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耐药监测及分析..
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结分析
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结分析一、监测情况:1、革兰阳性球菌(前两位)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耐药见下(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青霉素。
耐药率50-75%:红霉素。
耐药率40-50%:庆大霉素。
耐药率30-40%: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
(2)表皮葡萄球菌抗菌药物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庆大霉素、四环素。
耐药率40-50%:诺氟沙星。
耐药率30-40%: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
2、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1)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耐药率见下:耐药率超过75%:无。
耐药率50-75%:头孢噻吩、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呋辛。
耐药率40-50%: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妥布霉素。
耐药率30-40%: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
(2)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
耐药率50-75%:无。
耐药率40-50%:无。
耐药率30-40%:替卡西林+棒酸。
(3)阴沟肠杆菌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呋辛。
耐药率50-75%: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
耐药率40-50%: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吡肟。
耐药率30-40%:无。
3、假单胞菌和非发酵菌抗生素耐药见下:(1)铜绿假单菌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无。
耐药率40-50%:无。
耐药率30-40%: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
(2)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替卡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对医院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分析
对医院抗 生素 的使用 与细菌耐药性 监测 的分析
杨红英 , 陈振德 , 贾孟 良, 关小平, 林山鹰, 曾文莉
( 深圳 市人 民 医院 , 暨南 大学第 二 临床 医学 院 , 东 深 圳 582 ) 广 10O
摘要 : 目的 监测抗生素 的使用与 l 临床主要 分离菌的耐药率 。方 法 通过 电脑程序调取住 院药房抗生 素的消耗 数量,并按用药频度
Ap I a inO jia t ir baI e t n r el n e pi t f nc I c O Cl An i c O i m Ag nsa dSu V i c l a o c e iI ssa c f s i l f Ba t r a Re it n e0 Ho pt a
( D s进行排序; D D) 临床分离菌用 K ry a e 法进行药敏试验 。 果 头孢菌素类 、 i ur bB 结 喹诺酮类 、 大环 内酯类临床 用药最为广泛 ; 在抗生素 D D 的排序 中前 1 D s 0位包括 2种喹诺酮类和 6种头孢菌素类, 尤其头孢唑啉 的使用频率最高。在 临床分离菌 中最常见的菌种 为大肠
rn e n t e t p O s as c fz l r n e i 山e 矗 s e t n c i ia s p mt d ra ims s h rc i oi 0 g l s e aie d g d i h o 1 e t, ea o i a g d n n rt a . l c l e a e o g ns , c e ih a c l C a u a e n g tv s I n E ,
sh s i lM et o pt | a hods r eDDDsod r f ni c il g ns n2 O set tdb o ue . t c il u c piit fh l ia h re t o a mimba e t i O 6wa s mae yc mp tr Ani mba se t lyo eci c l a i mi s hi t n i ltd i 0 6we_ts d b ry Ba e t0 .ResUIs I h s ae n 2 0 r et y Ki — u rmeh d o e e b t nte DDD re,2kn so 一 un ln sa d6 kn so e h ls oi sod r id f4 q io0 e n id fc p aop r n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1. 引言多重耐药菌是指在不同类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其耐药性对临床治疗构成了严重挑战。
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总结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目标性监测方案2.1 监测对象本次目标性监测主要以与医院感染相关的细菌为研究对象,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
2.2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不同医疗机构的临床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并采用规范化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
同时,统计不同细菌菌株的耐药情况和流行趋势。
3. 目标性监测结果3.1 菌株分布通过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株。
3.2 耐药性分析针对不同菌株,我们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呈多重耐药。
3.3 流行趋势分析通过对多个时间段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这意味着多重耐药菌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和感染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4. 目标性监测分析4.1 主要问题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滥用和误用抗生素、不合理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不严格等。
4.2 风险评估通过对目标性监测分析的数据进行评估,我们发现多重耐药菌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和挑战越来越大。
这不仅会导致治疗方案受限,还可能增加临床感染的风险和死亡率。
4.3 建议和措施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4.3.1 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医疗机构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内涵培训,明确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原则,减少滥用和误用抗生素的现象。
临床医学中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与管理
临床医学中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与管理抗生素作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治疗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临床医学中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与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医学中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与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一、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是指对细菌的耐药性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及其变化趋势。
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对细菌样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得出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检测和分析细菌中与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和突变情况,从而评估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水平。
