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文本禄命书P_T_127_推十二时人命相属法_的再研究_陈于柱
敦煌藏文本P.3288V《逐日人神所在法》题解与释录
敦煌藏文本P.3288V《逐日人神所在法》题解与释录陈于柱; 张福慧【期刊名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9)004【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敦煌藏文文献; 针灸禁忌; 入神【作者】陈于柱; 张福慧【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图书馆甘肃天水7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6法国国家图书馆庋藏的敦煌写卷P.3288由多纸粘连而成,首尾均缺,正面抄汉文文献《玄像西秦五州占》、《太史杂占历》等,[1]66背面自右向左相继抄写《佛典摘抄》、《佛曲》、《乐住山》、《五台山赞》、古藏文文字、《乾宁三年(896)丙辰岁正月归义军节度押衙某杂写》、《步军都知兵马使张贤庆衔名》、《归义军节度马步都虞侯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上柱国张怀政邈真赞并序》,其中藏文文字所存卷面首尾完整,天头、地脚及字行之间时有残缺,大部分文字漫漶不清,存约200余行,最后部分为三幅藏、汉文相结合的图式。
卷中藏文文字相继抄有沐浴洗头占、[2]84-89星占、人神占、宅经等四种占法,第187 至213 行即抄写与中国古代针灸禁忌相关的人神占。
萨仁高娃2010 年发表《国外藏敦煌汉文文献中的非汉文文献》对P.3288背面藏文文献进行了首次著录,但将此件文献定名为藏文咒语,[3]148不确。
2017 年,刘英华先生初步分析了P.3288背面藏文的内容构成,正确指出此件文献中存有人神书写。
[4]49不过,由于P.3288背面藏文文字多有漫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辨识文字的难度,所以关于其中人神禁忌的文字释读、文献性质与定名、历史来源等关键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尤其人神禁忌是中国古代针灸医学的重要内涵,故此件藏文文献的译释和公诸于世,对进一步研究吐蕃医学的形成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和重要参考价值。
P.3288 背面藏文原件的图版已于2002 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布,卷中有关人神禁忌的书写,藏文首题“逐日人神所在不宜行火灸及针灸禁忌(汉译文)”,起“一日在足大趾(汉译文)”,迄“三十日在脚踝和背及掌心,完(汉译文)”,存有三十组文字,较完整地规定了一月三十天中人神在人体的特定部位,并强调其所在部位忌用针灸。
敦煌古藏文写本P.T.1055+IOLTibJ744《十二钱卜法》题解与释录——敦煌汉、藏文术数书的比较历史学研究之一
作者: 陈于柱[1];张福慧[2]
作者机构: [1]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天水741000;[2]天水师范学院图书馆,甘肃天水741000
出版物刊名: 敦煌学辑刊
页码: 6-21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4期
主题词: 敦煌遗书;《十二钱卜法》;缀合整理
摘要:分藏于法国与英国的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55、IOLTibJ744《十二钱卜法》属一卷之裂,可以直接缀合。
P.T.1055与IOL TibJ744的缀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界对吐蕃民族典籍的认识.而且为今后敦煌古藏文写卷缀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范例。
为便于学界利用此件写本.将经过缀合和整理的相关释文予以公布,并作说明和校理。
关于部分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定名问题及其研究现状述评
书目录》相同。 号文献中记载: “ P. T. 96
de bzhIn gshegs pa tshe dpav myed ki bkod pa bstan pvi mdo
rdzogs so 无量寿如来庄严经完毕”,因此 P. T. 96 号写卷定名为 《无量寿如来庄严经》 (de bzhin gshegs
号的定名提出商榷意见的同时,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定名;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K928.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 16748824 2021 03000107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不同民族文字的文献中,汉文文献数量为最,藏文文献数量仅次于汉文文献。 但许多藏文写卷无头无尾,甚至字迹漫漶、不易辨认,无法确认其内容。尤其是属于残篇断简的佛教 文献,若对其相关文献的查阅不足,则会导致无法定名,抑或定名疏误。在目前已出版的法藏敦煌藏 文文献的书籍和目录,以及相关的研究论著中,对部分佛教文献写卷只笼统地定名为佛经或误定名为 其他不同佛经的名称等定名存在不够准确等问题[1]。文章将对其中二十四个写卷的定名提出商榷意见 的同时,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述评。
