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之地基处理
基础工程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基础工程地基处理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5c7961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e.png)
基础工程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在建筑领域,基础工程是房屋或建筑物的核心部分,它承担着分散载荷并将其传递至地基的重要任务。
地基是房屋或建筑物的基础,直接影响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此,基础工程地基处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地基是整个建筑物的基石,它直接承受着来自上部建筑物的荷载。
不论是平房、高层建筑还是大桥、隧道等工程,地基的稳定性都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地基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建筑物沉降、倾斜甚至崩塌的风险。
因此,通过适当的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确保其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
地基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灌注桩、压实处理、加固处理等。
根据地基的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减少后期维修和加固成本。
二、保障建筑物的耐久性地基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对建筑物的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地基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土体松动、下沉、冻胀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为了保障建筑物的耐久性,地基处理应该从建设前期就开始考虑。
在地基处理中,首要任务是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可以通过加固土体、提高地基的密实度等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此外,还可以对地基进行排水处理,预防地下水的渗透和积聚。
只有通过适当的地基处理,才能确保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明显的沉降或变形,从而保障其耐久性。
三、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合理的地基处理还有助于减轻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高地下水位的地区,选择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避免建筑物对地下水的影响,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另外,合理的地基处理也可以减小建筑工程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四、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然而,地基处理并非没有挑战。
在地基处理中,我们面临着不同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和经济成本等方面的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勘察和实验来了解地下情况,选择适用于该地区地质特点的地基处理方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和地震勘探,提前预测地质灾害并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合理调配资源和成本,确保地基处理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基础工程之地基处理类型与特点
![基础工程之地基处理类型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c468dcb9f3f90f76c61bc8.png)
第六章 地基处理
一.软土的成因及划分
(一)滨海沉积 1.滨海相: 常与海浪岸流及潮汐的水动力作用形成较粗的 颗粒(粗、中、细砂)相掺杂,使其不均匀和极松软,增强了淤 泥的透水性能,易于压缩固结。 2.泻湖相: 颗粒微细、孔隙比大、强度低、分布范围较宽 阔,常形成海滨平原。在泻湖边缘,表层常有厚约0.3~2.0m 的泥炭堆积。底部含有贝壳和生物残骸碎屑。 3.溺谷相: 孔隙比大、结构松软、含水量高,有时甚于泻 湖相。分布范围略窄,在其边缘表层也常有泥炭沉积。 4.三角洲相: 由于河流及海潮的复杂交替作用,而使淤泥 与薄层砂交错沉积,受海流与波浪的破坏,分选程度差,结构 不稳定,多交错成不规则的尖灭层或透镜体夹层,结构疏松软, 颗粒细小。如上海地区深厚的软土层中央有无数的极薄的粉砂 层,为水平渗流提供了良好条件。
如碎石桩具有置换、挤密、排水和加筋的多重功能;而石灰桩 则具有挤密、吸水和置换等功能。
因此:对于每一工程必须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方案的比
选,选择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可行的方案,既可以 是单一的地基处理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处理。
6-2 软土处理
第六章 地基处理
第二节 软土地基
软土的分布:指沿海的滨海相、三角洲相、内陆平
件较好的黏 性土地基
有机大分子 溶液改良法
膨胀土地基
6-1 概述
类别 方法 表层原位压实 法 简要原理
第六章 地基处理
适用范围 杂填土、疏松无粘性 土、非饱和黏性土、 湿陷性黄土等地基的 浅层处理 碎石土、砂土、低饱 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 、湿陷性黄土、杂填 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采用人工或机械夯实、碾压或振动,使土体密实。密 实范围较浅,常用于分层填筑 采用质量为10~40t的夯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地基土体 在强夯的冲击力和振动力作用下密实,可提高地基承 载力,减少沉降 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颗 粒重新排列,孔隙减小;另一方面依靠振冲器的水平 振动力,加回填料使砂层挤密,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 载力、减小沉降,并提高地基土体抗液化能力。振冲 密实法可加回填料也可不加回填料。加回填料,又称 为振冲挤密碎石桩法
基础工程及地基处理
![基础工程及地基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5aa8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8.png)
03 常见地基处理方法介绍
换土垫层法
01 02
原理
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的砂、碎石、素土、灰土、粉煤灰、矿渣等材料,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 求的密实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03
优点
通过换填具有较高抗剪强度的地基土,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
