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苏州高新区 旅游景点
苏州高新区旅游景点
苏州高新区虽然以科技产业为主,但也有一些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相城花城公园:该公园位于相城区高新区内,占地面积很大,有丰富的植物景观和湖泊,适合休闲散步和赏花。
2. 旺山湖:位于高新区西南部,是一个由人工修建的湖泊,湖区有湿地公园和游船可供游玩。
3. 温馨海洋公园:位于苏州园区高新区,是一个以海洋生物为主题的主题公园,拥有各种海洋动物表演和游乐设施。
4. 横塘古镇:虽然不处于高新区,但横塘古镇距离高新区比较近。
这个古镇有历史悠久的水乡风貌,古朴的街巷和古建筑都值得一看。
这些景点虽然有限,但苏州高新区还是以科技产业为主要特色,如果有时间,可以考虑参观一些高科技企业或参加科技展览。
苏州高新区“十个一”特色产业服务机制
苏州高新区“十个一”特色产业服务机制摘要:1.苏州高新区“十个一”特色产业服务机制简介2.“十个一”特色产业服务机制的具体内容3.苏州高新区如何通过“十个一”特色产业服务机制推动企业发展4.结论正文:苏州高新区“十个一”特色产业服务机制简介苏州高新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致力于打造一种名为“十个一”的特色产业服务机制,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这种机制结合了政府、企业和各类服务机构的力量,为高新区内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十个一”特色产业服务机制的具体内容“十个一”特色产业服务机制包括以下十个方面:一个窗口服务、一个平台支持、一系列政策扶持、一支基金投资、一批人才服务、一个产业链整合、一个服务体系、一个环境保障和一个社区建设。
一个窗口服务:苏州高新区设立了一个统一的服务窗口,企业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办理所有相关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
一个平台支持:苏州高新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全方位支持的平台。
一系列政策扶持:苏州高新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科研经费支持等,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创新能力。
一支基金投资:苏州高新区设立了一支创业投资基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企业成长。
一批人才服务:苏州高新区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进、培训、交流等服务,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个产业链整合:苏州高新区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个服务体系:苏州高新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包括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市场推广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个环境保障:苏州高新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生活环境等。
一个社区建设:苏州高新区建设了一个宜居的社区,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苏州高新区如何通过“十个一”特色产业服务机制推动企业发展苏州高新区通过“十个一”特色产业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文旅融合背景下苏州苏绣小镇非遗研学旅行发展分析
Tourism Overview132Art World艺览天下文旅融合背景下苏州苏绣小镇非遗研学旅行发展分析马韵琳 张 芳(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325)摘 要:文旅融合背景下,研学旅行已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文旅+教育”业态下的重要载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与研学旅行相结合,既能形成研学旅行的特色,也有助于非遗的传承。
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市苏绣小镇非遗研学旅行发展现状的调研,发现苏绣小镇非遗研学旅行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提出分类创新课程,孵化衍生主题产品;营造研学氛围,重置教育空间;分层次校地合作,打造培育模式;编创研学手册,融入网络营销模式等发展对策,旨在赋予苏绣小镇非遗研学旅行发展动力。
关键词:研学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融合;苏绣小镇中国分类号:F592.7;G127 文献标识码:A一、研究背景自2016年《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以来,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结合,是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成为文旅融合的新模式[1]。
苏州苏绣小镇作为“四大名绣”之一苏绣的发源地,近年来开始发展非遗研学旅行。
通过实地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分析苏绣小镇非遗研学旅行发展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能够帮助苏州进一步整合苏绣小镇的特色文化资源,丰富苏绣小镇的非遗研学旅行产品类型,增强游客对苏绣小镇的地方认同感,提升苏绣小镇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二、苏绣小镇非遗研学旅行发展现状(一)基础设施完备,专项设施待成熟苏绣小镇发展非遗研学旅行,基础设施完备,现有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抖音账号,游客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获取旅游资讯、了解小镇近期开展的活动;小镇附近设有公交站台,入口处设有小型停车场可供停车,内有接驳车可供坐车游览;小镇内的医务室和游客服务中心,均位于中国刺绣艺术馆馆内;小镇内设有餐饮、购物、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
苏州全域旅游的SWOT分析研究
苏州全域旅游的SWOT分析研究作者:彭陈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2期全域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苏州秉持“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的发展理念,注重多业融合,全域联动,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笔者采用SWOT分析法对苏州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
2016年3月,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苏州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地级市,笔者采用SWOT分析法对苏州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一、苏州具有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一)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水平居全国前列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
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山水资源,是苏州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依托。
截至2016年末,全市共有64家国家等级旅游景区,其中AAAAA级景区6家11点,AAAA级景区36家。
AAAAA级景区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省内排名第一。
国家级工农业示范点4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
由此可见,苏州旅游资源不仅丰富,旅游目的地规模和高等级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二)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吴文化底蕴深厚苏州旅游素以“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千年古城,太湖风光”为特色,享有“鱼米之乡,人文之帮,丝绸之府,工艺之市”的美誉。
