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市应急供水工程涝渭水源地(地下水)项目报告书
西咸新区(渭河以北)应急供水工程宝鸡峡输水渠改造利用段方案设计
![西咸新区(渭河以北)应急供水工程宝鸡峡输水渠改造利用段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1223a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7.png)
西咸新区(渭河以北)应急供水工程宝鸡峡输水渠改造利用段方案设计摘要:对西咸新区(渭河以北)应急供水工程中宝鸡峡输水渠改造利用段压力流方案和明流方案进行方案比较,两种方案均为可行方案,通过从施工难易程度、投资等方面比较,从而确定了明流方案更为合理。
为其他工程的设计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宝鸡峡输水渠改造利用段;明流方案;压力流方案;方案比较Scheme design for re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section of Baojixia water transmission channel of emergency water supply project in Xixian New Area(north of Weihe River)Shi Lei(Shaanxi Province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Xi'an 71000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the pressure flow scheme and theopen flow scheme in the re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section of Baojixia canal in the emergency water supply project of Xixian NewArea(north of Weihe River) , Both schemes are feasible,By comparing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and investment , the open flow scheme is more reasonable . It can play a guiding role in the design of other projects.Key Words: Re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section of Baojixiawater transmission channel ; Clear flow scheme ; Pressure flow scheme ; Scheme comparison1、工程概况西咸新区(渭河以北)应急供水工程旨在解决引汉济渭工程和东庄水库发挥效益前,西咸新区渭河以北2025年前发展用水问题,供水保证率为98.2%。
西安市第五水厂地下水净水工艺设计介绍
![西安市第五水厂地下水净水工艺设计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fe9404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6.png)
西安市第五水厂地下水净水工艺设计介绍张钢;王峰慧;范玉柱【摘要】西安市第五水厂水源为地下水,部分地下水井铁、锰指标超标,浊度、氨氮、细菌总数、CODMn、亚硝酸盐等指标存在季节性超标现象.为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保证供水安全迁建西安市第五水厂,建设规模为15万m3/d,西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联合高校进行了几年中试试验研究,确定水厂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曝气接触氧化池+砂滤池+生物活性炭滤池+氯消毒的净水处理工艺,本文结合试验研究成果和原水水质分析情况等确定了各工艺单体的设计参数,可为国内微污染地下水源水厂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16(000)0z1【总页数】6页(P50-55)【关键词】给水厂;地下水;除铁除锰;两级滤池;污泥处理;西安市【作者】张钢;王峰慧;范玉柱【作者单位】西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82;西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8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1.9西安市第五水厂的水源取自西北郊地下水源,水源地位于西北郊的沣河入渭处,水源以渭河、太平河侧渗和雨水补给为主。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源地周边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渭河、太平河污染日趋严重,使得地下水原水水质呈现一定的恶化趋势[1]。
部分地下水水源井铁、锰指标超标,部分潜水井浊度、氨氮、细菌总数、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等指标存在季节性超标现象,地下水水厂的处理工艺不完善,使地下水厂出厂水中铁锰未得到有效去除[1]。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并保证供水水质达标,西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拟新建规模为15万m3/d的西安市第五水厂,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106项要求,其中出厂水浊度≤0.5 NTU。
第五水厂对西北郊水源地66口井近四年进行了逐月水质检测记录,检测时间自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共计52个月。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1443422b16fc700abb68fca6.png)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法规类别】地质矿产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批准部门】陕西省人大(含常委会)【批准日期】2007.11.24【发布部门】西安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7.12.24【实施日期】2008.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2007年11月1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11月24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2007年12月24日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污染和超量开采造成地质灾害,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水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水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辖区内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地下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义务。
对保护地下水资源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编制地下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
第六条水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地下水动态监测,定期开展区域地下水评价。
根据地下水动态监测和评价结果、供水水源情况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按照有关程序报请批准后公布。
第七条下列区域为地下水禁采区:(一)严重超采区域;(二)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已到达的区域;(三)通过替代水源已解决供水问题的区域;(四)发生严重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区域;(五)重点文物保护区;(六)其他需要禁采的区域。
西安市临潼区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评价成果分析
