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分类
人工湿地的发展分类及机理

人工湿地1人工湿地概念及其开展一、人工湿地的概念人工湿地是人们有目的地建立一种与天然湿地相似的人工生态系统,水特征为水饱和或淹水状态,植物是具有耐湿或水生植物,土为水成土。
人工湿地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根据?湿地公约?,广义的人工湿地包括:①养殖池塘;②池塘:小水塘、灌溉池塘,面积<8hm2;③灌溉土地:灌渠、水稻田;④季节性泛滥的农田:湿草地、牧场;⑤盐业用地:盐生洼地、盐田等;⑥蓄水用地:水库、水坝、库区、河堰,面积>8hm2;⑦低洼地:泥土、砖块、砾石等洼地、矿区池塘;⑧废水处理区:沉淀池、氧化塘等;⑨运河、水沟等。
狭义的人工湿地是指用于降解污染物的人工湿地。
本文设计的湿地为此类湿地。
狭义的人工湿地依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和理解角度,所产生的人工湿地概念也不尽一样。
功能上概念:人工湿地是依据土地处理系统级水生植物处理污水的原理,由人工建立的具有湿地性质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
构造组成上概念:人工湿地是由独特的土壤〔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耐湿或水生植物组成,是一个有人为参与的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生态系统。
净化机理上概念:人工湿地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二、人工湿地的开展最早的人工湿地是1903年建在英国约克郡Earby的湿地系统,该系统一直持续运行到1992年,但这只是人工湿地的雏形。
1953年德国的Dr. Kathe Seidel 在其研究工作中发现芦苇能去除大量有机和无机物,随着这一现象的发现,在60 年代中期,Dr. Seidel与Dr. Kichuth合作并由Dr. Kichuth 开发了“根区法〞〔RZM〕——在水平潜流湿地中种植芦苇,降解有机物,通过硝化反硝化去除氮,通过沉淀作用去除磷。
“根区法〞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机理的初步萌芽。
与此同时,出现了“厌氧微生物和芦苇处理污水〞复合系统,由美国的国家空间技术实验室研究开发。
人工湿地 工程等级大型中型小型划分标准

人工湿地工程等级大型中型小型划分标准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模拟、改造自然湿地的方式,以修复污染水体、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水平等目的而建造的人工水域系统。
根据规模和功能的不同,人工湿地可以被划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划分标准。
首先,大型人工湿地通常具有较大的面积和较高的处理能力。
其面积通常在几百到几千公顷之间。
大型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较强,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污染水体。
大型人工湿地通常由多个污水处理区域组成,包括前处理区、水生生物处理区和植物处理区等。
这些区域能够协同作用,对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
大型人工湿地广泛用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益。
其次,中型人工湿地的面积一般在十几到几百公顷之间。
中型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方面,通常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中型人工湿地通常既可以作为集水区对雨水进行处理,也可以处理工业废水、农业排放水等。
中型人工湿地在设计上注重结合周边环境,常常通过组合不同的湿地类型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中型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通常更加注重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效益,能够满足较大范围的水环境治理需求。
最后,小型人工湿地的面积一般在几十到一百公顷之间。
小型人工湿地通常是在城市或农村的局部区域建造,主要用于处理局部特定问题或改善局部生态环境。
例如,小型人工湿地可以用于处理城市河道或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改善水质和提升生态功能。
小型人工湿地通常具有较短的水流停留时间和较小的处理能力,但由于其便于管理和维护,往往能够更好地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实现较好的治理效果。
综上所述,人工湿地的工程等级可以根据其规模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划分。
大型人工湿地具有较大的面积和较高的处理能力,主要用于处理大规模的城市生活污水。
中型人工湿地面积适中,能够适应不同的水环境治理需求。
小型人工湿地一般面积较小,主要应用于处理局部特定问题。
这些不同等级的人工湿地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水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及案例分析》范文

《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及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人工湿地是一种生态工程,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原理,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
本文将探讨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分析。
二、人工湿地类型选择人工湿地类型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质特性、预期处理效果和处理成本等。
根据不同的因素,人工湿地可分为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等类型。
1. 表流湿地表流湿地是人工湿地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水流在湿地表面流动。
这种类型的湿地适用于气候湿润、降水较多的地区,且对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效果较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表流湿地的占地面积较大,处理效率相对较低。
2. 潜流湿地潜流湿地是指水流在湿地内部流动,通过土壤和植物根系进行净化。
这种类型的湿地适用于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较小的占地面积。
潜流湿地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是当前人工湿地的主要类型之一。
3. 垂直流湿地垂直流湿地是水流在湿地内部垂直流动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水流与土壤和植物接触充分。
这种类型的湿地适用于处理难以通过其他方式净化的高浓度污水,如工业废水等。
但由于其结构复杂、维护成本较高,应用相对较少。
三、案例分析下面以某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为例,分析人工湿地的类型选择及实际应用。
该城市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大。
污水处理项目采用了潜流湿地的形式,利用土壤和植物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
项目将湿地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均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便于管理和维护。
