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现状与对策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篇1一、总体现状1.留守儿童数量比例大且女孩多于男孩。

在本次调查中,我村的留守儿童中女童大约占75%,男童多随父母外出读书。

其中,有35%的留守儿童为双亲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65%.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愈来愈多。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80%是父亲外出打工,由母亲抚养孩子兼务农。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只顾工作,不顾孩子的学习情况,放其自生自灭。

有20%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奶奶爷爷或外公外婆抚养。

还有少数是托付给亲戚抚养,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最严重,因为监护人对其教育的了解一片空白。

3.留守儿童不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有些行为习惯欠佳。

农村的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看护,长辈对其教育不重视加上孩子从小没接受严格教育,不按时完成作业,家里长辈只顾养家糊口没顾及孩子的读书情况,造就孩子的懒性甚至有些孩子还有打架、吸烟等不良行为。

这些问题都是从小父母忽视教育没好好教育孩子造成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从小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缺少热情和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孩子会逃课、打架、谩骂老师。

留守儿童没人管教,自觉性较差,造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

留守儿童从少缺少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不仅对其学习而且在行为习惯上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所以,只有从教育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教导,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2.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引导。

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特别是教育这一方面。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迁移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亲或一个亲生父母在外务工,长时间不在家陪伴孩子,或者因其他原因导致孩子长期留守在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亲戚照顾。

这些孩子在没有得到充分的照顾和教育的情况下成长,面临着身心健康、教育和未来发展等诸多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带来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出发,结合社会实际,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1. 身心健康问题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易导致健康问题;另外由于缺乏家庭照料,易发生意外伤害。

而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2.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学业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缺乏家庭教育与封闭教育、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导致成绩下降甚至辍学;某些地区还存在着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基本的教育权利的问题。

3. 安全问题缺乏监护和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易受到各种侵害,甚至成为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受害者;长期网络沉迷、被人诱导、未受保护导致安全问题。

4. 未来发展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留守儿童在情感与社交等方面存在缺陷,对于未来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利影响。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1. 家庭关爱和支持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务农,或者在家门口找到就业机会,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和父母团聚;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帮助和支持,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增加对孩子的关爱和抚养。

2. 政府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确保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学习条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保护体系,对于违法侵害留守儿童权益行为严肃处理,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状况调研报告(3篇)

留守儿童状况调研报告(3篇)

留守儿童状况调研报告(3篇)留守儿童状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留守儿童状况调研报告篇1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快速增长,青壮年都外出挣钱,留下老人和孩子们在家乡生活。

这些父母在外务工,自己留在家中和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们被社会称为“留守儿童”。

据统计,我乡留守儿童约800名,虽然说这些留守儿童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是他们在心理状况、教育状况上暴露的问题慢慢的突出。

父母长期远离孩子,使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辈的溺爱,在培养他们的品格上还是有所缺失的。

何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十四周岁以及以下的儿童。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与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在代理监护人的照顾下生活,远离传统式的家庭生活,使得留守儿童在生存、心理、教育问题上出现了许多问题。

本文就从我乡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心理特点、教育问题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有关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问题在正常状态下,家庭成员以“面对面”为条件展开活动,孩子是家庭生活的一份子。

家中有了孩子便有了地,有了爸爸便有了天,有了妈妈便有了万物。

但是,留守儿童生活在“残缺不全”的家庭中,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呢?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1)生活质量不能保障。

一般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是由祖父辈进行代理监护的,这些老年人一般最为关注的是孩子的吃饱穿暖问题,而并不懂得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孩子的食物营养往往达不到孩子身体生长的需要,并且在农忙时,老人们又忙于农活,不能够让孩子按时吃饭,更不利于孩子的身体生长;其次,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往往有较差的生活习惯,由于父母给他们多寄零花钱,再加上代理监护人的管教不力,留守儿童用钱自由度大,禁不住零食的诱惑,常用零食代替主食,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发展。

