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一章第四节轮作与连作
作物生产技术 教学大纲
《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用对象:“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学生学时:216学时,12分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要求本课程属专业课,为“双带工程”种植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作物生产技术包括十章:第一章耕作制度;第二章小麦生产技术;第三章水稻生产技术;第四章玉米生产技术;第五章棉花生产技术;第六章花生生产技术;第七章大豆生产技术;第八章甘薯生产技术;第九章烟草生产技术;第十章其他农作物生产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掌作物生产课程体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作物生产的相关知识;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其主要任务是探讨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作物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技术基础。
其中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要把课堂讲授与作物生产紧密结合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及时介绍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及优良品种,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通过多媒体、幻灯及课外实验等方法,创造认识和动手机会,使同学增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执行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理论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及室内实验;栽培技术部分以练为主,辅之以精讲,讲重点及关键技术,并结合科研条件及实习场地条件等尽量增加实践环节。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突出“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组织能力。
四、考核方式、方法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试、实践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5%,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25%,实践成果考核占总成绩的50%。
五、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绪论(5学时)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了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任务,了解国内外作物生产和科研概况,使学生明确认识到目前我国作物生产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差距,明确今后的任务和奋斗目标,让学生感到作物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热爱农业科技。
轮作与连作
2. 3.
4. 轮作可以促进土壤中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的活动,从而 抑制病原物的滋生。
三、轮作的作用
2、防除或减轻病、虫、草害 防除或减轻病、
防除农田杂草: 1. 2. 3. 通过换种非寄主作物,使寄生性杂草(如大豆菟丝子)种子 发芽后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利用前作的根系分泌物抑制后作杂草的发生,如小麦根系的 分泌物可以抑制茅草的生长。 换种不同类型的作物,使生态适应性或形态与作物相似的伴 生性杂草(如麦田野燕麦、毒麦,稻田的稗草,谷子地的狗 尾草等等)容易结合土壤耕作等田间管理措施而得以防除; 通过水旱轮作,使前后茬作物田间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 从而达到抑制和消灭杂草的效果。这一措施对防除多年生恶 性杂草效果非常好。
二、轮作方式
单一作物的轮作: 大豆→小麦→玉米; 单一作物的轮作: 大豆→小麦→玉米; 复种轮作: 冬油菜- 玉米‖马铃薯→冬小麦/ 复种轮作: 冬油菜-谷→玉米‖马铃薯→冬小麦/ 玉米→玉米‖大豆→ 玉米→玉米‖大豆→冬小麦 换茬式(不定区)轮作:作物组成、轮换顺序、年限 换茬式(不定区)轮作 等都比较灵活。换茬的时限比较严格,但没有地块的轮换。 定区轮作:将地块分作若干个轮作田区,每个轮作田 定区轮作: 区按照预定的作物轮换顺序逐年轮作不同的作物。通常要 求年区相等,即完成一个轮作周期所需要的年限与轮作田 区数目相等。
2、不耐连作的作物 Upland rice, tobacco, egg plant, cucumber, pea, beet, millet, etc.
二、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3.耐短期连作作物 作物种类: 该类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为中等类型。 作物种类 : 该类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为中等类型 。 以甘薯、紫云英、萝卜等为代表。 以甘薯、紫云英、萝卜等为代表。 措施:间隔2 年种植一次受害较轻。 措施:间隔2-3年种植一次受害较轻。
轮作与连作植物生产原理
植物生产原理
(三)分区方法(了解)
农业区划在进行具体分区时,方法种类较多,主要有两大类, 即定性分析分区法和定量分区法。 1.作物生态适宜度比较法
这种方法是研究分析某一作物对土壤、气候、地貌等的要求,然后与 所研究地区的环境资源相比较,作出该作物适应性的分析,用作物生态适 宜度这个指标来表示。即用生态因素对作物的实际满足程度与最适指标比 值来表示。
植物生产原理
三、作物空间区划的划分方法
(一)指导思想
必须遵循下面四条基本原则: 一是要有明确的市场经济观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来安 排农业生产的植物品种或是调整植物布局和农业结构; 二是树立鲜明的生产观点,坚持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做到有用 可行;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正确完整地认识农业 生产的地区差异性,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是要有长远的观点,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做 出分阶段的安排,并保持连续性,着眼长远。
2019/12/20
植物生产原理
1. 小麦
2019/12/20
植物生产原理
2.水稻
2019/12/20
植物生产原理
3. 玉米
西北灌溉玉米区
青藏高原玉米区
黄淮海平 原夏播玉 米区
西南山地 玉米区
南方丘陵 玉米区
2019/12/20
植物生产原理
4.高粱种植区划 主要产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陕西、山西
2019/12/20
植物生产原理
二、作物空间区划的分区依据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部门资源状况、社会需求
(一)自然条件
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气候、土地、水等自然条件。这些 自然条件或自然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结构在时间、空间 的分布上是不一样的,这就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而农业 生产所依赖的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一 规律称之为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其中尤以影响农业生产最大的 气候条件如热量、水分的地域分异规律最显著。根据形成原因 和表现形式,可将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分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 性差异两类。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高教版)教学提纲
(2)增效 合理的间套作能够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多的经济收入; (3)稳产保收 合理的间套作能够利用农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
word 可编辑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怎样 ?
