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翻译英汉版
当代美国课文翻译
![当代美国课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d1c6bbff524ccbff121841b.png)
priorities n.优先;优先权;先( priority的名词复数 ); 优先考虑的事 发言人和参议院主席决定立法的优先级,并从他们 自己政党的成员中任命委员会主席。
P99第一段
The strength of party affili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House Speaker or Senate president can be overestimated.
leverage英 [ˈli:vərɪdʒ] 美 [ˈli:vərɪdʒ] n.杠杆 作用;影响力;优势,力量;举债经营v.举债经营; 借贷收购
有影响力的主席意识到他们已经到达从政生 涯的权力极限了。
In 1944 the seniority principle was broken temporarily 。
P98第二段 The work of committee is structured by its Chairthe senior member of the biggest party-who is attuned to the political desires of his party.
Chair n.椅子;大学教授职位;主持会议的主席(的席位 或职位);讲座vt.主持;使…入座;使就任要职 attuned v.使协调( attune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 ) 委员会的工作是它们的主席组织的——最大政党的高 级成员——可以满足他所在政党的政治欲望。
To initiate the legislation process ,the ideas must be sponsored by a member of Congress who formally introduces it on the floor of the House or Senate as a “Bill” .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972c6d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1.png)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是研究理论翻译的一种重要流派,其派系延伸了达文西和维特根斯坦之研究成果。
特朗普认为,翻译越多某语言熟悉,其所表达文体也越接近,这种观点也被称为“内容之谬误”理论。
而在美国当代翻译理论看来,内容的完全承载不是主要的,自我表达也是翻译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自我表现,是指翻译者通过添加或转化文化符号或特有的口头表达等;充分发挥语种特色,从而使译文具有一定的文学魅力,这也就是所谓的“文体之全谱”理论。
从现代翻译理论中来看,今日的翻译与传统翻译有很大的不同。
今日的翻译理论不仅注重信息的传达,还强调了翻译者的风格与个性。
现在,在美国的高等教育领域,翻译学教学也已经不断引入当代翻译理论,着力培养学生认识翻译是一种艺术,需要融入自己的文化特色,把意思表达清楚,这种活跃理论,有助于装置文学翻译技能,从而帮助准备进入翻译行业的学生以及大众都能学到更多关于翻译艺术的知识。
当代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语音区别
![当代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语音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3d80a4b2e3f5727a5e962f0.png)
当代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语音区别主讲人(Lecturer):刘正兵(Liu Zhengbing)AknowledgementsMy many thanks must first go to my undergraduate schooling teacher, Prof. Jin Dingyuan, one of the members of the first collect of China state-funded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U.S. from Guizhou Province in 1984, who won his MA in linguistics in New Jersey University, without whose enlightenment, I could not have worked out the following perception of the different pronouncing of the same word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引言:在日常面对面的交际中,如果一个人的读音不准确,轻则会闹笑话,重则可能会造成误解,甚至引起国际纠纷。
这方面的例子不甚枚举。
2001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要去日本访问,日本前首相乔本龙太郎知道后,为了显示对美国总统的欢迎,于是他决定用英语和克林顿打招呼,但是他自己的英语太糟糕了,所以他要求他的秘书教他用英语打招呼。
他的秘书告诉他,见面先说:How are you? 然后对方会说: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接着,他就应该说:Me, too. 于是乔本回去练习了N遍“How are you? Me, too.”, 到了克林顿来访的那一天,乔本信心十足,想着练了这么多天的英语终于可以发挥了. 日本福田国际机场上,克林顿下了飞机,乔本便迎了上去说了一句:How are you? 可惜由于太激动的缘故,他竟然把How[hau] are you?说成了Who[hu:] are you? 克林顿以为乔本是在开玩笑,于是便幽默地回敬了一句:I’m Hilary’s husband. And you? 不明就里的乔本仍套用刚学不久的对话:Me, too. 加以回应,这使克林顿感到非常尴尬。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文献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d581da1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3.png)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文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全球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文献(一)1.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2.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3.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4.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5.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6.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7.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8.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9.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10.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11.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12.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13.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14.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15.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16.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17.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18.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19.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2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2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22.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2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24.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25.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26.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27.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28.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29.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30.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31.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32.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33.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34.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35.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36.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37.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38.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39.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40. 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41. 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42. 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43. 