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和选择
浅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及优化策略
浅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及优化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是指家庭通过各类金融工具和资产进行配置,以实现财务目标和风险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过去,我国家庭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房地产和保险产品上,相对于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配置比例较低。
这种传统的配置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充分实现资产的价值最大化。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配置家庭金融资产,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已成为当前金融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深入分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优化策略,对于提高家庭财富管理水平,实现个人和家庭财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意义问题意义: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家庭财富集中度高、金融知识教育水平不高、金融市场缺乏多元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家庭的经济安全和财富增长,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加强金融知识教育,推动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家庭合理配置金融资产,实现家庭财富增长和经济稳定,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分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是指家庭在金融市场上投资和理财的行为。
目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股票市场占比较低。
由于我国家庭对股票市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很多家庭对股票投资持观望态度,导致股票市场在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的比重相对较低。
其次,房地产市场占比较高。
我国家庭普遍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中,认为房产是最安全的投资方式。
然而,过高的房地产投资比重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目前房地产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与投资理财分析
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与投资理财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和投资理财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经济增长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结构和投资理财方式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和投资理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1. 存款和货币资金中国居民家庭的主要金融资产之一是存款和货币资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居民家庭存款和货币资金占金融资产的比重高达54%。
这表明中国居民家庭对现金资产的偏好程度较高,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居民家庭对金融市场和投资产品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担忧。
2. 证券投资除了存款和货币资金外,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还包括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多种投资产品。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证券投资已成为中国居民家庭理财的重要方式之一。
根据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居民家庭证券投资占金融资产的比重为21%。
证券投资的比重逐渐增加,反映了居民家庭对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的追求。
3. 房地产中国居民家庭的另一个重要金融资产是房地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房地产已成为中国居民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居民家庭房地产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为17%。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房产的升值使得居民家庭对房地产的投资价值越来越重视。
二、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理财特点1. 风险偏好较低中国居民家庭的投资理财特点之一是风险偏好较低。
由于金融知识和理财技能的局限性,以及对金融市场和投资产品的不了解,许多居民家庭更愿意选择存款和货币资金作为投资手段,避免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
这种风险偏好较低的特点是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理财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投资渠道单一。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现状及特征研究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现状及特征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家庭金融资产已经成为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现状及特征对于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中国家庭财富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现状1.1 金融资产类型多样化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类型多样化,包括储蓄存款、理财产品、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储蓄报告》,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主要分布在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和股票等领域。
储蓄存款是最主要的金融资产类型,占据了家庭金融资产总额的较大比例。
1.2 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中国家庭财富的不断增长,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家庭金融资产规模为165.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6.8%。
储蓄存款规模为112.1万亿元,占比67.7%,理财产品规模为31.3万亿元,占比18.9%,股票规模为12.3万亿元,占比7.4%。
1.3 金融资产风险偏好逐步提升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知识的普及,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风险偏好逐步提升。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资产,以期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家庭股票的投资比例较2018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达到了8.9%。
2.1 风险偏好的地区差异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风险偏好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东部地区的家庭风险偏好更高,更愿意将资金投入股票、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资产。
而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家庭更偏好将资金放在较为稳健的储蓄存款和保险产品中。