利用高频电磁波在地下介 质中的传播特性,探测地 基处理后的异常体及其范 围。
瑞利波法
通过分析瑞利波在地基中 的传播速度变化,评价地 基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声波检测法
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 播速度的差异,检测地基 处理后的质量情况。
有损检测技术应用探讨
钻芯法
通过钻取芯样,直观观察地基处理后的土层结构、颜色、密实度 等,评价其质量。
施工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包括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尺 寸精度等方面的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安全防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用品、设置 安全警示标志、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等,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06 地基处理效果评价与检测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振密挤密法: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振动或挤密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强度 提高,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 置换及拌入法:采用挖除基础底面下一定深度内的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 填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强度较高的材料,并夯压密实所形成的垫层。或 者在软弱土层中部分土被人工挖除或被爆破振松后,回填碎石、石屑、砂等材 料,并经夯实而成的垫层。
地质条件
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 及地质构造等因素可能导致地基 问题。如软土、湿陷性黄土、膨 胀土等不良地质条件,以及地震、
基础工程地基处理
![基础工程地基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7756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6.png)
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工程工作,它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基础工程地基处理的定义、目的、方法和施工过程进行探讨。
一、地基处理的定义地基处理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对地基进行改良和加固的过程。
其目的是使地基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建筑物的承载要求。
地基处理可以分为地基加固和地基改良两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施工。
二、地基处理的目的1. 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加固和改良地基,提高其承载力。
这样可以保证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地基沉降现象的发生。
2. 减小地基的沉降量:地基处理还可以有效地减小地基的沉降量,避免建筑物沉降不均匀带来的结构破坏。
通过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大大缩减地基沉降的时间和程度。
3. 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不同地区的地基工程性质各异,有的地基土壤可能会存在含水量过高、可塑性较大等问题。
地基处理可以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增加其强度、稳定性和适应性,提高地基土壤的工程性能。
三、地基处理的方法1. 桩基处理:桩基处理是地基加固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桩(如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灌注桩、钢板桩等)将地基与建筑物进行连接,形成整体稳定的结构体系。
桩基处理在软土地区和承载力不足的地区应用广泛。
2. 土石方处理:土石方处理是指通过挖掘、填筑和夯实等措施来改变地基土壤的分布和性质,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地基土层较薄、承载能力较差的情况。
3. 地下连续墙处理:地下连续墙处理是一种将地基土壤与支挡结构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法。
通过在地下挖设连续墙来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侧力能力。
这种方法对于承载力较大的建筑物非常有效。
四、地基处理的施工过程1. 前期准备:地基处理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勘察和设计工作。
确定地基的地质条件、荷载特性和工程要求,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基础工程施工地基处理方案
![基础工程施工地基处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08df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4.png)
基础工程施工地基处理方案一、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1.1 地基勘察和评估在制定地基处理方案前,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察和评估。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地层厚度、地下水位以及地基承载力等相关信息。
对地质勘察和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地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处理的地段。
1.2 地基处理设计根据地质勘察和评估的结果,结合建筑物的结构和荷载要求,制定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需要明确地基处理的方法、处理深度、处理方式以及施工工艺等内容。
1.3 地基处理方案的评审完成地基处理设计后,需要进行专家评审。
通过专家评审,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和论证,确保地基处理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地基处理的方法2.1 地基挖掘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地基进行挖掘。
挖掘的深度和范围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和地基处理设计确定。
2.2 地基加固对部分地基较为松软的地段,可以采用地基加固的方法。
地基加固的方式包括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深层土钉墙等,通过加固地基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3 地基处理材料地基处理材料通常包括水泥、砂浆、碎石等。
这些材料可用于填充地基、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4 地基沉降处理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地基沉降的问题。
