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化发展分析.doc

合集下载

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林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林业产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林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市场开发不足等。

本文将对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农村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林地流转不畅、土地所有权不清晰等原因,导致农村林业资源利用不合理。

一方面,一些农民过度砍伐林木,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一些林地闲置或被低效利用,无法发挥其最大潜力。

2.林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农村林业产品加工环节存在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管理落后等问题。

一些农村林业加工企业缺乏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竞争力不强。

3.市场开发不足农村林业产品的市场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市场信息不畅、销售渠道匮乏、销售价格波动大等问题。

农村林业产品大多采用散户卖点模式销售,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二、对策建议1.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加强对农村林地的流转管理,完善农村林地流转的政策法规,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推动林地的合理利用。

鼓励林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合作,实现林地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经营。

2.提升林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林业产品加工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林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更新,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

鼓励农村林业产品加工企业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3.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政府部门可加强对农村林业产品销售市场的调研,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开发策略,拓展销售渠道。

鼓励农村林业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也存在着许多发展机遇。

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农村林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民从中获益。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2. 庆元县永青国有林场 3238003. 庆元县实验林场 323800摘要:伴随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它已经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这对于扩大山林开发和促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也能够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然而,当前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不少难题,下文将通过对我国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对我国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重点进行分析,以不断推动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发展重点中国一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路径,对生态环境问题格外重视,长期以来中国的林下经济开发领域已经做出了巨大的成绩。

为了适应我国日益提高的环境要求,必须进一步减少对森林的损害影响,更好地推动中国林下经济的开发与研究。

基于此,需要分析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在林下经济开发进程中所面临的重点问题,针对性指出一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要点,不断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现今,我国林下经济一直在持续开发中,林下景观、林下栽培与林下的生产利用以及林下种植技术等都成为了林下经济的重点产业开发。

林下经济产业作为中国的一个新兴发展领域,能够显著提高林业发展生产力,并带动中国林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中国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林业发展效果。

因此,为了使中国的林业经济持续发展,就需要合理开发与利用林业自然资源,进而使得我国林下经济产业不断实现集中化与产业化。

二.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不足由于当前不少地区没有意识到开发林下经济的重要性,还没有根据各地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这样导致了当地对于林下经济产业的开发缺少资金保障,本地想要进行林下经济产业开发投资的人员也就会因为在前期没有获得相关的资金投入而无法进行下去,这大大影响了本地林下经济产业的有效开发。

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

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

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摘要:林业作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两者共同的推动力,近年来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完善的背景下,林业产业化是当今我国林业发展的主导趋势。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林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总结,分析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完善林业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对策研究发达的林业,已经成为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1]。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林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处于战略地位。

进入21世纪后,林业发展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它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 研究综述国内外关于林业产业化的理论研究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国内目前关于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龙儒臻在总结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上,通过分析得出资源,目标,制度,资金这四项影响着我国林业的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发挥[2];耿玉德认为制约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体制不顺,产业合作缺乏效率,所谓的产业一体化经营不过是依附于木材生产,以牺牲公平与效率为代价而进行的低效运行[3];费本华和樊宝敏二人通过研究得出我国森林资源匮乏且利用不尽合理、木材生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木材粗放式增长模式没有转变等因素严重影响到产业化进程[4];孙建认为创新力的缺失导致了我国林业产业化不能快速发展并得到完善,林业创新在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凸显出来[5]。

在国外,林业产业化很早就被提出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实践。

事实证明,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面对市场经济和频繁的对外贸易,林业产业化是发展林业的最有效的方式。

其实,在发达的产业化背后,问题依然存在。

比如在加拿大,henriques,irene和sanjay sharma认为产业化中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消极影响能够阻碍产业化的发展。

山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山西是一个林业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但近年来,山西省政府不断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林业产业发展体系,促进林业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山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山西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山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1.资源条件山西林业资源总体较为匮乏,全省森林覆盖率仅为15.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山西省森林面积为6.8万平方公里,森林蓄积量为4亿立方米,平均蓄积量为59立方米/公顷,较低的蓄积量制约了山西林业产业的发展。

2.产业现状山西省林业产业以造林、木材加工为主,林业产业链相对薄弱。

木材加工业以生产原木材、板材、家具等为主,但产值规模较小。

山西省的造纸、人造板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能力有限,产品品质和档次不高。

3.发展面临的问题(1)资源短缺:山西省森林资源总体不足,林业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薄弱。

