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而单病种质量控制和临床路径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一)单病种的定义与选择单病种是指具有明确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相对统一、医疗费用相对稳定的疾病。

我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和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部分常见、多发且诊疗过程相对规范的病种作为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对象,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等。

(二)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包括诊断符合率、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等。

2、治疗质量指标:如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3、医疗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等。

4、医疗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等。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组织与实施1、成立单病种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负责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各临床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控制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工作。

3、制定单病种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明确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检查项目、用药原则等,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认识和业务水平。

5、建立单病种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分析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整改措施。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考核与评价1、将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体系,与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

2、定期对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临床路径的定义与制定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各个环节。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路径
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贯彻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县卫生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要求,保障医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是医护专家针对无并发症单纯性疾病
制定的,以患者及其疾病(或手术)为中心、以时间作为横轴,以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教育、出院等技术与服务的提供作为纵轴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有时限要求的整体医疗计划和服务程序。

2、各科室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
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3、凡进入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的病例,各科护理人员要
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4、责任护士加强与主管医师的沟通交流,按时对患者进行
评估,及时跟进护理措施和完善护理记录。

5、在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临床路径与
单病种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并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6、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健全落实护理各项规章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患者和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根据特定疾病的特点和治疗要求,制定出一系列适用于特定疾病的医疗流程和标准,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过程中,针对一些特定疾病的诊疗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

临床路径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基于临床实践指南和相关研究成果,制定临床路径可以确保患者得到规范、适宜的诊疗服务,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临床路径的制定可以促进医疗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和分歧,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同时,临床路径还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通过监测和评估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时调整和改进临床路径,提高医疗质量。

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沟通。

首先,医疗团队需要制定一套可靠的临床路径,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等全过程的管理措施。

其次,医疗团队需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

同时,医疗团队需要密切沟通和协作,及时交流病情和治疗方案的变化,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最后,医疗团队需要评估和改进临床路径的效果,通过监测关键指标和反馈机制,持续改进临床路径,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服务中,针对一些特定疾病的诊疗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流程和标准,以保证患者得到高质量、安全的医疗服务。

通过制定和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同时,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和医疗数据,评估和改进医疗服务的质量,提高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医疗机构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

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政策制度,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在医疗领域中,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一直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改善医疗质量,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这两个概念逐渐被引入和应用。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对于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

一、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和协调性医疗服务的指导性文件。

它是通过标准化患者护理过程,实现患者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全程管理。

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医疗专家和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定义患者流程:临床路径主要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流程,以优化患者就诊过程。

这包括患者入院、诊断、治疗和出院等环节。

通过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操作步骤,可以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

2. 规范诊疗手段:临床路径可以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使其更加符合治疗标准。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和药物使用指南,可以提高医生的整体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3. 强调多学科协作: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多学科专家的协同合作。

通过建立多学科团队,可以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和技术,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在特定病种上进行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

它通过针对某一病种的特点和治疗需求,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指标和管理体系,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单病种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病种规范:单病种质量管理需要制定明确的病种规范和操作指南。

这些规范涵盖了病情诊断、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规范病种管理,可以提供一致性的治疗和关怀水平。

2. 设立质量评估指标:为了评估病种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单病种质量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疗效评价、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内容。

通过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3. 提供专业培训:为了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单病种质量管理需要提供相关的培训。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巴林左旗医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科室:一、制度严谨,责任明确二、制度完善,定期培训三、提高临床路径与单病四、临床路径监测项目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1、按照卫生部《外科10 个种工作质量。

1、有对执行“临床路径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要1、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的病组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求,作为参照路径,结合实信息的管理平台运行良例进行监测的相关规定小组履行相应的职责。

际情况进行临床路径病种的好,信息上报及时,准确,与程序,符合有关文件监2、按照卫生部《外科 10选择,应实行不少于 7 个病保证实时监测。

测指标要求。

2、对执行“临床路径”的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种的临床路径管理。

2、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病例,将平均住院日、诊径》要求,有临床路径实2、有对入径患者履行知情同药剂科负责人及相关部门疗效果、 30 日内再住院率、施的相关制度与程序明意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履行本部门管理职能有示。

3.对相关的科室人员实施时,记录实施中存在的问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3.将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题与缺陷,并进行总结分症等指标列入监测范围的规定与程序。

量管理工作纳入规范临理”教育、培训与考核,包析,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

床诊疗行为、成为质量管括患者的知情同意,相关人3、院领导对实施过程和效3、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提出持续改理的重要内容。

