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化发展分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产业化发展分析

林业产业化经营,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基本经营制度的改变和重大的制度创新。作为林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对传统的、小生产经营方式的扬弃和超越,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的变迁对生产发展的必然反映。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则是从历史及哲学的高度,对人类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具体来说是对工业文明)反思的结果。它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及思维方式,是对唯经济的、掠夺性、自利主义的传统发展观的扬弃和否定。在推进林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弄清这两者的本质内涵,摆正这二者的关系。从哲学层面上看,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的“世界观”问题,因而需要发展的哲学理论来回答;而产业化则是一个发展的“方法论”问题,因而需要发展的经济学理论来回答。不同的发展观会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会得到不同的发展展结果。因而发展观是发展问题中最根本性的问题,是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的前提,是制订经济政策的依据,是评价经济结果的尺度,是指导经济工作的总纲。林业产业化无论从内涵、目标及手段上都是与可持续发展观相统一的。因此,在实施林业产业化进程中,关键在于如何将可持续发展观细化为发展战略,融合于产业化进程之中,用以指导产业化的过程。

一、转变发展的价值取向,确立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观,实施生态发展战略

在推进林业产业化的进程中,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

完成发展价值取向的转变及发展观的革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观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可以断言,本世纪是生态文明观居主导地位的世纪,从工业文明观到生态文明观,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大飞跃,同时也是价值观念的大转变。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确立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在林业产业化进程中,将生存观与发展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观为取向,在生态文明的意义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眼于战略高度,把经济发展中的全局性利益与局部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那种粗放的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的战略,转移到合理保护、集约式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的生态发展战略上来。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由于林业承担着中国21世纪农业、生态环境与整体发展的重大使命,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必须把林业发展置于基础产业地位,切切实实地在政策、投资、税收等方面将林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来办。将林业产业化与江河治理、水土保护及环境保护、扶贫攻坚结合起来,实行整体推进、综合发展的策略。

(2)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对林业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给予明确的界定,使林业生态环境资源资本化。在制度上,建立合理的生态效益的补偿机制,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林业产业化运动(因此说

生态经济学是生态文明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和生存发展经济学)。

(3)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实施区域发展诊断、实际效果的测定及发展程度的评价,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工程和示范区域网络,提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模式。

(4)对于森林资源、根据“生态利用”原则,采用“地域分工,分类经营,总体协调,效益最佳”的方针,建立森林资源的多项利用制度。从而实现在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和持续供应能力前提下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不超越环境系统涵容能力和更新能力前提下的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5)加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及社区林业的建设。为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时空利用程度,从而提高复种指数和经营指数,在同一块土地上既生产农作物,又生产林产品或其它种植业或养殖业产品。实行乔、灌、草结合,充分利用上、中下层空间,林中放牧,林牧结合,以林养地、采叶养牛、羊、猪、兔,林地培养食用菌和名贵药材等,这也即是所谓生态林业或立体林业模式。所谓社区林业又称社会林业或乡村林业。它是通过杜区群众的积极介人和参与森林保护、管理等经营活动,建设森林资源,改善乡村环境,扩大农村社区就业机会,提供薪材及林产品。生态乡、生态村及生态县是以村、乡、县等为经营单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综合经营、良性循环的典型生态经济系统。

(6)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为保证环境质量

和保证在收获与更新循环平衡基础上资源的持续产量,以及物种保护,要求进行自然保护,即保护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的大自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实现自然保护宗旨的重要措施,它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长期保护和恢复的自然综合体。具体来说是在自然环境整体内划定一定空间范围,包括地域水域,在其所属范围内严禁开展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一切经营性、生产性活动。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管理和改造生态系统的战略基地。总之,产业化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即STES)协调发展问题。只有逾越学科界限,超越部门利益,跨越时空范围,把可持续发展概念从意愿变成行为,从口号变为科学,从政府行为变为各经济组织和群体的共识,变纵向为横向、联宏观与微观、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技术手段、管理体制和观念行为人手,把经济活动严格置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控制之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原则.实施科技发展战略

在林业发展政策相对稳定和不断增加投人的基础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产业化进程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要实现林业经济的犬发展,根本出路在于通过不断提高林业投人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益效率,进而提高林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与这一目标要求相比,我国林业科技发展水平和林业科技工作还存在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在多出重大突破性成果,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更新和加快成果

转化与推广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林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形势;2.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适应林业大力发展林特产品加工等方面的需求,组织引导更多的科技人员深人林业生产的主战场方面也还很不够;3.是在促进规模经营和种养加、林工贸一体化、加速林业产业化进程方面,还严重不适应林业形势和任务的需求,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实施科技发展战略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政府是推动国有科技发展的主体,各级政府切忌将科技发展战略变成口号战略。在科技发展战略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有:1.不断增加对科技的投人;2.制定详尽且切合实际的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3.制定各种政策,规范科技行为、引导科技方向,鼓励支持群众性的科技活动。其中,科技发展规划是核心,它主要解决“集中有限资金,集中主要力量,突破关键技术”,“解决部门分隔,各顾一头,不能形成合力,也形不成气候的问题,’;也可以调动和组织科技人员解决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科技问题等。通过科技发展规划把从科技发展考虑问题与从产业化发展考虑问题结合起来,围绕林业产业化的目标,在林业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研究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出现一批突破性技术,形成以高产优质高效为核心,能合理利用林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新技术体系。

(2)林业科技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要根据林业科研的特殊性建立林业科技与经济有效关联的新型林业科研体制,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及林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