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文献(二)1. 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2.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3.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4. 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5.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6. 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7. 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8. 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9. 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10.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11.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12.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13.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14.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15.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16. 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17. 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18. 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19. 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20. 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21. 贾尔斯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22. 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23.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24. 金隄.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25. 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26.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27.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28. 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29. 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30. 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31. 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32. 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33. 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34. 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35. 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36. 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01-翻译理论与实践
![01-翻译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d9267c489eb172ded63b7b9.png)
Reference Books
翻译教程类 《英汉文体翻译教程》,陈新主编,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9 《英汉翻译教程》,庄绎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1999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80 《实用翻译教程》,范仲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1994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冯庆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孙致礼,上nslation method. It reveals the translator’s preference to the transfer of content instead of the form. (意译)
Ghost Gone with the Wind Pretty Woman Lord of the Ring The Professional Home Alone Bathing Beauty The Ring Sister Act Bean
I.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What is translation?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A. Nida) 所谓翻译,即是在译入语中使用最贴近而 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第一 是意义,第二是文体。 (尤金· 奈达)
翻译理论和实践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b13d6403ff00bed5b9f31dfa.png)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一、翻译教材(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排序)陈宏薇,1996,《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陈宏薇,1998,《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陈茂松,1996,《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陈廷佑,1994,《英语汉译技巧:跟我学翻译》。
北京:华龄出版社。
范仲英,1994,《实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冯庆华,2002,《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古今明,1997,《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郭著章、李庆生,1996,《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靳梅琳,1995,《英汉翻译概要》。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居祖纯,1998,《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居祖纯,2000,《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居祖纯,2002,《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柯平,1991,《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辛,1993,《实用汉译英手册》。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李运兴,1998,《英汉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刘季春,1996,《实用翻译教程》。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刘宓庆,1987,《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俊、侯向群,2001,《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瑞昌、喻云根、张复星、李嘉祜、张燮泉,1983,《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彭长江主编,2002,《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单其昌,1991,《汉英翻译入门》。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申雨平、戴宁,2002,《实用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孙万彪、王恩铭,2000,《高级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孙致礼,2003,《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2019年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2019年当代美国翻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21548caaeaad1f346933fef.png)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当代美国翻译理论(转)2009-10-10 23:00郭建中编著~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一、赫伯特?库欣?托尔曼(Herbert Cushing Tolman)作者简介:赫伯特?库欣?托尔曼(Herbert Cushing Tolman),,“翻译的心理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我们必须掌握原文作者的思想,第二~我们必须用译文的语言把原文作者的思想表达出来。
”“阅读是一回事~翻译是另一回事。
”译者只有从原文的观点出发去阅读~才能使自己沉浸在原文的思想和感情的激流之中~才能领会原文的精神实质。
“译者对原文的精神领会越深~就越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也越来越深地理解到传达原作结构的精神实质之困难。
”“翻译要能在英国读者或听众中引起像原文读者或听众所感受的同样的感情。
” 没有一个画家能完美地重现自然风景。
最好的画家并不是用与自然同样的颜色表现自然景色中的每一个细节,最好的画家应该是有感于壮丽的自然景色~并认识到绘画艺术的局限性~然后使自己的画尽可能地接近大自然的美景。
最好的翻译家也一样~他并不是在英语中精确地复制原作——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使自己的译作尽可能地接近原作。