林地贫瘠,造成了森林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难以满足林业产业的需求。

(2)技术水平低:山西省的林业科研力量薄弱,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市场开发滞后:山西省林业产品品种单一,市场拓展不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1.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力度山西省政府应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强林木培育、更新及病虫害防治,提高林业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应该合理规划和利用山西省的土地资源,推动林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山西省应加强林业科技研发工作,提高林木培育、蓄积速度和质量,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

并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提高林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林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提高产业附加值山西省应加大对林业深加工产业的支持,推动林业产业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加强原材料供应与深加工环节的衔接,增加深加工产品的投资,提高林业产业附加值。

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随着森林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压力的增大,经济林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当前,经济林产业已成为中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在逐步增长中。

本文将对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1、种植面积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政策的支持,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2.88亿亩增长到2019年的3.24亿亩,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

经济林种植面积的增长,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木材加工、林下种植、林下经济等。

2、经济效益逐年提升经济林产业在我国农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统计,2019年我国经济林产业总产值已达到1.5万亿元,同比增长5.9%;商品林产值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5.3%。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逐步完善,经济林产业的经济效益将会逐年提升。

3、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林品种的不断优化,为我国经济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当前,优良的经济林品种逐渐得到广泛推广,如果树、中药材、油料、能源林等。

同时,林下种植等模式也日益普及,增加了经济林的附加值。

4、效益亟待进一步提升尽管经济林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重要,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

经济林的品质和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基础设施、品种研发、经济机制等方面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

同时,还需要提高对经济林种植技术的研发、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大规模工程投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设。

1、加强品种研发,优化品种结构经济林产业应加强品种研发,选育出适宜地域、适合市场需求的经济林品种,不断优化经济林的品种结构。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耐旱、抗病、适应力强等特性的研究,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

2、强化全产业链布局,提高附加值经济林产业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为了提高林农收益和经济林产业的附加值,应加强各环节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

通过建立产地示范区、行业标准、产品认证等措施,提高经济林的品质,不断提高经济林产业的附加值。

林草产业化发展趋势分析

林草产业化发展趋势分析

林草产业化发展趋势分析林草产业化发展趋势分析一、引言林草产业化是指将林业和草业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产业化过程。

林草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和绿色发展的重视,林草产业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发展趋势也日渐明显。

本文将从政府支持、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林草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政府支持是推动林草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政府支持是推动林草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林草产业的政策支持,提供合理的资金和税收政策,为林草产业化发展提供稳定的经济和法律环境。

另外,政府还应加强对林草产业化发展的引导和管理,鼓励企业投资林草产业,提高其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是推动林草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技术创新是推动林草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种植模式中,林草资源的使用率较低,效益较差,技术含量也相对较低。

因此,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林草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产业化的效益。

例如,通过引进新的育种技术和种植技术,改善品种质量和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可以通过创新加工技术,开发新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需求。

四、市场需求是林草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需求是林草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绿色、健康的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大。

林草产品作为绿色、健康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例如,经过加工,林草产品可以制成家具、纸张、建材等。

另外,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林草资源也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和观赏植物,吸引游客,创造经济价值。

五、环境保护是林草产业化发展的前提环境保护是林草产业化发展的前提。

林草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林草产业要遵循环保原则,保护生态环境。

如加强林草资源保护,防止过度开采,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要加强生态恢复和建设,促进林草资源的增量,保护生物多样性。

六、林草产业化发展的挑战与对策虽然林草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明显,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林业产业该如何发展趋势

林业产业该如何发展趋势

林业产业该如何发展趋势林业产业是指以森林资源为基础,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产业,包括木材、林产品加工、造林等环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林业产业发展的趋势。

一、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于林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推动林业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具体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估体系,加强森林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和管理,推动森林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发展。

2.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恢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3. 发展低碳林业产业。

采用低碳技术,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4. 推动林业循环经济。

加强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加工等循环经济产业,减少环境污染。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应用将为林业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1. 高效种苗繁育技术。

通过基因改良、组织培养等手段,培育出生长快、抗逆能力强的新品种,提高造林效率和林木质量。

2. 数字化林业管理技术。

利用遥感、卫星导航、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面监测和管理,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