此外,为了增强湿地的净化效果,还种植了多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如芦苇、菖蒲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悬浮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
特别是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率较高,有效减轻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同时,由于采用了潜流湿地的形式,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处理效率高,节约了土地资源。
人工湿地分类

人工湿地设计1、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 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技术。
其作用机理包括 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 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吸收养分。
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 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 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随着处理过程的不断进行,湿地床中的 微生物也繁殖生长,通过对湿地床填料的定期更换及对湿地植物的收割而将新生的有机体从 系统中去除。
人工湿地系统的出水质量好,可使污水资源化,实现中水回用于绿化,种植具 景观价值的湿生植物可改善生态住宅小区的景观状况。
人工湿地由五部分组成:A、具有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砂、砾石; B、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如芦苇、美人蕉、旱伞草、菖蒲等; C、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 D、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和微型动物。
人工湿地组成1其中湿地植物在湿地系统中具有三个间接的重要作用: A、显著增加微生物的附着(植物的根、茎、叶); B、湿地植物可将大气氧传输至根部,使根在厌氧环境中生长; C、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
一般人工湿地系统都具有如下特点: A、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 B、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 C、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 D、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 E、可产生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娱乐和教 育。
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净化过程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净化主要经过以 下几个途径:A、过滤、截留去除颗粒物:除去含有 C、N、P 的有机及无机颗粒物和悬浮固体; B、通过湿地介质的吸附、络合和离子交换等作用去除磷和金属离子; C、通过湿地微生物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吸收降解),降解有机污染物,并去除 水体中的氮; D、通过植物生长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富集金属离子。
人工湿地类型

人工湿地类型按照进出水布水的方式的不同,一般将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FWS)与潜流人工湿地(SFS)[2]。
(1)表流人工湿地(FWS)表面流人工湿地基本特征主要是污水在土的上层流动,水面与空气直接接触。
部分物质被阻挡截留,大部分的有机物是由生物的生物膜降解去除。
研究表明,这种类型的人工湿地比较适合处理污染物浓度不太高的污水。
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率都较好,效果比较稳定。
此外,污水中的营养元素以及被分解的有机污染物为植物与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增加了物种的丰富度。
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设计简单,所需投资少,运行过程的成本低;但负荷低,去污能力也有限。
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占地面积大,污水直接暴露地表会产生臭味[3]。
(2)潜流人工湿地(SFS)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方式是由上而下进水,污水均匀进入填料床底部,在湿地内部进行反应,反应过后的出水经过出水管排出[4]。
所以潜流湿地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到植物根系以及富集在基质表面的生物膜。
根据水流向的不同,潜流人工湿地又能分为两种:水平潜流与垂直潜流。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水在填料床间基本呈从上到下的垂直流动方式,水流流过填料后均匀分布在出水端底部,而后排被出系统。
对COD、TN 的去除率比水平人工湿地要高,而且抗负荷冲击能力强,投资成本少、运行费也用低。
但是相对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去除有机物的能力不好,而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设备要求高,运行流程复杂。
总的来说,潜流人工湿地受气候影响比较小,建造的成本较高,基质也很容易堵塞,从而造成表面上水流停滞,对系统的长期运行并不利[5]。
(3)潮汐流人工湿地潮汐流人工湿地是由英国伯明翰大学所提出的,其原理是利用运行过程中床体先饱与后排干的过程,将新鲜的空气带入填料中。
从而达到提高湿地填料中的氧传输量以及氧利用率的目的[6-7]。
当水被排出湿地的时候,残留的有机污染物此时急需消耗大量的氧,由于水的排空,空气中的氧被微生物利用进而提供了其溶解氧的来源。
人工湿地科普知识

人工湿地科普知识1. 人工湿地的定义和作用1.1 人工湿地的定义人工湿地是指人为建造或修复的湿地区域,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物、生态和水文过程,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去除水中污染物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1.2 人工湿地的作用1.水质净化: 人工湿地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如悬浮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从而改善水质。
2.洪水防治: 人工湿地可以起到储水和缓冲洪峰的作用,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3.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工湿地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条件,可以吸引和滋养各种野生动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4.改善生态环境: 人工湿地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吸收有害气体和减少噪音。
5.旅游休闲: 人工湿地是一个理想的观光和休闲场所,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和美丽景观。
