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最新房颤指南解读ppt课件
IAΒιβλιοθήκη IIa BIIb B
出血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
高血压(尤其当收缩压>160 mmHg)
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患者其INR值 不稳定或治疗窗内时间(TTR)< 60%
应用增加出血风险的治疗,如抗血小板和非甾 体类抗炎药物
大量饮酒
高龄
肝硬化
贫血
主要出血史 恶性肿瘤
肝肾功能异常 卒中史
遗传因素
血小板计数减 透析或肾移 高敏肌钙蛋白T
应优化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以 减少房颤复发和改善房颤治疗 的结局
推荐 证据 级别 水平
IIa C
IIa B IIa B
推荐内容
推荐对所有房颤患者应用血清肌 酐或肌酐清除率评估肾功能以识 别肾病和使用正确剂量药物
所有口服抗凝药的房颤患者,至 少每年应进行肾功能评估以识别 慢性肾病
推荐 级别
I
IIa
证据 水平
永久性房颤
长期存在,被医生和患者接受,双方不再 尝试恢复和/或维持窦性心律
新增临床分类:继发于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局灶性房颤、 多基因房颤、外科术后房颤、二尖瓣狭窄和人工心脏瓣膜相 关房颤、运动员房颤和单基因房颤
Eur Heart J 2016 4
推荐内容
推荐 证据 级别 水平
对于女性和男性房颤患者,医生必须
推荐 级别
I I
I
IIa
IIb
证据 水平
B B
B
B
B
6
改良的 EHRA评分
1 2a
2b
3 4
症状 无
轻度
中度 重度 致残
描述
房颤未引起任何症状 房颤相关的症状不影 响日常活动 房颤相关的症状不影 响日常活动,但患者 感到不安 房颤相关的症状影响 日常活动 不能进行日常活动
房颤指南解读ESC ppt课件
推荐 证据 级别 水平
I
A
IIa B
IIb B
出血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
高血压(尤其当收缩压>160 mmHg)
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患者其INR值 不稳定或治疗窗内时间(TTR)< 60% 应用增加出血风险的治疗,如抗血小板和非甾 体类抗炎药物
大量饮酒 贫血
高龄
肝硬化
主要出血史 恶性肿瘤
肝肾功能异常 卒中史
ESC2016 房颤五大分类与新增临床分类
分类
定义
新发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首次发作
阵发性房颤
自发终止或经过干预后在发作7天内终止
持续性房颤
持续发作超过7天
长期持续性房颤 持续发作超过12个月
永久性房颤
长期存在,被医生和患者接受,双方不再 尝试恢复和/或维持窦性心律
新增临床分类:继发于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局灶性房颤、 多基因房颤、外科术后房颤、二尖瓣狭窄和人工心脏瓣膜相 关房颤、运动员房颤和单基因房颤
无症状的新发房颤患者,存在 严重二尖瓣狭窄且解剖条件合 IIa 适,应考虑二尖瓣成形
证据 水平
C
C
推荐内容(肥胖)
对于肥胖的房颤患者,应考虑 减轻体重以及联合其他危险因 素管理来减少房颤负荷和症状
推荐 证据 级别 水平
IIa B
房颤危险因素及合并症管理
房颤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房颤合并肾病
推荐内容
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或慢性病恶 化的患者发生房颤初始治疗应 校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应询问所有房颤患者有无睡眠 呼吸暂停的临床症状
应优化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以 减少房颤复发和改善房颤治疗 的结局
推荐 证据 级别 水平
IIa C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解读PPT课件
复发预防策略
药物治疗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情况,及时 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保持有效血药浓 度。
非药物治疗选择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的 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等。
定期随访监测
加强定期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复发风险。
监测指标选择及意义解读
心律监测
通过心电图或动态心电 图监测患者心律变化, 及时发现房颤的复发或
恶化。
心率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心率,评 估心脏负荷及药物控制
效果。
心脏功能评估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手段评估心脏结构和功 能变化,为调整治疗方
案提供依据。
血液学指标
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 等指标,预防抗凝治疗
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特征分析
房颤时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但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01
02
03
动态心电图
对于无症状或偶发房颤患 者,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房 颤的检出率。
超声心动图
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有助于寻找房颤的病因和 诱因,以及判断预后。
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制定了药物治疗 、电复律、射频消融、外科手术等多种治疗 策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指南实施中存在问题探讨
指南普及程度不足
部分基层医生和患者对指南了解不足,导致诊断 和治疗水平参差不齐。
患者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 果和预后。
ABCD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心内电生理检查
对于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射 频消融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
03