3. 林业机械化技术。

发展先进的林业机械设备,提高采伐、运输、加工等环节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4. 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

采用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等手段,提高林木抗虫害、抗病害能力,降低防治成本,减少林木损失。

5. 林产品加工技术。

推动林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拓展林业产业链。

三、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林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林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林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当前林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一、林业发展现状1. 林业资源丰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疆域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

我国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资源总量逐年增长。

这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过去,林业主要侧重于木材的生产和采伐。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林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使得林业产业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如今,林业产业已经发展到了木材、竹材、果品、草本植物等多领域,林下经济逐渐蓬勃发展。

3. 生态功能得到强调林业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林业的生态功能得到了高度重视。

林木的保护和修复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水质与土壤质量,还可以保护水源地,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林业发展前景1.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我国将更加重视林业的生态功能,在森林保护、生态修复和森林防火等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 林下经济有望发展林下经济是指在林地上开展的农业、养殖业、旅游业等活动。

由于其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林下经济将成为未来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开发利用林地上的资源,林下经济不仅可以提高林农的收入水平,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林业科技创新的方兴未艾随着科技的进步,林业科技创新将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利用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有效提高林业经营效益。

此外,林业种苗培育、病虫害防控等也将通过科技手段得到进一步突破。

4. 林业产业国际合作前景广阔中国的林业资源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与此同时,国际林业市场需求也日益增加。

未来,中国的林业产业有机会与国际市场相结合,通过国际贸易和合作,促进中国林业的发展。

此外,国际间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也对林业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木材、竹材、果品等经济林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经济林产业作为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林产业在规模、质量、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深入改革和提高。

本文将对我国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目前,我国经济林产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林产业的总产值仅占林业总产值的2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了50%以上。

产业规模小的问题导致了我国经济林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速度较慢。

2.产品质量不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林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品质量也相对较低。

特别是木材和竹材品质差异大,大部分还是以低档次为主。

果品方面,果园面积虽有所增加,但果品质量不稳定,品种单一且收购渠道不畅、价格波动大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很多农民对果品种植不感兴趣。

3.技术水平相对低下目前,我国经济林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种植、养护、收获等环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

特别是一些传统的种植工艺在工效和效益上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经济林产业中的高新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使得我国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对策建议1.扩大产业规模为了加快我国经济林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力扩大产业规模。

一方面,可以通过扶持政策和金融支持等手段,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加大经济林种植面积和品种。

可以通过发展大型经济林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林产业的整体效益。

2.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为了提高我国经济林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需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可以通过推广新品种、新工艺,提高经济林产品的品质,增加附加值。

还可以通过技术引进、科技创新等手段,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林业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林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林业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林业资源保护和经营管理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首先,林业资源的供给持续增加。

一方面,我国林地面积逐年增加,树木种植不断扩大,造林绿化工程持续进行。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林业管理,我国的木材和竹材产量也在不断提高,满足了国内的需求,甚至出口到国外。

其次,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呈现多产业并举的态势,不仅有传统的木材、竹材产业,还涉及到木质纤维、草业、花卉园艺等领域的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为提升林业综合效益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再次,我国的林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林业产业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加强。

新型的育苗技术、林木抗逆性培育、森林防火和病虫害控制等在林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林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最后,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得到了加强。

我国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严格的森林管理制度、生态修复工程和退耕还林政策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林地资源,提高了林业生态效益。

二、林业发展趋势在当前各种挑战和机遇的背景下,我国林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绿色发展成为主导方向。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林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的大规模伐木向可持续利用转变。

发展更多的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态效益。

其次,全球气候变化对林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未来,林业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生态环境的调节和控制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再次,林业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林业资源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但与此我国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和人口增长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林业资源的稀缺性与重要性日益凸显。

资源的枯竭、市场竞争激烈、环境污染与破坏、技术水平滞后以及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主要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制定相应的对策,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探讨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探讨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林业产业遇到的主要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资源枯竭、市场竞争激烈、环境污染与破坏、技术水平滞后以及政策法规不完善等挑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还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视,呼吁共同努力,推动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将有助于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为中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林业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林业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枯竭、市场竞争激烈、环境污染与破坏、技术水平滞后以及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探讨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林业产业面临的挑战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当前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周丽蓉(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650051)对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设林下经济产业的重点进行分析。

