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方案
气象智慧平台建设方案范文
气象智慧平台建设方案范文气象智慧平台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气象领域的管理和服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项目旨在构建一套气象智慧平台,整合天气预报、气象测量、气象预警、气候变化监测等多项气象数据和信息资源,提供更加精准、及时、便捷的气象服务,为社会各界决策、应对气象灾害、开展气象科普等方面提供支撑。
二、主要功能和特点1.数据整合:整合国内外气象管理、科研机构的各类气象数据和信息,包括气象测量数据、天气预报、气象预警、气象灾害实时监控和预测等,并进行分类管理和分布式存储。
2.应用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和场景,提供定制化的气象服务,包括天气预报、气象预警、天气查询、气象数据分析等,同时提供气象预报播报和防灾减灾指导等专业服务。
3.信息管理:实时搜集、分析、管理气象相关的信息,构建完整的气象信息库,以支持用户的决策和应对。
4.技术架构: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确保平台的高效、稳定、安全、可扩展性和智能化特点。
三、建设方案1. 数据整合:构建国内外气象数据和资源库,提供数据采集、存储、整合、分析和展示等功能,包括气象测量数据、卫星遥感数据、数值预报数据和实况监测数据等。
支持数据加密、备份、安全传输和权限控制等。
2. 应用服务: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和应用场景,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气象服务和应用,包括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天气查询、气象数据分析、防灾减灾指导等。
建立相应的气象订阅、推送、反馈和评价机制,以提供更加智能和人性化的气象服务。
3. 信息管理:整合气象信息和公共信息,提供数据查询、维护、更新等功能。
建立气象检索引擎和知识图谱,以支持快速检索和自主学习。
同时开展气象环境、生态、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4. 技术架构: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构建高效、稳定、安全的气象智慧平台。
采用框架化的设计和开发,建立可扩展、模块化的基础设施,以应对数据规模和业务突增的挑战。
智慧气象实施方案
智慧气象实施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气象技术已经成为气象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慧气象技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气象数据的高效采集、分析和应用,为气象预测、灾害预警等工作提供了更加精准、及时的支持。
为了推动智慧气象技术的应用,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制定智慧气象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一、智慧气象技术的应用范围。
智慧气象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测、气象灾害预警、气象服务等多个领域。
在气象预测方面,智慧气象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气象灾害预警方面,智慧气象技术可以实现对灾害的早期监测和预警,为相关部门和群众提供更及时的应对措施;在气象服务方面,智慧气象技术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个性化的气象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二、智慧气象实施方案的关键技术。
1. 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气象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实现对气象数据的高效利用。
2. 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3. 云计算技术,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对气象数据的快速计算和处理,提高气象数据的分析效率。
4. 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气象观测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提高气象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5. GIS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对气象数据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气象预测和灾害监测提供更直观的支持。
三、智慧气象实施方案的推进措施。
1. 加强技术研发,加大对智慧气象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智慧气象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2. 建设气象大数据平台,建立气象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气象数据资源,为智慧气象技术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智慧气象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懂气象、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4. 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合作交流,促进智慧气象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气象智慧平台建设方案
气象智慧平台建设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过去,气象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由气象部门独立完成,而且信息的传递效率不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需要建设一个智慧的气象平台,提高气象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公众、政府和企业等各方面的需求。