3. 国家和地区监测网络:建立国家和地区的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和分析临床细菌耐药性数据,以监测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情况。
二、抗生素耐药性的管理抗生素耐药性的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减少和控制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生素耐药性管理的策略:1. 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键措施。
医生应遵循临床指南和治疗原则,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种类、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2. 加强细菌感染控制:细菌感染控制是减少细菌传播和抗生素耐药性传播的重要手段。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措施、环境清洁等,可以有效控制细菌的传播和感染。
3. 促进合理药物使用:除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外,还应促进其他药物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抗病毒药物等,可以减少细菌感染,降低抗生素使用频率,从而减少抗生素耐药性。
4. 提高公众的抗生素意识:公众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规定剂量、疗程使用抗生素,并了解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加强公众的抗生素意识教育,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及耐性性评估
为什么要进行抗生素使用评估?提高处方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及耐药性评估Jérôm e R OB ERT 教授感染控制科P i t i é-S a l p êtr i èr e Ho s p i t a l - APHP – 巴黎P i e rr e & M a r i e C ur i e 医科大学降低抗药性标杆分析: 作为比较或参照确定改进空间检测级别病人级别群体级别病房 医院 地区 国家检测对象 ?=> 分子限定日剂量(DDD )病人级别使用的抗生素剂量 持续时间施用时间(如. 抗生物预防)群体级别克/千克瓶装限定日剂量治疗天数处方日剂量 处方中的与使用的对照使用测量的标准化 DDD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规定)不适用于病人治疗未必是测量的良好实践限定日剂量与处方日剂量对照病房X 中的5个病人使用抗生素 (限定日剂量= 1 g )A 组:一个病人使用日剂量3g ,持续10天限定日剂量积累数: 30 处方日剂量积累数: 10 B 组:三个病人使用日剂量1g ,持续10天限定日剂量积累数: 30 处方日剂量积累数: 30=> 抗生素使用的不同检测方法使用指示剂=> 分母分母将通过分子测量的抗生素使用与《活性》或群体大小关联流动医护与门诊病人居民医院 – 医疗机构入院数 / 出院数床日数 / 实际占用的床日数患者天数分母相关联患者天数≈ 入院数 x 平均 L O S床日数≈ 患者天数 / 占用率床日数≈ 入院数 x 平均 LOS / 占用率抗生素使用的指示剂很多分子& 很多分母 => 很多指示剂在群体级别中最常使用的标准D DD / 1000 患者天数 P DD / 1000 患者天数D OT / 1000 患者天数D DD / 100 入院数DDD/ 1000人/ 天医院D DD / 1000 医院日 时间与地点上的对照使用A TB 的患者数 使用超过2种药物的数目治疗结果指示 左 氧 氟 沙 星PDD = DDD左氧氟沙星PDD > DDD氨比西林-头舒孢巴曲克松坦PDD < DDD氨比西林-舒巴克坦抗生素使用:其他指示剂间接检测:过程检测现有的抗生素处方规定病房手术室急症室现有的感染疾病专家在其他病房提供咨询的时间外科医生教育,如抗生素使用和细菌抗药性小时数/ 年/ 外科医生0抗生素监测:需要什么以及哪里获取?药店派送的抗生素瓶装向DDD或PDD的转换率剂量/持续时间病房PDDDOT派送时间剂量/持续时间抗生素委员会现有规定特殊药物的监测施用患者天数,床日数,入院数,…抗生素监测:需要什么以及哪里获取?患者病历开始和结束日期使用剂量持续时间其他变量年龄免疫抑制感染类型微生物类型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与抗药性关联⇒使用质量- 符合规定⇒特殊观察- 现患率调查(一日)抗生素监测:如何达到目标?界定数据组的最低要求界定资料收集的标准程序医院信息系统+++为了能收集各方面(药店、病房、…)的数据,应做到全面D D D H C /1000 /2002年在欧洲医院中抗生素使用 的所有情况4.0抗生素监测: 部分结果3.53.0日 民2.5 居2.0 用 使 的1.5在 1.00.50.0FI FR HR LU PL BE GR EE S MT DK SK HU SE NO其他* 磺胺类药J01E喹诺酮类抗菌药 J01M 大环内酯类 J01F 四环素类J01A头孢菌素类 J01D 青霉素类J01CVan der St i che l e JAC 2006.法国大学医院中抗生素的使用:一日患病率研究抗生素治疗-观察当日抗生素治疗的结果床日入数院数N=294床日数入院数数据来源?抗生素抗药性的观察实验室患者数据(病房, 来源, 年龄,性别, 起始日期)样本类型微生物–遗传因子型–血清型抗生素过敏性病史感染/ 移植施用入院数患者天数临床样本需要« 感染 »如果可以,消除移植排除筛选样本无不明确点血液样本液体 : 脊髓液,腹水,胸液尿液 导尿管不明确点呼吸 脓所有表皮样本数据显示Q uel q ue s o i t le t y p e d ’i n f o r m at i on , l es r ésu l tatsde sens i b ili té p o ur un ant ibio t iq u e do n n é sont à cons i dér e rA u se i n d e l a même f a m ill e pour év a l u e r l a r és i s t a nc e cro i sée C o mp a r a t i v e m e nt au x a nt i b i ot i q u es d es aut res f a m ill es pou r év a l u e r l a r és i s t a nc e ass oc i ée (co -r és i s t a nc e ) et mu l t i - r és i s t a nc e关于类型1的信息通过过敏性状况分析亚群MI C 分布直径分布通过表型进行分层分析实验室收集量化的信息So uc he s sen sible s (S)Sou ch e s n on sen si ble s (I +R)35 %关于类型2的信息抗药性的全球数据 通过以下进行分层 样本类型 病房类型社区获得性与医院获得性需要收集额外信息关于类型3的信息对于已界定的感染或特异性流行病(医院...)的耐药比例需要采集其他信息与临床医生一起界定感染除了一些特殊的感染类型,如脑膜炎界定医院获得性与社区获得性菌血症中的大肠杆菌:不同年龄对β-内酰胺抗生素 的过敏性 (I l e de F ranc e N e t w o rk )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关于类型4的信息多药耐药性细菌 按临床样本 按病房按感染类型 …需要新的信息来计算指示剂分母: 病患天数,入院数在医院背景中,将抗生素使用和细菌抗药性与抗生素相关联ATB 使用 抗药性图3 医院每月头孢噻甲羧肟使用量及头孢噻甲羧肟耐药性/中间体 革兰氏阴性杆菌(第5期中心移动 平均数)。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多重耐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得医治感染变得更加困难,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及时的监测分析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和分类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
按照其抗药谱的扩展程度,多重耐药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多重耐药菌(MDR,Multidrug Resistant),即对至少一种抗生素耐药;Ⅱ型多重耐药菌(XDR,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即对多种抗生素耐药;Ⅲ型多重耐药菌(PDR,Pandrug-Resistant),即对所有已知抗生素耐药。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1. 监测对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对象主要包括医院内的患者、医护人员和医疗设施,以及社区环境中的相关标本等。
2. 监测内容(1)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对医院内患者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统计,包括感染类型、部位、病原菌、感染情况等。
(2)多重耐药菌的耐药谱分析:对多重耐药菌的耐药谱进行分析,了解其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
