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茶艺》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茶道 大学结课论文

中国茶道 大学结课论文

××××××××××××××××大学《中国茶道》课程论文题目:湖南安化黑茶与其产地特色文化系、专业:××××××××系学号:×××××××××姓名:×××时间:×××年×月×号安化县素有黑茶之乡的称誉,世界第一支千两茶、中国第一片黑砖茶、第一块花砖茶和湖南第一块茯砖茶都产生在安化县。

安化黑茶历史悠久,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主要特点是:1、黑茶文化底蕴厚重。

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雪峰山北端,资水中游,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98万人。

境内山青水秀,沟壑纵横,气候和地理条件优越,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

安化种茶、制茶的历史记载已有1000多年,唐代杨烨(公元856年)《膳夫经手录》就有安化"渠江薄片茶"之记载。

明万历23年(1595年),皇帝御定安化黑茶为官茶,并实施以茶治边策略,继而成为西北少数民族同胞的必需品。

道光年间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有词曰:"才交谷雨见旗枪,安排火坑打包厢。

芙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露香"。

这些都是安化茶业辉煌历史的真实写照。

随中国几千年茶的变迁而发展,继制茶先人首创"龙团凤饼"。

安化明清时期有家家户户种茶、制茶的传统习惯。

有茶行数百家,产茶高峰时,坐船、骑马前往安化以现钞买茶、以物兑茶的客商达6万余人,汇聚晋、陕、鄂、川、徽等地客商及茶叶加工制作人员,茶市十分繁荣。

"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是当时安化茶市的真实写照。

茶艺与茶道论文 [茶艺与茶道的关系]

茶艺与茶道论文 [茶艺与茶道的关系]

茶艺与茶道论文 [茶艺与茶道的关系]茶艺与茶道的关系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艺、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

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

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

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

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与茶文化之间。

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

笔者反对将茶艺、茶道视为"一体两面"的观点。

蔡荣章先生在《现代茶思想集》中说:"我认为'茶道'、'茶艺'都可以表示茶艺在文化上的内涵,无需因使用的名称强加解释其差异。

但可以因为使用的场合分开使用不同的名称: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

王玲女士亦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

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

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

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蔡荣章、王玲都以为茶艺、茶道的外延一致,两着相互依存。

茶艺的内容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

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

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第二,水的基本知识。

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何以谈茶?现代唯一的为高端茶艺提供运水的组织”茗泉邮驿“正在将忽略了近3个世纪的”运泉“将中国茶艺推向世界的最高度第三,茶艺的技术。

中国茶道与茶艺的论文欣赏

中国茶道与茶艺的论文欣赏

中国茶道与茶艺的论⽂欣赏 茶道与茶艺有着很深的联系,那么茶道与茶艺的论⽂怎么写呢?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有关与茶道与茶艺的论⽂,⼀起来看看。

有关与茶道与茶艺的论⽂1 茶⽂化 摘要:中国⽂化博⼤精深,⾃古以来都有其独特的韵味,茶⽂化就是其中之⼀,她不仅是⼀种茶艺更是⼀种茶道,如何正确认识茶⽂化和理解茶⽂化的丰富知识,本⽂通过对茶的各种知识和本⼈对茶⽂化的深刻认识及感受阐明了茶⽂化在我们⽣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茶⽂化精神饮茶茶道 ⼀、茶⽂化的概述 从⾃⼰懂事开始就知道中国⼈喜欢以茶会友,每逢有客⼈到⾃⼰家做客时⽗母总会泡上⼀壶好茶配上⼀些点⼼招呼客⼈,然后边饮茶边聊天,从那时开始就对茶道有⼀种浓厚的兴趣,从各⽅⾯去了解中国的茶⽂化,⽽真正全⾯了解茶⽂化是在⼤学选修课上所学到的茶⽂化知识体系。

茶⽂化与其他传统⽂化都有着相关性,例如:○1茶⽂化与儒、佛和道教,儒学思想是中国⽂化的核⼼,是中国茶⽂化的精神之源,茶艺的形式和内容体现儒家平等、仁爱的思想。

如功夫茶中的“公道杯”、“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茶⽂化与禅⽂化的融合促进了茶艺的成熟及普及。

道家所倡导的“天⼈合⼀,物我两忘”的⽆为思想演变成茶道“⽆我茶会”的⽆⼰思想○2茶⽂化与诗词、戏曲歌舞、美术,在中国古代有不少的⽂⼈墨客以茶为题写出了传承千古的诗词歌赋,⽩居易的《琴茶》、采茶戏、壁画--妇⼈饮茶听曲图等等,⽆论是在诗词、戏曲歌舞或美术各⽅⾯茶⽂化都也不同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活中。

所以茶⽂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是中华传统优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师在课堂上的认真讲解后,我可以把茶⽂化归纳为六个⽅⾯○1茶史学○2茶⽂化社会学○3饮茶民俗学○4茶美学○5茶⽂化交流学6茶⽂化功能学。