提出要想创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各个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去建设林下经济产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非公有制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起来,推动林下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重点分析的菌类和牧草等,都是可以种植的植物,也有一些区域的林下位置发展成了立体禽畜的养殖地或种植了草药类植物。

林下经济发展期间的二级模式有对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等环节,重视深加工产业并且不断发展起来,走向销售以及贸易流通,其它的一些产品由林下的生态资源供给,这些方式都可以使得本区域的经济市场效益得到极大的增长。

很强的可持续性、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极其高效率等都是林下经济资源应用所具有的特性。

林下经济产品有着十分广泛的流通领域以及丰富多样的经济收入种类。

这样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和我国综合的林业经济十分相适应,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民的经济收入。

2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缺少完善的政策扶持,缺少启动资金我国现在仍然有很多地方没有充分意识到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性,也就没有针对当地的林下经济制定相关的优惠和扶持政策。

这就使得当地林下经济的发展缺乏资金支撑,当地想要实施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农民也往往会因为前期和中期没有足够的资金而难以发展下去,这极大地阻碍了当地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不重视,也就没有重点去宣传林下经济的相关知识,使我国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下经济道路,对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在林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想要满足我国不断增加的生态需求,就要不断降低对森林的破坏程度,这不仅可以很好地促进我国林下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同时也是我国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基于此,分析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设林下经济产业的重点。

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林业产业也逐渐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村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资源的短缺、技术的不足、市场需求的不稳定等。

本文将针对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农村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1. 资源短缺农村林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木材、苗木等资源,但由于过度采伐和砍伐,导致了资源的短缺。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为了生计,盲目地砍伐树木,加剧了资源的枯竭。

2. 技术不足农村林业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的支持,但当前农村林业从业者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 市场需求不稳定农村林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不稳定,一方面是因为农村产业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外市场变化导致价格波动大,农民难以稳定收入。

4. 环保意识淡薄一些地区的农民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意识淡薄,随意砍伐和滥伐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农村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1. 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砍伐和滥伐现象。

鼓励农民合理利用木材资源,实行可持续管理。

2. 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推广先进的林业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村从业者的技能和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开发多元化的林业产品农村林业产业可以开发多元化的产品,例如木材、苗木、竹制品、木材加工产品等,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加强对农村林业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和价格稳定性。

5. 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和政策激励等方式,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于林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视程度,促进良性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取向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取向

总之,我国蓝莓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但也需要不断地进行 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政策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努力。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 蓝莓产业将成为全球蓝莓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谢谢观看
3、政策趋势
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和生态环境的重视,预计未来我国政府将加大对蓝莓 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对蓝莓种植户提供补贴、优惠贷款等政策,以鼓励 更多的人参与到蓝莓产业中来。此外,政府还可能加强对蓝莓产业的监管和规范, 以保证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未来,随着消费者 需求的增长、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蓝莓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 发展势头。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进口产品的冲击,相关企业和投资者需 要市场动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近年来,我国蓝莓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蓝莓生产的重要基地。据统计, 2022年我国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5万公顷,产量达到15万吨,比2018年分别增长 了约60%和80%。本次演示将介绍我国蓝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从业者 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一、我国蓝莓产业现状
1、种植及生产现状
2、蓝莓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蓝莓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水 果受到了国内市场的青睐。此外,国际市场对蓝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 目前我国蓝莓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首先,国内其他水果如苹果、梨等 传统水果的竞争激烈,其次,进口蓝莓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也不容忽视。尽管如此, 由于蓝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未来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3、林业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和 趋势
未来我国林业产业政策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扩 大政策覆盖面;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注重生 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林业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制定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对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问题分析1.资源保护不力农村林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林业资源,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林木砍伐过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减少。

一些地方存在乱砍滥伐、滥用农药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2.产业链薄弱农村林业产业链条相对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

一些地区的农村林业主要以传统的木材加工和销售为主,缺乏深加工和多元化经营,导致产业链薄弱,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3.人才短缺农村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进行技术支持和管理,但是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专业人才是制约农村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4.市场开拓不足农村林业产品销售面临种种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逐渐饱和,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产品销售面临诸多限制,市场开拓不足。

二、对策研究1.加强资源保护加强农村林业资源的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建立完善的林木保护体系,加强生态治理,严格限制乱砍滥伐和滥用农药,建立健全的林木生长与利用规划,促进农村林业资源合理利用,保护资源可持续。