员知晓本岗位相关临床路径果进行评价分析及改进的4、明确医疗、护理、医工作流程具体措施及时记录。

进措施并记录。

4、对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技、药学等相关科室职责4、单病种覆盖病种达到相关准的患者达到入组率不低与分工,有多部门间和科文件要求。

于 80%,入组完成率不低室间的协调机制于 70%。

6、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主持下实施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有事实与记录证实五、汇总,分析,改进1、对执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

安徽省立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安徽省立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安徽省立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以病例为单元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医疗机构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暂行规定》(皖卫医[2001]51号)、《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单病种限价收费工作的指导意见》(皖卫计 [2006]6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单病种临床路径是医护专家针对无并发症单纯性疾病制定的,以病人及其疾病(或手术)为中心、以时间作为横轴,以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教育、出院等技术与服务的提供作为纵轴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有时限要求的整体医疗计划和服务程序,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临床路径的内容一般应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单病种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1.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为了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进行,必须使所有参与人员在统一的领导下紧密协作。

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各分管院长为副组长、以医务处、护理部、党委办公室、质控处、院办、宣传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各试点科室科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医务处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制定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组织护士长制定护理路径,党办负责组织制定医患沟通路径。

质控处、医务处、护理部、党办负责单病种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病案室和信息中心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经管科、审计科、出入院管理科负责合规收费的实时监控;办公室、宣传部负责社会公告及宣传工作,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技术保障工作。

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制度Ⅰ 目的加强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

Ⅰ 制度一、各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病种应遵从以下原则: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方案明确,技术成熟,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较少;优先选择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已经印发临床路径的病种。

结合医院实际,筛选并确定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同时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二、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体系应当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和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按照实施方案职责落实执行。

三、质量控制,统计,评估改进(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1.诊断明确;2.没有严重的合并症;3.预期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二)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1.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需改变原治疗方案的;2.患者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实施的;3.对入院第一诊断进行修正的;4.因合并症或检查发现其他疾病,需转科治疗的;5.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

(三)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科室做好临床路径变异的记录、分析、报告和讨论工作。

对反复发生同一变异,可能影响此病种临床路径实施的,应及时、仔细查找原因,必要时通过修改临床路径等措施进行整改。

严格落实危急值管理制度。

当患者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当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退出路径,确保患者安全。

(四)科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需将入组率、完成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诊疗效果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主管部门定期对监测指标进行汇总分析,持续改进。

四、各临床科室要高度重视临床路径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细化工作方案,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每月由科室个案管理员对本科室完成的临床路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按时上报至医务科,切实落实工作责任,保证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一:单病种单病种是指没有并发症,单一的疾病,是通过监测某个病种的质量指标情况来评价医院,最早实行单病种时指标就是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好转率、死亡率等基础指标,由于医院在服务、技术、设备、治疗方法上的不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很难用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医院,从而逐渐演变成我们目前使用的监测指标表,现在最新的单病种的发展趋势是为推广单病种付费做准备。

单病种付费指的是患者确诊入院,按规定的临床路径接受相应治疗,最终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出院,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化验检查、手术、住院、医用耗材等各项费用,由医保部门根据平均情况确定某一个病种的费用总额,然后按照这个价格将医保报销的钱交给医院。

费用如果有节余,纳入医院收入;如果超标,医院补齐,与住院个人再无关系。

这种方式将控制医院的过度服务,同时遏制病人看病贵现象。

北京市已经约有20个病种实施费用“包干”,这些病种包括: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白内障状体切除术等。

二、DRGs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几百个诊断相关组,它认为你这一个组内付出的医疗技术成本、物质成本等相似,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费用。

单病种与DRGs相同点: 两者的付费标准都预先制定,并且都以疾病诊断以及ICD编码为基础.不同点: DRGs组仅有几百个,却可以覆盖所有病种;而病种数有近万个,单病种付费只能选择少数病种;另外,DRGs比单病种付费的组合方案更为科学、合理。

目前已经开始实行单病种付费,DRGs分组付费在实验逐步推广阶段。

三、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标准化诊疗流程,属于大众化而没有个体化。

临床路径为单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DRGs)等付费方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单病种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