中国茶⽂化历经千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茶的○ 知识,学习到了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懂得茶叶如何分类与加⼯,喝茶对我们的健康有哪些影响,茶叶的品质是如何评定,茶的品饮艺术,中国各民族茶俗⽂化有哪些,茶艺与茶道有什么不同,茶与⽂学艺术的关系,学习到这⼀系列的茶⽂化知识体系 (⼀)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有的⼈认为饮茶起源于神农,唐代陆⽻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参考⽂献1)有⼈认为饮茶起源西周,皆纳贡之。

茶道文化和茶艺文章

茶道文化和茶艺文章

茶道文化和茶艺文章茶道是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文化和茶艺文章,一起来看看。

茶道文化和茶艺文章1关于茶文化的历史一,中华茶文化与养生1、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

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

古籍中有不少记载。

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

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

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

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

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

因此,只要提倡科学饮茶的适量饮茶,可以说,茶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正是中华茶文化与养生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

2、茶文化与养生: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

而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并与禅之兴起关系密切。

历代相袭而不易。

而中国的养生学历来把培养德行作为养生的第一要义。

如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所著《遵生八笺》,曾把茶道与中国养生学精神之吻合。

明代顾元庆《茶谱》曾引《梦余录》记载:“大中三年东京一僧一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善哉!据史书记载,公元九世纪中国茶传入日本。

日本建仁寺开祖,入唐前权僧正法印大和尚荣西著有《契茶养生记》一书。

称“茶也养生之仙药也”。

有关于论茶道的论文2篇

有关于论茶道的论文2篇

有关于论茶道的论文2篇茶道是一种古老的饮茶文化,是一种生活文化。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论茶道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有关于论茶道的论文1柴烧茶具对茶道文化的影响摘要:茶道是一种古老的饮茶文化,是一种生活文化。

柴烧工艺作为一种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古老的陶瓷烧制技艺。

上面两者都是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延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文从茶道和现代柴烧茶具自然回归、环保养生、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浅析现代柴烧茶具对茶道文化的影响,希望能从更多的方向和角度对茶道文化和柴烧工艺进行研究。

关键词:茶道;现代柴烧茶具;自然回归;环保;精神文化1茶道文化的概述“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的《饮茶》篇,意思是:有个叫常伯熊的人,根据陆鸿渐(陆羽的字)的论说作了大量补充,于是茶道盛行,王公朝臣没有不喝茶的。

这是“茶道”一词被首次提出。

茶道是饮茶文化的最高境界,融入了哲学和人们对生活的思想、精神的一种文化。

茶树,是东方一种神奇的植物,它原产于中国,中国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

顾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说明中国人在秦统一巴蜀以后就有饮茶的习惯。

茶道文化始于唐,兴于宋。

唐宋年间,我国的茶道文化已经十分成熟,人们对饮茶的流程、习惯等已经很讲究,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

“茶圣”陆羽的《茶经》记录了唐代人们煮茶的技艺、制茶工具和方法等等,非常清晰地反映了唐代大兴茶道的情况。

到南宋年间,日本僧人将中国的茶叶、茶具和饮茶的方式带回了日本,自此,中国茶文化传到了日本,日本茶道文化逐渐形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具就是茶道这件“事”的“器”,是茶道文化最关键的媒介。

器为茶之父,对茶道而言,茶具不仅仅是一种盛放茶汤的容器,更是人们在享受茶道时把玩的器物,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每个时代的喝茶习俗不同,茶具呈现的特点也不相同。

陆羽在《茶经》中详细地介绍了茶道所需的二十几种器皿,包括规格、结构、造型、用途和使用方法,这是对茶具最清晰、最完整、最系统的记录。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3篇)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艺课程作为传承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途径,其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分析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茶文化;技能培养;文化素养一、引言茶艺,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包含了泡茶、品茶、赏茶等技艺,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茶文化的复兴,茶艺课程在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实践教学作为茶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泡茶、品茶、赏茶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2. 文化传承: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等历史,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3. 审美提升: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欣赏到茶叶的色、香、味、形,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4. 身心修养: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强调静心、专注,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三、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实施策略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茶艺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安排充足的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 创设真实教学环境:利用茶艺室、茶馆等场所,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茶艺技能。

3. 多元化教学手段:采用演示、讲解、讨论、参观、比赛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5. 定期举办茶艺表演和比赛:通过举办茶艺表演和比赛,提高学生的茶艺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茶艺教学设备和场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有关于茶艺与茶道的论文鉴赏

有关于茶艺与茶道的论文鉴赏

有关于茶艺与茶道的论文鉴赏茶艺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艺与茶道的论文鉴赏,一起来看看。

有关于茶艺与茶道的论文鉴赏1社会经济对茶文化的推动研究摘要:茶文化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礼之类清新淡雅的片断是人类悠久流长历史中沉淀下的一朵瑰宝,大唐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下,茶文化在社会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论文主要从茶的起源、发展及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内容,研究其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及对其他领域的连带作用,引起人们以对本民族文化的共鸣。