(2)留守儿童劳动强度大。

由于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在农忙季节,由于有大量的劳动,家长下地干农活,家中的事情就只有留守孩子做了,有时候爷爷奶奶在前,小孩子在后丢种子,小小年龄就学着干农活。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学习和心理上难以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鼓励和引导,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等。

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关怀也相对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指导,加上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动力不足、成绩不佳的情况。

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自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5、安全隐患较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保护,在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欺凌、拐卖等威胁,同时也可能会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使得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象。

2、户籍制度限制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如高额的借读费、入学门槛高等,这也导致了许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8篇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8篇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篇1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留下了很多的留守儿童,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在暑假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

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学生成绩不佳。

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

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不全。

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

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

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

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在发生了某些事情、情况后,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并详细地钻研所获的材料,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篇1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报告中根据《中国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与20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

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有20xx%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指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一些儿童长时间无人照顾,独自在家中生活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加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有关。

在农村地区,随着一部分农民走出农村去城市务工,留守儿童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常常面临孤独、焦虑乃至安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促进农村教育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问题意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十分严峻,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于认识到这一困境的存在并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促使社会和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独自留在家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他们面临着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

缺乏家庭的教育指导和监督,他们容易在学业上出现问题,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这也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和学业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容易被边缘化。

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寻找解决之道。

只有真正认识到问题意识,我们才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深入分析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探讨现有的解决对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通过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帮助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更好地关注和支持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家长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外出,留下未成年子女独自在农村居住和生活。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心理、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情感状态以及对策,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数量庞大随着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2.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照顾,无法享受到家庭温暖和教育指导。

这种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学习条件艰苦的情况。

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困难。

4.心理问题增多长期离开父母、家庭的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更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情感缺失、自卑、焦虑等。

1.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家庭关爱和照顾,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觉得生活无助、无望,情感上孤独空虚。

2.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着巨大的差距,缺乏自信。

3.焦虑感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感,对未来充满担忧,不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

4.逆反心理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家庭、社会产生抗拒情绪。

1.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教育指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度过难关。

2.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3.社区关爱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区关爱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4.加强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范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范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范文]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农村留守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教育、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是最突出的。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无法得到及时的家庭教育和监管。

同时,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留守儿童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

面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前往农村任教。

其次,可以推广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农村学校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同时,可以鼓励有条件的留守家庭选择和支持他们的孩子到城市读书,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及时的健康照料和保健知识,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监护和保健服务,提供定期健康检查、营养指导等服务。

其次,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和家长的健康意识,增加他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此外,可以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中,提供必要的健康照料和心理支持。

再次,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留守儿童容易受到各种安全隐患的影响,包括意外伤害、虐待和性侵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护机制,确保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

其次,可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和援助。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教育、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四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四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四篇)篇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3300字“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必然的社会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留守儿童”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在我县,“留守儿童”为我县“打工经济”的繁荣承担了很多压力和责任,有理由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我县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

一是隔辈监护。

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

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

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

二是上辈监护。

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等。

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

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

三是同辈监护。

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

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

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四是监护缺失。

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

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二、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一)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

我县农村青壮年约有80%以上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

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精选10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1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

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

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

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

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二、存在问题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

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谋求工作机会。

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调研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生活的未满16 周岁的未成年人。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困境。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对_____个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调研。

四、调研结果(一)生活状况1、居住环境大部分留守儿童居住在农村的老旧房屋中,居住条件较为简陋。

有些家庭甚至存在房屋漏雨、电线老化等安全隐患。

2、饮食营养留守儿童的饮食结构相对单一,营养不均衡。

由于监护人缺乏科学的饮食观念,孩子们往往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保障。

3、卫生习惯由于缺乏父母的督促和引导,部分留守儿童的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如不经常洗澡、换洗衣物等。

(二)学习情况1、学习成绩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

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辅导,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

