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第十次文综模拟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10 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确立(含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10 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确立(含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10 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确立【十年真题】1.(2019·江苏高考·16)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右图。

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答案】A【解析】“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可知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故A项正确;各州的矛盾和分歧无法消除,因而后来爆发了南北战争,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故C项错误;邦联政治体制在美国独立后就正式建立,故D项错误。

2.(2018·海南高考·18)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

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答案】D【解析】据材料“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内阁成员是因为腐败而被迫辞职,与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无关,故A项错误;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秉持相同的阶级立场,故B项错误;当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并非权力的中心,故C项错误;据材料“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当时美国民主党利用控制的众议院制衡共和党,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故D项正确。

3.(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答案】C【解析】材料涉及的是联邦政府内部总统和内阁成员之间的矛盾斗争,与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1787年宪法,总统和内阁有明确的权限划分且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故B项错误;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中美国总统亚当斯和内阁成员都属于联邦党人,两者政见不同是属于联邦党派内部的斗争,故D项错误。

(word完整版)2019年高考试题——文综(福建卷)历史解析版(2)

(word完整版)2019年高考试题——文综(福建卷)历史解析版(2)

2019年高考试题——文综(福建卷)历史解析版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以下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考点】古代文字【解析】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

【答案】C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考点】古代的城市【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C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那么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那么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考点】古代商业【解析】此题与其说考历史,不如说考语文文言的阅读理解,“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那么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

2019-2020年高中毕业班10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毕业班10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毕业班10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注意:1.本套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

非选择题,请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 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是要求的。

24.《礼记》对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有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

图4为春秋时期郑庄公祭祀坑遗址出土的文物,这一发现可以说明A.春秋时期严格的等级制B.考古发现具有偶然性C.王室衰微,“礼崩乐坏”D.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型25.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做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地的土特产品征收,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由官吏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

这一措施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8.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C.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26.《唐律疏议》记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材料可以表明古代法律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 B.以维护公众利益为主要目的C.是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D.以民间私法为主要立法方向27.明朝出现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海瑞谏嘉靖,几近痛骂,嘉靖帝碍于舆论,无可奈何。

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在君主屈尊求情下仍决不让步。

这说明明朝 A.士大夫民主意识觉醒 B.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C. 中央集枳的削弱 D.君主与士人共治天下28.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人人心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29.梁启超在1903年指出:“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

福建省2019届高三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福建省2019届高三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土习俗等。后人在研究宋史时,除官修史书外,还重视对此类书籍的利用。由此可知
()
A. 区分官修史书与私人著述是研究历史的前提
B. 官修史书可以弥补私人著述视角单一的缺陷 C. 私人著述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原本面目
D. 亲历者见闻形成的私人著述最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 C
【解析】 “宋人孟元老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东京梦华录》,记述了汴京城市面貌、岁时物
知识的能力。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
5. 19 世纪 90 年代中期,嘉定县大多数传统商品被洋货所取代,如火柴、肥皂、窗玻璃逐
步代替了火石、皂荚和窗户纸。这种现象表明,当地(

A. 传统工艺日见式微
B. 居民生活习尚渐变
C.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答案】 B
D. 外国商品大量倾销
【解析】 从材料中“大多数传统商品被洋货所取代, 如火柴、 肥皂、 窗玻璃逐步代替了火石、

A. 英文字母的传人
B. 科举制度的废除
C. 白话文运动的发展
【答案】 C
D. 国民素质的提高
【解析】 “请教育部速定国语标准, 并设法将注音字母推行各省区, 以为将来小学改国语之
预备”“ 1918 年;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 1922 年,除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外,所
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主要得益于白话文运动的发展,故
C 正确;
AB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解题的关键是“请教育部速定国语标准, 并设法将注音字母推行各省 区,以为将来小学改国语之预备”“ 1918 年;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 1922 年,除语文
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