“翻译并不是把一种外语的单词译成母语,英语,~而应该是原文中感情、生命、力度和精神的蜕变。
”我们既要忠实于原作的优美之处~也要忠实于原作的不足之处。
翻译不是解释。
“如果原作趴地蠕动~译作不可腾空翱翔。
”译文必须是地道的英语。
二、C?H?库利(C. H. Conley)尽管一般认为翻译经典著作有助于文化和自由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但16世纪英国经典著作的翻译反而助长了反动的社会和文化专制主义。
三、亨利?伯罗特?莱思罗普(Henry Burrowes Lathrop)16世纪英国所翻译的希腊罗马经典著作和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完全不一样。
我们今天所认为的希腊罗马经典著作~他们没有翻译。
恰恰相反~他们所认为的经典著作~在今天~我们认为是不重要的~因此也并不熟悉。
当代美国 翻译List of Abbreviations
![当代美国 翻译List of Abbreviations](https://img.taocdn.com/s3/m/a9f638c652d380eb63946d75.png)
List of Abbreviations (缩略词词表)ABA=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美国律师协会ACLU=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FDC= Aid to Families with Dependent Children救助有受抚养子女的家庭AFL=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劳联集团AFT=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美国教师联合会AMA=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协会BCRA= Bipartisan Campaign Reform Act 2002 两党竞选改革法案BIA= Bureau of Indian Affairs印第安人事务局BPAA= Bowling Proprieto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美国保龄球业主联盟B-PAC= BPAA 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 BP的政治行动委员会CIA=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中央情报局CIO= 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产业工会联合会CNN= Cable News Network美国有线新闻网DH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国土安全部ELF= Earth Liberation Front地球解放阵线EOP=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EP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美国环境保护局ESA= Endangered Species Act濒危物种法案ERA= Equal Rights Amendment平等权利修正案•EU= European Union 欧盟FTC=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联邦贸易委员会FED= Federal Reserve Banking System美联储FBI=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联邦调查局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关贸总协定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HUAC=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S=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 美国移民及归化局IRS=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美国国税局JCS= Joint Chiefs of Staff参谋首长联席会议MLBPA= Major League Baseball Players Association美国职棒大联盟球员工会NAACP=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ured People全国有色人种促进协会NAFT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北美自贸易协定NAM=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全国制造商协会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O=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北约NCAI= National Congress of American Indians全国印第安人大会NPS= National Park Service国家公园管理局NRA= 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全美步枪协会NSA=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国家安全顾问NSC=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国家安全委员会NYC= New York City纽约市NYS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纽约证交所OMB=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行政管理和预算局PAC= 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政治行动委员会PBS=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公共广播公司SDI= 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战略防御计划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美国证监会TANF=Temporary Assistance (=help) for Needy Families贫困家庭临时救助TNBA= The National Bowling Association美国保龄球协会UN= United Nations联合国WTC= World Trade Center世贸中心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贸组织。
大学英语英译汉 第1次翻译作业答案
![大学英语英译汉 第1次翻译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69f27c7fd5360cba1adbd3.png)
翻译课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二、将下列关于翻译的英文定义翻译成汉语并写在作业本上。
主要是第2个定义。
第3个不一定要做在作业本上。
课堂上口头检查。
1)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Nida&Taber,1969:12)(Nada, 1974)(1)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定义是:翻译就是用接受语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风格而言。
(2)“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2)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of which the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 (Tytler)(1) 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泰特勒,1790)(2) 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优点完整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人能够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一样,清晰地领悟、强烈地感受。
高校翻译类教材汇总
![高校翻译类教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db777d8ad51f01dc281f1d6.png)
语言科学总第15期2005第2期
杨亦鸣
语言科学总第16期2005第3期
杨亦鸣
语言科学总第17期2005第4期
杨亦鸣等
语言科学总第18期2005第5期
杨亦鸣
语言科学总第19期2005第6期
杨亦鸣
语言科学总第1期2002第1期创刊号
杨亦鸣
语言科学总第20期2006第1期
杨亦鸣
语言科学总第21期2006第2期
戴凡等
文体翻译论
冯庆华
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
蔡新乐
文学翻译批评论稿
王宏印
文学与翻译
许渊冲
五四以来我国英美文学作品译介史
王建开
西方翻译简史
谭载喜
西方翻译研究方法论70年代以后
李和庆等
系统中的翻译--描写和系统理论解说
THEO
写作与翻译指导
程月芳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新世纪英汉同声传译
胡刚等
许渊冲与翻译艺术中华翻译研究丛书第三辑之 张智中
金圣华
巴别塔文丛圆梦初记
杨武能
巴别塔文丛自说自话
施康强
比较与翻译
汪榕培
从柔巴依到坎特伯雷英语诗汉译研究
黄杲
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技巧
蔡基刚
大学专业学科名称及主要课程汉英对照手册 刘洪泉
当代翻译理论
EDWIN
当代翻译学
科米萨若夫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郭建中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廖七一
典籍英译研究
汪榕培等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
语种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日语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14ae9a80aeaad1f346933fe9.png)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史宝辉(辑)一、翻译教材(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排序)陈宏薇,1996,《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陈宏薇,1998,《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陈茂松,1996,《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陈廷佑,1994,《英语汉译技巧:跟我学翻译》。
北京:华龄出版社。
