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的名词解释
健康相关行为的名词解释
1.营养均衡:指每一餐食物中摄入的营养物质的量要凑成一定的比例,也就是说摄入的营养比率要满足人体生长发育、消耗能量的比例。
2.锻炼:是指以一定的节奏和时间,经过一定比强度的运动而使身体适应运动所塑造的状态。
3.规律作息:是指以睡眠、起床、进食、活动以及休息为形式的一定的时间表,将一天的活动分为固定的时段,确立合理的作息习惯以期早睡早起,获得更好的身心健康。
4.正常饮食:是指每餐摄入体内所需营养物质的量要恰当,不要过多或过少,并遵守膳食平衡原则,每天吃多样的营养食物,加上适量的运动,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SCM模式的1个决策过程(10个心理活动)
① 认知层面 (6个)
提高认识:发现和学习新事实、新思想,向行为健康方 向努力;
情感唤起:知觉到如果采取适当的行动,可减少不良行 为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
自我再评价:在认知和情感上对自己的健康风险行为进 行自我评价,认识到行为改变的重要性;
26
环境再评价 ---在认知与情感上对自己的健康风 险行为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
“自我解放” --- 在建立行动信念的基础上做出 要改变行为的承诺;
“社会解放” ---意识到有一个尊重个人及有利 于健康的社会环境在支持健康行为。
27
② 行为层面(4个)
反思习惯:认识到不健康行为习惯的危害,学习 一种健康的行为来取代它;
病经验等
13Βιβλιοθήκη HBM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摒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 中遵循以下步骤
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害怕 (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
让人坚信一旦他们改变不良行为得到非常有价值 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 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
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 良行为(自我效能)。
一.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主要针对对象个体在行为改变中的心理活动 来解释、预测健康相关行为并指导健康教育干 预活动。
(一)健康信念模式 (二)阶段变化理论 (三)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
6
课堂目标 第四章 健康信念模式 重点: 掌握健康信念模式的相关概念及基本框架。 难点: 健康信念模式的框架发展及实践与应用。
31
吸烟所致快感;
外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某种客观“好处”,如 吸烟所致社交便利。
健康教育学课件: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法規對行為的影響
法規的作用: 教育 威懾 懲罰
衛生法規對於促進健康行為、維護和提高健康水 準起著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法規來保障
社會制度對行為的影響
社會制度“三個層次”: 整個社會形態、某一社會活動領域、某一特定的社會活動
醫療保健制度與健康相關行為: 自費醫療:求醫率受抑制、遵醫率較高,提供不必要服務、
內化階段:真正從內心深處相信和接受他人的觀點、知識、
信念,徹底地轉變態度,成為內在的行為傾向行為。
情感
情緒(emotion)是指較短暫而強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反 應,如憤怒、恐懼等。
情感(feeling)多指穩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體驗的感情反 應,如自尊心、責任感等。
在情感和情緒——認知——行為的相互作用中,情感和情 緒可以是認知發展的契機,它激發人去認識、去行動;也可 以強烈影響認知過程發展和行為表現,例如痛苦,憤怒或緊 張情緒使認知活動變得刻板和狹窄,限制知覺和思維,干擾 資訊解釋利用和作出反應。
教育對行為的影響
通過傳授知識,增進科學知識和技能,提供健康資訊 通過傳播社會行為規範,規範行為
風俗對行為的影響
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第三節 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
促進健康的行為 危害健康的行為 與疾病相關聯的健康相關行為 團體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的生態學特點
促進健康的行為
第二節
行為的影響因素
自身因素 行為的影響因素
環境因素
遺傳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幾種重要的心理因素: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認知 態度 情感 意志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需求----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 包括生理需求,也包括社會需求。
行为与健康
自我控制
调适
顺应 应对
应激
二、生活方式
①需求型,包括生存型和维持型2个亚型; ②外向型,包括从属型、竞争型和获取型3个 亚型; ③内向型,包括自我中心型、经验型和社会 意识型3个亚型; ④综合型,即内向型和外向型相结合的生活 方式。
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疾病
食谱不当 酗酒
吸烟 缺乏锻炼 精神紧张
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 每天吃早餐
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适当的睡眠(每晚7-8时)
不吸烟 保持适当体重
不饮酒或少饮酒
三、危害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1.饮食 2.吸烟 3.饮酒 4.运动 5.吸毒 6.不良性行为 7.医疗行为
一、吸烟
(一)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二)吸烟危害健康的机制 (三)吸烟人群的特征及动机
我国10岁以上城市居民吸烟率
(%)
地区
男
女
合计
上海
56.82
6.38
31.41
辽宁 吉林 江苏
60.77 54.22 50.63
12.02 11.20 6.31
36.38 32.69 28.26
福建
49.67
4.32
29.26
湖北
59.51
7.75
32.87
四川
62.51
7.52
34.73
陕西
51.33
2001年慢性病在全球人群死亡率的比例
总死亡人数(万)死于慢性病(%) 疾病总负担(%)
5650
60
46
预计到2020年
75
57
我国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1957年 ~ 当前)
160
1死40 1亡20 1率00
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定义
是指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 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特点
危害性 稳定性 习得性
分类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致病行为模式
A型行为 C型行为
