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实录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地震》教案 (1)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地震》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aee50b56f18583d04864591f.png)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地震》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地下岩层断裂造成地震),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模拟实验,想象地球内部运动及地震成因。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预防地震伤害。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
教学难点能想象地震的成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课件、多种颜色的毛巾、木棒、竹片、地震以及有关资料图片、预测地震及预防地震伤害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火山,知道在火山喷发时常伴随有地震。
(板书地震)关于地震,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汇报与地震有关的知识。
师: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我们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地震资料。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师:同学们搜集到了许多有关地震的资料,那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交流师播放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影像资料师: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生:地震的破坏性太大了。
生:地震时太危险了,太可怕了。
……师:既然地震的危害性那么大,那么关于地震,你想研究或了解哪些问题?生:地震是怎样产生的?生:我想知道在地震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生:我想知道怎样把地震的破坏降到最低。
生:我想知道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能不能避免?生:我想知道人类能不能预测地震的发生?……活动二:探究地震的成因师: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同乡们你们猜一猜。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生:我认为是地下的岩石发生了问题。
师:发生了什么问题?录像中有没有新的发现?生:可能是岩石断了。
……师:我们的猜想如何呢?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呢?生:做实验。
师:实验是我们研究科学的最好的方法。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木棍、毛巾等材料,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证明你的猜想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其中)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生:我们把毛巾当岩石平铺在桌面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
14.地震(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14.地震(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edf37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8.png)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阅读、研究、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地震的成因和分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交流,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问题。然而,在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震级的计算方面,部分学生感到有些困难。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和视频展示了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震级的计算过程,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地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地震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地震内容,强调地震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地震模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的发生过程,提高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介绍地震观测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地震观测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5.地震应急准备:让学生了解地震应急准备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制定地震应急计划,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
6.地震救援和重建:介绍地震救援和重建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地震救援和重建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地震应急逃生演练和自救互救技巧的学习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他们在角色扮演和实验中体验了地震应急逃生和自救互救的技巧,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经验,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来提高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
为了改进教学,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组织更多的地震应急逃生演练和自救互救技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震级的计算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相信,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努力,我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地震。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地震》教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地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b4a51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d.png)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地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危害。
认识地震的前兆和抗震救灾的方法。
学会制作简易的地震报警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地震的现象和危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分析地震的成因和前兆。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关注地震灾区的人民。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危害。
认识地震的前兆和抗震救灾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地震的成因和地壳运动的关系。
制作简易的地震报警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震视频、图片、地震模型、实验器材(如木板、泡沫板、铅笔、橡皮筋等)、制作地震报警器的材料(如电池、蜂鸣器、导线、开关等)。
2.学生准备:科学课本、笔记本、铅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地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地震的威力和破坏性。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地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引出课题。
2.认识地震的成因展示地震模型,讲解地震的成因:地球内部的地壳是由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和碰撞。