苏州古典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影响力和不可替代性,对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三)旅游产业链成熟,产业素质持续提升旅游产业链依赖于旅游需求而存在,同时又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它以旅游业中的优势企业为链核,以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旅游商品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为基础而结合起来,共同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者需求。
根据表1可知从2013年到2016年苏州接待的国内游客、入境游客数量较大,且逐年递增,旅行社数量随着旅游需求的增加而稳定增加,但是作为旅游产品的实体供给企业如星级饭店数量却呈下降趋势。
苏州水乡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苏州水乡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众多城市开始将旅游作为一个重点发展的产业。
其中,苏州水乡,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和体验当地文化。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开发与管理,苏州水乡旅游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旅游资源,促进苏州水乡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苏州水乡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苏州水乡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苏州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是中国最著名的水乡城市之一。
其独有的水系景观、古代园林、传统建筑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苏州水乡旅游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据统计,2019年苏州共接待游客1.3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800亿元。
然而,苏州水乡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由于旅游资源的特殊性质,苏州水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许多景区存在着资源浪费、重复建设、资源失衡等不合理现象。
另一方面,苏州水乡旅游产业中存在非法经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苏州水乡旅游资源管理现状苏州水乡旅游资源的管理同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苏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如设立旅游局、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强监管等。
此外,苏州市也开展了多项旅游资源管理工作,比如加强宣传推广、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等。
这些措施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苏州水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三、苏州水乡旅游资源管理的对策为了更好地开发和管理苏州水乡旅游资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
建立全面、科学、可行的旅游规划,包括资源评估、规划设计、旅游产品开发等一系列流程,推进苏州水乡旅游开发和管理的全面提升。
苏州旅游资源情况调查
苏州旅游资源情况调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苏州的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组团出游三大板快齐头并进、增势强劲,主要旅游指标不断创出新高。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旅游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苏州旅游始终位居全省第一,对地方区域经济的贡献也越发显著。
省委专程部署对全省旅游业开展巡视工作,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促发展、拉内需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作为服务业龙头产业的作用。
面对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形势,要进一步认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开发;要深挖苏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充分利用好、挖掘好、打造好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充分利用好本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培育新的、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位列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为胜誉“天下园林之母朋。
我们前往这个令中外游客神往的苏州园林,进入拙政园中,仿佛自己完全置身于自然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和谐,美丽,自然。
我们游览一遍拙政园之后,都被拙政园美丽的景色所征服,综合看,我们觉得拙政园的特别之处有: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疏朗典雅,天然野趣;庭院错落,曲折变化;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游览完园林之后,我们还对于拙政园开放情况的优劣点,进行了讨论,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一些看法,我们还和拙政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讨论,请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于拙政园以后更好的发展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
苏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策略
苏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策略民俗既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历史,也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考察旅游地的民俗,可以帮助旅游者扩大视野,丰富文化知识,增加旅游的兴趣和愉悦。
随着新世纪“文化旅游热”的到来,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古老文化、传统习俗的形象再现,更能激发和满足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的好奇心。
因此,有必要加强民俗资料的发掘、研究,加大民俗开发的投入,加快民俗文化的产品化,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旅游在发展,民俗在演进,我们更应重视发挥民俗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
民俗与旅游最佳的结合点就是发展民俗旅游。
苏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从春秋时期伍子胥奉命“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城以来,积淀有二千五百年的古老文明,而从太湖三山岛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又将苏州地区人活动的历史推到一万多年以前。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苏州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现和精神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中文化及别有情趣的民间风俗。
如七夕乞巧、轧神仙、石湖串月、雷斋素等等。
吴中民俗一如吴中悠久的历史展开着长长的画卷,绚丽多彩。
其丰富深厚的民俗旅游资源是民俗旅游的基础,但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民俗旅游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必要从政治、经济、提高民俗旅游资源的自豪感、以及对游客进行管理等方面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以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苏州民俗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状况一)苏州民俗旅游活动及现状苏州节令民俗及其文化内涵也特别丰富。