答 :一是粮食生产立足于“总量平衡,区域优先发展”;二是努力推进经济作物区域化种 植;三是逐步实现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 元结构的转变,实现饲料作物生产的独立化。 第二节 复种 一、 名词解释 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有 接茬复种、移栽复种、套作复种和再生复种 4 种形式。 复种指数: 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熟制:是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它以年为单位表示收获农作物的季数。 二、简答题 实现复种的条件是什么 ? 答 :一是热量条件;二是水分条件;三是地力与肥料条件;四是劳畜力、机械化条件。五 是经济效益大小。 复种都有哪些重要技术 ? 答 :一是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及品种; 二是套作与育苗移栽; 三是适时播种、 早发早熟。 第三节 间作与套作
word 可编辑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二、简答题 小麦前期的生育特点是什么?
答:长根,长叶,分蘖,生长中心以营养生长为主,冬前分蘖是决定穗数的关键 简述小麦分蘖发生的时间和规律。
答 :小麦分蘖发生的时间一般在幼苗长出 3片真叶时。正常分蘖发生的规律是:当主茎伸 出第 4叶时,主茎第 1叶的叶腋处长出主茎第 1分蘖,当主茎伸出第 5叶时,主茎第 2叶长出 主茎第 2分蘖;当主茎伸出第 6叶时,主茎长出第 3分蘖;第 1分蘖伸出第 4叶时,长出第 1 个分蘖的第 1分蘖(称二级分蘖),如此类推,新的叶片不断伸出,新生分蘖不断出现, 形成了出叶与出蘖的同伸关系。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1章第四节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1章第四节学时:3
班级:1、19
教学目标:
1、了解轮作、连作的概念;
2、理解轮作的作用,连作的危害;
3、掌握轮作的类型,连作的技术。
教学重点:1、轮作、连作的概念;
2、轮作的类型,连作的技术。
教学难点:1、轮作的作用。
2、连作的危害。
第四节轮作与连作
一、轮作与连作的概念
1、轮作
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2、连作
连作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也称为连作。
二、轮作的作用与类型
(一)轮作的作用
1、减轻农作物病虫为害
2、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3、减轻田间杂草的为害
4、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二)轮作的类型
北方地区的主要轮作类型有以下几种。
1、一年一熟轮作
2、粮经作物复种轮作
3、水旱轮作
4、绿肥轮作
三、连作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一)连作的危害
1、土壤养分结构失调,有害物质增加
2、土壤物理结构破坏
3、生物结构的破坏
(二)连作的技术
1、选择耐连作的农作物和品种根据农作物耐连作程度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三种类型:
⑴忌连作的农作物⑵耐短期连作的农作物⑶耐长期连作的农作物
2、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一、名词解释
轮作连作
二、简答题
1.轮作有什么作用?
2.连作的危害是什么?
3.忌连作和耐连作的作物主要有哪些?
