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ppt【完美版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共108张PPT)
默读诗词,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què
chán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横斜的树枝。
蝉叫声。
词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 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
词意: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 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从哪几个 方面来描写夏夜的山村风光的?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衬托出当时的清幽。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朗读诗句,说一说。
看到的: 明月 、 别枝 、 惊鹊 、 鸣蝉 、 稻子 。 闻到的: 稻花香 。 听到的: 蝉鸣 、 鹊啼 、 蛙声 、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 (今属浙江)的一段。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作者简派的主要作 家之一。其诗多写山水田园 的幽清境界。代表作有《春 晓》《过故人庄》等,收录 于《孟浩然集》中。
字词识记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
月·夜行黄沙道中》朗读基调是欢快的,但由 于词中景物较多,朗读时语速不宜过快,应注 意停顿。
背诵指导:背诵时要边背边想象,感悟诗 句的含义,同时体会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默写指导:在反复朗读、背诵之后,可以 尝试默写,在默写中找出易忘、易错的地方, 再强化记忆。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 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 句说一说。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
词人和将士们身在征途之中。
“身”点明行进的方向,突 出了身心分离之苦。
从北京到山海关,即使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行驶也需要三个 多小时。古代交通不便,将士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很辛苦。
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你想到 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山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水
波涛滚滚 巨浪滔天
课堂小结
• 诵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张继的 《枫桥夜泊》
• 学习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课堂演练
判断对错。
1.王维和张继都是唐代诗人。
(√)
2.《山居秋暝》颔联写的是自然景物。 ( √ )
3.《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指的是今天的苏州。
(√ )
第二课时
长相思
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看下面的资料,再品读尾联,想一想:此时 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 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 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 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 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 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将士们行军的遥远与艰辛。
“千帐灯”让你想象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朗读指导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边读边想象行军队伍的壮观, 征途中的艰辛,缓慢而深情地读。
品读下阕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边读边想象:“风一更,雪一更”描绘的 是怎样的场景?
风雪交加、苦寒持续不断
06
检查、修改及反馈收集
1-仔细检查每一页内容准确性 2-邀请他人审查并提供意见反馈 3-根据反馈进行必要调整优化4-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品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2024/3/2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还记得这首 诗的作者是谁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 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降 费 须逊输
感知诗意
你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吗?
古诗大意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 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 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读完了《雪梅》这首 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 长处分别是: 香 和 白 。
古诗精讲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暮江吟》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表现 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 ),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暮江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诗——《题西林壁》《雪梅》。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填一填,背一背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
一道(残 )( 阳 ) 铺水中, 半江(瑟 )( 瑟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 真珠)( 月)似(弓 )。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还记得这首 诗的作者是谁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 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降 费 须逊输
感知诗意
你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吗?
古诗大意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 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 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读完了《雪梅》这首 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 长处分别是: 香 和 白 。
古诗精讲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暮江吟》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表现 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 ),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暮江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诗——《题西林壁》《雪梅》。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填一填,背一背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
一道(残 )( 阳 ) 铺水中, 半江(瑟 )( 瑟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 真珠)( 月)似(弓 )。
21古诗词三首 课件(共61张PPT).ppt
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诗中描写的画面有哪些景物?
看到
月、江枫、渔火 (静)
听到
乌啼 (动)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
诗意: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半夜里 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听到
钟声 (动)
以动衬静,表现出诗 人孤苦忧愁的心情。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出诗人 怎样的情感?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明月
松林
清泉
石头
竹林中笑语喧哗。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洗衣物的女子。
诗意:竹林里传来喧笑声,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 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竹喧 莲动
浣女归来 渔船顺流而下
动态描写
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任凭。 尽
随意春﹏芳﹏ 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花草。
指诗人自己。
四时景物皆成趣。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21 古诗词三首
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
日落时分,天
山居秋暝
色将晚。点明
▲
具体时间。
[唐] 王 维 点明季节。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 [jié],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 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著有《王 右丞集》等。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 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 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左右结构,“子”加“小”
古诗词三首(完美版)(共41张PPT)
[间]
辨读:jiàn(间断) jiān(中间) 运用:爷爷每天收看《晚间(jiān) 新闻》,从未间(jiàn)断过。
[发]
辨读:fā(发现) fà(发式) 运用:我发(fā)现奶奶的头上又多 了几根白发(fà)。
字词全解
泊:船靠岸,停船。 间:文中指间隔。 绿:文中用作动词,吹绿。 秋思:秋天的思绪。 欲作:想写。 复恐:又怕。 临发:即将出发。 聒:声音嘈杂。
一水间
京口
瓜洲
所见所感
京口 数重山 钟山
春风 又绿 江南岸
触景生情
明月 何时 照我还
心系家乡 天涯咫尺 归日无期 思乡情浓
再读课文
《泊船瓜洲》1.诗人在前两句着重写了 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其用意是什么?
