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之路
法政学院08历史2班顾颖宝2008084201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被美国军事占领及向战胜国投降后,国内的经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及危机,而且一度面临着经济崩溃的痛苦挣扎。然而,令世人惊叹的是,仅仅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日本的经济却得到了奇迹般的复兴,并为其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探索经济复兴的道路上,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和作出怎样的努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下来探讨其中的“奥秘”。
关键词:战后日本经济复兴
一、日本经济复兴的条件
1.战争中的遗存
虽然战败是日本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但是战争中遗存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也为日本复兴经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国家财富方面,统计资料表明,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的1935年,国民财富累计总额为1868亿日元,战时最高点达到1942年的2531亿日元,1945年战败时为1889亿日元。在八年对外侵略战争中,前期积累大于消耗,后期消耗大于积累。结果是战败时国民财富积累仍比战前1935年增长1.1﹪。这说明八年战争中尽管新增积累几乎全被战争消耗所抵消,但至战败时,资本积累仍维持在战前水平。
在劳动力资源方面,虽然战争夺去了300万日本人的生命,但并未在人力资源供给层面给战后日本经济带来过大影响。据人口统计表明,全面侵华后的八年战争期间,日本人口尽增866万人,战后有600万军人及其家属从海外返回本土,结果战败后日本人口由1937年的6334万人骤增到7800万人。从人口的素质来看,明治以来,日本的国民教育就已达到了较高程度。到1940年,日本的义务教育普及率高达99.6﹪,社会总人口中在校学生比率为24﹪,高于美国和英国。
从生产技能来看,战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美先进生产技术的积极引进效仿,不仅产生了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出各种训练有素的熟练工人和科技人员,而且早就了一批像三井、三菱那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财阀及大型企业。
从生产组织和管理来看,美国对日本国家机器的破坏和改造,主要限于陆海军省、大东亚省、军需省等直接为战争服务的部门,大部分政府机构,特别是大藏、商工等经济省厅及日本银行等并未受到太大冲击,这就为战后经济重建提供了制度性的和组织性的保证。
2.战后初期制约经济复兴的诸因素
第一,战后初期政府、企业到国民的这种精神虚脱状况对现实经济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二,战败使日本丧失了所有殖民地,其殖民地经济体系崩溃,国内经济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第三,赔偿政策的影响。实现对日占领后,美国占领当局下令封存所有军需工厂,要求日本政府清查并保管好军需企业的设备和设施,等候赔偿处理。这些企业的停产封存,对现实生产活动的影响是直接而巨大的。第四,贸易限制的打击。在战后的一两年见,人力、资本及技术设备拥有相当基础的日本经济面领着“无米下炊”的窘境,贸易限制几乎把一向依赖海外市场的日本逼入绝境。
与严酷的外部经济环境相对照,由于战争和战败,日本经济本身的基础层面已遭到很大破坏,从而对实体经济的运行构成严重制约,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战争的破坏,使企业的修复和转产面临巨大困难。第二,产业关联设施亟待修整。第三,农村经济凋敝。第四,国民生活环境的破坏。第五,国家财政濒临破产。
二、复兴道路的探索
1.战后初期的经济危机和经济政策
(1)粮食危机和恢复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
战后初期的经济危机突出表现为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战前,日本国内大米供应的20﹪是从殖民地国家掠夺来的。战争结束后,由于这种粮食供应体系被打乱,再加上国内的灾荒和歉收,粮食供应严重不足,造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引起了社会动荡。为了缓和粮食危机,日本政府利用美国提供的“占领地区救济资金”,从美国进口了占进口总量一半以上的粮食。这虽然暂时避免了危机的恶化,但由于生产的破坏和下降,粮食危机一直持续到1948年。为此,日本政府在沿用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对农产品进行严格管制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调动农民
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首先是制定有关法律,主要有《紧急开拓实施纲要》(1945年11月)、《农业协同组合法》(1947年)、《农业改良助长法》(1948年)等。其次是采取增加生产的措施,在保护农户利益的基础上,鼓励和帮助农民精耕细作,改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结果,1948年大米生产恢复并略微超过了战前的水平,1950年生产量达到965万吨,比1945年的587万吨增产64﹪。由此,粮食危机就基本解除了。
2.恢复工业生产,消除恶性通货膨胀
战后物价暴涨是由于供给不足和需求过大两方面原因造成的,即在生产下降和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由于人们纷纷提取战争期间积攒下来的公债和银行存款,再加上大量增加的临时性军费支出,导致了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造成了物价暴涨。为此,日本政府在1946年2月不得不采取了以冻结银行存款为中心的紧急金融措施。尽管如此,物价暴涨的势头仍难以遏制,1947年又暴涨了一倍多。当时的经济状况是供给绝对不足,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很快卖出去了。然而,生产设备和生产资料不足而难以扩大生产,进而也就难以增加就业。因此,如何恢复生产、扩大供给,就成为遏制恶性通货膨胀的关键或突然口。
(1)倾斜生产方式
为了摆脱战后“经济危机”,1946年12月,日本政府断然采取了一项煤炭增产压倒一切的经济政策,时称“倾斜生产方式”。这一政策一直推行到1949年初,从而在生产领域打开了战后危机的突破口。
为确保倾斜生产方式的贯彻实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民经济统制体系,利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重点扶植发展煤炭、钢铁等产业的倾斜政策,其主要手段措施有:
第一,物资统制与倾斜。根据《临时物资供需调整法》、《指定生产资料分配手续规程》和《指定配给物资分配手续规程》等三项法令,政府对主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实行直接统制。生活资料统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维持国民最低限度的需求,防止出现更大的社会动乱。生产资料统制则是为了把极为有限的资源,通过政府的组织管理,集中用于恢复核心产业生产。物质统制与倾斜的实施,为推行倾斜生产方式提供了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