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11 土壤环境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土壤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土壤

2.冻土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对温度极为 敏感,分季节冻土以及多年冻土。
影响冻土分布的因素 (1)地带性: 纬度因素(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 海拔因素:中低纬度高山高原,如安第斯山脉,乞立马扎罗山、青藏高原。 (2)非地带性: ①受海洋和洋流影响:冻土较不易形成。 从沿海向内陆,多年冻土的最南边界逐渐南移。在蒙古和我国东北达到最南界限。在北美, 海洋的影响较亚欧大陆更强,南界在52°N附近。在阿拉斯加西海岸,由于强烈的海洋性 气候影响,即使纬度很高也无多年冻土。 ②土颗粒粗细及含水量:粗颗粒土导热率高,透水性大,含水量小,不利于冻土发育,细 颗粒土则相反。
(4)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 质减少的原因。
解析:草本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枯枝 落叶量减少, 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 来源,所以有机质来源量减少。
答案:草本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 ,枯 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 量减少。
(1)判定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 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2)与坡度角小20°的部位相比,说明坡 度角大30°的部位易被草本入侵的原因。
(3)分析草本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
(4)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 质减少的原因。
研究高山植被演替对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某 山海拔2140-2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 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近几十 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 的灌木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 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随着 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 质含量减少。
气候还可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从干 燥的荒漠地带或低温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 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风化壳逐渐加厚。 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11 土壤专题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11 土壤专题
(1)比较M、N两地的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
(1)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M地土壤肥力大于N 地。 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 土层厚度大;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水热条件较优 越;且M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故植被生长较为茂密, 有机质来源较丰富,土壤较肥沃。 (2)保护岛上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 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 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 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淋溶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 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土壤温度湿度
土壤温度日较差是反映土壤水热 关系的主要指标之一。由于水的热 容量远大于土壤土体本身,土壤水 分含量和状态成为影响土壤温度日 较差的主要因子。下图为山西省芦 芽山(38°45'N,112°E)南北坡林 线土壤(10cm深度)温度及其土 壤温度日较差的季节变化。 27.芦芽山林线土壤温度日较差最小出现在土壤( )A.完全冻结季
D.高强度耕作,土壤有机质消耗多
19.在黑土的利用中,利于黑土肥力恢复的最佳方法是
A.增施化肥
B.秸秆还田
C.植树种草
D.翻耕松土
塔斯马尼亚岛岛上植被茂密,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 , 这里的土壤源 自河流冲积和火山灰沉积物,果蝇很少,从而使产出的苹果绿色而美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但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 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植被土壤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植被土壤

根 系9 .的秸 秆吸覆收盖和在 黑外土力表 面导,致但 也的会流削失弱 到等达。地 面 的 太 阳 辐 射 , 可 能 会 导 致 地 温 降 低 ,
有利于( )
①错误;秸秆覆盖黑土表面,可以减轻风力侵蚀和流水
①提高地温②减轻风蚀 和水蚀③冬季放牧④保 水增肥
侵蚀,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减少蒸发,秸秆 腐烂后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从而起到保水增肥的作用, ②④正确;东北黑土地以种植业为主,牧业较少;冬季 较为寒冷,适合圈养;且由材料“科学家正运用免耕和
关键能力
(1)推测拜泉县土壤冻融侵蚀最严重的季节,并说明 其侵蚀原理。 【答案】(1)春季;春季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 化;昼夜温差大,地表冻层反复冻融,土质疏松,抗 蚀能力降低;下层冻土阻碍了融化雪水的下渗,融水 沿地面流动,造成土壤侵蚀。
关键能力
(2)阐述条耕技术对保护黑土的作用。 【答案】(2)秸秆覆盖,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水 蚀与风蚀,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补充土壤有机质。 减少土壤扰动可以保持土壤紧实度,防止被侵蚀。
5.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是
【点睛】地表可燃物的分解速率受地(表温)度、湿度以及微生物作用的影响,
也取决于可燃物自身的化学组成,木①质郁素闭含度量降低越,多光越照难充分足解②。碱所性以草低木强灰中度和的
火烧可以促进枯落物分解,适当增加酸土性壤土养壤分③土,壤如温增度加下土降壤,钙形离成子冷和湿镁环境离④子
3.在三种草原中,有利于草甸 草原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积累 的自然条件是( )
A.降水量较少
B.微生物作用较弱
C.生物循环较快
D.生物量较大
关键能力
4.据图可知,在三种草原类型中土壤质地均表现为砂粒≥粉砂粒≥黏粒,荒漠草原砂粒 占比最大,土壤粒径相比于其他草原类型大,孔隙度高,土壤保水性差,土壤结构疏松, 有机物质流失快,土壤有机质存蓄能力弱;草甸草原土壤黏粒越多,土壤粒径越小,保 水性越强,土壤微生物活动越好,越有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与土壤碳循环,利于土壤有 机碳含量的增加。由此可见,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的一个重要因素。故A正确,排 除BCD。故选A。