单病种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

××医院单病种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目录一、小儿支气管肺炎 (2)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5)三、慢性萎缩性胃炎 (8)四、小儿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1)五、急性肾小球肾炎 (14)六、急性肾盂肾炎 (16)七、原发性高血压 (18)八、脑出血 (22)九、肛瘘 (26)十、疱疹性咽峡炎 (29)十一、肝硬化腹水 (31)十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3)十三、过敏性紫癜 (47)十四、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49)十五、带状疱疹 (52)十六、病毒性心肌炎 (54)一、小儿支气管肺炎(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

部分患儿两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罗音。

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

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 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单病种管理是基于疾病单一性的原则,对其中一特定疾病的管理及治疗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合理化的管理模式。

其作为临床治疗路径的一种具体形式,依据国家和专业指南,综合考虑病情、疾病特点、患者需求和医院资源等因素,制定病种独立、适应性良好的管理流程。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为患者制定一套完整的、具体可行的患者管理方案,以实现综合性诊疗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

该制度强调全过程、多学科合作、规范化的患者管理,通过明确的流程和任务分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效率和降低费用的目的。

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实施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临床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和操作规范,可以减少医疗错误和不必要的治疗,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其次,它有助于降低医疗风险。

通过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和风险评估,可以提前发现并控制患者的风险,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再次,它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

通过规范化的病种管理流程和任务分工,可以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减少等待时间和资源浪费。

最后,它有助于控制医疗费用。

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费用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要实施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需要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和理解其意义和重要性,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指南。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病种管理机制,包括病种诊治团队的建设、病种管理专家的培养和病种管理机构的设置等。

其次,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病种管理的理论和技能,并善于运用临床路径管理工具和评估方法,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和病种管理水平。

再次,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的评审和审核机制,定期开展病种管理工作的审核和评估,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不足。

最后,医疗机构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总之,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效率和控制医疗费用而采取的一种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医疗服务质量及提高医疗效率,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是根据医学规范和标准,对单一疾病种的医疗服务过程和结果进行质量监控、评价和管理的制度。

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诊疗方案:针对特定的疾病,制定规范化的诊疗方案,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实施质量控制:对医生的诊断、治疗方案和药品处方等进行监控,发现错误或不规范的实施进行纠正。

3.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设置标准化指标体系,评价医疗服务质量,并对患者进行回访,汇总数据、研究、改进。

4.提高卫生保健人员的专业技能:举办专业知识、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和考核。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有效的控制了医生的诊疗技能,并且可以提高医患信任,提高医疗质量。

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指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医疗效果的一种管理方法。

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规范化的医疗服务流程:根据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观察期的需要,制定流程标准,确保每位患者接受到的医疗流程均规范。

2.严格控制医疗服务的内容和价值:在规范的医疗流程中,对每一个治疗方法和药品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和医疗成本。

3.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依据病人的个体差异,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合理指定工作任务,减少人力浪费和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4.实现医疗质量评价:临床路径流程完成后,对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质量反馈。

通过统计反馈信息,分析制定改进方案,提高医疗质量与效益。

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医生的财务责任感和对病人的责任感,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一:单病种单病种是指没有并发症,单一的疾病,是通过监测某个病种的质量指标情况来评价医院,最早实行单病种时指标就是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好转率、死亡率等基础指标,由于医院在服务、技术、设备、治疗方法上的不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很难用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医院,从而逐渐演变成我们目前使用的监测指标表,现在最新的单病种的发展趋势是为推广单病种付费做准备。

单病种付费指的是患者确诊入院,按规定的临床路径接受相应治疗,最终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出院,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化验检查、手术、住院、医用耗材等各项费用,由医保部门根据平均情况确定某一个病种的费用总额,然后按照这个价格将医保报销的钱交给医院。

费用如果有节余,纳入医院收入;如果超标,医院补齐,与住院个人再无关系。

这种方式将控制医院的过度服务,同时遏制病人看病贵现象。

北京市已经约有20个病种实施费用“包干”,这些病种包括: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白内障状体切除术等。

二、DRGs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几百个诊断相关组,它认为你这一个组内支付的医疗手艺成本、物质成本等相似,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费用。

单病种与DRGs相同点:两者的付费标准都预先制定,并且都以疾病诊断以及ICD编码为基础.不同点: DRGs组仅有几百个,却可以覆盖所有病种;而病种数有近万个,单病种付费只能选择少数病种;别的,DRGs比单病种付费的组合方案更为科学、合理。