4.轮作有哪些类型。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基础知识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农作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农作物的定义、分类、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等。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农作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作物的分类和生长周期,了解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
1.3 教学内容1.3.1 农作物的定义与分类农作物的定义农作物的分类1.3.2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成熟收获1.3.3 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1.4 教学活动1.4.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农作物的定义、分类、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等内容。
1.4.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1.4.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农作物种植的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农作物生长的成功因素。
1.5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章:农作物种植技术2.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农作物种植的技术,包括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技术,掌握种子选择和播种的方法,学会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2.3 教学内容2.3.1 种子选择种子质量的判断种子品种的选择2.3.2 播种技术播种时间播种深度播种密度2.3.3 施肥技术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施肥时间和方法2.3.4 灌溉技术灌溉的原则和方法灌溉设备的选用2.3.5 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农药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2.4 教学活动2.4.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2.4.2 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室或者农田中进行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实验操作。
2.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效果,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5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生长周期。
2. 掌握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和生长周期调控方法。
教学内容:1. 农作物的定义和分类。
2.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及其影响因素。
3. 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水、肥、光、温等)。
4. 生长周期调控方法(播种时间、栽培技术等)。
教学活动:1. 讲授农作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讨论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和生长周期调控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实例。
第二章:农作物播种与育苗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农作物播种的方法和技巧。
2. 学会育苗技术的要点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1. 播种的方法和技巧(播种深度、密度等)。
2. 育苗技术要点(温度、湿度、光照等)。
3. 常见农作物播种和育苗实例。
教学活动:1. 演示播种方法和技巧。
2. 操作练习:学生自行进行播种和育苗操作。
3. 讨论常见农作物播种和育苗的实例。
第三章: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了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水肥管理、修剪、除草等)。
2. 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3. 常见农作物栽培管理实例。
教学活动:1. 讲授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学习常见农作物栽培管理实例。
3. 讨论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第四章:农作物产量提高与品质调控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调控的原理和技术。
2. 学会使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
教学内容:1. 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原理和方法(合理施肥、种植密度等)。
2. 农作物品质调控的原理和方法(品种选择、栽培环境等)。
3. 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
教学活动:1. 讲授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调控的原理和方法。
2. 演示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
3. 案例分析:学习现代化农业生产实例。
第四章作物轮作与连作课件
n 草田轮作: 将多年生牧草作物与大田作物进行轮换种植,恢复和提 高土壤肥力。在人少地多和畜牧业比重大的地区适用。
n 禾豆轮作: 一年生豆科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换种植。在我国旱作地 区运用的历史长、范围广。
n 水旱轮作: 水稻(水田)与旱作物(旱田)交替种植的轮作类型。 n 复种轮作: 二年三熟轮作、一年二熟轮作和一年三熟轮作。
n 轮作在替代农用化学品方面的作用独特,效果显著。由于现代农 业中农用化学品在高能耗、高成本、高污染等方面的负效应逐步 引起重视,轮作被认为是可持续农作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n 轮作在病虫草害控制上仍确实有着化学农药无法替代的作用,特 别某些障碍性病虫草害,如大豆紫斑病、花生褐斑病及棉花枯黄 萎病等,即使应用最新型的农药也无济于事,但轮作效果明显
34
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结合施肥措施,就 可以减少土壤中氮素和腐殖质的损失,达到平衡 甚至不断提高肥力水平。
试验年代
1915-1935 1935-1950
施肥对轮作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轮作方式
玉米→小麦→红三叶草 玉米→小麦→红三叶草
施肥量
化肥 (磅/ 英亩)
厩肥 (吨/英亩)
含氮量增减 (磅/英亩)
7
第一节 轮作倒茬的作用及其应用
一、轮作倒茬的作用 1、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n 农作物的病原菌一般都为专性寄生菌类,害虫也有一定的专食性 和寡食性,有些杂草也有其相应的伴生者和寄生者;如果连续种 植同种作物,通过土壤传播的病害必然会大量发生。
8
n 通过实行作物轮作,更换病虫草害寄主,改变其生 态环境和食物链组成,使之不利于某些病虫的正常 生长和繁衍,从而达到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目的。
