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中的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中的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整理地球与地图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地球与地图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
下面是对初中地理中的地球与地图知识点的整理。
一、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呈近似椭球体形状的天体。
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结构,包括了陆地和海洋。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幔下面的最深层,包括了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二、地球的运动1.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结果是出现了昼夜交替和地球上的风。
2.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一年)。
地球公转的结果是出现了季节变化和年份的变化。
三、地球的经纬度坐标系统地球被划分为无数个经线和纬线,构成了经纬度坐标系统。
经线是指从地球南北极通过赤道向两侧划分的线,也称为纵向线。
纬线是指从地球东西两侧通过中心点划分的线,也称为横向线。
经度以东经、西经0°为中心,向东向西各180°,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向北各90°。
四、地球的地理现象1.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上有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不均衡,同时陆地还包括了高山、平原、丘陵、沙漠等地形。
海洋则包括了大洋、海湾、海峡等。
2.地球的气候现象:地球上的气候分布不均衡,主要受纬度和地形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湿润,极地气候寒冷干燥。
3.地球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的变化过程。
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融化等过程,形成了雨、雪、冰川等水资源。
五、地图的表示和使用地图是将地球的实际情况缩小并表现在平面上的工具。
地图的表示主要有地图比例尺和等高线等。
而地图的使用包括了读取地图上的信息,理解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掌握地图的解读技巧等。
六、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理环境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如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流和平原等。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一、地球和地图1. 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 地球仪:地球仪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的球体模型,包括经纬网、纬线、经线等。
4. 经纬度: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从南极点到北极点的半圆线,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与赤道平行的圆线。
5. 经纬网: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的网格,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6. 经度和纬度的表示方法:经度用E或W表示,纬度用N或S表示。
二、世界地理1. 地理位置:世界地理分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
2. 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被分为几个大的板块,包括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3. 山脉:世界上主要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4. 河流:世界上主要的河流有长江、黄河、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等。
5. 海洋:世界上主要的海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等。
6. 气候:世界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三、中国地理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领土范围:中国的领土南北跨越近50度,大部分位于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 邻国:中国的陆上邻国有14个,包括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
4. 海岸线: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5. 岛屿:中国的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等。
6. 地形: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7. 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形状可以通过多种现象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如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站得高看得远、夜晚看北极星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和航天飞船上的观察。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三、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 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5. 几条特殊经线: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四、地球的运动1. 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 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五、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汇总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 )、(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表面积是(5.1 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是(6371 )千米。
赤道周长是( 4 万)千米。
(3)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海边看船。
2、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过程中二分二至日的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1)经纬度(横纬竖经) (2)东西半球:20W 、160E ;南北半球:赤道(3)低中高纬度划分: 0° — 30°低纬;30°— 60°中纬;60°— 90°高纬 (4) 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 );温带:回归线到极圈(北温带23.5°N--66.5°N ,南温带23.5°S —66.5°S );寒带:极圈到极点(北寒带66.5°N —90°N ,南寒带66.5°S —90°S )4、方向(注意在极点上空俯视的判断方法)默认:上 北 下 南 ,左 西 右 东 ” (2)指北针:箭头指北(3)在经纬网上辨别方向原则: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4)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大小是比值的大小(1)三种表示方法:文字式(五百分之一 / 图上距离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500 厘米)7、地形图(1)海拔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地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同线等高,间距相等,闭合曲线。
(3)等高线地形图山峰:闭合等高线,内高外低山脊:等高线弯向低处山谷:等高线弯向高处(河流一般分布于此)鞍部:在两个山顶之间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4)地形高度:平原——小于 200m;丘陵——200m 到 500m;山地——500m 以上。