2. 人工湿地的分类2.1 基于水文特征分类1.自由水面湿地: 如湖泊、池塘等,主要用于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
2.流态湿地: 如人工溪流、人工湿地等,主要用于水质净化和洪水防治。
3.浸润湿地: 如人工湿地过滤系统等,主要用于水质净化。
2.2 基于湿地植被分类1.浅水湿地: 如浅水湖泊和沼泽,植被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浅水植物组成。
2.河岸湿地: 如河流的沿岸湿地,植被主要由河岸植物组成。
3.漆黑湿地: 如氧化性漆黑湿地,植被主要为湿地种植物。
4.泥炭湿地: 如泥炭沼泽,植被主要由泥炭形成的乔木和灌木组成。
3. 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3.1 人工湿地的建设步骤1.选址和准备: 根据周围环境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地点并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2.设计和建造: 根据水文特征和湿地类型,进行设计和建造工作。
3.植被的筛选和种植: 选择适宜的湿地植被,进行种植和养护。
4.水质监测和管理: 定期监测水质,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管理和调整。
3.2 人工湿地的管理和维护1.水位管理: 根据季节和需求,合理控制水位,保持湿地生态平衡。
2.植被管理: 定期修剪和更新湿地植被,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效果。
3.废物处理: 处理湿地中的废物,避免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损害。
人工湿地科普知识

人工湿地科普知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里的水资源越来越紧缺。
同时,污水排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何处理污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手段,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什么是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指人工修建的具有湿地特性的生态系统,通常由水体、植被和土壤组成。
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植被吸收养分,土壤也能有效地去除污染物。
人工湿地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的分类人工湿地按功能不同可分为生态景观湿地、生态城市湿地和废水处理湿地三种类型。
其中生态景观湿地主要用于美化环境,增加城市绿地;生态城市湿地则注重城市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废水处理湿地则是将污水处理为达到排放标准的水,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人工湿地的优点相较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人工湿地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人工湿地的建设成本较低,操作维护简单,不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较好,能够清除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同时,人工湿地还能增加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人工湿地的适用范围人工湿地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用于市政污水处理,也可以用于农村污水处理,同时还可以用于工业废水处理。
不同的污水处理需求需要选择不同的人工湿地类型,例如对于市政污水处理,可以采用生态城市湿地;对于农村污水处理,可以采用废水处理湿地;对于工业废水处理,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人工湿地的建设方法人工湿地的建设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湿地的位置、水体的水质、植被的种类等等。
一般来说,人工湿地的建设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址、设计、施工、运营。
其中选址是最关键的一步,需要考虑地形、水源、周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保证湿地能够充分发挥其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建设内容

人工湿地建设内容人工湿地建设是一种人为地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方法,通过创建人工湿地,可以恢复和保护自然湿地的功能。
人工湿地建设可以用于水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价值。
一、人工湿地建设的基本原理人工湿地建设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过程,将污水或者雨水引入湿地,通过湿地内的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转化、吸附、降解和沉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人工湿地建设的主要类型1. 人工湿地分类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人工湿地可以分为雨水湿地、污水湿地和景观湿地等。
其中,雨水湿地主要用于雨水的收集和净化,污水湿地主要用于污水的处理,而景观湿地则主要用于城市景观的绿化和修饰。
2. 人工湿地的构造人工湿地的构造包括湿地底部材料、湿地填料和湿地植被等。
湿地底部材料一般选用防渗材料,以防止水体渗漏;湿地填料一般选用砂石、炭等物质,以增加水体的接触面积和吸附能力;湿地植被一般选择适应湿地环境的植物,如芦苇、菖蒲等。
三、人工湿地建设的应用领域1. 水污染治理人工湿地建设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如悬浮物、营养物质、重金属等。
通过人工湿地的处理,可以将废水处理成符合排放标准的水质,达到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目的。
2. 水资源管理人工湿地建设可以通过收集和存储雨水,提供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的水源。
同时,人工湿地还可以通过蓄水和蓄能的作用,调节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建设可以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营养源,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人工湿地建设还可以改善水体的水质,提供清洁的生态环境。
四、人工湿地建设的优势和挑战人工湿地建设具有成本低、效果好、运维简单等优势,可以在不占用大量土地的情况下,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
然而,人工湿地建设也面临着水质处理效果不稳定、水体寿命有限、运行成本高等挑战。
人工湿地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工湿地知识点总结大全人工湿地是指人类利用人工手段在特定地点构筑的湿地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通常是为了处理污水、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水质和增加生物多样性而建立的。
本文将介绍人工湿地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定义、分类、功能、构建、维护、保护等方面。
一、人工湿地的定义人工湿地是指人类利用人工手段在特定地点构筑的湿地生态系统。