0.2705 0.2092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种植基础知识1.1 农作物概述介绍农作物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讲解农作物的重要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1.2 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解析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阐述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3 农作物种植制度讲解农作物种植制度的分类和特点分析农作物种植制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二章:农作物种子处理与播种2.1 种子处理介绍种子处理的方法和目的讲解种子消毒、拌种等处理技术的操作要点2.2 播种技术阐述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等关键技术介绍播种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第三章:农作物田间管理3.1 灌溉与排水讲解灌溉的重要性、时机和方法阐述排水措施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2 施肥技术介绍施肥的原则、方法和肥料种类分析施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3 除草与治虫讲解除草和治虫的重要性介绍除草剂和农药的选择、使用方法及其安全间隔期第四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4.1 病虫害识别与诊断介绍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的特征及其识别方法讲解病虫害诊断的重要性和方法4.2 病虫害防治方法阐述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分析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4.3 常用农药及使用技术介绍常用农药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机理讲解农药的安全使用、合理轮换和间隔期第五章:农作物收获与储藏5.1 收获技术阐述收获时期、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收获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5.2 农作物干燥与储藏讲解农作物干燥的方法和设备阐述储藏条件对农作物品质和保存期限的影响5.3 粮食储藏技术介绍粮食储藏的方法、设备和注意事项分析粮食储藏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第六章:农作物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6.1 农作物种植模式介绍常见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如单作、间作、套作等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6.2 栽培技术讲解土壤改良、作物轮作等栽培技术阐述栽培技术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七章: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7.1 农业生物技术介绍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等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作用7.2 农业信息技术讲解遥感、物联网等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阐述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用第八章:农作物生产与环境保护8.1 农作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讲解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性8.2 环保型农作物生产技术介绍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等环保型农作物生产技术分析环保型技术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九章:农作物生产与市场运营9.1 农作物市场分析讲解农作物市场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方法阐述农作物市场趋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9.2 农作物营销策略介绍农作物品牌建设、线上线下销售等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策略对农作物销售和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第十章:农作物生产政策与法规10.1 农作物生产政策讲解国家对农作物生产的支持政策,如补贴、扶持等分析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农民利益的保障10.2 农作物生产法规介绍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如土地使用权、农药使用等阐述法律法规对农作物生产和市场秩序的规范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农作物概述补充说明:深入讲解农作物对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
间作、轮作、套种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3
轮作、间作和套作
• 混作:
•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在田间缺乏规则排 列地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 间混套作效益原理:
• (1)立体而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种植密度,增加 叶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 (2)立体而合理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 (3)增加抗逆能力,稳产保收。 • (4)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光合时间。
完整版课件
4
自由扩散常见的物质:
• ①气体:CO2\O2 • ②脂质类:甘油,脂肪酸(相似相容) • ③小分子有机物:乙醇、苯、尿素
完整版课件
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株行间播 种或移栽后一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在前一茬作物即 将收割沿未收割之前将后一茬作物种入前茬的行间 株间。如在棉花尚未收完前种入豌豆,还可利用棉 花秆作豌豆的支架。 间作和套作的区别:共生期长 短不同、两种作物生长季节不同、提高光能利用率 途径不同。
• 单作: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节成行或成带地相间种植方式
轮作、间作和套作
1.轮作:
是指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 不同类型的复种形式称为轮作。同一块地上长期连年种 植一种作物或一种复种形式称为连作,又叫重茬;两年 连作称为迎茬。
分。 (2)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 (3)轮作能减轻病虫危害。 (4)轮作能减少田间杂草危害:
完整版课件
1
轮作、间作和套作
• 2.间作:
第一章 第三节 农作物种植方式(教案)《农作物生产技术》(高教版第二版)同步课堂
(1)接茬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前茬作物单作收获后,播种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如小麦收获后种植夏玉米或夏大豆。
(2)移栽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前茬作物单作收获后,移栽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如大蒜收获后移栽棉花或西瓜(甜瓜)苗的种植方式。
(3)套作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在前茬作物的行间套种或套栽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如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套栽棉花的种植方式。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引出主题
“农作物”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绿肥作物外,还包括蔬菜和牧草等。另外,农作物布局既可以指农作物种类的布局,也可以指农作物品种的布局,在多熟区还包括农作物不同熟制组合的布局。
2.分发学习任务书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间作与套作的作用
(二)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
(三)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
结合间作与套作进行讲解。
通过学习通中抢答方式进行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1.间作与套作的概念与作用?