当板块之间的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断裂和错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地面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让学生观察地震模型,理解地壳运动和地震的关系。
播放一段关于地壳运动的视频,加深学生对地震成因的理解。
3.了解地震的危害展示一些地震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地震对建筑物、道路、桥梁、山体等的破坏情况。
讲解地震的危害:地震不仅会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还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让学生讨论地震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学科学教案14地震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教案14地震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0d26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3.png)
小学科学教案14地震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它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为了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够了解地震的原因、特征和应对方式,我设计了以下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定义和常见原因。
2. 了解地震的特征和破坏性。
3. 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救逃生知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地震模拟器、砖块或玻璃瓶(用于演示破坏性)。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准备一个地震模拟器(可以是手持装置)。
2. 向学生展示地震模拟器,引导他们思考:你们见过或了解过地震吗?地震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步骤二:概念讲解1. 讲解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球上岩层发生破裂时释放出的能量引起的震动。
2. 讲解地震的原因:板块运动和断裂(注:不要涉及具体地理知识和地质活动)。
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地震的常见原因。
步骤三:特征介绍1. 讲解地震的特征:地震具有震中、震源和震感三个重要特征。
2. 用教学PPT展示地震震中、震源的概念,并在地图上示意。
3. 引导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当地震发生时,人们会感受到什么?如何判断地震的强弱?步骤四:地震的破坏性1. 现场演示地震的破坏性:在教室中摆放一些砖块或玻璃瓶,然后模拟地震,让学生观察破坏情况。
2. 引导学生分析:地震能够造成哪些破坏?常见的地震破坏有哪些类型?步骤五:地震的自救逃生知识1. 讲解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自救逃生:针对地震时的安全行为,给出简明易懂的建议,如躲在桌子下、远离玻璃等。
2. 引导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地震发生时,如何判断自己所处地点是否安全?步骤六:巩固与拓展1. 提问复习: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地震的定义是什么?- 地震的原因有哪些?- 地震的特征有哪些?- 地震的破坏性有哪些?- 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逃生?2.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继续拓展地震的相关知识,如世界各地的著名地震、地震的预测和防治措施等。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001968158fafab068dc020b.png)
《火山和地震》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进行“收集事实”,再在学习过程中“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材料准备⒈学生:分组模拟实验材料——毛巾、枯树枝。
⒉教师:构建“火山和地震”网站主页。
教学基本过程教学过程由五项教学活动构成,每项活动都是一个探究过程,每项活动是不同层次的认识活动,都是要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相应的认识,达到科学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统一。
⒈观察自然现象,提出研究的项目让学生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
⒉展开初步探究,进行信息的收集根据学生提出的研究项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事实的收集。
从网站中的文字、图片、录像以及Internet中收集资料。
收集事实力求全面,收集到的事实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的信息,让学生小组交流,互相学习,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初步共享。
⒊发布研究成果,进行信息的整理收集的事实是杂乱无序的,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对收集信息的处理,来解决自己的研究问题。
并且让学生发布在网上,进行多方位的交流和实现全面的资源共享及研究成果的展示,体现了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
⒋实现资源共享,进行信息的应用学生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模拟实验的进行,帮助学生建立“褶皱”、“短裂”的表象,构建地震发生和火山喷发的过程及概念。
实现资源的共享,进行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辨证思想的渗透,并让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⒌总结学习过程,进行信息的拓展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的总结,在学生面前再现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整体构建所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从表象建立到概念形成和对新知识的创新及实际应用,进行信息的拓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d0f56300066f5335a8121f3.png)
《地震》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知道地震的起因、危害及如何预测和逃生。
科学探究:通过观看地震视频、图片资料认识地震的危害,并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探究地震的起因。
掌握避震的技能,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对地震的成因进行推理、想象。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教师准备:干木棍、毛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心灵震撼、引入地震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想看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地震。
地震来的是那么突然,这些画面太恐怖了。
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2:我看到一对父母想去救自己的孩子,听到地震时很大的声响和人们的哭喊。
你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震。
(板书:地震)二、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关于地震你有哪些问题想探究?生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板书:成因)生2:我们能不能提前预测地震,做好防范工作?(板书:预测)生3:地震时我们应该怎样逃生?(板书:逃生)(二)解决问题1、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师: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同学们课前也搜集了一些地震的资料,可以小组交流、整理一下。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资料整理的很全面,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组的研究重点是什么?组1:我们组关于地震的预测方面搜集到的资料比较多,我们想整理一下关于这方面的资料。
组2:我们想从地震的起因去了解地震。
师:这个问题很具有挑战性,老师佩服你们的探索精神组3:我们想重点研究地震的起因。
组4:你们组想研究如何在地震中逃生?2、探究地震的成因。
师: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生:我认为是地下的岩石发生了问题。
师:发生了什么问题?录像中有没有新的发现?生:可能是岩石断了。
14《地震》(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14《地震》(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39e47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1.png)