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汇总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汇总地球与地图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和各种地理现象。
以下是地球与地图的知识点汇总。
1.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球呈近似椭球体状,但并非完全规则的椭圆形。
它的赤道直径约为12756.32千米,南北极直径约为12713.51千米。
地球的尺度是指地球表面实际距离与地球表面上相应地理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钟4秒,这就是地球一天的长短。
地球同时也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约365.25天,这就是地球一年的长短。
3. 地球的倾斜度: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地球的倾斜度,约为23.5度。
地球的倾斜度是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4. 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表面有大陆和海洋。
大陆是指陆地,它们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各个区域。
海洋则是指地球表面的大片覆盖着水的区域。
5.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地球上的位置可以通过纬度和经度来确定。
纬度是指从赤道到地球任意一点之间的角度,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北南方向。
经度是指经过某一点的子午线和通过伦敦的子午线之间的角度,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的东西方向。
6. 地球的地理坐标系:地球的地理坐标系是一种以纬度和经度为基础的坐标系统,它能够准确地表示地球上任何一个位置的地理坐标。
7. 地球的地理格局:地球的地理格局是指地理现象在地球表面上空间分布的规律。
例如,大陆分布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纬度越高温度越低等。
8. 地球的地理要素:地球的地理要素指的是地球表面上呈现的各种地理现象,包括山脉、河流、湖泊、草原、沙漠等。
这些地理要素对地球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着重要影响。
9. 地球的地理景观:地球的地理景观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独特的地理特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河谷等。
这些地理景观的形成与地质构造以及地球长期的风化和侵蚀有关。
10. 地球的天气和气候:地球的天气是指地球上某一时刻某一地区的气象状况,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背诵0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观测月全食,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圆的)→卫星图片。
2、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1)站得高望得远;(2)麦哲伦环球航行;(3)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5)月全食。
3、地球的形状:地球并非正圆球,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长,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拓展: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点拨: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指的是坐在赤道。
地球仪1、概念: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制作出的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2、地球仪基本要素: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
3、如果把地球按一定比例缩小制成地球仪后,其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的差异微乎其微,所以地球仪就成了一个正球体。
纬线和纬度(重点掌握)1、纬线:地球仪上有绘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圈,在其中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最大的圆圈是赤道,赤道和赤道平行的圆圈统称为纬线圈,也称为纬线。
2、纬线的特点(1)形状:圆(除极点外)。
(2)长度: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3)指示方向:东西。
3、纬度的划分(1)起始线:0°纬线(赤道)。
(2)度数划分:从赤道向南和向北,各分90°。
(3)表示: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4)规律: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5、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是北半球,以是南半球。
地球与地图初中知识点梳理

地球与地图初中知识点梳理地球和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了解地球和地图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地理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同学们将学习地球的构造、地球上的地理现象以及如何使用地图等内容。
以下是关于地球和地图的初中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的构造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从北极到南极的距离比从赤道到两极的距离短。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层,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岩石层,地核则是地幔下面的铁镍合金层。
3. 地球的外部构造:地球的外部由大陆和海洋组成。
大陆主要由伸入海洋的陆地形成,而海洋则覆盖在大陆之间。
二、地球上的地理现象1.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所需时间为一年。
2. 太阳辐射与季节变化: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会有所不同,因此产生了季节变化。
3. 地球的倾斜度:地球的轨道与地轴的夹角约为23.5度,这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4. 大气圈和气候:大气圈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层,它对地球表面的气候和天气起到重要影响。
5. 海洋和洋流:海洋覆盖了地球面积的大部分,海洋中的洋流对气候和生态系统起到重要影响。
三、地图的使用与表示1. 地图的制作和规则:地图是对地球表面进行缩小和形状比例变换之后的表达方式。
地图制作需要遵循比例尺、方向、距离和符号等规则。
2. 地图的种类和用途:世界地图、国家地图、区域地图等是常见的地图种类。
地图可以用于查找地理位置、描绘地理特征和分析地理现象等用途。
3. 经纬度: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与本初子午线(经度0度)的角距离,以东经和西经表示;纬度是指距离地球赤道的角距离,以北纬和南纬表示。
4. 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指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尺可表示为一个比值、一个分数或一个线性的尺度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①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 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 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 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 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 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 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 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 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 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 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 自转/公转绕什么转: 地轴/太阳方向: 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 0°--30°;中纬: 30°--60°;高纬: 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 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