2.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3.简述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
组内合作,完成如下练习
通过练习的巩固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4)再生复种单指水稻与再生稻形成的复种形式。
2.熟制
3.休闲
(二)复种的条件
(三)复种技术
(四)河南省主要的复种方式
讲解复种,并结合图片形式进行讲授。
按学生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引入本课重点知识学习。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农作物生产技术》PPT课件
秆粗叶大分蘖少,每株的穗数少而穗大粒多。多穗型秆细
叶小而分蘖多,每株的穗数多而穗小粒少。
②按熟期分类 分为早稻早、中、迟熟,中稻早、中、
迟熟,晚稻早、中、迟熟品种共九个类型。熟期分类在我
国是以各品种在南京的抽穗期为标准的。
h
54
③按株型分类 按茎秆长度可分高、中、矮秆品种。粳稻 偏矮、籼稻偏高。籼稻以短于100cm的为矮秆品种,高于 120cm的为高秆品种,100~120cm的为中秆品种。
南京:4月18~22日播种 6月下旬~7月中旬抽穗:为早稻品种 7月中旬~8月中旬抽穗:为中稻品种 8月下旬~10月下旬抽穗:为晚稻品种
h
49
3. 水稻和陆稻
根据栽培地区土壤水分和生态条件不同,可分水稻(包括浅水 稻、深水稻、浮水稻)和陆稻(又称早稻或坡禾)两个类型。主要区 别在于两者耐旱性的不同。它们在形态解剖和生理生态上的一些差 别,都是两者的耐旱性不同的表现。
I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II: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III: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IV: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V: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VI: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h
31
第二节 水稻的类型和品种
h
32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
栽培稻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禾本科(
Gramineae)稻属(Oryza)植物。目前世界上栽培
④按杂交稻种和常规稻种分类 杂交稻遗传基础丰富, 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易取得大面积高产稳产。杂交稻需要 制种多种子易混杂或不孕率高,成本也较高。常规稻种不用 制种,有利良种加速繁育,成本较低。现在我国水稻生产是 杂交稻与常规稻并存。
h
39
普通栽培稻
籼亚种 (基本型)
晚季稻 (基本型)
第一章 第四节 农作物生产环节(教案)《农作物生产技术》(高教版第二版)同步课堂
通过学习通中抢答方式进行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1.什么叫土壤耕作?
2.基本耕作与表土耕作各有什么具体措施?
3.叙述农作物生产的具体环节。
组内合作,完成如下练习
通过练习的巩固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课堂小结
首先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和作用,学会农作物生产主要环节的基本操作,为之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为教材中“模块四农作物生产环节”。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
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和作用
能力水平:
学会农作物生产主要环节的基本操作
学习目标
技能目标
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和作用
知识目标
学会农作物生产主要环节的基本操作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农作物生产主要环节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二、播种与育苗
(一)种子准备
1.种子清选
2.晒种播种前晒种,可以打破种子休眠、增强种子的活性,提高胚的生活力,增强种皮的透性,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晒种也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3.种子包衣种子包衣是采用机械和人工的方法,按一定的种、药比例,把种衣剂包在种子表面并迅速固化成一层药膜。种衣剂的化学成分分为活性部分和非活性部分。活性部分是对种子和作物起作用的物质,主要有农药、微肥、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等。非活性部分有成膜剂、稳定剂、警戒色料等。包衣后能够达到苗期防病、治虫,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二)播种
(三)育苗移栽
三、田间管理
从播种后到收获前,在田间要进行一系列管理工作,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条件,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品质。
第一章作物轮作ppt课件
• 休闲茬,养地,浪费资源,合理利用
精选课件ppt
28
耕作学 第六章 间 套 作 各种豆科作物的根冠比与含氮率
大豆 豌豆 白花草木樨 苜蓿 三叶草
地上 87.8 85.5 73.5 66.5 66.5 干物质
地下 12.2 14.5 26.5 33.5 33.5
蛋白 地上 (%) 地下
2.58 2.70 2.41
水稻、洋葱、甘薯、玉米、小麦、大麦、胡萝卜 等连作无害
番茄 黄瓜 陆稻 豌豆 西瓜 白菜 大豆 茄子 花生
35 40 20 50 30 40 30 20 30
23:0 21:0 18:1 10:0 12:0 11:1 9:2 8:0 5:0 水稻 大麦 洋葱 小麦 玉米 甘薯
0:12 0:7 0:10 3:8 3:8 3:9
精选课件ppt
27
耕作学 第六章 间 套 作
二、不同类型作物的茬口特性
• 1、不同作物茬口类型
• 抗病作物,禾本科; 连作
• 易感病作物,茄科、豆科、十字花科、葫芦科 不连作
• 富碳耗氮作物,禾本科