它可以模拟天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并实现类似的水文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人工湿地可以是生态工法的一种,主要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农业农村污水等,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水质。
二、人工湿地的分类根据功能不同,人工湿地可以分为生态纯化湿地和景观湿地。
生态纯化湿地主要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农业农村污水,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水质。
景观湿地则主要用于城市景观建设,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根据水流方式不同,人工湿地可以分为自然流湿地和人工流湿地。
自然流湿地是通过天然水流方式进行水质净化,而人工流湿地则是通过人工控制水流方式进行水质净化。
根据湿地类型不同,人工湿地可以分为湿地植被和非植被湿地。
湿地植被是指在湿地中种植各种水生植物,以促进水质净化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非植被湿地是指在湿地中通过人工构建物质材料进行水质净化。
三、人工湿地的功能1. 水质净化:人工湿地可以通过湿地植被和微生物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并减少重金属、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生态保护:人工湿地可以为鸟类、昆虫、鱼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3. 防洪排涝:人工湿地可以通过蓄水和吸水的作用,缓解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并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减少土地排涝。
4. 增加景观功能:景观湿地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开阔的绿色空间,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5. 农田灌溉:人工湿地可用于灌溉农田,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人工湿地的构建1. 地点选择:人工湿地的建设地点应当选在地势低洼、水资源丰富、土壤适宜的地区,便于水的收集和处理。
《2024年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及案例分析》范文

《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及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人工湿地是一种生态工程,利用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原理,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对污水进行过滤和净化。
人工湿地具有成本低、维护简单、生态效益显著等优点,因此在污水处理和生态修复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的类型选择及其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人工湿地的类型主要根据地域、气候、水体性质以及设计目标等因素进行选择。
目前,常见的人工湿地类型主要包括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
1. 表面流湿地表面流湿地是最简单的一种人工湿地类型,其特点是水流在湿地表面流动。
这种类型的湿地适用于气候温暖、降雨量较大的地区。
由于水流在表面流动,因此氧气含量较高,适合好氧菌的生长,对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表面流湿地的处理效率较低,易受气候影响。
2. 潜流湿地潜流湿地是水流通过填料床的湿地类型,填料床中填充有砂、碎石等材料。
这种湿地的处理效率较高,适用于寒冷地区和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
潜流湿地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同时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3. 垂直流湿地垂直流湿地是水流在填料床中垂直流动的湿地类型。
这种湿地的处理效率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尤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显著。
但是,垂直流湿地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
三、案例分析以某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预处理区、湿地处理区和出水区三个部分。
其中,预处理区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湿地处理区则采用潜流式湿地床进行处理,出水区则对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净化。
在该项目中,潜流式湿地的填料床采用了砂石等材料,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吸附性能。
同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使得水流在填料床中能够充分接触和反应,提高了处理效率。
经过该系统的处理,污水中有机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浓度得到了显著降低,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人工湿地知识点总结

人工湿地知识点总结引言人工湿地是一种模仿自然湿地的人工建筑,用来处理污水、保护生态环境和恢复水域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具有生态工程、水质净化和生态景观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和农村的污水处理、景观建设和生态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从人工湿地的定义、分类、构建原理、应用价值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对人工湿地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人工湿地的定义人工湿地是指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系统,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过程,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和生态修复的一种水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通常包括湿地植物、人工废水处理设施和微生物群落等组成部分,以实现对污水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处理。
二、人工湿地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水质要求,人工湿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植物湿地、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城市湿地等。
1. 植物湿地植物湿地是利用湿地植物对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进行吸收和降解的一种人工湿地系统。
植物湿地通常分为浅水区、湿地植物区和生物膜区,通过湿地植物的根系、微生物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和生态修复。