![西安市临潼区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评价成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72253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5.png)
西安市临潼区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评价成果分析马艳【摘要】临潼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地下水水质逐步恶化,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为了解区域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地下水水质专项调查.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临潼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分析.单项组分评价法结果显示:西安市临潼区地下水水质超标项目主要有总大肠菌群、铁、锰、氟化物、氯化物;而综合评价法结果显示:地下水优良、良好的占54.5%,较差的占45.5%,总体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分析出西安市临潼区水质超标项目分布区域和超标原因,并提出地下水水质保护的对策和建议.【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7(039)006【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西安市;地下水;水质;评价【作者】马艳【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水资源利用技术服务中心,陕西西安7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7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各种固体废弃物、废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水环境遭到污染和破环,引发了地下水水质的恶化。
水源水质是居民饮用水第一道关口,直接关系着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为了解临潼区地下水水质现状,西安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专项调查工作。
临潼区是西安市的东大门,南依骊山,东邻渭南,西邻西安浐灞生态区,北邻阎良区,全区总面积915 km2,主要地形地貌为骊山断块低山丘陵区、渭河南北黄土台塬区、山前洪积扇区、渭河冲积平原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74.5万 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总量14 520万 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 029万 m3,地下水资源量11 341万 m3,重复计算量9 189万 m3。
临潼区地下水类型渭河以南主要为HCO3-Ca-Na、HCO3-Ca-Mg型水,渭河以北主要为HCO3SO4-Ka·Ma、HCO3-Ca-Mg型水。
水质监测指标为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挥发性酚、高锰酸钾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汞、砷、镉、铬、铅、总大肠杆菌群,共20项评价指标。
涝河工程设计工作报告
![涝河工程设计工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b044f5ff01dc281e53af0e9.png)
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户县涝河甘亭镇段防洪工程设计工作报告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二○一三年十一月·西安批准:董建筑审核:张亚春编制:张琳鹏目录1工程概况 (5)1.1工程概况 (5)1.2工程布置和建设内容 (6)1.2.1工程范围 (6)1.2.2主要建设内容 (6)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2 工程规划设计要点 (8)2.1工程规划 (8)2.2设计要点 (8)2.2.1水文 (8)2.2.2地质 (9)2.2.3工程设计 (11)3 工程设计审查意见的落实 (13)4 工程标准 (14)4.1防洪标准 (14)4.2建筑物级别 (14)4.3地震烈度 (14)4.4堤身回填指标 (14)5 主要设计变更 (15)4.1工程部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变更缘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变更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变更设计投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设计文件质量管理 (16)7 设计为工程建设服务 (17)8 工程评价 (18)9 经验与建议 (19)10 附件 (20)10.1设计机构设置和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 (20)10.2工程大事记 (20)10.3技术标准目录 (21)10.3.1设计依据的主要文件 (21)10.3.2设计依据的主要规程规范 (21)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本次工程治理范围位于户县县城西北约5km处涝河中游段,工程范围上起甘亭镇户祖路橡胶坝以下50米(已成工程末端),下至东西四号路桥,河段全长2.00km。
涝河属黄河水系,是渭河右岸一级支流,位于东经108°30′~108°40′、北纬34°10′~34°20′之间,发源于秦岭山区内的东涝河和西涝河,两条支流在两涝口汇流成涝河向北流去,从涝峪口出山,由南至北先后流经户县的涝峪、石井、天桥、余下、玉蝉、甘亭、涝店、渭丰等8个乡镇后注入渭河,横贯户县南北。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封停市区自备水源井工作的实施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封停市区自备水源井工作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2422f11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1.png)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封停市区自备水源井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24•【字号】市政发[2008]91号•【施行日期】2008.09.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封停市区自备水源井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发〔2008〕9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西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沿渭(河)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及保护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6〕6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市封停市区自备水源井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封停市区自备水源井工作的重要性封停自备水源井是保护城市地质环境、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
地下水过量开采是市区地质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我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5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4,且时空分布不均,属资源性缺水城市。
1996年之前,市区供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日开采量120万立方米。