心房颤动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通过影响心脏电生理特性,恢复窦性心律并防止房颤 复发。
抗凝药物
降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如华法林、达比 加群等。
控制心室率药物
减轻房颤症状,改善心功能,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 道拮抗剂等。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心律失常。
卒中的预防
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卒中预防。
心理支持与干预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房颤带来的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05
特殊人群的心房颤动管理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管理
风险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包括症 状、心功能、合并症等。
强化综合管理
指南强调对房颤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
重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指南提倡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 己的健康状况。
02
心房颤动的诊断
临床表现与分型
阵发性房颤
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突发 突止,持续时间通常小于48小
时。
持续性房颤
3
QRS波形态通常正常
但如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 ,QRS波可增宽变形。
辅助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动态心电图
对于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可监测24小时内的
心电变化。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对于左心耳血栓及房间隔缺损 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心脏磁共振成像
对于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心 肌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房颤治疗指南 ppt课件
2021/2/5
8
一旦房颤患者心室律变得规则,应考虑以 下情况:
1.恢复窦性心律; 2.房性心动过速; 3.房扑及固定的房室传导比率; 4.发生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
如心室律变为慢而规则(30-60次/分),提示可能出现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检查有助确立诊断。
心房老化结构重构电重构房颤
2021/2/5
11
房颤最新分类
欧洲心脏学会(ESC)房颤指南
1. 初发性房颤(initial event) 2. 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 3. 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 4. 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
2021/2/5
12
(1)初发性房颤(first diagnosed AF)
2
0 30 -39
40 - 49 50 - 59 60 - 69 70 - 79
年龄[岁]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JAMA March 16, 1994
2021/2/5
5
房颤的流行病学
相关研究→医院内老年死亡病人的房颤发生情况: 总发生率:35.7% 与性别的关系
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
2021/2/5
1
房颤的定义
体表心电图显示R-R间期绝对不规则; 心电图没有明确的P波,但部分导联(尤其是V1导 联)可见大致规则的心房电活动波(f波); 显示 f 波者,心房周期长度通常<200 ms(心房率 >300次/分)。
2021/2/5
2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心房颤动(房颤)诊疗指南培训课件
• 多数75岁以下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一级预防
和二级预INR建议在2.5(2.0~3.0);
• 75岁以上出血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一级预防
INR在2.0(1.6~2.5)是合理的。
• INR在3.5~4.0颅内出血的危险增加,而血栓栓塞
事件的发生率并没有比INR 2.0~3.0时低。
心房颤动(房颤)诊疗指南
31
结束
• 老年人是房颤患者的高发人群,也是脑卒
中的高危人群,对老年房颤患者进行有效 的抗栓治疗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 现有的研究提示华法林是唯一可明确改善
房颤患者预后的药物治疗手段。
• 虽然老年人使用华法林抗凝的出血风险较
高,但适当的抗凝强度可降低华法林所致 的出血风险。
心房颤动(房颤)诊疗指南
24
阜外医院牵头进行了“非瓣膜性房 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研究”
• 比较标准强度的华法林(INR 2.1~2.5)
抗凝组、低强度华法林(INR 1.6~2.0)抗
凝组和阿司匹林组(200 mg/d)预防血栓
栓塞的效果以及出血并发症。研究结果显
示,华法林低抗凝强度和标准抗凝强度比
心房颤动(房颤)诊疗指南
15
• 氯吡格雷也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
治疗,但ACTIVE-W试验证实即使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其主要
终点事件显著高于华法林组而提前
中止试验。
心房颤动(房颤)诊疗指南
16
•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为静
脉和皮下用药,一般用作华
法林的短期替代治疗或华法 林开始前的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房颤)诊疗指南
卒中最重要的方法,如何使老 年房颤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治疗 是近年的研究焦点。
《房颤诊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
25
.
