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民俗风情
海南保亭泼水节的来历
![海南保亭泼水节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ced01dd7af45b307e97197aa.png)
海南保亭泼水节的来历海南保亭泼水节的来历海南三亚保亭地区的黎族泼水节是中国情人节"七夕'时最有看点的节日之一,海南保亭泼水节的全称是"中国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它和中国民间传说七仙女的故事有关,富有民族风情,从2002年开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宣布这一节日成为当地人的传统节庆活动。
海南保亭泼水节的来历传说古时候海南岛保亭地区有很多温泉湖泊,人们在劳作一天后来到温泉湖中泡澡,可以消除一天的疲惫,医治百病,人民生活安居乐业,非常幸福。
天宫的王母娘娘知道了这件事,就派七仙女下凡到保亭,看看这里是否能和天上她的瑶池媲美。
七仙女来到保亭,被当地秀美的风光陶醉,她们天天在温泉湖中玩耍,过了很久才回天庭。
后来这件事被一个风神知道了,他也想霸占这块风水宝地,就偷偷来到温泉湖游玩,不过他每次来都会带来狂风暴雨,毁坏的大片的庄稼和农田,人民的幸福生活消失了,大家苦不堪言。
七仙女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她们联手击败了风神,为了永久保护保亭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七仙女化作7座山峰,就是今天的七仙岭,永远地守卫着保亭。
当地百姓为了感谢七仙女的大恩大德,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来到温泉湖中嬉戏,向七仙女表示感谢和敬意,并唱歌跳舞,供奉祭品,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慢慢发展下来,就成了嬉水节,也叫保亭泼水节。
海南泼水节注意事项在2021海南保亭泼水节上,发生了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就是几名女性游客被当众袭胸性侵,所以有必要为大家讲一下海南泼水节的注意事项。
1、不要带手机、照相机等电子设备,很容易溅上水,如果您想疯狂玩一次,就把这些东西放一边;2、不要携带大量现金,泼水节期间游客众多,鱼龙混杂,出了事很难说清楚;3、不要穿太厚或是太透明的衣服,会显得你诚意不够;4、最好穿凉鞋和短裤参加泼水节,海南8月份的紫外线还是很激烈的,怕晒的.话可以穿一件长袖T恤;5、不要哄抢水源,避免追逐打闹,文明泼水;6、近视的朋友尽量戴隐形眼镜参加泼水节,如果戴框架眼镜一定要固定好,别人不会因为你戴了有框的眼镜而不祝福你;7、不要用脏水、污水来泼;8、不要用高压和强力水枪参加泼水节;9、不要向执勤的民警、摄像记者、老、弱、病、残、孕等特别人群泼水,保护他们的安全;10、不要向正在行驶的车辆泼水,也不要在行驶的车中向外泼水。
海南民族风俗和民俗介绍
![海南民族风俗和民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91b63f0941ea76e58fa04ef.png)
海南民族风俗和民俗节庆活动1)海南民族风俗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
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
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
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
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
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
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2)特色活动海南民俗节庆活动: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
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
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
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部,现有人口130余万。
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
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
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
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
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
海南文化的简单介绍
![海南文化的简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5fa326e9b6648d7c1c74631.png)
海南文化
海南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海南主要有两种少数民 族,分别是黎族和苗族。 然而两种不同民族都分 别具有自己不同的民族 信仰。
海南文化
黎族宗教信仰
在海南黎族的宗教信仰中,自然精灵的崇拜占有主要地位。 在他们的意识中,鬼与神不分,都称为“获”。黎人信仰鬼, 有雷公鬼、大天佛鬼、落水鬼、吊颈鬼、匠鬼、落树鬼、歧 山鬼、岭主鬼、水浮鬼和祖先鬼等。黎人神龛中常供的鬼神 分别是代表精灵和自然的祖先鬼和雷公鬼。在黎人的信仰中, 雷公鬼是仅次于祖先鬼的最大鬼。至今在海南广大的黎族地 区仍流传着不同的于雷公的神话故事。 有一则关于黎族来源的神话故事,说的是远古时,雷公拿着 一个蛇卵来到山中,这个蛇卵后来孵出了一个女孩,又过了 好长时间,有一个交趾青年过海来到海南岛采集沉香,与这 个女孩结合,于是繁衍人类,这个女孩就成了黎族祖先。
海南文化
公仔戏
海南公仔戏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是具有地方 特色的表演艺术品种之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因它的产生 比海南大剧———琼剧还要早,故琼剧艺人称公仔戏艺人为 “师兄”。 公仔戏早期只演武打“科白戏”,只有念白,没有唱腔,伴 奏为锣鼓。清康熙年间公仔戏已形成“板腔板为主,并有少 量曲牌”的唱腔体系。全用海南方言演唱,主要板腔为中板, 演出剧目除外地传入的杂剧、传奇剧目外,也有由本地艺人 根据传说和本地故事改编而成的剧目,这标志着海南的公仔 戏已完全成熟。有自己的独特唱腔,用方言演唱,有自编自 演的本土艺人队伍,伴奏音乐全部运用本土的八音乐器乐曲。
海南文化
海南传统的知名小吃
加积鸭 加积鸭,俗称“番鸭”,是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 繁衍,而又以该镇加祥街一户丁姓居民饲养的番鸭最为出名。其特点是:鸭肉肥厚,皮白 滑脆,皮肉之间夹一薄层脂肪,特别甘美。 文昌鸡 文昌鸡是海南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号称“四大名菜”之首。是每一位到海南旅游的人必 尝的美味。文昌鸡列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而且是驰名中外的一道名菜。其肉质滑嫩, 皮薄骨酥,香味甚浓,肥而不腻 。 长坡米烂 米烂是儋州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儋州山歌里这样唱道:“长坡米烂洛基粽,木棠欧馍永 昌葱;马井红鱼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长坡米烂排在品种繁多的风味小吃的首位, 可见其在儋州人心目中的地位。米烂,从字面上也许无法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但一旦见 到实物,它就会颠覆你原来的想象,这种发源于乡村的乡土小食,虽然出身寒门,但制作 工艺颇为讲究,成品色香味俱全,让你过口难忘。就好像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猛然瞥见一 位衣着朴素的美丽姑娘。 四宝琼山豆腐 四宝琼山豆腐是海南传统名菜。琼山,海南省地名(现为琼山市),毗邻省会海口市。四 宝琼山豆腐中的“豆腐”,并非豆制品,而是以鸡蛋清泡制,状如豆腐脑,洁白嫩滑,配 以上鲜“四宝”,味极鲜美。因最早出自琼山厨师之手而得名。 还有就是东坡肉,临高烤乳猪等等。