目的本方案旨在建设一个气象智慧平台,提供一系列的气象数据服务,便于公众及各行业获取气象信息、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和减灾救援工作,同时促进气象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方案硬件设施建设为了实现气象平台的建设,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硬件设施体系,包括气象监测仪器、数据处理器、存储器、传输器等,用于对气象数据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处理和传输。
其中,气象监测仪器应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专业设备,例如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等。
数据处理器应选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对海量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存储器的选择应以安全、可靠、容量大等要求为主。
传输器的选用应以高速、稳定、安全等为主要考虑因素。
软件系统开发为了实现气象智慧平台的建设和运行,需要根据需求开发一套完整的软件系统。
涵盖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展示等一系列环节。
包括气象数据自动获取和实时处理模块、信息展示和推送模块等。
在应用软件的实现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多种技术和工具,例如Python、Java、Hadoop、Kafka等,根据需要实现相应的功能模块。
至于软件系统的架构,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是气象平台与用户之间交互的窗口,需要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和用户友好的交互方式,保证用户能方便、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在设计用户界面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界面的规范性、易用性和美观性。
界面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制定不同的用户交互方式。
例如,针对政府部门和企业用户,需要提供更复杂和详细的信息图表和数据分析功能。
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需要更加直观和易懂的信息展示方式和推送方式。
智慧气象系统详解设计方案
智慧气象系统详解设计方案智慧气象系统设计方案1.引言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气象灾害的频发,智慧气象系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慧气象系统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高效、准确的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服务。
2.系统架构智慧气象系统的整体架构分为三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2.1 感知层感知层包括各类气象观测设备,如气象站、气候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大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等气象要素,并将数据传输至传输层。
2.2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收集和整理来自感知层的气象数据,并将其传输至应用层。
这一层的核心是气象数据传输网和数据中心。
数据传输网采用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以确保气象数据的快速、稳定的传输。
数据中心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并提供数据处理和分析服务。
2.3 应用层应用层是智慧气象系统的最上层,提供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服务。
应用层包括气象预测、灾害预警和气象服务等功能模块。
通过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应用层能够进行气象模型的训练和预测,并向用户提供准确、实时的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
3.关键技术3.1 大数据处理智慧气象系统涉及大量的气象数据,因此必须具备强大的大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中心应当采用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架构,以应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需求。
同时,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气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挖掘,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
3.2 气象模型智慧气象系统的核心是气象模型。
气象模型通过对过去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预测未来的气象变化。
因此,气象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智慧气象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气象模型应当采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结合气象观测数据、气象相似性等因素,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3.3 数据可视化为了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气象信息,智慧气象系统应当提供友好直观的数据可视化界面。
数据可视化界面能够将复杂的气象数据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给用户,帮助用户快速了解气象情况和趋势。