2.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通过人工构建湿地废水处理系统,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和修复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通常包括水生植物区、流态化区和沉淀区等功能区域,通过不同区域的水力条件和生态过程,对污水进行生物、物理和化学处理。
3.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构建湿地系统,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对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和修复的一种城市生态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通过不同的构建方式和处理措施,对城市污水进行高效净化和生态保护,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处理技术。
4. 城市湿地城市湿地是指利用城市水体和湿地资源,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湿地生态景观和城市水系等生态设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景观,实现城市生态修复和水域健康管理的一种生态设施。
城市湿地通过构建湿地景观和水体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态建设方式。
第七章 人工湿地

第七章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根据《湿地公约》分类系统分为:养殖池塘:如虾塘、鱼塘。
池塘:包括灌溉池塘、小水塘等,面积通常小于hm2灌溉土地:包括灌渠和水稻田。
季节性泛滥的农田:包括集约化管理的湿草地或牧场。
盐业用地:包括盐生洼地,盐田等。
蓄水用地:包括水库/河堰/水坝/库区,面积大于8hm2低洼地:包括砾石/砖块/泥土洼地,矿区池塘。
废水处理区:包括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氧化塘等运河和水沟等一、人工湿地类型生产型人工湿地景观湿地工程湿地这里的人工湿地主要指工程湿地狭义定义基于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人工湿地——工程湿地。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 是为了人类的利用和利益,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基质、植物、微生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利用生态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发展概况最早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可追溯到1903年建在英国约克郡Earby的人工湿地,这个湿地连续运行到1992年(Hiley,1994)。
独特的污水处理技术进入水污染防治领域。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到80年代取得迅猛发展,1987年天津市环保所在我国建成了第一个芦苇湿地工程。
近十年间,无论是已开发国家(如:美国、英国、挪威、澳大利亚)或开发中国家(如:南非、印度、中国)均陆续被研究。
目的大多是将人工湿地当作二级或高级处理程序。
二、人工湿地生物净化技术的原理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选的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
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
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构造(工程湿地)1. 工程湿地构造–通常建造在洼地,湿地底部填充不透水材料或是粘土,–再按照一定的粒级填充卵石和砂土,–最后在湿地床上栽种能有效去除污染物的植物,构成一个湿地生态系统。
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特点人工湿地的优点主要有: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易于维护;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可提供或间接提供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物栖息、娱乐、教育等。
人工湿地-湿地种类

人工湿地-湿地种类1 表流湿地表流湿地:水面在固体介质以上,污水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
与地表漫流土地处理系统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在表面流湿地系统中,四周筑有一定高度的围墙,维持较浅的水层厚度(一般为10~30cm),湿地中种植挺水植物(如芦苇等),水流在湿地表面呈推流式前进,绝大部分有机物的降解由位于浸没在废水中的植物茎基部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完成,这种湿地模式没有充分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以及附着在根系上的微生物的作用,也忽略了土壤层中填料的作用,而且夏季容易滋生蚊蝇。
2 潜流湿地潜流湿地指的是砂砾层组成的浅床-湿池植物系统,被处理废水经配水系统分布从填料床的一端均匀平缓流过填料床植物根区,是一个主要由土壤、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的核心技术是潜流式湿地,一般由两级湿地串联,处理单元并联组成。
湿地中根据处理污染物的不同而填有不同介质,种植不同种类的净化植物。
水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途径共同完成系统的净化。
2.1 水平潜流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是潜流湿地的另一种形式,污水由进水口一端沿水平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砂石、介质、植物根系,流向出水口一端,以达到净化目的。
由于污水在湿地床表面下流动,一方面可以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以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故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小,卫生条件好。
与表流湿地相比,该类型湿地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较大,对BOD、COD、SS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好,且很少有恶臭和滋生蚊蝇现象。
2.2 垂直潜流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垂直通过池体滤料层的人工湿地,污水从湿地表面垂直向下流过填料床或从底部垂直向上流过填料床,床体处于非浸泡状态,氧气可以通过大气扩散或植物转输进入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流湿地,用于处理高浓度氨氮污水更具有优势。
垂直流潜流式湿地具有完整的布水系统和集水系统,其优点是占地面积较其它形式湿地小,处理效率高,整个系统可以完全建在地下,地上可以建成绿地和配合景观规划使用。
人工湿地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工湿地知识点归纳总结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方式构建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模拟自然湿地的功能,为水体净化和生态保护提供服务。