2.产业链延伸推动农村林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化,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鼓励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加大对农村林业产业的投入,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农村林业人才培养是农村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加大对农村林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农村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经营的人才队伍。

4.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拓展农村林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产品向城市和国际市场拓展。

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与模式林业产业化是指将林业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并通过一系列的加工、生产和流通环节,实现产业化运作和增加经济效益的过程。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与模式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路径和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是指在林业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和方式。

下面列出了几个常见的路径选择:1. 垂直整合路径:通过掌握整个产业链的环节,从林木的种植、采伐、加工到销售和服务,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横向整合路径:通过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打破行业壁垒,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利润。

3. 区域协同路径:依托区域内的丰富林业资源,通过跨部门、跨地域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

4. 国际合作路径:利用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和市场开放,与国外林业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路径选择,不同地区和情况下,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二、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是指在具体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操作方式和组织结构。

下面列出了几种常见的模式选择:1. 垂直一体式模式:企业内部实现从林地投资到加工生产的一体化经营,从而形成良好的资源保障和品质控制。

2. 企业+农户合作模式:林业企业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信息支持,引导农户参与林业经营,共同分享经济效益。

3. 产业联盟模式:不同环节的企业或组织联合起来,通过资源整合、市场开拓和品牌推广,共同推动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4. 公共参与模式: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和管理,形成多元化的林业产业生态系统。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模式选择,每种模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林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管理水平和市场需求做出选择。

分析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

分析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

分析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林业的重要性不断地被人们所认识。

现代林业已经成为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其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多样化。

本文将对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一、生态林业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现状越来越明显,生态林业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生态林业的栽培以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标准,树木的种类和数量都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同时,生态林业也应该兼顾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均衡发展。

生态林业的发展方向还包括生态保护、防治自然灾害、水土保持等方面。

近年来,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开始采取生态林业建设措施,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和修复,以干道林带等方式打造长江生态屏障。

二、经济林业林业是一项独立的工业链,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经济林业的发展旨在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现代林业在经济利用方面主要就是木材、竹材、草席、果品、香材等林产品的综合利用。

在避免滥砍滥伐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成为现代林业的一项重要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组织选择开展林业经济项目,推动了林业的科学化和业态多元化。

如某些地区的林下养蜂和生态观光。

三、多功能林业现代林业的发展对多功能的林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功能林业是指既有传统的林业功能,同时又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

它可以照顾到人们对森林的各种需求,不仅能保护森林,还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多功能林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生态经济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动了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智慧林业智慧林业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实现林业科学管理、智能运营等。

智慧林业将林业与现代高新技术相融合,可以提高林地的质量、效益和环保水平,更加科学地实现灾害预测与防范。

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需要立足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林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须的基础性资源, 处在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 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林业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推进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林业工作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林业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成败, 为此,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建设生态家园,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时代赋予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历史使命。

一、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二、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长期以来, 由于受计划经济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普遍造成对林业工作的定位不科学、不准确, 要么简单地把林业建设等同于木材生产, 要么片面地强调林业的生态属性, 忽视了林业的经济功能, 影响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 致使我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问题十分突出, 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 主要表现在:产值规模小: 我县林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0%以上, 全县2008年林业总产值为2.1亿元, 亩均林地产值仅为60元, 按法定统计口径计算, 林业总产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9.77%, 所占比例与林地面积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不相称,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率低下, 亩均产值仅为农业产业的5%左右。

支柱产业单一:我县虽然确定杨梅、核桃、竹子等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 但目前还未形成有效规模, 结构还显单一, 产业效益作用不明显, 尚不能成为支撑林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

经济林果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品种结构不合理。

林果中以核桃、杨梅、柑桔等大路品种较多, 错季果品、时令果品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

第二, 品质结构不合理。

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 即低档果品多, 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大路品种多, 名特新优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 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

林业产业的发展趋势

林业产业的发展趋势

林业产业的发展趋势林业产业的发展趋势一、前言林业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产业,对国家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林业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政策环境、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几个方面分析林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政策环境1. 加强林业立法和政策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国家对于林业立法和政策的重视程度将会进一步加强。

国家将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林业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

2.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会在林业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国家将倡导绿色生态林业发展,推动林木产品的可追溯和可持续发展。