【地理高考复习】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土壤

【地理高考复习】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土壤

(五)人类对土壤温度的改造
1.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土壤温度低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矛盾, 采取垄作,可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和减少反射。垄作的昼夜平均土 壤温度可高于平作; 2.深耕松土,增加土壤中的孔隙,改善土壤底层的通气透水状况,也可 提高土壤的吸热和增温、保温能力; 3.适时、适量进行冬灌,使土壤含水量大,散热缓慢,土壤温度变化比 干燥土壤缓慢,可保护冬作物安全越冬。
石灰岩风化物
含砂多
黏土多
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
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砾、黏 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 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
砂土 壤土 黏土
(1)砂土:砂粒为主,孔隙大,通气、透水性强,保水 性差,有机质易分解,肥力低,但易耕作。
(2)黏土:黏 粒多,通气、 透水性差,蓄 水、保水性能 强,有机质分 解慢,保肥性 好,但质地黏 重,排水不良, 干后易干裂, 不易耕作。
矿物质:物质基础,矿物 颗粒 有机质:土壤肥力的标志
水分:输送养分、合成有机物
空气:植物呼吸、生长需要,
热量适宜
3、毛细作用
土壤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直径0.001-0.1毫米的土壤孔隙叫毛管孔隙。 毛管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但移动的快慢决定于土壤的松紧程度。松紧适宜,移动 速度快,过松过紧,移动速度都较慢。
3、华北土地盐碱化
(1)什么是土地盐碱化: 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渍化
(2)水盐运动与盐碱化:
当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或比较干旱时)深层的溶解于水中 的盐分,因毛细管作用而随土壤中的水分上升到土壤表面,并 在地表积累。
淋盐又叫脱盐,指在雨季时降水稀释地表的盐分,并随地 表水下渗到土壤深层,使地表盐分降低,这一过程就叫淋盐。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PPT课件—土壤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PPT课件—土壤
砂田白天升温快,吸热多,将热量传导给土壤;晚上砂田土壤水分多, 放热慢,较好地保持土壤温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9页
高中地理· 二轮重点讲练
3.土壤温度变化的分析思路 (1)收入:表层主要是太阳辐射。 (2)支出:地面辐射。 (3)保温措施:覆盖、耕作、浇水、有机肥等。
第17页
高中地理· 二轮重点讲练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层铺设厚 10~15 厘米的砂 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图 1 为 4 月末种植前砂田、 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图,图 2 为砂田景观。
图2
第18页
高中地理· 二轮重点讲练
分、热量状况 种需要
3.土壤的形成过程:
土壤的“骨架”——矿物质形成于母质岩石及其风化壳,而有机质来源于生物体, 同时土壤 的形成还受地下水、河流、降水、气温等地理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过 程 可以概括如下:
土壤形成过程即: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
4. 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
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1)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 (2)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3)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 (4)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低纬度地区 气候炎热,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再循环旺盛,再加上长期高温多 雨的淋洗,土壤肥力差。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施进行治理。
(5)囤土恢复:开挖之前把土壤移走,放在安全地方进行保护;开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土壤专题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
①分解有机质: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 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 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②分解矿物质: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 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 ③固定氮素: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 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 能够肥田,就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 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气,叫自生固氮菌。
砂土
壤土
黏土
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 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 少,通气、透水性强, 保水、蓄水性能弱,而 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 性能弱,但易耕作。
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 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 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 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 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 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 通气、透水性差,蓄水、 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子 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 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 易耕作。
砂土
壤土
粘土
粒级成分
通气、透水性
蓄水、保肥性 能 对农业生产的 影响
砂砾占优势 强
沙粒、粉粒、黏 粒的比例适中