针对地基沉降,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在地基下方加设钢筋混凝土承台等。
2.5 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包括挖土、加固、填充等步骤。
在施工中,需要根据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和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地基处理的效果。
三、地基处理的实施3.1 地基处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实施地基处理前,需要进行现场施工准备工作。
包括施工人员的培训、施工设备的调配、施工材料的采购等。
3.2 地基处理的施工过程地基处理的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这包括挖掘、加固、填充等步骤的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的合规度。
3.3 地基处理的验收完成地基处理后,需要进行验收。
基础施工主要工序
![基础施工主要工序](https://img.taocdn.com/s3/m/6ee52e2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f.png)
基础施工主要工序本文档旨在介绍基础施工的主要工序,包括地基处理、基坑开挖、基础混凝土浇筑和基础验收等内容。
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基础施工的第一步,旨在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地基处理的主要工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土壤勘察:对地基的土质、水分含量等进行勘察和分析,确定地基的工程特性。
- 土方开挖:根据土壤勘察结果,采取相应的土方开挖方法,清除地表土壤和杂物。
- 地基加固:根据地基的工程特性,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土方回填、振动加固等,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 地基排水:确保地基排水良好,防止地基受潮或积水。
2. 基坑开挖基坑开挖是基础施工的关键环节,用于安置建筑物的基础结构。
基坑开挖的主要工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基坑标示:按照设计要求,用标示线或标志物标示出基坑的边界。
- 基坑支护: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土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如钢支撑、混凝土墙支撑等,确保基坑的稳定。
- 基坑开挖:根据基坑的设计尺寸和形状,进行土方开挖工作,清除坑底和坑壁的杂物。
- 地下管线处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地下管线进行处理和保护,防止损坏。
- 基坑验收:基坑开挖完成后,进行基坑验收,确保基坑的质量和安全。
3. 基础混凝土浇筑基础混凝土浇筑是为了形成建筑物的基础结构,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基础混凝土浇筑的主要工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基础模板安装:根据基础设计要求,安装基础模板,用于浇筑混凝土。
- 钢筋绑扎:根据基础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加工和绑扎工作,增强基础的承载能力。
- 混凝土搅拌:根据混凝土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搅拌工作,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 混凝土浇筑: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基础模板中,进行浇筑工作。
- 表面处理:对浇筑完成的基础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如养护、抹平等。
4. 基础验收基础验收是基础施工的最后一步,用于确认基础工作的质量和合格性。
基础验收的主要工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视察检查:验收人员对基础工程进行视察和检查,确保基础的质量和合格性。
地基处理及基础工程施工
![地基处理及基础工程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c6accec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0.png)
地基处理及基础工程施工地基处理及基础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工程环节之一。
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
本文将从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施工的概念和意义、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基处理及基础工程施工的概念和意义1、地基处理的概念和意义地基处理是指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和措施改善、加固、加强地基土体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土体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特性,以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要求的一种技术措施。
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最基础的一项工程,是建筑物承受各类荷载和外力的基础。
地基处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提高地基土体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减小地基土体的沉降和变形;防止地基土体的液化和塌陷;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基础工程施工的概念和意义基础工程是指用于承受和传递建筑物荷载的地基工程。
基础工程可以分为地基处理和基础结构两个阶段。
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要在设计中就做到既能达到使用要求,又能充分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
基础工程施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建筑物的牢固基础;调整地表的承载力;解决地基土的沉降和变形问题;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小地基土体受到的影响。
二、地基处理及基础工程施工的工艺和注意事项1、地基处理的工艺和注意事项地基处理主要包括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和地基处理材料及设备的准备,其主要工艺包括:1)填土法地基处理:在建造填土地基必须严格控制土的压实度和填土的松散度,且严格控制填土墙体外倾度的控制,确保填土的均匀和紧密。
2)灌浆法地基处理:对于地基土体较松散时可采用灌浆法,主要是通过注浆的方式使土层具有较好的均一性和承载能力。
地基处理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1)及时排除地基土体中的积水,保持其相对干燥状态。
2)对于地基土体中的腐殖质较重的区域要采用降渗方法,保证地基的承载力。
基础工程第5章地基处理