一般都会有相关的历史渊源和民间传说,并附有相应的传统节日娱乐活动和节令风味小吃。
如,正月十五"闹花灯" 、二月十二"虎丘花朝"、三月" 谷雨三朝看牡丹" 、上元(清明)" 山塘看会" 、四月十四" 轧神仙" 、五月端午" 龙舟竞渡" 、六月甘四"赏荷观莲" 、七月十五" 虎丘中元庙会" 、八月" 山塘灯船" 、" 石湖串月" 、" 虎丘听歌" ,九月"阳山观日出" ,直至十月朝"看元祀会"等等。
苏州文旅调研报告
苏州文旅调研报告
根据对苏州文旅行业的调研,我们整理出以下观点:
1. 苏州文旅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苏州的文旅行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和历史古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同时,苏州还积极发展现代化的城市文化和艺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爱好者。
2. 苏州文旅行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苏州的文旅行业发展迅猛,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旅游资源过于集中,导致一些景点过度拥挤,造成游客体验不佳。
其次,服务质量不稳定,存在一些景点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
另外,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仍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提升。
3. 如何提升苏州文旅行业发展质量与水平
为了提升苏州文旅行业的发展质量与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优化旅游资源布局,合理分散游客流量,减轻过度拥挤现象。
其次,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景点服务质量。
此外,鼓励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增加游客的观光购物体验。
4. 案例分析:苏州文旅行业成功的经验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苏州文旅行业成功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传承和保护园林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注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进行推广。
5. 结论
综上所述,苏州文旅行业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持续推动苏州文旅行业的发展,需要解决资源过度集中和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通过优化资源布局、提升服务质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苏州文旅行业的质量与水平。
苏州高新区调研报告
苏州高新区调研报告苏州高新区调研报告一、引言苏州高新区是中国东部地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工业开发区,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的东部。
我于近日对该区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了解其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报告将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提供有关决策者参考的信息。
二、背景信息苏州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该区域总面积约为58.98平方公里,包括高科技产业区、科技成果转化区、人才创新创业区等区域,共有4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三、发展状况1. 产业结构调研发现,苏州高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完善,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工程等领域。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该区的主要产业,占据区域经济的主导地位,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入驻。
2. 创新平台苏州高新区还建立了一批创新平台,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研发和创新环境。
这些平台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人才引进在人才引进方面,高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来此创新创业。
区域内建立了人才工作站和人才公寓,提供了住房、交通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四、存在问题1. 人才流失尽管高新区在人才引进方面有所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人才流失现象。
一些优秀的科技人员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如房价高昂、子女教育等,导致一些人才选择离开高新区,这对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造成一定的制约。
2. 产业协调性不足高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于依赖电子信息产业,对其他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较为不足。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高新区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其他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户外资源的投资和供给。
3. 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在市场营销方面,苏州高新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相对较小,导致外界对该区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较低。
为了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高新区应加大对外宣传,增加对外经贸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
苏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已修改)
苏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俞晨李繁孙小杰赵明江苏大学管理学院212013摘要:通过实地调研且搜集了许多详实的实证资料,对苏州旅游业的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和研究。
尽管苏州的旅游业生产力、产业规模、产出水平和产业地位每年都在提高;但是也暴露了一些影响其未来发展的“瓶颈”问题。
论文在充分利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苏州旅游业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性和定量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对策1.苏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众所周知,苏州拥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从古至今,苏州向来有许多美称,比如:“鱼米之乡”、“园林之城”、“丝绸之府”、“工艺之市”等等。
苏州旅游业开始的较早,在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的潮流之下,苏州旅游业在规模、数量、质量和品味方面,均有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苏州的旅游业开始逐步成为苏州市第三产业的核心产业。
它的旅游行业的热情接待服务和产品体系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目前,全市有150多个旅游饭店,近70家国际国内旅行社,与此同时国际旅游商店、国际观光餐厅以及旅游定点车船工商均有20家左右,省级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分别为3个和1个,超过70个观光古典园林;还有水乡古镇周庄,同里、角直、千灯、沙溪、锦溪等都是国内外游人十分向往的旅游景区。