目前已经开始实行单病种付费,DRGs分组付费在实验逐步推广阶段。

三、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标准化诊疗流程,属于大众化而没有个体化。

临床路径为单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DRGs)等付费方式的改革奠基了基础。

四、单病种和临床路径区分单病种是一个病种,需要对该病种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某些重要节点举行监测,来评价质量,卫生部收集数据,为付费改革奠基基础。

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工作总结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其中,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是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一、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的医疗管理模式,其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患者满意度。

1、制定临床路径我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本院特色的临床路径。

这些路径不仅涵盖了常见病和多发病,还涉及了一些重大疾病,如肺癌、胃癌等。

2、实施临床路径我院在实施临床路径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对医生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临床路径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其次,在患者入院时,医生会向患者介绍临床路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最后,在患者出院时,医生会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3、成效与问题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我院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医生对临床路径的实施不够积极,导致路径的执行率不高。

此外,一些患者对新型的医疗管理模式不够了解,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二、单病种管理单病种管理是指对单一病种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环节。

这种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1、制定单病种管理规范我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本院特色的单病种管理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护理方案等。

2、实施单病种管理我院在实施单病种管理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对医生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单病种管理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其次,在患者入院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适用单病种管理。

最后,在患者出院时,医生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3、成效与问题通过实施单病种管理,我院医疗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医生对单病种管理的实施不够积极,导致管理的效果不佳。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XXX医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院属各科室:为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116号)、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通知》(卫医管发【2009】99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须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学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医务科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1、诊断明确;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合并症、并发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标准:出入院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区别临床路径的概念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区别临床路径的概念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区别临床路径的概念临床路径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产生背景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每年80美元,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到每年1710美元,增加了21倍。

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1983年10月1日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诊断相关分类为付款基础的定额预付款制(DRGs—PPS)”,用于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和贫困医疗补助(Medicaid)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的支付。

即:同一种诊断相关分类(DRGs)病人均按同样的标准付费,与医院实际的服务成本无关。

这样,医院只有在所提供服务花费的成本低于DRGs—PPS的标准时,医院才能盈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THE NEWENGLAND MEDICAL CENTER,NEMC)的护士Karen Zander第一个运用临床路径,这种方法被证实既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约护理费用,又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新英格兰医学中心是公认的美国最早采用临床路径概念和在临床上应用的医院。

此后,该模式受到了美国医学界的重视,许多机构纷纷效仿,并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即能贯彻质量保证法以及持续质量改进法(CQI),又能节约资源的治疗标准化模式,较为普遍地被称为临床路径。

[1]重要意义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

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培训课件完美版PPT

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培训课件完美版PPT
七大病种包括: 下肢静脉曲张、良性前列腺增生--综合外 股骨干骨折—骨一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骨二科 急性阑尾炎—普外二科 腹股沟疝、胆总管结石--普外一科
〔三〕临床路径文本的开发
设计临床路径文本的原那么: 以病人•常为见病中、心多发原病那么: 科学性•参原考卫那生么部推:(荐循文证本医学〕 标准化原那么:〔符合相关制度及诊疗指南〕 程序性• 主原要那诊疗么阶:段〔的日时间程范化围 、时效化〕
主要诊疗阶段的时间范围
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标准诊疗 经治医师应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参与实施路径管理人员均需参加培训与考核合格。
医疗质量↑ 腹股沟疝、胆总管结石--普外一科
肺大疱、支气管肺癌、食管癌外科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良性前列腺增生
轮状病毒肠炎
儿二科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儿一科
儿童过敏性紫癜

主要诊疗阶段的时间范围 神经内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
神经内一
腔隙性脑梗死
• 总时肿瘤间科 消化泌尿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 消化性溃疡
综合内科
慢性便秘
老干部科
低血糖症
感染科
丙型肝炎
24科室
30个病种
〔4〕其中外科系统七大临床路径病种要严格按照 卫生部?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要求,开 展临床路径工作。
• 临床路径的实施流程图
临床路径的实施
〔一〕临床路径准入的一般标准
1 诊断明确 2 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3 能按设计流程完成路径 4 能按预计时间完成路径
〔二〕临床路径退出的一般标准
1
患者出现了严 重的并发症, 需要转入其它 科室实施治疗 的。

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

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

什么是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又称临床路径,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组成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顾模式,它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按一定模式接受治疗护理。

它是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表),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时间的,有序的,有效的医院服务,以控制诊疗质量和经费,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