![基础工程第5章地基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e3803c4028915f814dc2d2.png)
适用于处理浅层
软土地基、湿陷性 黄土地基、膨胀土 地基、素填土和杂 填土地基等。
性,防止土的冻涨作用,以及
改善土的抗液化性能。
• 垫层材料
5.2 垫层法 换土垫层、排水垫层和 加筋土垫层
卵石、碎石、砾石、粗砂、中砂 素土、 灰土:灰土比 2:8 或 3:7
例题5-1
工业废料:粉煤灰,矿渣
• 垫层厚度
三种方案都可以,要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承载力
变形
5.1 概述
• 地基处理的目的
(1)提高土的强度 --- 提高地基承载力 (2)增加土的刚度 --- 减少地基沉降量 (3)改善地基土的水力特性 --- 防渗 (4)改善抗震性能 --- 防液化
地基处理的对象
• 软弱地基
淤 泥 土 e>1.5,>L (IL>1.0) 淤泥质土 e=1.0~1.5,>L (IL>1.0) 泥炭土 ,泥炭质土 冲填土 人工填土,杂填土
(1) 沉管、柱锤冲扩法 (2) 材料:砂桩、碎石桩和灰土桩 (3)适用于填土,松砂,湿陷性黄土,一般粘性土
Sr<60%. 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不宜。
砂桩 管嘴
进料口 套管 管嘴
第6章
土工合成材料
加筋法
(一)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发展 (二)土工合成材料功能 •防渗, 不透水膜 •反滤, 防止渗透破坏,水土流失 (护坡) •加筋:格栅,土工布,条带,纤维加筋 •隔离 •排水,塑料排水板,如清华草地
(一) 振冲密实
振冲桩 (起源于德国,我国于 70年代引入)
(1)设备,振冲器 d=270~420mm,l=2~3m, G=8~20KN
(2)原理:振:偏心轮旋转,振动 加密,使颗粒移动 冲:高压水从中间穿过,土 颗粒振浮液化固结
建筑工程施工基础工程包括
![建筑工程施工基础工程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ff79d47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6.png)
建筑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是指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施工前,对地面以下的土层进行处理和加固,以满足建筑物稳定性和承载力的要求。
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基石,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寿命和舒适性。
基础工程包括地基处理、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等内容。
一、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是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压实、换填、加固、预压等。
压实是通过机械设备对土层进行压实,提高其密实度和承载能力;换填是将不良土层挖除,换填优质土层或建筑材料;加固是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预压是通过施加预压力,使土体提前变形,降低建筑物的沉降量。
二、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是在地基处理完毕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将建筑物的重量传递到地基上。
基础施工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形式。
浅基础是指基础埋深较浅的基础,一般不超过5米。
浅基础施工简单,但承载能力有限,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好的地区。
深基础是指基础埋深较深的基础,一般超过5米。
深基础施工复杂,但承载能力较强,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差的地区。
三、地下室施工
地下室施工是在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和功能。
地下室施工包括地下室底板施工、侧墙施工、顶板施工等内容。
地下室施工要求高,难度大,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和措施,如降水、支护、防水等。
总之,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基石,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寿命和舒适性。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基础工程的质量。
建设工程中的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建设工程中的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f0f8531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5.png)
建设工程中的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是建设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良好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设计能够保证建筑物在长期使用中不出现沉降、开裂等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本文将从地基处理的意义、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基础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地基处理的意义地基处理是指对土壤地基进行改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一个坚固稳定的地基是建筑物的重要保障,地基处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地基处理可以减少地基的沉降,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防止建筑物出现倾斜和不稳定的情况。
其次,地基处理还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抗渗性和抗冻性,保证建筑物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的稳定性。
总而言之,地基处理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方法众多,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1)夯实法:夯实法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振动夯实的方式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质较松散、不稳定的地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地基的状况。
(2)灌浆法:灌浆法是一种利用水泥浆料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方法。
通过在地基中注入水泥浆料,使其与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坚固的硬质层,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部分土质较差、容易液化的地区。
(3)加固法:加固法是指采用加固材料对地基进行加固的方法,如使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