• 富氮作物,豆科
• 半养地作物,棉花、油菜、芝麻 (落叶多)
• 密植作物,小麦,芝麻 (保土)
• 中耕作物,玉米,棉花 (流失)
• 土壤中根系深度:
– 水稻、谷子、薯类浅 – 豆类、棉花深
精选课件ppt
12
耕作学 第六章 间 套 作
3、合理改善土壤肥力因素
• 有机质含量:
– 豆科、油菜、棉花,落叶多,氮多; – 禾本科,碳多
• 根系生长:
– 须根多,小麦、黑麦 – 松下层土壤,豆科牧草 – 大根、起土块,玉米、高粱
• 4、合理利用资源
耕作制度
第一章耕作制度教学目标: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理解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掌握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重点: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难点: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作物布局一、耕作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二、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一)需求原则需求原则包括自给性的需求、市场需求和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需求。
(二)生态适应性原则生态适应性是指在一定地区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一种农作物(或品种)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根据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作物可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即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生态适应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农作物布局设计时,首先要因地制宜,因土种植,这样可以收到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
其次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三)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讲求经济效益是进行农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农作物布局的内容(一)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首先应根据生活经验和家庭人口、经济变化预测家庭的自给性需要,同时还要了解市场价格、对外贸易、交通运输、加工、贮藏及农村政策等,以了解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
(二)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查清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地形地貌、土地等自然条件,还要查清当地的施肥、灌溉、劳力价格、市场行情及当时当地农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三)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通过明确农产品需要和当地农作物生产环境,选择在本地适应性很好或较好的农作物若干种类。
第一章耕作制度
第一章耕作制度教学目标: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理解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掌握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重点: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难点: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作物布局一、耕作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二、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一)需求原则需求原则包括自给性的需求、市场需求和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需求。
(二)生态适应性原则生态适应性是指在一定地区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一种农作物(或品种)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根据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作物可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即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生态适应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农作物布局设计时,首先要因地制宜,因土种植,这样可以收到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
其次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三)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讲求经济效益是进行农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农作物布局的内容(一)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首先应根据生活经验和家庭人口、经济变化预测家庭的自给性需要,同时还要了解市场价格、对外贸易、交通运输、加工、贮藏及农村政策等,以了解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