14《地震》(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地震》,属于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的成因、地震的预测以及地震带来的影响,通过学习地震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对地震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地震的定义、地震的成因、地震的预测、地震的影响和地震的应对措施。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地震的防范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地震的成因和地震的影响,教学难点是地震的预测和地震的应对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地震的防范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定义、成因、预测和影响。
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地震的成因和预测方法,以及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地震的预测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因为地震预测涉及到复杂的地质学和物理学知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此外,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可能缺乏相关的实际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2. 讲解详细讲解地震的定义、成因、预测和影响,重点强调地震的成因和预测方法,以及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互动4. 实践5. 总结五、教学评价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例如,准备地震的成因和预测的图片、图表,以及地震对人类社会影响的视频。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例如,准备地震模拟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小球、滑道等。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
例如,设置分组讨论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地震的相关知识;设置实验操作台,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模拟实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4e7536dad02de80d4d840ef.png)
《地震》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
3、了解地震现象,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巾、木筷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听说过地震,地震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生:地震是毁灭性的。
生: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是家破人亡。
生……师:是呀!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震。
(出示课题:地震)二、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师:那关于地震,你还有哪些问题呢?生:我想研究一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生:地震发生前,会不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生:地震的发生是人类无法抗拒的,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种类、形成、前兆、预测、避震……)师:我们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好吗?2、探究地震的形成原因。
A、学生交流,从理论上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课前,老师布置了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地震资料的任务,大家搜集资料了吗?看看我们能不能利用搜集到的资料来解决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
生:我在资料中发现,地震是因为地壳运动引起的。
生:资料中说,地壳是在不断运动着的,当两个岩层相互挤压,力量达到不能承受时,就发生断裂,产生地震。
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重点词语进行板书。
有以下重点词语:岩层、压力、变形、断裂、地震波、地表振动)B、模拟实验,直观感知刚才我们通过整理资料知道了地震是由于岩层受到压力,发生变形、褶皱,最后突然断裂,断裂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引起地表的振动而形成的。
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亲身经历过地震吗?你想不想做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实验一:利用毛巾体验岩石变形、褶皱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把毛巾折叠、铺在桌子上;(毛巾代表岩层)2、在毛巾上放上积木或几截粉笔;(积木、粉笔代表岩层上的人和建筑物)3、用手从毛巾的两端往中间挤。
2019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案4.doc
![2019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案4.doc](https://img.taocdn.com/s3/m/c5fd93db5ef7ba0d4a733ba7.png)
地震教科书分析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火山成因的基础上,本科借助对地震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
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用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
3.了解地震现象,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二、活动准备需要准备的材料:毛巾、竹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发现暗箱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想不想看?(想)想看的话,老师可是有条件的!听清楚了,看完以后说一说:视频中发生了什么现象?你看到了什么?(播放唐山大地震的部分视频)师:谁来说一下,通过这段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生:我看到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感倒很可怜。
生:我看到了楼房都倒塌了。
生:……师:大自然在赋予人类财富的时候,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如地震发生时,会摧毁我们的家园,夺取人们的生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地震,研究地震吧!板书:地震师:关于地震,你们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生:地震时怎样形成的?生:我们应该怎样来预防地震?生:地震来临之前,我们怎样进行预测?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说明大家对地震的研究很感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生:地震形成的原因?师:对,想要了解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怎样来预防地震,前提必须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
随机板书:地震的形成?危害?预防?2.依据事实、猜测暗箱师:研究地震的成因,我们要能钻到地底下去看个究竟就好了。
但这可能吗?既然不可能,我们只能从外部来寻找突破口了,结合刚才观看的视频和生活中的了解,谁来说一说,随着地震发生时看到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生:我看到大地断裂了,可能是由于地壳的压力过大。
生:我看到楼房倒塌了,可能是由于……师:我们的猜想如何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做实验)实验是我们研究科学的最好方法,材料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你想怎样来利用这些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小组同学相互讨论讨论,设计出你们组的实验方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3 地震》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3 地震》教案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5f391bfe4733687e21aa90.png)