3. 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国家将加强林业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促进林业产业的整合和协同发展。

通过建设现代化林业产业园区,推进林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三、技术发展1. 推动林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林业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建设智慧林业系统,实现对林木资源的全面管理和控制,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2. 开展林业科技创新国家将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通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林业科技人才,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林业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3. 推广绿色技术和生产方式为了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将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生产方式的推广力度。

通过采用生物技术、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等手段,改善传统的林业生产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市场需求1. 提高木材质量和品种适应度市场需求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木材的质量和品种适应度成为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

国家将加强木材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木材的品质和附加值。

2. 拓展林下经济产业林业产业的发展将注重拓展林下经济产业。

通过整合农业、旅游业、药材产业等多种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附加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产业化发展分析林业产业化经营,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基本经营制度的改变和重大的制度创新。

作为林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对传统的、小生产经营方式的扬弃和超越,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的变迁对生产发展的必然反映。

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则是从历史及哲学的高度,对人类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具体来说是对工业文明)反思的结果。

它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及思维方式,是对唯经济的、掠夺性、自利主义的传统发展观的扬弃和否定。

在推进林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弄清这两者的本质内涵,摆正这二者的关系。

从哲学层面上看,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的“世界观”问题,因而需要发展的哲学理论来回答;而产业化则是一个发展的“方法论”问题,因而需要发展的经济学理论来回答。

不同的发展观会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会得到不同的发展展结果。

因而发展观是发展问题中最根本性的问题,是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的前提,是制订经济政策的依据,是评价经济结果的尺度,是指导经济工作的总纲。

林业产业化无论从内涵、目标及手段上都是与可持续发展观相统一的。

因此,在实施林业产业化进程中,关键在于如何将可持续发展观细化为发展战略,融合于产业化进程之中,用以指导产业化的过程。

一、转变发展的价值取向,确立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观,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在推进林业产业化的进程中,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成发展价值取向的转变及发展观的革命。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观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可以断言,本世纪是生态文明观居主导地位的世纪,从工业文明观到生态文明观,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大飞跃,同时也是价值观念的大转变。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确立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在林业产业化进程中,将生存观与发展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观为取向,在生态文明的意义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着眼于战略高度,把经济发展中的全局性利益与局部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那种粗放的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的战略,转移到合理保护、集约式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的生态发展战略上来。

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由于林业承担着中国21世纪农业、生态环境与整体发展的重大使命,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必须把林业发展置于基础产业地位,切切实实地在政策、投资、税收等方面将林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来办。

将林业产业化与江河治理、水土保护及环境保护、扶贫攻坚结合起来,实行整体推进、综合发展的策略。

(2)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对林业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给予明确的界定,使林业生态环境资源资本化。

在制度上,建立合理的生态效益的补偿机制,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林业产业化运动(因此说生态经济学是生态文明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和生存发展经济学)。

(3)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实施区域发展诊断、实际效果的测定及发展程度的评价,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工程和示范区域网络,提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模式。

(4)对于森林资源、根据“生态利用”原则,采用“地域分工,分类经营,总体协调,效益最佳”的方针,建立森林资源的多项利用制度。

从而实现在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和持续供应能力前提下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不超越环境系统涵容能力和更新能力前提下的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5)加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及社区林业的建设。

为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时空利用程度,从而提高复种指数和经营指数,在同一块土地上既生产农作物,又生产林产品或其它种植业或养殖业产品。

实行乔、灌、草结合,充分利用上、中下层空间,林中放牧,林牧结合,以林养地、采叶养牛、羊、猪、兔,林地培养食用菌和名贵药材等,这也即是所谓生态林业或立体林业模式。

所谓社区林业又称社会林业或乡村林业。

它是通过杜区群众的积极介人和参与森林保护、管理等经营活动,建设森林资源,改善乡村环境,扩大农村社区就业机会,提供薪材及林产品。

生态乡、生态村及生态县是以村、乡、县等为经营单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综合经营、良性循环的典型生态经济系统。

(6)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

为保证环境质量和保证在收获与更新循环平衡基础上资源的持续产量,以及物种保护,要求进行自然保护,即保护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的大自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实现自然保护宗旨的重要措施,它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长期保护和恢复的自然综合体。

具体来说是在自然环境整体内划定一定空间范围,包括地域水域,在其所属范围内严禁开展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一切经营性、生产性活动。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管理和改造生态系统的战略基地。