一、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的编目及出版的情况 (一) 《法国国立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写本注记目录》 首次较全面地对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进行编目的是法国的拉露 (Marcelle , — ),其花 Lalou 1890 1967 费毕生的精力完成了三大册的 《法国国立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写本注记目录》 (以下简称 《拉露目 录》)的编写出版。其中,第一册包括 P. T. —1 849 号,1939 年出版;第二册包括 P. T. — 850 1282 号, 1950 年出版;第三册包括 P. T. — 1283 2216 号,1961 年出版[2]。 (二) 《敦煌吐蕃文献选》 麦克唐纳 (A,Macdonald)、今枝由郎 (Yoshiro ) Imaeda 等人编选的 《敦煌吐蕃文献选》,全称 《国立图书馆所藏藏文文献选,并以印度事务部和大英博物馆所藏藏文文献补充者》[3],第一卷于 1978 年出版;第二卷于 1980 年出版;第三卷于 1990 年出版;第四卷于 2001 年出版。这是首次对敦煌藏文 文献进行大规模的影印出版,其中部分卷子是从英藏中补充的。 (三)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解题目录》 由王尧主编,陈践、褚俊杰、王维强、熊文彬参编的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解题目录》 (以下简称
敦煌写本禄命书《推人九天宫法/九天行年灾厄法》研究
在、利月利 日 两项内容为其它三件 写本不具 。S32 v .74 另面为佛经 《 大乘无量寿经》 , 《 推九天行年灾厄法》 之前逐次抄写 《 李老君周易十二钱 b 、 《 法》 六十甲子纳音性行
煌 本九天 行年 禄命 书 的义理 甚为 明 了 ,即在明确 问 b 所处 的行 年年岁 后 ,便 可 在对应 者
天水师 范学院
文 史学院 ,甘 肃
天水 7 10 ) 400
摘要 :抄 写于晚唐五代 的敦煌本 《 推人九天宫法 /九天行年 灾厄法》 ,是 中国古代较为 简便 实用
的一类禄命 书,主要 通过 九天 ( 宫)与年岁相对应以推人 运命祸福 ,其底 本很 可能在 南北朝、隋唐之 际既 已形成 。敦煌本九天行年书写至少源出两个 系统 :一是 来 自本土 的九天行年禄命 书,一是 改编 自
佛教文献 《 梵天火罗九曜》 。当九天行年禄 命书因其 义理 简单在晚唐五代 中原地 区失势时 ,却 因同样 的缘 由而在边陲敦煌 以不 同来源、多种版 本的方式广为流行 ,这种文化信仰非同步的 背后 ,映现 了唐
宋之 际敦 煌 与 中原社 会 区域 文化 差异 的 一 面 。 关键 词 :敦 煌 禄 命 书 ; 九 天行 年 ;区域 社 会 中 图分 类号 :B 9 . 92 2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65 (o9 0 0 2 o o 1— 22 2o ) 2— 0 0一 8
《 推人九天宫法》或称 《 推九天行年灾厄法》 ,是敦煌文书中保存较多的禄命书之
一
,
主要 包括 P24 v .70 .74 、P37 .82 、P44 、S32v .79等 四个 卷 号 。尽 管 学界 对此 类 禄命
敦煌写本_宅经_五姓同忌法_研究_兼与高田时雄先生商榷_陈于柱
五姓修宅
年 子 丑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酉戌亥
宜六七八十二月
宫姓属土不宜三九月
害财 大通 鬼
贼 鬼贼 大墓 气绝 白虎 大通 小通 小通 小墓 害财
宜七八十十一月
商姓属金不宜六十二月 小通 大墓 气
¹ [ 日] 高田时雄著、钟翀等译5 敦煌 # 民族 # 语言6, 中华书局, 2005 年版, 331 页。 º 黄正建5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 研究6 , 学 苑出版社, 2001 年版, 74 页。 » 5 敦煌写本宅经校录研究6 , 249- 250 页。 ¼ 5 敦煌写本宅经校录研究6 , 329、331、333 页。
) 13 )
中国典籍与文化 ZHONG GUO DIANJI YUWEN HUA
l 4 2007( 总第 63 期)
二姓来说, 造墓时最好是东南方位, 其次是 西北方位, 六月十二月是造墓之月份, 丑未 之时造墓是适宜的。¹
很明显, 高田先生是将5五姓墓月法6 中的 / 墓0字作为埋葬逝者的坟冢墓地来理解, 整个 解释也是基于这一思路而阐发的。我们认为此 种理解略有 望文生义之嫌, 有必要 再作讨论。 黄正建先生曾经指出: / P . 3594 有-推五姓墓月 法. , 与 P. 3281v 中-五 姓同忌法. 里的上 利下 利、墓月墓日大同小异0 º 。其实涉及5五姓墓 月法6 的宅 经写 本, 除 P. 3594、P . 3281v 两 件 外, 还包括 P . 2615a5诸杂推五姓阴阳等宅图经 一卷6与 P. 2632v5诸杂推五姓阴阳等宅图经6。 其中 P. 2615a、P. 3281v b 俱 题 名 5 五 姓 同 忌 法6; P. 2632v 则在五姓姓氏之后记述到部分内 容。为便于研究, 现将 P. 2615a 中的5五姓 同 忌法6移录如下:
法国的敦煌学研究
在二战结束以后 ,敦煌学的研究呈现出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特 点 ,由于收藏在各国的收集品的陆续刊布 ,使学者们的相关研究突 破了国界的限制 ,更加具有系统性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敦煌学研究 的发展 。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伦敦收集品的缩微胶片工作在 1952 年就已完成 , 此后不久 , 北京收集品的缩微胶片工作也完成 (1957) ,但巴黎收藏品的缩微胶片工作直到 1980 年才完成 ,而圣 彼得堡收藏品的缩微胶片直到目前也未公布 (现在在上海正在进 行这一合作项目) 。这一时期的欧洲 ,在敦煌学研究领域取得最大 成果者 ,当属法国学者戴密微 。早在 1944 年 ,他就在法国国立高 等实 验 学 院 (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 udes) 和 法 兰 西 学 院 (Collège de France) 开设讲座 ,从宗教学和文学的角度来分析和翻 译佛教文书 。在他此后的一生中 ,对敦煌学的研究都是他的中心 工作 。在他的指导之下 ,还培养出了一批敦煌学家 。他的一部很 重要的著作是《拉萨宗教会议 :八世纪汉地僧侣与印度僧侣在拉萨 有关的辩论》(巴黎 , IHEC ,1952 年 ;中译本为《吐蕃僧诤记》,耿升 译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4 年) ,讲述的是一场发生在汉地佛教僧