近年来,经过苏州市市政府推进资源的整合,加快促进旅游部门的规划和品牌的建设的步伐,打造出了“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城市旅游形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和多样化的社会特征,推动了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以及特色旅游的发展。
在2 006至2011年的六年间,苏州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388.27万人次,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47.55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4954.21亿元。
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在2006至2011年间境外游客、国内游客都有明显的增加,从而也使得苏州旅游总收入年年攀高,呈现了苏州生机勃勃的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景象。
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苏州高新区作为江苏省的一个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也开始重视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苏州高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这些景观是苏州高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托,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发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将这些资源更好地展现出来。
首先,苏州高新区可以开发宜居旅游资源。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是旅游业的重要支撑,苏州高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可以开发一些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如绿道、步道、生态公园等。
同时,在景区发展过程中,更应注重生态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保持景区生态的完整和自然的原貌。
其次,苏州高新区可以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苏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可以开发一些以古镇、古建筑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如金鸡湖古镇、同里古镇等。
同时,可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护,通过修缮和展示,更好地向游客展示苏州高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再次,苏州高新区可以开发科技文化旅游资源。
苏州高新区作为创新创业的重点区域,其科技文化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可以开发一些以科技园区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如苏州生物医药园、苏州浩创科技园等。
这些园区是苏州高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可以向外界展示科技创新的成果和前沿技术,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最后,苏州高新区可以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可以开发一些以特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如苏州园林文化、苏州水乡文化等。
这些特色文化是苏州高新区的独特魅力所在,可以展示出苏州高新区的深厚文化底蕴,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综上所述,苏州高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发还有较大的潜力。
通过不断地深入开发和整合资源,可以更好的展示苏州高新区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底蕴,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是苏州高新区旅游资源开发必须要重视和着力的方向。
苏州高新区 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一、苏州高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苏州高新区位于苏州市东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位置。
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苏州市的新兴经济增长极。
二、苏州高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1.产业结构苏州高新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以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保税区、吴江生物谷为主体的产业聚集区。
2.发展方向未来,苏州高新区将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三、苏州高新区的经济发展1.经济总量苏州高新区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00亿元。
2.增长方式苏州高新区正在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苏州高新区的科技创新1.创新资源苏州高新区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了一大批科技创新资源和优势产业集裙。
2.创新成果苏州高新区在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五、苏州高新区的人才政策和人才队伍建设1.政策支持苏州高新区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人才队伍建设苏州高新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苏州高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1.治污控源苏州高新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强化污染物排放管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生态修复苏州高新区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大绿化植树力度,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七、苏州高新区的社会民生保障1.教育医疗苏州高新区加大对教育医疗事业的投入,全面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提高居民的教育医疗保障水平。
2.就业安置苏州高新区积极实施就业扶贫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助力贫困家庭实现就业增收。
总结:苏州高新区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
苏州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
苏州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苏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南大地。
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然而,如何进一步开发苏州的旅游资源,使其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持续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苏州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园林景观堪称一绝。
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名园,以其精巧的布局、精美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但目前的开发仍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部分园林的游客承载量有限,导致旅游旺季时游客体验不佳。
对此,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智能化的游客流量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游客数量,通过线上预约和分时段售票等方式,合理控制游客流量,确保每位游客都能在宁静舒适的环境中欣赏园林之美。