2.2 金融资产配置的理性化趋势近年来,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趋向理性化。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规模合理配置金融资产,不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是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资产保值增值。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现状及特征研究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现状及特征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家庭金融资产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人们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现状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家庭财务情况,指导金融政策的制定,还能为家庭财富管理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规模、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大家全面展现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现状。
一、我国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的变化及特点1.规模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家庭金融资产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额达到了18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家庭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显示出家庭财富积累的增长势头。
2.结构的优化调整与此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家庭金融资产结构逐渐向多元化、健康化方向转变,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家庭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投资增加,个人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投资占比逐渐下降。
1.高度依赖存款尽管我国家庭金融资产规模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但家庭金融资产的投资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中,存款和理财产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较高。
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家庭金融资产过多地依赖于传统的储蓄存款,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存在一定的风险。
2.风险偏好不足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也存在一定问题。
受传统理念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家庭投资者对于风险较大的金融产品持观望态度,偏好稳健的投资品种。
这导致了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结构存在较为保守的特点,长期以来无法有效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财富缩水风险。
3.理财意识不足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持有者普遍缺乏理财意识。
据统计,我国近90%的家庭并未进行过理财规划,对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和运作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思考。
这种现象造成了许多家庭在金融市场波动中难以获得收益,甚至存在较大的亏损风险。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演变探析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演变探析导论在中国这个经济快速进步的国家中,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息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度推行,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经历了屡次重要的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演变进行探析。
第一章早期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模式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主要依靠银行存款和国债等传统的金融产品。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大多数家庭没有太多的金融资产可供配置。
此外,由于人们对金融市场的了解有限,家庭投资意识淡薄,主要依靠存款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
第二章金融市场改革带来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殊是上世纪90时期初以来,随着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基金市场的兴起,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
人们对金融市场产品的熟识逐渐增强,家庭投资意识逐渐加强。
第三章房地产投资的崛起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崛起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里,由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行,房价持续上涨。
许多家庭将资产配置重心转向房地产,期望通过房地产投资获得更高的回报。
这种现象在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
第四章金融市场风险带来的教训金融市场的进步不仅带来了好处,也伴随着一些风险。
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许多中国家庭因为配置了过多的金融产品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一事件对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家庭对风险的熟识得到了加强。
第五章金融市场创新与新产品的出现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渐成熟,各种金融创新不息涌现。
例如,投资型保险、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等产品开始进入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领域。
这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选择,也提高了配置效率。
第六章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将来趋势展望将来,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将继续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进步。
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和改革,更多创新的金融产品将出现。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财富不断积累,金融资产的配置也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
本文将从存款、股票、债券、房地产四个方面探讨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情况与趋势。
存款作为最稳定的金融资产,存款是中国家庭最常见的投资方式之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0年底,家庭存款余额达到85.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同时,居民储蓄率也在持续提高,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持续增加,而消费支出增速相对较慢。
此外,疫情对消费信心的影响也使得家庭更倾向于储蓄。
股票相比于存款,股票投资风险收益更高,但也是许多家庭的选择之一。
据证监会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A股市场投资者数量达到177.4万户,其中散户投资者占比近九成。
然而,中国居民股票投资的普及度仍然相对较低,与各国发达经济体相比较为落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与中国股市的大涨大跌有关。
此外,中国的散户投资者大多缺乏足够的股票投资知识和经验,容易陷入“炒股”和“赌博”的误区,造成巨额亏损。
债券债券是相对低风险的金融资产,也是一些家庭的选择。
中国债券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截至2020年底,债券市场债券余额合计为116.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然而,在中国债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过大,散户投资者普及率相对较低,个人投资者投资门槛高。
此外,中国债市的安全性也需要关注,一些不良债务的增加也加重了债券市场的风险。
房地产房地产作为中国家庭最大的财富载体之一,也是一些家庭的首选投资方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房地产市场交易额达到43.3万亿元,同比增长21.9%。
同时,居民购房总面积不断扩大,房产占家庭净资产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然而,房地产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过度投资、房价波动、市场乱象等,需要关注。