(3)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机制:研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机制,了解其在医疗环境和社区环境中的传播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3. 监测方法(1)临床标本检验:对临床患者的分泌物、组织等标本进行菌落计数和耐药菌分离鉴定。
(2)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多重耐药菌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和分析,包括耐药基因检测、耐药菌分子分型等。
(3)环境监测: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空气、水等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了解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
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1.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1)强化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的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室、医疗器械等环境必须保持无菌,避免手术感染。
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的检测与监测方法探索
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的检测与监测方法探索抗生素耐药性是当今全球医疗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日益普遍,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种全球性威胁。
因此,开发有效的抗生素耐药性基因检测与监测方法成为了当前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抗生素耐药性基因检测技术1.1 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是最常用的无标记方法来进行抗生素耐药性基因检测。
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可以扩增目标基因片段,并通过电泳等手段判断阳性样品。
1.2 DNA芯片技术DNA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通量平行分析方法之一,可实现对多个基因和目标序列同时进行筛查。
这种技术能够准确鉴定不同类型的抗生素耐药性相关基因。
1.3 循环延伸反应(CET)循环延伸反应(CET)通过将靶向DNA引物连续循环和鉴定分子结构中可变区域组合起来进行多重分析,可快速而准确地检测抗生素耐药性基因。
二、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监测方法2.1 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是通过构建宏基因组图谱以鉴定和比较个体或环境中微生物及其功能基因的一个高通量技术。
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检测和监测不同样本中抗生素耐药性相关基因的存在和表达。
2.2 PCR扩增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PCR-RFLP结合了两种技术的优点,不仅可以扩增目标序列,还可以通过限制酶切产物的长度差异来区分不同的抗生素耐药性基因。
2.3 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元转录组学研究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对元转录组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计算机算法将获得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分类,可以确定与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新型基因。
三、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范围内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对于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的检测和监测方法也将不断改进和发展。
3.1 快速便携式设备未来研究人员希望开发出手持式、快速便捷的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设备,使得在实验室以外的环境中也能进行检测,加快诊断和治疗的速度。
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现状与防控策略
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现状与防控策略抗生素耐药性是当前全球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对常用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防控策略。
一、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现状(1)耐药性机制的研究: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揭示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多种机制。
比如,细菌通过改变药物靶标、降低细胞对药物的渗透性等方式来产生抗药性。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细菌耐药性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新型抗生素的发现:在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寻找新型的抗菌药物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点。
科学家们通过对抗菌药物的筛选和修饰等方式,发现了一系列具有较高疗效的新型抗生素。
这些新药的研发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3)耐药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了解耐药细菌的流行规律对于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中耐药细菌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家们可以追踪疾病的传播途径、掌握耐药菌株的演变过程,并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抗生素耐药性的防控策略(1)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公众对于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学界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和过度使用。
(2)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医疗机构和医生应遵循临床治疗指南,合理用药,避免过度或错误使用抗生素。
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制止非法销售抗生素的行为。
(3)促进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鼓励科学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加大对于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力度。
此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药物研发政策和激励措施,以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4)加强国际合作:抗生素耐药性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
各国可以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疫情和经验数据,共同研究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的对策。
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报告根据我们对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和分析,以下是报告的内容。
一、概述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是针对临床疾病常见的病原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监测和分析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可以为临床医学提供指导,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二、监测方法我们采用了标准微量稀释法来进行耐药性监测。
通过将各类抗生素稀释至不同浓度,并加入病原菌培养物中进行生长观察,最终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