海南的团圆饭的风俗
![海南的团圆饭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95ac94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a.png)
海南的团圆饭的风俗海南是中国的热带岛屿,被称为“中国的夏威夷”。
这个美丽的地方不仅有壮丽的海滩和迷人的风景,还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其中,团圆饭是海南人最重要的传统之一,它代表着家人团聚和幸福的时刻。
团圆饭通常在农历新年的除夕之夜举行,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共进一顿丰盛的晚餐。
这一天,每个家庭都会精心准备各种美食,以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对家人的爱。
在团圆饭的当天,家人们会早早地开始准备食材和菜肴。
主菜通常是一整只烤鸭或烤猪,象征着丰收和好运。
此外,还有各种海鲜、蔬菜、水果和甜点。
每个家庭都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准备不同的菜肴,以满足每个人的胃口。
当晚,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共同享用这顿丰盛的晚餐。
大家互相祝福,分享新年的喜悦和希望。
这个时刻充满了温馨和幸福的气氛,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亲密和爱。
在团圆饭过程中,家人们会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工作。
他们会谈论过去的一年,回忆一起经历的事情,并计划未来的目标和梦想。
这个时刻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机会,也是加强感情和凝聚力的重要时刻。
团圆饭之后,家人们会一起观看春节晚会,欣赏精彩的表演和节目。
他们会一起笑、一起唱歌、一起玩游戏,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夜晚。
团圆饭的风俗不仅在海南岛上流传,而且在全国各地的海南人家庭中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无论身在何处,海南人都会坚守这一传统,将团圆饭作为重要的家庭活动来庆祝和享受。
团圆饭是海南人民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传承,也是他们对新年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祝福。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快乐和温暖,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海南的团圆饭风俗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它代表了家人之间的团结和爱,也彰显了海南人民独特的精神和生活方式。
无论时间如何变迁,团圆饭的传统将永远在海南人的心中延续下去。
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1fb666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3.png)
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今天给各位分享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海南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2、海南的传统习俗有哪些?3、海南传统文化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海南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琼侨歌谣等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琼剧、儋州调声、临高渔歌、崖州民歌、黎族民歌、苗族民歌、海南八音器乐、黎族竹木器乐、黎族打柴舞、苗族盘皇舞、海南椰雕等传统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东坡笠屐制作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等传统技艺;(四)南海航道更路经、黎族苗族三月三节等传统民俗;(五)黎族传统体育与游艺活动等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业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和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商务、科技、财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民族、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管、乡村振兴、知识产权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
三亚的人文风情
![三亚的人文风情](https://img.taocdn.com/s3/m/b43150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0.png)
三亚的人文风情介绍三亚位于中国的海南岛,是一个充满人文风情的城市。
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
本文将介绍三亚的人文风情,包括其丰富的民俗文化、独特的当地食物以及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民俗文化三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当地居民善于绘画、诗歌、舞蹈和音乐等艺术形式。
他们世代相传的民俗节日和庆祝活动,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每年的春节,三亚举办盛大的庙会。
人们身着传统服装,参与各种传统活动,如舞龙舞狮、击鼓传花和民歌演出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三亚的独特魅力。
此外,三亚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本地的织布、制作竹编作品和木雕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代代相传,展示了三亚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独特的当地食物除了丰富的文化,三亚还以其独特的当地食物而闻名。
三亚的菜肴多样且口味独特,主要以海鲜为主要材料。
著名的当地美食之一是椰子炖鸡。
这道菜品融合了椰汁的甘甜和鸡肉的嫩滑,口感独特,令人食欲大增。
此外,三亚还有其他各种美味的海鲜,如鲍鱼、鲈鱼和龙虾,都能满足美食家们的挑剔味蕾。
在三亚,你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烤乳猪。
这道菜通常以香脆的外皮和嫩滑的肉质为特色,成为了当地餐桌上的一道独特风味。
悠久的历史三亚拥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历史遗迹值得一游。
其中最著名的是亚龙湾的石山村,被誉为“绿意盎然的桃源”。