析:诗人泊船瓜洲,遥望家乡,看到的是 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的是远隔几 座大山的家乡钟山。一道长江水,数座大 山,可谓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在诗人 心中只是“一水”“只隔”,实际距离与 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能突出诗人人在 途中,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思乡之意 跃然纸上。可说是寓意深远。
整体感知 中心思想
《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 思乡,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 法尽诉,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怀 亲之情。
结构图示
洛阳——见秋风
秋 思 家书——意万重 相思缕缕道不尽
(寓情于景) 复恐——说不尽 万语千言恐不详 临发——又开封
再读课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是无 形的,但又怎么可以“见”呢?
用一用
我们停泊在湖边,远眺对面 的景色。尽管湖边的树上有 蝉在聒噪,Biblioteka 们的心却很安 静。初读感知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 (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 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 曾于宋神宗时担任宰相推行 变法改革,是北宋著名有名 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
辨读:jiàn(间断) jiān(中间) 运用:爷爷每天收看《晚间(jiān) 新闻》,从未间(jiàn)断过。
[发]
辨读:fā(发现) fà(发式) 运用:我发(fā)现奶奶的头上又多 了几根白发(fà)。
字词全解
泊:船靠岸,停船。 间:文中指间隔。 绿:文中用作动词,吹绿。 秋思:秋天的思绪。 欲作:想写。 复恐:又怕。 临发:即将出发。 聒:声音嘈杂。
一水间
京口
瓜洲
所见所感
京口 数重山 钟山
春风 又绿 江南岸
触景生情
明月 何时 照我还
心系家乡 天涯咫尺 归日无期 思乡情浓
再读课文
《泊船瓜洲》1.诗人在前两句着重写了 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其用意是什么?
析:诗人泊船瓜洲,遥望家乡,看到的是 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的是远隔几 座大山的家乡钟山。一道长江水,数座大 山,可谓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在诗人 心中只是“一水”“只隔”,实际距离与 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能突出诗人人在 途中,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思乡之意 跃然纸上。可说是寓意深远。
整体感知 中心思想
《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 思乡,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 法尽诉,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怀 亲之情。
结构图示
洛阳——见秋风
秋 思 家书——意万重 相思缕缕道不尽
(寓情于景) 复恐——说不尽 万语千言恐不详 临发——又开封
再读课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是无 形的,但又怎么可以“见”呢?
用一用
我们停泊在湖边,远眺对面 的景色。尽管湖边的树上有 蝉在聒噪,Biblioteka 们的心却很安 静。初读感知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 (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 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 曾于宋神宗时担任宰相推行 变法改革,是北宋著名有名 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
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2张PPT)
③简要分析领联和颈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极其表达效果。
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显空等
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
环境清幽: 心境清净:
“空山”写出空旷寂静的景象,营造出悠远、清净、空明的意境,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后人称之为“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憩居”。
无人——无达官贵人
无声——无尘世喧嚣
淡泊宁静不掺杂念
3、总结画面内容。
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4.讨论:本诗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愿望。尽管这时春芳已歇,为什么诗人还愿意在这里流)知道“泊”的读音并多音字组词。
查字典理解“泊”在两个不同读音情况下的意思。
(2)理解《枫桥夜泊》题目的意思。
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夜泊》
九、初读感知,体会意境
1、自学古诗。
语文五年级
上册
第七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一、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看“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
这副对联写的是哪位诗人?