人工湿地可以分为人工植物湿地、人工堆肥湿地和人工自然式湿地等类型,具有灵活性、高效性和多功能性等特点。
下面将对人工湿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人工湿地的概念和分类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方式构建的湿地生态系统。
根据处理污水的方式和处理效果,人工湿地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具体包括:1. 人工植物湿地:以湿地植物为主要净化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和转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实现水体的净化和净化。
2. 人工堆肥湿地:通过填充废弃物或人工堆肥物质,如稻壳、芦苇等,使其与水体接触并净化废水。
3. 人工自然式湿地:利用地形和植被改造、筑坝蓄水,构建类似自然湿地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
根据处理目的,人工湿地还可以分为污水处理湿地、生态修复湿地和景观湿地等类型。
二、人工湿地的构建原理和作用机制人工湿地的构建原理和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植物生理作用、土壤生物作用和水文动力作用等方面。
具体包括:1. 植物的生理作用:湿地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和富集废水中的营养物质,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同时释放氧气、改善水体氧气含量。
2. 土壤的生物作用:湿地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水生植被的多样性能加速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转化,提高水体的净化效果。
3. 水文动力作用:湿地水文动力作用有助于悬浮颗粒物的沉降和沉积,阻隔重金属的增殖和传播。
三、人工湿地的设计原则和要点人工湿地的设计原则和要点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等多种处理手段的综合运用、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设计、保障水质净化和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
具体包括:1. 多种处理手段的综合运用:通过植物生理、土壤生物、水文动力等多种处理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人工湿地的水体净化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2. 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设计:人工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应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人工湿地的现状与展望

将人工湿地的成功案例进行推广,让更多地区和企业了解和应用人工 湿地的理念和技术,以实现更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人工湿地的建设和发展,为其提供 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公众参与
加强公众对人工湿地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共同推动人工湿地的建设和发展。
管理不善与维护困难
缺乏统一管理机构
人工湿地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 多方利益相关者,缺乏统一的管 理机构导致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
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关于人工湿地的法律法规尚不 健全,湿地保护和利用缺乏明确的 法律保障。
资金投入不足
人工湿地的维护和管理需要大量的 资金投入,包括水质监测、生态修 复、日常维护等,资金不足制约了 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难题与实现难度
技术研发滞后
目前人工湿地的技术研发相对滞后,缺乏高效、环保、实 用的技术手段支持人工湿地的建设和运营。
设计与建设难度
人工湿地的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地形、气候、水文等多种 因素,同时要满足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需求,具有较大 的实现难度。
生态恢复与修复技术不成熟
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和 修复,但目前相关技术尚不成熟,恢复效果难以保证。
人工湿地的现状与展望
• 人工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 人工湿地的现状 • 人工湿地的挑战与问题 • 人工湿地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人工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01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 结构和功能,人为设计和建造的 湿地生态系统。
02
人工湿地通常由基质、水生植物 、微生物等组成,通过过滤、吸 附、沉淀、生物降解等过程实现 对污水的净化。
人工湿地的分类

人工湿地的分类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是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砾石、沸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蒲草等),形成的一个独特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废水在床体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对污水进行处理。
它具有建造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畜牧业、食品业污水等的处理。
一、人工湿地的分类国内外学者对人工湿地系统的分类多种多样。
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按照系统布水方式的不同或水流方式差异一般分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潮汐潜流人工湿地。
(一)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如图1)。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漂浮型、沉水型植物人工湿地。
污水从湿地表面流过,具有投资省、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占地面积较大,水力负荷较低,去污能力有限。
氧主要来源于水体表面扩散、植物根系的传输,但传输能力十分有限。
湿地系统运行受气候影响较大,夏季有孳生蚊蝇的现象、产生不良气味、冬季容易结冰等缺点。
(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如图2)。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水从一端水平流过填料床。
床体设有防渗层,防止污染地下水。
与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相比,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大,对BOD、COD、SS、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而且很少有恶臭和孳生蚊蝇现象。
但其脱氮除磷效果不如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1)垂直流人工湿地。
