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
中国经济状况分析及未来展望
中国经济状况分析及未来展望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从2018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究竟处于何种状况?未来展望如何?一、当前中国经济状况分析1、经济增速放缓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仅为6.6%,为近30年来的最低增幅。
2019年前三个季度,中国GDP增速分别为6.4%、6.2%、6.0%,继续保持放缓态势。
虽然比其他国家仍然高速增长,但是相较于过去,增长速度放缓是不争的事实。
2、外贸形势严峻中美贸易战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2019年前11个月,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进口也有所下滑。
而且,美国威胁要对中国其他产业加征关税,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因素。
3、压力削弱内需中国的内需市场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但是由于不少老龄化压力,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国家政策制定优先于同行业基于国外客户需求的各种项目等原因,内需市场较为疲弱。
4、气氛紧张的就业形势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放缓必然让公司决策者对就业问题担心,也必然让他们变得更加谨慎。
同时,企业裁员以及更高的失业率会影响消费市场的活跃程度,甚至将其陷入债务危机。
二、未来中国经济展望1、居民购买力加速提升居民消费与投资能力的提升升级趋势会持续,这是中国经济可以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居民已经累积了更多的富裕,根据永续投资的持续发展原则,居民的购买力可以增速。
2、全球经济走向健康趋势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全球经济走向都会影响各国经济形势和增长速度,如果全球经济能够持续向健康趋势发展,中国经济也必将受益。
此外,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内外战略,以改组实现产业升级,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就防范了外部风险。
3、人工智能等新产业崛起在珠江三角洲以及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新生产力和新业态不断涌现。
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在不断崛起,这些新兴产业的壮大将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也为未来增长注入了更多动力。
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
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摘要】2018年,中国经济总体向好,经济增速稳定,消费市场持续扩大,但外贸形势严峻。
2019年展望仍存在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深化,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经济仍具有韧性,但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未来发展仍需综合施策,以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
中国经济发展仍具有潜力,但需谨慎应对挑战,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2019年展望,增速稳定,消费市场,外贸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经济增长,韧性,风险防范,综合施策。
1. 引言1.1 2018年中国经济总体向好2018年,中国经济总体向好。
在这一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增速稳定在6.6%,实现了稳中有进的发展。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消费市场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国际贸易方面,虽然外贸形势严峻,但中国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出口实力,稳定了国际市场份额。
中国在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贡献了力量。
在面对诸多挑战的中国经济也不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未来,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
1.2 2019年展望仍存在挑战2019年展望仍存在挑战,中国经济将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挑战。
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态势不确定性增加,这将对中国的出口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艰巨任务。
金融风险和债务问题也仍需警惕,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将面临一定的挑战。
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性问题,需要继续努力应对各种挑战,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势头,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2018宏观经济回顾与2019经济形势展望
6.5% ~ 7.0% 的 问 内 运 行 , 季 度 之
3.就 业 形 势 稳 中 向好
政 策 规 章 ,促 进 杠 杆 率 逐 步 下 降 ,
间 也 较 为 稳 定 。20l8年 一 、二 、 =-
据 人 力资 源和 :会保 障 部 统计 , 9月 术 , 社 会 融 资 总 规 模 增 速 降 至
稳中向好
1~ 11月 累计 ,T业 生 产 者 厂 价 储 备 资产增加 471亿 美元
1.经 济 稳增 长
格 (PPI)同 比增 长 3.8% , 涨 幅 比上
5.去杠 杆 取 得 积 极 成 效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连 续 lt年 存 年同期 吲落 2.6个百 分点
金 融 监 管 部 门 村{继 … 台一 系 列
仪 0.3个 百 分点 大产 业继 续 旱 现 额 完 成 年 卞』J目标 。全 同城 镇 凋 查 失 义 ( DP增 幅 , 显示 我 H宏 观杠 杆 半
i产增 长较 快 、二J 渊整 的态势
பைடு நூலகம்
业 率 各 均 稳 定 在 5% 以 下 .其 中 存逐 渐趋 稳 。同时 ,影子 银行 债 务萎
Focus l新年特稿
“稳 中有变”不仅意 味着风险挑战在加大 ,也 意味着新的发 展机 遇 ,外部压力将会倒逼 国内深化改革和扩 大开放 。
关键 词 :2018年 宏观经济 稳 中向好 2019年经 济发展形势 稳中有 变 深化供给侧 结构性 改革 扩大开放 新旧动能转换
一 、 2018年我国宏观经 济继续 个 百分 点 二 是 PPI涨 幅 明 显 rn]落 。 备性 质的金融 账 户顺 差 1 100亿 美元 ,
括 食 品 和 能 源 价 格 的 核 心 CPI同 比 元 资本 和金融账 户顺差 625亿 美元 , 圳增 K 16.1% 和 l1.6% 二 是新 产 ^lIl
【2018-2019】中国经济形势分析-word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篇一:201X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201X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组合,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生持续改善。
预计201X全年GDP增长6.9%,CPI涨幅1.5%。
展望201X年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明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和加快推进改革加以应对,仍可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全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201X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衰退和结构性繁荣并存。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二产10.8个百分点。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但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
一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十分困难。
资源类、重化工业普遍陷入困境,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钢铁、水泥等产品产量明显下降,行业总体库存压力较大,仍处在调整探底发展阶段,要彻底走出困境尚需时日。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计算机通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长速度大幅快于传统制造业。