由于长期的过量开采,导致市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降落漏斗区,诱发和加剧了地裂缝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如再不采取封井措施,任由地质环境灾害因大量开采地下水而不断扩大,将直接影响我市的投资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由于多种原因,市区地下水,尤其是城市河渠沿线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部分群众长期饮用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地下水,对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
根据我市地下水资源储备情况,2004年国家将我市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
2006年省政府又专门下发了《关于沿渭(河)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及保护的通知》(陕政发〔2006〕69号,并将我市城六区东起豁口、西至太平河、南抵三爻、北到渭河的510.25平方公里划定为地下水超采区,城市中心区全部划定为地下水禁采区,并要求我市于2010年前将禁采区内各类水源井全部封停,限采区内年最大开采量不能超过4565万立方米。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水务局关于2013年西安市区及县城集中供水调度计划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水务局关于2013年西安市区及县城集中供水调度计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cfc9bb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b.png)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水务局关于2013年西安市区及县城集中供水调度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01•【字号】市政办发[2013]33号•【施行日期】2013.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行政执法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水务局关于2013年西安市区及县城集中供水调度计划的通知(市政办发〔2013〕3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市水务局报送的《2013年西安市区及县城集中供水调度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2月1日2013年西安市区及县城集中供水调度计划一、供水水源及供水现状我市现有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18个,其中地表水9个,地下水9个。
(一)市区集中供水水源构成及现状。
我市区集中供水水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
1.地表水水源。
由黑河引水系统和浐河地表水组成。
黑河引水系统向市区供水能力为110万m3/日,由曲江水厂和南郊水厂处理净化后供给城区和阎良、高陵。
浐河地表水供水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实际日供水只有3-5万m3。
由于水质等原因,该水源从2012年2月份开始停运。
2.地下水水源。
市区五个地下水源地共有生产井190眼,原设计日供水能力50万m3。
因设施老化、水质污染等原因,造成部分水源井不能使用,经西安水务集团更新改造,供水能力从2011年的18万m3/日恢复到目前的27万m3/日。
(二)郊县城区集中供水水源构成及现状。
1.阎良区城区供水是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地表水水源为黑河引水系统,日供水能力5万m3。
地下水水源现有生产井19眼,由于设施老化和水位下降等原因,供水能力衰减,目前实际可供水能力约为3万m3。
2.临潼城区由位于骊山镇的临潼区自来水公司一水厂和位于新丰镇的二水厂供水,水源均为傍渭河南岸开采的地下水水源,共有生产井28眼,日供水能力5.2万m3,通过多级加压为城区供水。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十二五”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1]152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十二五”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1]152号](https://img.taocdn.com/s3/m/861e447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d.png)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十二五”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十二五”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1〕15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十二五”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14届157次常务会议审定。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九月一日西安市“十二五”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水环境质量目标任务和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约束性考核指标,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环境保障,结合我市水环境现状,制定如下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
一、渭河(西安段)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通过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使渭河西安段水质逐步好转,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浓度逐年下降,2010年分别为34.1毫克/升和8.96毫克/升,比2005年分别下降了53.3%和68.9%,基本达到了Ⅴ类水体标准,实现了省上提出的消灭渭河黑臭现象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削减化学需氧量6.3万吨,削减率为14.3%,超额完成省上给我市下达的14%化学需氧量削减任务,污染减排和渭河水污染治理工作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但是,渭河西安段水质仍未达到省上划定的水环境功能区Ⅳ类标准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Ⅲ类水质目标,水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我市的排污量大,约占渭河陕西段纳污量的50%左右。
据测算,我市每年向渭河排放14万吨左右的化学需氧量和1.3万吨左右的氨氮(不包括农业源),是渭河的第一排污大市;二是污水处理率低。
西安市人民政府批转西安市水利局关于2000年西安市区供水调度方案的通知-市政发[2000]91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批转西安市水利局关于2000年西安市区供水调度方案的通知-市政发[2000]91号](https://img.taocdn.com/s3/m/a5eb009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8.png)
西安市人民政府批转西安市水利局关于2000年西安市区供水调度方案的通知正文:---------------------------------------------------------------------------------------------------------------------------------------------------- 西安市人民政府批转西安市水利局关于2000年西安市区供水调度方案的通知(市政发[2000]91号)西安市水利局报送的2000年西安市区供水调度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批转你们,请遵照执行。