这里有古老的村落和古老的建筑,迷人的风景吸引了许多游客。
此外,三亚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神苑,如南山寺和凤凰岭佛教文化苑等。
这些寺庙和神苑展示了佛教文化的重要性,也是人们寻求内心宁静和冥想的理想场所。
总的来说,三亚的人文风情丰富多彩,包括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独特的当地食物和悠久的历史遗迹。
无论是文化爱好者还是美食爱好者,都能在三亚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想探索一个充满人文魅力的地方,不妨考虑一下来到三亚。
海南疍家人的民俗文化及其旅游开发
![海南疍家人的民俗文化及其旅游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aa6386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a.png)
海南疍家人的民俗文化及其旅游开发海南疍家人的民俗文化及其旅游开发海南岛以其绝美的海滩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于世。
而海南疍家人作为这个岛屿上特色人群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传统习俗吸引着众多游客。
疍家人的民俗文化对于海南旅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疍家人是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海南的南部地区聚居,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疍家人的传统民居以“舍拉”为代表,舍拉是一种类似于高台的建筑,有着与众不同的造型和结构。
而在疍家人日常生活中,也有着许多习俗和传统活动。
比如,疍家人喜欢举办礼仪性的活动,如婚礼和葬礼。
婚礼上,新娘会穿着华丽的传统服饰,新郎则会衣着整齐地等待在新房内。
而葬礼则是疍家人重要的社会仪式,他们会按照特定的传统仪式为逝去的亲人送行,并有特殊的各种习俗。
海南的疍家人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业。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们的编织技艺。
疍家人善于用棕榈叶、木条和竹子等自然材料编织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如篮子、帽子和蛇皮袋等。
这些手工艺品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富有民俗文化特色,成为海南特色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他们还擅长制作陶器和漆器,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也成为了海南旅游业中的一大亮点。
疍家人还有着独特的民俗表演和节日庆祝活动。
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他们的“疍家晚会”。
疍家晚会是一种集歌舞、表演和游戏于一体的庆祝活动,它集中了疍家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他们的民族风情。
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看和体验,成为了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开发和利用疍家人的民俗文化资源,海南各地也积极推动旅游开发。
他们依托当地的旅游景点和景区,开发了一系列的疍家人民俗文化体验项目,如疍家人民俗村和疍家人手工艺品工坊等。
这些项目不仅提供了游客近距离观察疍家人传统生活和文化的机会,还为疍家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技艺和文化的平台。
通过开展民俗文化旅游,疍家人获得了更多的文化认同和经济收入,也为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海南历史趣事
![海南历史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9a269a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9.png)
海南历史趣事海南,这个位于中国南海的美丽岛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情。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传说,让人们感叹海南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海南的历史趣事吧!一、海南的起源海南岛,古称琼州,是中国最大的岛屿,也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约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海南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历史上,海南是中国与东南亚进行文化和商业交流的重要枢纽。
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二、海南古代国家的兴衰在海南的历史上,有许多独立的国家先后出现和消亡。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琼州国和黎族国。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朝将琼州设为属国,而琼州国的国君则成为汉朝的藩王。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琼州国一直处于中国的控制之下,直到公元1370年明朝末年,琼州国才最终被明朝所灭。
而黎族国则是海南的本土民族,他们在海南岛上建立了独立的政权,有自己的国王和行政机构。
黎族国的国王多为女性继承,而且以女性儿子继承国王的称号。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然而,黎族国在宋朝时期被中国统治者所灭,黎族国的文化和历史也因此逐渐消失。
三、海南的民俗文化海南的历史趣事不仅体现在国家的兴衰,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
海南有着独特的民间舞蹈和音乐表演,如黎族的“赛琼剧”、苗族的“铜鼓舞”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艺术享受。
此外,海南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如农历正月十五的“蓝衣节”、清明节的祭祀仪式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凝聚着海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是海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海南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曾经是中国与东南亚进行贸易的重要港口。
在海南的海岸线上,有许多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如琼州岛的古代港口遗址、龙山文化的航海图案等。
五、海南的风景名胜海南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着优美的自然风景。
海南的风景名胜众多,如五指山、南山寺、天涯海角等。
海南常用知识
![海南常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7a59b7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7.png)
海南常用知识海南,这座位于中国南端的美丽岛屿,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资源。