范仲英,1994,《实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冯庆华,2002,《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古今明,1997,《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郭著章、李庆生,1996,《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靳梅琳,1995,《英汉翻译概要》。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居祖纯,1998,《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居祖纯,2000,《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居祖纯,2002,《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柯平,1991,《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辛,1993,《实用汉译英手册》。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李运兴,1998,《英汉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刘季春,1996,《实用翻译教程》。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刘宓庆,1987,《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俊、侯向群,2001,《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瑞昌、喻云根、张复星、李嘉祜、张燮泉,1983,《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彭长江主编,2002,《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单其昌,1991,《汉英翻译入门》。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申雨平、戴宁,2002,《实用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孙万彪、王恩铭,2000,《高级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孙致礼,2003,《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读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读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67becfa76a20029bc642d26.png)
读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作者:宗蔚婷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0期摘要美国的翻译研究,开始较迟,历史较短。
最早开始于20世纪初,二次大战后逐步有所发展,到了60年代之后,则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郭建中编著的《当代美国翻译理论》系统、科学地向我们介绍了当代美国翻译研究发展史及重要翻译理论。
关键词美国翻译翻译理论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大学中还没有翻译研讨班或研究中心,也没有翻译研究中心,没有文学翻译工作者的组织,也没有翻译或翻译研究的专门刊物。
埃德温·根茨勒在《当代翻译理论》中提到,60年代起,文学翻译在美国才开始受到公众和学术界的重视。
保罗·恩格尔于1964年在衣阿华大学开设了第一个翻译研讨班。
第二年,福特基金会拨款给在奥斯丁德克萨斯大学成立全国翻译中心。
1965年出版了第一本《现代诗翻译》的杂志。
1968年,全国翻译中心出版了第一期翻译研究杂志《得洛斯》。
从此,文学翻译在美国文化中取得了小小的一席之地。
70年代之后,美国的翻译和翻译理论继续得到发展。
好几所大学开始设翻译课和翻译研讨班。
由于翻译和翻译研究的发展,美国文学翻译工作者协会(American literary translators association)于70年代末成立,并出版了《翻译》(tanslation)作为该组织的机关刊物。
1977年美国政府开始从全国人文科学基金中拨出专款资助文学翻译。
目前,美国已形成了三个有影响的翻译研究中心,即加利福尼亚的蒙特利国际学院、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大学和宾厄姆顿的纽约州立大学。
所有这些,为美国翻译和翻译理论在80-90年代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托尔曼和他的《翻译艺术》赫伯特库辛托尔曼的《翻译艺术》(Art of translation)发表于1901年,是美国翻译理论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属于西方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范围。
所以我们可以说,美国的翻译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
(完整word版)当代翻译理论(根茨勒)——中文笔记
![(完整word版)当代翻译理论(根茨勒)——中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897d4abb307e87100f696a0.png)
美国翻译培训派(The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注重文学作品的翻译,其指导思想是翻译是一门艺术,培训班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学、语言和诠释的认识和理解,进而通过翻译经验的交流提高翻译技艺和水平.里查兹、庞德和威尔是该学派的主要代表.里查兹(I. A. Richards)曾在哈佛大学创办阅读培训班,为翻译培训班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翻译培训班的宗旨是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文本,达成正确而统一的反映和体验,并用完美的口、笔译形式再现或阐述这一体验。
其理论前提显然是文学作品有一个终极的、统一的意义。
只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掌握正确的方法,人们就能准确地理解原文。
翻译培训班的任务就是制定若干条款和程序,排除一切妨碍正确理解的障碍。
庞德(Ezra Pound)认为文学作品刻意塑造的是形象,而非内容或意义。
在翻译中译者应注重的不是所描写的事物,而是描述的过程和语言的形式与能量(energy)。
译者如同艺术家、雕刻家和书法家,应精确地再现细节、词语、片段和整个意象.作品真正的灵魂常常蕴藏于“一瞥或一瞬之间”。
威尔(Frederic Will)认为文学作品是表现自我、统一而连贯的形式,能赋予我们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
语际交际和翻译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类的体验和情感有一个共核。
在翻译中他强调直觉的作用,认为在诗歌翻译中,有天赋的翻译家即使不精通原作的语言也同样可以再现原作的精髓与本质.他认为,所谓精髓和本质就是作品的能量和冲量(thrust),译文不仅是原作的补充和延伸,而且使原作获得新的生命,勃发出新的生机。
美国翻译培训派对人类主观无意识的研究、强调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转换(creative transposition)”、注重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以及在译文忠实的标准问题上提出的新颖观点等,都对其后的翻译学派产生了巨大影响。
翻译科学派(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亦称翻译语言学派,包括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美国结构学派、交际理论派和俄国语言学派。
在线翻译词典大全
![在线翻译词典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06eea3deefdc8d376ee3256.png)
英汉类字典辞典金山词霸搜索——国人自主开发的最权威的电子词典,免费在线词典,查词翻译_英汉_日汉_英语_成语百度词典搜索——百度词典搜索支持强大的英汉互译功能,中文成语的智能翻译英汉互译词典多语言在线翻译系统Dict_CN 在线词典——在线搜索不重复汉英词条100万,英汉词条103万。
Yahoo!字典(雅虎香港)Yahoo!奇摩字典(台湾)牛津英汉双解词典中国专家翻译网——英文翻译公司--日文翻译公司--多语种翻译公司- 英语、日语、德语、法语翻译中国译典@中国在线翻译网——线上最庞大的英汉-汉英翻译语料库『中国百帆』智能在线翻译系统金桥翻译中心 _WWW_NETAT_NETFree Website Translator - Online Website Translation 网页翻译汉英类字典辞典在线汉英双解新华字典——在页面左下方,可进行字典、词典、成语查询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繁)——较权威的在线汉英词典,繁体,备有汉字部首索引和汉语拼音检索功能华翼翻译-多语种在线电脑字典——几十个语种和数百本词典的在线检索,最权威的在线词典门户之一,英文界面法汉汉法词典——法语汉语在线词典西班牙语汉语汉语类字典辞典解字类字典辞典C书词典——在线汉语词汇收录,47万词汇中华在线词典—— 12部在线汉语词典免费使用在线汉语字典引经据典中文字谱——为学汉语的外国人所设,有英汉对照分析汉字的由来、汉字发音、象形文字、英汉索引字典网——国语辞典、台语辞典、中文字典、中文字谱、JDIC等成语类字典辞典成语词典——金石网在线成语大字典中华成语网上字典瓷都成语知识系统诗词类字典辞典中华诗词——共收录了4577位诗词作家61981首作品稻香居电脑作诗机网络版——包含电脑智能作诗(填词),电脑辅助作诗(填词),电脑诗词游戏三个部分专业类字典辞典百科类字典辞典C书百科——在线词汇自由收录,47万词汇大英百科全书—— (英)著名的百科全书百度百科——这是一部由全体网民共同撰写的百科全书。
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参考书目
![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bb47c1e2551810a6f5248657.png)
理论与实践方向参考书目1. 中文部分《口译技巧》<法>达尼卡.塞莱斯科伟奇著,孙慧双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年12月第一版.《英汉翻译手册》钟述孔。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3月第一版。
《翻译理论与技巧论文集》。
本公司选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年8月第一版。
《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本公司选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年8月第一版。