三、监测结果我们对多个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了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根据我们的监测,以下是我们得到的一些主要结果:1. 多药耐药情况我们发现某些病原菌对多个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这些耐药菌株在对多类抗生素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受性,显示出多药耐药的特征。
2. 特定抗生素耐药性对于单一抗生素,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病原菌耐药情况。
例如,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出现。
四、分析和建议根据我们的监测结果,结合临床使用和相关研究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和建议:1. 合理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严格遵循指南,在合适的患者和病原菌确诊情况下进行使用。
2.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耐药性的传播是造成临床感染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建议医院和卫生管理部门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隔离措施等,防止病原菌的传播和耐药性的扩散。
3. 推动研究和开发新型抗生素随着耐药性的不断发展,急需研发新型抗生素来解决当前抗生素效果下降的问题。
政府、学术机构和药企应加强合作,推动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应用。
五、结论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对于保护公众健康、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建议的给出,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耐药性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是指某些致病菌对常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多种抗生素,这使得临床治疗变得困难。
近年来,MDR感染在医院感染中逐渐增加,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挑战,对MDR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监测分析MDR感染的方式是通过对病人的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这可以帮助确认MDR感染的菌株和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可以采集的样本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
通过对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可以得到纯种菌株,并进行进一步的药敏试验,确定MDR菌株对哪些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
可以对不同病区和科室的患者进行监测,以确定MDR感染的传播情况和流行趋势。
针对MDR感染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勤洗手、戴手套、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等。
其次是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细菌耐药性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第三是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确保废物的正确处置,防止感染的传播。
还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例如加强MDR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避免感染的传播。
防控MDR感染还需要加强相关的培训和宣传。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对MDR感染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还需要向患者和公众宣传有关MDR感染的知识,如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正确使用抗生素等。
这可以增加公众对MDR感染的认识,减少感染的发生。
通过监测分析MDR感染,可以及时了解MDR感染的情况和传播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通过加强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等措施,可以减少MDR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加强相关的培训和宣传也是防控MDR感染的重要手段。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难题,它给医疗卫生系统和患者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得一些原本常见的感染疾病变得难以治愈,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危机。
监测分析多重耐药菌,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维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包括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绿脓杆菌等。
这些细菌通常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传播,对医院感染控制构成了严重威胁。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途径包括:医疗器械、手术创口、皮肤黏膜、肠道、呼吸道等,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监测和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网络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网络,通过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监测网络可以涵盖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确保全面监测各类感染情况。
二、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不同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程度,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建立起细菌库,收集、保存各种细菌菌株,进行系统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研究。
三、加强感染病例报告和数据收集建立完善的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包括感染部位、感染类型、病原菌信息、患者基本信息等。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四、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和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建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详细的医院感染控制计划,并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和防护知识培训。
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患者感染预防宣教制度,使患者了解感染的预防和防护知识,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检验科抗生素敏感性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抗生素敏感性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抗生素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兽医领域的药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细菌感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于医疗领域而言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为了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抗生素药物,检验科发展了一系列常见的抗生素敏感性检测与分析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药物敏感性试验(Disk-diffusion test)药物敏感性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快速筛选方法,用于确定细菌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