通过在地基中加入钢筋和混凝土,增强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承载需求较高的大型建筑物。
3. 基础工程设计基础工程设计是进行地基处理的基础,它对于地基处理效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工程设计能够确保地基处理的效果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首先,基础工程设计需要对工程地质勘察的结果进行合理分析,了解地质构造和土层情况,为地基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基础工程地基处理方法
![基础工程地基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0e9c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1.png)
基础工程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方法在基础工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稳固、坚实的地基是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地质条件和成本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基础工程地基处理方法。
一、软基加固软基加固是指在承载力较差的地基上采取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软基加固方法包括动力增密、预压加固、加固灌浆、土体置换等。
动力增密是通过将钢筋、混凝土或重锤等设备放在受力土层上,通过重锤下落击打地基,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预压加固是在地基上加压预压,使土体固结增密,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加固灌浆是在地基中注入特殊的灌浆材料,填充土壤空隙,提高地基的密实性和强度。
土体置换是将松散的土壤挖掉,然后用高强度的填充材料替代,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二、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指在地基的上部或下部进行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深层加固、土体改良和地下连续墙等。
深层加固是在地基下挖设一定深度的桩基,桩基的抗拔、抗倾覆、承载能力能够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土体改良是通过加入特殊的添加剂或进行物理改变来提高土体的力学性能。
常见的土体改良方法包括土壤固化、土壤减振和土体增强等。
地下连续墙是通过挖掘地下土层并将其与墙体结合,形成一个连续的围护结构,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地基处理材料地基处理方法中所使用的材料也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地基处理材料包括石头、沥青、钢筋、混凝土和灌浆材料等。
石头是常用的地基处理材料之一,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沥青可以加强地基的抗渗性和稳定性。
钢筋和混凝土则可以在地基中形成坚固的结构,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灌浆材料可以填充土壤空隙,提高地基的密实性和强度。
四、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地质条件和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方面,需要确保地基处理方法能够满足工程的承载要求和稳定性要求。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3篇)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a70f7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0.png)
第1篇一、基础工程概述基础工程是指在建筑物下方的地基上,通过挖掘、浇筑、砌筑等施工手段,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承重结构。
基础工程包括地基处理、基础施工和基础验收等环节。
二、基础工程施工方法1. 地基处理(1)挖掘:根据设计要求,对地基进行挖掘,挖掘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地基加固: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如采用换填、夯实、加固桩等。
(3)排水:对地基进行排水,确保施工过程中无积水。
2. 基础施工(1)桩基施工桩基施工包括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形式。
预制桩施工:将桩体预制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采用打桩机进行打入。
灌注桩施工:在施工现场钻孔,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桩体。
(2)基础垫层施工基础垫层施工包括混凝土垫层和砖垫层两种形式。
混凝土垫层施工:在垫层基础表面铺设一层混凝土,厚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砖垫层施工:在垫层基础表面铺设一层砖,厚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基础墙体施工基础墙体施工包括砖墙和混凝土墙两种形式。
砖墙施工:采用砌筑法,将砖块按设计要求砌筑成墙体。
混凝土墙施工:采用浇筑法,将混凝土浇筑成墙体。
3. 基础验收基础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处理验收:检查地基处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建筑物要求。
(2)基础施工验收:检查基础施工质量,如桩基、垫层、墙体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基础沉降观测:对基础进行沉降观测,确保建筑物稳定。
三、基础工程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2. 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基础工程的质量。
4. 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5.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各工序顺利进行。
总之,基础工程施工方法繁多,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基础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第2篇一、准备工作1. 设计图纸: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准备详细的基础工程图纸,包括基础类型、尺寸、标高等。
基础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规范要求
![基础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5b4f95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b.png)
基础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规范要求地基处理是基础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地基处理方法需按照一定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本文将就基础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规范要求进行讨论。