三是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延续近两年高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表现尤为抢眼。
三大需求趋于平衡发展,内部分化逐步凸显。
201X年以来,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出口增速换挡,三大需求趋向平衡发展。
宏观经济2019年分析报告汇总(按季度)
宏观经济2019年分析报告汇总(按季度整理)导读:第一季度全球经济:2018年世界经济温和增长,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弱,预计2019年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2018年全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3.7%、贸易增长预期4.2%;2019年分别为3.7%和4.0%。
国内经济:预计全年GDP增速为6.6%,前11月投资、消费、进出口分别增长5.9%、9.1%、14.8%。
CPI增速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 6.3%和11.8%。
第二季度全球经济:2019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各经济体制造业景气程度下降,货币政策趋向宽松。
各个国际机构纷纷下调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主要经济体均面临较为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世界经济贸易面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
国内经济:我国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上半年GDP增速6.3%,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别为6.4%、6.2%。
CPI增速2.2%,PPI增速0.6%;投资、消费、进出口分别增长5.8%、8.4%以及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
第三季度全球经济: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贸易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发达经济体减速,新兴经济体增长分化,国际货币政策逐步转向宽松。
进入三季度,IMF再次下调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至3.2%。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韧性较强,预计全年GDP增速在6.2%左右。
前8个月,CPI增速2.4%,PPI增速0.1%;投资、消费、进出口分别增长5.5%、8.2%以及-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
第四季度全球经济:OECD、WB、IMF对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新预测分别为2.9%、2.5%、3.0%,增长预期均有所下调。
全球贸易增长前景不确定性增大。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有望温和复苏。
国内经济:初步核算,2019年GDP增速为6.1%。
CPI增长2.9%,PPI下降0.3%;投资、消费、进出口分别增长5.4%、8.0%以及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
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
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2018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各种挑战和机遇,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展望2019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201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了预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6.6%,超过了政府设定的6.5%的目标。
这主要得益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和国家政府的刺激措施。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面临一些困难。
中国的消费需求正在增长,这源于中产阶级的扩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消费结构的转变以及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
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
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出口增长的速度放缓。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也对中国的出口形成了压力。
中国经济也存在一些机遇。
国家政府继续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政府也将继续推进开放型经济的改革。
中国正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和区域贸易谈判,以扩大对外开放。
这些措施有望增加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展望2019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可能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一定的冲击。
中美贸易争端的持续发展也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经济增长。
通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来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消费需求。
中国政府还将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中国将加快推进市场开放,吸引外资和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018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018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2019 年1月)目录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2)(一)国内生产总值 (2)(二)三次产业及行业运行状况 (3)(三)固定资产投资 (6)(四)消费 (8)(五)进出口 (9)(六)物价 (12)(七)汇率 (14)二、宏观经济政策 (16)(一)财政政策 (16)(二)信贷与货币政策 (20)(三)金融政策 (27)三、宏观经济展望 (29)(一)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29)(二)2019年宏观政策建议 (33)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一)国内生产总值1.宏观经济景气度下行,经济增速逐季放缓。
201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持续小幅回落,基本处于景气周期的下行阶段,与全球经济运行态势基本一致。
据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累计90.0万亿元,名义GDP同比增长9.7%,比2017年回落0.7个百分点;实际GDP同比增长6.6%,实际增速较2017年和前三季度分别下滑0.21和0.1个百分点,且逐季下滑。
其中,四季度当季GDP同比实际增速2降至6.4%(图1-1),与2009年一季度持平,且为有数据记录(1992年)以来最低。
需要说明的是,2018年经济增长仍处平稳区间,既未脱离年初制定的“6.5%左右”的目标范围,也未给就业带来明显压力。
图1-1 GDP累计同比实际增速及“三驾马车”拉动率 %1经最终核实核算,2017年,GDP现价总量为820754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了63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17年增长6.8%,比初步核算数下降0.1个百分点。
2以下如无特殊说明,GDP增速及相关数据均指实际增速。
2.消费基础性作用增强,投资同比转弱,净出口对经济增长重返负向拉动。
三驾马车方面,2018年消费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较2017年提高0.9个百分点,在年内社零增速持续下滑背景下,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带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上海财经大学:201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
上海财经大学:201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年度报告
201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9年1月2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近日在上海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