敦煌学的研究起源于 1900 年 ,此年的五 、六月间 ,在中国西北 甘肃敦煌附近的莫高窟 ,一位名叫王元禄的道士在很偶然的情况 下打开了第 17 号洞窟 (即藏经洞) ,在这一洞窟中 ,发现了大约五 万件不同材质的档案材料 、写本 、书籍和经卷 ,其文字包括汉文 、吐 蕃文 、回鹘文 、梵文 、粟特文和于阗文等 ,它们在那儿被保存了近九 个世纪 ,同时发现的 ,还有几百件帛画 、纸画及印刷的书籍和绘画 艺术品 。由于此后不久各种名目的考察队的到来 ,这些物品今天 被分散保存在欧洲和东亚的许多地方 。这一事件 ,导致了一门对 这批材料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敦煌学的诞生 。
敦煌藏文本禄命书P.T.127《推十二时人命相属法》的再研究
作者: 陈于柱[1]
作者机构: [1]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天水师范学院讲师,兰州730020
出版物刊名: 中国藏学
页码: 157-160页
主题词: 藏文本禄命书;敦煌社会;吐蕃裔民;族群认同
摘要:抄创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藏文本P.T.127禄命书,主要依据汉文本P.3398《推十二时人命相属法》改编而成,该占书以敦煌吐蕃裔民为信仰对象、以汉族北斗五帝为最高命属、以佛教转生为解释手段;P.T.127禄命书既是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民族、佛教、数术等多元社会因素互动下的产物,也是这一时期敦煌蕃汉族群认同与宗教文化交流受容的有力见证,同时对敦煌社会“违戒”风俗和吐蕃社群历史追忆也有着具体的折射。
敦煌古藏文写本P.T.1055+IOL Tib J 744《十二钱卜法》研究——敦煌汉、
_ 收稿日 期: 2 0 1 6 — 0 9 — 1 8 - 基金项目: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项目 ( 1 1 X Z S 0 0 3 )
74
●作 者 简 介: 陈 于 柱( 1 9 7 7 一 ) , 男 , 江 苏 邳州 人 , 博 士, 教 授, 从 事 敦煌 学 研究 。
判词 ”应是该 件文 献 的正 式题名 。与 I O L T i b J 在较大差异 ,表明两件藏文写卷虽性质相同 ,但 陈 于 7 4 2相 比较 ,ET . 1 0 5 5 + I O L T i b J 7 4 4卷 首 残 缺 , 应源 自不 同 的底 本 。鉴 于此 ,P . T . 1 0 5 5 + I OLT i b J 柱
第 兰州大学学报 一 社 会科学版 一二。 一 七年第 五期
四
十
五
卷
●
总 第
二
敦煌古藏文写本 P . T . 1 0 5 5 + I OL T i b J 7 4 4 《 十二钱 卜 法》 研究
游走在世俗和神圣之间_唐五代宋初敦煌命算信仰与佛道关系研究_陈于柱
游走在世俗和神圣之间)))唐五代宋初敦煌命算信仰与佛道关系研究陈于柱张福慧一、引论晚唐五代敦煌佛教的世俗化问题近年来为学界所普遍关注,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以占卜术数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世俗信仰与佛教的互动关系、借以审视敦煌佛教的世俗特征,可以说是拓展敦煌佛教世俗化研究的一条重要学术思路。
抄写于唐五代宋初的敦煌占卜文书,据黄正建先生统计大约有274件左右¹,内容丰富多样,是研究占卜、佛教关系的重要资料。
但在敦煌占卜文书研究历程中,长期存在某种理念偏差:已有研究往往站在各自的学术立场来定性敦煌占卜文书,过于强调其宗教归属的的单一性,缺乏对文书中多重宗教因子的细致分析,从而不能再现世俗信仰与道教、佛教等宗教在中国古代及敦煌地区长期并存融通的历史事实º。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曾在对敦煌写本宅经的研究中从多个角度讨论了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道教的关系»。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展示敦煌各宗教因子在大时段中(唐五代宋初)混通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它们各自在吐蕃占领前后存在状态的升降变迁。
本文旨在通过对敦煌写本禄命书所载行年命算术及相关信仰的考察,以阐明信仰资源在唐五代敦煌道教、佛教、占卜术数间的混通与转换,并从占卜术数的视角就归义军时期敦煌佛教世俗化问题作一申论。
不妥之处,望方家批评指正。
二、敦煌写本禄命书中的行年命算在敦煌禄命类文书中有多个写本主述人之行年算厄,主要包括P12856、P13066、298¹º»参见黄正建:5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6,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第3页。
刘屹先生也多次指出此类误解,参见刘氏著:5上博本3曹元深祭神文4的几个问题6,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学资料研究中心编5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6,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150~161页;5敬天与崇道)))中古经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6/导言0,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18页。