《意态山来画不成?―――文学翻译丛谈》翁显良,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年12月第一版。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2月第一版。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翻译论集》罗新璋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5月第一版。
《新编奈达论翻译》谭载喜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第一版。
《翻译的艺术》许渊冲,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10月第一版。
《七缀集》钱钟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文体与翻译》刘宓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3月第一版。
《文学翻译原理》张今。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9月第一版。
《等效翻译探索》金隄,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9年4月第一版,1998年7月第二版。
《翻译:思考与试笔》王佐良,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国翻译文学史稿》陈玉刚,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8月第一版。
《当代翻译理论》刘宓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8月第一版。
《西方翻译简史》谭载喜,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5月第一版。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陈福康,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第一版,2000年6月第二版。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杜承南、文军主编。
翻译书目
![翻译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bf0576600b1c59eef8c7b429.png)
1.邓炎昌,刘润青等著,《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比较》,1989,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郭著章,李庆生编著,《英汉互译使用教程》,1996,武汉大学出版社3.陈宏薇主编,《汉英翻译基础》,1997,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陈宏薇,李亚丹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200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5.毛荣贵编著,《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2002,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6.傅敬民,张顺梅,薛清编著,《英汉翻译辨析》,2005,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7.马秉义编著,《汉译英基础教程》,2006,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8.郭建中编,《文化与翻译》,2000,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9.金惠康著,《跨文化交际翻译》,2003,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0.金惠康著,《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2004,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1.包惠南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2001,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2.刘宓庆著,《文体与翻译》,1998,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3. Basil Hatim,《跨文化交际》,200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4. Eugene A.Nida,《语言与文化》,200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5. 周方珠著,《翻译多元论》,2004,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6. 张经浩,陈可培主编,《名家名论名译》,2005,复旦大学出版社17. 刘宓庆著,《文化翻译论纲》,1999,湖北教育出版社18. 喻云根编,《英美名著翻译比较》,2000,湖北语教育出版社19. 辜正坤著,《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2003,清华大学出版社20. 高一虹著,《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2000,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1. 包惠南包昂编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2004,外文出版社22. 乔龙宝编著,《英语散文佳作赏析与翻译》,2006,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3. 姜治文文军编著,《翻译批评论》,1999,重庆大学出版社24. 温秀颖著,《翻译批评---从理论到实践》,2007,南开大学出版社1.《西方翻译简史》谭载喜著商务印书馆(2001)2.《中国翻译简史》马祖毅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3.《翻译学》谭载喜著湖北教育出版社4.《现代翻译理论》刘宓庆江西教育出版(1990)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蔡新乐, 郁东占. 文学翻译的释义学原理.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蔡新乐. 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蔡毅, 段京华. 苏联翻译理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陈厚诚, 王宁.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陈嘉映. 语言哲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程永生. 描写交际翻译学.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1.杜建慧, 杨金良等. 翻译学概论.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98.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青岛: 青岛出版社, 1999.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 高名凯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冯建文. 神似翻译学. 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1.傅勇林. 文化范式: 译学研究与比较文学.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辜正坤.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C].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郭延礼.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何自然, 冉永平. 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胡壮麟. 功能主义纵横谈.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胡壮麟等.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黄见德.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导论.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黄龙. 翻译艺术教程.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8.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黄忠廉. 翻译变体研究.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姜秋霞. 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姜治文, 文军. 翻译批判论.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蒋骁华. 符号学翻译研究—文学语言的理据及其再造.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金隄. 论翻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孔慧怡, 杨承淑. 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C].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李亚舒, 黄忠廉. 科学翻译学.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李延福. 国外语言学通观.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2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刘宓庆. 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刘宓庆. 现代翻译理论.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0.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 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5.刘重德. 西方译论研究.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吕俊, 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罗新璋. 翻译论集[C].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马祖毅, 任荣珍. 汉籍外译史.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 大学出版社, 1995.沈苏儒. 