2、学习态度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厌学情绪。

他们认为学习没有用处,将来还是要外出打工。

3、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

(三)心理状况1、孤独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普遍感到孤独和失落。

他们渴望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但现实却无法满足。

2、自卑感部分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学习成绩不好等原因,产生了自卑感,缺乏自信。

3、情绪不稳定留守儿童的情绪容易波动,经常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篇1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一)基本情况县统计局采取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县xx个镇共抽取42个村民小组,调查时点为20xx年3月20日。

汇总结果显示: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630人,劳动力4966人。

20xx 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为1336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人,减少2.12%。

据此推算,20xx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为134779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26人。

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23121人,占留守儿童的68.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10596人,占留守儿童的25.5%,其他亲人照顾的有2138人,占留守儿童的5%,独立生活的有44人,占留守儿童的1.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情况令人堪忧。

xx个乡镇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

调查中发现,83%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3%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10%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

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2.性格行为存在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4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4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4篇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谋求发展。

在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中,有相当数量的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经济、教育、家庭等多方面原因,他们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较为全面地了解全市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现状,我们利用开展大调研的实际,对高密市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此份报告。

一、调研基本情况说明为便于数据的统计和梳理,此次调研中,我们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为确保调研数据和相关分析的准确定,调研过程中,我们随机选取了高密市不同镇街的200名留守儿童(男孩109名,女孩91名),并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了解、家庭走访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从社会、家庭、个人等层面探究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摸清了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情况、打工地域、回家频率,留守儿童抚养、安全保护、学习教育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了深入客观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感到,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和发展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亲情缺失的问题。

在作为调查样本的200名留守儿童中,超过半数的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不能和父母同时生活在一起。

37%留守儿童的父母同时在外打工,51%的父亲单独在外打工,25%的父母连续外出打工时间在2年以上。

15%的留守儿童父母并不是在潍坊本地打工,部分离开潍坊市,前往济南、青岛、烟台等地,有的甚至在外省打工,由于离家较远,回家不方便,进一步加剧了亲情缺失的问题。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留守儿童,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一)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人数在逐渐增多。

农民外出务工创业,为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流动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流动儿童”是指农村未成年的子女不在父母身边而在城镇或在旗县政府所在地就学,而父母又不能承担日常管理监护责任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留守流动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

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

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流动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现在是到了该“救救”留守流动儿童的时候了。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奈曼旗妇联于20xx年5月至9月期间,在全旗14个苏木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有农场全面开展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生活问题主题调研活动。

调研过程中,通过召集全旗部分乡镇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参与调研、座谈,深入学校、留守流动儿童家庭了解情况,听取各地妇联的综合情况汇报、填报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研表、实地调研走访等方式,对全旗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和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一、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现状(一)基本情况据调研,目前,全旗共有17岁以下儿童132441人,其中留守流动儿童共有16147人,占全旗儿童总数的12.19%。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7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7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7篇调研报告是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的文字证明,是落实一项项目的文字参考,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篇1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其中一部分群体赴韩务工,一部分涌入经济发达城市,而他们的子女大多留给了祖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照顾,从而形成了一支特殊的留守儿童队伍。

大部分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正常的爱护、教育和关怀,有的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社会习气,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其教育问题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我市有中小学校共计28所,农村中小学14所;其中汉校有6所、朝校有4所、民族联校有4所。

从留守儿童分布情况看,汉族学校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6%~68%之间;朝鲜族学校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2%~90%之间;民族联校留守儿童基本是朝鲜族学生。

从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市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比较高,有的学校留守儿童比例接近极化,尤其是朝鲜族学校留守儿童所占比更为突出,民族联校和汉校的留守儿童也多是朝鲜族学生。

(一)学习教育不系统。

外出务工父母常年在外,一周或一个月才能与孩子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联系一次,有的甚至好几年不回家。

这种父爱、母爱的严重缺位,不利于引导、教育和监督子女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部分监护家庭只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视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忽视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

(二)人格发展不健全。

由于爷爷、奶奶等隔代监护者,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的生活几乎处于无限制状态,缺乏正常、积极的教育和引导。