广西南宁市2019年高三10月摸底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西南宁市2019年高三10月摸底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西南宁市 2020 届高三 10 月摸底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
1.西周的礼制非常严格 , 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
, 由太史负责 ; 而对公卿一级贵族的赐
谥工作则由低于太史的小史负责。这一举措 ( )
A. 保障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B. 巩固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C. 维护了周王的专制统治
D. 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
5.在 1874~ 1894 年的 20 年间 , 清政府财政收入由 6080 万两上升到 8103 万两 , 增长幅度为 30%。这一变化打
破了自乾隆中期以后一百多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长期徘徊在
4000 万两左右的局面。晚清财政收入迅速增长
主要得益于 ( )
A. 清政府关税自主改革措施
B.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B 符合题
意;材料没有体现官商勾结加剧了统治黑暗, A 错误;材料只是体现无论是宋真宗的外戚还是许多达官显贵
多与联姻, 没有涉及女性的社会地位, C 错误;材料体现了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说明宋代抑商政策的松动,
而不是“抑商”政策遭遇严重挫折, D错误。
4.明初朱元璋发布的《教民榜文》规定 : “今出令昭示天下 , 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 , 一切小事 , 须要经
B.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人们价取向 D. 国家的“抑商”政策遭遇严重挫折
【答案】 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宋真宗外戚刘美不但将女儿嫁给开封茶商马季良
, 而且其子娶了“来自裨贩”的嘉州土豪
王蒙正之女另外 , 宋代的达官显贵如韩琦、王安石等人的女婿大多是富家子弟。”可知,无论是宋真宗的外
戚还是许多达官显贵多与联姻,这反映了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云南省大理市2019届高三10月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云南省大理市2019届高三10月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云南省大理市2019届高三10月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历史1.《左传·昭公》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凡是士以上的等级都是世袭的,并规定“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

当时,这一举措A. 促进了国家统一B. 提高了劳动效率C. 有利于巩固统治D. 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这一制度是分封制。

主要影响是巩固统治;C项说法正确;A,B,D说法以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

2.北宋时,有人指出:“(魏晋至隋唐)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

”这说明北宋时A. 佛学成官方主流意识B. 儒佛思想实现了融合C. 佛教呈现兴盛的状况D. 儒学面临复兴的重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魏晋到隋唐时期儒学影响力减弱,佛教影响力增强,因此到北宋时,儒学面临着复兴的重任,故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虽然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的冲击,但是儒学仍是官方主流意识;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儒佛思想实现了融合;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晋到隋唐时期佛教的影响,无法得出北宋时期佛教呈现兴盛的状况。

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3.当过商贾、牙人的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强调“农贾乐业,衣食滋殖”,认为“农安于田,贾安于市”则财用充足,否则国家必贫困。

这说明唐甄A. 要求废除重农抑商政策B. 认为商业比农业更重要C. 认识到商业活动的价值D. 提出经济要均衡地发展【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唐甄认为商业的作用很大,认识到了商业活动的价值,C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相反,排除;体重并没有说商业与农业谁重要,B项排除;D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

4.清朝废除了沿自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总督、巡抚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

军机处曾上折曰:“近来督抚提镇之权,亦大盛矣,挟赫赫炎炎之势,令人敢怒而不敢言,即有过举,谁为参究?”这反映出清朝的上述举措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打破了地方权力制衡架构C. 注重监察制衡行政的作用D. 有利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答案】B【解析】材料中“清朝废除了沿自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总督、巡抚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挟赫赫炎炎之势,令人敢怒而不敢言”可知废除御史制度,总督权力渐升,打破了地方权力制衡,B 项说法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央地方的关系,A项排除;古代重视加强皇权,C项错误;废除御史制度,打破权力制约,不利于地方稳定,D项错误。

【详解】广东省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详解】广东省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5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其贴在指定位置,然后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草稿纸或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期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

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

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

这反映了当时A. 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B. 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C.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D. 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礼乐制度的影响,中国贵族文化的首要标志是“礼”,在春秋时代的社会,“礼”无处不在,在战场上,人们也要遵守“战争礼”。

春秋时代的战争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材料内容体现了战场上“礼”的表现,故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春秋时代的战争礼,无法得出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故A选项错误;春秋时代儒学没有被作为治国理念,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春秋时代战争所共同遵守“礼”的体现,没有体现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的信息,故C信息错误。

湖南省益阳市2019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益阳市2019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益阳市箴言中学2019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019、5、31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1.战国至秦汉,铁农具和牛耕先后在黄河流域普及,北方旱地采用耕耙耢压锄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开展农业生产。