唐朝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因而对茶饮文化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继而出现的陆羽《茶经》等文字著作是对茶文化发展从饮食到文化的高度总结和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烹煮、品饮乃至于茶具、习俗,使茶文化从纯技艺升华为精神文化,并集中体现在茶道文化这一次生的文化形式,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流芳全世界。

关键词:唐代;茶文化;茶经1.绪论茶文化广义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即茶具、茶馆、运茶、制茶、茶道、茶政、茶礼、茶艺等等,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指其人文科学内容。

而本论文则从广义的方向入手来研究中国唐代社会经济对茶文化的推动以及茶文化对后世之影响。

从茶物质开始,在延伸至与其相关的人文精神素养。

“茶文化是茶的物质产生和饮品利用过程的物质、记忆以及形成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包含物质层面,技艺层面和精神层面。

”[1]随着唐代疆域的扩大,饮茶文化也逐渐从南方传播开来。

直至边疆地区,对后世在经济、文化、名俗乃至于民族融合上影响深远。

如唐代有言:“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2]可见,饮茶、贩茶在唐之前已经广为流传与普及。

饮茶的起源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乃至上古,唐代以前并无“茶”字,只有“荼”的记载。

茶技茶艺茶道的作文

茶技茶艺茶道的作文

茶技茶艺茶道的作文英文回答:Tea is not just a simple beverage for me, it is a way of life. The art of brewing tea, known as tea ceremony or tea ritual, is a practice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t is not just about making a cup of tea, but ab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preparing, serving, and enjoying the tea.In the world of tea, there are various techniques and styles that one can learn and master.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a ceremony to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each culture has its own unique way of brewing and serving tea.I have personally studied both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 ceremonies, and I must say that each has its own beauty and elegance.In the Chinese tea ceremony, the focus is on the preparation and brewing of the tea leaves. The tea master carefully selects the tea leaves, heats the water to theperfect temperature, and pours the water over the leaves in a precise manner. The whole process is like a dance, with each movement deliberate and graceful.On the other hand,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is more about the aesthetics and mindfulness. The tea master pays attention to every detail, from the placement of the tea utensils to the arrangement of the tatami mats. The whole atmosphere is serene and meditative, allowing one to fully immerse in the moment.I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I attended a traditional Chinese tea ceremony. The tea master was so skilled and knowledgeable, and I was in awe of the way he handled the tea leaves and utensils. It was like watching a master artist at work, creating a masterpiece with every pour and every movement.And then there was the time I experienced a Japanese tea ceremony. The tea master was so focused and serene, and I could feel the sense of peace and tranquility wash over me as I sipped the matcha tea. It was a truly unforgettableexperience that I will cherish forever.Tea has taught me patience, mindfulness,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 simple things in life. It is not just a drink, but a way to connect with others, to relax and unwind, and to find beauty in the everyday moments. Tea is my passion, my art, my way of life.中文回答:茶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饮料,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茶文化——茶道与茶艺

中国茶文化——茶道与茶艺

[键入文字]茶艺欣赏与茶文化旅游论文中国茶文化班级:学号:姓名:2010/12/23中国茶文化——茶道与茶艺摘要: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涵茶业专著、茶业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茶与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

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

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国四大茶道中国的茶道大致可概括为四大茶道:雅士茶道、世俗茶道、禅宗茶道、贵族茶道。

1雅士茶道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

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以"入仕"的士主体,还包括未曾发迹的士,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因秀、艺坛伶人等。

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闹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点什么。

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

"雅"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诗兴三是以茶会友四是雅化茶事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文化。

文人又将这门特殊的艺能与文化、与修养、与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

茶文化与茶艺课程论文

茶文化与茶艺课程论文

///大学///学院课程论文报告‎课程名称:茶文化与茶艺‎课程论文题目‎:论茶道与茶艺‎是否值得被继‎续重视姓名:///系://////专业:园艺年级:2014学号://///指导教师:潘///职称:教授2016年06 月06 日——————————目录CONTEN‎T目录~~~~~~~~~~~~~~~~~~~~~~~~~~~~~~~~~~~~~~~~~~~~~~~~~II 题目~~~~~~~~~~~~~~~~~~~~~~~~~~~~~~~~~~~~~~~~~~~~~~~~~III 摘要~~~~~~~~~~~~~~~~~~~~~~~~~~~~~~~~~~~~~~~~~~~~~~~~~III 关键词~~~~~~~~~~~~~~~~~~~~~~~~~~~~~~~~~~~~~~~~~~~~~~~III 正文~~~~~~~~~~~~~~~~~~~~~~~~~~~~~~~~~~~~~~~~~~~~~~~~~III 1.绪论~~~~~~~~~~~~~~~~~~~~~~~~~~~~~~~~~~~~~~~~~~~~~~III 1.1.什么是茶道与‎茶艺~~~~~~~~~~~~~~~~~~~~~~~~~~~~~~~~~~III 1.2.为什么要学习‎茶道茶艺-弘扬中华茶道‎~~~~~~~~~~~~~~~~~~~~III1.3.茶道与茶艺的‎历史、发展与传播,及演化~~~~~~~~~~~~~~~~~~IV2.本论~~~~~~~~~~~~~~~~~~~~~~~~~~~~~~~~~~~~~~~~~~~~~~~~V 2.1.茶文化的内涵‎~~~~~~~~~~~~~~~~~~~~~~~~~~~~~~~~~~~~~~~V 2.2.茶文化的表现‎形式~~~~~~~~~~~~~~~~~~~~~~~~~~~~~~~~~~~V 2.3. 现实生活中的‎茶艺知识~~~~~~~~~~~~~~~~~~~~~~~~~~~~~~~V2.4.国民饮茶以及‎茶道现状~~~~~~~~~~~~~~~~~~~~~~~~~~~~~~~VI3.结论~~~~~~~~~~~~~~~~~~~~~~~~~~~~~~~~~~~~~~~~~~~~~~~VI 参考文献~~~~~~~~~~~~~~~~~~~~~~~~~~~~~~~~~~~~~~~~~~~~VII——————————题目:论茶道与茶艺‎是否值得被继‎续重视摘要:不可否认,现代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