综上所述,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更加注重风险收益平衡,保守投资依然是主流,存款是最为常见的金融资产,股票、债券、房地产也是一些家庭的选择。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及动态调整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及动态调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和动态调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家庭金融资产的合理配置对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状况、风险抵御能力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的策略和建议。
1. 规模与结构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规模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额达到了100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个家庭的金融资产余额达到了80万元左右。
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主要由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工具构成。
由于中国家庭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资产结构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2. 现状及问题尽管中国家庭金融资产规模庞大,但是在结构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仍然以存款为主,占比超过50%。
这种趋势反映了中国家庭在金融管理中较为保守的态度,缺乏对于其他资产类别的充分了解和信任。
其次,股票市场的参与度较低。
相较于国际上的家庭投资者,中国家庭对于股票市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较低。
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风险认知偏低,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缺乏相关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此外,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广泛推广,部分家庭对于高风险、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存在过度依赖的现象。
3. 动态调整的必要性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动态调整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首先,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需要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差异化设计。
不同家庭在收入、支出、年龄、职业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资产配置上也需要有所区别。
其次,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及时调整资产配置可以降低风险,提高资产收益。
再次,动态调整可以追踪市场变化、抓住投资机会,为家庭带来更高的收益。
4. 合理的配置策略与建议为了有效配置和管理家庭金融资产,在动态调整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总量和结构演变
矾 右
0
上高于银行存款 , 但是其风险 I 生也大大高于储 蓄存款 。风险控制功能体现在避免或者减小可 预期的和不可预期 的风险 , 保险是金融资产风
_ 一 》
视 ,并且金融资产总量增加 的同时伴随着居民 家庭金融资产的分配 比例和重点的转移。
一
险控 制功能 的体 现 。例 如退休 以后收入会 降 低, 这是 在可预期 的风险范 围之 内, 为 了减 小
关键词 : 金 融 资 产 总 量 结 构
中图分类号 : F 8 3 2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7 9 7 7 ( 2 0 1 5 ) 0 2 — 0 0 2 7 — 0 4
家庭 既是人 类繁衍 和 文 明延 续 的基 本 单 位, 也是市场经济行为的主体 。改革开放 以来 ,
上反映了一国经济金融化 的水平。 金融资产主要有交易功能 、投资功能 、 风
我国家庭部 门收入总体呈现历史性增长 ,资产 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这意味着家庭经济成为市 场经济中最基 本的单元并且地位越来越 重要 , 家庭与市场 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家庭正处在对
经济资本扩 张的需求过程中。同时家庭经济的 内容越来越丰富 , 比如家庭理财 、 规划 、 投资 、 消 费都充满着商机。经济资本作为家庭实力和地 位的体现 , 使家庭获得 了更重要 的地位和作用 。 金融资产是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 ,随着 我 国市场经济 的发展 ,金融资产逐渐被人们所重
① 郭琳 ( 1 9 8 2 一) : 女, 山 东人 , 助理研 究员, 博士 , 研 究方 向: 经济与社会发展 。
曩目
学 特 征 对 金 融 资 产 的 影 响不 同 。 户 主 学 历 影 礼 点 ຫໍສະໝຸດ 2 01 5 . 0 2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演变的制度分析
总 体 上 看 , 我 国 居 民金 融 资 产 选 择 行 为 经 历 了 由 无 到 有 、居 民金 融 资 产 总量 由 少 到 多 、结 构 由单 一 到 多元化 的过程 。15 9 2年 居 民金 融 资 产 总 量 仅 有 2 .7 50 亿 ,到 2 0 0 5年 已 达 到 l2 3 . 元 ,5 9 9 29亿 0多 年 间 增 长 了 7 4倍 。 居 民金 融 资 产 结 构 的变 动 情 况 可 以概 括 为 9 高 储 蓄 下 的多 元 化 发 展 :储 蓄 存 款 比重 有 升 有 降 ,始
居 民
层 面 :一 是 居 民如 何 将 广 义 的 储 蓄 ( 民 收 入 减 去 消 居
费之 后 的余 额 ) 实 物 资 产 和 金 融 资 产 之 间进 行 分 割 , 在
即居 民 金 融 资 产 总 量 的 确 定 ;二 是 居 民 在 用 于 金 融 资 产 投 资 的部 分 确 定 以后 , 何 在 各 种 金 融 资 产 项 目 ( 如 或 种 类 )上 进 行 分 配 , 即 居 民 金 融 资 产 结 构 的 确 定 。这
中 图分 类 号 :F 2 . 8 0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0 1 20 (3一 0 5 0 07 94 — 0 90)0 1 —4
居 民 金 融 资 产 选 择 行 为 主 要 包 括 相 互 联 系 的两 个
采 用 张 学 毅 ( 9 3)建 议 的方 法 对 我 国居 民金 融 资产 19 总 量 及 结 构 进 行 测 算 ,结 果 如 图 1 、图 2所示 。
、
居 民 金 融 资 产 选 择 行 为 的 演 变 过 程
浅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及优化策略
浅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及优化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关注的问题。
合理的金融资产配置可以帮助家庭更好地保值增值,规避风险,实现财务自由。
本文将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以帮助家庭更好地配置自己的金融资产。
一、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目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存在一些普遍现象。
大部分家庭的金融资产以储蓄为主,储蓄占比较高。
由于过去长期高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国人普遍有较高的储蓄意识,而且银行储蓄一直被视为较为安全的投资方式。
家庭的投资渠道相对单一,普遍以房地产和股票为主。
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家庭的主要投资渠道,尤其在中国股市繁荣期间,很多家庭对股票市场有着较高的关注度。
还有一部分家庭过于依赖保险产品,将大量资金放入保险产品中,而忽视其他金融资产。
这些现象表明,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
储蓄占比过高,意味着资金的增值空间有限;投资渠道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资产配置;对于保险产品的依赖过高,有可能会忽视其他更为适合家庭长期财务规划的资产配置方式。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策略,以帮助家庭更好地配置自己的金融资产。
1. 多元化配置资产多元化配置资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
家庭不应该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要将资产分散配置在不同的领域,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黄金、外汇等。
这样可以降低风险,提高整体收益。
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多元化配置资产更加重要。
2. 合理配置储蓄和投资储蓄和投资是财务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合理的储蓄可以确保家庭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有足够的资金,而投资则是为了实现资金的增值。
家庭应该在保证储蓄水平的适度增加投资的比例,提高资金的增值潜力。
3. 注意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的结合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需要考虑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的结合。