总之,产业化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即STES)协调发展问题。

只有逾越学科界限,超越部门利益,跨越时空范围,把可持续发展概念从意愿变成行为,从口号变为科学,从政府行为变为各经济组织和群体的共识,变纵向为横向、联宏观与微观、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技术手段、管理体制和观念行为人手,把经济活动严格置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控制之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原则.实施科技发展战略在林业发展政策相对稳定和不断增加投人的基础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产业化进程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要实现林业经济的犬发展,根本出路在于通过不断提高林业投人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益效率,进而提高林业生产的比较利益。

与这一目标要求相比,我国林业科技发展水平和林业科技工作还存在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在多出重大突破性成果,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更新和加快成果转化与推广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林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形势;2.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适应林业大力发展林特产品加工等方面的需求,组织引导更多的科技人员深人林业生产的主战场方面也还很不够;3.是在促进规模经营和种养加、林工贸一体化、加速林业产业化进程方面,还严重不适应林业形势和任务的需求,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实施科技发展战略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1)政府是推动国有科技发展的主体,各级政府切忌将科技发展战略变成口号战略。

在科技发展战略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有:1.不断增加对科技的投人;2.制定详尽且切合实际的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3.制定各种政策,规范科技行为、引导科技方向,鼓励支持群众性的科技活动。

其中,科技发展规划是核心,它主要解决“集中有限资金,集中主要力量,突破关键技术”,“解决部门分隔,各顾一头,不能形成合力,也形不成气候的问题,’;也可以调动和组织科技人员解决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科技问题等。

通过科技发展规划把从科技发展考虑问题与从产业化发展考虑问题结合起来,围绕林业产业化的目标,在林业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研究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出现一批突破性技术,形成以高产优质高效为核心,能合理利用林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新技术体系。

(2)林业科技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

要根据林业科研的特殊性建立林业科技与经济有效关联的新型林业科研体制,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及林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3)林业科技推广要有重大突破。

首先是林业科技推广观念的革命,由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广大林农)为中心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其次是林业科技推广机制的转变,由单纯行政手段推广转变为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第三是稳定林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推广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推广水平;第四,坚持林业科研队伍及机构、林业推广队伍及机构、林业经济组织及林农的密切协作,加快林业科技推广的速度。

(4)普及现代林业管理知识,提高林业产业化经营决策水平。

人们已经把信息技术作为新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但往往忽略了林业经济管理和决策技术的发展和它对林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现代林业的实质是发达的科技型林业,墓本特征是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和现代农民,管理在现代林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林业管理技术包含了信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但内涵比信息技术更丰富,包含了经济决策科学和方法,例如从市场预测、产量预测、投人决策,到生产过程中的因地、因时、因品种的差别管理技术等等。

所以加强软科学研究,提商软科学的地位,对实施林业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发展战略具有重大作用。

软科学研究至少在四个方面起着决策参考作用:1.对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中科技问题提出政策建议;2.对林特产品需求和市场价格做出正确预测;3.对林业资源管理政策提出方案;4.对科技项目的立题、科技成果的推广从技术、经济、生产、生态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

(5)大力开展“让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活动。

“让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活动起源于英美等发达国家,至今巳有100多年历史,许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让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活动本质上属于一种广义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扩散过程。

它主要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如期刊杂志、电视、电影、报刊及群众性集会上传播科学知识,报道科学技术的近况和新发现,宜传新产品中所包含的新的技术等。

在推进林业产业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开展“让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各级政府、科研及技术推广机构应通过大量有效措施宣传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经营制度等,加快林业新技术扩散.不断提高林农及职工队伍的科学素质。

三、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实施人才战略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我国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在21世纪中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掌握了先进技术及具备创新能力的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

谁拥有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人才及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谁就将是21世纪的胜利者,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如果说20世纪仍然属于“财富源于物质资源”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将完全进人“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端新的时代。

林业产业化是世纪之交林业经营制度的重大变迁,它担负着发展山区经济、推动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的综合素质,实现广大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所以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优势,挖掘人力潜力,就成为推进林业化,实现林业可持续的重要战略之一。

(1)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宏观上能有效指导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复合型领导人才。

它们懂法律、通政策、晓专业;能创造性的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能牢牢把握发展的大局和正确方向,掌好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