[整理版]茶道与茶文化结课论文

[整理版]茶道与茶文化结课论文

茶道与茶文化结课论文姓名:XXXXXXXXX班级:XXXXXXXXX学号:XXXXXXX我眼中的茶文化小时,我眼中的茶文化是爷爷茶杯中的茶,涩涩苦苦的;稍大,我眼中的茶文化是电视里的茶艺表演,高贵优雅的;大学,我眼中的的茶文化是茶道与茶文化的课堂讲解,丰富广博的。

摘要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树基本知识。

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我了解了“茶”的概念、茶树、茶叶分类、基本茶类、再加工茶类、主要名茶及其产地、中国四大茶区、茶主要营养成分及保健、科学饮茶常识、茶叶品质基础、泡茶要素即:茶水比例、冲泡时间、泡茶水温、冲泡次数,基础茶器具知识中国用茶的源流、饮茶方法的演变、茶艺与茶道、茶艺礼仪、礼仪中的姿态、泡茶礼仪要点、茶艺师的准备、凤凰三点头、茶艺流程及技巧等等茶文化知识。

关键字:茶文化、起源、茶类、茶道、1、茶文化的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我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并且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2、基本茶类茶的总类总共有7种即:绿茶—绿茶中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

茶艺论文

茶艺论文

“茶艺”之我见摘要:初学茶艺,浅谈我对茶艺之见解。

从认识到深入茶艺,我知道茶艺不仅是一门学问,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的升华,从茶艺中感悟人生,在人生中品茶,体会茶艺的奥妙。

关键字:茶茶文化茶道人生与感悟时间转瞬即逝,茶艺之课程已经临近尾声,耳边依然环绕着关于“茶”、关于“茶艺”的各种美妙。

近7周的茶艺学习,我对“茶艺”的理解更深入了,不再像从前一样肤浅地认为“茶艺”只是单纯的摆弄各种茶具,知道了饮茶之宜与饮茶之禁,知道了茶之深远、茶之无穷。

说起茶艺,我想先说说我从这门课中学到的新知识,学习了茶艺,我不仅知道了茶的原产地是中国西南云贵川等地,还知道茶可以分为绿茶、黄茶、黑茶、青茶(乌龙茶)、白茶和红茶六大类,其中绿茶茶多酚未被氧化,绿茶是以适宜茶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而成,绿茶的名品有西湖龙井和苏州碧螺春;而红茶的茶多酚氧化程度最高,世界四大名红茶为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和锡兰高地红茶。

中国有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它们各有各自的特点,有香醇、清新、香浓,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放松和升华。

接下来,我就谈谈学习了这门课程,我对茶艺的理解。

“茶艺”一词起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源于台湾,茶艺是科学的、人文的,“茶”即是茶叶,“艺”可以理解为技艺和艺术,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美妙品享一杯茶的方式、艺术。

说起茶艺,就不得不提茶艺六要素,茶艺六要素为:茶、人、水、器、境、艺。

茶是茶艺的原料,有了茶,才能来谈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人是执行者,没有人,茶只是茶叶,而不能形成意境,也不会有人去领略和欣赏;水的选取,也是十分重要的,水之美为清、轻、甘、冽、活,优质的水泡茶,才能使茶的味和美体现出来,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写道“上用山水,中用江水,下用井水”可见,水的选用对茶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器,即为泡茶和品茶的的器具,器之美可分为茶具的形之美和茶器的组合美;境,是指品茶的一种意境,只有使人感受到茶之意境,才能体会到茶艺的内涵;艺,是茶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有了艺,茶才能够体现出其醇美、味浓,才能够使人感受到品茶的艺术和境界。