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与投资理财分析
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与投资理财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和投资理财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总额逐年增长,投资理财方式也在逐渐多样化。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和投资理财状况的分析,探讨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结构和投资理财特点,为进一步引导居民家庭合理投资理财提供参考。
一、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构成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和其他金融资产等。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总额逐年增长,2019年末达到了234.5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6%。
居民家庭的储蓄存款、现金和准货币等货币类资产占比较高,占总金融资产的比重较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类资产的比重也在逐渐提高。
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扩大,保险资产在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构成中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二、中国居民家庭的投资理财特点1. 风险偏好低由于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相对较低,大多数居民更倾向于选择较为保守的投资理财方式,如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
对于股票、基金等风险较高的投资理财产品持观望态度。
2. 投资渠道单一由于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居民家庭的投资渠道也在逐步多样化。
但目前,中国居民家庭的投资渠道仍较为单一,以银行理财产品、储蓄存款为主,对其他投资渠道了解不够充分。
三、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与投资理财分析1. 风险意识培养针对中国居民家庭风险意识较低的情况,金融机构可以加大风险教育宣传力度,培养居民家庭正确的风险意识和投资理财观念。
金融机构可以推出一些低风险、适合居民家庭的投资理财产品,让居民家庭逐步了解和接受更多的投资选择。
3. 长期投资理念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投资理财知识讲座、在线互动问答等活动,向居民家庭宣传长期投资的重要性,并推出一些长期投资回报较好的产品,吸引居民家庭长期投资。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及动态调整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及动态调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及动态调整成为了广大中国家庭关注的焦点。
作为家庭财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资产的配置和调整对于家庭的财富增长和风险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资产配置是指家庭根据自身的财务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中分配资金的过程。
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和收益的最大化。
在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主要包括股票、债券、银行存款、房地产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资产类型具有不同的风险和收益特征,家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当前中国社会,中国家庭普遍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
例如,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存款和存量资产规模不断增加,对金融安全和财富保值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同时,家庭投资意识的增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然而,由于对金融知识的缺乏和风险认知能力的不足,许多家庭在金融资产配置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稳定性不足。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较大,如果家庭把大部分资金用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一旦市场出现大幅下跌,家庭的财富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其次,家庭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有限。
家庭需要了解各种金融工具的特点、风险和收益,以便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然而,许多家庭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有限,甚至存在误解或迷信。
再次,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短视性较强。
由于缺乏长期理财规划,许多家庭在金融资产配置时更注重眼下的收益,而忽视了长期的财富增长和风险控制。
这往往导致了一些不合理的投资决策。
要解决这些问题,家庭需要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提高金融风险认知能力和投资决策能力。
同时,家庭需要制定健全的财务规划,明确财务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以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金融资产配置。
此外,家庭还应关注资产的动态调整。
随着个人和家庭的发展,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目标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及时的动态调整金融资产配置也至关重要。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优化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二、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1. 储蓄存款为主导:虽然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储蓄存款仍是家庭金融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反映出我国家庭在投资理财方面的谨慎态度和风险厌恶。
2. 投资品种单一: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股票、债券、基金等少数几种投资品种上,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尚未形成。
3. 缺乏金融知识:许多家庭对金融市场和投资工具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使得他们在资产配置过程中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三、优化对策1. 增加金融知识培训: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力度,向公众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家庭的金融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金融市场。
2. 推广多元化的投资品种:政府应降低资本市场准入门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丰富投资品种,以满足不同家庭对风险和收益的不同需求。
3. 建立稳健的投资理念:家庭在配置金融资产时,应注重风险分散,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分配资产,避免过度集中。
4. 加强金融监管:政府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止市场操纵和不正当交易,保护消费者权益。
四、结论优化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通过增加金融知识培训、推广多元化的投资品种、建立稳健的投资理念和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我们可以逐步推动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优化,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繁荣。
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与投资理财分析
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与投资理财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整体的金融资产和投资理财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
本文将针对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和投资理财情况进行分析。
1.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基金、股票、债券、保险、房地产等。