A型行为,又叫冠心病易发性行为,其核心 行为表现有两种:不耐烦和敌意。由此常因 别人的微小失误或无心得罪而大发雷霆。产 生该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过强的自尊和严重的 不安全感。有A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发病率、 复发率和致死率比正常人高出2-4倍。
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性行为,核心行为表 现是情绪好压抑,性格好自我控制,表面上 处处依顺,谦和善忍,内心却是强压怒火, 爱生闷气。
分类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致病行为模式
A型行为
•瞒病行为 •恐惧行为 •不遵从医嘱 •自暴自弃行为 •……
C型行为
不良疾病行为
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犹豫不决
行为反复
行
不坚持行动
局限性
知信行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要使知识转 化为行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有很多因 素可能影响知识到行为的顺利转化,任何一个因 素都有可能导致行为形成或行为改变的失败。知 识、信念与态度是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有了 前者并不一定导致后者。
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 HBM
当吸烟者感到吸烟是愉快的事情, 而不认为有害健康,这时如果给他过多 的干预,预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甚 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这些人,仅 仅给予最简单的信息,并告诉他们,有 需要的时候再给予帮助。
第四节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方法
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与矫正
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的步骤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健康行为,危害健康行为有明确的认 识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H ealth related behavior常 春CHAN G Chun【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9982(2005)09-0662-04【关键词】 健康相关行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常 春 女,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198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并留校任教,从事健康教育教学与科研至今。
1999年于泰国Mahidol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获得健康社会学硕士学位,现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现任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近年主持了“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评价指标的研究及“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多部门合作机制研究,参与了“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中期评估和终末期评估;参与了“艾滋病防治五年(2006-2010)行动规划”的制定。
任《中国健康教育》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达能营养科学委员会委员。
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2版)副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习指导》主编,参与了卫生部规划教材《健康教育学》、全国高等自学教材《健康教育学》等的编写。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核心是改变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
从各国疾病控制的历史看,大致都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控制传染病传播,方法是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卫生;第二阶段是个人卫生阶段,通过预防接种、定期体检、生长发育监测等,实现疾病的三级预防;第三阶段为行为生活方式阶段,主要靠改变人们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来促进和保护身心健康,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大约有60%的死亡与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我国与行为生活方式相关的死亡占47%。
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形成的。
这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对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产生重大影响,并很快被应用于其他领域,形成众多分支,健康行为学即是其中之一。
健康相关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相关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是每个人都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健康相关行为对于维护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采取的一些行为,这些行为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有关。
在健康相关行为中包括饮食、运动、健康检查、健康教育等方面,而这些都是帮助人们维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健康相关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科学的饮食可以帮助我们摄取到各种营养素,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比如,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脂肪可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等等。
而长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比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因此,我们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
合理的饮食应当在摄入充足营养的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糖分和盐分等。
运动也是维持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等等。
同时,运动也可以减少患上各种慢性病的风险,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等。