4.系统优势4.1 高精度预测智慧气象系统采用先进的气象模型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对气象变化进行准确的预测。
智慧气象实施方案
智慧气象实施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气象已经成为了现代气象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慧气象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气象观测、预报、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信息化改造,以提高气象服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满足人们对气象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气象的实施,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气象观测网络建设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气象观测网络的建设,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密度。
通过引入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完善气象观测站点布局,提高气象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效率,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气象观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为智慧气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优化气象预报模型其次,我们需要优化气象预报模型,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和精细化程度。
通过引入先进的气象预报模型和数据处理算法,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气象要素进行多维度、多尺度的分析和预测,实现对天气、气候等气象现象的精准预报。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气象预报模型的验证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预报模型,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开发智慧气象服务平台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开发智慧气象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气象服务。
通过整合各类气象数据和资源,建立统一的智慧气象数据平台,实现对气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利用。
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开发智慧气象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气象信息查询、预警推送、决策辅助等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对气象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四、加强智慧气象技术人才培养最后,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气象的实施,我们还需要加强智慧气象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加强对气象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气象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气象技术研发的水平,为智慧气象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智慧气象实施方案的推进需要加强气象观测网络建设、优化气象预报模型、开发智慧气象服务平台以及加强智慧气象技术人才培养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智慧气象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02
智慧气象数据综合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
用户类型
分析不同类型用户(如气 象部门、科研机构、企业 和公众)的需求和特点, 以便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和
功能。
用户需求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焦 点小组等方式,深入了解 用户对气象数据服务的需
求和期望。
用户权限管理
根据用户类型和需求,设 定不同的权限等级,确保 平台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
交互设计
优化交互流程,提供清晰的提示信息和操 作反馈,降低用户使用难度。
定制化
支持用户定制界面风格、布局和功能模块 ,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04
智慧气象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开发
系统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
选择稳定、安全的操作系统,如 Linux或Windows Server。
01
开发语言
02 使用Python、Java、C#等编程语 言进行开发。
减少污染排放
智慧气象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能够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气象 服务,帮助企业优化能源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降低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智慧气象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能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 持,有助于合理规划经济活动和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性能测试