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
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起止度数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度N/S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度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
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
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2、地球的公转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 3.21 6.229.2312.22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昼夜平分昼长夜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短3、地球上的五带第三节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初中地理必考地图知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1课时地球(知识清单梳理)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注:★表示考查频率)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大小:3.认识过程:(直觉)天圆地方→(臆想)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证实)环球航行→(确证)卫星照片。
4.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1)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2)登高望远(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月食现象。
(4)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5)地球卫星照片。
知识点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知识点3:经线和纬线(★★★)知识点5:高、中、低纬度带的划分(★★)知识点6: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知识点7:利用经纬网定位(★★)在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与某条纬线的交点,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方便导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要点1判读某点经纬度位置简记:“东大东经,西大西经;北大北纬,南大南纬。
”要点2判读某点的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
“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2.无论东经、西经,只要小于20°→一定在东半球;只要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20°E~160°E→在东半球;20°W~160°W→在西半球。
要点3在经纬地图上辨别方向1.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一条经线上只有正北正南方向,同一条纬线上只有正东正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方向)。
2.根据经、纬度定方向。
(1)如果两点属于东经经度范围,度数大的在东边;如果两点属于西经经度范围,度数大的在西边。
(2)如果两点属于北纬纬度范围(北半球),度数大的在北边(离北极近的点在北边);如果两点属于南纬纬度范围(南半球),度数大的在南边(离南极近的点在南边)。
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Chapter 1: Earth and Map Knowledgen 1: Earth and Globe1.The shape of the Earth is a sphere。
The process of hum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th's shape is shown in Figure 1.1 on page2.Portuguese navigator Magellan led a XXX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Earth is a sphere.2.The size of the Earth: average radius of 6371 kilometers。
maximum circumference of 40,000 kilometers。
surface area of510 n square kilometers.3.The model of the Earth is called a globe。
People use colors。
symbols。
and text on the globe to XXX.titude and longitude。
parallels and meridiansShape characteristics: parallels and meridians are perpendicular to the Earth's axis。
and the circles that surround the Earth connect the North and South Poles。
The XXX parallels indicate the ns of east。
west。
north。
and south.Length: parallels have different lengths。
初中地理详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和半球的划分。
4.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5.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6.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7.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海陆变迁:(1)改变地表的作用有来自内部(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和来自外部(流水、风力、海浪和冰川)两种。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3)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三、天气与气候1.多变的天气:(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①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会计算气温日较差)②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初中地理中的地球与地图要点整理

初中地理中的地球与地图要点整理地球与地图是初中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地球与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构造和特征,掌握地球上各种地理要素的分布和相互作用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观察能力。
下面将对初中地理中地球与地图的要点进行整理。
一、地球的形状与尺寸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几何体,但在中学阶段,可以简单地将地球看做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几何体,这样更容易理解。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4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最外层,由固体岩石构成,厚度不均匀,陆地上最厚,海洋上最薄。
地壳下面是地幔,由固态和半固态的岩石组成,占地球半径的大部分。
地心最深处是地核,主要由固态铁和镍构成。
三、地球的运动与影响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地球一天分为24小时,产生昼夜变化。
公转使地球绕太阳一年,形成了四季变化。
这些运动对地球上的气候、地理分布和人类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
四、地球的纬度和经度地球上的纬度和经度是用来确定地点和航行方向的重要工具。
纬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关系,最大值为90度,由南极到北极递减。
经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关系,最大值为180度,东经和西经各占180度。
五、地球上的各种地形要素地球上有地球的水域、陆地、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各种地形要素。