从敦煌占卜文书看晚唐五代敦煌占卜_省略_的对话交融_以敦煌写本宅经为中心_陈于柱
从敦煌占卜文书看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的对话交融)))以敦煌写本宅经为中心陈于柱(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天水741000)摘要: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在内容、形式、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上进行着对话交融,彼此间的交融互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双方的互补:佛教戒律、因果报应等观念通过占卜的运用在客观上很容易达到其普世化的效果;占卜对佛教诸因子的兼容,扩展了占卜内容和占卜种类,各式佛教理论的融入特别是佛教因果报应、轮回观念进一步完善了占卜理论,增强了占卜的变通能力。
三教融合的文化特征与佛卜共信的宗教意识构成了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文化互动的多元成因。
关键词: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佛教中图分类号:B99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52(2005)02-0024-09一占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态之一,在古代社会各领域均有着重要影响。
唐宋民间占卜广泛流行,以敦煌为例,据学者统计,大致抄写于唐五代宋初的敦煌占卜类文书就约达270件,甚至超过了儒典文书。
¹作为同一时期中国主流文化的佛教,在对当时社会精英阶层产生普遍影响的同时,与民间习俗文化之间亦展开有对话。
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的交融互用即是这一对话的典范之一。
由于占卜与佛教属于不同质的文化形态,因而两者的对话既体现着民间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联,同时也反映了民间宗教信仰与成熟宗教的互动。
关于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的文化互动问题,已引起学界关注。
黄正建5敦煌占卜文收稿日期:2004-10-26作者简介:陈于柱(1977-),男,江苏邳州人,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敦煌学研究。
从敦煌占卜文书看晚唐五代敦煌占卜与佛教的对话交融)))以敦煌写本宅经为中心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6多次注意到这一现象;郑炳林、王晶波、王爱和等学者则分别利用敦煌本梦书、相书以及杂占文书来探讨占卜、佛教间的相互影响。
由于敦煌占卜文书是多种类的,因此为了能对上述问题作出多角度和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敦煌占卜文书中的写本宅经,并综合其它敦煌占卜文书与传世文献,分析论述唐五代宋初敦煌占卜与佛教在多层面上的对话与交融。
温故知新——重读《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体会之二
精髓,不仅因其叙述内容直接关乎吐蕃历史而显得至关重要,还因为文笔优美,包含着诸多古
代诗歌、特殊的民俗以及古藏文文字书写特点等丰富信息。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读懂读
透了 P.T.1287号 “传记篇”,就基本上驾驭了阅读 敦 煌 古 藏 文 的 方 法。 正 是 基 于 此 缘 故,1940
年,在巴黎出版了名为 《敦煌历史文书》 (Documents De Touen-Houang Relatifs a histoire Dur Tibet,Paris,1940) 一书。
。第
367 行 赞 扬 赞 普 墀 松 德 赞 :
……
汉译文:为直立人群与俯行兽类之君主……
由上可知,第271-272行这段歌词中,第1句和第3句也是以上意思,赞普为人、畜之主人。
第三,以上虽为韦·义策回禀松赞干布之歌词,实质上也是誓词, 义 策 怎 敢 僭 越 唱: “我 若
想 财 富 , 请 神 山 赐 好 运 ”, 这 不 符 合 当 时 的 历 史 背 景 。
现译为:赞普若作吾之主人,虽小也将君主背上;
赞普若作牲畜主人,神山会赐福保佑;
赞普若发布诏令,何时皆立即遵命。
(二)
坟场饭食
第 423-424 行 :
这是赞蒙赛玛噶向兄长松赞干布禀述如何消灭象雄王李迷甲的最后两句歌词,十分关键。
原译文:设伏畿曲深谷中,请君火速发兵来。
1978年我们翻译这两句时,不了解 为
[关键词]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P.T.1287号传记篇;翻译; [中图分类号]K870.6;H2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80X (2016)03-0019-05 DOI:10.13742/11-5684/h.2016.03.003
唐宋之际敦煌苯教史事考索_陈于柱
#少数民族宗教研究#唐宋之际敦煌苯教史事考索陈于柱提要:在唐宋敦煌宗教史的既有研究中,对苯教始终付诸阙如,然敦煌藏文本佛教疑伪经、苯教仪轨书、占卜书、医书等相关资料显示,苯教教团不仅曾经流寓敦煌,而且在经受敦煌佛教界竭力排挤的境况下,仍广泛地从事丧葬祭祀、占卜禳厌、驱鬼疗疾等宗教社会活动,并在特定时期扮演着敦煌吐蕃族群利益代言人的角色。
同时在宗教仪轨、民俗信仰等领域对敦煌佛教和社会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敦煌区域史中不应忽视的宗教力量。
陈于柱,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