测试平台在高负载下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
安全测试
检测平台的安全漏洞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
兼容性测试
确保平台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和设备 上的兼容性。
系统部署
环境准备
搭建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等基础 设施。
软件安装与配置
安装平台所需软件,并进行相关 配置。
数据迁移与导入
将原有气象数据迁移至新平台, 并进行数据清洗和整合。
智慧农业气象站建设方案范文大全
智慧农业气象站建设方案范文大全智慧农业气象站建设方案为适应时代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与节约资源,建设智慧农业气象站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智慧农业气象站,是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气象要素进行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提供农业生产中的气象服务。
一、建站选址1.选址原则有良好的选址环境,既要遵循“规划先行,合理布点”的原则,还应考虑以下原则:(1)距离农田起伏相对平缓、无陡坡和水流较快的地段;(2)区位应在现有农气灾害相对集中的地区;(3)站点周边要少受建筑、水体等影响,以尽可能地保证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4)有相应的能耗保障,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2.选址方案选择郊区农村地区作为智慧农业气象站的建站地点。
郊区农村地区空气质量相对较好,气象观测的数据会更加真实可靠。
同时,农村地区与农田距离较近,可以直接反映农田气象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气象站建设1.设备选购(1)气象数据采集设备:采集仪器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检测能力,能实时记录相关气象参数,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等气象参数;(2)数据传输设备:将采集到的气象数据通过互联网或无线电常数传输至气象信息中心,实现气象站和气象信息中心间的实时通信;(3)监测设备:通过应用现代化技术监测设备,实现气象站内部温湿度、噪声、光照强度等要素的实时监测,建立自动化监测体系;(4)其他设备:备用电源设备、气象仪器维护设备等。
2.设施建设(1)观测塔:建立观测塔,安装气象要素仪器和摄像机等设备;(2)工作亭:为农业科技人员在现场工作提供便利;(3)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4)配备太阳能电池板等可再生能源行业手段。
三、数据处理与服务1.数据处理在智慧农业气象站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数据处理中心,对气象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处理和分析,以提高农业预警能力和决策能力。
建立数据处理系统,利用基于大数据和智能分析的流程,建立气象信息数据库,并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数据归档、分析、共享,并为当地农业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智慧气象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气象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智慧气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气象服务模式,它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结合传统气象趋势预测分析和新型数据分析算法,对天气的演变、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等进行全天候、智能化预测与分析。
智慧气象项目建设是地方气象部门走向现代化、优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气象整合服务的现代化突破口。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智慧气象服务体系,为广大用户进行天气预测、气象服务的提供便利,为国家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天气、气候信息,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三、项目方案1.建设智能化、精细化的气象监测系统在重要城市、机场、码头、车站等场所建设气象监测站点,监测各类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能见度等等多类指标。
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气象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
并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3D气象监测模型,实现对气象系统内部的可视化监控。
2.构建气象数据平台搭建一个公共气象数据平台,整合国家、地方气象机构的气象监测数据,实现数据交互共享,提供气象产品、数据预测等服务。
大数据技术可用于多源数据进行处理,建立高分辨率的气象数据预测模型,可提供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服务。
3.实现智慧气象预报和预警服务利用气象数据平台和气象监测系统,建立各类型天气预报模型和气象灾害风险分析模型,实现对气象灾害事件进行早期预警。
同时,开发智慧气象APP和网站,提供即时、个性化的天气预报、预警和气象信息查询服务。
4.开发气象影像服务建立天气卫星、雷达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气象情况。
基于高分辨率气象数据,进行3D化渲染,提供气象影像服务,向社会公众、气象服务机构提供真实、直观的气象信息。
四、项目投资本项目投资额度为5000万元,其中包括硬件及设备投资、数据中心建设、软件研发及运营等方面。
五、项目预期成果本项目目标在于建设一个智慧、人性化的气象服务系统。
预计实现以下成果:1.气象产品和数据的共享共用,更加丰富、准确的天气预报。
智慧大气监测平台建设方案
快速分析锁定
实时分析,快速锁定
可视化分析平台,实现秒级响应,3 种数据可视化方式自由切换,三维污染 分布情况一目了然,快速锁定污染源。
可视化预警联动
