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C课程设计
课题: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作者: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任务要求
1.1 设计任务与要求
许多娱乐场合设有投币手动抓物机械手。仿照娱乐场合中的手动抓物机械手,设计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能够配合机械手的机械结构实现手动抓物。
要求:在资料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的分析和设计;要求完成如下主要功能:
(1)机械手的控制可以用单片机或PLC;
(2)通过按键,实现机械手的上升、下降、左移、右移、手爪张开、闭合;
(3)可采用上位机,远程控制机械手的上升、下降、左移、右移、手爪张开、闭合。
(4)采用电机驱动控制方式。
机械手的全部动作由气缸驱动,而气缸又由相应的电磁阀控制,可以完成俩个工作台之间的工件搬运,完成动作包括左右,上下及工件的夹紧和放松六个动作过程,并可实现手动和自动两个操作过程。本课题结合学生的将来的职业岗位,主要要求学生根据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特点,设计该类型机械手的PLC控制过程,包括PLC的选型,即采用的类型。确定输入输出端口的个数。完成左右,上下及工件的夹紧和放松六个动作过程梯形图。
实验二: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机械手PLC控制设计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激烈、人工成本上涨,以往人工操作的搬运和固定式输送带为主的传统物件搬运方式,不但占用空间也不容易更变生产线结构,加上需要人力监督操作,更增加生产成本,原有的生产装料装置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高度自动化的需要。减轻劳动强度,保障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经济效益是企业生成所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它集成自动控制技术、计量技术、新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控制管理和分散控制;充分吸收了分散式控制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的优点,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化设计,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本论文可编程控制器(PLC)选用西门子(SIEMENS)公司S7-200系列的CPU224.机械手的开关量信号直接输入PLC,PLC通过中间继电器对电磁阀加以控制,而电磁阀通过控制相应的汽缸,完成俩个工作台之间的工件搬运,包括左右,上下及工件的夹紧和放松六个动作过程,并可实现手动和自动两个操作过程。
关键词:PLC,可编程控制器,机械手
目录
一、控制系统结构 (5)
二、控制要求 (5)
三、机械手顺序功能图 (6)
四、输入、输出分配 (7)
五、程序设计及工作过程分析
5.1程序设计 (7)
5.2程序梯形图 (9)
5.3过程分析 (12)
六、方案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3)
七、课程设计心得与总结 (13)
参考文献
一、控制系统结构
机械手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此面板中的启动、停止用动断按钮来实现,限位开关用钮子开关来模拟,电磁阀和原位指示灯用发光二极管来模拟。
二、控制要求
图中为一个将工件由A处传送到B处的机械手,上升/下降和左移/右移的执行用双线圈二位电磁阀推动气缸完成。当某个电磁阀线圈通电,就一直保持现有的机械动作,例如一旦下降的电磁阀线圈通电,机械手下降,即使线圈再断电,仍保持现有的下降动作状态,直到相反方向的线圈通电为止。另外,夹紧/放松由单线圈二位电磁阀推动气缸完成,线圈通电执行夹紧动作,线圈断电时执行放松动作。设备装有上、下限位和左、右限位开关,它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有八个动作,即为:
机械手要求具有以下几种工作方式:
1.手动操作:
用各自的控制按钮来一一对应地接通或断开各动作的工作方式。
2.单周期操作:
按下起动按钮,机械手传送工件运行一次后,停在原位后等待下次启动。
3.连续操作:
按下起动按钮,机械手能自动连续往复运行。
三、机械手顺序功能图
四、输入、输出分配
输入信号输出信号
启动按钮SB1 I0.0 电磁阀下降YV1 Q0.0 停止按钮SB2 I0.1 电磁阀上升YV3 Q0.1 左限位SQ4 I1.0 电磁阀左行YV5 Q0.2 右限位SQ3 I1.1 电磁阀右行YV4 Q0.3 上限位SQ2 I1.2 夹紧YV2 Q0.4 下限位SQ1 I1.3 原位HL Q0.5
五、程序设计及工作过程分析
5.1程序设计
语言表:①LD I0.0 ③LD M0.2
O Q0.0 O Q0.0
AN Q0.4 = Q0.4
AN M0.5 ④LDN I1.3
AN I1.3 A Q0.4
AN Q0.2 LDN I1.3
AN Q0.5 AN Q0.4
AN Q0.3 A M0.5
AN Q0.1 OLD
= M0.1 O Q0.1
② LDN Q0.4 AN I1.2
AN M0.5 AN Q0.2
A I1.3 AN Q0.0
= M0.2 AN QO.3
= Q0.1
⑤LD Q0.4 ⑧LDN Q0.4 AN I1.0
A I1.2 A M0.1 AN Q0.3 O Q0.3 LD Q0.4 AN Q0.0 AN I1.1 A M0.3 AN Q0.1 AN Q0.0 OLD = Q0.2 AN Q0.1 O Q0.0
AN Q0.2 AN I1.3
= Q0.3 = Q0.0
⑥LD I1.1 ⑨LDN Q0.4
O Q0.0 A I1.0
A Q0.4 0 Q0.5
AN I1.3 AN I1.3
AN Q0.1 AN I0.1
AN Q0.2 AN Q0.1
AN Q0.3 AN Q0.3
= M0.3 = Q0.5
S M0.4 R M0.4,1
⑦LD Q0.4 R M0.5,1
A M0.4 ⑩LDN Q0.4
A I1.3 A I1.2
R Q0.4 O Q0.2
S M0.5,1 AN I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