(2018-2019)》(以下称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经济一方面稳中求进,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劳动力市场平稳,价格基本稳定,部分行业利润高增长带动制造业投资继续回升,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有所缓和;另一方面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年度报告指出,展望2019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和中国经济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机会同在的复杂局面。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分析报告
主要内容
19年或实施向制造业倾斜的增值税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政府财政赤字预计将有所扩大。我国在外 需拉动模式形成之初,制定了结构性抑制制造业内需的差异化增值税税率,销售或进口货物增值税 (目前为16%)远高于服务。预计19年这一抑制性政策将得到根本性扭转,16%档增值税税率可 能出现3个百分点的下调(另外两档下调的迫切性相对较低)。其效果将大部分体现为居民购买力 的增加,从而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居民对工业制成品的消费。制成品消费市场扩大将部分缓解出口冲 击,并有望令制造业企业保持较为乐观的投资预期。增值税税率下调可能带来静态政府赤字率扩大 0.7个百分点左右,其中部分可能由以往财政结余资金弥补,财政预算赤字率可能扩大约0.5个百分 点。此外,促进消费品市场的政策亦可能与贸易投资国际合作的深化同时展开,进口关税税率(特 别是消费品)亦可能进一步下调。 高杠杆下的权衡:稳基建还是松地产?09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转为内需驱动,但新增内需主要集 中于基建、地产投资(非贸易部门),容易受本国货币财政刺激而形成低效率高杠杆风险。我国宏 观杠杆率亦从08年的141%快速上行至16年的255%。17年起较为严格的去杠杆政策令基建投资增 速超预期大幅回落。而18年中货币政策边际放松之后,融资的结构性变化仍显示地方政府对基建 投资态度趋于谨慎。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中央政府或将在19年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预 计基建投资增速较18年小幅回升。而在地产需求周期性回落背景下,预计松地产仍是最后政策选 项,不会优先使用。同时由于18年土地供给高增,预计19年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仍正增长。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预计19年GDP增速较18年下行0.3个百分点至6.4%。增值税减税或导 致CPI同比增速略低于18年,但企业盈利不会受到负面影响。货币政策预计保持配合性宽松,数量 型操作工具重要性仍然高于价格型工具,预计全年有200BP的降准空间。减税和稳基建或令19年 预算财政赤字率扩张至3.3%-3.5%。汇率方面,预计美元指数回落,中国国际收支流出压力可控, 人民币兑美元预计稳中小幅升值至6.7-6.8。
2018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回顾及2019年预判
2019 年第 1 期
09
E 独家观察 Exclusive Observation
预测范围
实际 2017 年
表 1 2018- 2019 年世界及主要经济体 GDP 增速预测
世界银行 (2019 年 1 月 )
IMF (2018 年 10 月 )
OECD (2018 年 11 月 )
2018 年
2019 年
9 世界 美国 欧元区 英国 日本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
6
3
0
-3
-6
年份 图 1 世界 GDP 年度增速走势
澳、日也先后推出了减税计划,但规模相对较小, 对私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刺激作用有限。 1.1.2 贸易保护政策导致大部分经济体出口下滑
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宣布对进口商 品加征关税,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加剧,抑制了包 括美国自身在内的世界大部分主要经济体的商品 出口增速。
关键词:2019 年 世界经济 中国经济 经济政策
1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预判 1.1 2018 年平稳增长,预计增速 3.1%,大体持平 于 2017 年
因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趋于宽松,世界经济 自 2013 年步入稳步复苏通道,2017 年出现强劲 复苏势头。2018 年初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 剧,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中断了世界经济快 速复苏势头。第一、二、三季度世界 GDP 增速分 别为 3.1%,3.5% 和 2.6%,估计全年为 3.1%,大 体持平于 2017 年。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当前,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挑战。
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持续增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明显抬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阻碍,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遭遇双重压力,这些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国内经济运行也面临多种问题和风险,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资源环境约束逐步显现,金融风险层出不穷,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难度大。
明确宏观经济形势和把握政策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1.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国内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0.03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速为6.6%左右。
虽然增速仍然居世界前列,但是与过去相比明显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主要是由于制造业增速放缓,投资增速放缓,消费增速下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2)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国际市场需求疲软。
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明显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频发,单边主义抬头,多国间的贸易摩擦频发,投资和贸易增长放缓。
加之,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对中国出口形成一定影响。
(3)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明显,一是工业结构较为单一和老化,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三是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四是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带来挑战。
(1)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中国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稳增长工作总基调不会改变。
要切实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2)加大经济结构性政策调整。
通过采取结构性政策措施,解决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中的问题,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3)加大内需拉动的力度。
内需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要加大内需拉动的政策力度,推动消费升级,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能力。
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
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摘要】2018年中国经济在总体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果。
经济增速虽回落但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消费市场活力充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