26
率律治疗: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
.
27
节律控制还是室率控制
先走实线再走虚线 .
---2010 ESC指南 29
室率控制
优点
大部分患者控制心室率 能显著减轻症状
与节律控制相比,心室 率控制较易达到治疗目 标
相对减少了抗心律失常 药物的副作用
缺点
由于心室率不规则,不 少患者仍有症状
无症状性房颤:以房颤的并发症(卒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表现出来,或偶然心电图记录发现。
.
8
房颤的分类
C.2014 AHA/ACC/HRS: 沿用了2010年ESC房颤分类 并定义非瓣膜性房颤。
非瓣膜性房颤:无风湿性二尖瓣 狭窄,机械或生物瓣膜或二尖 瓣修复情况下出现的房颤。
.
9
房颤症状分级
房颤症状分级(EHRA)
房颤治疗目标及策略的转变
房颤显著提高卒中率
房颤
2-7倍
5倍
瓣膜 房颤
17倍
房颤卒中患者 预后差
A. John Camm, et al. Eur Heart J (2010) doi: 10.1093/eurheartj/ehq278
一般 人群
为了降低房颤死亡率,抗 凝治疗地位必然提高
.
14
房颤治疗目标及策略的转变
.
20
.
21
3.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
X 启动
TF/VIIa IX
VIIIa IXa
形成
Xa
1. 直接Xa抑制剂 2. 直接Ⅱa抑制
剂
利伐沙班 (Rivaroxaban)
阿哌沙班 (Apixaban)
2024房颤的诊治ppt课件
CHAPTER房颤定义及分类定义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
分类根据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1 2 3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发病率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性别差异不同地区房颤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地域差异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是房颤的常见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房颤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电生理异常、结构重构、自主神经失衡等多个方面。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房颤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诊断依据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主要手段,特征性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f 波。
此外,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也有助于房颤的诊断。
CHAPTER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QRS波形态一般正常,但当心室率过快时,可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增宽变形P波消失,呈现为颤动波(f波)心电图基本特征识别不同类型房颤心电图表现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小于7天,能自行终止,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大于7天,非自限性,心电图同样表现为P波消失和f波出现永久性房颤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患者已适应房颤状态,心电图特征同上述两种类型心电图鉴别诊断要点与房扑鉴别房扑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消失,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与室上速鉴别室上速的心电图特征为突发突止,QRS波形态正常,可见逆行性P波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为QRS波畸形,多可见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了解房颤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时的心室率情况指导房颤患者的治疗,如药物复律、电复律以及射频消融等评估房颤患者的症状与心电图表现的关系评估房颤患者的预后,如是否容易发展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以及是否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动态心电图监测价值CHAPTER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房颤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26
电复律治疗建议
I类推荐
1.存在心肌缺血、症状性低血压、心绞痛或心衰的房颤病 人,快速心室率对于药物治疗没有适时的反应,推荐立 即给予R波同步直流电复律。(C)
2.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房颤病人存在快速心动过速或者血液 动力学不稳定时,推荐立即给与直流电复律。(B)
3.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但病人不耐受出现的症状时,推 荐电复律。复律后反复再发房颤,可以考虑尝试给予抗 心律失常药物后重复电复律治疗。(C)
9
一.房颤时的室率控制
10
室率控制或节律控制:临床试验
11
房颤时的室率控制
• 标准: 休息时在60~80次/分 中度活动后90~115次/分 • 途径: 药物:抑制房室结内传导和延长其不应期以减 慢 心室率、缓解症状和改善血流动力学 非药物:心室起搏治疗 房室结消融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
12
药物控制心室率——急诊静脉用药
1. 药物转复 2. 直流电转复 3. 维持窦律预防复发
药物转复AF
发作7天内的房颤药物转复
21
药物转复AF 发作7天以上的药物转复
22
已证实有效的药物推荐用药方法
23
治疗建议(1)