这说明A. 铁器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B. 黄河流域是中国传统农业产生的源头C. 北方农业生产时常遭受旱灾的严重威胁D. 工具的进步有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耕耙耢压锄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体现了古代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而这是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为前提和基础的,D项正确;材料谈了铁农具在黄河流域的普及,而不是铁器的出现或使用,排除A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黄河流域是中国传统农业产生的源头,排除B项;“北方旱地”“抗旱保墒技术”并不等于北方常遭受严重旱灾,排除C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耕耙耢压锄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结合所学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特点分析解答。

2.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

”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

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

这反映了当时A. 地方吏治废弛B. 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 君主专制加强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材料文字“汉代多次出现……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儒家伦理得到强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A项地方吏治与题干无关;B项的礼乐制度指的是先秦的礼仪典章和雅乐教化制度,这同样与材料无关;本题旨在说明汉朝时儒家思想的强化,C项君主专制非本题强调重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教材主干知识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干大意是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理应予以禁锢二世(本辈及子辈)的处罚,但太尉刘恺引用《春秋》之义,劝说安帝仅禁锢罪臣本人,未株连子孙。

2019届北京市高三下学期零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解析

2019届北京市高三下学期零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解析

2019届北京市高三下学期零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2019.3★祝考试顺利★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从商周时起,越人就有以原始瓷器随葬的传统。

战国时期百越贵族墓中出土了大量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器,少有青铜礼器出土。

这一现象说明A. 宗法分封制在南方得到完整保存B. 战争频仍促进了青铜冶铸业发展C. 手工业官营不利于生产技术改进D. 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以大规模使用陪葬器物为重要特征的重敛厚葬之风是中原传统丧葬习俗的重要特征之一,依据材料可知,商周战国时期这一风气逐渐向周边百越等民族的居住地区传播扩展,说明了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融,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宗法分封制是按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配政治权利,与重敛厚葬的风气出现在南方地区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百越等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厚葬风气,与青铜冶铸业的发展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百越等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厚葬风气,并未涉及手工业官营的特点。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东汉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记载了当时所见西汉时期各学术流派的著作,以下是各派著作数量变化的简单统计:对上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汉初学术思想较为繁荣②社会动乱导致文化衰落③朝廷禁止诸子思想传播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代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的影响。

依据材料可知,汉初各学术流派的著作数目都比较多,这说明汉初学术思想较为繁荣,①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导致文化衰落,不是由社会动乱导致的,②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朝廷并未禁止诸子思想的传播,否定诸子的存在,③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④项正确。

广西南宁市2019年高三10月摸底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西南宁市2019年高三10月摸底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西南宁市2020届高三10月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西周的礼制非常严格,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由太史负责;而对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工作则由低于太史的小史负责。

这一举措( )A. 保障了贵族的政治特权B. 巩固了社会的等级秩序C. 维护了周王的专制统治D. 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西周的礼制非常严格,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由太史负责;而对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工作则由低于太史的小史负责。

”可知。

西周的礼制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及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都有明确的规定,故B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无论是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还是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都有明确的规定,材料体现的是丧礼中的赐谥,没有涉及其他方面,故A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维护了周王的专制统治”的说法不准确,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丧礼中的赐谥,没有涉及文化交流方面,D错误。

2.汉武帝以后,随着儒学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行和民众自下而上的主动学习,汉族民众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他各族人民在意识、行为、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也渐趋一致。

究其原因是,汉代儒学A. 强调天人合一B. 倡导大一统观C. 劝君主行仁政D. 宣扬君权神授【答案】B【解析】【详解】“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他各族人民在意识、行为、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也渐趋一致”体现了统一思想,其原因主要是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并且蕴含大一统思想,故选B项;天人合一、劝君主行仁政和宣扬君权神授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ACD项。

3.宋真宗外戚刘美不但将女儿嫁给开封茶商马季良,而且其子娶了“来自裨贩”的嘉州土豪王蒙正之女另外,宋代的达官显贵如韩琦、王安石等人的女婿大多是富家子弟。

这反映出当时( )A. 官商勾结加剧了统治黑暗B.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人们价值取向C. 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D. 国家的“抑商”政策遭遇严重挫折【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宋真宗外戚刘美不但将女儿嫁给开封茶商马季良,而且其子娶了“来自裨贩”的嘉州土豪王蒙正之女另外,宋代的达官显贵如韩琦、王安石等人的女婿大多是富家子弟。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高考信息题历史(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文科综合卷历史部分,总分100分,时量50分钟。