无论是计划前往旅游度假,还是想要深入了解它的风土人情,以下这些常用知识都能为您提供帮助。
一、地理与气候海南是中国的第二大岛,陆地面积约 34 万平方公里。
它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在 22℃至 27℃之间。
海南的气候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每年的 5 月至 10 月是雨季,11 月至次年 4 月是旱季。
在雨季,需要注意防范台风和暴雨等极端天气;而旱季则是旅游的黄金时期,天气晴朗,适合进行各种户外活动。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海南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岛内有大片的热带雨林,其中不乏珍稀的动植物物种。
二、旅游景点1、三亚三亚是海南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美丽的海滩和清澈的海水。
亚龙湾被誉为“天下第一湾”,沙滩细腻,海水湛蓝;蜈支洲岛则是潜水爱好者的天堂,海底世界五彩斑斓;还有天涯海角,这里是爱情的象征,吸引着众多情侣前来打卡。
作为海南的省会,海口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骑楼老街保存了大量的南洋风格建筑,展现了当年的繁华;火山口地质公园可以让您领略到火山的神奇魅力。
3、琼海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就位于琼海,这里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政商名流。
此外,琼海的官塘温泉也是一大特色,泡温泉可以放松身心。
4、五指山五指山是海南的名山,山势雄伟,景色秀丽。
这里是登山爱好者的好去处,还能体验到浓郁的黎族苗族风情。
三、美食文化海南的美食丰富多样,让人垂涎欲滴。
1、海南粉这是海南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米粉细滑,配上各种佐料,口感爽滑,味道浓郁。
2、清补凉以椰奶、绿豆、红豆、薏米等为原料,清凉爽口,是解暑的佳品。
3、椰子鸡用新鲜的椰子汁和文昌鸡制作而成,鸡肉鲜嫩,汤汁清甜。
采用民间酿酒过程中产生的酒糟发酵产生的酸醋作为汤料,外加一些蔬菜、海鲜等做成的一种传统小吃,味道酸辣可口。
5、海鲜海南四面环海,海鲜种类繁多,新鲜美味。
海南的风俗介绍
![海南的风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0a9d92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a.png)
海南的风俗介绍如下:1、换花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府城元宵换花节。
2、冼夫人文化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节(原称军坡节)。
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
3、三月三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
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
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4、南山长寿文化节“南山长寿文化节”是三亚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节庆活动,每两年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期间举办,活动为期一周。
活动以“生态健康、国泰民安、长寿延生”为主题,生动地展示海南省长寿岛形象,推动老年旅游事业的发展,一贯地倡导“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的社会主张,继续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老、孝母”的优良传统,为提高老人生活品质,增进老人身心健康而努力。
5、海南岛欢乐节海南岛欢乐节由海南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省性旅游节庆,每年11月举行。
作为新策划的旅游节庆活动,该节的特点是“旅游搭台,唱旅游戏”。
欢乐节在全省旅游市县举行,各地不同特色的活动,让游客可以有多样的选择。
欢乐节强调欢乐性和参与性。
6、万宁文灯节在万宁市,放文灯是盛行已久的民间娱乐习俗,在兴隆景区,凡逢节日、庆典或大型活动,都有放孔明灯的习俗,来乞求保佑。
在首届中国青年欢乐节暨第五届海南岛欢乐节这个特别的节日里,万宁兴隆旅游区变成了天上灯市,在兴隆康乐文化广场上,人们齐聚一起共放文灯,放飞心愿。
万宁文灯节是欢乐节的重头戏之一。
本届文灯节活动突出“青春欢乐喜洋洋,万宁文灯呈吉祥”的主题,把浓郁的海南文灯文化、黎苗族文化、万州美食文化、温泉文化与在兴隆地区21个国家归国华侨的异域文化、风情相互交融。
海口市泼水节
![海口市泼水节](https://img.taocdn.com/s3/m/1ea5d8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9.png)
海口市泼水节
《海口市泼水节》
海口市泼水节是海南省海口市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庆祝。
这一节日源自傣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是一个以泼水和欢乐沐浴为主题的盛大节日。
在泼水节当天,海口市的街道上人山人海,人们手持水、花瓣、香粉、香水等各种水和色彩丰富的物品,狂欢、玩耍,相互泼水,场面非常壮观。
在活动现场,会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表演,包括民族舞蹈、音乐演奏等。
人们还会穿上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展示少数民族的风情和文化。
泼水节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一种延续,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的体现。
通过这个节日,人们可以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淳朴和热情,亲身体验到异域风情的魅力。
海口市泼水节已经成为海口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也成为了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海口市泼水节充分展示了当地多元文化的魅力,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海口市泼水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祝福的盛会,带给人们无尽的快乐和留恋。
它不仅是一场传统节日,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一次彼此相互了解与友好交流的契机。
海南风俗
![海南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9595536b58fafab069dc0295.png)
海南苗族的斗牛活动海南苗族的斗牛活动是在锣鼓喧天的盛况下进行的。
这一天,各个苗家寨子精心挑选最好的牛参加比赛。
比赛那天,斗牛场上,人山人海。
男女老少穿上最考究的服装前往观看。
场中央的栏杆中有几十头群众自家养的公牛,头头体壮膘肥。
在开始斗架之前,牛的主人请牛喝糯米酒,更使公牛凶狠。
开始时,牛眼用树叶掩盖,牵到场地中后揭开,两牛照面后怒目相视。
主持斗牛的人一声令下,牛离开了主人,开始互相进攻,对撞牛角,进行决斗。
周围的人热烈呐喊助威,调皮锣打鼓。
经过激烈的角逐,斗上几个回合就可见分晓,败者或许败下阵来,或许当场死去。
也有两败俱伤的。
最后剩下优胜者。
获胜的公牛身披红绸,角装银饰,昂首挺立、活像一位真正的英雄,张开大嘴,吼叫了几声。