2000年8月8日2000年西安市区供水调度方案一、供需水现状(一)供水现状西安市区供水水源主要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
1.地表水。
为西安市区供水的地表水源包括黑河引水系统和浐河二水厂供水系统。
黑河供水系统以目前的石头河水库为主要供水水源,沿途接收黑峪、田峪和沣峪径流以及甘峪和石砭峪库水,汇集于曲江水厂,经净化处理后供给市区。
曲江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60万吨,供水面积70多平方公里,约占市区供水面积一半以上。
黑河供水系统1999年共向市区供水18074万吨,平均日供水近50万吨,最高日供水57万吨。
其中石头河水库供水10350万吨,平均日供水28万吨,约占黑河系统总供水量的57%。
东郊浐河二水厂主要依靠沙河地表径流。
因无调蓄能力,供水受季节丰枯变化影响较大。
浐河调节水源最大生产能力12万吨/日,在径流正常情况下,平均生产能力8-10万吨/日,目前实际生产水量仅为6-8万吨/日,如遇持续干旱,浐河断流情况下,供水能力常降至3万吨/日以下。
2.地下水。
市区目前自来水公司有水源地7处,深井204眼,分别分布在北郊渭河南岸,西郊沣河两岸及东郊浐、灞河两岸,最大供水能力44万吨/日,考虑到紧急故障等因素,实际供水能力平均为42-43万吨/日。
另外,市区200多家单位还拥有自备水源井500眼,日供水量20余万吨。
西安市城市供水应急预案
![西安市城市供水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b4a3a85727a5e9846a618a.png)
西安市城市供水应急预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科学、高效、快速应对西安市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完善和规范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明确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职责,指导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因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危害、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财产和其他方面的损失,保障西安市城市供水、用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陕西省城市水源和县城供水应急预案》《陕西省水利系统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陕西省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西安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西安市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西安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西安市供水应急预案风险分析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制定本预案。
1.3 分类分级按城市供水突发事件的过程、性质和机理,将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工程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三类。
按城市供水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结合西安市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实际处置情况,将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划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1.3.1 Ⅰ级(特别重大)城市供水突发事件符合以下情况中一项或多项的,为Ⅰ级(特别重大)城市供水突发事件:(1)造成中心城区5万户以上居民供水连续停止48小时以上;(2)因地震、滑坡、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导致水源、水厂或输配水管网其中之一或全部完全损坏,造成远郊区县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区县城区供水影响人口在1万人以上。
1.3.2 Ⅱ级(重大)城市供水突发事件符合以下情况中一项或多项的,为Ⅱ级(重大)城市供水突发事件:(1)造成中心城区3万户以上居民供水连续停止36小时以上,48小时以下;(2)在启用备用水源的情况下,日供水能力为多年(前三年,下同)同期平均日供水能力的20%以上30%以下,造成远郊区县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区县城区供水影响人口在5千人以上1万人以下。
顶管施工技术交底
![顶管施工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078610dc5fbfc77da269b181.png)
记录人:
接受交底人员
参加人
职务
代表部门、班组
参加人
职务
代表部门、班组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施管表12
工程名称
西安市应急供水工程涝渭水源地(地下水)项目部分施工工程
施工单位
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8、在顶进中及时纠偏,采用小角度纠偏方式;纠偏时开挖面土体保持稳定,采用挖土纠偏方式,超挖量应符合地层变形控制和施工设计要求。
9、顶进应连续作业,顶进过程中遇到顶管机前方遇到障碍、后背墙变形严重、顶铁发生扭曲现象、管位偏差过大且纠偏无效、顶力超过管材的允许顶力、油泵或油路发生异常现象、地层或邻近建(构)筑物或管线等周围环境的变形量超出控制允许值时,应暂停顶进,及时处理,并采取防止顶管机前方塌方的措施。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施管表12
工程名称
西安市应急供水工程涝渭水源地(地下水)项目部分施工工程
施工单位
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分项工程
顶管工程
分项工程
工作井
交底会
主持人
程力
交底日期
年 月 日
交底部门
七标段项目部
交底人
程力
交底内容:
1、施工前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并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沿线的有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周围环境情况,以及沿线的地下与地上管线、周边建(构)筑物、障碍物及其他设施的详细资料进行核实确认;必要时应进行坑探。
分项工程
顶管工程
分项工程
工作井
交底会
主持人
程力
交底日期
年 月 日
西安市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及防治方案研究的开题报告
![西安市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及防治方案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7fe1b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3.png)
西安市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及防治方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之一,其开采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有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然而,地下水开采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等。
其中,地面沉降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问题,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筑物和交通运输等带来了极大危害。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西安市地下水开采深受沉降问题的困扰,尤其是城南地区。
该地区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但由于年均地下水开采量大于地下水补给量,导致地面沉降速度加剧,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研究西安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西安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和稳定。