不过,在进行运动之前,一定要充分准备,避免运动过度引起身体的不适。
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及时掌握潜在的健康问题并积极防范。
尤其对于普通人来说,常见的健康检查包括身体基本指标(如体温、血压、心率等基本生理指标)、各种常见体检指标、妇女和男性特殊检查等。
通过及时的健康检查,可以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保持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而保障自身健康。
健康教育是指对健康相关问题进行宣传和教育,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全民参与学习健康知识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既依托于科技,又依托于传统文化和生活常识。
健康教育可以让我们掌握正确的养生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及时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健康相关行为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健康生活方法与行为令狐采学26. 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用正确的办法洗手能有效地避免感染及传播疾病。
每个人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制备食物前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先洗手。
用清洁的流动水和番笕洗手。
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能及时清除毛发中、皮肤概略、毛孔中的皮脂、皮屑等新陈代谢产品以及灰尘、细菌;同时还能起到维护皮肤调节体温等功能,避免皮肤发炎、长癣。
洗头、洗澡和擦手的毛巾,必须干净,并且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避免沙眼、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等接触性沾染病传播;也不要与他人共用浴巾洗澡,避免感染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
27. 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提倡每天早、晚刷牙。
如一天仅刷一次,应选择睡前。
用正确办法刷牙,不共用牙刷。
牙刷要坚持清洁,最好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吃工具后要漱口,以便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坚持口腔卫生。
28. 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罕见呼吸道沾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年夜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给他人。
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掩口鼻。
这也是现今社会文明素养的表示。
29. 不在公共场合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主动吸烟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指出,接触二手烟雾(主动吸烟)会造成疾病、功能丧失或死亡。
主动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平安流露”水平。
在同一建筑物内,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隔、净化空气或装置通风设备等,都不克不及够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
如吸烟区设立在同一建筑物内,二手烟雾会通过暖气、通风、空调系统传送到整个建筑物中的每个角落。
即使吸烟人数再少,房间面积再年夜,也不克不及依靠通风技术来消除二手烟雾的危害。
只有完全无烟环境才干真正有效地呵护不吸烟者的健康。
室内公共场合和工作场合完全禁止吸烟是呵护人们免受主动吸烟危害的最有效办法,也是对不吸烟者权利的尊重。
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总结
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总结
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因为它们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以下是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总结:
1. 饮食和健康:饮食行为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相反,健康的饮食行为可以促进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力等。
2. 运动和健康: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压力等。
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3. 睡眠和健康:睡眠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身体恢复、增强免疫力、提高精神状态等。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疾病。
4. 心理健康和健康:心理健康和行为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行为异常,如焦虑、抑郁、暴力等。
相反,积极的心理治疗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5. 环境和健康:环境行为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如吸烟、饮酒、环境污染等不良行为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不良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身体的健康问题。
为了保持健康,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运动、睡眠和心理健康,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境行为。
2健康教育学第二章健康相关行为(20120915)
③坚持性,不同于固执性。
④自制力。 作用:改善健康相关行为也涉及意志活动。
潘建平文档
2016/5/12
26
二、环境因素
人类的行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自然环境(naturalenvironment)指与人类生活和行为相 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人类生活于 其中的一定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等。 自然环境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社会行为
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个体的社会性行为是人与
周围环境相适应的行为,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5
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行为发展自身的特征,人类生命周期 中 , 行为发展分为4个阶段:
1.被动发展阶段:0—3岁内,主要依靠
遗传和本能的力量驱使来发展行为,是人的社
会化最基本的准备时期,很容易被训练,从而
32
5.社会思想意识对行为的影响 :
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理性化产物, 表现为观点、信念等。 社会思想意识与社会成员的健康相关行为的作 用机制:通过认知过程作用于个体的意识倾向,进而 影响需要、动机和行为。
6.社会道德对行为的影响
:
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和调节人们的 社会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系由风俗习惯演化而来。
17
五﹑人的行为发展与“人生三阶段”
(一)行为的发展
• 在行为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实践向行为主体提出的
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与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行为发展 的内因与动力。
(二)行为发展的连续性和不平衡性
• 连续性意味着在每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中其行为是发展变化的:旧的行 为反应被打破与新的行为反应建立,现在的行为是过去行为的延续, 而将来的行为又必然是现在行为的延续。 • 不平衡性意味着在人的行为的不间断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阶段特点,一 些阶段行为发展速度较快、某个阶段对某些行为的发展特别重要等。
预防医学课件-健康行为干预
7
促进健康行为的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 合理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
(2)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戒烟、戒毒、限酒、 不滥用药物
8
(3)预警行为 指预防事故发生和一旦发生事故后正确
处理的行为,如系安全带、消防自救等。 (4)避免环境危害行为
避免不利于健康的自然环境和紧张的社 会环境。
9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行为
预防保健行为:定期体检、免疫接种 求医行为(health-seeking behavior):人们感到不适,或
觉察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时,主动寻求科学可靠的 医疗帮助的行为。 遵医行为(compliance behavior):指个体在确诊患有疾病 后,积极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的一系列行为。
(2)感知到障碍(Perceived Barriers)
个体对采纳行为可能面临的困难的主观判断, 包括身体、心理、经济、时间花费上的各种障碍。
24
3.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即是否 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采纳 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
25
自我效能理论
14
(3)不良疾病行为
隐瞒行为、恐惧行为、自暴自弃行为,不适应 病人角色,不依从行为,疑病行为等等。
(4)违反法律、道德的行为
吸毒贩毒行为、卖淫嫖娼行为、投毒行为等等。
15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
潜伏期长 特异性差: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 协同作用强:1+1+1>>3 变异性大:个体差异 广泛性
特点: (1)危害性 (2)稳定性 (3)习得性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四、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对团体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可考虑如下策略: ❖ 4.利用舆论、法规及社会监督的力量。 ❖5.应用竞争与评价机制 在团体间引入竞争❖ 行为矫正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期望,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特定的措施,
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特定行为的行为改变过程。行为矫正过程 的核心问题是针对矫正对象的具体行为来选择矫正技术。行为矫 正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的 行
四、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一)个体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 直到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 迄今,在健康教育领域运用较为广泛的行为矫正技术有以下4类:
四、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对团体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可考虑如下策略: ❖1.动员领导 其作用不仅表现在榜样,更重要的是其具有决策权,
可制定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决定目标和资源投入,能对健康 教育给予物质、精神、组织上的倾斜与支持,能号召和组织成员。
四、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对团体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可考虑如下策略: 2.发动群众参与 团体行为的改变有赖于群体中每个成员的参与。只
四、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二)团体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 团体健康相关行为指以社会团体作为行为主体的各种健康相关行 为。其特点:团体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伴随其健康相关行为的发 生,往往有大量资源投入与利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行 为;它的影响和后果要比个体行为大的多;它的启动和停止都较 个体健康相关行为缓慢;团体往往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团体对社 会压力有较个体为大的承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及作用
一、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 环境因素 个人行为因素 人类生物学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特点
潜伏期长 联合作用明显 特异性弱 广泛存在
第二节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
健康的测量与评价
个体健康通常主要是通过生理学指标; 心理学指标;社会学指标来测量。
群体健康状况测量评价指标:出生率、 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发病率、感染 率、生存率、病死率、
健康期望寿命:是扣除了疾病、残疾、 健康低下状态影响之后的完全健康的期 望寿命。
一、危险因素的概念:是指使疾病或死 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