《3 地震》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震的现象,认识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2、掌握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
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
二、教学重点通过课本,学生通过动手,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①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
②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呢?新课讲解:一、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原因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2、讲解: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破坏力。
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3、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讨论: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4、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根小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
当木棍被折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假如这根木棍是我们想象中的地下的岩层,当岩层受到挤压的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木棍在力的作用下被折断,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时发生的断裂,木棍折断时发出的声响,想象到地震时发出的巨大声响;木棍被折断后产生的震动,想象到地震引起的大地剧烈的震动)5、组织学生讨论:地震是怎样形成的?6、讲述: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年地球上都要发生几百次;只是有的地震较弱,人们感觉不出来;只有强烈的地震才会带来灾害,但一般一年不过只有几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406c38bcd126fff7050bec.png)
一、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和汶川发生的地震。
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
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1、教师介绍。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2、学生阅读资料。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dd61ad80c22590102029df7.png)
3、《地震》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
2、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研究中学习。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意识。
4、锻炼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搜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1、观察自然现象导入研究课题师:同学们,2008年的5月12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生:汶川地震师:那天下午2点28分,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这次大地震给四川乃至全国人民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次地震吧!(点击播放文件)。
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看后你要说说你的感受。
(视频5.12大地震)师:在刚才的这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到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呢?(集体说,点机屏幕)师: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师:是呀!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有近十万人遇难,几十万人受伤,无数的百姓无家可归,无数的学生失去往日快乐的校园生活,有5335名学生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多么可怕的地震啊!我们人类想要战胜它,最大限度的减少它的危害,就要深入的了解它!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看看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生1:我知道了是怎样发生的。
3:我知道地震对人类有很大的危害。
师:地震是很可怕的自然想象,我们人类想战胜它,最大限度的减少它的危害,就要深入的了解它。
……师:你们想不想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地震呢?生:想!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地震的探究”这个研究课题。
(板书)齐读研究课题。
2、根据课题质疑确定研究问题师:面对这个研究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来,谁来说说?生:为什么地震能让建筑物倒塌?生:为什么会发生地震?生:地震还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生:怎么预防地震呢?生: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师:瞧!一会工夫同学们就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说明你们是些爱思考,爱学习的孩子。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b766260912a216147929ee.png)
《地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地震是由岩层断裂所产生的震波引起的。
2、能力目标: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
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难点:对地震的成因进行推理、想象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地震的视频资料、课件资料、实验材料(硬纸板、易拉罐、积木等)学生准备:有关地震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有的却让人无法抗拒,给人类造成巨大伤害。
(播放地震发生瞬间的视频)是什么灾难可以造成这样大的危害?(地震)地震如同风云雨雪雷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震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视频出示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地震是房倒屋塌时的场面,以及震耳欲聋的响声,使人印象深刻。
关于地震学生只是耳闻没能亲眼看到,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地震的恐怖,了解到地震来临时强大的破坏力,对地震有直观的感受,达到了引起关注进而检索经验的过程。
】二、探究过程1、活动一:交流地震的危害师:看完视频,有关地震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说,结合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地震都有哪些危害?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汇报房倒屋塌、道路断裂、大地摇晃等。
教师据答板书。
师:既然地震的危害这么大,那么关于地震你想研究什么?生:我想知道地震是怎样产生的?生:我想知道地震时怎样保护自己?……2、活动二:探究地震的成因(1)生活中的震动现象师:地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没法看到。
但是地震是一种震动,生活中的震动我们不仅听说过还常常见到,谁来说说身边都有哪些震动现象?生:重物下落时会感到震动。
生:气球吹爆的时候会感到震动。
生:坐在摩托车上会感到发动机的震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实录2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实录2](https://img.taocdn.com/s3/m/62d122e66137ee06eff918fb.png)
《地震》教学实录一、情景导入1、播放四川大地震的视频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让人赏心悦目,然而有的却让人触目惊心,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一种自然现象——地震。
播放地震情景的视频资料。
2、学生提出交互探究问题师:看过视频资料后,关于地震,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有: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震的大小是如何来确定的?地震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危害?我国哪些地方经常发生地震?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两个小实验去探究地震的奥秘吧!二、新课教学(1)了解地震的危害模拟实验1:两只手分别握住薄木板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觉。