主题词:唐宋敦煌区域宗教史苯教学术界关于敦煌区域宗教史的研究业已比较全面,特别是对佛教、道教的探讨尤显深入。
但是敦煌宗教史的研究并不是完全无懈可击,甚至可以说存在某种遗漏,即学术界一方面承认敦煌遗书中保存有大量的藏文苯教文献,但另一方面对唐宋敦煌社会是否存在苯教教团及其活动却始终语焉不详,更未见到直奔敦煌苯教这一主题成果的出现,这就不足以解释苯教文献出现于敦煌的合理性。
这一情形至今仍为学术界所默认的原因,不外有三:一是敦煌学界多以敦煌汉文文献为研究重点,而汉文材料对苯教鲜有记载;二是苦于敦煌藏文文献的零碎缺略以及古藏文的考释难度大,藏学界目前仍主要以定名和译读为工作重心;三是敦煌苯教文献尽管早已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然多是以探讨吐蕃苯教史为主旨,忽略了敦煌苯教文献与敦煌地域之间的联系性。
基于以上原由,笔者试图就敦煌是否存在过苯教教团,如若有,其在敦煌地区的生存情景又是如何这两大核心问题展开探索,旨在推动敦煌区域宗教史的整体认识。
笔者认为敦煌地区应存在过苯教教团的活动。
苯教虽在8至9世纪的吐蕃本土经受了/佛苯争斗0和官方打压,但并未因此受到重创,在吐蕃社会中仍有较大影响,且随着吐蕃的军事扩张而不断向西域等周边地区传播¹,新疆出土吐蕃时期木简,如米兰v ii20,iv60,iv121,x x-v ii15,iii7等号对苯教徒的活动即有着丰富记述º。
敦煌古藏文_汉文本_十二钱卜法_比较研究_张福慧
敦煌古藏文、汉文本《十二钱卜法》比较研究张福慧,陈于柱(天水师范学院图书馆,文史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摘要: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在继承汉文本占卜模式的基础上,又从适应吐蕃传统信仰、凸显族群本位的取向出发,对汉文本进行了改编。
此过程发生于吐蕃统治时期的可能性绝大。
受苯教向敦煌地区渗透的影响,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呈现出强烈的苯教色彩。
但在敦煌苯教深受佛教排挤以及佛教对苯教文化有所融摄的背景下,流寓敦煌的吐蕃苯教师、敦煌佛教僧人均有可能成为藏文本的创编者与使用者。
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兼具汉族数术文化与吐蕃宗教习俗的多元特质,从一个侧面上映现了吐蕃时期敦煌社会不同族群、宗教间对立与融汇交错互动的历史图景。
关键词:藏汉文;《十二钱卜法》;敦煌;族群;佛教;苯教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351(2010)03-0069-04收稿日期:2010-04-14作者简介:张福慧(1975-),女,陕西紫阳人,天水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硕士。
敦煌遗书中保存有多件题为《十二钱卜法》的占卜书,由于此类典籍为唐宋史志目录所未载,故敦煌本《十二钱卜法》在文献学与数术史领域中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尽管马克·卡林诺斯基[1]194-195、黄正建先生[2]23-25曾相继对汉文本《十二钱卜法》相关问题进行过探讨,但这一卜书的研究余地仍然较大,特别是近期陈践教授对英国大英图书馆印度事务部庋藏敦煌古藏文《十二钱卜法》(I.O.ch.9.II.68)的刊布[3]1-9,使该卜书古藏文、汉文本的比较研究成为可能。
考察其间的异同,不仅有助于《十二钱卜法》内容构成等细节问题的厘定,而且可以为研究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地区蕃、汉族群关系与社会风貌提供具体而微的认识。
一、藏、汉文《十二钱卜法》之比较古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学界目前释读出两件,编号分别为P.T.1055[4]92-94、I.O.ch.9.II.68,其中前者前后均残,后者则首尾俱全、内容完整。
敦煌古藏文P_T_55_解梦书_研究
久, 这一时期敦煌归义军执政者是曹 延禄。关于曹 延禄称王 的最早时间, 学界目前根据 P. 26495太平兴国九年曹延禄醮 奠文 6等材料将之暂定 为 984年, 宋廷 方面 在真 宗咸平 四年 ( 1001)方进封 延禄 为 / 谯郡 王 0。按 照前 文所 述, 曹延 禄在 固留法贤、施护等人时, 即 太平 兴国四 年至 五年 二月间 既已 称王。但是莫高窟第 431窟题梁称 /维 t (大 )宋太平兴国五 年岁次 t (庚 )辰二月朔 廿二日 乙丑敕 归义军 节度瓜 沙等州 观察处置管内营田押 蕃落等使 t ( 特 ) t (进 ) 检校太 傅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谯郡 开国公 食邑 一千五 百户 实封 七百户 曹延 禄之世创建此窟 0, [ 6] 难道是曹 延禄在 太平兴 国四年 至五年 间业已于小范 围内 称王, 从而 被法 贤、施 护等 人获 知? 这一 问题有待进一步 考订。虽 然曹 氏归义 军政 权多 次向宋 廷乞 经, 但在敦煌佛经中, 目前尚未发现有 5十二缘生祥瑞经 6, 加 之施护与法贤离 开敦煌 时惟 持梵 夹, 因此 我们 认为 P. T. 55 5十二因缘占卜书 6当是 敦煌僧 人在施 护滞留 敦煌时 依其经 文译写而成, 但或 因时 间短促, 故 与汉译 经文 略有 出入。那 么 P. T. 555解梦 书 6的 抄写 时 间自 然也 应 在太 平兴 国 四年 ( 979)或其后不久。
敦煌写本 P. T. 555解梦书 6是 目前 所知 敦煌 遗书 中唯 一一篇古藏文 解梦 书, 其学术 价值 之高, 自不 待言。对 于本 件写卷, 最早由拉露女士 和今枝 由郎先 生简要 介绍, 1978年 巴黎法国科学院西 藏学中 心和 巴黎图 书馆 东方 手稿部 合编 的 5敦煌藏文选集 6第一集予 以收录。 在黄维 忠博士的 帮助 下, 我们曾于 20世 纪 90 年代对 P. T. 555解 梦书 6作了 释读 和汉文转译。[ 1] 但关于 P. T. 555解梦书 6的抄写时间与背景、 文本特点、适用群体等 关键 问题 迄今仍 无专 文研究, 这 些问 题的厘清, 对于学界进一步复原唐宋敦煌 吐蕃族群 的社会生 活与精神信仰实景至 为重要。