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6.孙致礼. 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9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王秉钦. 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王宏志. 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1999.王建开. 五四以来我国英美文学作品译介史:1919-194.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王佐良. 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文学翻译丛谈.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吴炫. 中国当代思想批判.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1.奚永吉.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谢天振, 查明建. 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谢天振.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C].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谢天振. 翻译研究新视野.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2.谢天振. 译介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许钧, 袁筱一.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许钧. 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2.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杨晓荣. 小说翻译中的异域文化特色问题. 北京: 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2.杨自俭, 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杨自俭, 刘学云. 翻译新论(1983-1992)[C].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张柏然, 许钧.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C].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张美芳.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张南峰. 中西译学批评.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张培基, 喻云根.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赵敦华.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郑海凌. 文学翻译学. 郑州: 文心出版社, 2000.周方珠. 翻译多元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周仪, 罗平. 翻译与批评.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朱刚. 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翻译方向书目推荐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 《古代汉语》.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汉英经贸手册》编写组. 《汉英经贸手册》.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何刚强. 《最新英语翻译疑难详解》.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何善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何兆熊. 《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贾尔斯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金隄.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李亚舒、严毓棠、张明、赵兰慧. 《科技翻译论著集萃》.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李正中. 《国际经贸英汉翻译》.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7.理雅各英译. 《四书》.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4.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林煌天主编. 《中国翻译词典》.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刘宓庆. 《翻译教学: 实务与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刘士聪等. 《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刘英凯. 《英汉语音修辞》.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刘重德.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8.陆钰明. 《汉英翻译指导》.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吕淑湘, 王海棻. 《马氏文通读本》.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吕煦. 《实用英语修辞》.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罗贯中. 《三国演义》.罗选民. 《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马红军. 《翻译批评散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2. 毛荣贵. 《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倪宝元. 《大学修辞》.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4.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彭宣维.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钱歌川. 《现代英语表现法》. 香港:中外出版社, 1975.钱冠连. 《美学语言学》.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3.钱乃荣等. 《现代汉语》.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1990.钱维潘. 《英语应用文》.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施耐庵. 《水浒传》.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司马迁. 《史记》.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汪福祥、伏力.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吴承恩. 《西游记》.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吴敬梓. 《儒林外史》.吴伟雄、方凡泉. 《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萧立明. 《新译学论稿》.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萧立明. 《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肖君石.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and Vice Versa (《汉英、英汉翻译初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谢祖钧. 《英语修辞漫谈》.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熊文华. 《汉英应用对比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许国烈. 《中英文学名著译文比录》.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许钧等.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许渊冲、陆佩弦、吴钧陶. 《唐诗三百首新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8.许渊冲. 《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许渊冲. 《中诗英韵探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许仲琳. 《封神演义》.杨自俭(主编). 《译学新探》.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 ?青岛:青岛出版社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杨自俭、李瑞华(主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杨自俭、刘学云(编). 《翻译新论(1983-1992)》.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2.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于岚. 《英汉实例翻译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7.喻云根. 《英汉对比语言学》.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喻云根. 《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臧克和. 《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余立三. 《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张柏然、许钧(主编).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张斌. 《汉语语法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张道真. 《现代英语用法词典》.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张德禄. 