易耕作
理想的土壤质地
黏粒占优势 差 强
不易耕作
(2018广东佛山模拟)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 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壞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 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土壤(共23张PPT)

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土壤(共23张PPT)

壤土:壤土中所含的砂砾、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 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 地。
黏土: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 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与耕作。
土壤质地
粒径大小 小
黏粒
土壤矿物质颗粒 粉粒 砂土
土壤的形成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 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土壤形成初期
岩石开始崩解
有机物 成土母质
土层开始形成
完整的土壤层
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土壤(共23张PP T)
基岩
母质层 基岩
腐殖质层
母质层 基岩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材料二 云南石林县石漠化严重,这里的石漠化土地属于成土母质(岩石被风化后形 成的疏松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原始物质),从没有长过庄稼。这样的石漠土质, 却成为最适宜人参果生长的“沃土肥田”,出产的人参果品质好,并且经过三到五 年的连续种植后,能够适合其他农作物的种植。 (1)分析人参果种植对改造当地石漠化土地的作用。 作用:发达的根系,固定成土母质,减缓水土流失;根系分泌酸性物质,可加速石 头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增加土地中的微生物量,也能增加土壤有机质。

石砾
肥沃土壤:上层多为粉砂壤质地,下层多为粘壤质地 上层疏松,孔隙度大,便于通气、透水、增温; 下层粘实,孔隙度小,能起托水、保肥、稳温作用。
土壤质地 颗粒比例 通气、透水性能 保水性能 有机质 保肥性能 耕作难度
砂土 砂粒占优势 壤土 比例适中
强 良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植被土壤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植被土壤

制约植被生长
土壤的质地、结构、水分 、通气性等条件直接影响 植被的生长状况。
植被-土壤相互作用
植被改善土壤环境
01
植被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等方式,提高土壤质量。
土壤促进植被生长
02
优质土壤为植被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植被的繁茂。
植被与土壤协同进化
03
在长期自然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形成相互依存、协同进化
砖红壤
主要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南部等地,有机质含量较低, 土壤呈砖红色或红褐色,酸性较强,肥力较低。
盐碱土和风沙土
盐碱土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和黄河中下 游平原等地,土壤含盐量高,呈碱性 或强碱性反应,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 用。
风沙土
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 风沙地带,土壤质地疏松,含沙量大 ,肥力较低,易受风蚀和水蚀影响。
常绿阔叶林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四季常 绿,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具有 耐高温、湿润的特性,常见的树
种有樟、楠、榕等。
草原植被类型及特点
1 2 3
草甸草原
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内蒙古东部,草层高而茂密, 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是优质的 牧草地。
典型草原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草层适中, 种类较多,有一定的耐旱能力,是畜牧业的重要 基地。
典型例子
如我国西北内陆的绿洲,由于地下水位高或冰雪融水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绿洲 植被;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的多雨森林,受地形影响形成了非地带 性的雨林气候和相应的植被类型。
02
土壤概述
土壤组成与性质
组成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等组成,其中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成 分。

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土壤环境》课件 (共10张PPT)

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土壤环境》课件 (共10张PPT)
土层薄,土壤贫瘠,限制了农业类型和规模;地表植被少,薪柴来 源少。
案例分析
(3)简述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的 角度,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 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 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 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 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 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改良酸性土壤(播撒熟石灰等),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在土壤 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适当开展农业种植
地上有 来者无
天上无

去者有
二轮复习微专题之:
土壤环境
土壤专题设Leabharlann 的背景考纲要求近三年高考命题趋势
地理环境各要素 的相互作用,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 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2016新课标1 9、10、36 海南卷16-18、 2015新课标1 1-3、37 北 京卷4-5…..
D.西北地区
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④加
快表土流失速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谢 谢 大 家!
大气