水乡古镇是苏州旅游的又一张名片。
周庄、同里、甪直等古镇保存着古朴的建筑风貌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然而,一些古镇在开发过程中逐渐趋于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加剧,应当注重保护古镇的原始风貌和文化特色。
在开发过程中,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让他们成为传承和弘扬古镇文化的主体。
同时,可以加大对古镇传统文化活动的挖掘和推广,如举办水乡婚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展示等,让游客能够深入体验古镇的独特魅力。
苏州的美食文化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鼠桂鱼、藏书羊肉、奥灶面等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但目前苏州美食的推广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我们可以打造更多的美食街区,集中展示苏州的各类美食。
此外,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美食博主的推荐、线上美食地图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品尝。
同时,加强对苏州美食文化的宣传,讲述美食背后的故事和历史,增加美食的文化附加值。
苏州的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如虎丘、寒山寺等。
这些地方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然而,对于这些历史文化遗迹的讲解和宣传还不够生动和深入。
可以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讲解能力强的导游,为游客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讲解服务。
通过他们的讲述,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苏州旅游资源情况调查
苏州旅游资源情况调查【概述】苏州素有“天堂一片,名胜一座,园林甲天下”之誉,是中华文化的一张璀璨名片,被誉为中国最具有江南特色的城市之一。
在全国旅游业发展中,苏州一直处于引领地位,受到来自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和瞩目。
本文旨在深入了解苏州旅游资源的情况,为进一步推动苏州旅游事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分析】一、景点资源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遗存依次呈现。
在这里,旅游资源等同于景点数量。
苏州的园林,苏州三山,甪直古镇,太湖、沧浪亭、平江路、虎丘山、狮子林等景点都是千古名胜。
其中,拥有着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的拙政园和花园荟萃的留园,不仅是苏州市的闻名标志,也是全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
此外,有西山、东渚、琼岛、姑苏山等多个胜境,都是人们到此游览的重要原因。
二、民俗文化苏州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表演艺术。
苏州昆剧、秦淮灯会、苏绣、木版年画、春节话剧等都是苏州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活动。
在旅游活动中,这些文化表演常常成为游客们的景点之一。
三、饮食文化苏州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吃苏州,吃水上乡楼”的说法。
米酒、霉豆腐、桂花糕、松鼠桂鱼、糟鱼等都是苏州著名特色小吃。
在苏州饮食中,要重点介绍一下苏州本地的水饺——“扬州小笼”。
这种水饺小巧玲珑,有着醇香的汤汁和美丽的色彩,是苏州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旅游交通苏州的旅游交通条件相当便利,交通四通八达,使游客能够很方便地到达他们的目的地。
苏州的交通分为长途运输和市内交通两个部分。
苏州有两个火车站:苏州北站和苏州站,其中苏州站是苏州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
苏州还有一个国际机场——苏州广陵国际机场。
此外,苏州还有运河、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五、住宿环境苏州的旅游住宿环境非常优越,拥有多个星级酒店和旅游度假村。
这些酒店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不仅设施齐全,服务也相当周到。
除此之外,苏州还有自助旅馆、青年旅社等等,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
苏州各区调研报告
苏州各区调研报告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
这份调研报告旨在对苏州市各区进行调研,从不同方面了解各区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吴中区吴中区位于苏州市西南部,是苏州市人口最多的区。
该区拥有苏州工业园区、虎丘景区等著名景点,旅游资源丰富。
吴中区经济发达,是苏州市的商贸中心之一,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
不过,该区也存在着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继续加以解决。
二、相城区相城区位于苏州市南部,是苏州市的新兴区域。
该区拥有中国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太湖新城等重点项目,发展潜力巨大。
相城区还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拥有相城古城等文化景点。
然而,该区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三、姑苏区姑苏区位于苏州市中心,是苏州的政治、文化中心。
该区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苏州博物馆、平江路等著名景点。
姑苏区依托苏州古城风貌和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成为苏州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但该区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好古城文化遗产。
四、高新区高新区位于苏州市东部,是苏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该区拥有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区域。
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非常强,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然而,该区也存在着科技人才流失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五、吴江区吴江区位于苏州市西部,是苏州市的工业基地之一。
该区拥有吴江经济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等。
吴江区经济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苏州市各区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各有特色和优势。
然而,也不可忽视各区在交通、环境、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未来,应继续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各区协调发展,推动苏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苏州高新区调查报告
目录1.苏州高新区区域概括 (3)1.1区域概括 (3)1.2自然条件 (3)1.3社会经济概括 (4)1.3.1历史沿革 (4)1.3.2行政区域 (5)1.3.3经济水平 (5)2.苏州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2.1产业发展基本概括 (5)2.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7)2.2.1产业层次偏重服务比重偏低 (7)2.2.2技术创新水平偏低 (7)2.2.3缺少人才 (8)2.3 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建议 (8)3.苏州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对策 (9)3.1苏州高新区发展方向 (9)3.2 实施的对策 (10)参考文献 (10)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苏州高新区抓住了农村改革、浦东开发和建设小康社会等重大历史机遇,实现“农转工”、“内转外”、“量转质”的三次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12月,苏州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650.13亿元。