《功能文体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张经浩. 《译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6.张鸾铃. 《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张梦井, 杜耀文. 《汉英科技翻译指南》.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二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廷琛, 魏博思. 《唐诗一百首: 汉英对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张宗美. 《科技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2.章和升、王云桥. 《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1997.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赵静. 《广告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赵世开(主编).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 《联合国翻译论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3.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选编). 《论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1984.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7.周方珠. 《英汉翻译原理》.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周煦良. 《诗词翻译的艺术》.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朱诗向. 《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二、翻译教材书目陈宏薇、李亚丹主编(陈宏薇、陈浪、李亚丹、谢瑾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陈茂松.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陈廷佑. 《英语汉译技巧:跟我学翻译》. 北京:华龄出版社. 1994.陈新. 《英汉文体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郭著章、李庆生.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靳梅琳. 《英汉翻译概要》.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居祖纯. 《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李辛. 《实用汉译英手册》.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3.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刘季春. 《实用翻译教程》.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刘宓庆. 《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吕俊、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当代美国翻译
![当代美国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618cc020740be1e650e9a1f.png)
20世纪前美国基本上没有关于翻译的研究, 20世纪前美国基本上没有关于翻译的研究, 世纪前美国基本上没有关于翻译的研究 原因有以下: 原因有以下: 美国建国时间短。 1. 美国建国时间短。 2. 美国孤立主义和美国中心主义的思想在民 众中根深蒂固。 众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向其他 民族学习,而其他民族需要向他们看齐。 民族学习,而其他民族需要向他们看齐。 因此翻译历来不被重视。 因此翻译历来不被重视。
7
2010-112010-11-3
影响改写/操纵的两种因素: 影响改写 操纵的两种因素: 操纵的两种因素 1.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ideology):主要从政治、经济和社会 主要从政治、 主要从政治 地位方面来限制和引导改写这的创作; 地位方面来限制和引导改写这的创作; 2. 诗学形态 诗学形态(poetology):改写者进行创作时所处 改写者进行创作时所处 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写者往往会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 改写者往往会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以使 其符合改写者所处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和诗学形态, 和诗学形态,以达到使改写的作品被尽可能多 的读者接受的目的。 的读者接受的目的。
2010-112010-11-3 6
他是翻译研究学派在美国的重要代表, 他是翻译研究学派在美国的重要代表,从比较文学 和文化视角来探讨翻译。他的主要思想: 和文化视角来探讨翻译。他的主要思想: 1.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即把翻译研究的着眼点从语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
言结构及语言形式对应问题, 言结构及语言形式对应问题,转向目标文本与源文本在各自文 化系统中的意义和功能。 化系统中的意义和功能。翻译研究既要探讨语言形式是否对等 以及如何对等的问题, 以及如何对等的问题,也要同时探讨与翻译活动直接或间接的 种种文化问题。要超越单纯研究语言的形式范围, 种种文化问题。要超越单纯研究语言的形式范围,进入到更宽 广深刻的文化层面去研究。 广深刻的文化层面去研究。
翻译教学与研究书目
![翻译教学与研究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d91d1a17f18583d049645934.png)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史宝辉(辑)(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北京 100083)一、英汉语比较与对比书目(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排序,下同)何善芬,2002,《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李瑞华(主编),1996,《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连淑能,1993,《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文国,1997,《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彭宣维,2000,《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邵志洪,1997,《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王还(主编),1993,《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魏志成,2003,《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萧立明,2002,《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熊文华,1997,《汉英应用对比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杨自俭、李瑞华(主编),1990,《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杨自俭(主编),2000,《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杨自俭(主编),2002《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赵世开(主编),1999,《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2001,《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二、翻译理论书目(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排序)《翻译通讯》编辑部,1984,《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翻译通讯》编辑部,1984,《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郭建中,2000,《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黄雨石,1988,《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黄振定,1998,《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鲁迅杂文在当代美国的翻译与跨文化传播——以《灯下漫笔》为考察中心
![鲁迅杂文在当代美国的翻译与跨文化传播——以《灯下漫笔》为考察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5af9cd4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0.png)
作者: 李红满[1]
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文化与传播
页码: 81-8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主题词: 鲁迅;杂文翻译;跨文化传播;《灯下漫笔》