土壤
自然地 理环境
岩石
地形
生物
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高寒环境: 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 、冻土 湿热环境: 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课件+土壤与地理环境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课件+土壤与地理环境

外力侵蚀 降水适中,淋溶作用弱,无水土流失,可保持土壤肥力 作用
人类活动 人工培育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如秸秆还田、使用农家肥等
4 土壤性质的影响因素——土壤酸碱性
①母质
基性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偏碱性,酸性岩母质形成 的土壤偏酸性;
湿热地区往往与酸性土壤的分布是一致的;

②气候

干旱和少雨地区,淋溶作用弱往往是中性或碱性土壤的分布区


②土质黏重、土壤含水量大,土壤透气性差(水分充足易导致空气受到排
挤,土壤温度下降,透气性减弱,土壤肥力下降);
3 土壤性质的影响因素——土壤肥力(有机质(碳)含量)
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 外力搬运输入
森林草原等植被生产力 强,枯枝落叶多、腐烂,
自身有机质产出(生物提供)
生物和化学风化作用强
促进土壤中潜在养分转化和促使作物根系的伸展;
翻耕
调整养分的垂直分布;
土 壤
将杂草种子、地下根茎、病菌孢子、害虫卵块等埋入深土层, 抑制其生长繁育
养 护
轮作和休耕
轮作:用地养地相结合; 休耕:恢复地力,进而提高单产;
排水与灌溉
通过合理的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技术及排 水措施,对农田土壤水分进行调节,使土壤的 水、肥、气、热及微生物状况处排水与灌溉于 良好状态,减轻土地盐碱化,提高土壤肥力
三 土壤养护
休整土地 平整土地
地膜覆盖

壤 养
秸秆还田

种植绿 肥作物
如坡改梯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从而提高 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生产条件;
保土、保水、保肥、防风、防沙、抑制杂草等
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有效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 能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物质养 分的转化,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改善 土壤理化性状; 绿肥作物施入土壤后,直接增加土壤养分; 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

土壤的考察热点及答题技巧解读(原卷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土壤的考察热点及答题技巧解读(原卷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专题20 土壤考察的热点及答题技巧解读土壤是新教材体系的内容,但土壤的考察由来已久,常见的方向是将其作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之一。

在近些年的考察中,土壤成因、剖面特征,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变化,土壤质地及与土壤与农业的关系等考频较高。

一、土壤中的物质成因(一)土壤成分及作用:土壤的成分比较复杂,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水分和空气组成。

矿物质直接或间接来自岩石风化物,是土壤的“骨骼”。

有机质包括动物和植物的残体,以及其经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

有机质比重远低于矿物质,但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水分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固体颗粒之间的孔隙中,两者的比例并不固定,常会随着外界气温、湿度、降水等条件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土壤孔隙也是细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和蚯蚓、线虫类等土壤动物的生存空间。

土壤中的微生物虽小,肉眼无法看到,但其数量十分惊人,而且作用很大,如分解有机质释放出营养元素,供植物利用。

(2)物质的成因1.成土母质2.气候3.地形4.生物1.(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夏季风北边缘线表示夏季风到达的最北边界,其位置随夏季风强弱而移动。

毛乌素沙地在距今约10000~8500年期间风沙堆积,约8500~3000年期间土壤发育。

下图示意最近几十年夏季风北边缘线的平均位置。

完成下面小题。

2.毛乌素沙地湖沼沉积增强期间,河西走廊中部地区广泛发育( ) A .森林土B .草原土C .荒漠土D .高寒土二、土壤剖面1.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土壤剖面一方面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层发育程度低。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件微专题  土壤专题

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 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吃草对草生物的影响:①吃掉易
燃的枯草和落叶,有效避免火灾
放牛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②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
牛吃掉易燃的枯草和落叶,有效避免火灾对生态 系统的破坏;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牛粪直接 归还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③牛粪对土壤的影响:直接归还 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专题 土壤
【课标要求】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认识不同土壤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及自然 环境特点。 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说明组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土壤的形 成中各地理要素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认识土壤剖面的组成。