(二)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查清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地形地貌、土地等自然条件,还要查清当地的施肥、灌溉、劳力价格、市场行情及当时当地农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三)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通过明确农产品需要和当地农作物生产环境,选择在本地适应性很好或较好的农作物若干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自土壤中吸收养分的种 类、数量、时期和吸收利用率也不相同。 小麦等禾谷类作物与其它作物相比,对氮、磷和硅的 吸收量较多;豆科作物吸收大量的氮、磷和钙,但在吸收 的氮素中,约40-60%是借助于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而 土壤中氮的实际消耗量不大,而磷的消耗量却较大;块根 块茎类作物吸收钾的比例高,数量大,同时氮的消耗量也 较大;纤维和油料作物吸收氮磷皆多。不同作物对土壤中 难溶性磷的利用能力差异很大,小麦、玉米、棉花等的吸 收利用能力弱,而油菜、养麦、燕麦等吸收能力较强。如 果连续栽培对土壤养分要求倾向相同的作物,必将造成某 种养分被片面消耗后感到不足而导致减产。因此,通过对 吸收、利用营养元素能力不同而又具有互补作用的不同作 物的合理轮作,可以协调前、后茬作物养分的供应,使作 物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充分发挥土壤肥力的生产潜力。
耐短期连作作物
豆科绿肥 、薯类作物 如甘薯、紫云英、苕子等作物 有一些反应,可连作2-3年
耐连作作物
• 水稻、棉花、麦类、玉米等 • 水稻
– 通气组织发达,对土壤通气性要求较低 – 水稻与旱作物轮作,阻止土壤种还原性有毒物质的积 累 • 小麦,玉米 – 肥料充足,产量稳定 – 肥料不足,减产显著 • 棉花 – 根系发达养分吸收均衡 – 无病,足肥,连作百年以上
(二) 连作 即连年在同一田地上
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复种方式。这是 一种落后的种植制度,容易造成地力消 减,病虫杂草滋生,产量降低,品质变 劣。
二、轮作的作用与类型
(一)轮作的作用 1、减轻农作物病虫为害 作物的病原菌一般都有一定的寄主,害虫也 有一定的专食性或寡食性,有些杂草也有其相应 的伴生者或寄生者,它们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 部分,在土壤中都有一定的生活年限。如果连续 种植同种作物,通过土壤而传播的病害,如小麦 全蚀病、棉花黄枯萎病、烟草黑胚病、甘薯黑斑 病必然会大量发生。实行抗病作物与感病作物轮 作,更换其寄主,改变其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组成, 使之不利于某些病虫的正常生长和繁衍,从而达 到减轻农作物病害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二)连作的技术
1、选择耐连作的农作物和品种
忌连作的作物
• 1.茄科:马铃薯、烟草、番茄;胡芦科:西瓜; 亚麻;甜菜等为典型代表。极为敏感,生长受阻, 植株矮小,发育异常,减产严重,甚者绝收。5-6 年才能种植一次。 • 2.禾本科的陆稻,豆科的豌豆、大豆、蚕豆、菜 豆,麻类的大麻、黄麻,菊科的向日葵,茄科的辣 椒等作物为代表。比较敏感,3-4年才能种植一次。
(二)轮作的类型
轮作包括大田农作物轮作、粮菜轮作和粮饲轮 作。 1、一年一熟轮作 一般种几年粮食作物,种一茬豆 科作物或休闲恢复地力,在豆科作物或休闲之后 种植主要粮食作物。 2、粮经作物复种轮作 在生长期较长、劳畜力充裕、 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等多种形式。在日照、温度不足的地区,多采用 套作复种,并有间、套互补型经济作物或饲料以 恢复地力等方法。 3、水旱轮作 水利条件较好的水稻产区,一般是水 稻连作3-5年后,换种几年旱作作物,有的是年内 一旱一水的一年两熟制。 4、绿肥轮作 采用短期绿肥与粮经作物轮作。
3、减轻田杂草的为害
一些作物的伴生性杂草,如稻田里的稗 草、麦田里的燕麦草、粟田里的狗尾草等, 这些杂草与其相应作物的生活型相似,甚 至形态也相似,很不易被消灭。一些寄生 性杂草,如大豆兔丝子、向日葵列当、瓜 列当等连作后更易滋生蔓延,不易防除, 而轮作则可有效地消灭之。
4、改善土壤理化状况 各种作物的秸秆、残茬、根系和落叶等是补 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重要来源。但不同的作物 补充供应的数量不同,质量也有区别。如禾本科 作物有机碳含量多,而豆科作物、油菜等落叶量 大,豆科还能给土壤补充氮素。有计划地进行禾、 豆轮作,有利于调节土壤碳、氮平衡。 轮作还具有调节改善耕层物理状况的作用。 密植作物的根系细密,数量较多,分布比较均匀, 土壤疏松结构良好。玉米、高粱根茬大,易起坷 拉。深根性作物和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根系对下层 土壤有明显的疏松作用。据山西省农科院调查, 苜蓿地中的水稳性团粒比一般麦地增多20-30%。 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可使土壤肥力得以提高。
三、连作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一)连作的危害
1、土壤养分结构失调,有害物质增加 长期连作引 起营养物质偏耗,使土壤原有的矿质营养的种类、 数量和比例失调;有毒物质大量积累,使根系发 育受阻,产量低下,品质降低。 2、土壤物理结构破坏 某些农作物连作或复种连作, 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料利用率下降。 3、生物结构的破坏 长期连作使伴生性和寄生性杂 草增加,与农作物争光、争肥、争水;某些专一 性的病虫害积累蔓延;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 土壤酶活性发生变化,影响土壤的供肥力,造成 农作物减产。
2、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烧田熏土、或用激光和高频电磁波等进行土 壤处理,杀死土传病原菌、虫卵及杂草种子。 用新型高效低毒农药、除草剂进行土壤 处理或农作物残茬处理,有效减轻病虫草的为害。 依靠化肥和施用农家肥,及时补充土壤 养分,使土壤保持作物所需养分的动态平衡。 通过合理的灌排水管理,可冲洗土壤有毒 物质。
第四节
轮作与连作
一、轮作与连作的概念
(一)轮作 指在同一块地上,在一定 年限内,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 植方式。
• 单作轮作: 小麦 ―→ 大豆 ―→ 玉米(一年 一熟,三年一轮) • 复种轮作: 春玉米- → 小麦-花生(两年 三熟,两年一轮);小麦-水稻 ―→ 大麦 -棉花(一年两熟,两年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