2019年中国经济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内部结构性矛盾。
中国经济需要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同时综合施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将面临挑战和机遇,需要在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应对全球经济的复杂变化。
【关键词】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2019年展望,稳定增长,结构调整,挑战,机遇,经济增速,外贸,消费市场,制造业,外部环境,结构性矛盾,发展态势,转型升级,政策施策,经济稳定增长。
1. 引言1.1 2018年中国经济总体稳定增长2018年,中国经济总体稳定增长,GDP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果,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回落,但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
农业走向现代化,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初步成效,房价涨势得到遏制。
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
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著,金融业保持稳健运行。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
工业生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全面深化改革,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政府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2018年,中国经济实现了总体稳定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2 2018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果2018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果,是在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取得的重要成就。
一方面,在去杠杆、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整体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短板得到填补,不少行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展迅速,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018宏观经济大数据分析报告
2018宏观经济大数据分析报告在过去的 2018 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洞察这一年经济的整体态势和关键趋势。
一、全球经济增长态势2018 年,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出放缓的趋势。
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动荡等因素,都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美国经济在这一年保持了相对较强的增长态势,但其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
减税政策在短期内对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引发的贸易争端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
欧洲经济增长则较为疲弱,英国“脱欧”进程的不确定性、意大利的财政问题以及德国经济增速的下滑等因素,都给欧洲经济的复苏蒙上了阴影。
新兴经济体中,中国经济在面对内外压力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印度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也面临着通货膨胀和贸易逆差等问题。
二、国际贸易与投资国际贸易方面,2018 年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美国对中国等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加征关税的举措导致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不仅影响了相关国家的出口贸易,也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了冲击。
在投资领域,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出现了下降。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新兴市场的金融波动等因素,使得投资者信心受挫,投资决策更加谨慎。
三、国内经济形势1、经济增长2018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 90 万亿元,同比增长66%。
虽然增速较往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合理区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2、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3、消费市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2018年我国财政运行情况及2019年展望
2018年我国财政运行情况及2019年展望2018年,我国财政运行总体稳中向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良好支持。
2019年,我国财政将继续积极稳健运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好的财政收支平衡和结构优化。
以下将从收入、支出、结构调整、改革举措、风险挑战等方面对2018年我国财政运行情况及2019年展望进行分析。
一、2018年我国财政收入情况2018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了18.33万亿元,同比增长6.2%。
税收收入占据了绝大部分,达到15.85万亿元,同比增长6.2%。
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和税收改革等因素的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不断壮大,财政收入也将有望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
2018年,我国财政结构调整得到了初步成效,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一方面,在财政收入方面,税收占比不断下降,非税收入占比逐步增加,财政收入结构趋于多元化。
在财政支出方面,支出重点逐步向民生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合理。
这为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落实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8年,我国财政改革举措不断深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提供了更多的有力保障。
一方面,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
推动税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降低了企业税负,优化了税收政策,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
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
2018年,我国财政面临着一些风险挑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速仍然较快,但财政压力较大,需要加强财政收支管理,防止出现过多的财政赤字。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健全风险防控机制,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需加快完善财政监管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的财政风险,确保财政运行安全稳定。
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
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2018年中国经济总体表现良好,GDP增速超过6.5%,达到了预期目标。
尽管面临内外部压力,中国经济已经初步实现了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以下是对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的分析:1.宏观经济态势平稳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态势整体平稳。
GDP增速超过6.5%,物价涨幅保持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
同时,居民收入逐步提高,改善了民生。