诗佛王维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佛王维,感受一下他的《山居秋暝》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话,唐朝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田园诗人。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其思想以四十岁为限分前后两个时期。早年王维积极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用诗笔写爱情,写亲情;四十岁后,则清心寡欲,流连山水,寄情田园,他在长安东南置下宋之问的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
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显空等
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
环境清幽: 心境清净:
“空山”写出空旷寂静的景象,营造出悠远、清净、空明的意境,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后人称之为“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憩居”。
无人——无达官贵人
无声——无尘世喧嚣
淡泊宁静不掺杂念
3、总结画面内容。
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4.讨论:本诗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愿望。尽管这时春芳已歇,为什么诗人还愿意在这里流)知道“泊”的读音并多音字组词。
查字典理解“泊”在两个不同读音情况下的意思。
(2)理解《枫桥夜泊》题目的意思。
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夜泊》
九、初读感知,体会意境
1、自学古诗。
语文五年级
上册
第七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一、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看“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
这副对联写的是哪位诗人?
诗佛王维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佛王维,感受一下他的《山居秋暝》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话,唐朝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田园诗人。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其思想以四十岁为限分前后两个时期。早年王维积极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用诗笔写爱情,写亲情;四十岁后,则清心寡欲,流连山水,寄情田园,他在长安东南置下宋之问的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
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4张PPT)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 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 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明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 怎样的画面。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风吹云散图
雨后水光图
板书设计
黑云——翻墨 雨 急
六月二十七日 白雨——跳珠
望湖楼醉书
大意: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 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 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对月亮抒发情感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主题概括
土地庙
下阙大意: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 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 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明词意
从下阙的内容中你体会到的诗人怎样的心情?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
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惊喜 放松 兴奋
对比阅读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请结合诗句说一说。
狂风——卷地 景 湖水——如天 奇
忽雨忽晴 景象壮观 变幻迅疾 令人惊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走进诗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 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 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 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明词意
1《古诗三首》课件(共55张PPT).ppt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 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 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冰心
《古诗三首》
图片忆童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图片忆童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图片忆童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图片忆童年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 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 闪烁的美丽景象。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 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拓展积累
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 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
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 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 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 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
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 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 示着未泯的童心。
交流诗评
作家钱钟书先生: 范成大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 成者。”
交流诗评
杨 万 里 一 生 作 诗 两 万 多 首 , 传 世 作 品 有 四 千 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代 表 作 有 :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 小 池 》 《舟过安仁》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寻儿童
童孙 稚子
牧童
《古诗三首》
图片忆童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图片忆童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图片忆童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图片忆童年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 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 闪烁的美丽景象。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 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拓展积累
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 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
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 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 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 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
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 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 示着未泯的童心。
交流诗评
作家钱钟书先生: 范成大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 成者。”
交流诗评
杨 万 里 一 生 作 诗 两 万 多 首 , 传 世 作 品 有 四 千 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代 表 作 有 :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 小 池 》 《舟过安仁》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寻儿童
童孙 稚子
牧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47张PPT)
理解诗意
前两句诗的意思: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 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 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后两句诗的意思: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 散了满天的乌云。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结合你的发现想 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
黑云/翻墨/未遮山, 的画面?
理解词意
上阕的意思是:天边的升上了树梢,惊 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 处的蝉叫声。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 而来好像在告知(行人)“今年又是一 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欢叫声。
理解词意
下阕的意思是: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 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土地庙附 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 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月亮的光影里,我们看到诗的背影如 此美丽;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个诗人都 曾经陶醉,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 它以如此的凄凉带我们到那诗人的编织的 清幽淡雅的诗的境域之中。只要我们用心 体会,一定可以跨过时空,体会古诗的无 限境域。
第二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时间 地点 事件
6月27日,苏轼在西湖边的 望湖楼上醉酒题诗。
日暮
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之时, 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 现在我们 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 了什么? 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 会想到什么呢?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 (月亮)
孤人对月是何等的凄凉、孤寂,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 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 呢?月亮又会怎样安慰他呢?
