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11 土壤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精选11:土壤环境

【知识归纳】

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

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

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

【典题精练】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如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m处

(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下图示意新疆

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

差异。据此完成3-4题。

3.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

B.无蒸腾作用消耗

C.树冠遮荫效果好

D.土壤硬化下渗弱

4.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

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

B.风沙

C.降水

D.蒸发

牛肝地是发育在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回答5-7题。

5.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河西走廊

6.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农业活动

B.地表形态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气候变异

7.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下图,完成8-9题。

8.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

9.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A.阳坡缓坡

B.阳坡陡坡

C.阴坡陡坡

D.阴坡缓坡

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边渐增加,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某年8月,我国西北一处无人为干扰的戈璧天气晴好。下图示意该月连续两日当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据此完成10-12各题。

10.该地区土壤逆湿现象发生的主要时段是

A.1-6时

B.6-12时

C.12-18时

D.18-24时

11.导致1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的水分来源于

A.生物水

B.河流水

C.凝结水

D.地下水

12.8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A.蒸发减弱

B.温差变小

C.蒸腾减弱

D.下渗累积

13.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士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4分)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3分)

(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4分)

(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3分)

【答案详解】

1.A

2.C 【解析】第1题,图中磷高累积区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附近,该地位于我国四川西部,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基带上部为针阔叶混交林带,故排除C、D项;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约6℃,夏季山麓远高于30℃,故4 000米不可能有高山冰雪带,排除B项。第2题,影响土壤中磷累积量大小的因素,即水分越少、气温升高、流水侵蚀会导致累积量减少,相反则增加;与磷高累积区(4000米)相比,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小,联系上面获取的影响磷累积量的因素,海拔低、气温高、生物生产量较大,故磷累积量较小,土壤含水量应较低、地表径流量应较大。

3.B

4.D 【解析】第3题,梭梭根区土壤的水分主要和树冠集流、蒸腾、遮荫作用有关,树冠集流可以补充根区土壤水分,遮荫作用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而植物蒸腾降低了根区土壤的含水率。图中可以看出枯树根区土壤含水率大于成熟和中龄的树木,枯树集流差、不遮荫,因此主要是枯树无蒸腾作用消耗所致。第4题,春季受积雪融水影响,加上蒸发较弱,土壤水分含量较大,梭梭根区与裸地土壤水分差异小,土壤的“湿岛”效应不明显。而夏季蒸发量大,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和遮荫作用影响,土壤水分含量远大于裸地,土壤的“湿岛”效应明显。

5.B

6.A

7.C 【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选B。 2.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尖锐,过度农业活动是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故选A。 3.读图可知,随着植物群落演替(由常绿阔叶林向牛肝地演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含水率下降,BD错误;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的降低,将使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C正确;植物群落的演替伴随着植被保持水土功能的下降,将使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变薄,A错误。故选C。

8.C 9.D 【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总体来看,同一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少,因而总的储水能力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坡度大的地区地表径流流速快,下渗减少,因而地表径流量不会明显减少。第9题,结合图示可知,总体来看,阴坡和缓坡的土壤含水条件较好,有利于植被生长,因而选D。

10.A 11.C 12.D 【解析】第10题,据题意可知逆湿现象是浅层土壤上湿下干。本题主要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看出地下深度10cm的土壤湿度在1-6时的比地下深度20cm的土壤湿度大,说明土壤出现了逆湿现象。其余时间段地下深度10cm的土壤湿度比以下的湿度要小,故答案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

第11题,本题关键是要明确从材料中可看出地下深度10cm的土壤湿度在1-6时的比地下深度20cm的土壤湿度大,其余时间段地下深度10cm的土壤湿度比以下的湿度要小。由于一天中气温最低是在日出前后,从1-6时气温不断降低,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浅层土壤湿度加大。往后随着气温回升,浅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加大,故会比深层土壤的湿度降低,据此分析可知选C。河流水、生物水和地下水不会只在特定的时间段使表层土壤湿度加大,应该是持续稳定的,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第12题,8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在不断增大,该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下渗累积,故D对。要注意虽然地下80cm处蒸发弱,但由于一天中的温度不同,故地下80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