人们这时将三尺六寸的红绸布挂在牛犄角上,以示奖励。
紧接着绕场一周,在鞭炮声中回寨。
还摆庆功酒,喜庆斗牛胜利,奖励养牛有功的人。
海南苗族斗牛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是养牛技术的比赛,从而可促进养牛活动。
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传说黎族人民举行“三月三”盛会已有很久的历史,清人张庆长的《黎岐纪闻》就有些记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直交齐集于旷野间,男弹嘴琴(口哨),女弄鼻宵,交唱黎歌,有情投意合者,男女各渐进凑一处,即定配偶。
”而今黎族同胞还保持着“三月三”古风的传统节日。
每年这一天,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幼都挟带着糯米酒、粽子、竹饭板,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聚集。
白天,小伙子到溪里抓鱼,姑娘在仔边烤鱼并将烤鱼和粽子一起放在洞口祭拜;晚上,在熊熊的篝火旁,在热烈的萧、鼓等乐器奏鸣声中,未婚男女欢歌起舞,谈笑游乐,互唱山歌,倚歌择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黎家的故乡在五指山下,每年三月三,回到故乡,深深体会到“甜不过黎家糯米酒、美不过黎家三月三”。
在篝火旁,小伙子载歌载舞,姑娘则不动声色看着听着,如果不中意就以山歌做答;如果喜欢上那个小伙子,便从夜幕中悄悄走出来,到溪边深情地吹鼻萧,小伙子闻到悠悠萧声,情切切,意浓浓,来到姑娘身边,同他一起吹鼻萧唱情歌,直到黎明。
海南文化介绍
![海南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4ba6bfb02768e9950e7383a.png)
海南文化
椰子节
• 自古海南称“椰岛”,椰子树是海南的象征。1992年4月 3日至7日,海南举办首届海南国际椰子节,以后 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均举行椰子节,成为海南 最有影响的大型节庆活动。椰子节融旅游、文化、 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以"发展旅游、交流文 化、推动经贸、扩大开放"为宗旨,以海南民俗文 化为主要特色,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旅游者和客商, 起到了"让世界了解海南,让海南步步走向世界" 的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 1993年第二届海南国际椰子节暨海南建省办经济 特区五周年庆典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海南文化
欢快的歌声, 热闹的节庆, 团聚的家人, 让生活变得 更丰富多彩。
海南文化
南山长寿文化
• 南山长寿文化节活动以“生态健康、国泰 民安、长寿延生”为主题,生动地展示海 南长寿岛、三亚长寿地、南山长寿景区形 象,全方位关注老年人世界,推动中国长 寿文化和老年旅游事业的发展。主要活动 有大型文艺演出、老年太极拳表演、评选 十佳长寿老人、百岁老人图片展以及游园、 放生、撞吉祥钟、植长寿树、猜福寿谜、 长寿谷登山等活动。
海南文化
海南文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促进人们之间的情感 交流,一个很快乐的 活动。
军坡节
• 文化特点:海南冼夫人文化节以前称为军坡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当年冼夫人出兵平乱的 日子),海口市新坡一带农村举行“闹军坡”活动, 模仿冼夫人当年的出军仪式以为纪念,这成为在 海南相传1300多年的乡情民俗。此节期间,还演 出琼剧和举行盛大的庙会,当然也有很多人到冼 夫人庙敬拜,求福保平安。新坡镇的冼夫人庙初 建于明朝,是海南现有冼夫人庙中规模最大的, 近年得到重新翻修。
三亚的人文特色
![三亚的人文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cc016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a.png)
三亚的人文特色三亚,位于中国海南省三沙市的最南端,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样的人文特色而闻名于世。
她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本文将介绍三亚的人文特色,包括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以及独特的当地生活方式。
1. 传统文化在三亚的传统文化中,多种元素融合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其中,黎族文化是三亚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
黎族是海南岛上的土著民族,他们保留了丰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传说。
在三亚,我们可以欣赏到黎族的传统歌舞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亲身感受这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文化。
此外,三亚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如壮族、苗族、傣族等。
他们各具特色的传统服饰、民间音乐和舞蹈也为三亚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2. 民俗风情三亚的民俗风情丰富多样,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其中,中国传统节日是体验三亚民俗文化的绝佳时机。
三亚的春节庙会、元宵灯会、端午龙舟赛等活动都是以独特的形式展示了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除了传统节日,三亚的民间艺术也是独具魅力的。
例如,三亚的赛琼剧是当地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歌唱和舞蹈为主,通常讲述爱情故事或英雄传奇。
3. 建筑艺术三亚的建筑艺术既有传统风格,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在三亚的各种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东南亚风格,如琼楼、琼台、琼阁等。
这些建筑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海南的热带风情之中。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度假村、酒店和公寓也成了三亚景观的一部分。
这些建筑常常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为游客提供了舒适而独特的入住体验。
4. 当地生活方式三亚的人文特色不仅体现在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上,还体现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中。
三亚人民通常以渔业为生,渔船、渔网和渔具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海滨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当地渔民忙着捕鱼、晾晒渔网的情景,这是当地生活的真实写照。
民族风情:三亚民俗文化之苗族
![民族风情:三亚民俗文化之苗族](https://img.taocdn.com/s3/m/c9aeb5d5d5bbfd0a7956737b.png)
三亚市回族主要居住在羊栏镇的回辉村和回新村,他们多才多艺,尤其善经商。
三亚的回民是以波斯、阿拉伯人为主体,部分是来自祖国内地回族后裔,三亚的回民语言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方言也不同于海南话,而与沙特阿拉伯语音颇相似,我国语言学家把它定为回辉话。