试验过程中,细菌培养物被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并在其表面放置含有抗生素的纸片(或药物片剂)。
若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则在其周围形成抑制圈,通过测量抑制圈的直径大小来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水平。
二、最小抑菌浓度试验(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test)最小抑菌浓度试验进一步确定了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在这种试验中,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逐渐增加浓度的抗生素,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最小抑菌浓度被定义为能够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这个浓度反映了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程度。
三、基因检测(Genetic testing)基因检测是一种高效的方法,通过检测细菌基因组中与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基因来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PCR技术或基因芯片分析细菌的DNA,快速鉴定特定的抗生素耐药性基因。
基因检测不仅可以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机制。
四、液相扩散法(Broth dilution method)液相扩散法是一种精确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的方法。
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逐渐增加浓度的抗生素,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的变化。
最小抑菌浓度被定义为能够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相对于固体培养基上的抗生素扩散试验,液相扩散法更为准确和方便,也更适合大规模的抗生素敏感性检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及分析评价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及分析评价制度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管理愈发重要。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已经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临床问题,包括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增加以及治疗效果下降等。
为了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合理使用,各国纷纷建立了相应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及分析评价制度。
本文将对该制度的概念、目的、内容以及实施效果进行探讨。
一、概念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及分析评价制度是指通过对医疗机构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以达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该制度旨在促使医护人员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二、目的1. 优化抗生素使用:监测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现象,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促使医务人员遵循规范用药原则。
2.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对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不合理使用导致的治疗效果下降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治疗方案。
3. 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止耐药菌院内传播和产生的关键。
通过监测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多药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4.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公共卫生安全息息相关。
临床应用监测及分析评价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媒体报道的准确性,降低公众滥用抗菌药物的风险。
三、内容1. 数据收集和分析:建立医疗机构的电子数据库,及时准确记录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药物名称、用药途径、剂量、疗程等信息。
对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异常现象。
2. 制定指南和准则: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相应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和临床路径,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提高医务人员的规范用药意识。
3. 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使用的认识。
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能力。
抗生素使用中的治疗监测与疗效评估
抗生素使用中的治疗监测与疗效评估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然而,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为了确保抗生素的有效治疗,监测和评估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至关重要。
一、治疗监测的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
这包括体温、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的改善程度。
如果症状没有显著改善,可能意味着抗生素不起作用或者细菌对该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评估抗生素疗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尿液或其他生物标本样本,可以确定细菌的敏感性和疗效。
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二、疗效评估的指标1. 细菌感染的消除治疗抗生素的首要目标是彻底消除细菌感染。
临床症状的改善通常可以反映出细菌是否被有效控制。
但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治疗效果,实验室检测结果也必不可少。
当细菌培养结果呈阴性或者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时,可以认为抗生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 患者的疗程情况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疗程情况也是评估疗效的重要指标。
如果患者的症状逐渐改善并最终消失,可以认为治疗效果良好。
然而,如果症状反复出现或者没有明显好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抗生素的选择或者治疗方案的调整。
三、治疗监测与疗效评估的意义1.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监测和评估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在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细菌对某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时,医生可以及时更换其他具有较高敏感性的抗生素。