其中,银行存款是最主要的金融资产形式,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例超过50%。
其次是以房地产和股票为代表的实物资产,占比介于20%-25%之间。
基金、债券、保险等金融产品相对较少,占比不到10%。
2. 投资理财偏好从居民家庭的投资理财偏好来看,中国人更偏爱保守型投资,即选择在银行存款、房地产、保险等方面进行投资。
这也反映出中国居民家庭深受房地产和银行利率等规定的影响。
虽然大多数中国居民家庭选择保守型投资,但在金融市场上,一些人会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
特别是在股票市场上,由于市场波动大、风险高,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
而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由于对市场的乐观预期,他们更愿意选择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
居民家庭的投资理财目的有多种:其中,储蓄是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中国人比较保守的一个特征;其次是教育、医疗等大额支出的准备;再次是为了退休生活储备资金;最后是为了创业、扩大个人收入等目的。
总之,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和投资理财情况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居民更偏爱保守型投资,同时在金融市场投资风险偏好较低。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较低,受政策的限制也较多,因此投资理财的渠道也相对较少,这也为居民使用金融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浅谈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及趋势
浅谈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及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关注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现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浅谈。
一、历史回顾我国的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
那时,我国刚刚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人民开始有了一定的储蓄和投资能力。
由于当时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和金融知识的缺乏,大多数家庭的金融投资选择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存款和国债上。
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和金融知识的普及,我国大众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人们开始投资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等各类金融产品,也开始尝试通过房地产、黄金、艺术品等非金融产品进行投资。
家庭财富管理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投资理财规划和风险管理。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投资: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进行多元化投资。
他们不再只是把家庭财富集中在某一种金融产品上,而是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实现财富增值。
2. 金融知识普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知识的宣传,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金融投资理财,并且愿意主动学习金融知识。
很多家庭会通过互联网、书籍和媒体了解各种投资理财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风险偏好提升: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金融知识的增加,大众的风险偏好也在不断提升。
过去大部分家庭更偏好低风险低收益的理财产品,如存款、国债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尝试投资股票、基金等风险相对较高的产品,以追求更高的收益。
4. 金融科技的应用: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通过手机APP、互联网理财平台等金融科技工具进行金融投资理财。
这些工具不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投资渠道,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理财服务和投资建议。
浅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及优化策略
浅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及优化策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金融资产配置是指个人或家庭在金融市场中购买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以实现财富增值和风险分散的过程。
良好的金融资产配置能够帮助家庭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提高家庭财务稳定性,而不良的资产配置则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和损失。
了解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以及优化策略对于提升家庭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偏向于实物资产我国大部分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偏向于实物资产,如房地产、存款等。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家庭对于实物资产的青睐,以及对金融市场的不信任所导致的。
虽然实物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稳定性,但也存在着流动性差、投资风险高等问题,缺乏了对金融市场的利用,影响了家庭财务资产的增值空间。
2. 长期投资意识薄弱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家庭的长期投资意识相对较弱,更多的是追求短期收益。
这导致了家庭在金融资产配置上缺乏长远规划,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无法充分利用复利效应,从而影响了家庭财富的增长。
3. 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在金融市场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许多家庭对于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往往只看到了高收益而忽视了高风险。
在金融资产配置中,过于偏好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会增加家庭财务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容易导致投资损失。
1. 多元化投资为了降低金融资产配置的风险,家庭应该在投资组合中实行多元化。
多元化投资可以通过投资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或投资地理区域来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
家庭应该树立长期投资理念,要克制住对于短期风险的恐惧心理,专注于长期投资的收益。
长期投资还能使家庭更容易跟随市场的波动,获得更稳定的收益,并对家庭未来的财务做出更稳妥的规划。
3. 提高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家庭成员应该提高金融知识水平,了解不同的金融产品和风险管理方式,建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从而可以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上的波动和风险。
家庭理财方式和资产结构变化趋势
家庭理财方式和资产结构变化趋势李昕玥(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的家庭收入也随之显著增加,家庭闲置资金逐步增多,在家庭生活中理财问题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近年来,中资银行的存款利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纯银行储蓄面临贬值的风险,居民对家庭财富管理的需求也在增长,家庭资产的种类变得越来越丰富。
家庭金融不仅限于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债券和其他产品,还涉及货币市场、黄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投资市场中的产品,选择正确的家庭理财方式对提升国民生活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家庭理财;投资资产;资产结构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1)01-0111-03收稿日期:2020-09-01作者简介:李昕玥(1994-),女,黑龙江同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理财。