I类推荐 • 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推荐用于房 颤的药物复律。(A) IIa类推荐 • 应用胺碘酮进行房颤药物复律是合理选择。 (A) • 如果没有窦房结、房室结功能异常、束支阻滞、 Brugada综合征、器质性心脏病, QT间期延长,并且 证明应用安全的情况下, 顿服普罗帕酮或者氟卡胺可 用于院外结束持续房颤。在房扑发生时,开始抗心律 失常治疗前,应该给予β 受体阻滞剂或者非二氢吡啶 类钙离子拮抗剂阻止房室结的快速传导。(C) • 对于不需要马上恢复窦律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病人, 应用胺碘酮是有益的。 (C)
2024版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PPT)
疗(PPT)•心房颤动概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原则与策略•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目录•随访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总结与展望心房颤动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发病机制房颤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如心房肌细胞内的电生理异常、心房肌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遗传因素等。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临床表现及危害临床表现房颤患者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危害房颤可导致心房内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后可引起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房颤还可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长期房颤还可引起心房扩大、心肌纤维化等结构性改变,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
诊断方法与标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01动态心电图02心电图负荷试验03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030201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策略一般治疗原则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并发症药物治疗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维持窦性心律和预防房颤复发,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控制心室率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等。
抗凝药物对于具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应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导管消融术电复律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至心脏内特定部位,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外科手术心理支持房颤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血栓形成及栓塞事件预防抗凝治疗左心耳封堵术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功能1 2 3心律失常的处理卒中的处理出血的处理其他并发症的处理随访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定期随访安排随访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一般建议在治疗后1、3、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2024年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解读课件PPT
引言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人群发病率 最高的一类心律失常。房颤不仅可引起心悸、胸 闷不适等 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还可损害或恶化心功能,影响心排 血量,导致或加重组 织器官的灌注不足,引发脑卒中等血 栓栓塞并发症,增加猝死风险。“急性房颤”是急 诊最常 见问题之一,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阵发性房颤发作 期、持续性或永久性房 颤发生快速心室率和(或)症状明 显加重期,或是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 ;其 二是 指因各种急重症在急诊或住院期间发生的或首次发现的房 颤,此类急性房颤可能代 表了之前未被识别的房颤、或是 在急性触发条件下新发的房颤 。急性房颤与患者住院时 间更长、病死率更高以及房颤复发率更高相关 ,处理是 否及时恰当,直接关乎患者预后 。
2.2 临床评估
病史询问 :询问房颤发作开始的时间、持续时间、加 重因素,特别是了解既往可能的心 电图记录以及曾得到的 医疗干预等。询问房颤相关症状,了解症状严重程度及其 对患者生 活质量的影响。如表现有黑矇、晕厥,需警惕可 能存在≥ 3 s 的心室停搏、主动脉瓣狭窄、 肥厚型心肌病、 急性栓塞并发症等。询问患者基础病症,有无高血压、糖 尿病、冠心病、心 脏瓣膜病、HF,有无脑卒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功能不全、出血史等。
2.1.2 心电图(ECG) 是诊断与监测房颤的主要手段,常规 心电图记录或动态心电图 (含心电监测)描记(≥ 30 s)显示, 窦性 P 波消失,代之以频率 350 ~ 600 次 /min 的颤动波(f 波), RR 间期绝对不等。
2.1 诊断
2.1.3 临床分型 根据房颤发作特点、持续时间以及选择治 疗策略分为三种类型。 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AF):指持续时间 <7 d 的房颤, 常≤ 48 h,可自行终止或干预后 终止。其中, 因各种急重 症在急诊与住院期间首次发现的房颤,而不清楚既往发作 情况或 其持续时间,属于新发( new-onset)房颤或首次诊 断(first diagnosed)的房颤。
2024年ESC房颤管理指南修订解读课件PPT
修订内容解读
(25)动态评估:定期重新评估治疗,关注可减缓/逆转房颤进展的新的可改变风险 因素,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预防不良后果。
谢 谢!