简单的说:单病种管理(又称临床路径)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疾病,做最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计划安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护质量。

临床途径要求通过专家小组的协商来设计最佳的治疗计划,避免由于医生水平不同造成病人的治疗效果不同,减少医生临床处理的随意性,而不是硬性的规定。

而当前"单病种限价收费"是指对单一病种从确诊入院,检查治疗到治愈出院整个过程限定最高的医疗费用,是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目的之一。

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的管理思想通过规范医疗过程,减少同一病种的不同病人,不同医生的医疗差异,它把病人病情和诊疗过程可以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医生可以一目了然地获取病情和治疗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而保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因而临床路径运用于医院管理所体现出的特点在于:(1)完整性:它是在对绝大多数同种疾病或状态下病人的有效的临床诊疗过程的归纳统一的基础上,由提供医疗照护的有关专家成员共同研究制定的最佳处置方式;(2)合作性:以病人为中心设计出标准的诊疗流程,规范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诊疗流程,整合和强调部门间的横向联系与沟通;(3)时效性:强调各项处置活动及治疗的时间性,减少住院日;(4)满意度:通过向病人及家属做宣传教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医患关系,促进了医院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增加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通过标准的诊疗流程,医院内各部门,各专业人员沟通合作加强,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工作人员满意度也相应提高;(5)差异性:它承认个案差异和例外情况存在,这包括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总结个案差异,能及时发现医院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工作改进;(6)标准性:由于是由有关专家共同研究制定设计出的标准诊疗流程,可以成为绩效评定的一些标准;(7)效益性:通过标准的诊疗流程,减少了住院时因医护人员治疗程序不同而导致的差异,规范出合理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降低了医疗成本,被认为是一种最受人欢迎的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

临床路径【范本模板】

临床路径【范本模板】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1.临床路径的定义是什么?答: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与程序。

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诊疗指南为基础,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

相对于临床诊疗指南而言,临床路径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全流程,重点关注诊疗过程中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时间顺序性、各科室见的协同性、以及诊疗的结果,其内容更简洁,操作性更强,是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促进科室协作的重要手段。

2.临床路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是什么?答:临床路径患者准入标准:符合诊断依据、诊断明确、能够按路径的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临床路径患者退出标准: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他科室实施治疗;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不得不中止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由于入院前检查检验结果报告不准确或其他原因,导致入院第一诊断有误(第一诊断发生变化)而进入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的患者。

3。

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是什么?答:⑴常见病、多发病;⑵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⑶结合我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部已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4.临床路径实施流程是什么?答:⑴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⑵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⑶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继续配合的内容;⑷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⑸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⑹临床路径表及变异记录表在科室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资料盒里保存。

单病种与临床路径

单病种与临床路径

主要 影响因素 和关键环节
(5)科学的成本测算 与合理的费用标准测定 是中心环节 (6)动态的质量监督 机制是质量提高的保障
(7)科学的评价和有 效的激励机制是动力 (8)合理的病分流保障 连续性医疗是降低控制 费用的有效途径
(4)以医疗质量为中心的制度 建设是基础
单病种质量与费用管理
我们的目标
行为的规范——努力减少“十”逐步趋向 “一”。 沟通的完善——尊重别人同时获得别人的 尊重,获得社会对我们行业的尊重,保证 国家的医保方案能够有效的顺利实施。 合理的使用资源——保护患者,保护医生, 提供患者最大的安全。 尽可能的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方便操作。
临床路径的应用推广
欧洲路径协会(EPH)做的一份调查,评 估了在2004-2005年间应用CP的患者占总 患者比例: 美国、新加坡、爱沙尼亚21%-40%; 澳大利亚、加拿大、英格兰为11%-15%; 奥地利、沙特阿拉伯、苏格兰为6%-10%; 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士1%5%。

随着我国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和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险制度的推行,临床路径必将得到广泛 的认识和推广。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有益于医院和医护人员 的健康发展。

谢 大 家!