空气:植物呼吸和生长需要
求,其中有机质含量高
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
水分:输送养分和合成有机物需要
志。
土壤中水分和空气此消彼长:水分不足时,植物会凋萎;水分过多,空气
受到排挤,土壤温度下降,造成土壤缺氧,土壤肥力下降。
典题精练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右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
(2019·全国Ⅲ卷)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 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 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 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 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 置换。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土壤与农业—一方水土》+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学期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土壤与农业—一方水土》+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学期
(2)分析人参果种植对改造当地石漠化土地的作用。(6分)
① 发达的根系,固定成土母质,减缓水土流失; ② 根系分泌酸性物质,可加速石头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③ 增加土地中的微生物量,也能增土壤有机质。
探究活动三 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 探索1:他山之石——种什么?
由探究可推测,喀斯特地区土壤适宜种植具有
重视植被与生态环境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路; 因地制宜,探寻适合当地的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高质量绿色 发展的新路。 尊重客观规律,科学有效探索适合发展之路
容重(或紧实度)降低(1 分):消除牲畜对草地表面土层的践踏(2 分);没有牲 畜采食,植物根系的生长增加,降低了土壤的紧实度(2 分)。 含水量提高(1 分): 土壤紧实度降低,植被及凋落物覆盖率提高,有利于水分下渗(或地表蒸发减弱) (2 分)。 有机碳增多(1 分):植被生物量和覆盖度提高,凋落物的积累增多(1 分)。
种前翻耕,使土壤结构变疏松,春季降水多,易发生水土流失;春 播时降水多,玉米幼苗固土保水能力差,易水土流失;玉米为一年 生作物,频繁翻耕,对土壤扰动大;石头缝里种玉米这种方式加剧 石漠化,使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壤含蓄水量下降;连续种植玉米对 土壤肥力耗费多,使得土壤肥力下降;
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通透性变差。
特点的物。
多年生、免翻耕、根系发达、沙生、耐旱、耐贫瘠的
探究活动三 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
探索2:他山之石——怎么养?
研究表明,与自由放牧相比,围封禁牧显著改善了荒漠草原的植被状 况与土壤的理化性质(表1)。
(注:土壤容重是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物质重量,反映土壤紧实度)
简述围封禁牧后荒漠草原土壤性质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6分)

高三二轮微专题——土壤与地理环PPT

高三二轮微专题——土壤与地理环PPT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着生(腐殖质层)—淋溶分层
土壤类型分别为( )
主要形成因素。 家乡的农业生产中存在那些土壤问题?有哪改良措施?
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素养目标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 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
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口感甜润、皮薄汁多,是国际公认的优质保健水果。
土壤形成的

祈求万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原理;
2.(人地协调观)结合生产生活实践,了解土壤利用中存在的 在城市道路两旁栽种行道树绿化时,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成活率?
图4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
2.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
红壤属同一纬度带。图中e地区发育黄壤的
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海拔高气温较低
C.光照热量更充足 D.森林覆盖率较高
生物与土壤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
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
1.图中甲、乙、丙、丁各自代表的
土壤类型分别为( )
A.砖红壤、燥红土、赤红壤、水稻土
B.水稻土、燥红土、砖红壤、赤红壤
C.赤红壤、砖红壤、燥红土、水稻土
D.燥红土、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
气候与土壤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发育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 环境下;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 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右图示意海南岛的土壤类型及年降水量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精选11:土壤环境
【知识归纳】
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
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
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
【典题精练】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如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m处
(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

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下图示意新疆
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
差异。

据此完成3-4题。

3.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
B.无蒸腾作用消耗
C.树冠遮荫效果好
D.土壤硬化下渗弱
4.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
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
B.风沙
C.降水
D.蒸发
牛肝地是发育在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回答5-7题。

5.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河西走廊
6.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农业活动
B.地表形态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气候变异
7.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8-9题。

8.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
9.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A.阳坡缓坡
B.阳坡陡坡
C.阴坡陡坡
D.阴坡缓坡
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边渐增加,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