回族的主要宗教节日为“开斋节”、“古尔邦节”。
三亚的回民信奉伊斯兰教,依从《古兰经》每日5次向真主祈祷,每周五集中在清真寺做“主麻日”,讲《古兰经》,传授圣训。
由于教律森严,回族仍然保持着其祖先诸多传统,他们不仅是海南省伊斯兰文化的唯一代表,而且有重要的人文景观,其古迹有《正堂禁碑》、梅山古墓群、海棠湾古墓群和清真寺等。
海南冼夫人文化节的风俗
![海南冼夫人文化节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4ad74bb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1.png)
海南冼夫人文化节的风俗引言海南冼夫人文化节作为海南省传统文化盛事,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是以纪念冼夫人为主题的盛大庆典,展示了海南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本文将详细介绍海南冼夫人文化节的风俗习惯,包括庙会、祭拜仪式、传统表演等方面的内容。
一、起源和背景1.1 冼夫人的故事冼夫人是海南历史上的民间英雄人物,她出生在宋朝时期,因其杰出的勇敢和聪明才智而被称为“狐狸精”。
冼夫人率领海南民众抵抗外族入侵,保卫家园,最终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海南的安宁和繁荣。
为了表彰她的功绩,海南人民将她奉为女神并举办冼夫人文化节以纪念她。
1.2 文化节的历史冼夫人文化节起源于明朝时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海南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十六至二十五为冼夫人文化节期间,各地举办各种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和信众前来观光和朝拜。
二、庙会冼夫人庙会是冼夫人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南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的集中展示。
庙会通常设在寺庙附近的广场上,会有各种摊位出售各类商品和美食。
2.1 庙会的摊位庙会上的摊位琳琅满目,商品种类繁多。
有民间工艺品,如手工编织品、木雕、石雕等;还有传统食品,如椰子糕、金针菇汤、海南粉等。
游客可以边逛边品尝,体验地道的海南风味。
2.2 表演和游戏庙会期间,各种表演和游戏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民间舞蹈、杂技、戏曲等表演形式;还有射箭、打陀螺、踢毽子等传统游戏。
这些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娱乐,也展示了海南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三、祭拜仪式祭拜是冼夫人文化节最为庄重的仪式之一,人们会前往冼夫人庙宇或祠堂,向冼夫人祈福和表达敬意。
3.1 祭祀仪式祭祀仪式一般在清晨举行,参与者须穿上传统服饰。
仪式开始前,先点燃香烛,整理祭坛。
然后,由道士带领众人进行仪式,以表达对冼夫人的崇敬之情。
仪式包括向神像行礼、献上祭品、发放符咒等环节。
3.2 信众参与信众参与祭拜仪式的人数众多,他们来自海南的各个角落,不仅有岛内的居民,也有外地的游客。
海南有哪些特色的民俗文化可以体验
![海南有哪些特色的民俗文化可以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3d6f42b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c.png)
海南有哪些特色的民俗文化可以体验海南,这座位于中国南端的美丽岛屿,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还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当您踏上这片土地,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民俗大观园。
首先要说的是黎族的织锦技艺。
黎族织锦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堪称黎族文化的瑰宝。
黎族妇女们用简单的工具和灵巧的双手,将棉线、麻线和丝线交织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这些图案常常反映了黎族的生活、信仰和传说,如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等。
在黎族的村落里,您有机会亲眼目睹黎族妇女们坐在传统的织机前,全神贯注地织锦,还可以亲自尝试一下这门古老的手艺,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
海南的民间戏曲也是一大特色,其中琼剧尤为出名。
琼剧以海南话为主要唱腔,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武术等。
它的剧情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也有现代生活的写照。
当您走进剧院,欣赏一场精彩的琼剧表演,那优美的唱腔、华丽的服饰和精彩的表演一定会让您陶醉其中。
而且,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上,琼剧也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为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在海南,还有一项独特的民俗活动——“军坡节”。
这是为纪念冼夫人而设立的节日,是海南民间最具特色、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每逢军坡节,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摆上丰盛的祭品,祈求平安和丰收。
同时,还会有各种民间表演,如舞龙舞狮、武术表演、民间歌舞等。
街头巷尾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您可以参与其中,与当地人民一起感受这份浓浓的节日氛围。
海南的民间舞蹈同样别具一格,如“竹竿舞”。
舞者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中,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
这种舞蹈不仅展现了海南人民的热情和活力,也是他们团结协作精神的体现。
如果您愿意,还可以加入舞者的队伍,一起欢快地跳动起来。
除了以上这些,海南的民俗文化还体现在饮食方面。
“海南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这是一种以米粉为主要原料,配上各种调料和配菜制作而成的美食。
它的口味多样,有酸、辣、甜等不同的风味。
在当地的小吃摊或者餐馆里,品尝一碗正宗的海南粉,感受那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2fb786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4.png)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针对普通游客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来海南旅游,可别光盯着大海沙滩!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才叫一个精彩。
比如说“琼剧”,那可是海南人的心头爱。
在街头巷尾,要是听到咿咿呀呀的唱腔,那准是琼剧开场了。
想象一下,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一颦一笑都带着故事。
就像《红叶题诗》这出戏,讲述了一段浪漫的爱情,让台下的观众们跟着又哭又笑。
还有“黎族织锦”,这可是黎族阿婆们的拿手绝活。
她们用简单的工具,织出了五彩斑斓的图案。