一、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在基础工程中,地基处理的方法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地质条件、建筑物类型、荷载特征等因素。
基于这些因素,可以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填筑、加固、改良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二、填筑地基处理方法规范要求1. 地基填筑应选择合适的填料,如砂土、黏土、砾石等,填筑材料需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确保填筑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2. 填筑地基的分层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每一层填筑应控制在一定的厚度范围内,以保证填筑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在填筑地基过程中,需进行适当的夯实,以提高填筑层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夯实操作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
三、加固地基处理方法规范要求1. 加固地基可以采用物理加固或化学加固等方法。
在选择加固方法时,需参考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加固效果和工程安全。
2. 物理加固方法可以采用预应力、加固桩、加筋土等技术,这些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进行相应的检验和验收。
3. 化学加固方法可以采用注浆、固结等技术,这些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
四、改良地基处理方法规范要求1. 改良地基可以采用物理改良或化学改良等方法。
在选择改良方法时,需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并参考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2. 物理改良方法可以采用振动加固、预压加固等技术,这些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按照相应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相应质量检查。
3. 化学改良方法可以采用土壤固化、土壤增强等技术,这些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按照相应的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地基处理及加固—地基局部处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地基处理及加固—地基局部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9160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8.png)
当桩基或部分基槽下有基岩、旧墙基、老灰土、压实路面等硬土或 坚硬物时,首先在地坑、地槽范围内尽可能地挖除,以免基础局部落在硬 物上造成不均匀沉降使上部建筑物开裂。硬土、硬物挖除后,若深度小于 15m时,可用砂、砂卵石或灰土回填;若长度大于5m时,则将槽底做 1∶2踏步灰土垫层与两端紧密连接,然后做落深基础。
软松土坑范围较大,超过地槽的宽度时, 应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挖至天然层, 将部分基础加深,做成1∶2踏步与两端相接, 如图1(c)所示。
图1 松土坑的处理 1-软弱土;2-2:8灰土;3-松土全部挖除然后填以好土; 4-天然对面
地基局部处理
对于范围和深度较大的软土坑,由 于回填材料与天然地基密实度相差较大, 会造成基础不均匀下沉,所以还要考虑 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以抵抗地基不均 匀沉降而引起的内力。在防潮层下设钢 筋混凝土或钢筋砖圈梁(如图2所示) 。
地基局部处理
四、橡皮土的处理
当地基为粘性土,含水量大且趋于饱和时,如果直接夯打或反复碾压, 就容易形成有颤动弹性感的“橡皮土”。对于含水量高的粘性土,施工中避 免直接夯拍,拟采用晾槽或掺石灰粉的办法降低含水量后压实。若施工中已 出现橡皮土,则应将橡皮土层挖除,然后在槽底适当加深的情况下铺垫一层 承载力高、适应设计要求的垫层地基,如砂土或级配砂石垫层等。
地基局部处理施工
地基局部处理
地基局部处理:指在浅基础开挖基槽(坑)的施工中或验槽(坑)时,发现基 槽(坑)范围内有洞穴、软弱土层或岩基、墙基等局部异常地基的处理。
处理的方法和原则:将局部软弱层或硬物尽可能挖除,回填与天然土压缩 性相近的材料,分层夯实;处理后的地基应保证建筑物各部位沉降量趋于一致, 以减少地基的不均匀下沉。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aa30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7.png)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在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是关乎建筑物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高楼大厦、桥梁、道路还是其他建筑物,其稳定性的核心在于良好的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
一、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根基,起着传递和分散荷载的作用。
合理的基础设计和施工能够避免建筑物沉降、倾斜和坍塌等问题。
基础工程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形式。
1. 浅基础:主要有扩展基础、条形基础和桩基础。
浅基础适用于土层较为坚硬稳定、不需要承受过大水平荷载的建筑物,如住宅、小型厂房等。
2. 深基础:主要有钻孔灌注桩、摩擦桩、螺旋桩等形式。
深基础适用于软弱土层、荷载大或水平力较大的建筑物,如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
二、地基处理的方法地基处理是为了改良地基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不均匀沉降的控制。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土质改良: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等手段改变土壤性质。
常见的土质改良方法有加固、加密或加强土壤,如灰浆混凝土填充、压实、冲刷等。
2. 排水处理:用以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地基强度。
如设置排水系统、建设排水沟等。
3. 地基加固:采用加固措施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常见的地基加固方式有加固桩、挤土桩等。
4. 地基改造:对地层进行局部改善,常见的地基改造包括加筋、缓解应力等。
三、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的实际案例1. 东京塔:作为日本著名地标之一,东京塔的稳定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基于地基处理考虑,东京塔的基础工程采用了大量的混凝土填充与钢筋加固,以提高其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2. 香港大桥:香港大桥连接了香港和澳门,其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非常重要。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深基础的桩基础形式以及土壤改良措施,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了大桥的安全使用。