而且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与父母进行沟通和感情培养,长此以往,大多数留守儿童会变得感情冷漠,容易形成内向、自卑、孤僻等性格特征。

可以说,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越长,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化就越大;儿童年龄越小,变化就会越快。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就业、经商、务农等原因,常年在外地务工或外出,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

他们的成长环境常常存在严重问题,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料,容易陷入心理、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促进健康成长。

1. 教育状况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监护人不在身边,孩子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大打折扣,因而导致了他们的学业表现不佳的问题。

2.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3. 健康状况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常常不规律,营养不良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在饮食和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

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研究1. 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完善关爱体系,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生活照料、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服务,以便更好地照顾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当积极配合政府,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推动教育资源的下沉,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

3. 家庭教育支持政府可以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支持,提供父母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

4. 加强心理疏导政府可以组织专业心理辅导师、社工等人员,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5. 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和社会可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留守儿童宣传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024年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2024年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2024年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2024年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1(约3799字)近几年来,在我县的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的“留守儿童”。

这些父母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缺少父爱、母爱、家庭温暖的农村孩子,面临着生活、学业、心理上的诸多问题。

近期,我们专门组织力量到鹤溪镇,采取问卷、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结合本次调研的情况,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建议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基本情况据统计,鹤溪镇现有人口2.6万多人,现有6400名农村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

打工收入占农民家庭总经济收入的90%。

本次调查选取鹤溪镇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7-16岁之间。

本次调查共涉及58个班级,总人数2469人(其中,初中生819人,小学生1670人)。

在2469名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双方均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占总数的53%。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教育现状及性格培养等方面不容乐观。

一是成长环境和教育现状。

外出经商、务工的家庭多半是当地家庭贫困、生活困难迫于无奈才背井离乡,只有一小部分通过合法经营、勤劳致富明显改善了家庭生活状况,而更多的农民仍然挣扎在温饱线上。

“留守儿童”一方面要承受家庭贫困的困扰,另一方面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从而使他们原本恶劣的学习环境雪上加霜。

如鹤溪中学八年级四班学生陈杰,父亲身染重病不幸死亡,母亲带着姐姐离家出走,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也是身患不治之症。

早上,他早早地起床来到学校,中午赶回家拔兔草,做好了家里的杂活才能来上课,每日如此。

生活的无奈和艰辛造成“留守儿童”的正常成长和教育根本无从谈起。

二是性格的培养。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

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

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随着城市化和农村人口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走出家园,移居城市或外地谋生。

这导致了一些子女被迫留在乡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家庭成员照顾,他们被成为“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的生育环境经常比其他孩子差,他们长期忍受着与父母的分离痛苦,随之而来是各种行为问题和自我身份认同感缺失。

因此,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亟需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留守儿童现状分析1. 缺乏家庭陪伴由于父母需要远离家乡谋生,在城市生活,留守儿童几乎整个童年时期都是孤独的。

因此,独处时间多,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心理上的抑郁和学习上的挑战。

这导致留守儿童很难正常成长,会受到诸如攀比、打架等有害行为的影响,不良社会行为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2. 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通常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只能得到较少的关心和引导。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常常由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员照顾,但他们的年龄大多比孩子年龄大得多,教育孩子更困难。

3. 学习环境和资源差异大与城市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和资源要差很多。

在农村,学校和图书馆的设施不完善,教学质量也不高。

而城市的孩子,他们有更多的资源,例如更优质的学校、更先进的教育设备和更多的文化活动。

这导致留守儿童更难与其他孩子竞争。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1. 政策上的改变政府要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并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卫生健康以及教育等方面的保障。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社会福利的投入力度。

2. 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首先要解决的是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

政府可以推出带薪留守政策,让留守农民工享受同等待遇,实行定期工资发放。

这样便可让让留守儿童得到更优质的生活与教育资源。

3. 强化社区服务社区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应的帮助,例如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举办教育和培训、组织体育活动。