茶道与茶艺论文

茶道与茶艺论文

茶道与茶艺论文中国茶道的精神是俭、清、和、敬、静。

即廉俭朴实,心地纯洁,和睦相处,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与茶艺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道与茶艺论文1茶文化在茶艺教学中的影响摘要: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也是茶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近几年,茶艺教学重视冲泡技艺而忽略了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已与东方哲学思想相融合,对人们的生活习惯、艺术追求、审美标准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各地的生活习惯也融入茶事活动中,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俗茶礼,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文探究了茶文化在茶艺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茶艺;教学;茶文化;历史;民俗茶艺起源于中国,是在茶道精神指导下,讲求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茶文化的集中体现。

茶艺,简单来说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这其中泡茶是“茶艺”的主体。

在茶艺课的教学中,笔者不断深思,茶艺如何教好,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如何达到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

但学生们将茶艺仅仅理解为泡茶的技艺,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感受到茶文化贯穿于茶艺表演中的精髓。

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时结束了它的生命,当我们将茶叶重新放入茶壶中冲泡时,却是茶的第二次生命。

我们该怎样用心去领悟到茶生命的又一次轮回?1中国茶文化发展千百年,茶文化彰显了一种永恒的魅力,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融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儒、道、佛诸家的深刻哲理。

这在学习茶艺和教学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部分,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同学们更热情于操作技能课,对于茶艺来说停留在最浅的层面——泡茶。

而茶艺要求我们掌握“泡好一杯茶的技术,品好一杯茶的艺术”,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学好茶文化是学好茶艺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早在神农时期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并逐渐演变为日常生活的饮料。

中国茶道文化论文1500

中国茶道文化论文1500

中国茶道文化论文1500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

据记载,当时古人开始饮茶,并认为茶有清热解渴、提神醒脑的功效。

茶在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并逐渐形成了茶道的基本理念和仪式。

茶道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演变和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和宋代。

唐代是茶道蓬勃发展的时期,茶道文化开始受到国家政府和文人雅士的重视。

而宋代则进一步完善了茶道的礼仪和茶具,并将茶道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追求精神和身体健康的一种方式。

二、茶道的核心理念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追求心灵平静和内心宁静的修行方式。

茶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注细节和内涵的表达。

在茶道的实践中,人们通常以茶艺师为主导,通过烹茶、品茶、赏茶等环节,将心灵与自然相融合,感悟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茶道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和敬清寂、和合开放、和美仪态和和声雅乐。

和敬清寂是茶道的基本准则,强调尊重他人、保持内心的平静。

和合开放强调的是分享和团结,茶道不仅仅是个人修行的方式,更是一种社交和交流的方式。

和美仪态则注重修身养性,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姿态去体现内在的美感。

和声雅乐则是借助音乐和声音来衬托茶道的氛围,使茶道更具灵性和美感。

三、茶道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茶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尊敬、谦和、细致等价值观融入到茶道礼仪中,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的行为举止和思想境界。

其次,茶道成为中国人交流沟通的桥梁,在茶道的世界里,不同阶层的人们可以放下身份和地位的差别,以茶会友,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再次,茶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茶叶产业的兴盛和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茶道与茶艺选修课范文

中国茶道与茶艺选修课范文

中国茶道与茶艺选修课范文中国茶道是道家的化身,这一切的背后潜隐着微妙的哲学。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道与茶艺选修课范文,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道与茶艺选修课范文1我的《中国茶文化》选修课学茶几年来,在茶文化的博大里常感自己的虚空与无知,不敢轻易发声。

但是终于在这个学期,为南校和北校两个校区的学生开设了《中国茶文化》的选修课,共54个学时。

我试图让自己在皓首穷经孜孜不倦的学习之余,从我擅长和体会深刻的茶文学茶史学切入,兼及饮茶科学知识和茶艺表演的理论与实践,将我对茶的认识、对茶文化的理解,将自己学习茶文化以来的喜悦和改变,与我的学生们共同分享。

我努力在教学和研究茶文化的同时,重新系统地学习和整理自己对于茶文化研究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与体会,力图将对茶的认知上升到思想与美学的层面。

十分感谢我的学生们的热情和支持。

从上课的课堂效果中,从他们课后的微博与信息的反馈中,我收获了很多感动。

课后,经常有纯真热情的学生相伴我走到校门口,就是为了能多一点时间与我交流他们的课堂体会。

我亦总是能在自己的文化事业中感受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和文化传播者的幸福。

为此,在这个博客之中,我将逐步增添栏目,为我的大学生们进行茶文化基础知识的普及与推广。

中国茶道与茶艺选修课范文2中国茶文化心得体会经过这几次关于中国茶文化的学习,我对茶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也大大的提升了对中国茶的浓厚兴趣,了解到中国茶的文化的历史是非常的悠久的和很有历史意义的,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和文化不是我们一时就可以了解的,所以需要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的探索,通过这次的听课,也对中国茶的分类,地域的分布,还有一些简单的识别,以及泡茶所需要的用具有了一些浅层的了解。

还欣赏了茶艺的表演。

虽然中国茶叶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但比较科学的分类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

茶艺结课论文

茶艺结课论文

课程论文2016~2017学年第一学论文题目:论日本茶道课程名称:茶与茶艺任课教师:文如泉班级:14 中本( 1)班学号: 14411002 姓名:蒋子奕2016年 12 月和敬清寂——论日本茶道摘要:茶与禅宗的结合, 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即茶文化现象。