这样可以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2. 避免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还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处理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一些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过敏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等,及时监测可以减少这些风险。
3. 优化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细菌耐药性增加的重要原因。
抗生素使用与耐药性监测制度
抗生素使用与耐药性监测制度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维护公众的健康利益,本医院订立了以下抗生素使用与耐药性监测制度。
一、抗生素使用管理1.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为了治疗或防备确诊的细菌感染;–患者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或试验室检查确诊存在细菌感染;–临床或试验室检查结果证明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以对细菌感染起到治疗作用。
2.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遵守以下原则:–选择对特定细菌有效的抗生素;–依据细菌感染的部位、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遵守抗生素禁忌、禁用及相互作用的相关规定。
3.医院将建立抗生素使用评价和审核机制:–针对每位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审核;–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加以矫正。
4.医院将进行抗生素使用的监测与反馈:–对临床使用的抗生素进行监测,收集使用数据并进行分析;–结合耐药性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策略。
二、抗生素耐药性监测1.医院将建立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网络:–与其他医院、疾控中心和相关试验室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耐药性监测数据;–定期参加国家和地区组织的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工作。
2.医院将进行抗生素耐药性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每个科室使用的抗生素进行耐药性监测;–将耐药性监测结果与临床使用情况相结合,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策略。
3.医院将对耐药性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定期对耐药性数据进行统计,订立耐药性监测报告;–分析耐药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备和掌控策略。
4.医院将开展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知识宣传与培训:–向医务人员、患者及公众普及抗生素耐药性知识;–为医务人员供应抗生素使用与耐药性监测的培训,提高其认得和水平。
三、制度执行与监督1.医院将建立抗生素使用与耐药性监测制度的宣贯机制:–撰写宣传料子,通过医院内部媒体及时宣传制度;–制作相关宣传海报,张贴在科室、药房等易于注意到的位置;–开展内部培训、讲座等形式的宣贯活动。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已经导致了细菌耐药的威胁。
为了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及其重要性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1.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这种方法通过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最低浓度来判断细菌对该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常情况下,细菌在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下无法生长,从而可以判断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纸片扩散:这种方法在含有抗生素的纸片上滴加经过稀释的细菌悬浮液,通过细菌的生长情况来观察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过对不同浓度抗生素纸片的使用,可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3.基因检测:这种方法通过检测细菌体内的耐药基因来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对细菌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细菌的耐药性,并帮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提供抗生素选择的依据:细菌耐药监测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选择合适抗生素的依据。
通过了解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可以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2.制定公共卫生策略:细菌耐药监测可以提供有关细菌耐药性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卫生部门制定公共健康策略、开展耐药菌监控和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3.指导新药研发:了解细菌的耐药性可以指导新抗生素的研发工作。
通过对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的监测,可以确定哪种类型的抗生素对一些细菌特别有效,从而推动针对耐药菌的新药研发。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了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以下是几点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建议:1.根据细菌耐药性选择抗生素:根据细菌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选择具有较高效力的抗生素可以更好地治疗感染。
2.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生素。
不要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使用抗生素,不要误认为抗生素能够治疗感冒等病毒感染。
耐药分析报告
耐药分析报告1. 引言耐药现象是指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对抗生素或其他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完全失效的情况。
耐药的出现给医疗行业和公共卫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为这使得原本有效的治疗手段变得无效,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监测耐药现象,本报告对耐药进行分析,以期提供有关耐药情况的详细信息和应对措施。
2. 检测方法耐药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传统的药敏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基因测序等。
在本次耐药分析中,我们采用了药敏试验的方法来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受性。
药敏试验通过培养细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来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3. 样本信息耐药分析所需的样本通常是来自患者的体液或组织样本。
在本次分析中,我们选取了100个患者的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这100个样本来自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患者,涵盖了不同地区的人群。
4. 耐药情况分析4.1 抗生素耐药性分析通过对100个样本进行药敏试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数据。
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抗生素名敏感菌株数量(个)耐药菌株数量(个)敏感菌株比例A 70 30 70.0%B 55 45 55.0%C 80 20 80.0%D 60 40 60.0%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抗生素的敏感菌株比例存在差异。
抗生素C对细菌的敏感性最高,敏感菌株比例达到80.0%,而抗生素B的敏感菌株比例最低,只有55.0%。
4.2 耐药菌株分布情况分析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细菌耐药菌株的分布情况。