修订内容解读
(22)导管消融术:如果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法控制房颤,可考虑将其作为二线治疗 方案;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考虑将其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23)内窥镜或混合消融:导管消融失败时可考虑、 或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仍 有持续房颤的患者中作为导管消融的替代方案。
(24)心脏手术期间的房颤消融:在拥有经验丰富团队的中心进行,尤其是对接受 二尖瓣手术的患者。
更新亮点
C: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management (心血管风险因素管理) 管理房颤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AF-CARE鼓 励医生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积极管理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睡眠呼吸暂停 等风险因素。研究表明,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房颤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 预后。 A: Aggressive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 房颤的管理不仅仅依靠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FCARE特别强调了体重管理、饮食控制、增加身体活动和戒烟限酒的重要性。减重和 运动能够有效降低房颤复发风险,改善心血管健康。因此,指南建议房颤患者采取健 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优化长期治疗效果。
修订内容解读
修订内容解读
(1)一般管理:2024 ESC房颤管理指南提出了AF-CARE路径,根据房颤治疗路 径进行最佳治疗,包括: C-Co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 management:共病和风险因素管理; A-Avoid stroke and thromboembolism:避免中风和血栓栓塞; R-Reduce symptoms by rate and rhythm control:通过控制心率和节律来减轻症 状; E-Evaluation and dynamic reassessment:评估和动态再评估。
解读房颤治疗指南课件
•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目标
• 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控制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
• 目标: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房颤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 目标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房颤 问题。
房颤患者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心理支持的方法: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教育内容:普及房颤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方式:通过讲座、培训、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提高患者参 与度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 膜病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房颤病史的人更容易 患病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房颤风险增加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家族史:家族中有房颤病史的人更容易患 病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糖尿病和肥胖:增加房颤风险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
06
房颤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教育
房颤患者的自我监测和管理
监测频率:定期监测房颤频率,如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 监测方法:使用心电图机、手机APP等工具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关注心率、心律、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自我管理:合理安排饮食、运动等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定期随访:按照医生建议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
《房颤指南》课件
心功能状态是评估房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 标,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以了解心脏 的结构和功能状态。
04
房颤的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
用于预防房颤患者的血栓形成和 脑卒中,常用的有华法林和新型
口服抗凝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
用于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减 少心慌、气短等症状,常用的有 β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拮抗剂。
规律生活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 者应对房颤带来的心理压力。
06
房颤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展 望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
新型药物治疗
研究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抗心律失 常药物,以改善房颤患者的症状和生 活质量。
一级预防
针对尚未发生房颤的人群,采取 措施降低其风险。这包括控制心 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 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等。
二级预防
针对已经发生房颤的人群,采取 措施防止其复发或进展。这包括 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改变生 活方式等。
控制策略
症状控制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缓解房颤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心率和节律控制
房颤的症状与体征
总结词
房颤的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包括心慌、气 短、乏力等,体征上可表现为脉搏不规则、 心率加快等。
详细描述
房颤的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 是心慌,即心悸,患者会感到心跳加速、心 律不齐或心脏搏动不规则。此外,气短、乏 力、头晕、胸闷等症状也较为常见。体征上 ,由于心房收缩功能受损,心排血量减少, 脉搏会出现不规则的现象,表现为脉搏短绌
详细描述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心房的电信号传导 异常,导致心房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房颤可以分为不同 的类型。例如,根据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根据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5
.
26
率律治疗: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
.
27
节律控制还是室率控制
先走实线再走虚线 .
---2010 ESC指南 29
室率控制
优点
大部分患者控制心室率 能显著减轻症状
与节律控制相比,心室 率控制较易达到治疗目 标
相对减少了抗心律失常 药物的副作用
缺点
由于心室率不规则,不 少患者仍有症状
.