茶禅一味, 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天地人和的最高境界。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 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 还将中国的种茶、饮茶之道进行传播, 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村田珠光、茶道的中兴之祖武野紹鴎都是通过拜禅师学禅, 将禅的哲学内涵与茶道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结合起来, 并一步步将日本茶道发扬光大, 禅宗无疑是影响日本茶道精神内涵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日本茶道,从"露地"、"茶室"环境、"床の間"、"天井"、"畳"的布置,到"懐石料理"的选择;从茶道仪式过程,到人的心境,都体现了其精神内涵, 即和、敬、清、寂, 形成了日本茶道独特的思想艺术体系。

关键词:日本茶道和敬清寂茶禅一味审美特征一、导入语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

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

自从奈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带回日本之后,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发芽了。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

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二、历史起源众所周知,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

茶首次传播到日本的时间还要早一些,据文献记载,隋文帝开皇十三年,茶已传到日本。

至唐代,茶叶由日本高僧最澄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发芽,日本栽培茶树由此开始。

后弘仁六年,嵯峨天皇巡幸近江,过京都西北的崇福寺和梵释寺时,因大僧正永忠亲自煎茶奉献天皇,天皇饮后龙心大悦,赞美有加,便命令进行种植,设立造茶所,专供宫廷,在皇宫中的法要会式里面也有使用茶的纪录。

关于茶道的论文

关于茶道的论文

关于茶道的论文饮茶具有很多好处,比如安神、静心和陶冶情操,可以抛除一切杂念,与禅宗美学所表达的宁静、自然和简约的理念不谋而合。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茶道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关于茶道的论文1我国传统岁时食俗中的茶文化摘要:“茶”在中国传统岁时食俗中是一个重要的物象,以其用途可分为时令之茶、和睦之茶、祭祀之茶三种类型,它们具有保健强身、和睦亲友、沟通天人等功能,兼具神圣性和世俗性。

关键词:岁时节日;饮食习俗;茶文化“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所需品,不仅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传统岁时食俗中,无论是在春节,还是在端午、中秋等,都是一个重要的物象。

茶,以其用途大致可归纳为时令之茶、和睦之茶、祭祀之茶三种类型,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1时令之茶茶,具有止渴、清神、消食、利便等保健功能,深得大众喜欢。

而在中国传统岁时节令里,不管是茶坊,还是一般的家庭都会提供一些合乎时令之需的茶。

1.1茶坊的应时之供茶坊,又称茶肆、茶邸、茶馆,不仅是中国人社会饮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集聚地。

早在汉代,四川地区就已经出现了茶市。

中唐以后,茶坊遍布于城乡人口汇聚之处,且生意兴隆,如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记录了当时茶坊的盛况。

为了招揽顾客,茶坊会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售卖时令之茶,宋代《梦粱录》记载,茶坊“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1]130。

到了清代,这一传统仍存,《清嘉录》记载三伏天的情形:“好施者于门首普送药饵,广结茶缘。

街坊叫卖凉粉、鲜果、瓜、藕、芥辣索粉,皆爽口之物。

……茶坊以金银花、菊花点汤,谓之‘双花’。

”[2]86同时,茶坊也注意营造不同时节的装饰环境,烘托氛围。

“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流连食客。

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

”[1]130尤其在传统岁时节令之时,茶坊根据岁时的特点进行装饰。

中国茶道礼仪论文

中国茶道礼仪论文

中国茶道礼仪论文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作为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表达情感、沟通思想和传递美学意境的一种艺术形式。

本论文将探讨中国茶道的礼仪体系,深入了解其特点、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延续发展。

一、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

在古代,茶被视为一种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因此被广泛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茶不仅有药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茶的烹饪、饮用以及与他人共享的过程逐渐被规范化,并形成了一套复杂而严谨的礼仪体系。

二、中国茶道礼仪的特点中国茶道礼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尊重自然:茶道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对茶叶的认知和欣赏。

茶道家常常会前往自然山水之间采摘茶叶,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尊重他人:茶道注重尊重他人,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

在茶道表演中,服务者会细致入微地为客人煮茶,以体现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怀。

3. 艺术表达:茶道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注重表达情感和情绪。

通过选用不同的茶具、煮茶的动作和水的流动等细节,茶道家能够传递出不同的美学意境。

4. 精益求精:茶道鼓励追求卓越和完美,注重细节和精致。

茶道家经常在不同的场合中不断练习和改进,以提高自己的茶艺水平。

三、中国茶道礼仪的重要性中国茶道礼仪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首先,茶道礼仪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细致观察力。

茶道的繁琐程序要求从烹饪到品饮,每个环节都需要细致入微地操作,这有助于培养个人的耐心和专注力。

其次,茶道礼仪还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茶道表演中,服务者和客人之间会有很多互动,包括问候、致意和对话等。

这种互动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彼此的感情。

此外,茶道礼仪还能提升生活的美感和品质。

茶道所强调的自然、艺术和细致,使茶道家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去欣赏和感受美好的事物。