每一块织锦都像是在诉说着黎族的历史和文化。
听说,黎族姑娘出嫁的时候,都会带上自己亲手织的锦,那是她们对新生活的美好期许。
“公仔戏”也特别有意思,小小的木偶在艺人的手中活灵活现。
还记得有一次看《武松打虎》,那老虎张牙舞爪的,武松英勇无比,看得小朋友们都欢呼起来。
来海南,感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一定会让您的旅程更加难忘!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朋友们,到海南可别错过这些宝贝!“海南八音器乐”,那是一场听觉的盛宴。
各种乐器一起奏响,有二胡的悠扬,有锣鼓的热闹,仿佛能把您带进一个欢乐的海洋。
逢年过节,要是能听到八音器乐演奏,那喜庆的氛围直接拉满。
“儋州调声”也很有特色,大家手拉手,边唱边跳。
那欢快的节奏,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摇摆。
曾经在一个广场上,看到一群年轻人欢快地唱着调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场景至今难忘。
“军坡节”更是热闹非凡,这不仅是一场民俗活动,更是一种信仰的传承。
人们盛装打扮,举行各种仪式,祈求平安幸福。
在军坡节上,还能品尝到各种特色美食,那味道,绝了!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等待着您来发现!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嘿,各位旅游达人们!海南可不只有阳光沙滩,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令人着迷。
先来说说“临高人偶戏”,人偶同台,妙趣横生。
那些人偶的表情丰富极了,仿佛真的有生命一样。
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偶智斗坏人,把台下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海南做斋的民间说法
![海南做斋的民间说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c3e5a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d.png)
海南做斋的民间说法我在海南生活了好些年,对这儿的民俗风情也算是略知一二。
有一次和村里的阿伯聊天,就聊到了做斋这个事儿。
我好奇地问阿伯:“阿伯,这做斋到底是咋回事儿呀?”阿伯吧嗒了一口烟,缓缓地说:“娃啊,做斋在咱海南可是有大讲究的。
这做斋啊,是对先人的一种敬重,也是祈求平安幸福的一种方式。
”我心里想着,原来还有这么深的意义呢。
阿伯又接着说:“你看啊,咱们家里要是有亲人去世了,做斋就是送他们好好地走,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舒坦。
这做斋的过程里,那些经文啊,仪式啊,都是在超度亡魂。
”我忍不住插了句嘴:“阿伯,那这做斋都有些啥仪式呢?”阿伯笑了笑说:“这可多喽。
就说祭品吧,那得准备得妥妥当当的。
水果啊,香烛啊,还有各种糕点,这些可都不能马虎。
这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意义,就像这水果,新鲜饱满的水果是表示对先人的敬意,希望他们在那边也能有富足的生活。
”我在脑海里想象着那些场景,阿伯又继续说道:“还有那些和尚或者道士念的经,那可神奇了。
我总觉得那些经文念起来的时候,就像是在和另一个世界沟通。
咱虽然听不懂那些经文的具体意思,但是能感觉到一种神圣的氛围。
”我点了点头,阿伯像是陷入了回忆:“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村里有户人家做斋。
那时候全村的人都会来帮忙,大家都很齐心。
那种感觉啊,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做斋不仅仅是那户人家自己的事情,也是整个村子的事情。
大家都觉得通过做斋,整个村子都会变得更加祥和。
”我深有感触地说:“阿伯,这做斋好像还能让大家的心都聚在一起呢。
”阿伯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是啊,娃。
这做斋还有一个说法呢,就是为后人祈福。
咱们敬重先人,先人也会保佑咱们这些后辈平平安安的。
”从那以后,我对海南做斋有了新的认识。
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海南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对先人的敬重和对后人的祝福都蕴含在其中。
每次看到村里做斋的场景,我都会想起阿伯的话,心里也多了一份对这种民间习俗的敬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民俗风情海南的文化多资多彩,如三月三,每年的三月三,海南人民都会举办歌唱会,或其他节目。
海南不但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风土人情浓厚。
如今海南已成为国际旅游岛,来岛旅游的游客更多了,从经济方面看,海南经济好转,然而,岛外旅客的游玩,也会使美丽富饶的海南岛富有更多生机。
海南有诸多市县及地区,每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也不尽相同的,而且海南又是一节日比较多的省份,有不少地方的节日和风俗习惯都是鲜为人知的。
这里就介绍几个海南人民的民风习俗。
一、三月三盛会黎族人民举行“三月三”盛会的历史已久,清人张庆长的《黎岐纪闻》就有记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交齐集于旷野间,男弹嘴琴(口哨),女弄鼻宵,互唱黎歌,有情投意合者,男女各凑一处,即定配偶”。
有关“三月三”的传说民间曾有两种,一种是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兄妹--天妃和南音,他们坐在一个葫芦里,飘到燕窝岭上被树枝卡住,才幸得生存,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便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
以后每年三月三,鲜花烂漫红棉争艳的时候,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在这里迎接春天,为纪念他们,黎家就称石洞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
但在海南都是说黎苗族三月三。
静谧夜晚,篝火熊熊,黎家、苗家阿哥阿妹深情对望。
突然间,远处传来嘹亮悦耳的莺啼声,黎家歌后王(女不)大、苗家老阿公盘德招燃起手中的火把,传递给年轻的黎家、苗家阿哥阿妹们,顿时,无数熊熊火把星星点点般照亮山区上空……“火光熊熊象征黎苗同胞日子越过越红火,火光冲天象征黎苗同胞生生不息”。
其实,现在在海南每年都会举行三月三盛会,全省人民都可以一起狂欢。
二、公仔戏海南公仔戏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品种之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因为它的产生比海南大剧——琼剧还要早,故琼剧艺人称公仔戏艺人为“师兄”。
公仔戏的公仔(木偶),头部用木头雕刻而成。
初期的头部较小,约30厘米,上半身由藤竹编织成肩膀,下半身用袍裙遮掩,再以靴、鞋代脚,两手用木刻,偶身插以木棍或藤条,以便操纵,中躯主棒插入头部藏于体内。
整体约宽一市寸、高一市尺半左右,后来木偶的头部增大,约有40公分,眼睛改进为能转动,舌头能伸能缩。
木偶的表演由导演者在幕后操纵,导演者一手撑偶像中的主棒,一手撑偶手双棒,导演操纵偶像时,手与曲肘并用。
操纵木偶的表演程式有手势左右摆动、拱手作揖,跺脚、拂袖、跑马、射箭、上下步、扇花、晃牛耳、打虎架、滚翻、跳跃、舞步、眼睛转动、胡须拂动,嘴张合、舌伸缩,手抓拿等约20种,根据剧情的需要而灵活运用。
公仔戏早期只演武打“科白戏”,只有念白,没有唱腔,伴奏为锣鼓。
清康熙年间公仔戏已形成“板腔板为主,并有少量曲牌”的唱腔体系,唱腔来源于吸收兄弟剧种的腔调和本地民歌的曲调。
公仔戏艺人的特长是一人可以演唱多种不同角色的唱腔,分别用平喉、子喉演唱男女角色的不同唱调。