关于敦煌写本宅经分类问题的再讨论
关于敦煌写本宅经分类问题的再讨论
陈于柱
【期刊名称】《敦煌学辑刊》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敦煌占卜文书中的二十件宅经残卷进行了重新的分类,即为"五姓阴阳宅经"、"五姓宅经"、"阴阳宅经"、"八宅经"、"宅经一卷"、"大唐新定皇帝宅经"、"一般类宅经"七类;并依据文书内容,考察了部分写卷的抄创时间.力求通过上述探讨,能将敦煌写本宅经的内容构成与多样性特点展示于学界.【总页数】13页(P66-78)
【作者】陈于柱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甘肃,天水,7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92.4
【相关文献】
1.敦煌写本宅经葬书与古人的天人合一理念 [J], 金身佳
2.敦煌写本宅经P.2964的"四邻造作"诸问题试析 [J], 金身佳
3.唐宋阴阳相宅宗初探--以敦煌写本宅经为考索 [J], 陈于柱;魏万斗
4.敦煌写本宅经与唐五代敦煌居宅神煞研究——以空间神为中心 [J], 陈于柱
5.敦煌写本宅经P.3594九方色图试释 [J], 金身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敦煌吐蕃文书P.T.1286号写卷及其历史内容
解读敦煌吐蕃文书P.T.1286号写卷及其历史内容
保罗
【期刊名称】《西藏研究》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P.T.1286号写卷颇具学术研究价值.文章对写卷中的重要字、关键词及其句法作了新的认真解读,通过字斟句酌,发现了一些被前人忽视的历史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进而重新将藏文原文译为汉文;并以P.T.1286号写卷藏文原文内容为主、其他相关史料为辅,探讨西藏远古史上的有关疑难问题,重点解析聂赤赞普之前部落林立时代卫藏等地著名部族的分布概况、大致方位,以及当时雪域高原社会的基本形态、政权模式、部落结构、部族关系等.
【总页数】11页(P7-17)
【作者】保罗
【作者单位】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研究》编辑部,西藏,拉萨,8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9
【相关文献】
1.敦煌吐蕃文书P.T.1095号写卷解读 [J], 卓玛才让
2.浅谈敦煌吐蕃文书《礼仪问答写卷》中的仁学思想 [J], 周云水
3.敦煌吐蕃文书《礼仪问答写卷》的定名与研究述要 [J], 王金娥
4.略谈吐蕃王朝的损害赔偿制度——对敦煌藏文写卷P·T1071、1073、1075三个
文书的分析研究 [J], 华热·多杰
5.敦煌本吐蕃文书《礼仪问答》写卷译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敦煌本藏文六十甲子纳音文书研究
作者: 刘英华[1]
作者机构: [1]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北京100029
出版物刊名: 中国藏学
页码: 160-174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期
主题词: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敦煌文书;藏文写本;汉文写本
摘要:敦煌本藏文写卷P.t.127v.1是一份六十甲子纳音表,这个内容以往藏文文献中未见提及,在现存敦煌藏文文献也仅此一件。
本文首先给出该写本录文和汉译文,并据以编制了藏汉对照六十甲子纳音表。
通过对其与敦煌汉文六十甲子纳音文书及藏历胜生周的比较,说明写本的属性、用途和编译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误将其当做特殊的六十甲子纪年表,并用于推定吐蕃历史年代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予以澄清。
此藏文本系六十甲子纳音文献,其内容源于汉地。
敦煌藏文本P. T.1047V《羊胛骨卜抄》的再研究
敦煌藏文本P. T.1047V《羊胛骨卜抄》的再研究
张福慧;陈于柱
【期刊名称】《敦煌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敦煌藏文占卜文书中篇幅最长的写卷P.T.1047V值得进一步研究。
此件文书成书于公元8世纪后半期至9世纪前期之间,其定名当以《羊胛骨卜抄》为是。
文书所载“水冲跋布川”与“当权妇人”,分别指赤松德赞时期吐蕃发生的“水卷旁塘宫”以及吐蕃王朝女政治家墀玛类。
P.T.1047V是研究吐蕃民族文化与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提供了探绎吐蕃苯教历史变迁的样本,反映了流寓敦煌的苯教教团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强调其生存合法性的历史诉求。
【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张福慧;陈于柱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图书馆,甘肃天水 741000;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1
【相关文献】
1.罗卜藏丹津事件再研究 [J], 刘锦
2.英藏敦煌藏文文献IOL Tib J747号鸟卜文书译释 [J], 陈践;黄维忠
3.从敦煌本看日本猿投神社藏旧抄《文选》的版本 [J], 金少华
4.英藏敦煌藏文文献IOL Tib J747号鸟卜文书译释 [J], 陈践; 黄维忠
5.浅谈敦煌吐蕃文P. T.0986号汉译藏译法 [J], 南杰才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气 训 食号动 蓄臀盯 叫
‘ ‘
号 军牙 月 1 , 撼娜叭 驴 和, 枷娜 牙 称牡
“
‘
盯曹 气 可 毕 1气 成
.