四、中国茶道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茶道礼仪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茶艺工作总结论文(2篇范文)

茶艺工作总结论文(2篇范文)

茶艺工作总结论文茶艺工作总结论文(2篇范文)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

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茶艺工作总结论文(2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茶艺工作总结论文(2篇范文)1伴着浓浓茶香,茶文化会员们聚集于此,共同学习茶的精髓。

著名诗人林浦有诗云: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忔古人。

品茗聊天是笑谈人生、抒发情怀的最佳休闲方式。

一壶清茶,沏出浓浓感悟;更倚赖茶文化所带来的抒逸,亲和,利于交流的良好气氛。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茶文化,走进茶世界,特地举办了这次活动。

背景:鉴于新会员对茶的不甚了解,也为了使新成员们相互认识并学习到一些基本茶艺。

茶艺社团于10月10日在三年级四班教室举办了本次活动。

目的: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又是生活的艺术!新成员们再次相互认识了解,同时用茶的雨露浇开我们心中的堡垒,使我们明心见性,体味茶中人情,享受茶中高雅的境界。

活动效果:①会员们踊跃参与,现场气氛活跃,小组比赛争奇斗艳,每个参与比赛的社员都可以各尽其长;②小组精彩的表演给参与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参与者亲身体会到茶艺的高妙。

存在的问题:①没有考虑到人数与空间的搭配,导致教室有点拥挤②器具不够③存在缺席情况。

建议:①合理安排活动现场人数关系②活动前将器具准备充分③开展活动前发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加强会员们的集体荣誉感茶中岁月,水中情怀。

伴着浓浓茶香,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茶艺工作总结论文(2篇范文)2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艺美学漫谈游晓冰(武夷学院茶学与生物系09级茶学一班20094131046)摘要:中国茶艺是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独特而优美的表现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作为研究生活和艺术的一门综合学科,中国茶艺美学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

本文主要从美学基础、美学特征和美学形式三个方面对中国茶艺进行粗略漫谈。

关键词:中国茶艺;美学基础;美学特征;美学形式Rambled on Art of Chinese Tea in AestheticAbstract:The art of Chinese tea is part of the Chinese tea culture. The more attention people pay to its unique and exquisite performance form, the more interest they have. A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life and art, the art aesthetics of Chinese tea i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form and spirit. This article mainly rambled on the art of Chinese tea in aesthetic from three aspects : the aesthetic foundation,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form .Keywords:Art of Chinese Tea ; aesthetic foundatio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form一般认为,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茶艺美学,作为茶文化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更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对于茶学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学习中国茶艺美学,将有助于提高对茶艺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鉴别能力和提升茶艺的美学思想。

1 中国茶艺美学基础茶艺美学既是生活美学,也是人生美学,它强调过程胜于结果。

中国茶艺,首先在现实的基础上美化生活,继而完善人生,从而形成了中国茶艺美学的三个基础。

1.1 从自然中形成规范从自然中形成规范是中国茶艺美学的首要基础。

茶艺中的“茶道”,即以饮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活动,是洋溢着道家的浪漫理想、儒家的治世机缘、佛家的淡薄节操的高雅精神[1]。

饮茶起初,人们随地、随兴而行的,并无过多的规矩约束,表现了道家顺应自然的无为思想。

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饮茶方式有了较具体的规范。

而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对道家的思想并不排斥,于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成为茶艺中很重要的美学观点。

随着佛教的传入,其“清静、和平、敬谨”思想也融入到了中国茶艺。

从本土固有的道儒美学观,到吸纳外来的佛家思想可见,中国茶艺美学思想是在自然中形成的规范,并非人为的硬性凑合。

1.2 从快感中享受美感中国茶艺的美是综合的美,整体的美,它包含有视觉的美、嗅觉的美、味觉的美、听觉的美和感觉的美[2]。

这些美的巧妙组合,使人的感官得到快感,进而达到精神上的全面美感。

六大茶类的不同色泽和各色精美茶具的搭配,是体现视觉的美;不同品类茶叶散发出的馥郁香气,是体现嗅觉的美;不同品种茶有不同滋味,同类茶又因时、因地、因人而具有的微妙区别,是体现味觉的美;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注水叮咚、轻烟袅袅及柔美音乐,氤氲出的听觉和感觉的美,将中国茶艺从感官上得到的快感升华为更高层次的茶艺美学。

1.3 从动静中领悟人生中国茶艺美学是动静结合,不断发展的美学。

整个茶艺活动都是在动静的起伏、交织中完成的。

它在动态中孕育着宁静的美感,在清寂中烘托出灵动的韵律,它是经由动静与和谐交融所舞动出的美学作品[3]。

水是动态的,茶叶是静态的,动静的微妙结合,幻化成醇美的茶汤。

好的茶叶需要天地人三结合,好的水需要天地人三结合,因此所幻化成醇美的茶汤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自然结晶。