结果如下:细菌种类耐药菌株数量(个)细菌菌株A 10细菌菌株B 15细菌菌株C 20细菌菌株D 25细菌菌株E 30细菌菌株E是样本中耐药菌株数量最多的,达到了30个,而细菌菌株A的耐药菌株数量最少,只有10个。
5. 耐药管理建议根据耐药情况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耐药管理的建议:•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抗生素滥用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分析抗菌药物耐药性与防控策略
分析抗菌药物耐药性与防控策略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分析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日趋突出。
抗菌药物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
这一现象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使得许多常见疾病难以治疗。
下面将从原因、影响和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原因分析1.1 滥用和过度使用: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耐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医院和家庭中,由于患者需求或医务人员不合理开具处方,大量使用无需或低需量的抗生素,导致细菌逐渐产生耐受性。
1.2 不良制度与管理:缺乏正确而严格的制度与管理也是导致耐药问题加剧的原因之一。
密切合作、跨界监管以及强化对非法销售伪劣抗菌药品行为的打击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1.3 培养环境改变: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生活中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已成为习惯。
再加上公共环境和康复场所耐药细菌的传播,导致更多的人暴露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下。
2. 影响分析2.1 丧失疾病控制能力:抗菌药物失效会给全球范围内许多疾病,如结核病、性病等的防治带来极大困扰;手术、移植和癌症化疗等医疗过程都离不开抗生素的应用,当这些常见操作因耐药性而受影响时,将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威胁。
2.2 经济负担加重:抗菌药物失去了治疗效果意味着需要更昂贵、更复杂的治疗方法。
同时,由于全球低收入人口缺乏对其合适使用和监督方面防范体系,这也将增加其经济负担。
2.3 疾病传播蔓延:耐药细菌及其带有抗菌基因的耐药基因传播将增加这些病原体对全球范围内流行性传染病的威胁。
这种可能性使得控制传染病变得异常困难。
3. 趋势分析3.1 抗菌药物广泛使用: 预计未来几十年,抗菌药物的需求仍然巨大。
不论是在医疗领域还是农业和养殖产业中,人们普遍会延续大量使用抗菌药品,其中就包括了滥用和过度使用。
3.2 新型耐药基因出现:新型耐药细菌与新型抗生素相互作用会引发新一轮的博弈。
而且在旧有的环境中,这些非常规典型的“进化”途径将加速并导致更多网络共享时刻造成更广泛和更持久的问题。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株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的抗性。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基因突变,使得细菌不再对抗生素敏感;二是外源性基因的传递,使得细菌获得了耐药基因。
早期的抗生素开发方式与药物靶点有关,致使细菌研发出相关抗药性。
而抗生素的滥用也是导致耐药性问题加剧的一个主要原因。
1.细菌耐药的监测:通过采集临床标本中的细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然后进行药敏试验,测试其对多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这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耐药基因的检测:通过PCR等方法,检测细菌中存在的耐药基因,包括耐药突变基因和外源性耐药基因。
这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耐药基因的传播和演化规律,为制定抗菌药物研发和耐药性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3.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通过细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能够揭示细菌间的遗传关系、传播途径和耐药性传播的动态过程。
这对于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以及不同病室中的细菌耐药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耐药性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另外,监测分析的结果还可以用于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抗生素滥用和不必要的耐药性增加。
细菌耐药监测分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多个层面的合作。
首先,需要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参与样品采集和检测工作;其次,需要政府和相关政策制定者加强监测分析的组织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及措施;此外,还需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对细菌耐药的监测和分析开展科学研究,为耐药性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细菌耐药监测分析对于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持续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可以及时掌握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耐药性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简称MDR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由于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在临床上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监测、分析和防控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监测手段和防控措施。
一、监测和分析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 临床样品的采集与分离:需要从临床患者的各类样品(如血液、尿液、痰液等)中采集细菌样品。
然后,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技术,将细菌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2.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通过对分离出来的细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可以了解不同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包括多重耐药菌。
该数据可以为临床工作者在治疗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供参考。
3.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多重耐药菌的基因分析,可以了解其传播途径及机制。
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确定不同菌株之间的相关性。
4. 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和时空分布特点,可以根据调查结果来制定预防措施,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1. 卫生教育和宣传:通过向公众普及个人及环境卫生的知识,如手卫生和食品安全的常识等,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减少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机会。
2. 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制定和执行手卫生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改进设施和设备的设计等,以减少多重耐药菌在医疗机构中的传播。
3. 全面的环境卫生改进:在公共场所、家庭和医疗机构中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减少菌群的滋生和传播。