四、总结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基础设计和施工,以及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基础工程施工什么意思
![基础工程施工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2b5170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3.png)
基础工程施工什么意思基础工程施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基础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它包括地面的平整和压实、土壤的加固和加固、土壤的剪切力和压缩强度调整等。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防止地基沉降或倾斜导致建筑物结构受损。
2. 基础结构施工:基础结构施工是基础工程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地基承载层的浇筑、桩基施工、基槽开挖和回填、地下管道敷设等。
在基础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材料,确保基础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地下管道敷设:地下管道敷设是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包括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电缆等地下管道的敷设和连接。
地下管道敷设需要依据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和填埋,同时还需要考虑地下管道的保护和防腐处理,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需要对工程现场进行勘察和测量,确定地基和地下管道的具体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 施工过程的监管和检验: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检验,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
施工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进行整改。
3. 施工的安全防护:基础工程施工是一个高风险的作业,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安全防护,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施工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4. 施工后的验收和保养: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和保养,检查工程质量和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基础结构的保养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基础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垫层在地基中的主要作用又分为:换土垫层、 排水垫层和加筋土垫层。
三、垫层法的作用
1.提高地基承载力。 地基中的剪切破坏是从基础底面开始,随着基底
压力的增大,逐渐向纵深发展。故强度较大的砂石等 材料代替可能产生剪切破坏的软弱土,就可避免地基 的破坏。 2.减少地基沉降量。 3.垫层用透水材料可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
2.砂垫层底面尺寸的确定
关于垫层宽度的计算,目前还缺乏可行的理论 方法,在实践中常常按照当地某些经验数(考虑砂 垫层两侧土的性质)或按经验方法确定。常用的经 验方法是扩散角法。此时矩形基础的垫层底面的长
度l′及宽度b′为: l′≥l+2ztgθ b′≥b+2ztgθ
式中 b′、l′——垫层底面宽度及长度; 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仍按表5-2取值。
4)其他高压缩性土 饱和松散粉细砂(包括部分粉土)也应属于软弱 地基范畴。其在动力荷载(机械振动、地震等)重复 作用下将产生液化;基坑开挖时也会产生管涌。
不良地基 主要受力层由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层组成,
这些土层包括:湿陷性黄土、膨胀土。 1)湿陷性黄土 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分布很广,其颗粒以粉
2.不良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季节性冻土地基 、岩溶地基、松砂土地基
软弱与不良地基
软土
湿陷 黄土
岩溶
杂填 土
饱和 松砂
膨胀 土
有机 质土
冲填 土
山区 土
软弱地基 在附加应力影响范围内主要受力层由软土组
成,则为软弱地基。一般由软弱土组成,软弱土 指淤泥、淤泥质土、某些冲填土以及其他高压缩 性土。
条形基础则只计算垫层底面宽度b′。
垫层顶面每边最好比基础底面大300mm,或 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当地开挖基坑经验的要 求放坡延伸至地面。整片垫层的宽度可根据施 工的要求适当加宽。当垫层的厚度、宽度和放 坡线确定后,即得砂垫层的设计断面。
砂垫层法需注意的问题:考虑到工程质量,不 应该用浅的垫层来解决加固上部荷载较大、深 厚软土的地基问题,在地震区使用砂垫层也应 慎重考虑,另外砂垫层法不能解决由于上部荷 载不均匀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
五、地基处理方法
换土垫层法: 密实法:表层密实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阵
冲挤密桩法、土(灰土、二灰土)桩法、 夯实水泥土桩法等 置换法:碎石桩法、石灰桩法、CFG桩法 胶结法:静压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土搅 拌法 排水固结法: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降低地下 水法等 加筋法:土工织物法、加筋土法、土锚、土钉、树 根桩法
3)杂填土 主要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堆填建筑垃
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形成的填土。这些 土的组成物质中,建筑垃圾性能较为稳定,工业垃 圾遇水会发生变化;生活垃圾成分极为复杂,混合 不均匀。杂填土性质与堆填年龄有关,填龄较短者 往往是欠固结,一般填龄达到五年左右的杂填土, 性质才逐渐趋于稳定。杂填土大多疏松且不均匀, 在同一场地的不同位置,其承载力和压缩性往往有 较大差异。
3.砂石垫层的施工及质量检验
1)砂石垫层施工
材料要求:一般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粒料 ,颗粒的不均匀系数不能小于5,以中粗砂为好, 可掺入一定量的碎石,但要分布均匀。细沙也可 作为垫层材料,但不易压实且强度不高,使用时 一般掺入一定数量的碎卵石。
含泥量和水稳定性不良的砂料必须限制在一定范 围之内。
5.2.2 换土垫层的设 计
垫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断面的合理宽度和 厚度。设计的垫层不但要求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 及稳定的要求,而且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 1.垫层厚度的确定