不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农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仍面临较大压力。
2.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为应对外部不利因素以及内部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2018年中国经济实行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政策组合。
稳增长是指加强投资和财政支持,促进经济增长;促改革是指推进改革开放,提高市场化程度,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调结构是指引导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能力。
3.内需稳中有升,出口表现疲弱2018年我国经济内需稳中有升。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6.2%。
投资方面,虽然房地产市场及其相关行业出现了一些调整,但基础设施建设及制造业投资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比之下,出口表现较为疲弱。
贸易摩擦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给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经济增速放缓2019年我国经济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预计GDP增速将在6%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国际经济环境转向保护主义,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所面临的困难等因素造成的。
不过,中国经济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韧性,总体表现还是比较平稳的。
2.财政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
政府将继续加大投资,增加财政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同时,要加快营商环境改善,推动改革开放,增强市场竞争力。
3.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2019年,将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
主要包括深化国企改革、加强产业转移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去杠杆化等方面。
这将有利于提高经济结构调整的质量和效益。
4.加强金融风险防范2019年金融领域风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018—2019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判断
信良好的民营企业投资增势迅猛,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回暖的事实。
虽然2018年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民间投资增速并没有同步下降,反而呈现出了逐步回暖的趋势,可能的解释是:第一,2018年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体系的收紧引发的基建投资下滑,而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经营状况并没有显著恶化,民营企业仍有意愿进行投资。
2018年1月-11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1.8%,其中民营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虽较2017年同期水平略有下降,但较2016年的同期水平提高了将近一倍,且增速基本稳定。
利润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投资的动力。
第二,虽然去杠杆政策抬升了融资成本,不少企业叫苦不迭,但真正融资难融资贵的是融资能力较弱的小企业,而融资能力强、对民间投资起到主要贡献的大企业并没有被戴上融资的紧箍咒。
根据CCWE 的预测,2019年民间投资动能尚足,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增速有望实现8%-10%。
判断依据如下:第一,2018年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企稳回升表明实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尚在,2019年有望继续保持。
2018年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收紧,如果2019年金融体系能够深化改革,以实体经济的运行周期为基础,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那么民间投资仍有望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第二,民间投资并不一定面临外部融资约束,尤其是来自金融体系的融资约束。
2018年1月-11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为17.67万亿元,民营企业融资规模必然小于17.67万亿元,而同期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额高达37.84万亿元,可见民间投资中很大的比例并非依赖金融体系融资。
相比之下,2018年11月境内全部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为54.87万亿元,相对充足的自有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约束带给企业投资的负面影响;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近年来迅速发展也拓宽了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和空间,据wind 中国PEVC 数据库的统计,2018年中国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案例累计达5406件,投资金额达11685.35亿元。
2018年宏观经济数据亮点及2019年政策展望
2018年宏观经济数据亮点及2019年政策展望作者:韩复龄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19年第02期国家统计局于1月21日发布了2018年国内经济发展数据,经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首次突破90万亿元关口,超出市场预期。
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7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同比增长7.6%。
从经济结构来看,投资方面,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36亿元,较2017年增长5.9%,增速与2018年1~11月持平,较2017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从环比速度看,2018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2%。
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94051亿元,较2017年增长8.7%,增速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较2017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预期9%,增速较2018年1~11月略低0.1个百分点,2017年的增速为10.2%。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5311亿元,增长5.7%。
外资方面,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9.7%。
其中,出口16.42万亿元,增长7.1%;进口14.09万亿元,增长12.9%;贸易顺差2.33万亿元,收窄18.3%。
按美元计价,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62万亿美元,增长12.6%。
其中,出口2.48万亿美元,增长9.9%;进口2.14万亿美元,增长15.8%。
贸易顺差3517.6亿美元,收窄16.2%。
总的来说,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前进中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
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
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
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绩。
中国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面对挑战,迎接未来。
一、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回顾2018年,在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中,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6.8%左右,高于预期,全年经济增长也稳定在6.6%,符合预期。