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过填料床的底部,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氧可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人工湿地系统。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可用于处理氨氮较高的污水。
但构造比较复杂,且对SS去除率不高,所以常在垂直流人工湿地后连接水平流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目录1 人工湿地的定义 (1)2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1)2.1 按湿地植物种类 (1)2.2 按湿地功能定位和用途 (2)2.2.1 水质处理型人工湿地 (2)2.2.2 生境支持型人工湿地 (3)2.2.3 景观游憩型人工湿地 (3)2.2.4 雨洪调蓄型人工湿地 (4)2.3 按水的流动状态 (4)2.3.1 表面流湿地 (4)2.3.2 水平潜流湿地 (5)2.3.3 垂直潜流湿地 (6)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1 人工湿地的定义湿地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早、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
《湿地公约》将其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 的水域。
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类湿地。
美国湿地专家博士Hammer 等将人工湿地定义为:“一个为了人类利用和利益,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与沉水植被、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
具体地,人工湿地就是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地形,根据人们的需要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湿地。
因此,人工湿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工湿地是指人类为满足生产、生活、防灾、污水处理等目的人工修的湿地(如塘坝、鱼塘、水景、稻田、水库、潜流湿地等)。
它以人类利益为主要目标,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功能,不仅可以用于污水处理,还可以用于营造景观、恢复自然湿地等,因此可称为“功能性人工湿地” 。
其中,主要用于实现水质改善功能的人工湿地,可以称为水净化人工湿地。
它可以分为水生植物系统(包括浮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湿生(耐湿)植物系统。
本文所指的人工湿地是狭义的人工湿地,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人工化的湿地系统,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污水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设计1、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 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技术。
其作用机理包括 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 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吸收养分。
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 过 滤作用, 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 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 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随着处理过程的不断进行,湿地床中的 微生物也繁殖生长, 通过对湿地床填料的定期更换及对湿地植物的收割而将新生的有机体从 系统中去除。
人工湿地系统的出水质量好,可使污水资源化,实现中水回用于绿化,种植具 景观价值的湿生植物可改善生态住宅小区的景观状况。
人工湿地由五部分组成: A、具有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砂、砾石; B、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如芦苇、美人蕉、旱伞草、菖蒲等; C、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 D、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和微型动物。
人工湿地组成1其中湿地植物在湿地系统中具有三个间接的重要作用: A、显著增加微生物的附着(植物的根、茎、叶); B、湿地植物可将大气氧传输至根部,使根在厌氧环境中生长; C、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
一般人工湿地系统都具有如下特点: A、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 B、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 C、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 D、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 E、可产生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娱乐和教 育。
净化主要经过以 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净化过程涉及物理、 化学和生物多方面的综合作用, 下几个途径: A、过滤、截留去除颗粒物:除去含有 C、N、P 的有机及无机颗粒物和悬浮固体; B、通过湿地介质的吸附、络合和离子交换等作用去除磷和金属离子; C、通过湿地微生物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吸收降解) ,降解有机污染物,并去除 水体中的氮; D、通过植物生长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富集金属离子。
人工湿地脱氮系统2磷在湿地基质中的转化人工湿地中磷的去除路径人工湿地的效能受湿地水流流态、水力负荷、植物种类和数量、温度、pH、填充介质 类型、运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湿地一旦建成并调试成功后,其水处理运行效果相当稳 定,不需专人管理。
3人工湿地系统湿地处理的最终效果:l l l l l l l 悬浮固体到滞水底部,或被湿地植物过滤; 有机物质被植物根部的微生物分解; 硝酸盐可以被脱氮菌转化为氮气,或被植物吸收; 氨被细菌转化为硝酸盐; 磷随钙、铁和铝化合物沉淀,通过沉积和吸附于土壤以及植物吸收而被去除; 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通过氧化、沉淀和植物吸收来去除; 病原体在不适宜生存的环境中逐渐死去并被其它生物所摄取, 或被抗菌化合物 杀死。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要分为两类:表面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和垂直潜流湿地。
2、表面流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路径以地表推流为主,在处理过程中,主要通过植物径叶拦 截、土壤吸附过滤和污染物自然沉降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池体 或渠道组成,池体或渠道间设隔挡墙分隔。
池中填有合适的介质过滤材料(碎石、砾石、 沸石或陶粒) 、土壤、砂等供水生植物固定根系。
水流缓慢,通常以水平流的流态流经 各个处理单元。