同时,可以把留守儿童和城市的孩子联接起来,让留守儿童有机会与他人交往,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20 世纪80 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_农村的剩余劳动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城市的大街小巷开始充斥着农民工的影子,民工进城,在今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 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但是这些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却被忽视。

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现状以及自身现状的研究,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社会的成因,并且本研究认为, 留守儿童社会适应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指出,要从根本上缓解乃至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难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加强亲子沟通交流与监管;加强学校教育, 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加强社会关注, 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氛围;强化政府职责,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现状,人际关系1. 概述1.1 背景简述20 世纪80 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_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城市的大街小巷开始充斥着农民工的影子。

农民工进城, 在今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 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一向一以土地为基本生存资料和生活保障的农民之所以要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考虑的不仅仅是增长见识、脱贫致富,而且还有一个主要目的:为其子女当前或未来的教育积攒费用, 从而使他们的下一代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过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 但是,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进城以后, 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相同的待遇,在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时也是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首先,历史遗留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长期带在身边并给予相应的照顾。

其次,大多数农民工上班时间没有固定性, 工作时间长,不能很好的照顾到孩子。

再次,大多数农民工职业不稳定,收入水平低, 经济承受能力弱,城市生活成本高,生活压力大"因此他们多数人经过综合权衡,选择了把孩子留在农村, 由其他人代为监护,这样就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

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一“留守儿童”由此生成。

1.2 概念界定1.2.1 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概念。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特别发展阶段,是人发生巨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是应当受到保护的群体。

但是对于儿童群体年龄阶段的界定,因为研究者着眼点不同,因此学界也没有统一的看法。

自1990 年8 月我国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并承担和履行《公约》规定的保障儿童基本权利以来,我国陆续制定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以立法的形式对儿童少年的基本人权予以保障。

我国法律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是未成年人,成年人则是已满十八周岁的群体。

目前,有关留守儿童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丁杰、吴霓等研究员认为: 所谓“留守子女” ,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人照顾,年龄在16 岁以下的孩子。

国内首部反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专著——《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的作者认为,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华中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范先佐先生认为,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简称进城务工或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从以上的界定中可以发现, 研究各方对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的共识包括:户籍在农村、处于留守状态、由父母单方或他人监护的儿童"研究者把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子女分离的情形看作是留守状态, 不过也有研究者对把父母中只有一方离开子女的情形归入留守状态持有异议。

这样的概念界定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留守对留守儿童来说,只是他们暂时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贯穿他们生活始终的一种属性,这与独生子女的“独生”贯穿一辈子是完全不同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留守状态随时有可能因为父母回家或跟随父母外出而结束, 即留守状态的转化可能性非常大。

那么,留守儿童就不应是一群人的固定标签,而对某个人来说,他只有特定时间的留守经历, 而不是一个自始至终的留守儿童, 甚至我们可以说,没有一个留守儿童, 而只有一些有过或正在或将要经历留守状态的儿童。

因此这就给实际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判定谁是留守儿童, 谁又不是留守儿童带来很大的麻烦。

另外,由于学者们关于儿童具有多种不同的操作定义,如16 岁以下,6 一16 岁之间,14 周岁以下等,这使得留守儿童概念的外延富有弹性空间,影响着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2.2 农村留守儿童的分类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并非完全同质的实际情况, 依据父母外出的形式将其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完全留守儿童,系指父母双方外出的未成年人, 又可以细分为:被长辈、祖辈等抚养、照顾及管理的他人监护型、由于监护人年老体衰反而需要留守儿童照料看护的逆向监护型以及自己独立生活的自我监护型;第二类为半留守儿童,系指父母一方外出的而由父母单方抚养、照顾及管理的未成年人,又可以细分为:母亲监护型以及父亲监护型。

2.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2.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现状分析2.1.1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现状分析首先是父母谁在外打工?根据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表明出外打工者以父亲为主,占74.1% ,其次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占19.9% ,母亲单独外出打工最少,仅占6.0% 。