具体的研究目标包括:1. 构建西安市城南地区的地面沉降数值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研究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机理,明确其主要影响因素。
3. 针对不同的开采条件和不同的地质环境,模拟地面沉降的变化趋势和速率,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4. 提出针对西安市地下水开采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的地下水管理、补给水源的利用和节约用水等方面的措施。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西安市及其他类似城市制定科学的防治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措施和建议,为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和稳定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GIS平台下构建西安市城南地区的地面沉降数值模型。
首先,对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和有限差分法结合的方式,建立地面沉降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后,模拟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及变化趋势,并对不同的开采条件和地质环境进行比较分析。
西安市地下水回灌探析
![西安市地下水回灌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60cb1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e.png)
的问题 根据西安市地下水回灌的条件 提出建设地下水超采区回灌方案 地表与地下水库连通回灌方案以及
灌区沟渠入渗回灌方案 以期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一定的水资源技术支撑
关键词 西安市 地下水回灌 回灌方案
中图分类号 P译要窑渍芏5
文献标识码 B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Recharged in Xi'an Area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Keywords: Xi'an, groundwater recharged and recharged schemes
地下水回灌是采用人工措施将地表水或其他水源的水注 入地下以补充地下水的一种人为补给方式 回灌方法主要有地 面入渗法和地下灌注法 前者主要利用水库 坑塘 农田灌溉等 地面设施 引蓄地表水增加对地下水的渗入补给 后者是通过 钻井 竖井 廊道或天然的落水洞等设施 将水注入地下储水 层 其目的为增加地下水资源 改善地下水质 阻拦海水倒灌
. All Rights Reserved. irrigat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certain technical support for water resources for Xi'an being a national center city and
第要期 芏爷窑院 年 辕 月
文章编号 窑译辕蔀毅驻爷爷爷 芏爷窑院 爷要毅爷爷窑驻毅爷蔀
陕西水利 Shaanxi Water Resources
No渍要 July 芏爷窑院
西安术服务中心 陕西 西安 辕窑爷爷窑院
摘 要 地下水回灌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 针对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西安市城市排洪工程建设土地征用及建筑物拆迁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西安市城市排洪工程建设土地征用及建筑物拆迁等有关问题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367160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7.png)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西安市城市排洪工程建设土地征用及建筑物拆迁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11.20•【字号】市政发[2001]146号•【施行日期】2001.1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西安市城市排洪工程建设土地征用及建筑物拆迁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市政发[2001]146号2001年11月20日)西安市城市排洪工程——皂河、漕运明渠、幸福渠三大城市排洪系统治理是我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实施该项目对加强和完善我市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及投资环境、防洪保安、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陕西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统一征地问题的通知》(陕政发[2000]39号)的有关规定,现将西安市城市排洪工程建设土地征用建筑物拆迁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西安市城市排洪工程建设土地征用,由市土地局代表市政府统一组织,所在区县政府配合,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西安市城市排洪工程建设土地征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执行以下标准:国有土地无偿划拨;集体有证土地,菜地15000元/亩,水浇地13000元/亩(含果园地、苗圃地);宅基地13000元/亩(含场地、坟地);荒滩地、荒坡地、河滩地不予补偿;临时用地每年补偿1500元/亩;土地复垦费补偿600元/亩;农作物青苗补偿费为400元/亩。
鉴于国家正在逐步制定和出台有关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措施,为确保城市排洪治理工程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城市排洪治理工程建设征地“耕地占用税”缓交,待国家有关政策出台后按新政策办理。
免交防洪保安和重点水利建设专项基金、菜田开发基金、水土流失补偿费和防治费、造地费、市政建设配套费。
土地征用后,需要对人员进行安置的,按有关规定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二、征用土地范围内的建构筑物拆迁由西安市城市排洪工程建设管理处(简称建管处)会同当地政府组织实施。
西安市城市应急水源规模探讨
![西安市城市应急水源规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0c944d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2.png)
西安市城市应急水源规模探讨史方方【摘要】西安市城市供水系统存在供水风险,应急水源是应对供水风险的有效措施.以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供水系统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设定了6种风险模式;定量评价各种风险模式下对常规水源可供水量的影响;经供需平衡分析,确定出各水平年的应急水源规模;旨在为西安市城市供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主城区2020年应急水源规模为66.0万m3/d;2025年应急水源规模为38.8万m3/d;2030年应急水源规模为42.1万m3/d.【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8(040)005【总页数】4页(P81-84)【关键词】城市供水;供水风险;应急水源;西安市【作者】史方方【作者单位】西安市水资源利用技术服务中心,陕西西安 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1.11城市供水系统经常面临来自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风险。