检测现场
指挥中心
监测数据可实时回传至现场、指挥中心等地,在软件中实时呈现出直观的污染分布,方便 决策团队快速摸清污染情况
记录全部参数的数值和时间
无最新数据报警
最近2个小时没有最新数据
只记录当前是否有报警和最新数据时间
频率 每分钟 每分钟
每分钟 每小时
大数据统计分析
提供单点或多点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区域污染现状分析、多点空气质量排序等基础数据分析功能。 简单明了直奔主题的功能设计,使用户从繁杂的数据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解决用户最关切的实际问 题。
不同权限的用户,可根据授权、 以多种方式分别在线查询项目实 施的相关信息和实时数据。
图表信息查询
各项污染物走势图 按地点查询:选择特定点位后,其他地区数据隐藏,单独显示当前站点数据,同样为日、旬、月查询,同时生成数 据、折线、柱状三种形式。
历史数据查询
选择小时值,日均值,旬均值,月均值进行查询。 选择小时值时,需要在小时区间内输入数值,否则默 认为当前日均值。
污染源 定位难
疑似存在有害气体泄漏时,需要人工手持设
备进行检测,人员安全难以保障
有安全风险
在突发性污染事件中,传统手段无法及时做 出有效反应
灵活性差
仅能近地面监测和定点监测,无法全面了解 区域内不同高度下污染分布数据及变化趋势 缺乏全面性
VS 01 02 03 04 05 06
大气移动监测方式
高效省时
无人机巡检方式
重点区域巡检
对污染可疑区域可通过无人机巡 检电子地区对区域进行圈定,可 设定无人机对圈定区域自动执行 巡检任务。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物理部署位置选择:最
的城市云中心(无锡、南
近
京等),或者上海超算中心
云化资源池。
气象公有云部署和设想
19 1 9
CIMISS平台与云平台的关系分析
1、应用拆分
CTS
2、应用/WEB上云
国家气象云参考部署架构
天气预报
气象公有云
应用1 应用2 应用3
减灾服务
气象观测
卫星遥感
科研计算
数值预报
国家气象云主中心
同城双活中心 应用2 省级分中心 异地灾备中心 应用1 应用3 省级分中心 省级分中心
国家气象云建设
1个主中心(含北京局) +1个同城灾备中心 +1个异地灾备中心 +30个省级分中心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CONTENTS
1
需求梳理及行业发展趋势 气象行业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
2
3
章节 PART
Hale Waihona Puke 01需求梳理及行业发展趋势
气象局新一代信息工程总体技术架构理解
重点解析:总体架构和云架构是衔接-演进的关系
资源整合共享是国家新一代信息工程建设的重点
实施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夯实气象云建设基础
标准体系建设
技术架构 安全标准
公众服务 公众服务 公众服务 公众服务
数据标准 服务标准
国家级相关部门
省市县相关部门
省市县相关部门
省市县相关部门
气象云计算平台网络拓扑架构
气象有私有云资源池
气象有公共服务资源池
气象云内外网数据安全传输
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引言 (1)2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3)2.1概述 (3)2.2数据基础决定平台框架 (4)2.2.1从分类大数据到选择大数据解决方案 (4)2.2.2依据大数据类型对业务问题进行分类 (7)2.2.3使用大数据类型对大数据特征进行分类 (9)2.3数据分类决定应用方案 (12)2.4大数据平台的逻辑层次 (13)2.4.1大数据集成层 (14)2.4.2大数据存储层 (15)2.4.3大数据分析层 (15)2.4.4大数据应用层 (16)3大数据平台的功能架构 (16)3.1组件构成 (16)3.1.1横向层 (16)3.1.1.1大数据集成层 (16)3.1.1.2大数据存储层 (19)3.1.1.3分析层 (20)3.1.1.4使用层 (21)3.1.2垂直层 (23)3.1.2.1信息集成 (24)3.1.2.2大数据治理 (24)3.1.2.3服务质量层 (25)3.1.2.4系统管理 (27)3.3原子模式 (28)3.3.1数据使用组件 (29)3.3.1.1可视化组件 (29)3.3.1.2即席发现组件 (30)3.3.1.3数据转储组件 (31)3.3.1.4信息推送/通知组件 (31)3.3.1.5自动响应组件 (32)3.3.2数据处理组件 (32)3.3.2.1历史数据分析组件 (32)3.3.2.2高级分析组件 (33)3.3.2.3预处理原始数据组件 (34)3.3.2.4即席分析组件 (35)3.3.3数据访问组件 (36)3.3.3.1web和社交媒体访问组件 (36)3.3.3.2物联网设备数据的访问组件 (39)3.3.3.3基础数据(观测数据和生产数据)的访问模式 (40)3.3.4数据存储组件 (41)3.3.4.1分布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组件 (41)3.3.4.2分布式结构化数据存储组件 (42)3.3.4.3传统数据存储组件 (42)3.3.4.4云存储组件 (42)3.4复合模式 (43)3.4.1存储和探索复合组件 (43)3.4.2专业分析和预测分析组件 (44)3.4.3OLAP在线分析 (45)3.4.4原子模式和符合模式的映射 (46)3.4.4.1.1图 10. 将原子模式映射到架构层 (48)3.5解决方案模式(模拟应用场景) (48)4.1概述 (49)4.2技术架构的关键问题 (49)4.2.1hadoop (49)4.2.2数据库 (49)4.2.3流计算 (50)4.3数据库功能支持 (50)4.3.1开发及应用接口 (50)4.3.2SQL语法兼容性 (52)4.3.3生命周期管理功能 (55)4.3.4热数据 (56)4.3.5冷数据 (56)4.3.6表分区功能 (57)4.3.7表压缩功能 (58)4.3.8大表索引管理 (58)4.3.9数据导入与导出 (59)4.3.10多级数据存储 (60)4.3.11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支持 (61)4.3.12全文数据处理 (61)4.3.12.1安全可靠与运维能力 (62)4.3.12.2资源管理 (62)4.3.12.3系统容错性 (65)4.3.13单点故障消除 (66)4.3.14容灾与备份 (68)4.3.15在线扩容 (69)5大数据创新平台设计 (1)5.1质控治理服务(云平台) (1)5.1.1质量规则 (3)5.1.3数据比对 (4)5.1.4数据检测 (5)5.1.5数据质量评分 (5)5.2数据资源服务(云平台和智慧城市) (6)5.2.1架构设计 (6)5.2.2服务总线 (7)5.2.2.1服务总线架构 (7)5.2.2.2服务生命周期管理 (8)5.2.2.3服务目录 (9)5.2.2.4服务授权 (10)5.2.2.5服务网关 (10)5.2.2.6服务监控 (11)5.2.2.7服务SDK (11)5.2.3数据超市 (12)5.2.3.1数据多维展示 (12)5.2.3.2数据检索 (13)5.2.3.3数据订阅 (13)5.2.3.4数据评分、评论 (13)5.2.3.5数据可视化 (14)5.2.3.6数据气象局 (14)5.2.3.7数据反馈 (15)5.3数据资源服务 (15)5.3.1数据目录创建 (15)5.3.1.1数据目录申请 (15)5.3.1.2数据集目录完善 (16)5.3.1.3数据目录初始化 (17)5.3.2标签生成 (17)5.3.3目录审批管理 (17)5.4.1数据挖掘 (18)5.4.2数据可视化 (22)5.4.2.1地图 (23)5.4.2.2图表 (24)5.5数据开放服务 (34)5.5.1数据开放目录管理 (34)5.5.1.1目录设计 (34)5.5.1.2数据开放目录的梳理 (35)5.5.2数据开放加工机制 (35)5.5.2.1数据再整理 (35)5.5.2.2数据失真 (36)5.5.3数据开放方式管理 (38)5.5.4数据开放生命周期管理 (38)5.5.4.1数据规划设计 (38)5.5.4.2数据运行维护 (39)5.5.4.2.1待发布数据集 (39)5.5.4.2.2数据集目录查询 (39)5.5.4.2.3数据集更新 (39)5.5.4.2.4数据集目录修改 (40)5.5.4.2.5数据集目录下线 (41)5.5.4.2.6数据集目录删除 (41)5.5.4.2.7数据绩效评价 (41)5.5.5数据开放授权管理 (41)5.5.6开放服务管理机制 (42)5.5.6.1数据目录申请流程 (42)5.5.6.2数据集目录完善 (43)1引言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
气象智慧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气象智慧平台建设方案设计气象智慧平台的建设是提高气象业务处理、服务水平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使气象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日常气象预报、应急响应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下面是气象智慧平台建设方案设计的内容。
一、背景分析气象智慧平台是气象部门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大数据中心,建立气象业务信息库、专家数据库、知识图谱等,实现气象数据的共享、整合、应用。
建设气象智慧平台是当前气象科技与信息化的紧密融合,促进气象服务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必然趋势。
面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多方面挑战,平台的建设是为了提高预报准确度,实现气象科技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二、建设内容1. 建设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是气象智慧平台的核心,是整合气象数据所必需的。
旨在针对气象事件区域条件的气象数据实时监测、存储、处理和分析。
为气象预报和应急响应提供精确数据支持。
2. 建立气象业务信息库气象业务信息库是平台上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立气象服务的全业务流程和知识库,融合国家、区域、专业、基层气象监测预警等各种信息,把全国各地的气象信息汇集成一个整合性的知识库,方便数据的共享、整合和利用。
3. 专家数据库专家数据库旨在建立气象服务的高端人才库,整合各地气象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气象预报和应急响应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
4. 设计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是发布气象信息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页面主要内容为气象资讯、气象预警、业务规程等信息。
可依据用户的个人需求和气象预报需要,定制不同的服务模块。
同时,知识图谱还能让客户快速获得气象关键信息,更好地理解气象基础知识和气象服务与应用。
5. 建设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气象预报准确度,是智慧气象平台的重要内容。
人工智能将辅助气象人员分析、处理、预报气象数据,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减少误差,为气象预报和应急响应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三、平台优势1. 数据采集、管理、挖掘和分析的能力显著提高,提高应用效率,获得溯源、跟踪、决策等全方位服务。
智慧气象项目建设方案设计
智慧气象项目建设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气象技术已经成为新时代气象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气象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将气象信息与相关领域的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融合,实现基础气象服务、应急气象预警服务、区域气候环境监测评价服务等一系列气象服务的智慧化升级,促进气象科技创新和普及推广。
本项目将通过构建智慧气象云平台,实现气象信息的快速采集、存储、分析与智能应用。
二、项目目标1. 构建智慧气象云平台,实现气象数据的快速采集、传输、存储和访问;2. 实现气象信息的智能分析,提升气象预报的精度和准确性;3. 发展智慧气象服务,满足公众、政府和企业的气象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三、项目内容1. 前期准备工作- 搜集气象资料,了解气象需求和应用场景- 梳理气象现有数据平台,分析存在问题和瓶颈- 制定智慧气象项目的需求分析和技术架构- 确定项目的预算和计划2. 系统架构设计- 智慧气象云平台架构设计,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访问和应用等模块-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包括气象观测设备接口、远程无线传输模块和云端数据存储模块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设计,包括大数据分析模块、机器学习模型和预测算法模块等- 数据展示与服务系统设计,包括可视化分析模块、移动应用端和网站端服务模块等3. 技术方案- 针对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技术方案设计,考虑不同气象观测设备的兼容性和接口设计- 设计气象数据处理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预测算法等的技术选型和实现方案- 确定数据服务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可视化与移动应用的技术选型和实现方案4. 