学生汇报、交流:有震动和响声。
模拟实验2:在书上用积木、饮料盒搭各种模型,快速移动书(书相当于地壳),观察模型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模型摇动、倒塌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感受到了地震的一些危害,2008年5月12日,我国的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相信很多同学肯定从电视上、报纸上看到了许多关于这次地震的消息,现在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当时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要求看完后要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和地震带来的危害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并记录下来。
播放汶川大地震视频资料。
师生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地震吗?生回答。
师总结: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
(2)地震前的征兆师:地震虽然会造成巨大的灾害,但是地震也是可以预测的,地震发生前也会有一些征兆,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了预报地震方面的研究。
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贡献及地震前的征兆。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能够准确的预测地震,减少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避震演习1、避震方法师:同学们,如果真的发生地震了,我们该怎么办?小组讨论:结合课前准备的有关避震的资料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课堂实录及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课堂实录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13064e3b52acfc788ebc9de.png)
《地震》课堂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地震》选自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转变》的第三课。
教材分析:本课是修订后的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内容,在学生熟悉了地球构造及火山的形成以后,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搜集处置信息资料熟悉地震灾害,地震的成因和的预测。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讨式学习,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的危害,明白地震产生的缘故。
2.通过量媒体网络教学,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搜集、处置信息的能力。
3.通过观看、搜集和交流信息,激发学生探讨大自然的爱好。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及成因,初步把握“搜集事实—研究事实—整理事实—应用事实”自主探讨学习的方式。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并能进行自主探讨学习。
教学预备:毛巾、木棍、木板、托盘、书本或积木教学方式:观观点、探讨法、讨论法教学进程:一、导入师:同窗们!咱们生活着的地球,不时刻刻都发生着各类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有的却让人无法抗拒,乃至会给人类造成庞大的灾害。
咱们一路来看一段视频。
[(学生观看地震的录像。
)刺激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对地震进行科学探讨的欲望和爱好,目的是要引发学生探讨地震发生的缘故和如何抗震自救。
]师: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生:这是地震,地震给咱们带来灾难。
生:地震是怎么形成的?生:什么地址容易发生地震?师:大伙儿提的问题都挺有价值的,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研究《地震》,板书地震。
二、探讨了解地震的危害师:教师为大伙儿预备了一些材料,你来介绍一下这些材料,熟悉吗?生:这是毛巾,可是我不明白是用来做什么的。
生:这是木棒。
师:好,教师为大伙儿介绍一下怎么用这些材料。
利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叠放平铺在桌子上,使劲挤压,观看现象。
用小木棒的模拟活动是要让学生体验地震发生时引发的地面的断裂引导学生感受薄木片断裂时两只手的感觉。
青岛小学科学五上《03地震 (1)
![青岛小学科学五上《03地震 (1)](https://img.taocdn.com/s3/m/7410745101f69e314332943d.png)
课题:3 地震年级五学科科学授课教师徐砚秋总序号3单元课第第一单元第3课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教学重点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火山,知道在火山喷发时常伴随有地震。
(板书地震)关于地震,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汇报与地震有关的知识。
师: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我们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二)探究过程: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地震资料。
师:同学们搜集到了许多有关地震的资料,那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交流师播放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影像资料师: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生:地震的破坏性太大了。
生:地震时太危险了,太可怕了。
……师:既然地震的危害性那么大,那么关于地震,你想研究或了解哪些问题?生:地震是怎样产生的?生:我想知道在地震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生:我想知道怎样把地震的破坏降到最低。
生:我想知道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能不能避免?生:我想知道人类能不能预测地震的发生?……活动二:探究地震的成因师: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同乡们你们猜一猜。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生:我认为是地下的岩石发生了问题。
师:发生了什么问题?录像中有没有新的发现?生:可能是岩石断了。
……师:我们的猜想如何呢?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呢?生:做实验。
师:实验是我们研究科学的最好的方法。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木棍、毛巾等材料,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证明你的猜想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其中)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生:我们把毛巾当岩石平铺在桌面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
生:我们认为岩层石有好多层,应该把毛巾叠成几层,才更好。
生:用手握住木棒两端,用力压师:大家设计的很好,不过在动手实验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两点:安全最重要,别让木棍伤到了自己和同学,再就是小组要注意分工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教学设计
教学材料及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有关避震的小常识。
教师准备:木棍,毛巾,(每组各一个),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谈话导入新课
师:播放关于地震的视频和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
师: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关于地震,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
生: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师: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提的问题也很有价值。
师: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我们人类有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板书课题:地震)
(二)探究过程:
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地震资料.
