同学的见解和观点,我们大家都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冲ft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
们生活工作的节奏,也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理想”
教师:今天我们带着对科技的无限憧憬和向往,走进“第17 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讲堂。
【讲授新课】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多媒体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基本史实的表格,并板书。
识在书上标记出来。
(二)科技发展的成就
(合作交流,分享成果)
过渡导语: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工程、计算机四大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现在请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向大家介绍你了解的科学成就。
哈哈!
我复活
了,我要发动第
三次世界大战
学生活动: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四个小组派代表自由发言,向大家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四个领域的科技成就。
1. 了解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学生活动:讲述自己所了解有关原子能开发和利用的知识
教师活动:展示原子弹、核电站、核医学的图片,同时要补充原子能可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
学生活动:自己所了解有关航天技术的知识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神舟七号。
(指出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了解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克隆技术
创设情景,引出克隆技术:
Sorry! 我们
也有相同的技
术
学生活动:讲述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多利羊;各种克隆动物的图片。
(由于学生曾在语文课和生物课上了解过克隆技术,讨论过是否应该克隆人,所以这一内容不拓展开来讲述。
指出克隆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挑战,要加强对克隆人的限制)
4. 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讲述自己所了解有关计算机的知识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电脑的发明及发展历程
学生活动:将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更新换代的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好,使学生从中体会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迅速。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和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的图片,感受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过渡)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在这
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中,同学们比较熟悉而感受又最深的当首推电子计算
机的使用和互联网的发展。
创设情景:课堂小擂台——互联网的出现是利还是弊?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利用事
实反驳对方的观点。
得出结论:互联网有利也有弊,要端正态度,有效地利用网络来
学习和生活。
过渡导语:通过了解四大领域的科技成就,我们感受在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空气的污染、手机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克隆人等问题”,面对出现的负面效应
请同学们探讨一下,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
教师活动: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同时,应当更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使
科技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过渡导语:这场深深影响到我们人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以前的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特点?(学生根据展示出来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思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运用对比分析法把抽象的知识简单化,这样设置突出了本课教学重点。
)
多媒体展示出材料:
材料一:这是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果从发明到应用所需时间表
材料二: 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材料三:20 世纪初, 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
10%,70 年代增长到60%,80 年代已达80%。
问题:三则材料分别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材料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过渡导语: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我们早已体会到了,那大家能否想到它有什么影响吗?(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
材料一: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 年猛增至6.1%。
教师讲述:工业生产值的不断增长,说明科技推动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
材料二:1987 年英、日、法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教师讲述: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技术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
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
体力劳动者减少而脑力劳动者增加了。
材料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教师讲述:由于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而许多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就像教材上说的欧洲“尤里卡计划”,还包括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这些都是不同国家在加强发展科技这一方面作出的相同意义的举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课堂小结】畅想世界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及构想自由发言,畅谈科技对未来的
影响,想象一下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结束后,教师播放视频资料——《未来科技生活》,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感受科技对我们未来生活的改变)。
教师总结:科技改变生活,生活由你创造!祝愿科技每一天都改
变我们的梦想!
【板书设计】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