GDP总量也突破了90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二的地位。
在内需方面,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消费领域增长迅速,服务业增长比例更是高于GDP增长比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国内投资也在基建、制造业升级等领域保持了稳定增长,支撑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对外贸易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波动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升级,中国对外贸易面临了一定的压力,但是中国的贸易总体上依然保持了平衡。
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家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家,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增长。
在金融领域,中国金融市场继续加快开放步伐,设立了上交所科创板,推动了IPO改革,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不过,金融风险和金融去杠杆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
2018年中国经济总体面临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基本面依然稳健,具有较大的韧性和潜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2019年中国经济展望分析2019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仍然较大,贸易摩擦、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地缘政治冲突等风险仍然存在。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城乡发展差距等问题依然突出。
金融市场改革和金融风险防控的任务仍然繁重。
2019年中国经济也将迎来一些有利因素。
政府将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促进制造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金融市场改革将继续深化,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摘 要:㊀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利润数据面临两大悬疑: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是否反映了工业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在工业企业利润总体数据背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分化到底有多大?分析表明,工业企业利润在2018年的整体增速较为稳定㊂但是国企㊁民企的经营状况确实出现较大分化,原因在于融资成本差异的进一步扩大㊂同时,中小企业的相对景气指数步入近10年来的次底谷,而且行业融资成本的分化还在加剧㊂这可能影响短期宏观经济稳定,还可能影响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进而影响中长期增长动能㊂面对这种结构分化,政策需要跳出短期宏观调控的框架,回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通过构建有效的市场机制,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从而培育微观主体的活力㊁增强中国经济系统的韧性㊂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处于周期性顶部,之后温和放缓,延续至今㊂在增速放缓过程中,出口增速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㊂截至2018年9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仍高达14 5%,中美贸易顺差还在扩大当中,中美贸易冲突的负面冲击尚未显现,甚至提前抢单的行为还使得短期内的出口更为活跃㊂因此,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面临的周期性下行压力,其主要动力来自内部因素,尤其是投资增速的放缓㊂在此过程中,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仍然维持在高位,引发了一些观察者的争论㊂不过,即使是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数据可信的背景下,工业企业经营状况的分化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重要矛盾㊂如何看待这种分化,如何理解分化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下将就这些问题尝试进行分析㊂一 GDP名义增速下行,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面临两大悬疑㊀㊀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41 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速为6 8%㊂分季度来看,2018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速为6 8%,第二季度为6 7%㊂实际GDP增速非常平稳,已经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 7% 6 9%的区间㊂最高㊁最低增速仅相差0 2个百分点㊂但是,同一时期的名义GDP增速经历了较大波动:2015年第四季度,名义GDP增速为6 4%(上轮周期增速谷底),2017年第一季度为11 7%(末轮周期增速峰值),2018年第二季度则已经回落到9 8% 这也是最近6个季度以来,名义GDP首次回落到10%以下㊂在2018年第三季度,名义GDP增速进一步回落至9 6%㊂目前,名义增速的总体下行态势已经确立,并且仍在探底过程中㊂根据经济周期的过往表现,中国GDP名义增速或在2019年中后期见底㊂为什么要关注名义GDP增速?其一,从观察经济周期角度来看,名义增速更有意义㊂从图1的数据来看,名义GDP具有更强的波动性㊁更为显著的周期性㊂如果对名义GDP增速进行分解,可以看到其由两部分构成,即:名义GDP增速=实际GDP增速+GDP平减指数通胀率㊂图1显示的实图1㊀中国GDP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走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金融数据终端,笔者计算㊂际GDP增速相当平缓,而名义GDP波动性非常明显,两者之间的差异,正是由GDP平减指数衡量的通胀率㊂而GDP平减指数通胀率,通过一个滞后期对应于总供给与总需求力量构成的产出缺口㊂可见,在实际GDP增速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名义GDP增速能够较好地反映产出缺口,从而反映经济波动成分㊂特别地,由于名义GDP增速的市场关注度低于实际GDP增速,因此该数据所受的干扰也更少㊂其二,如果通胀不是一个大的问题,微观市场参与者一般更加关心名义变量㊂例如,居民会更关心名义收入的增长,企业更关心名义销售额和名义利润的增长,地方和中央财政也更关心名义财政收入的增长㊂而所有这些关注点,都与名义GDP密切相关㊂在通胀率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不会有企业拿PPI来对利润增速进行平减,也不会有地方政府拿通胀率对财政收入进行平减㊂同样地,金融资产价格也同名义GDP增速更加相关㊂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广受关注的杠杆率指标,即债务/GDP指标,其计算也与名义GDP规模有关㊂2017年以来去杠杆初见成效,其中相当大的贡献就来自名义GDP增速的上升㊂其三,预测名义增速可能比实际增速更加重要㊂例如,2017年末的时候,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存在乐观派和悲观派,两种代表性观点对2018年GDP增速的预测,分别是6 8%㊁6 5%,两者的差异仅为0 3个百分点,这种分歧并不具有实质性㊂事实上,2018年GDP实际增速也在上述狭窄区间内运行,但是,不同观察者的巨大分歧已经蕴含在名义增速的预测值当中,两者差异可能达到2 3个百分点 对于生产者和投资者来说,两者含义将会完全不同㊂因此在L形阶段,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名义GDP增速㊂2018年GDP名义增速下行态势确立,在此背景下,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也面临下行压力(见图2)㊂工业企业利润这一指标,在2018年也受到了广泛关注㊂关注点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图2㊀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和GDP名义增速走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金融数据终端,笔者计算㊂第一,统计局官方发布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是否真实反映了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何官方发布的利润同比增速,与根据利润金额计算得到的同比增速,两者相去甚远?工业企业利润的变化情况到底如何?利润指标影响到企业对未来投资㊁就业岗位等变量的选择㊂因此,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对经济形势能否做出正确的前瞻性判断㊂本报告第二部分,将关注这些问题㊂第二,在工业企业利润总体数据背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分化到底有多大?