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

……周避犬戎难,东徙(迁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岐、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周平王将之赐给秦襄公。

以上史实说明当时A.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B.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霸主C.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D.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25.“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慎到、田骈也。

”其中反映出A.诸子百家相互诘难的态势B.对法家思想主张的直接否定C.对儒家思想主张的全面肯定D.对道家思想主张的理性评价26.《新约》里,神说:“我是阿尔法,我是欧米伽,我是首先的,我是最后的,我是初,我是终。

”(圣经启示录22:13)。

在希腊字母表里,第一个字母是“Α,α ”(Alpha)代表开始,最后一个字母是“Ω,ω”(Omega)代表终了。

由此可见A.古代希腊文明影响广泛深远B.《圣经》成书于古希腊时期C.基督教渊源于古希腊的宗教D.《新约》记录了古希腊历史27.“荷兰的贸易量在1698至1715年期间达到顶峰,而且,在那些年月里,荷兰商船队的规模仍为英国的两倍,可能等于法国的九倍。

但当时,荷兰在全部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正在下降。

因此,所出现的是一个相对而非绝对的衰落。

”荷兰相对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英法政治制度较为先进B.英法海军力量强大C.荷兰商业经营方式落后D.荷兰殖民地较狭小28.本杰明·富兰克林意识到在莱顿瓶发电产生的火花与天空中的闪电之间有相似之处,就用风筝试验加以证明。

2019届江西省临川一中(实验学校)高三高考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9届江西省临川一中(实验学校)高三高考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19届高考最后一模文综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的一段话:“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这些话反映的主要思想是A. “和而不同”B. “民以食为天”C. “无为而治”D. “崇尚礼乐教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和如羹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的大意是像羹汤一样调和多种滋味,只有一种味道的羹汤难以下咽,应该有多种滋味调和。

说明既要和,又要有不同即“和而不同”。

故答案为A项。

B 项,“民以食为天”的意思是百姓以粮食、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材料未涉及有关粮食的信息点,排除;CD项,“无为而治”的意思是无为而治理,材料强调的是羹汤要有多种味道、声音要“七音,八风,九歌”“相成”,与“无为而治”、“崇尚礼乐教化”无关,排除。

【点睛】文言文选择题,这类题目往往被认为是难度最大的,是最难做对、很难拿到分数的。

其实,解答这类题目也是有一定技巧的。

不管出题人如何选择古文的语句,都会隐约说明所选句子的用意。

方法是:①分析题目的主题,到底是研究什么;②分析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③通过这些分析再回过来研究文言文句子,这些句子是证明主题的证据,因此可以猜测到其隐含的意思了;④分析文言文的句子大意即可。

2.《史记》中《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后本纪》依历史变化顺序而编写;司马迁认为“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而“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是不对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人物传记在《史记》中占有重要地位B. 司马迁撰写《史记》坚持了实录精神C. 秦朝灭亡为后世提供了历史借鉴作用D. 司马迁承认历史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的大意是:秦国夺取天下多暴,然而社会发生了变化,是很大的成功。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Ⅰ)(解析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Ⅰ)(解析版)
9.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是雅典城邦的核心力量,有权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但公民的含义狭小,不包括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所以A中的“民众”不等于公民,而D中的“人”也不等于公民,排除AD;只有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公民才有充分的参与政治的机会,排除C;雅典的陪审法庭作为司法机关,受理公民投诉,对“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进行最终判决”,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故选B。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D
【解析】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A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A;B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B;C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
7.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2019届全国高考原创仿真卷(十)文综历史试卷

2019届全国高考原创仿真卷(十)文综历史试卷

2019届全国高考原创仿真卷(十)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既体现了中央的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的舆论,在本质上体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时代特征”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社会经济水平”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也是中央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有利于中央而非各地区人才的选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第十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4.“‘商朝的外服’主要是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而在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