产业结构转化基本上朝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大力发展区域文化旅游产业。
关键词:苏州高新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1.苏州高新区概括1.1 区域概括苏州高新区是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务院“保护古城风貌,加快新区建设”的批复精神于1990年11月开发建设的,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被确定为首批向APEC成员开放的亚太科技工业园,1999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内首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0年被外经贸部、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2001年被批准建设国内首家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200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出口加工区,2003年1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设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虎丘区始建于1951年,当时称郊区,由吴县划出城东、城西两区组成,2000年9月8日被批准改名为虎丘区,下辖横塘、虎丘、浒墅关3个镇和白洋湾街道、浒墅关经济开发区。
苏州各级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思考
(四)通过“硅巷”建设模式提升都市产业园区发展水平。 针对加挂各种牌子的小散乱产业园、创业园,国企老旧厂房改 造而成的产业园,建议通过“硅巷”建设赋能存量空间。一是 规划先行优化功能布局。对十大板块低效载体开展全面普查和 梳理,确实摸清底数。突出科创、文创“双轮驱动”,积极打 造集科技展示、文化创意、休闲交流等于一体多功能空间。二 是因势利导激活低效空间。对老旧工业厂房,支持利用现有房 屋和土地兴办众创空间、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生产性服务业、 “互联网 +”等新业态再开发项目。三是产业引导集聚创新优 势。突破园区物理空间局限,将中心城区创新创业载体纳入 晶 苏州各级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思考
高新区是苏州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开放的主战场。 站在面向“十四五”的新起点上,苏州各级高新区应担当起高质量发 展的重任。立足苏州省级以上高新区数量众多、各个板块全覆盖的现 实,文章分析了苏州高新区建设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通过“一 区多园”模式提升高新区竞争力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强化创新导向加速集聚资源。聚焦重大创新成果源 头供给,与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载体,其中,与中科院合作共 建科技创新载体 21 家,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 20%。 聚焦中小企业创新需求,建设纳米加工、集成电路设计、软 件测评、新药创制等 191 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聚焦高端人 才引领,强化人才项目引导和支持,在生物医药产业共支持 58 个项目,在光机电一体产业,累计支持 47 名领军人才, 带动园区和昆山两大产业集聚区发展。氮化镓领域集聚了全 国 80% 的产业高端人才,成为国际知名的人才、技术和产
文旅融合背景下苏州民俗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探析
2019年8月下半月刊文旅融合背景下苏州民俗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探析王 丽近年来,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旅游这种高层次文化旅游形式,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
苏州千余年积淀的民俗旅游资源充足、文化内涵丰富,本文在梳理苏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基础上,通过分析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探讨苏州民俗旅游开发的相关建议,以促进其科学合理发展。
引言近年来,伴随经济高速发展,旅游需求呈现井喷状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者出游动机从走马观花式的景点观光游,逐渐转化为亲身参与的文化体验游,民俗旅游因其亲民性和体验性,日益受到游客青睐。
苏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 500余年岁月积淀的吴文化底蕴深厚,江南水乡的环境孕育出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近年来,将苏州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成民俗旅游项目的成功案例很多,如周庄的婚俗走桥、甪直的水乡服饰、震泽的四碗茶礼节、沙家浜的民歌、虎丘的庙会等。
但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也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出现一些粗制滥造、主观臆断的现象,因此,需对苏州民俗旅游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一、民俗旅游相关概念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历程中创造出的民间文化,包括习俗、信仰以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技术与文艺。
民俗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种类型,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强调的是“民俗文化”与“旅游活动”结合,也就是民间习俗如何融合到旅游发展和运行过程中。
民俗旅游区别于自然风光游、休闲度假游,强调的是人文特点,传承于民间、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具有社会性、地域性、变异性的特点,所以整个旅游过程突出地域性和独特性,强调精神层次的文化享受,可以说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游客可以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去体验当地民众的生活事项,以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标,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二、苏州民俗旅游资源概况苏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2 000余年的吴文化积淀,使代代相传的民俗多姿多彩,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民俗旅游内容多样,包括民俗风情、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节庆典礼、传统服饰、宗教信仰、居住样式、民间艺术和音乐歌舞等。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基于RMP的分析
(Department of Tour ism,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 1 189)
Abstract:Suzhou had r ich intangible her itages.W hen evaluated by 5 factors,which were tour ism development value,her itage inf luence,devel· opment potential,ecology sensibility and tour ism development condit ions,a high va lue and potential for tour ism development was indicated.A survey on tourism market of Suzhou showed that the public recognition of intangible her itage Wf l8 quite high a n d intangible her ita g e tour ism products were at— tractive to visitor s .The tour ism development of inta n gible her itages could be impr o ved by enhancing creative exper ience,enriching product category a n d diver sifying products combination.