系统开发与测试- 进行系统的开发实现,开发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等模块- 对开发的各项模块进行联合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开发移动应用和网站平台,保证数据的多终端访问5. 项目验收- 对项目的各项目标和成果进行测试,验证系统的预期效果- 获得政府、气象行业和用户的认可,完成项目的验收评估,- 向社会发布和应用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四、项目预期效果- 构建智慧气象云平台,实现气象数据的快速采集、传输、存储和访问;- 提升气象预报的精度和准确性,为公众、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可靠的气象数据和服务;- 提高气象科技发展水平,使之成为新时代气象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智慧气象技术向更广泛的应用推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智慧气象工程建设方案
智慧气象工程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气象工程逐渐成为气象科学研究的新方向。
智慧气象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还可以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
本文就智慧气象工程的相关概念、建设目标、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智慧气象工程的建设方案。
二、智慧气象工程的概念和意义智慧气象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气象观测、预报、预警、应急响应等方面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智慧气象工程的建设旨在解决传统气象工程存在的问题,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对气象信息的多样化需求,推动气象事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
智慧气象工程的建设对于社会的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有效降低气象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其次,它可以为各行业提供更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为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提供更多的气象数据和信息支持。
最后,它可以为公众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气象预警和服务,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
三、智慧气象工程的建设目标根据智慧气象工程的概念和意义,我国智慧气象工程的建设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2. 加强气象服务的多样化和定制化3. 提高气象数据处理和应用能力4. 强化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技术5. 增强气象信息共享和交换能力6. 推动气象观测、预报、预警、应急响应等方面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四、智慧气象工程的建设技术应用为了实现智慧气象工程的建设目标,需要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
以下是智慧气象工程的建设技术应用:1.云计算技术。
通过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提高气象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实现气象数据的多方位、多层次和多尺度的智能化应用。
2.大数据技术。
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深入挖掘气象数据中的信息,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3.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气象观测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提高气象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多项分散的业务平台进行集合,更有利于现代化业务的发展、管理,有利于提高 工作效能,也是集约化发展的需要。
1
立项依据及设计指导思想
2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
3
研究难度及创新点
4
交流情况
5业务应用情况Fra bibliotek6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立项依据及设计指导思想
1、立项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文 件要求 根据自治区气象局与XXX市人民政府签订的《XXX市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 代化》的要求。 根据XXX市气象局提高监测预报服务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的要求。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
2.2 数据库 数据库采用“业务库”+“中心数据库”的模式。
业务库: 存放业务及管理数据。
数据库
中心数据库:存放观测数据 (气象站、交通站、大气电 场仪、闪电定位仪、环境观 测站、雷达等),历史资料 数据。
业务库与中心数据库分离,从数据库方面加强了系统的稳定性,一旦中心数 据库出了问题不会影响到业务正常运行。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
2 技术路线 2.1 平台架构 平台采用“框架式”+“模块化”的设计理念。 框架式:使平台更稳定、更可靠、扩展性更强; 模块化:使平台灵活性更高、升级更容易、移植更方便;模块与模块之间互 不关联,某一个模块出现问题时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这样更加加固 了平台的稳定性。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