从天地人三位一体中找准生命的坐标,在动静中领悟人生意义,感受具有意境美的中国茶艺美学。

2 中国茶艺美学特征中国茶艺的美集中体现在它特有的美学特征上,即显著的东方美学特征、显著的民族特征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4]。

凡此种种,充分说明中国茶艺美学是中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显示了中华民族人格的魅力。

2.1 中国茶艺美学显著的东方特征中国茶艺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向,即中国茶艺的东方美学特征。

东方美学以审美意识的表现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它表现为艺术和技术的欣赏、创造,是审美创造与审美欣赏的密切结合。

东方美学,是艺术的美学、技术的美学、也是文物的美学、民族文化的美学。

它把东方人的审美意识、东方人的美感、东方人的审美观念看作美学。

中国人的审美型,可以分为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镂金的美。

这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两种美感或称之为美的理想,而这也是中国茶艺东方美学的真实写照。

2.2 中国茶艺美学显著的民族特征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艺是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的体现。

唐代是中国茶艺定型和完备的阶段,早在1200多年以前,陆羽就总结前人饮茶的经验,在《茶经》中对茶艺做了系统的阐释。

随后的宋代,饮茶风气更盛。

到了明清时期,瀹饮法的定型与发展使茶艺更为精湛。

中国茶艺与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无论在审美文化还是审美意识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由于对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向的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美学现象。

“茶艺”一词,虽真正提出于现代,但它却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中国儒、释、道的文化精髓,是基于中国传统的饮茶艺术上的,具有中国茶艺美学显著的民族特征。

2.3 中国茶艺美学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意识和文化也会有所变化。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形成的民族审美意识、审美文化为其连续体。

以文物和艺术为依据,可与审美理论相印证。

就中国茶艺而言,现代茶艺虽是传统茶艺的传承,与传统茶艺是同个连续体,但在饮茶的艺术和技术方面,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有显著区别的[5]。

换言之,中国现代茶艺是在传统茶艺基础上的一种创新茶艺,是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意识表现出来的,是传统茶文化和茶艺的继承和发扬,有着显著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3 中国茶艺美学形式茶艺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茶艺表演,作为中国茶艺美学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给人们以最直接的感动,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生活化和艺术化的饮茶方式,是艺术与技能的有机统一。

3.1 茶之美我国是世界上茶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按加工工艺不同,分为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其外形品质特征各异,尤其是绿茶,由于杀青方式不同,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等四种。

而这四种工艺所加工的名茶按外形又可分为十大类型:扁形、针形、螺型、眉型、珠形、曲型、片型、雀舌形、兰花形、菊花形,可谓千姿百态。

在茶艺表演中,特别是用高筒玻璃杯冲泡时,杯中轻盈飘渺、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实则是一种美的享受。

3.2 茶器之美茶器指的是泡茶用具。

古代茶器种类繁多,唐代茶器的种类可分为茶坞、茶人、茶笱、茶箴、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十项。

茶器从制作材料看,先后经历了金银器、玉器、钢器、漆器、陶器、瓷器、紫砂壶、玻璃器。

现代茶器则比较简单,根据所泡茶的种类,主要选用以瓷、玻璃、紫砂为材质制成的各种形态的茶器。

瓷有白瓷、青瓷、红瓷,所制成的茶器十分美观。

茶艺表演者通过茶器的巧妙组合和摆放,使茶器更显美感。

3.3 茶席之美最早出现“茶席”一词的是童启庆教授编著的《影像中国茶道》,随后周文棠先生所著《茶道》也出现了“茶席设计”一词[6]。

综合理解为,茶席作为沏茶饮茶的场所,首先是一种物质形态,实用性是它的第一要素。

同时,茶席又是一种艺术形态,艺术性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茶席精神内涵的诠释更为生动、深刻。

茶席设计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有:茶品、茶器、铺垫、插花、焚香、挂画、相关工艺品、茶点茶果、背景、音乐、服饰、解说等。

一个好的茶席设计体现着美的和谐,使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更为形象完整。

3.4 茶技之美茶技之美也就是茶技神韵之美,茶艺是基于人们日常生活而绽放出的民族之花。

表演者的修养悟性、技能展示关系到茶艺演绎所能达到的意境或者创意。

近几年表演性茶艺的创意深入人心,如江西的《惠安女茶俗》、《洞庭茶俗》,广西的《珠海渔女》,杭州的《九曲红梅》、《龙井问茶》,北京老舍茶馆的《五环茶艺》等。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举行的茶艺大赛涌现了大量的优秀表演者。

欣赏茶艺表演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

艺美主要靠表演者技能,也是表演者仪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

仪表是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美通过沏泡表演者的茶席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

4 结束语总之,中国茶艺之美,美在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里,美在中国茶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光辉里[7]。

茶艺美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将对我们的生活、情感与品质有重要的影响。

以上仅是个人对中国茶艺美学的粗略漫谈,在此,笔者恳切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批评和指导,以期对中国茶艺美学实质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刘勤晋.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23-126.[2]范增平.茶艺美学论[A].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版),2002(2):46-65.[3] 余悦.中国茶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243-2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