长江三峡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长江三峡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李俊;张述林
【期刊名称】《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长江三峡作为中国的"山水画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非常突出,具备开发利用的优越条件.文章在对长江三峡特色旅游资源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特色品牌不"特"、文化气息不"浓"、特色观念不"新"、市场定位不"清"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增强长江三峡特色旅游的吸引力及综合竞争力.
【总页数】4页(P62-65)
【作者】李俊;张述林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0047;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J], 王丽
2.长江三峡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J], 张述林;李俊
3.辽吉黑区域特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研究 [J], 董阿丹
4.河南省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r——以老庄文化旅游为例 [J], 王美美
5.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民族传统体育\r特色旅游融合开发研究\r——以湖南省为例 [J], 黄文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在分析苏州高新区旅游资源基础上,提出旅游开发建议设想,为高新区旅游的发展提供帮助。
标签:旅游资源;特色;高新区
旅游资源的本质在于吸引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大部分省市先后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的战略,各旅游目的地都在努力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当前对于高新区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高新区旅游开发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以苏州高新区为例,对其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展开初步研究,以期为高新区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所谓“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地方旅游发展过程中,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为当地旅游业利用以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体现地方独特风格和色彩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
苏州高新区地处苏州古城西侧,沪宁旅游带黄金分割点上,东临京杭大运河,南邻吴中区,北接相城区,西至太湖,总面积258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西部都市中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随着苏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新区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目标,使旅游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苏州高新区自然资源以“一湖(太湖)、一山(阳山)”为主;人文旅游资源则围绕“一河(京杭大运河)”而展开,其他自然与人文资源交错点缀其间,构成高新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结构,为旅游产品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富有特色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特色自然旅游资源
山地自然旅游资源——以阳山、大石山等山地景观为代表的山地自然旅游资源;
珍稀生物旅游资源——以白马涧桃花水母为代表的珍稀生物旅游资源;
湖岛生态旅游资源——以太湖、大小贡山岛等湖岛资源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
从高新区资源状况看,集聚度高、特色鲜明、感召力强的主要是特色自然旅游资源,“真山真水园中城”已成为描述高新区的经典话语,阳山、大石山等山地自然资源如同明珠镶嵌于苏州的城市之中,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太湖旅游资源尚未开发,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旅游后发优势明显;白马涧桃花
水母被誉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作为世界级珍稀生物,其自身的价值不言而喻,是高新区特色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色人文旅游资源
刺绣、玉雕等工艺类文化旅游资源——以镇湖刺绣、缂丝,东渚玉石雕,通安、浒墅关草席等为代表的工艺类文化旅游资源;
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以京杭大运河为主轴,串联浒墅关文昌阁、枫桥、横塘老镇等为代表的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
高新区历史文化悠久,其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为两类,即以刺绣、石雕等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类文化旅游资源和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
刺绣作为苏州传统手工工艺,已成为高新区代表性文化因子和符号,2006年首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全面展示了中国刺绣的文化魅力;大运河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资源,目前正在由国家统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江苏也正着力开发大运河旅游,因此高新区应借势而为,努力成为大运河旅游线的重要一环。
(三)特色社会旅游资源
创业教育类社会旅游资源——以中国苏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教育园为代表的创业教育类社会旅游资源;
高科技产业类社会旅游资源——以高新区科技城、环保产业园等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类社会旅游资源;
会展类社会旅游资源——以高新国际汽车城会展中心为代表的会展类社会旅游资源。
高新区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导向留下了许多特色的社会旅游资源,秉承高新区发展脉络,将这些特色社会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可以彰显高新区的区域个性文化,而随着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现代人求新求异的观念在旅游中得到相当体现,这些特色社会资源能够充分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因此,可以成为高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一极。