1.行为要素(5个)
行为主体——人 行为客体——目标 行为环境——主体和客体发生联系 行为手段 ——工具和方法 行为结果 —— 所致的影响Leabharlann 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结果
行为手段
行为环境
2.人的本能行为
摄食 性行为
躲避或防御 好奇与追求刺激
人类行为
积极、消极
鼓励、约束、调节
人类社会
3.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
反射
自我控制
调适
顺应 应对
应激
二、生活方式
①需求型,包括生存型和维持型2个亚型; ②外向型,包括从属型、竞争型和获取型3个 亚型; ③内向型,包括自我中心型、经验型和社会 意识型3个亚型; ④综合型,即内向型和外向型相结合的生活 方式。
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疾病
食谱不当 酗酒
吸烟 缺乏锻炼 精神紧张
心脏病
++
中风
++
高血压
++
肺癌
-
糖尿病
++
骨质疏松
++
营养失调
++
溃疡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高度损伤;+危险;- 无直接关系
三、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的健康或疾病 有关联的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 行为两大类。
健康行为一般指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即 理想的健康相关行为。但实际工作中“健康行为” 一词常被赋予和“促进健康的行为” 同样的含
义。
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模式
修正因子 人口特征(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社会地位、同事团体等) 结构因素(对此疾病的知识、以前患此病的经验) 行为提示因素:传媒活动、他人忠告、医护人员提醒
个体外显行为与其内在的 心理情绪一致,无矛盾
行为的强度能理性地控制
2.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2001年慢性病在全球人群死亡率 的比例
总死亡人数(万) 死于慢性病(%) 疾病总负 担(%)
5650
60
46
预计到2020年
75
57
我国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1957年 ~ 当前)
160
1死40 1亡20 1率00
第二节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
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 收集地区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按年
龄、性别分组,作为当地性别、年龄别 组健康评价的标准。 根据危险因素的测定值及其与疾病的联 系,按年龄、性别、疾病组制订相应的 危险分数。 收集个体的危险因素。
评价步骤
收集当地年龄、性别疾病死亡率 测定个体的危险因素并转换为危险分数 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计算存在死亡危险 计算评价年龄
18/100 万60
40 20
0
1957
当前
传染病 肿瘤 心脏病 脑血管
我国人群死亡前十位疾病的病因和 疾病危险因素的比例
10.80% 20.04%
37.71%
31.43%
行为与是生活方 式 人类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影响健康的4类因素间的关系
环境因素:社会因素 物理、化学、生物学因素 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因素
亲友的疾病经验、某种标志物等
严重性知识 易感性知识
行为效益 效能期待
内部回报 外部回报 恐惧 行为代价
个人知识
威胁评估 应对评估
健 康 信 念 模 式 示 意 图
行为意向 行为技能 行为条件 行动可能
1.促进健康行为
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 的行为。 分类: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
健康与健康相关行 为
健康的概念
1948年WHO提出的,认为“健康不仅是 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 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理解: 躯体 心理 社会适应 三方面的意义
亚健康概念
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 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 态,它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 谢过程低下所导致的,介于健康与疾病 之间的一种状态,也有人称它为“第三 状态”或“灰色状态”
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特点: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般性;适宜
性。
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
有利性 规律性 和谐性 一致性 适宜性
表现
行为
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 如不抽烟 社会的健康
行为表现规律有恒,不是 定时定量进
偶然行为
餐
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使 选择运动项 之与其所处的环境和谐 目
行
★
为
人类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
行为
医疗卫生服务、保健因素
美国7000人5.5年研究认为:人们坚持7项简单的日常行为, 就可以使人群的期望寿命有较大幅度提高。
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 每天吃早餐
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适当的睡眠(每晚7-8时)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起兴起的一 门医学评价技术。首先提出这 一技术的概念的 是美国的罗宾斯和刘易斯两位临床医师。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 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 技术方法。它研究危险因素对死亡的概率的影 响,以及通过改变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变人们 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的作用后,可 能延长的寿命。
改变危害健康行为
控制吸烟 限制饮酒 杜绝药物滥用 摈弃不洁性行为
倡导促进健康行为
积极的休息和睡眠 平衡膳食 体重控制 体力活动 积极的心理应对
第三节 健康相关行为
一、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与健康和疾病有关 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 危害健康的行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 为是指人们不论在何种健康状态下,为 了保护、促进和维持其自身的健康而采 取的积极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是指能 致疾病产生和加重的不良行为,它偏离 个人、他人和社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