师:要想研究地震成因,首先我们要从观察、了解地震现象开始,来看一段1976的唐山地震和2008的汶川地震的有关视频资料,请大家仔细观察。
(播放地震现象的视频)
师:结合看到的视频资料和生活中的了解,来谈一谈伴随着地震发生时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汇报:大地、建筑物在剧烈地晃动……
师:那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甚至倒塌呢?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板块碰撞等。
师: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我们已经知道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师:同学们搜集到了许多有关地震的资料,那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讨论
汇报交流
生:地震的破坏性太大了.
生:地震时太危险了,太可怕了.
生:我想知道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能不能避免?
生:我想知道人类能不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生: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二:探究地震的成因
师: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同学们猜一猜.(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生:我认为是地下的岩石发生了问题.
师:发生了什么问题?录像中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可能是岩石断了.
师:我们的猜想如何呢?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呢?
生:做实验.
师:实验是我们研究科学的最好的方法.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木棍、毛巾等材料,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证明你的猜想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生:我们把毛巾当岩石平铺在桌面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
•生:我们认为岩层石有好多层,应该把毛巾叠成几层,才更好.
生:用手握住木棒两端,用力压
师:大家设计的很好,不过在动手实验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两点:安全最重要,别让木棍伤到了自己和同学,再就是小组要注意分工和合作.
学生动手操作 (师巡视指导)
汇报探究结果.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我们挤压毛巾,毛巾有的地方向上了,有的地方向下了,毛巾不平了,一褶一褶的.
生:我们发现越是用力,毛巾褶皱的越厉害.
生:当我们用力压木棍时,木棍弯曲,越用力,木棍弯曲越厉害.
师:再继续用力呢?试试看?
生:木棍断了.
师:断时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手感觉到有很大的力.
生:手感到了木棍的震动,手有麻的感觉.
生:还听到了"啪"的一声.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想想看,在实验中,木棍,毛巾相当于地震中的什么?
生:是地下的岩石.
师:对,一层一层的岩石重叠起来就构成了地壳中的岩层.那么,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生: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下,会变成一褶一褶的,压力继续增大,岩层就会断裂.
生:断裂的时候,会像木棍一样有震动.
生:震动来到地面,就是我们说的地震了.
师:分析的对,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是由于岩层的断裂造成的,此外,还有因为火山爆发,大地陷落等原因造成的.
师:我们一起来观看几张图片,没有被挤压的水平地层、受到挤压发生褶皱的地层、岩层断裂的地层。
这就是地震的成因。
师: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总结以下什么是地震地震。
(课件出示)
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三、自由活动: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
阅读资料卡:避震小常识
师:尽管如此,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
学生汇报。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
(课件展示)如地下水位的突然改变,动物惊慌不安等。
(课件展示)师:结合学校进行的地震演习和资料卡“避震小常识”,思考如何正确避震?
学生思考交流
师:播放避震演习情境图。
根据刚才的学习思考下问题:如果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应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正在家中睡觉,突然发生了地震,应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汇报交流
生:在教室里发生地震,应马上到空旷的操场上去.
生:要有序,要避免踩踏.
生:在家中发生地震,应切断电源,天然气源.
生:在家中,如果来不及逃出时,应躲在中心底、结实坚固的家具旁边.
生:应躲到卫生间去.
师:我们现在播放模拟地震来临时的一段声音,同学们利用刚才所学知识在教室现场演习如何避震
生:把书包举在头上往门外跑
生:抱头蹲在桌子旁。
(楼房教室)
生:蹲在墙角。
四、拓展活动:
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关于地震的预测以及地震的前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你们的探究.
师:1.地震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大的灾难。
请同学们以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为例,思考地震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2.课后我们选择合适的时间组织一次避震演习,使同学们切实掌握避震知识。
板书设计:
地震
形成?
预测?
自救?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