垫层的厚度必须满足如下要求:当上部荷载通 过垫层按一定的扩散角传至下卧软弱土层时,该下 卧软弱土层顶面所受的自重力与附加应力之和不大 于同一标高处软弱土层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如图 5-1所示。其表达式为:
排水固结法是采用预压、降低地下水位、电渗等方 法促使土层排水固结,以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 沉降,提高承载力。主要用于处理软弱粘性土地基 。
加筋法是在土中埋设土工聚合物(即土工织物) 或拉筋,形成加筋土或各种复合土工结构,或沿 不同方向设置直径为75mm-250mm的桩,形成 树根状桩群,即所谓树根桩,以减小地基沉降, 提高地基承载力或增强土体稳定性。土工聚合物 还可起到排水、反滤和隔离作用。在地基处理中 ,加筋法可用于处理软弱地基。
置换法是用砂、碎石、矿渣或其它合适的材料置 换地基中的软弱或不良土层,夯压密实后作为基 底垫层,或用上述材料填筑成一根根桩体,由桩 群和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处理目的。 常用于处理软弱地基。从经济合理考虑,开挖置 换法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地基(深度通常不超过 3m)。
胶结法是靠压力传送或利用电渗原理,把含有胶结 物质并能固化的浆液灌入土层,使其渗入土的孔隙 或充填土岩中的裂缝和洞穴中,或者把很稠的浆体 压入事先打好的钻孔中,借助于浆体传递的压力挤 密土体并使其上抬,达到加固或处理目的。其适用 性与灌浆方法和浆液性能有关,一般可用于处理砂 土、砂砾石、湿陷性黄土及粘性土等地基。
在满足垫层材料要求后,尚应注意以下垫
层施工要点:
(1)应注意将砂加密到要求的密实度,这是 保证砂垫层质量和承载力的关键。要求采用适 合的加密方法,采用分层铺砂,然后逐层振密 。分层厚度视振动力的大小而定,一般为1520cm之间。
(2)铺筑垫层前,应先行验槽,清除浮土, 保持边坡稳定。若基坑或基槽两侧有低于地基 的孔洞、沟、井和墓穴等,应在未做垫层前加 以填实。
换填法
适用范围
5.2 垫层法
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 素填土、杂填土
垫层设计 垫层厚度,垫层宽度
垫层材料 工艺控制
砂石、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矿渣、工 业废渣、土工合成材料
分层夯实,控制含水量
5.2.1 垫层的作用
一、垫层法的概念 当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土层比较软弱,不能满
足设计荷载或变形的要求时,常在地基表面铺 设一定厚度的垫层,或者把表面部分软弱土层挖 去,置换成强度较大的砂石素土等,处理地基表 层,这类方法称为垫层法。 二、垫层法的分类
图5-1 砂垫层剖面图
对于条形基础 :
对于矩形基础 :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m)
;
l——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 pk——基础底面压力(kPa); z——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 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
一般砂垫层的厚度约为1-2m左右。砂垫层厚 度一般不宜大于3m,太厚施工困难,也不宜小于 0.5m,太薄则换土垫层的作用不显著。
粒为主,颗粒间主要由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可溶性盐逐渐浓缩、沉淀形成的胶结物所胶结, 孔隙比在1.0左右。天然黄土强度一般很高,能直立 成壁,压缩性也较低。但遇水后,由于水膜增厚和 颗粒间盐类胶结物质溶于水而使土的结构破坏,从 而突然发生显著的沉陷,强度也迅速降低。
2)膨胀土 天然状态下强度很高,压缩性较低。但 由于其粘粒含量很高,且矿物成分主要为蒙脱石 和伊利石,胀缩性显著,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反 复作用强度降低,不均匀变形较大,引起上部建 筑物开裂。 3)山区土岩组合地基
1)淤泥和淤泥质土是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的环境 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是具有特殊性 质的粘性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孔隙比,高压缩性
、 抗剪强度低,触变性和流变性等不良特征。
2)冲填土 冲填土是在疏浚河流或港口航道时,认为地由 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它的颗粒组成随泥砂来 源而变,多为粘粒和粉粒,其次为砂粒。冲填土当 粘粒含量较多时往往是欠固结的,其强度和压缩性 都比天然沉积的同类土差。
基础工程之地基处理
早在二千年前就已采用了软土中夯入碎石等压密土层 的夯实法;灰土和三合土的垫层法,也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建 筑技术之一;我国古代在沿海地区极其软弱的地基上修建海 塘时,采用每年农闲时逐年填筑,即现代堆载预压法中称为 分期填筑的方法,利用前期荷载使地基逐年固结,从而提高 土的抗剪强度,以适应下一期荷载的施加,这就是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在软土地基上从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三、地基处理目的
1.增加地基土的剪切强度; 2.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 3.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 4.改善动力特性(抗液化,抗震);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
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 缩性等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
四、地基处理定义
对于不能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等要求的问 题地基,必须经过人工改良或加固后才能使用,这 种改良和加固,就称地基处理。
固结效果仅限于表层,对深部的影响并不显著。 4. 防止冻胀。 5. 消除膨胀土的胀缩性。
四、垫层法的适用范围
换填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 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浅层 处理。常用于轻型建筑、地坪、堆料场地和道 路工程等地基处理。当建筑物荷载不大,软弱 土层厚度较小时,采用换填垫层法能取得较好 的效果。
(3)当采用碎石垫层时,为防止基坑底部
的表层软土发生局部破坏而使建筑物基础
产生附加沉降,最好在基坑底部先铺一层砂垫 底,然后再铺碎石垫层。铺砂层时要注意对基 坑底部土层的保护,不要对其扰动,防止产生 结构破坏引起强度降低,引起大的附加沉降。
(4)当砂石垫层底面由于建筑物构造要求不 在同一标高时,应注意分层搭接处的捣实,施 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5.1 概述
一、地基常见问题 二、地基处理对象 三、地基处理目的 四、地基处理定义 五、地基处理方法
一、地基常见问题
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地基强度及稳定性问题:地基的抗剪强度不足引
起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2.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引起开裂。 3.渗漏问题:大坝地基,基坑开挖降水,防洪… 4.液化问题:地震、机器、车辆的振动以及波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