某年8月,我国西北一处无人为干扰的戈璧天气晴好。

下图示意该月连续两日当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

据此完成10-12各题。

10.该地区土壤逆湿现象发生的主要时段是
A.1-6时
B.6-12时
C.12-18时
D.18-24时
11.导致1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的水分来源于
A.生物水
B.河流水
C.凝结水
D.地下水
12.8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A.蒸发减弱
B.温差变小
C.蒸腾减弱
D.下渗累积
13.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

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士区。

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

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4分)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

(3分)
(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

(4分)
(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3分)
【答案详解】
1.A
2.C 【解析】第1题,图中磷高累积区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附近,该地位于我国四川西部,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基带上部为针阔叶混交林带,故排除C、D项;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约6℃,夏季山麓远高于30℃,故4 000米不可能有高山冰雪带,排除B项。

第2题,影响土壤中磷累积量大小的因素,即水分越少、气温升高、流水侵蚀会导致累积量减少,相反则增加;与磷高累积区(4000米)相比,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小,联系上面获取的影响磷累积量的因素,海拔低、气温高、生物生产量较大,故磷累积量较小,土壤含水量应较低、地表径流量应较大。

3.B
4.D 【解析】第3题,梭梭根区土壤的水分主要和树冠集流、蒸腾、遮荫作用有关,树冠集流可以补充根区土壤水分,遮荫作用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而植物蒸腾降低了根区土壤的含水率。

图中可以看出枯树根区土壤含水率大于成熟和中龄的树木,枯树集流差、不遮荫,因此主要是枯树无蒸腾作用消耗所致。

第4题,春季受积雪融水影响,加上蒸发较弱,土壤水分含量较大,梭梭根区与裸地土壤水分差异小,土壤的“湿岛”效应不明显。

而夏季蒸发量大,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和遮荫作用影响,土壤水分含量远大于裸地,土壤的“湿岛”效应明显。

5.B
6.A
7.C 【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选B。

2.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尖锐,过度农业活动是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

故选A。

3.读图可知,随着植物群落演替(由常绿阔叶林向牛肝地演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含水率下降,BD错误;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的降低,将使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C正确;植物群落的演替伴随着植被保持水土功能的下降,将使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变薄,A错误。

故选C。

8.C 9.D 【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总体来看,同一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少,因而总的储水能力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坡度大的地区地表径流流速快,下渗减少,因而地表径流量不会明显减少。

第9题,结合图示可知,总体来看,阴坡和缓坡的土壤含水条件较好,有利于植被生长,因而选D。

10.A 11.C 12.D 【解析】第10题,据题意可知逆湿现象是浅层土壤上湿下干。

本题主要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可看出地下深度10cm的土壤湿度在1-6时的比地下深度20cm的土壤湿度大,说明土壤出现了逆湿现象。

其余时间段地下深度10cm的土壤湿度比以下的湿度要小,故答案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

第11题,本题关键是要明确从材料中可看出地下深度10cm的土壤湿度在1-6时的比地下深度20cm的土壤湿度大,其余时间段地下深度10cm的土壤湿度比以下的湿度要小。

由于一天中气温最低是在日出前后,从1-6时气温不断降低,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浅层土壤湿度加大。

往后随着气温回升,浅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加大,故会比深层土壤的湿度降低,据此分析可知选C。

河流水、生物水和地下水不会只在特定的时间段使表层土壤湿度加大,应该是持续稳定的,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第12题,8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在不断增大,该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下渗累积,故D对。

要注意虽然地下80cm处蒸发弱,但由于一天中的温度不同,故地下80cm
处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作用也是变化的,故不可能是一直增大,也不可能一直减小,A排除;注意是我国西北戈壁地区天气晴好,昼夜温差大,B错;蒸腾作用多在植物的根茎和叶片,主要在地表,地下80cm处植物蒸腾作用为0,且一天中地表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有变化的,故C错。

13.(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

(2)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冬春降水较少干旱,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因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防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

(4)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 保护土壤肥力;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1)题,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影响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等方面。

第(2)题,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原因为黑土区年降水量较少,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以及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人为原因为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造成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

第(3)题,采用滴灌技术能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且滴灌对土壤的冲刷作用较弱,能够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

第(4)题,可从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