传统诊疗模式和临床路径管理的差异
医生甲 医生乙 医生丙 病 人 甲治疗方案 乙治疗方案 丙治疗方案 诊疗服务全程的控制 医 疗 质 控
临床路径实施 医生甲 医生乙 病 人
临床 路径方案
医生丙
医 疗 质 控
(1)医院领导的观念转变是关键
(2)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 改变和医疗市场的压力 是费用控制的动力 (3)领导体系的完善和 专职机构的设立是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单病种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目录一、小儿支气管肺炎 (2)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5)三、慢性萎缩性胃炎 (8)四、小儿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1)五、急性肾小球肾炎 (14)六、急性肾盂肾炎 (16)七、原发性高血压 (18)八、脑出血 (22)九、肛瘘 (26)十、疱疹性咽峡炎 (29)十一、肝硬化腹水 (31)十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3)十三、过敏性紫癜 (47)十四、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49)十五、带状疱疹 (52)十六、病毒性心肌炎 (54)一、小儿支气管肺炎(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

部分患儿两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罗音。

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

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 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55%)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患儿烦躁不安,可给适量镇静药物。

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支持疗法: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3.抗生素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4.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气喘者可用解痉平喘药;有低氧症状者吸氧;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并发脓胸、脓气胸者进行胸腔抽气、抽脓、闭式引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8.0支气管肺炎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按照单病种疾病治疗。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胸片;(3)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4)心电图。

2.必要的告知。

入选临床路径、进行单病种疾病治疗、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肺部症状变化。

(七)入院后3-5天。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3)肺CT。

2.必要的告知: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如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等临床表现,及时出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退出单病种疾病治疗。

(八)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九)出院标准。

1.咳嗽明显减轻;2.连续3天腋温<37.5℃;3.肺体征改善;4.X线胸片示炎症明显吸收。

(十)退出单病种治疗及临床路径原因。

1.难治性肺炎:即对常规抗感染治疗不能控制疾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温不退、肺炎体征没有明显缓解,需要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2)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需要加用其他治疗方案。

(3)肺炎吸收不明显。

2.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治疗费用曾加和延长住院时间可以申请退出单病种治疗。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喘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

(2).多有慢性咳嗽、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呈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双肺呼吸音低,可及干湿性啰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 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的相关标准。

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1).具备引起该病的常见原因,气管-支气管感染,主要是病毒、细菌的感染。

(2).该病加重的主要症状是气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粘度改变及发热等,亦可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精神紊乱等。

3).出现运动耐力下降、发热和(或)胸部影像学异常时可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征兆。

气促加重,咳嗽痰量增多及出现脓性痰常提示细菌感染。

4).与加重前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甚为重要。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1.外寒内饮证2.风热犯肺证3.痰浊壅肺证4.水气凌心证5.痰热蒙窍证6.喘脱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7日。

(五).纳入标准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入选前已接受治疗且症状明显缓解者;(2).严重免疫抑制,如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等及需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者;(3).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或系统严重功能不全者;(4).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六).中医证侯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症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和隐血;(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4).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5).胸部X片;(6).心电图;(7).腹部超声检查。

(八).治疗方法1.辩证选用中药(1).外寒内饮证:散寒解表,宣肺平喘。

(2).风热犯肺证:疏散风热,清肺平喘。

(3).痰浊壅肺证:化痰宣肺,见浊平喘。

(4).肺气郁闭证:开郁宣肺,理气通络。

(5).痰热壅肺证:清热化痰,降气平喘。

(6).水气凌心证:宣肺平喘,温阳利水。

(7).痰热蒙窍证:清热化痰,醒脑开窍。

(8).喘脱证:益气固脱2.雾化吸入。

3.基础治疗。

4.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喘息、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缓解。

2.没有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其他并发症。

(十).退出单病种治疗及临床路径原因。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等,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重症感染或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者,退出本路径。

4.对本路径所涉的中药或其成分过敏者,记录过敏原,退出本路径。

5.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治疗费用曾加和延长住院时间可以申请退出单病种治疗。

三、慢性萎缩性胃炎(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为胃脘痛(TCD编码:BNP010),西医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知道原则(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饮食停滞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滞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TCD编码:BNP010)、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2)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必需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乙肝表面抗原;(3)腹部彩超、心电图(4)胃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病理学检查;消化道钡餐造影等。

以上检查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

(七)、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脾胃湿热证:清热除湿,理气和中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饮食停滞证:消食导滞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肝胃郁热证:舒肝清热瘀血停滞证:活血化瘀2、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及方法。

3、西医治疗①关于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适应症:①伴有胃黏膜糜烂,萎缩及肠化生。

②有消化不良症状者。

③有胃癌家族史者。

方案:质子泵抑制剂(PPI)或胶体铋剂+克拉霉素1000mg/d+阿莫西林2000mg/d( 或甲硝唑800mg/d) 7-14天为一疗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