按风险产生的来源,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等;按风险发生的频率,可分为极少风险、稀少风险、偶然风险和经常风险等[1]。
近些年来,西安市城市供水系统风险日益凸显,如2012年10月-2013年4月,西安市遭遇冬春连旱,降水量仅为56.6 mm[2],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小6成以上,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偏少年,水库水量骤减,接近警戒水位,全市供水形势非常严峻;2016年8月31日,阎良区城市供水管网发生漏水故障,停水2 d,影响到阎良城区4.6万户12万人的正常用水。
加强西安市城市应急水源的建设迫在眉睫。
本文以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其应急水源规模由应急需水量和遭遇风险时的常规水源可供水量决定。
为合理确定遭遇风险时的可供水量,在对城区供水系统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设定了6种风险模式,逐一量化各种风险模式下2020年、2025年和2030年的可供水量,最终分析确定出各水平年的应急水源规模。
1 城市供水状况西安主城区的集中供水是从1952年建成的第一水厂开始的,当时仅有深水井3眼,日供水能力0.5万 m3。
西安市渭滨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质变化预测
![西安市渭滨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质变化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fca8f20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1.png)
西安市渭滨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质变化预测
仵彦卿
【期刊名称】《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016)003
【摘要】西安市渭滨水源地位于渭河南岸,属于傍河集中地下水源地,开采量约为98100m3/d.目前,渭河水已受污染,但渭滨水源地地下水潜水未受污染,承压水质良好.运用地下水污染物数值模型对未来地下水质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当渭河水为三类水时,到2010年渭滨水源地地下水质仍符合饮用水质标准.但从长远来看,保护该水源地的关键是治理渭河水污染.
【总页数】4页(P234-237)
【作者】仵彦卿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X824;X143
【相关文献】
1.基于有限元法的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及预测 [J], 雷磊;龙子华;闫晓君;徐晓青
2.西安市傍河水源地地下水环境评价 [J], 仵彦卿
3.大同市智家堡水源地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质变化与预测 [J], 曹万金;刘曼蓉;张启发;郭会章;高又新
4.基于MODFLOW模型滹沱河傍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J], 冷文鹏;陶亚;孙若涵;夏建新
5.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及实例 [J], 王佳;容海亮;薛雨;宋保平;王泽鹏;张素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城市供水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城市饮用水工程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工程,不容忽视。
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西安城市供水安全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相关部门的重视。
为提高城市安全供水保证率,增加城市应急供水保障,在统筹利用境内及过境地表水资源的同时,近期开发境内地下水是保证城市供水较为现实的解决方案。
2013年5月3日,在西安市市政府常务会议室由董军市长主持召开了《加快城市供水水源建设、提高我市供水能力有关问题》的会议,形成西安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3年99号)。
会议纪要明确确定我市近期即将建设的10项水源工程,包括涝渭地下水源地建设项目。
涝渭地下水源地位于户县保安滩渭河及涝河交汇处,是西安市规划预留的地下水源地,地下水储量可满足规划10万m3/d的供水规模。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建设规模为10万m3/d水源地一处,建设10万m3/d净水厂一座以及配套建设DN1200输水管道11.41km。
工程总投资为46883.64万元。
其中水源地工程19202.57万元;净水厂工程16239.96万元;输水管道工程11441.11万元。
西安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西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负责该项目建设,并委托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进行设计工程总承包(含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于2015年3月20日正式委托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在认真研究该项目的有关材料,进行实地踏勘、调研和环境现状监测的基础上,编制了《西安城市应急供水工程涝渭水源地(地下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占地对植被、土壤的破坏,建设过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对现有生态系统的扰动;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加氯车间泄漏的微量氯气;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主要为COD、石油类、SS等;高噪声源包括风机、水泵、污泥脱水机等设备;固废包括废活性炭、污泥和生活垃圾等;在严格落实污染治理措施的前提下,各项污染物可达标排放,环境影响可接受。
本项目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为氯气,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主要是氯气泄漏风险,在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的前提下,风险水平可接受。
本报告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地下水开采对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环境风险事故的影响,以及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等。
本报告分析认为:本项目建设可有效缓解城区供水紧张局势,解决沣东、沣西新城发展用水问题,是完善西安供水系统的重要举措,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要求,各污染物产生环节均有相应的污染物控制措施,可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大多数群众支持该项目建设。
因此,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保证各类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控制污染物总量排放达到指标要求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项目建设可行。
本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西安市环保局、西安市环境工程咨询服务中心、户县环保局等有关单位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
1 总论1.1 编制依据1.1.1 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正)》,2012年2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9月1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11)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2)《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3月28日。