”由此可见,与商朝相比,西周王朝( )A.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B.强化了异族管理地方局面C.避免了地方权势的膨胀D.能有效控制王畿以外地区【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依据材料“在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可知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不强调形成等级序列,故A项错误;此题主要考查商周管理地方制度的不同点,西周管理地方的制度是分封制,并没有强调其对异族的强化,故B 项错误;依据材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势力的控制,故C项错误;分封制在实行之初在管理地方上比商朝的外服制更有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会减弱可以有效控制,故D项正确。

【答案】D25.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C.唐朝D.宋朝【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书画的发展——书法;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解析】秦朝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并且此时书法主要是自发阶段,故A项错误;汉武帝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唐朝时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故C项错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宋朝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宋朝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故D项正确。

【答案】D26.《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这反映了当时( )A.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B.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解析】材料反映出南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得到开发,但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故A项错误;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故B项正确;材料中南方物资充足,能够满足各地需求,但并不一定供给全国各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南方政治清明,故D项错误。

【答案】B27.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

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

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

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

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解析】《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都没有影响清朝的专制统治,故A、B项希望;根据材料“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和“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可推知应为甲午战争之后,《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早已宣传开来,故D项错误。

【答案】C28.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

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A.政治、外交等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解析】材料提及突进期为建国初期,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建国初期有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突进期内有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突进期除了“一五计划”之外,还有“三大改造”,改造与建设并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29.从近年来俄罗斯陆续公布的有关档案资料来看,1923年至1927年期间,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联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了122次会议,作出了738个决定,事无巨细地指导中国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这说明( )A.大革命胜利与俄国的正确领导相关 B.苏联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C.当时的中国革命受苏联的影响很大 D.中国共产党完全听命于苏联【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解析】大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故A项错误;苏联关注中国革命是材料反映出的现象,并非说明的问题,故B项错误;从材料“事无巨细地指导中国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可以看出中国的革命深受苏联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并没有涉及中共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C30.当时人们流传着:“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

”一时间,剪辫浪潮席卷大江南北。

此事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解析】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开始冲击中国,影响尚未达到席卷大江南北,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时期主要是农民反对清王朝和西方侵略者,未涉及剪辫浪潮,故B项错误;据材料“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民心,民国政府推行移风易俗措施,一时间,剪辫浪潮席卷大江南北,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C31.“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的军队。

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

”这一决定的提出( )A.促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体现红军长征途中军事战略方针的重大转折D.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解析】材料中强调“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但后面更强调的中心问题是“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故A项错误;红军已经从井冈山地区转移到云贵川地区,并非“开始转移”,故B项错误;这一决定出现于1935年的遵义会议后,会议取消了王明、博古的领导权,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战略的指挥下,红军长征采取更为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故C项正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开始长征,故D项错误。

【答案】C32.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C.《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D.《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考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解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体现的是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井冈山的斗争》发表于井冈山时期,体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战时期,体现的是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建国初期,体现的是毛泽东思想发展时期,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33.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B.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坚持在国际上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D.拉拢新中国以增加与苏联斗争的力量【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解析】从材料“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说明美国争取台湾的席位,故A项正确;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方案实质是阻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项错误;坚持在国际上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方案实际上是承认“两个中国”,为了阻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拉拢新中国,故D项错误。

【答案】A34.下面是“中国国内总生产结构”表。

表格数据实质上反映了( )A.民族工业有所发展B.小农经济逐步解体C.商业和服务业发展D.经济的近代化趋势【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析】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是现象,不是本质,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农业的生产额和比重都提升了,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不符题意,故B项错误;商业和服务业发展是现象,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依据表格中的时间是“1914—1918和1933”和制造业及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农业比重的降低,可见经济工业化趋势加快,故D项正确。

【答案】D35.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A.国会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B.赋予了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权力C.构建了“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D.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制【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解析】国会是由雅典和罗马的公民大会发展而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总统独立行使行政的权利是从英国的首相演变而来,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体现了对雅典和英国的继承,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雅典民主制中不能体系中央集权,因此不能体现雅典民主制的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曾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未及实行。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该学制包括《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附《通儒院章程》)、《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附《实业补习普通学堂章程》及《艺徒学堂章程》)、《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译学馆章程》、《进士馆章程》,还有《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各学堂奖励章程》和《各学堂考试章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