三、端午洗龙水在海南,除了龙舟竞赛、吃粽子、在门口悬挂菖蒲和艾草这些典型的端午节风俗外,海浴、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则让海南的端午节与众不同。
相传,很早以前,海南儋州西北部沿海一带地区的渔村,就有划龙舟圜、包粽子、海浴等风俗习惯。
划龙舟圜和包粽子的风俗和其他地方大体相同,海浴则是传说用端午节的海水擦眼,可以明目、去眼疾,一年里眼睛不生病。
传说这种海浴活动必须在早晨太阳出山之前结束,太阳一照射,海水就会失去效力。
洗龙水,这恐怕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古老习俗了。
海南的老百姓对屈原投江寄予了美好的愿望,总认为屈原先生是当龙神去了,端午节的中午12点钟,在未通自来水的乡村,男人们往往会带上自家的孩子,到村里的水井边,将水打上来后,就地淋浴;在滨海或沿河地区,这些水域也成了当地老百姓“洗龙水”的好去处。
海南人认为,端午节的午时,是洁净的“龙水”上涌之时,“洗龙水”能强身健体,四季平安,经过“龙水”洗浴的孩子会得到龙神的保护,身体健康不长热疮热痱,也能保护一年的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有人说,在端午节这一天所有水井的水,不管昨天是清澈见底还是混浊不清,都会变成淡乳白色,并呈微混状态,等过几天后才恢复原貌,一些老人们说井水变成这样就是因为龙进来搅过了。
不过,更多人觉得在那么热的天气里,“洗龙水”其实只是消暑。
洗草药澡几乎是和洗龙水同时进行的,一些不方便到海边或是河边洗澡的人,便也早早准备了由五种清热、消炎的草药一起煮了草药水,让家中的人都一一去洗澡、沐浴,这五种草药一般是鸡屎藤、百日红、艾草、菖蒲、灯笼草,据说洗草药澡可以健身强身。
洗完澡,老人们就拿出准备好的雄黄酒,涂抹在孩子额头、脖子、腋下、肚子等部位,意为可避百邪。
海南一些客家人称端午节这一天的洗浴为“洗勒草”,实际上就是将一些具有清热、消炎、解毒、祛风作用的草药放入水中,人在洗浴过程中可以得到一定的药疗。
四、换花节正月十五,琼山市区府城华灯齐放,人流如海,鲜花满街。
海口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纷纷手持鲜花,沿着海府大道涌向府城,形成一支换花大军。
换花者心理因人而异,多数人换花意在新春伊始,互相祝福而已。
青年人则把换花节当作交朋结友的大好时机,愿以花为媒,觅到知音。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古老的换花节已被人们赋予许多新意,但其风格永远是浪漫和温馨。
如今的换花节来自以前海南的元宵换香习俗。
当年,府城作为琼州府驻地,每年农历元宵总举行灯会,花灯竟放之夜,成千上万的年轻男女、老少便出门赏灯。
当时没有路灯,人们为了夜行方便,手里都拿一把点燃的香烛用以照明,路遇没有香的的人便送他几枝,有时偶遇朋友,也用香烛互相交换,互相说几句祝福的话语,由此演变成了海南岛上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到了后来,随着电灯的出现,人们渐渐发现花更能代表心意,又轻巧灵便而且还能免掉在人挤人中被香烛的火苗烫伤,于是就大力提倡用鲜花代替香烛和青树枝叶。
从此,每到农历正月十五,不分民族、年龄的大批人潮便会涌到府城镇来参加换花节。
卖鲜花的摊点一个接一个,姑娘们和小伙子们手上拿着鲜花,如果在进行的路上,若是遇到称心的异性或朋友,或者看中了另外一个人手中的鲜花,就会主动迎上去,与他(她)交换手中的鲜花,相互祝福。
这个人就可以提出与对方交换各自手中的鲜花。
在一般情况下,一方是不能推辞另一方的换花要求的。
互换鲜花之时,双方都彼此互道祝愿之词,祝词的内容也是因人而异。
五、老爸茶“老爸”茶馆是具有海南特色的茶馆,在海南老城区的小街巷中随处可见,不但茶水便宜,还供应多种美味的茶点小吃,是海南人聊天、休闲的好去处。
自唐朝始至今还保存着浓厚的茶文化,日本人讲究茶,中国“福建人、汕头人”爱喝茶,至今全国各地“茶道”、“茶社”、“茶艺”之类高档茶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壶茶的价格动辄在几十元以上,而在海南有一道独具特色又便宜实惠的茶——“老爸茶”。
老爸茶不论设在何处,都是个信息场,有用的和无用的,道听途说的或有根有据的,没人追究,大家都在听,都在讲。
交流得最多的有几类:一是换届选举,谁升官了,谁丢官了,哪个贪官被逮了,这是茶客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二是谁做生意发了财,谁亏本倒了霉;三是彩票的种种相关的人和事;其他的就是张家长李家短、顺口溜、浑笑话、流行段子等。
一壶茶,一碟花生,或一二个面包,陈旧的桌凳,围着三两个打扮朴素的茶客,闲闲静静地“吃”着茶。
这是海口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老爸”茶店一景。
老爸茶已成为海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海口,往往找不到挂着“老爸茶”这三个字的茶店,“喝老爸茶”的说法更多的只是海口人对街头老茶馆的称呼。
老爸茶,顾名思义是上了年纪的“老爸”喝的茶。
“老爸”在海口话里是指中老年人,也有人说其实“老爸茶”应该写为“老霸茶”,因为海口话里,老爸是指爸爸,而“老霸”则指爷爷一辈,“老霸茶”更为贴切,但后来可能人们更多地接受了“老爸茶”的说法。
最早的时候,在海口,女性地位特别低微,加上终日操劳持家,无暇消遣,因此到茶店喝茶的只有男人,老爸茶店便是这些上了年纪而有家室的“老爸”聚集喝茶的地方。
老爸茶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老爸”的专利了,如今的老爸茶店云集的不仅有“老爸”,更有“老妈”,还有不同年龄段的各色男女。
地道的海口人,喝茶很少会去装修考究、环境幽雅的茶艺馆,街头茶店的茶香和闲适的气氛,伴随着他们从小长到大。
对于不少人来说,他们的一天,从老爸茶店开始,也在老爸茶店结束。
海南人把“喝”茶称为“吃”茶,除了受当地方言影响外,也许还因为老爸茶店不仅提供茶水,更有物美价廉的各色海口风味小吃,品种花样多得不胜枚举,如海南粉、炒粉、腌面、萝卜干煎蛋、糖水蕃薯、芋头、绿豆浆、清补凉、鹌鹑蛋煮白木耳、木薯煎米果、煎堆、猪血杂拌等等,甜的、咸的、酸的、辣的,应有尽有,各有特色。
这些都可以在老爸茶店里面一天换一样地吃,老爸茶店就像是大型小吃制作坊,虽然空间简陋,却能做出多式多样的东西满足不同口味的人的需求。
可以说,小吃品种繁多的一间茶店,就像是一条小吃街一样丰富,难怪茶客们对茶店流连忘返。
茶店中,往往人头攒动,烟气缭绕,声浪汹汹。
茶店的老板,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阿爸,腰间扎着白围裙,带着几个乡下雇来的小妹,笑呵呵地招呼着客人。
来来往往的客人,基本上都是附近的邻里乡亲,也有偶尔路过的,大多数彼此互相认识,不必预先预约,街头巷尾相逢,“走,吃茶去”,一句话,便往茶店里钻。
茶客们在茶店里,悠悠闲闲,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小吃,看着报纸,或谈天说地,说着古今中外闲情逸事。
许多茶客不愿意坐茶店里面的茶座,而更愿意就坐于摆在茶店外围树荫一隅的僻静位置。
茶店里,服务员来回穿堂,马不停蹄,给这个添茶水,为那个端小吃,有时,忙不更迭,还会挨茶客们不留情面的怒骂和斥责。
在这里,你真正感觉到顾客就是上帝,即便是点一壶几毛钱的茶,即可从清早一直泡到下午黄昏,服务员依然是服务周到,没有人敢对你下逐客令。
老爸茶店一天营业两个时段,分为早茶和下午茶。
许多的海口人一天必定雷打不动的喝两次茶,他们已把这当作一种生活习惯。
三四元钱一顿早餐,低廉的价格和丰富的样式,让许多人都愿意将老爸茶店当作自己的早餐地点,家里实在无法做出样式这么多的早餐款式。
夏日,一个松懒舒服的午觉之后,海南人喜欢吃点东西,在海南话里,这叫“吃日斗”。
“吃日斗”大概是在三四点的时候,在农村的家里,这个“吃日斗”的习惯往往是简单吃一些中午吃剩的饭菜,而在一些有老爸茶店的乡镇或是城市,“吃日斗”的地点往往改在了茶店里,而这又类似于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所喜欢的“下午茶”。
与早上相比,下午来老爸茶店的人似乎坐在茶店里的时间会更长些,因为经常会约上几个熟人朋友一起,趁着喝茶的时间,家长里短、生活琐事、社会趣闻,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上好久。
下午,在一些颇受欢迎的茶店,几乎很难找到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