2.3 技术体系结构 平台采用B/S体系结构。 B/S结构把事务处理逻辑模块从客户机的任务中分离出来,由单独组成的一层来 负担其任务,这样客户机的压力大大减轻了,把负荷均衡地分配给了Web服务器, 其优点是灵活性强、界面友好、适用范围广、易于维护。基于三层结构最通常的 模型为Web模型。
智慧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方案
引言
随着气象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正处在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新阶 段。一方面面临着人们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高品质、精细化和实时性应用要 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们又承担着面向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气象服务、 面向社会大众的公众气象服务和面向特殊需求用户的专项气象服务等主要 任务。
基于以上几点我局确定开发建设《XXX气象综合业务平台》
立项背景
1、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需要
2010年5月中央援疆工作会议提出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其中要求加快建设防汛、抗 旱、气象、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灾害防御体系。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 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要求,扩建信息收集、传输渠道及配套的业务系统,增 加信息发布内容,建立权威、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形成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预 警信息综合发布系统,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2011年7月国务院办公 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政 府绩效考核,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科技、经济等手段,大力推进气象灾害监测预 警及信息发布工作。
立项依据及设计指导思想
2、设计指导思想 市级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和保障人民安全福祉等中心任务,坚持适应需求、集约高效、科技支撑、因地 制宜的原则,坚持先进、综合、稳定、实用、便捷、开放的技术路线,以提升 基础业务能力为目标,以优化业务布局、完善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发展综合气 象业务、建设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为重点,避免低水 平重复建设和重复劳动,形成业务一体化、功能集约化的地市级综合气象业务, 全面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不断增强地市级气象机构综合实力、气象创新活力 和气象工作影响力。
Company Logo
引言
气象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提高气象预报水平,并及 时、准确地将预报产品和预警信息发布给公众是降低灾害损失的重 要途径。建立一套高效及时的气象预警发布平台,在灾害发生前的 有效预警时间内将信息最快、最大覆盖、最准确的告知公众,提醒 人们做好防御,是气象部门也是广大公众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
1 研究主要内容
整合气象监测数据(气象 站、交通站、大气电场仪 、闪电定位仪、环境观测 站、雷达等),将数据进 行预处理后存放到统一的 中心数据库,达到数据共 享。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
整合气象内部业务平台, 统一平台统一管理。开发 集监测、预报、预警、资 料查询、技术保障于一体 的综合业务平台。
统一平台,通过权限控制 ,各区县与市局共用一个 平台,避免了平台的重复 建设,形成了一体化的管 理。
将各类数据及产品在GIS地 图上展示,直观、明了( 预报、观测数据、统计数 据、雷达图、色斑图)。
预报、预警、服务、保 障信息一键式发布。
自动报警短信发送,观测数 据(气象站、交通站、大气 电场仪、闪电定位仪、环境 观测站、雷达等各要素)达 到报警阈值后,根据报警级 别自动给相应级别的人员发 送报警信息。
立项背景
2 XXX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需要
2010年6月底,XXX市委下达了《推进XXX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任务分解方案》 ,在(二十一)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内容中再次提出:加快建设防汛、抗旱 、气象、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灾害防御体系。为了进一步加强XXX气象防 灾减灾工作,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减轻各种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必要建立XXX市气象综合业务平台。
Company Logo
引言
而气象数据是现代气象最重要的基础支撑。大数据的特点是多、广、乱、 残。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是面对日益庞大的数据感到束手 无策。因此,要不断深入挖掘存在于观测资料中的高端信息,整体提高气象预 报服务的科技含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对数据的高度敏感性,最大可能 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高效捕捉尽可能全面的气象信息,建立有效的科学方法, 尽可能识别和挖掘可开发的真实气象信息,提高资料的综合应用水平并形成尽 可能全面和完整的数据产品,使气象信息看得见、认得出、用得好。这既是业 务需求,也是科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