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设计
1、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 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 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 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吸收养分。 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 过 滤作用, 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 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 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随着处理过程的不断进行,湿地床中的 微生物也繁殖生长, 通过对湿地床填料的定期更换及对湿地植物的收割而将新生的有机体从 系统中去除。人工湿地系统的出水质量好,可使污水资源化,实现中水回用于绿化,种植具 景观价值的湿生植物可改善生态住宅小区的景观状况。 人工湿地由五部分组成: A、具有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砂、砾石; B、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如芦苇、美人蕉、旱伞草、菖蒲等; C、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 D、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和微型动物。
人工湿地组成
1

其中湿地植物在湿地系统中具有三个间接的重要作用: A、显著增加微生物的附着(植物的根、茎、叶); B、湿地植物可将大气氧传输至根部,使根在厌氧环境中生长; C、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 一般人工湿地系统都具有如下特点: A、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 B、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 C、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 D、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 E、可产生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娱乐和教 育。 净化主要经过以 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净化过程涉及物理、 化学和生物多方面的综合作用, 下几个途径: A、过滤、截留去除颗粒物:除去含有 C、N、P 的有机及无机颗粒物和悬浮固体; B、通过湿地介质的吸附、络合和离子交换等作用去除磷和金属离子; C、通过湿地微生物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吸收降解) ,降解有机污染物,并去除 水体中的氮; D、通过植物生长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富集金属离子。
人工湿地脱氮系统
2

磷在湿地基质中的转化
人工湿地中磷的去除路径
人工湿地的效能受湿地水流流态、水力负荷、植物种类和数量、温度、pH、填充介质 类型、运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湿地一旦建成并调试成功后,其水处理运行效果相当稳 定,不需专人管理。
3

人工湿地系统
湿地处理的最终效果:
l l l l l l l 悬浮固体到滞水底部,或被湿地植物过滤; 有机物质被植物根部的微生物分解; 硝酸盐可以被脱氮菌转化为氮气,或被植物吸收; 氨被细菌转化为硝酸盐; 磷随钙、铁和铝化合物沉淀,通过沉积和吸附于土壤以及植物吸收而被去除; 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通过氧化、沉淀和植物吸收来去除; 病原体在不适宜生存的环境中逐渐死去并被其它生物所摄取, 或被抗菌化合物 杀死。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要分为两类:表面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和垂直潜流湿地。
2、表面流湿地
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路径以地表推流为主,在处理过程中,主要通过植物径叶拦 截、土壤吸附过滤和污染物自然沉降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池体 或渠道组成,池体或渠道间设隔挡墙分隔。池中填有合适的介质过滤材料(碎石、砾石、 沸石或陶粒) 、土壤、砂等供水生植物固定根系。水流缓慢,通常以水平流的流态流经 各个处理单元。水位较浅,一般为 0.1-0.6m,水面处于土面之上,暴露于空气中。它与
4

自然湿地较为接近,绝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由长在植物水下茎、杆上的生物膜来完成。 通过植物来吸收大量的氨氮,此类型湿地对氨氮有良好的去处效果,去除率≥90%。污 水中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较快的截流而被微生物利用;可溶 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过程而被分解去除。资料表 明,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 BOD5 的去除率可达 85%-95%,对 COD 的 去除率可达 80%以上,脱氮效率﹥50%,湿地出水中总 P 含量一般小于 1mg/L。 典型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如图所示。
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示意图
表面流人工湿地实景(东方体育中心)
5

表面流人工湿地实景
表面流人工湿地实景(后滩湿地公园)
表面流湿地植物配植: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 的配植设计是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在植物的配植 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 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
6

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 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 表面流湿地植物净化原理: ① 水生植物能大量吸收水中和底质土壤中的 N、P 等营养物质。 ② 给水体高效供氧,所有沉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水中溶解氧快速增加。沉水 植物生长丰茂的水域,水中溶解氧常常过饱和,这有助于水质的改善,特别有利于氨的 硝化、BOD5 的去除、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和黑臭的根治。 ③ 由于水生植物覆盖于泥面,从而减轻引水、风浪对底泥的翻搅程度。水生植物 枝叶表面积很大,能有效吸附和促沉由地表径流引入的泥土等悬浮物,从而有助于湖水 透明度的提高,有效消除悬浮物组分的污染特别是无机磷的污染,使水体清澈碧透,形 成水系水景和水下森林景观。 ④ 水生植物能分泌出对藻类生长有抑制作用的化感物质, 从而抑制了藻类的发展。 ⑤ 水生植物能为许多生物特别是微生物提供良好的附着生境,从而提高水域生态 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水生植物能在水质改善与景观系统构建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 用。因此,为了构建健康的湿地水生态系统,降低水体 N、P 等营养元素含量,提高湖 水体透明度,净化水体水质。
表面流湿地氮循环示意图
3、垂直潜流湿地
湿地中往往填有大量的碎石、卵石、砂或土壤水在填料表面下渗流,因而可充分利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