4
房颤发生的趋势
房颤发生率持续升高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普通人群发生率已从0.5%-1%升 高到1%-2%(ESC 2010)
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 40-50岁:0.5% 80岁:5%-15%
预计在未来50年至少增加2倍
.
预计患房颤的患者(/百万)
预计美国2000-2050年的房颤患者数
有血流动力恶化且经药物转复失败后的治疗,或作为
房颤所致急性心衰、低血压或心绞痛恶化的一线治疗
➢ 电击能量:首次200J
如200J失败,300-360J
必须与R波同步发放电脉冲
36
.
36
转复窦性心律
二、推荐药物
I类
无器质性心脏病:氟卡胺、普罗帕酮
(证据水平:A)
有器质性心脏病:胺碘酮
(证据水平:A)
.
20
.
21
3.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
X 启动
TF/VIIa IX
VIIIa IXa
形成
Xa
1. 直接Xa抑制剂 2. 直接Ⅱa抑制
剂
利伐沙班 (Rivaroxaban)
阿哌沙班 (Apixaban)
凝血活酶形成
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
达比加群酯 (Dabigatran)
22
.
23
抗凝治疗
18
假设基于1980-2000年持续
16 增长的AF发生率
15.2 15.9 14.3
14 12
假设经年龄调整的AF发生 率没有进一步提高
13.1 11.7
10.2
10 8 6
5.1
6.7 5.9
7.7 6.8
8.9
11.1 11.7 12.1
10.3
9.4
8.4
7.5
4 5.1 5.6 6.1
2
0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5
Miyasaka et al, Circulation 2006; 114:119-125.
房颤的危害
n AF患者年卒中危险高达5.3% n AF患者运动耐量降低并可能导致心动过速性
心肌病的发生 n AF可以导致原有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症状加重
或病情复杂化,从而增加疾病风险和治疗难度 n 部分病人无症状,但是不会因此降低其出现并
CHA2DS2VASc积分 1 1
2
1 2 1
新1
1 9
>2分口服抗凝剂治疗 v: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周围动脉疾病、动脉杂音.
抗凝治疗拓宽19
A. John Camm, et al. Eur Heart J (2010) doi: 10.1093/eurheartj/ehq278,Sidney C. Smith, et al. Europace (2006) 8, 651–745
.
7
房颤的分类
B.2010-ESC: (1)首诊房颤 (2)阵发性房颤 <48h,自行终止 (3)持续性房颤 >7天,药物和电复律终止 (4)长时间持续性房颤 持续≥1年+节律控制, (5)永久性房颤 患者接受心律失常状态,无节律控制。
如准备复律治疗,又称“长时间持续性房颤
孤立性房颤:年龄<65岁,临床及超声心动图 提示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
12
A. John Camm, et al. Eur Heart J (2010) doi: 10.1093/eurheartj/ehq278
房颤治疗目标及策略的转变
综合治疗,需要考虑房颤的多重影响
降低房颤负荷
预防血栓栓塞
降低发病率和 心血管住院
降低死亡率
短期:症状控 制
长期:心血管终点
.
13
.
51
上游治疗
上游治疗:
1.定义 通常将针对房颤发生的病因、机制治疗称为房颤的
“上游治疗” 2.药物:
ACEI ARB 他汀类降脂药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
52
上游治疗
上游治疗:AF的一级预防 IIa类
n ACEI和ARB:心衰患者房颤的预防 n ACEI和ARB:高血压,特别有左室肥大患者房颤的预防 n 他汀类: CABG或PCI患者房颤的预防 IIb类 n 他汀类可用于基础心脏病特别是心衰患者新发房颤的预防 III类 n 不推荐将ACEI、ARB、他汀类作为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级预防
方 法:
-----RACE II研究结论
•药物治疗 •射频消融房室结交界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
31
.