水位较浅,一般为 0.1-0.6m,水面处于土面之上,暴露于空气中。
它与4自然湿地较为接近,绝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由长在植物水下茎、杆上的生物膜来完成。
通过植物来吸收大量的氨氮,此类型湿地对氨氮有良好的去处效果,去除率≥90%。
污 水中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较快的截流而被微生物利用;可溶 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资料表 明,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 BOD5 的去除率可达 85%-95%,对 COD 的 去除率可达 80%以上,脱氮效率﹥50%,湿地出水中总 P 含量一般小于 1mg/L。
典型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如图所示。
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示意图表面流人工湿地实景(东方体育中心)5表面流人工湿地实景表面流人工湿地实景(后滩湿地公园)表面流湿地植物配植: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 的配植设计是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
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在植物的配植 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
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6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 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
表面流湿地植物净化原理: ① 水生植物能大量吸收水中和底质土壤中的 N、P 等营养物质。
② 给水体高效供氧,所有沉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水中溶解氧快速增加。
沉水 植物生长丰茂的水域,水中溶解氧常常过饱和,这有助于水质的改善,特别有利于氨的 硝化、BOD5 的去除、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和黑臭的根治。
③ 由于水生植物覆盖于泥面,从而减轻引水、风浪对底泥的翻搅程度。
水生植物 枝叶表面积很大,能有效吸附和促沉由地表径流引入的泥土等悬浮物,从而有助于湖水 透明度的提高,有效消除悬浮物组分的污染特别是无机磷的污染,使水体清澈碧透,形 成水系水景和水下森林景观。
④ 水生植物能分泌出对藻类生长有抑制作用的化感物质, 从而抑制了藻类的发展。
⑤ 水生植物能为许多生物特别是微生物提供良好的附着生境,从而提高水域生态 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水生植物能在水质改善与景观系统构建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 用。
因此,为了构建健康的湿地水生态系统,降低水体 N、P 等营养元素含量,提高湖 水体透明度,净化水体水质。
表面流湿地氮循环示意图3、垂直潜流湿地湿地中往往填有大量的碎石、卵石、砂或土壤水在填料表面下渗流,因而可充分利7用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上的生物膜及其他各种作用来处理污等多孔介质材料。
基质表面 栽种植物。
污水在介质间渗流,水面低于介质面,因此呈潜流状态。
人工潜流湿地置于 绿化地下,不会对周围景观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垂直潜流湿地纵向剖面图潜流湿地主要设施、材料和构筑物:进水区:由地下进水室、布水系统和填料组成。
进水室上安装有检查口,便于观测 和排堵作业。
该区为处理系统的布水和初沉区域,主要去除较大颗粒的悬浮物质,也具 一定的生化作用。
处理区:为处理系统的主床体。
底部和四周衬有不透水的 PVC 防渗膜或其它防渗 材料,床体内填有河卵石和砾石。
床体上部铺有渗水隔离层,将表面绿地土壤与砾石分 离,防止土壤进入砾石床层, 造成堵塞。
隔离层用渗水材料制成, 绿地雨水可渗入湿地; 绿地草根也可通过隔离层向砾石层发展,以获得营养。
该区为湿地系统的主处理区域, 水质净化主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和生化过程在该区域完成。
处理区后半下部设有集水管 道,用于收集处理过的水。
处理区内设有自然曝气通气或动力曝气管路,必要时对处理 系统的不同区段不同深度进行曝气。
出水区:由地下出水室,出水系统组成。
出水室可以作为进水井,也可以视出水要 求安装深度处理设施或填料。
出水室上部安装由检查口,便于观测和其他作业。
出水流8量可控水位可调,适应不同季节不同处理量的变化。
水平潜流湿地实景(上海辰山植物园)4、水平潜流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因污水从一端水平流过填料床而得名,它由一个或多个填料床 组成, 床体填充基质,床底设有防渗层,防止污染地下水,与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相比,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大和污染负荷大,对 BOD、COD、SS、重金属等污染指 标的去除效果好,且很少有恶臭和滋生蚊蝇现象。
目前,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己被美国、 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瑞典、英国、荷兰和挪威等国家广泛使用。
这种类型人工湿地 的缺点是控制相对复杂,脱 P、除 N 的效果不如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湿地剖面图95、湿地参数计算人工湿地的设计受三大因素控制: 污染物出入流浓度、 污水入流量、 人工湿地面积。
其中污染物出入流浓度已知。
面积与流量的关系,由反应速率常数及水力停留时间两个参数控制。
1) 、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t n = VεQav式中:tn ——名义水力停留时间,d; V——湿地容积,m3; ε——湿地空隙率; Qav——平均流量,m3/d。
由于ε随时间变化而变化,HRT 很难确定。
根据历史资料和经验得,实际 HRT 通 常是理论值的 40-80%。
潜流湿地本身的厌氧条件正适于系统反硝化作用脱氮,当 HRT 达到 2-4d 时,发生强烈反硝化脱氮作用。
实践表明表流湿地的 HRT 以 4-8d 为佳。
2) 、水传导 ① 水力坡度 s 表流湿地:修改的曼宁公式。
s1 2 =v (1 n )h 2 3式中:v——平均流速,m/s; n——曼宁阻力系数,水深及其它表面阻力因素的函数,m/s1/3; h——平均水深,m。
潜流湿地:达西定律原始模式。
Q = KAc s = KWD w (dh / dL)式中:Ac——水流横断面积,m2; K——水力传导系数,m3/(m2·d); Dw——水深,m; W——潜流湿地宽度,m。
为了施工和排水的方便,潜流湿地水力坡度取 0.5-1%。
表流湿地水力坡度≤0.5%。
需要根据填料性质及湿地尺寸加以校正,砾石为填料床时,水力坡度取 2%。
10② 孔隙率ε各文献中ε值差异大,需要根据实际经验估算。
美国国家环保局建议,表流湿地密集植被区域设计采用ε为0.65-0.75,开阔自由水域采用ε为1.02。
3)、表面负荷率ALR单位面积湿地对特定污染物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ALRQC A s 0= 式中:A s ——湿地处理面积;C 0——入流污染物浓度。
表流湿地进水区BOD 表面负荷率可达100kg/(ha ·d);潜流湿地BOD 表面负荷率为80-120kg/(ha ·d)。
4)、系统深度D w为了在最小单位面积湿地内达到最好的效果,HRT 一定的条件下,越深越好。
但为了保证湿地中DO 浓度及植物根系,Kim Eastlick 推荐潜流湿地水深30-90cm 。
美国水污染控制委员会(WPCF )要求,表流湿地水深在50cm 以内。
5)、处理单元长宽及比例① 湿地长度LW A L s =② 湿地宽度潜流湿地:ws D dh K QA W )(= 式中:dh ——水流阻力导致的水头损失,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