二、苏州高新区旅游资源开发指向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种旅游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一定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因此,必须从更高层面上看待旅游资源的开发,以新的观念指导旅游开发。
第一,树立开放的旅游资源观。
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特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旅游资源的范畴在不断扩大。
就高新区自身而言,其众多的特色产业优势资源使其旅游资源的
界定早已超出国家标准,因此在高新区旅游开发中,应在国家规范的基础上,采取“跳出资源看资源”的战略,树立开放的旅游资源观,诸如上述的各类社会旅游资源,突出高新区“科技、生态、人文”的特点,促进高新区旅游资源更好开发。
第二,旅游资源开发的选择性。
高新区旅游开发必须走“品牌之路、精品之路”,尤其要注重开发建设出自己的拳头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对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认真筛选,推出有市场前景、具有较高旅游价值的重点景区、重点项目,实施政策、资金的倾斜,集中优势的人力、财力和精力,突出几个亮点,创建出精品品牌,带动其他资源的开发,在重点开发建设的同时,在条件具备、市场有保障的前提下积极指导其他资源开发建设。
第三,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一致。
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要注重生态环境、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建立一整套利益分配共享和旅游开发后果评估机制,最终建立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
高新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主要在经济上引导产业结构向良性化调整;在环境上开发与保护并重,塑造优美的旅游环境。
三、苏州高新区旅游资源开发方向
(一)加强旅游资源的集聚整合,注重区域内外的互补联动
虽然高新区旅游资源在大空间上呈现集聚化态势,但在小空间上则表现出点多、分散的格局,以人文资源为例,除镇湖刺绣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外,其他的人文旅游资源品位度不高,市场影响力有限,因此,高新区应以整合意识统领旅游资源开发,如在运河开发上,以运河为主轴,串联沿河景点,集中打造运河文化带。
同时重视与其他区域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组合开发,以周边成熟景区为依托,突出差异,聚集人气,形成内部整合,外部联动的动态发展格局。
(二)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以快乐、轻松、休闲为开发基调
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在进行市场——产品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发高新区旅游产品,并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致力于引导消费和创造新的旅游需求。
高新区应以自然生态山水为基础,在产品开发和体系结构上,以现代城市休闲理念为指导,以快乐、轻松、休闲为开发基调,进一步突出休闲旅游特色,在旅游开发中实现文化轻松化,生态休闲化,打造苏州乃至长三角的休闲新天堂。
(三)重视充满野趣的自然资源在休闲旅游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社会人们开始乐于回到充满原始野趣的自然环境中,这种回归心理形成了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驱动力。
高新区“真山真水”的城市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区内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白鹭群翔,芦苇荡漾的太湖沿岸湿地,百草丛生,百鸟争鸣的秀色青山,使高新区在长三角的城市丛林中独具特色,在太湖周边日益人工化的大环境下,高新区应着力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凸显自然野趣概念,以城市丛
林中的自然特色为基础,营造野趣化的休闲旅游氛围,推动高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四、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苏州高新区旅游发展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应将政府主导作为高新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性政策,对此政府部门及相关旅游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第一,成立“高新区旅游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管理全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由旅游、宣传、交通、林业、水文、环保、卫生、文化等部门组成“综合执法大队”,对全区旅游业发展和营运环境进行综合执法检查,同时成立“高新区旅游协会”等其他民间行业组织,共同推进高新区旅游业的良性、快速发展。
第二,政府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对旅游建设项目提供一定的信贷支持,形成多元化旅游投资格局;高新区应积极争取政府资金的投入,努力将众多投资资金向旅游开发延伸,综合设立高新区旅游项目资金库,鼓励区内外各类企业和社会各界投资高新区旅游;尽快建立起一套效益驱动、投向明确、产权清晰、政策配套的产业投资机制,建立和积累高新区旅游业发展基金,可以按旅游经营实体营业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收取,主要用于非盈利性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项目建设。
第三,严格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条例,严格控制有污染项目的建设,防止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破坏。
高新区建设的旅游活动项目必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要增设相应的垃圾,与污水收集、处理方式,防止水体污染,各类污水要实行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实施“活水”、“清水”工程。
第四,目前高新区旅游业发展的层次还较低,急需通过各种手段引进和培养人才,因此,必须制定相关的旅游管理人员培训计划,聘请专家开设旅游开发与管理培训班或选送旅游管理人员外出参加相关培训班的学习,可与苏州大学等省内或省外高校进行合作,为高新区旅游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敏娜,王兴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功能定位研究[J].人文地理,2003,
(2):37-41.
[2]陈家祥.国家高新区功能演化与发展对策研究[J].人文地理,2009,(2):78-83.
[3]王树海,闫耀民.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
(3):84-88.
[4]魏柯,周波.试析高新区建设与城市功能发展的互动关系[J].四川建
筑,2003,(8):24-26.
[5]陈家祥.中国国家高新区功能偏离与回归分析[J].城市规划,2006,(6):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