摘要:本文主要以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灯下漫笔》为考察中心,深入探讨这部全新的鲁迅杂文英译选集的主题内容及其翻译特色.通过文本细读和语篇分析比较,可知《灯下漫笔》积极彰显鲁迅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倾向于在英译文中保留鲁迅杂文的异质性话语特征,不仅传神地保存了鲁迅杂文"原作的丰姿",忠实准确,而且通顺流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在"信"与"顺"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再现了鲁迅独特的杂文话语和笔法,积极促进和推动了鲁迅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跨文化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roduction 引言;前言;绪言The opening decad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as been overwhelmingly shaped by the American and world response to the terror attacks of 11 September 2001.Many analysts speak of a paradigm shift in foreign policy alignments, global economies, and domestic affairs.The events of the post (=late)-11 September world make the 1990s seem a vast, quaint (奇怪的) universe away.But we should note that analysts had christened (洗礼仪式) the last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s a “New World Order” u nder the common umbrella of democracy and free market capitalism.Certainly the decade marked a decisive end to the “post (after)-World War II” or “Cold War” world and ushered in a new era.The 45-year period following the dropping of atomic bombs on Hiroshima and Nagasaki the, division of the world into “free”and “communist”influences,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Berlin Wall in 1989 changed things.The world is still adjusting to those changes and countries rush (run) to realign (重新排列, 再结盟) the geopolitical order.美国和世界对于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的反应已经压倒性地充斥了21世纪的头十年。
许多分析家谈到一个关于外交政策路线,全球经济和国内事务的范式转变。
9月11日世界发生的事件让20世纪90年代不再是一个巨大的,奇怪的宇宙。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那些分析师已经把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洗礼成了民主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在“世界新秩序”下的共同的庇护所。
当然,这十年标志着一个决定性“二战后的”或“冷战”的世界的结束,也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的45年间,世界被“自由”和“共产主义”影响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也让事情产生了变化。
世界仍然在适应这些变化,各个国家也趋向于重新调整地缘政治的秩序。
Historically, the world’s nations have always been involved in a struggle for power.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ris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o superpower status prompted many to label the era “the American Century” and the dominance of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and products came to be called “Americanization (美国化).” Currently there is a rise in what might be termed “America-phobia (恐怖症)” as some groups seek to tear down the hegemony (霸权) held by the United States.There are widespread complaints about the cheapness of American culture with its runaway [逃跑, 失控的] materialism.Others fea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ir own culture to mirror changing American patterns, from birth-control pills to gender equality. Still others, who refuse, or are too young, to remember when the United States w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West” –buttressing (支持) Europe with an economic aid package called the Marshall Plan and protecting European and Japanese growth through military security –only see a selfish nation that goes its own way without a due respect for world opinion.There is no doubt that American military and economic power is in a league of its own.从历史角度来看,世界各国一直被卷入一场权力斗争当中。
在20世纪,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上升,促使许多人将这个时代为“美国世纪”的时代,同时美国流行文化和产品所占的主导地位,逐渐被称为“美国化”。
目前有一种可能被称之“美国恐惧症”(的趋势)在上升,因为一些团体试图推倒美国持有的霸权。
对于伴随着失控的廉价的唯物主义美国文化存在着广泛的投诉。
其他一部分人担心自己的文化转型,所折射出的从避孕药到性别平等(等方面)不断变化的美国模式。
还有一些人,他们(选择)拒绝,或者是(因为)太年轻了,而忘记了美国作为“西部大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扶持欧洲经济的紧急措施的马歇尔计划。
同时,它通过军事安全和保护欧洲和日本的增长,(这让人们)只看到一个自私的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而没有给以世界舆论应有的尊重。
毫无疑问,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只有它自己的作为联盟。
The criticism is as justified as it is expected.As the leading world power, the United States gets the focus of world criticism on every issu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This is not new. The discovery and colonization of the New World thrust America into the spotlight (聚光灯) in the fifteenth to the seventeenth centuries. The eighteenth-century revolution against Britain that established a liberal nation and the unprecedented population and territorial growth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kept the nation highlighted.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 wars of nationalism forged coalitions (合并) that put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preeminent (卓越的) global position by 1945, and the Cold War advanced American power t o the position it now holds. The country’s unique standing has brought criticism not only for what it is and has been, but for the ways it acts and portrays its actions.这种批评像它所预期的一样是合乎道理的。
作为世界领先的力量,美国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每一个问题都成为世界批评的焦点。
这并不新鲜。
在十五到十七世纪,新世界的发现和殖民将美国变成举世瞩目的焦点。
十八世纪的英国革命反对建立一个自由和(拥有)前所未有的人口的国家,同时,19世纪的领土增长使它一直在被注视。
20世纪的世界民族战争所锻造的联盟于1945年美国将美国推进了全球的卓越位置,同时,冷战又让美国的实力提升到和现在相同的位置。
它的独特地位带来了批评,不仅因为它过去和现在是什么,同时也因为它起作用的方式对其行动的描绘。
America is new, or likes to assert that notion. Americans often think of themselves as a people of the future whose personal pasts can be overcome or reinvented, even if they will volunteer upon the first meeting with any stranger that their families came from Ireland, from Germany, from Vietnam, or from elsewhere outside the US.The key word is “from” – as in, the Old World is a good place to be “from.” With Americans, it is the right here and right now that has their attention.They seem to care more about the future and of what could become.Most Americans see themselves as risk-takers who grasp at chances to get a new life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children.Sometimes that means leaving family and national ties behind to cross an ocean or a continent. Americans imagine themselves and their country in many ways; but when looking into a mirror, they are likely to see the reflected image of a dream that began not so long ago.美国是新的,或喜欢断言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