1.1.2 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
1.1.3 相关规章规划及产业政策(1)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环发2006[28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14日;(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4)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05年12月15日;(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2013年修订本;(6)《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环发【2006】50号,2006年;(7)陕环函〔2012〕764号《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2年8月;(8)《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2013年。
1.1.4 项目依据(1)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委托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附件1),2015年3月;(2)《西安城市应急供水工程涝渭水源地(地下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10月;(3)《西安市城市供水应急水源地项目涝渭三角洲水源地工程地下水源初步勘察报告》,2014年5月;(4)《涝渭水源地(地下水)工程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2014年12月;(5)市发改审发﹝2014﹞686号《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涝渭水源地(地下水)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附件2),2014年9月26日;(6)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提供的其他技术资料、相关部门意见等。
1.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1.2.1 评价因子识别与筛选(1)环境空气影响因子的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仅为加氯车间微量泄漏的Cl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因子选择:SO2、NOx、PM10、PM2.5、Cl2共5项;预测因子选择Cl2。
(2)水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为气水反冲洗砂滤池初滤水、气水反冲洗砂滤池反冲洗水、生物活性炭滤池反冲洗水、污泥脱水液,经回用水调节池沉淀后进入原水曝气反应池再次进行处理,最终废水随污泥带走。
生活污水建议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车外运至最近的污水处理厂。
项目无直接排放废水,因此,本次环评不进行地表水影响预测评价工作,仅分析生产废水外送可行性和可靠性。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选择:pH、COD、BOD5、氨氮、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物共7项。
项目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很小,造成土壤盐渍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由于集中开采,对地下水水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属于Ⅱ类项目,现状及预测均可不考虑水质。
考虑到项目取水用途为饮用水,因此,在自然环境概况中对区域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
(3)声环境评价因子的识别及筛选本项目噪声源对厂界环境噪声影响不大;水源地泵房及净水厂200m范围内没有居民,敏感点处声环境质量可以达标。
声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因子和预测因子均为场界/厂界外1m处的等效A声级。
(4)固体废物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筛选本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可做到妥善处理处置,因此选择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率、固体废物处置方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5)生态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筛选项目占地面积小,基本不会对区域植被覆盖和物种多样性产生影响,土地理化性质的改变也局限在永久占地范围之内。
因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析土地利用、植被、土壤、水土流失等。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和以上分析,本项目各个专题、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因子筛选结果汇总见表1.2-1。
表1.2-1 环境评价因子筛选结果汇总1.2.2 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拟建地位于户县涝渭三角洲区域,项目相关执行标准如下:(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特征污染物参照原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限值要求。
(2)地表水地表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3)地下水地下水水质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4)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区及4a类区标准。
(5)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中的二级旱作农田标准。
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2-2。
表1.2-2 环境质量标准1.2.3 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2)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
(3)净水厂北侧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4a 类标准,其余场界/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建筑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相关规定;(4)一般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
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2-3及表1.2-4。
表1.2-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dB(A)]表1.2-4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dB(A)]1.3.1 评价工作等级1.3.1.1 环境空气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仅为加氯车间微量泄漏的Cl2,排放量很少,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仅作简单分析。
1.3.1.2 地表水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为气水反冲洗砂滤池初滤水、气水反冲洗砂滤池反冲洗水、生物活性炭滤池反冲洗水、污泥脱水液,经回用水调节池沉淀后进入原水曝气反应池再次进行处理,最终废水随污泥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