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河南地区普通高校对口招生幼师类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幼师类语文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 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 ..
. . ..
. . .
.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震聋发聩 惴惴不安 怨天忧人 掉以轻心
B .刚愎自用 两全齐美
契而不舍 差强人意 C .沽名钓誉 贪脏枉法
大相径庭 提心掉胆 D .耳濡目染 锐不可当 气势汹汹
饮鸩止渴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 B .任何改革都难以单兵突进,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与变化都和其他领域存在
....
....
....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1)小屋的出现,
了山的寂寞。 (2)水面
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4)微风过处,
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 .打破 笼起 照 送 B .点破 升起 照 吹
C .点破 笼起 泻 送
D .打破 升起 泻 吹
幼师类语文 第
1 页(共 8 页) A .皈依() 解剖() 呱呱坠地() B .咀嚼() 慰藉() 蓊蓊郁郁() C .木讷() 强劲() 言简意赅() D .孱头() 氛围() 良莠不齐()
A .印度政府拟增拨 1000
亿粮食补贴引发争议,媒体批其“杯水车薪”。 藕断丝连的联系,都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制度支撑和协同配合。 C .近几年,我们家乡“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D .谈起互联网,这个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惊叹不已。
5.下列名句与作家对应错误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B.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李白)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
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是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我们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C.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D.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B.《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C.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8.下列作品、体裁、作者连线错误的是
A.《荷花淀》——小说——孙犁
B.《故都的秋》——散文——朱自清
C.《雨巷》——诗歌——戴望舒
D.《拿来主义》——杂文——鲁迅
9.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写,历来被视为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
B.上片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绘壮景,颂英雄。
C.下片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景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词人在壮志难酬情况下的自慰之词。
幼师类语文第 2 页(共8 页)
10.《雷雨》第二幕开头舞台说明写道:“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
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表现了雷雨到来之前的天气状况。
B.表现了该剧女主人公急切求见男主人公的心情。
C.暗示着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即将展开。
D.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11.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长亭送别》中《送别》一折,情景交融,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
B.《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它采用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个婚变悲剧。
C.《琵琶行》的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孔雀东南飞》通过写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12.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是歌颂青年追求爱情的叛逆行为和奋斗精神,批判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
B.《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表现了湘西的封闭、落后和人情冷漠。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形象,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的社会现实。
D.《茶馆》通过茶馆的变迁及各类人物的遭遇,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社会面貌。
13.与“大王来何操”句式不同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时人莫之许也。
C.古之人不余欺也。D.微斯人,吾谁与归?
14.从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来看,“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定藤停铜铃停”属于
A.字头歌B.连锁调C.绕口令D.谜语歌15.对幼儿文学美学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A.意象美B.纯真美C.稚拙美D.荒诞美
幼师类语文第 3 页(共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