“
娜
冷 幸叭明 纱
.
・
.
・
“ ““
.
‘
衡勤 味号 下明 年 自食食
’
‘
“
‘
玲,
“ “飞 “ “ “ 娜气 胃抓 气 可 气明 片 1州 引明. g 渝 引炉 只 恐 合, , 气 气 气‘ 尸 息 暂息 为气 二 林 气可念 今 号 粉毕 药
罗 乘 芬 刘 英 华 : ( 敦 煌 本 十 二 生 肖命 相 文 书 戴 汉 文 比 较 研 究
、 ,
.
“
”
Bz s 0 39
)的 成 果 之 一
。
c ] 北 京 : 民族 出 版 社 究 》第 二 辑 【
20 0 6 年
,
第 l一 2 7 页
。
—
A ] 透 过 十 二 生 肖命 相 文 书 看 汉 蔽 文 化 的交 融 ) 【 载 ( 安多 研
,
,
。
为 人 信 敬 敦 厚 文 章 宜为 史 奴 脾 六 畜 足
,
,
,
。
三 十 保 财 年 二 十 官 厄 君 子 得 官位 三 十 五 中 厄 四 十 五 大 厄 得度 受 命 八 十 一
,
。
一 生不
得 向西 南方 大 小 便 慎之 大 吉
前 世 本是 安 国
,
鉴 于 这 种不 对 称 的 占 卜 模 式 在 古 代 数 术 中极 为 罕 见 且 从 问 卜 者 的 角度 考虑 如 果 把 中土 之 人 说 其
,
158
“
”
中国 藏 学
2 0 0 9 年 第 1 期 (总 第8 5 期)
子 至 午等 七 地 支 上 的 占辞 是按 照 属 相 (生 肖 )一 命 属 一 日 料 一 宜 忌 的 程 式 展 开 如 子 生 鼠相 人 命 属
,
“
,
北 方 黑 帝 子 日 料 黍 三 石 五 斗 一 升 宜着 黑 衣 有病 宜 复 (服 )黑 药 大 厄 子 午 年 小 厄 五 月 十 一 月 不 得 吊
. .
. ’
.
“ , 写粤 , 气 1“ 气 喊哎 《 肖 “ 毛 气 勺 气哎 1母 毛 (川 ) ( 破 损 ) “ 名气
‘ ’ ‘ ‘ ’
,
“
’
气” 两 金1欣 州
.
’
、夕
’ ’
, “ 场 , 写气 气气 毛“ 心 毛 息 ! 月
’ ’ ‘
’
’
“气
飞望
’
‘
“
, 哎 周 哎 , 哎 尺 哎, 、气 场! 蔺 呀勺气 导气 用 ”心 川 1气 毛 气 1 气百 冬, 龟 气 近 气别 气
’ ‘ ’
‘
‘
‘
‘
‘
’
’
’
’
’
”!气 气“
,
哎 气
‘
‘
月
, 找 “ 以
‘
’
石只 1 1 写匀
‘
‘
‘
羊年 生 人 北 斗 七 星 中 有 郭 囊僧 旺 星 即 南方 赤 帝之 子 前 世 于 东 方 之 东 普 其 果 修 成 神
法 但 半 夜 被 打 乱 故 降生 羊年 ; 命 相属 热 达 先 星 之 鳌 ( 乌龟 即 玄 武 ) 腹 下 体 粮每 日 豌 豆 半 克
,
.
.
12 7
禄
,
,
命 书 很 可 能 是 随 着 吐 蕃 对 河 西 的 占领 而 传 入 敦 煌 的 其 间 禄 命 书 在 藏 地 的传 播 至 少 已 经 历 有 一 个 世 纪 浸 染 或 吸收 吐 蕃 民族 的 习 俗 理 应在 所 难 免
、 、
但P T 1 2 7 禄 命 书 恰 恰 有 两 点 内容与 吐 蕃 习 俗 明 显 不 符
.
。
,
“
层 地 制造 历 史 的 记 述 逻 辑
.
”
。
鉴 于 P 339 8 ( 推 十 二 时 人 命相 属 法 ) 为 归 义 军 时 期 敦 煌 三 界 寺 法 律 所 抄 所 以 P T 1 2 7 禄 命书 的 抄
,
. .