这种结构性分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分化继续加剧,会产生何种后果?这方面的结构性分析也将有助于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自发走势㊂本报告第三部分将对工业企业利润结构分化的现象本身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将尝试对结构分化背后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分析㊂二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是否反映了真实情况?2018年1 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为44248亿元,少于上年同期的49213亿元,按此计算增速应该是-10 1%㊂为何官方公布增速为16 2%?一个初步的回答是:由于统计范围发生变化,符合规模以上标准的企业名单㊁数量一直都在发生变化㊂因此,利润总额的统计样本是不可比的,而官方公布的增速16 5%属于可比口径,所以两者存在差异㊂具体地,2018年1 8月,退出 规上 行列的企业净数量超过6000家㊂但是这种回答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退出规上的企业净数量超过了6000家,这本身不就是一种经济周期的体现吗?而且这种 幸存者偏差 是否高估了整体规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非常重要,关系到对经济形势能否做出正确判断㊂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主要分析㊂首先,根据利润金额计算的同比增速,其口径确实不可比㊂对于上述两个数据的矛盾,官方的解释认为:公布的同比增速和增量都是根据可比口径计算的,而这一结果与根据利润金额推算的增速存在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统计范围发生了重要变化㊂例如,因为每年有一些企业达到规模以上的标准而被纳入调查范围,也有一些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了被调查的范围㊂此外,规模以上企业的范围还会受到新建投产企业㊁破产㊁注(吊)销企业等的影响㊂因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净减少了6000多家,所以2018年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金额确实低于上年同期㊂而按照存活企业的可比口径,其利润总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增长了16 5%㊂这解释了两个数据的差异,但是仍然无法回答相关质疑㊂因为毕竟有净6000多家企业降级到了规模以下或者关闭㊂虽然和30多万家的总量相比,这并不算多,但也反映了经济周期的下行压力㊂在这种情况下,可比增速可能高估了规上企业的盈利状况,或者低估了经济下行压力㊂如果规上企业的数量净减少,是因为去产能当中的环保督察而关掉了大量企业,那么剩下企业的利润总额,也仍然低于原来的全行业利润规模,这当然也直接体现了下行压力㊂然而,即使剩下的企业利润总额大于原来的水平,也应该看到有(净)6000多家企业降级或关闭,那么可比增速可能受到幸存者偏差的影响,而这必然会高估整体工业的盈利能力㊂这是否会产生误导?其次,可比增速的偏离,在理论上是逆周期的,但实际并不显著㊂如果说上述偏差会导致增速高估,那么在相反条件下也会导致低估:在经济下行时期,规上企业的数量可能出现净减少,这时候存活下来的企业都比较健康,因此可比增速会高估整体利润状况㊂而在经济上行期,有新建企业会达到规上水平,或是原有企业经营状况较好而初次升级㊂此时,可比增速就可能会低估企业的盈利增速水平㊂因此,如果有偏离,那么结果并不是系统性的高估,而是逆周期的变化㊂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可能存在的高估㊁低估程度都很小㊂除了个别情况,两个口径的利润增速高度一致(见图3)㊂从2001年1月开始至今,两种利润增速的相关系数为98%,两种口径的增速实际上几乎完全重合㊂如果剔除掉图中标出的4个特殊时期,两个口径的利润增速几乎100%重合㊂根据过去20多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两个口径的差异大部分时候都在1个百分点范围内㊂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明显的高估或低估㊂这可能是由于以下这种情况,比如规下企业入规或者规上企业降级,这些情况都有上期的可比基数,这类新入规㊁新降级的情况对增速影响并不大㊂图3 以累计利润总额计算的同比增速和官方发布的可比增速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金融数据终端,笔者计算㊂再次,为何历史上两个口径的利润增速还是出现了4次较大差异?为了理解这些差异,可以观察规上企业标准的历史调整情况:①1998年以前的工业统计范围包括了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在1998年及以后,工业统计范围被调整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㊂②1998 2006年,规上工业企业的标准是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以及全部国有企业㊂但实际上,1998年的调整并非一次性到位㊂例如,一些省份的调整始于1998年(河南省②),另一些则从2000年才开始调整(北京市①)㊂③从2007年开始,按国家统计局规定,主营业务收入不足500万元的国有工业企业不再作为规上的统计范围㊂④2011年起,规上工业统计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㊂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理解前3次历史上的差异了㊂1998年之后,以及2007年和2011年之后那段时间,两个口径的利润增速发生了较大差异㊂这是由于当时规上企业统计范围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该变化过程持续了一段时间,不同省级单位采用新标准的时间也不尽一致(这里我们提到了河南㊁北京的例子)㊂而且,由于1998年之前只统计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这就漏掉了乡以下的工业企业,例如村办规上企业(在当时的某些沿海地区,这类企业的存在相当普遍)㊂1998年之后加入了原来漏统的村办的规模以上企业㊂由于没有基数,因此根据利润总额计算得到的同比增速,就大大高出了可比口径的增速㊂此外,2011年的可比增速更高,是因为同年起规上企业统计的标准大幅提高,从500万元提升至2000万元,因此有一些影响㊂最后需要解释的是,2018年以来两个利润增速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㊂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大量企业的净退出导致了这种差异㊂具体数据是,2018年8月与上年同期相比,规上企业数量确实减少了6000家以上㊂这个绝对数值看起来确实较大㊂不过可以看到,2017年4月和上年同期相比,企业也净减少了4262家,这个数量也不小了(见图4)㊂再如,2015年4月和2016年4月,规上企业的同比净增量分别约为1 3万家㊁1 4万家,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了6000家的变化㊂而2015 2017年,上述变化相当或者变化更大的企业数量调整 并未带来两个增速的明显差异,相反两者仍然保持高度一致(在图3中这一时期的两条线几乎重合)㊂所以,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规上企业的数量变化可以解释2018年两个增速的显著差异㊂图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同比增加数量)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金融数据终端,笔者计算㊂本报告试图提供的解释是:2017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进行了执法检查,特别是对规上企业数据进行了核查清理㊂2018年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做了报告,主题为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实施情况的报告 ㊂该报告特别指出, 2017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根据举报线索核查数据异常的2051家企业和2942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1195家企业㊁2775个投资单位的统计数据存在编造㊁虚报,一些企业㊁项目统计数据的编造㊁虚报倍数还很高㊂尤其是, 国家统计局执法检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发现,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㊁内蒙古开鲁县㊁辽宁西丰县违法企业平均虚报率分别高达56倍㊁10倍和6 7倍 ㊂关于上述三个地区的统计数据问题,在2018年初已经出现过相关报道,当时统计局的初步核查工作就已经完成㊂同时,规上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也应当同步经历了核查和清理㊂因此,2018年规上企业的一些财务数据㊁经营状况,如果仅用总额来进行比较,其可比性就存在很大问题,所以我们看到了两个增速的较大差异㊂总之,目前还无法使用两个增速的差异来质疑16 5%的利润可比增速,相反,我们能够找到两个口径差异的正常解释㊂三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稳定背后的国企、 