仅从数据本身来看,就就可以断定父亲单独出外打工是主流。

无论父母任何一方在外务工,都会导致家庭结构不健全;如果父母均出外务工,其家庭功能就会基本上丧失已尽。

因此,家庭结构不健全导致家庭功能的弱化或丧失,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其次是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地点分析,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多为外省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是本省其他县市意味着有相当多的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与父母分离的状况,无法享受到父母正常的关爱,造成家庭教育及亲情的缺失。

父母打工的时间和回家频率,父母在外务工,由于打工地点较远,工作持续时间较长,因而回家的频率很低,一般是在春节或有其他重要事情才回家一次。

回家频率如此低的原因:其一,在农村的务工家庭中,外出务工收入往往在家庭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很多农民工不能按月领到工资,等到了年底才能领到工资,甚至还会时常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因而影响了回家的频率。

其二,对于那些外出务工的父母来说,回家一趟的机会成本与金钱成本非常高,特别是对于那些省外务工的农民工,除非家中有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或到了重大的节日(如春节),一般不会轻易选择回家一趟。

因此,这些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都不可能给予自己的孩子太多的关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日常的家庭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教育、行为监管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是“空白” 。

由于以上几种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的疏离,有一部分儿童情感上或许还是很想跟父母建立好的关系但是长久的陌生感阻隔了这种交流。

还有一部分儿童认为父母的外出打工是一种遗弃从而从内心抗拒父母。

2.1.2 代理父母现状分析隔代监护,是指父母双方均外出,儿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进行监护。

在这种监护类型中,祖孙两代人的年龄存在着两代的代际差异。

祖辈们在思想上相对比较保守,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与之相反,儿童思想开放,精力旺盛,接受新兴事物比较快。

这样,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上不一致,再加上留守儿童很少与祖辈监护人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他们在对问题的理解上很难达成共识。

当祖辈们运用陈旧的观念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时候,往往会适得其反,加重儿童的逆反心理。

另一方面,祖辈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精力有限,对儿童学习辅导与监督无能为力,而且很少意识到监督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老人对孙辈容易采取溺爱的管教方式,往往造成很多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任性和无礼貌,有的甚至行为上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祖辈本身就是弱势群体,还要承担本不属于他们的农活和家务劳动,对孩子的照料基本上停留在丰衣食的层面上,很少会考虑营养、卫生等问题。

并且留守儿童长时期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感情深厚,而祖父母年纪都很大导致留守儿童惧怕祖父母有一天离世后的生活,并且会产生轻生的想法。

亲戚或朋友监护,是由外出父母信任的亲戚、邻居或朋友来做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护类型。

在本次调查中这种类型占8.4%,而且大多为孩子的舅舅、姑姑、姨妈。

在这种监护类型下,尽管这些亲戚对孩子也非常的关心,但他们的关心主要是体现在物质上,而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

由于孩子是寄宿他人家里,留守儿童难以产生归属感,很多孩子感受到寄人篱下的感觉,不愿与这些监护人交流,而宁愿采取写日记和与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有时遇到烦恼憋在心里。

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同辈或自我监护,是指在父母外出的情况下,由年龄稍大的兄弟姐妹来充当留守儿童监护人或由留守儿童自己照顾自己的监护类型。

这种监护类型比较少,这种类型下留守儿童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最大,既要照顾好兄弟姐妹和自己的生活,又要应付学校和学习中的一些难题。

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留守儿童还可能出现品行方面的问题。

2.2 留守儿童自身现状分析2.2.1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首先,自我封闭。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

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由于长时间的自我封闭,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自卑情绪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往往成为与人交往障碍,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而对待同学和周边人产生敌意,由这些负面情绪诱发的影响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大打折扣。

其次,情绪失控。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 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

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

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

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这个现象在现实案例中时有发生,根据研究显示,在学校中留守儿童与同学发生口角以及肢体冲突的比例要比非留守儿童高的多。

最后,认知偏差。

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