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 和蛙鸣声,好像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 会说些什么呢?这儿的“说”字,只是青蛙在 说吗?还会有谁在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枫 看到:月落 枫桥 渔火 霜满天
桥
夜
愁
泊
听到:乌啼 钟声
叙事:山水漫长
上阙 长 相
写景:千帐灯
羁 旅
思
怀
写景:风雪交加
下阕
乡
叙事:思乡
写作手法
学习运用白描手法
【白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这句话说的是山村秋天傍晚特有的景色,用精 致疏淡的手法艺术地摹画出山村景物的情态。
会认字
mínɡ huàn
秋暝 浣女 yú
寒山寺 榆关
王孙 枫桥 姑苏
pàn
ɡēnɡ ɡuō
河畔 一更 聒噪
我会读
暝
榆
浣
畔
更
聒
mí nɡ hu
àn
y ú
pà n
ɡē
ɡu
nɡ
ō
会写字
孙 泊 愁 寺 榆畔
多音字
ɡēnɡ (三更)(更换)
更 ɡènɡ (更加) (更好)
1.妹妹刚刚更换( ɡēnɡ )了乳牙。 2.我们的生活会更加( ɡènɡ )美好。
20 古诗词三首
RJ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人,著名诗人、画家,字摩 诘,号摩诘居士。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表诗 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 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人。唐代诗人, ,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 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多。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 夜泊》。
任凭。
原指贵族子弟, 此处指诗人自己。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花草。
尽。
句意: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 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 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 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 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 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同学们,你们知 道关于愁绪的古诗 吗?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同学们,你们知 道关于思乡的古诗吗?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朗读古词,展示古词。
词牌名
长相思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解释古词
山一程,水一程,
道路、路程, 句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即今山海关,在今 河北秦皇岛东北。
即山海关的另一边, 指身处关外。
句意: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解释古诗
刚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空寂的山野。
句意: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 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句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 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笑语喧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
洗衣物的女子。
句意: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 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 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姑苏城外寒山寺,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句意: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夜敲钟。
句意: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 我乘坐的客船。
古诗赏析
全诗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 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 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欲抒情,先绘景,情随景发, 是这首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
不同点
暝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古文)。
指傍晚时分
暮
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
候(现代文)。
1.日将( 暝)。 2. 薄( 暮)笼罩着这块海滩胜地。
词语积累
描写秋天的词语:
枫林尽染 秋意深浓 秋风萧瑟 金桂飘香 北雁南飞 秋雨绵绵
初读感知
1.这三首古诗分别介绍了什么内容?
秋景 愁绪 思乡
2.根据古诗词内容填空。 《枫桥夜泊》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
朗读古诗,展示古诗。
在今苏州市西郊。
夜间把船停 靠在岸边。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释古诗
乌鸦啼鸣。
月落乌啼霜满天,
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句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渔船上的灯火。
伴愁眠之意。
句意: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 我独自傍愁而眠。
词语解释
连一连。
暝 浣女 王孙 那畔 聒噪
原指贵族子弟,文中指自己。 那边,指关外。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雷声。 洗衣服的女子。
近义词 暝--- 暮
聒--- 闹
反义词
暝--- 晨 聒--- 静
王孙--- 贵族 那畔--- 那边
王孙--- 平民 那畔--- 这边
近义词辨析
相同点
句意: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古词赏析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 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 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 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板书设计
首联:点题 总写
诗
山
颔联:月 林 泉—静
居
中
秋
有
暝
颈联:喧 动 归—动
画
尾联:抒怀—留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 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 “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助读资料
同学们,你们 知道关于秋天的 古诗吗?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唐)
夜深千帐灯。
军营的帐篷,千帐言 军营之多。
句意: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风一更,雪一 更,
旧时一夜分 五更,每更 大约两小时。
句意:帐篷外风声不断,雪 花不住;
聒碎乡心梦不成,
声音嘈杂,这 里指风雪声。
句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
故园无此声。
故乡,这里指 北京。
指风雪交加 的声音。
_深_秋__夜__景___的观察和感受。而《长相思》词中描 写_将__士__在__外__对__故__乡__的__思__念__之情。
课文解读 朗读古诗,展示古诗。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日落时分, 天色将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