创 时 间 自然 也 可 大 致 判 定 在 这 一 时 段
、
。
另 外 从 文 书 整 体亦 可 印 证
、 、
T
2 7 禄 命 书既 是 归 义 军 时 期 教 煌 地 区 民 族 佛 教 数 术 等 多 元 社 会 因 素 互 动 下 的 产 物 也 是 这 一 1
、
、
,
时期 教 煌 蕃 汉 族 群 认 同 与 宗 教 文 化 交 流 受 容 的有 力 见 证 同 时 对 软煌 社会 违 戒 风 俗 和 吐 蕃 社 群 历 史 追 忆 也 有 着 具 体 的 折射 [ 中圈分 类 号 ] 【 文 献标 识 码 』
, ,
, , , ,
,
“
”
,
衣 若 及 服 药 宜 红 色 ; 不 施 大 毒计 傲 慢 面 临危 险 灾害将 至 ; 十 九 岁 三 十 三 岁有 大 厄 如 那 时
,
,
、
,
不 死 可 活 到 九 十 九 岁 最 终 五 子 成 器 ; 羊 牛 不 合 季夏 月 季 冬 月 不 宜 探 病 与 吊唁
. .
、
、
¹
藏文 本 P T
.
12 7
禄 命 书 的 刊 布 可 以 说有 力 地 证 实 了 笔 者 的 这 一 观 点
.
,
。
仔 细研 读 P T
.
.
12 7 可 以 看 出 藏 文 本 禄 命 书在 结 构 逻 辑 上 体 现 着 对 P 3 39 8 ( 推 十 二 时 人 命 相 属 法 ) 强 烈
,
.
、
.
二 相 属 法 ) 所 残 部分 同 样 也 只 载 录 了 与 P 339 8 相 同 的 前 半 段 占 辞
.
立 相 反 将P T
, ,
.
.
这 就说 明罗 文 的假 设显 然 不 能成 2 7 禄 命 书 视作 P 339 8 《 1 二 人 属 法 ) 的 推十 时 命相 扩 展 本 与 改编 本 或 许 才 更符 合 累
,
的继 承 与扩 展
生 人 为例 :
。
P T
.
.
12 7
通 篇与 P 339 8 《 推 十 二 时 人 命相 属 法 ) 后 半 段 的 模 式 基 本 一 致 同样 以 羊 ( 未 )
,
洲
“ 哎 q 名娜 “ ) 研 电叮牙 阶 “, 号“ 禽 周 硒. 8 气
. . ‘
哎 可气 < 板 明 引 划荤 酬. 析 勤叮彗
1 0一 1 4
.
其 中 ( 人 姓 五 音 归 属 法 ) 的 部 分 姓 氏 排 列 与 P 2 6 15
¹
º
,
陈 于柱
:
( 占 卜
・
佛道
。
・
族群
: 海 上 海 古 . 出 版 社 ( 待刊 )
—
教 煌 写 本 禄 命书 P
.
339 8
A ] ( 教煌吐 c ] 上 (推 十二 时 人 命 相 属法 ) 研 究 ) 【 鲁番 研 究 ) 第 1 卷 【
、 、 ,
.
.
“ ” 一 是 十二 生 肖 生 人 的 傣 粮 包 括 了 黍 米 麻 子 豌 豆 小麦 却 没 有 藏 地 的 主 粮 青 棵 ; 二 是 P T 12 7 占辞
中记 有 龙 年 生 人 … … 孝 顺 父 母 心 地 善 良 前 少 而后 老 的 民风 亦是 相 左 的
展经历
。
“
,
”
,
这与 《 所 言 吐 蕃 贵壮 贱 弱 母 拜子 子 据 父 出 入 新唐 书 》
,
.
. .
“
,
,
,
”
。
2 7 禄 命 书 不 应 当 存 在 罗 秉芬 先 生 所 推 测 的 发 单就 这 两 点 来 看 P T 1
。
笔 者 倾 向于 P T
.
.
12 7
禄 命 书 是 以 汉 文 本 P 33 98 《 推 十二 时 人 命 相属 法 ) 为 底 本 的 改 写 本
, , ,
, , ,
死 问 病 不 宜 共 午生 人 同 财 出 入
、 , ,,” 。 Nhomakorabea而 后 半 段 未 至 亥 五 地 支 的 占辞 却 增 添 了 北 斗 七 星 本 属 相人 的 来 历
:
, ,
、
及 性 情 寿 命 等新 的 事 项 以 未 生 人 为 例
,
,
未生 羊相 人 命 属 武 曲星 西 南方 黄 帝 子
157
敦煌藏文本禄命书P T 12 7 再研究 《 推十二 时人命相属法》 的
. .
¹
陈于柱
[摘 要 ]
段; P
.
抄 创 于 归义军 时 期 的 敦 煌 藏 文 本 P
,
.
.
T
.
2 7 禄 命 书 主 要依 据 汉 文 本 P 339 8 ( 推 十 二 时 人 命 相 属 1
,
.
法 ) 改 编 而 成 该 占书 以 教 煌 吐 蕃裔 民 为 信 仰 对 象 以 汉 族 北 斗 五 帝 为最 高命 属 以 佛 教 转 生 为解 释 手
,
,
。
据 高 田 时雄 介绍 P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