31
节律控制
优点
➢ 消除症状 ➢ 减少血栓栓塞事件 ➢ 改善血流动力学,防治
心衰 ➢ 消除或减轻心房电重构 ➢ 防止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缺点
➢ 药物致心律失常 ➢ 反复电转复并发症
33
.
33
节律控制
电转复 抗心律失常药
房颤治疗目倍
5倍
瓣膜 房颤
17倍
房颤卒中患者 预后差
A. John Camm, et al. Eur Heart J (2010) doi: 10.1093/eurheartj/ehq278
一般 人群
为了降低房颤死亡率,抗 凝治疗地位必然提高
.
14
房颤治疗目标及策略的转变
2014年3月2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 会(HRS)和美国胸外科学会(STS)联 合发布了《2014年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 南》,以代替2006年版房颤指南和2项 于2011年更新的指南,并反映了部分 2012年版欧洲房颤指南。
.
3
主要内容
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 房颤的房颤的分类 发生机制 房颤治疗目标及策略的转变 房颤的抗凝治疗 房颤的律率治疗(室率和节律) 房颤的上游治疗
房颤治疗新策略 2010 ESC
1.抗凝治疗
升为第一位
2.率律治疗 (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
3.上游治疗
.
15
.
16
.
17
抗凝治疗
1. CHA2DS2-VASc评分 2. 阿司匹林地位下降 3. 新型口服抗凝药地位提升 4. 复律抗凝策略 5. 左心耳封堵
.
18
2014年AHA/ACC/HRS推荐采用CHA2DS2-VASc评分
达不到窦性心律的血流 动力学效果
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有时 可致严重心动过缓
房颤持续存在,仍需抗 凝治疗
30
.
30
室率控制
目 标:
•严格心室率控制:静息时心率控制在60-80次/分,中 度体力活动时控制在90-115次/分。
•宽松的心率控制:(静息时心率<110次/分),
心功能稳定、无明显房颤相关症状者
抗凝治疗
一、卒中危险分层评分系统扩大
危险因素
增3项 各1分
心衰 (C) 高血压(H)
年龄 ≥ 75岁(A)
糖尿病(D) 栓塞史(S) 血管疾病(V) 年龄 65~74岁(A) 女性(Sc) 最高积分
2006 ACC/AHA/ESC
CHADS2积分 1
1
老1
1 2 / / / 6
2010 ESC 房颤指南
分级 表现 I级 无症状 II级 轻微症状,不影响日常活动
III级 严重症状,影响日常活动
IV级 活动受限,无法从事日常活动
房颤患者治疗策略选择的依据和标准
.
10
房颤发生机制
11
.
11
房颤治疗目标及策略的转变
房颤治疗目标
新的治疗理念是以 降低死亡率为核心
u死亡率 u住院率 u卒中率
u生活质量 u活动耐量 u左室功能
发症的机会
.
6
房颤的分类
A.2006:
(1)首发性房颤:首次证实,伴或不伴症状 (2)阵发性房颤:<7天,可自行终止者 (3)反复性房颤:发作≥2次 (4)持续性房颤:持续>7天或更长(>1年),
经药物、电转复能复律者 (5)永久性房颤:不能转为窦律的房颤
(电转复失败或不能电转复)
孤立性房颤:年龄<60岁,临床及超声心动图 提示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房颤药物复律
2006与2010年指南推荐级别比较
药物 给药途径 转复率(%) 2006指南
2010指南
多非利特 口服
IA
?
氟卡胺
静脉
67-92
IA
IA
口服
94
IA
IIaB
依布利特 静脉
71
IA
IIbA
普罗帕酮 静脉
41-91
IA
IA
口服
94
IA
IIaB
胺碘酮
静脉
40-60.
IIaA
IA 38
药物推荐级别变化的原因
心房颤动 指南解读
.
1
房颤指南
2006年ACC /AHA/ESC 联合指南 2010年ESC 2011年ACCF/AHA/HRS更新 2012年ESC更新 2014年ACC/AHA/HRS 中国: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建议-2010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建议-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