民企的分化及其原因㊀㊀在2017年上半年之前,去产能导致了工业企业的第一轮分化,即行业分化㊂不可否认的是,去产能确实取得了重大进展㊂不过在相当大程度上,这是通过PPI的行业分化,实现行业间利益再分配的结果,并以抬高其他行业成本为代价,挤压了其他行业的利润空间和投资需求㊂这不但可能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影响,而且一旦外需扩张中断或出现逆转,去产能的可持续性将面临问题㊂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利益在不同行业间的再分配不但削弱了整体工业投资,也可能对潜在产出增速产生冲击㊂进入2018年以来,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出现了第二轮分化,即国企与民企的分化㊂但是其分化原因与之前去产能的背景有较大差异㊂首先,本轮周期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分化进一步加大㊂2018年初以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分化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㊂2018年2 8月,在盈利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额累计同比增速为27%,远远高于民营企业的10%(见图5)㊂同期,在亏损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亏损额累计同比增速为-11%,亏损状况持续大幅改善㊂而同期民营企业的增速为21%,亏损状况持续恶化(见图6)㊂其次,2018年以来的工业企业利润出现分化,其原因不在于PPI分化,而在于融资成本分化㊂在去产能背景下的2017年,工业企业利润状况出现图5㊀盈利企业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金融数据终端,笔者计算㊂图6㊀亏损企业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金融数据终端,笔者计算㊂大幅分化,其直接原因是分行业PPI的大幅分化㊂但是这一现象在2018年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分行业的PPI差异有明显收敛㊂甚至2018年的PPI行业分化达到4年来最低水平(见图7)㊂因此,从出厂价格指数(PPI)角度并不能解释第二次分化,那我们就要从成本角度进行观察㊂图7㊀30个工业细分行业PPI(各年1 8月)累计同比增速的标准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金融数据终端,笔者计算㊂最后,从整体工业企业的四大类成本来看,利息支出成本变化最大㊂2017年至今,特别是2018年以来,其他三大类成本的累计同比增速较为稳定,甚至主营业务的成本增速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㊂只有利息支出的累计同比增速出现了大幅上升,并从2018年初以来稳定在高位㊂2017年末,利息支出的累计同比增速仅为4%,2018年8月这一增速则超过了10%(见图8)㊂而且我们看到,利息支出增速上升主要对民营企业造成了冲击㊂2017年7月初,民营企业产业债和央企产业债两者的利差一度低于120个基点,到了2018年7月初和9月末,这一利差则两度超过260个基点(见图9)㊂这种利差结构,不仅反映了债券市场上民营企业和央企之间相对融资成本的变化,而且和商业银行贷款等其他融资渠道的相对融资成本变化也是一致的㊂国有企业(或央企)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差异是否反映了企业规模的差异?因为国有企业往往规模更大,而民营企业往往规模偏小㊂因此,两者的融资成本差异,可能不完全是由所有制性质带来的,也可能和企业规模有关㊂不过,主流研究表明,在控制了企业规模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图8㊀工业企业的四类成本累计同比增速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金融数据终端,笔者计算㊂图9㊀民营企业和央企的信用利差资料来源:兴业研究,Wind金融数据终端,笔者计算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仍然表现出现系统性的差异㊂但是这一点也并不是毫无争议,例如栾小华发现,企业的规模差异在信贷获取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远比企业所有制性质重要;在控制了企业规模等其他相关因素之后,企业的国有属性并未有助于其获取信贷资源或降低信贷资源的获取成本,恰恰相反,国有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可能性反而低于非国有企业㊂但是,李旭超㊁罗德明㊁金祥荣的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这个变量并不是一个外生变量: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受到的扭曲都很严重,资源错置更倾向于降低国有企业的要素成本,从而使国有企业规模超过其最优规模;与此同时,资源错置更倾向于提高非国有企业的要素成本,使非国有企业规模小于其最优规模㊂给定这样的规模格局,国企㊁民企的融资成本出现差异则是必然结果㊂更重要的是,国企㊁民企在规模上的差异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而且在中短期这种差异较为稳定,这只能解释国企㊁民企融资成本一直以来的分化状态,但无法解释本报告所强调的两者相对融资成本在2018年以来的阶段性变化㊂现阶段,二元的产权结构必然内生出利率双轨制的制度安排㊂这种利率的双轨制,从根本上说依然是产权问题,仅仅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而没有相配套的产权改革,利率双重双轨制问题将难以解决(黄少安㊁李睿,2016)㊂而在2018年以来,由于金融监管加码和经济周期面临下行压力,这种利率双轨制以更强的压力得以外化体现㊂四 工业部门国企、民企分化带来的关切点关切点之一: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㊂以国有企业景气程度为基准,来观察中小企业的相对景气指数:目前这个相对指数正处于过去10年以来的次底谷,而且尚未看到明显的反弹趋势(见图10)㊂在此背景下,国企㊁民企的分化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情绪㊂2018年前9个月,已有22家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转让协议将公司转让给国资﹐接盘总市值已经超过1330亿元;其中仅9月上半月﹐就有6家上市公司计划向国资转让股份㊁控制权㊂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㊂以徐林为代表的观点认为,这种接盘行为本身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有利于保护民企的有效生产力,不能简单理解为 国进民退 ㊂图10 中小企业相对景气指数注:相对景气指数由以下两个指数求差值得到:国有企业景气指数㊁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工业指数)㊂两者求差值后,以差值的历史均值为零基准,得到各期的具体数值㊂由于缺乏工业行业的国企景气指数,因此使用国有企业景气指数作为替代㊂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㊁中国中小企业协会,Wind金融数据终端,笔者计算㊂但是,本轮国企㊁民企出现的分化有其更为深刻的原因㊂为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构建有效的市场机制来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从而培育微观主体的活力㊁增强中国经济系统的韧性㊂关切点之二:行业分化加剧可能阻碍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升级㊂2017年7月以来,国企㊁民企的融资成本出现了系统性分化,这种行业分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化也是一致的㊂图11给出了各个工业细分行业的信用利差变化情况㊂我们先看第一类行业,即2017年年中以来受融资成本变化冲击较小的行业有:航空运输㊁机械设备㊁水泥制造㊁建筑材料㊁专用设备㊁煤炭开采㊁公用事业㊁电力㊁有色金属㊁航运㊁铁路运输㊁汽车㊁采掘㊁国防军工㊁交通运输㊁钢铁等㊂2017年7月13日以来,上述行业的信用利差变化均值下降了7个基点,其中航空运输业的信用利差下降了46个基点㊂分阶段来看,这些行业在2017年7月13日至2018年7月19日之间融资成本只有微小的上升㊁甚至下降,而在2018年7月20日至2018年9月28日之间融资成本还有下降㊂这些行业一般都是重工业㊁上游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较为集中的行业㊂再看第二类行业,即2017年年中以来受融资成本变化冲击较大的行业有:轻工制造㊁通信㊁电子㊁医药生物㊁纺织服装㊁计算机㊁家用电器㊁电气设备㊁建筑装饰㊁农林牧渔㊂2017年7月13日以来,上述行业的信用利差变化均值上升了110个基准点,其中轻工制造业的信用利差上升了245个基点㊂分阶段来看,这些行业在2017年7月13日至2018年7月19日之间融资成本上升更为明显,而在2018年7月20日至2018年9月28日之间融资成本下降却相对有限,甚至个别还有所上升㊂这些行业一般都是轻工业㊁下游的最终产品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为集中的行业㊂上述两类行业的融资成本出现了较大分化,其中后者不但是民企较为集中的行业,同时也包括了部分新兴和战略性产业㊂因此,上述行业的分化,不但可能在中短期影响到相关行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进而影响到短期宏观经济的稳定,而且还可能影响到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动能㊂五 结论与展望:需以结构政策应对工业企业分化目前工业企业总体利润增速稳定,2018年1 8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仍然达到了16 2%㊂但是与此同时,要充分重视背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