学生需要了解它们的分布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比如河流依赖山脉供给水源,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等。
六、地球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地球上的气候是地球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带的气候差异,包括气温、降水量、季风等。
此外,生态环境是指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上的生态带和生物多样性。
七、地图的制图与使用地图是地球在纸面上的缩影,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了解地球上各种地理要素。
学生需要学习绘制地图的基本符号和比例尺,了解如何使用地图进行导航和了解地理信息。
地球与地图必考知识点归纳

地球与地图必考知识点归纳地球与地图是地理学中的基础内容,对于理解地球的构造、运动和地表特征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归纳: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接近于球形的天体,称为地球椭球体。
-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周期大约为24小时,导致昼夜交替。
-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为一年,导致季节变化。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二维表示,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
- 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例关系。
- 地图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使用指南针或经纬网确定。
经纬度系统- 经纬度系统用于在地球上确定位置,经线(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线(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范围是0°至180°。
- 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范围是0°至90°。
地形图与等高线- 地形图是表示地表起伏的地图,使用等高线来表示不同高度的地形。
- 等高线是连接相同高度点的闭合曲线,等高线越密集,地形越陡峭。
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的三维坐标转换为二维平面的过程。
- 由于地球是一个曲面,任何地图投影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形,包括角度变形、面积变形或长度变形。
地图的分类- 地图可以根据内容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 自然地图主要展示自然地理要素,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 社会经济地图展示人文地理要素,如城市、交通、行政区划等。
地图的应用- 地图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导航、规划路线、研究地理分布等。
- 在科学研究中,地图是分析地理现象、进行地理调查的重要工具。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相对较薄。
-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体积最大的部分。
-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可能是液态。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基本概念: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一颗棕色的、蓝色的和绿色的星球,呈略扁球形,直径约1.2万千米,自西向东转动一周约24小时,公转一周约365.24天。
2.地球的构造:地球分为内部圆心核、外核、上地幔、下地幔、地壳五大部分。
地壳最薄,约厚度5至70千米,分为洲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
4.地球经纬度和定位:地球经纬度是指以地球中心为原点,以地球的轴线为X 轴,球面上任意一点与赤道面的夹角(纬度)和该点所在的经线与起始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经度)。
定位是指将地球上的位置用数字或文字表示。
5.地球的地理分区:根据经济、政治和自然的因素,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主要分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等七个洲际。
6.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指用平面图形表示地球表面的图像。
地图的制作需要用到比例尺、图例、坐标系等基本元素,同时也需要考虑地形、气候、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1.大气和天气:大气包括共同存在于地球上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扮演着保护、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地球某一点上气象要素的状态,受到大气环流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水循环:水循环也称为水回归,指在地球上水的循环运动的过程,包括水的蒸发、降水、地表流入、渗透和潜水等过程。
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3.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物理景观,包括山脉、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等。
地形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维护具有重要的影响。
4.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球上的石质物质,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矿物则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元素组成和物理性质。
三、人文地理1.人口和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人数,常用于描述国家、省份、城市等区域的人口规模。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地球与地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站得高看得远
(4)夜晚看北极星,越往北,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越高,越往南则越低;(5)地球的卫星照片以及在航天飞船上观察地球。
考点2地球仪
1.定义: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 经纬线特点
4. 经纬度特点
考点3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
地球五带划分图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4.方向的判断:
(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
考点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考点6选择适用的地图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
去某个景点旅游,需要导游图;想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要交通图;想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需要世界政区图;想去山区旅游,需要地形图。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要想了解一个区域的详细情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大的地图;要想了解一个区域在世界中的位置,或者它与周围区域的关系概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小的地图。
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七年级地理重点知识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南、北极和和赤道,以及经线和纬线都是真实存在于地球上的,而在地球仪上这些都是人们为了认识地球而假想的。
4. 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纬线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变成一个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5. 经纬网: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二、海洋与陆地1. 海域:广阔的海洋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平均水深约为3795米。