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疗机构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管理,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抗生素,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5. 发展新型抗菌药物和疫苗: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和疫苗,以应对多重耐药菌带来的挑战。
6. 加强监测和报告体系: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掌握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和传播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80
敏 感 率 (%)
100 89
96
60 40 20 0
美 平 标 准 接 种
美 平 高 接 种
头 孢 吡 肟 标 准 接 种
美 平 标 准 接 种 头 孢 吡 肟 高 接 5种
美 平 高 接 种
头 孢 吡 肟 标 准 接 种
0
头 孢 吡 肟 高 接 种
信 心 之 选
绿脓杆菌的耐药机制
外膜通透性下降(OprD缺损) 产生药物灭活酶
β -内酰胺酶
排出泵的亢进(OprM过度表达)
信 心 之 选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绿脓杆菌 及其变异株的MIC
MIC (μg/ml)
菌株 耐药性变异
MEPM
IPM
PAPM
PAO2152
SF04 SF20
野生菌株 OprM(+) OprD(-) OprD(-) +OprM(+)
接种效应
标准接种度(105)时相当于临床中的轻中度感染, 高接种度(107)时相当于临床中的重度感染。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药学院药疗系 Alicia M. Reese等 针对不同抗生素的接种效应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信 心 之 选
标准接种(105)和大接种(107)时抗菌药 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MIC(g/ml)
美 平 标 准 接 种
美 平 高 接 种
哌 拉 西 林 他 唑 巴 坦 标 准 接 种
58
哌 拉 西 林 他 唑 巴 坦 高 接 种
美 平 标 准 接 种
美 平 高 接 种
67
哌 拉 西 林 他 唑 巴 坦 标 准 接 种
22
巴哌 坦拉 高西 接林 种他 唑
美 平 标 准 接 美 种 平 高 接 种
• 可分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 主要产金属酶的细菌:
– 鲍曼不动杆菌
– 绿脓杆菌 – 肠杆菌科细菌
信 心 之 选
内容安排
ESBL AmpC 金属酶 绿脓杆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机制
信 心 之 选
绿脓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信 心 之 选
常见的耐药革兰阴性菌:绿脓杆菌
• 是革兰氏阴性菌(GNB)感染中最常见
信 心 之 选
绿脓杆菌的耐药机制
外膜通透性下降(OprD缺损) 产生药物灭活酶
β -内酰胺酶 排出泵的亢进(OprM过度表达)
信 心 之 选
β-内酰胺酶的结构
丝氨酸β -内酰胺酶 金属β -内酰胺酶
OC CH CH2OH HN
Zn H2O Zn H O H
平松啓一編:耐性菌感染症的理論与実際, 1998
PAB-C10 PAB-CS7
PAB-C43 PAB-C12 PAB-C14 PAB-C4 PAB-C3
TEM-10 SHV-7
TEM-43 TEM-12 SHV-2 TEM-4 TEM-3
Thomson KS, et al. Cefepime, piperacillin-tazobactam, and the inoculum effect in tests with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 AAC, 2001;45(12):3548-54
Antibiotic
PA01
PA01T
PA1423
PASE1
PA1425
PA1426
OprM+、OprD+ OprM+、OprD+ OprM++、OprD+
OprM+、OprD- OprM-、OprD- OprM++、OprD-
亚胺培南 美 平
1 0.5
1
1
16
16
16
0.125
4
4
0.5
16
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43:424-427,1999
信 心 之 选
ESBLs
Plasmid-Mediated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 • 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它是由质粒介 导的β-内酰胺基因(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 DNA).如TEM-1、TEM-2、SHV-1等经突变 后衍生而来,其通过质粒形式传播。
75
哌 拉 西 林 他 唑 巴 坦 标 准 接 种
大肠杆菌
/
42
哌 拉 西 林 他 唑 巴 坦 高 接 种
/
/
/
/
/
/
肺炎克雷伯菌
产AmpC酶的菌群
Thomson KS, et al.. AAC, 2001;45(12):3548-54
美平 VS 头孢吡肟
信 心 之 选
在标准接种度(105CFU/ml)与高接种度(107CFU/ml) 时的敏感率比较
信 心 之 选
ESBLs
Plasmid-Mediated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
临床研究已经证明:
病人感染了ESBL组的死亡率(40%),明显高于无ESBL
组(18%)。统计学有明显差异
À Í Ë ö Â Ê
0.4 0.2 0
(P=0.06)
Ç ESBL ·
美平 VS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信 心 之 选
在标准接种度(105CFU/ml)与高接种度(107CFU/ml)时 的敏感率比较
100 100
100 90 80 70 60 敏 感 50 率 40 (%) 30 20 10 0
95
100
100
100 79
哌 拉 西 林 他 唑 巴 坦 标 准 接 种
绿脓杆菌外膜通透性示意图 对碳青霉烯敏感的绿脓杆菌 美平
美平
亚胺 培南
帕尼 培南
D2通道
0.78 1.56 3.13
6.25
12.5(mg/ml)
Sumita Y et al.: Chemotherapy, 42, 47-56, 1996 Joseph P. Laconis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4(Suppl 2), S191-196, 1997
105
256 256
64 32 16 32 32
107
>1024 1024
1024 512 32 128 256
105
2 2
2 2 4 2 2
107
2 64
4 8 256 4 4
105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107
0.03 0.03
0.06 0.06 0.03 0.03 0.06
4. 环丙沙星85%左右耐药;阿米卡星50%左 右耐药。
信 心 之 选
内容安排
ESBL AmpC 金属酶 绿脓杆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机制
信 心 之 选
AmpC酶定义及产生机制
• AmpC酶—革兰阴性菌所产生的染色体介导的 头孢菌素酶(Bush-I型酶)的代表酶 • 产生机制—在抗生素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的诱 导下,细菌基因发生突变,持续高产AmpC酶 • 对很多抗生素耐药,只有四代头孢和碳青霉烯 类抗生素敏感
信 心 之 选
细菌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酶: 1) 内酰胺酶(最大的一类) 2) 氨基甙钝化酶等 2.靶位改变:PBP的变异 3.低通透性屏障作用:膜通透性下降 4.主动泵出(active efflux process)
信 心 之 选
内容安排
ESBL AmpC 金属酶 绿脓杆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机制
(RbiA)
E.Coil (Toho-1+Ampc) K.pneumoniae (MOX-1) S.marcescens (IMP-1) P.aeruginosa (IMP-1)
64
>128 >128
32
16 8
Nt
>128 >128
0.5
>128 >128
>0.5
128 128
平松啓一編:耐性菌感染症的理論与実際, 1998
美 79 平 标 准 美 接 平 种 高 接 种
头 孢 吡 肟 标 准 接 种
8
头 孢 吡 肟 高 接 种
大肠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产A m p C 酶的菌群
Thomson KS, et al.. AAC, 2001;45(12):3548-54
信 心 之 选
• 在由上图看出:重度感染时,接种效应明显的头孢吡肟临床疗 效可能受到影响,体内效果很不可靠,而美平接种效应小,对 产ESBLs或AmpC酶细菌的体内疗效更为可靠。 • CLSI(NCCLS)规定:“凡是产ESBLs的细菌无论体外对头 孢菌素是否敏感,临床均应报告耐药”
的病原菌和最棘手的所谓“问题病菌”。
• 常见于:HAP、VAP、AIDS、肿瘤、白 细胞减少等免疫功能低下、肺结构性疾病 等。
• 死亡率高
信 心 之 选
绿脓杆菌的耐药机制
美平
美平 亚胺培南 帕尼培南
碱性 氨基酸
OprD2
外 膜
OprM
?
MexA
肽聚糖层
β -内酰胺酶
细胞膜
PBPs
<菌体外膜通透性模式图>
在细菌不同接种情况下的药物MIC值(ug/ml)
菌株 酶 头孢曲松 头孢吡肟 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美平
105
4 64
1 0.25 32 3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