在海洋中含有大量的盐分以及其他元素和化合物,还有大量动植物资源。
2. 四大洋、两大南北极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3. 亚洲等大陆上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 非洲气候具有对称分布的特点,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南北非,所以非洲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特点是高温多雨。
三、气候1. 天气与气候:天气是指某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 气温的分布规律: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3. 降水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干极”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
四、世界的气候类型1.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七年级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地球和地图知识点地球和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了解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
本文将介绍一些七年级学生必须知道的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一、地球的结构和组成地球是一个由岩石和金属组成的球形体。
它由地幔、外核、内核和地壳四部分组成。
地幔是由熔岩和固体岩石组成的大型层状区域,它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因此地幔是熔岩和固体岩石的混合体。
外核是液态金属铁和镍的区域,它位于地幔之外,并在地球的自转运动中形成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固态金属铁和镍的区域,它位于地球的中央,并且非常热。
地壳是由岩石、土壤和水组成的地球的最外层。
它也是地球上生命的栖息地。
二、地球的运动和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并绕自己轴自转。
这两个运动决定了我们所经历的四季变化和日夜交替。
地球完成一次自转需要大约24小时,这是我们所说的一天。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大约365天,这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这些运动也影响了我们所处的气候和环境。
三、经纬度和时区经纬度和时区是地球上位置的度量和描述方法。
经度是沿着地球赤道线测量的,从0度到180度,分为东经和西经两个方向。
纬度是从地球北极到南极测量的,从0度到90度,分为北纬和南纬两个方向。
时区是地球上各个位置相应于其相对位置而规定的时间偏差,通常以格林威治时间为基础。
四、地球的地形和海洋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陆地是指任何地面高出海面的岩石、土壤和矿物质。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区域。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而最大的陆地是亚洲。
地球的地形和海洋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导致的。
例如地震、火山、风化、侵蚀和冰川等。
五、地图和坐标系地图是用于展示地球表面的图形,它可以是平面地图或地球仪。
坐标系是用于定位地图上的位置与地理区域的系列数学公式。
地图可用于获取特定区域的位置信息,如城市、入口、街道等。
地图因其适用性与实用性而被广泛使用,包括旅游、交通、商业和教育等领域。
初中地理中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中考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实际不存在),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经纬线:-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 经度和纬度:- 纬度: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0° - 90°。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为东经(E),向西为西经(W),0° - 180°。
3. 地球的运动。
- 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 周期:约24小时(1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1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
- 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4. 地图。
-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 方向:-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汇总
地球与地图
重难点直击
地球与地仪球
1.地球与地球仪
1)东西经度的划分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低中高纬度划分
4)五带的划分
5)经纬网定位
6)经纬网辨方向
7)经纬网算距离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南北极点)
2)产生现象(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的公转
1)产生现象(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公转轨道面)
2)二十四节气(立春和春分不是一个节气、二分而至的时间、每个节气之间相差15天)
地图的阅读
1.地图三要素
2.比例尺(表示方法、比例尺单位要求、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
3.电子地图(手机导航地图图幅换不了、道路导航牌不能实时查看车流量等)
地形图阅读(等高线地形图)
1.山体地形部位的判断
2.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坡度大小
3.等高距
3.相对高度判断
4.实际生活应用(山体地形部位开展合适的旅游项目;水库的选址)
知识速记
方法点拨一:经特网定位
地球上每个地点的经纬度是固定的,记住一些特殊经纬线通过的地区非常重要,下面这些经纬线通过的地区你记住了吗?
1.重要经线:
0°经线:伦敦、英吉利海峡、伊比利亚半岛东侧、西非几内亚湾中部30°E 经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芬兰与俄罗斯的国界、黑海海峡东侧、苏伊士运河、南非东海岸
60°E 经线: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与阿富汗的国界、阿拉伯半岛东侧
90°E 经线:叶尼塞河、阿尔泰山脉、吐鲁番盆地、昆仑山东侧(青海与新疆、西藏的界线)、不丹、孟加拉恒河河口
100°E 经线:祁连山脉、青海湖、横断山脉(大理)
110°E 经线:包头、东胜、晋陕交界(黄河段)以西、华山、巫峡、怀化、桂林、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南岛中部
120°E经线:漠河西侧、秦皇岛、渤海中部、青岛、太湖、杭州、福州、台湾西侧、菲律宾群岛西侧、澳大利亚西侧
150°E 经线:日本群岛东侧、新几内亚岛东侧、澳大利亚东侧(悉尼) 180°经线:白令海峡以西、新西兰以东、国际日期变更线
120°W 经线:北美西海岸(洛杉矶)
90°W 经线:哈德逊湾、苏必利尔湖西侧、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中部、中美洲
60°W 经线: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纽芬兰岛西侧、南美洲中部
2.重要纬线:
0°纬线(赤道):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马来群岛、亚马逊河口
北回归线:撒哈拉中部、红海、阿拉伯半岛中部、印度半岛北部、恒河河口、云南广西广东南部(汕头)、台湾中部、夏威夷群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墨西哥湾中部、古巴以北
30°N 纬线: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北部(阿拉伯河口)、青藏高原(拉萨以北)、四川盆地(成都)、长江中下游平原、杭州湾南端(宁波)、密西西比河河口
40°N 纬线:南欧三大半岛、黑海海峡、塔里木河、敦煌、嘉峪关、河口、大同、北京、秦皇岛、鸭绿江口
(秦岭一淮河:34°N;南岭:26°N;阴山:41°N)
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
0.6℃/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
(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2)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3)与地区规划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