一、前言目前,财富管理已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国家政策的细微变化到金融产品的年收益率,都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房价的持续上涨和股市的起伏,使个人的财富发生巨大变化,家庭理财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投资者需要更多的投资途径和更好的理财方法。
家庭收入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
通常,高收入者会选择积极的投机策略,而低收入者会选择保守的策略。
大部分家庭理财投资者对投资产品的需求为风险适中、稳中增值、多样化的产品,投资策略为:适当储蓄,收益预期增加,分散投资。
人们对家庭理财观念的重视,使得家庭理财越来越需要科学、准确、合理规划。
目前,大多数家庭所使用的投资工具为储蓄、债券、股票、基金、房地产、保险等。
二、我国家庭资产配置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一)家庭理财的规划趋势目前,很多人因为周围生活环境而受影响,开始管理资金。
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人们参与的这些金融活动通常缺乏诸如制度性金融的系统规划,这意味着财务管理在生活中的任意性仍然相对较大,当然,财富的增长也会受到影响。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和选择.doc
课程论文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和选择课程证券投资分析指导老师吴剑平学院商学院专业金融硕士姓名汪娇(121613010007)日期2013年4月1日摘要:我国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手持现金,储蓄性存款,有价证券(股票,债券及基金等)及储蓄性保险。
总体上看,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经历了由无到有、总量由少到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化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演变和现状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健康发展。
关键字: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一、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与特点总体上看,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经历了由无到有、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由少到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化的过程。
根据1999-2011年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征是以储蓄存款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如表1所示,可以了解到近十几年来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动态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在资产规模变化和资产结构变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由少量到巨额的变化过程;另一方面,家庭金融资产的构成要素由简单到多样,结构水平由低度向高度的发展过程。
1.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长2011年末,居民金融资产总量高达近60 万亿元,约为1999 年的7 倍。
每年,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造成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奠定了金融资产增长的物质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 DP 的平均增长高达9 . 5%,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了居民货币收入的稳定增长;二是经济转型时期的预期不确定性促进了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原来由国家统包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保障制度等都面临改革,这为居民家庭未来的经济生活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为了保证未来所必须的开支,居民必将增加储备资金。
关于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和选择
关于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和选择关于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和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财富己积累到一定水平,居民金融资产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人们关注老百姓的家底到底有多少;其次,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居民资产问题对消费、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我国目前对居民金融资产问题无论是在统计上,还是在研究上都做得很不够,有很多问题还有待人们去认清。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类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戈德史密斯对经济发展与金融结构的关系作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金融相关比率与金融增长的关系。
金融结构战略是金融战略的核心课题,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战略都是建立在金融结构性基础之上。
可用金融相关比率=金融资产/国民资产来分析一国的金融发展,它也可以反映一定的金融结构水平。
一、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近年来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基本变化是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在增加,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1978年居民金融资产只有手持现金和储蓄这两种形式,现在除这两种以外,还有债券、股票和居民保险等。
债券、股票等非货币金融资产在居民金融资产中从无到有,并且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储蓄存款仍在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中占很大比例,基本维持在55%的水平以上。
(一)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在上升和M2占GDP比例在上升居民金融资产的数量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的金融化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增长,随着国民收入的分配逐渐向居民部门倾斜,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资产存量核算资料的初步测算,截至2005年底,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余额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到20.9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16.2%,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14.2%。
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由1978年的3 80.2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08994亿元,增长了549倍,人均金融资产相应由1978年的40.0元增加到2005年的15983.51元,增长了399.59倍,增长势头迅猛。
实验6 中国居民收入与金融资产持有结构的变化关系分析
13数学叶品友2013214204中国居民收入与金融资产持有结构的变化关系分析摘要:我国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手持现金,储蓄性存款,有价证券(股票,债券及基金等)及储蓄性保险。
总体上看,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经历了由无到有、总量由少到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化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演变和现状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健康发展。
关键字: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资本金融市场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概况现代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分为: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居民家庭财富价值变化不再仅仅取决于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其他资产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价值波动同样也会引起财富的变动,从而导致消费需求的相应变化。
因此,现代意义上的财富效应是指多元化的居民家庭资产的价值变化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财富效应在实践中表现为两种:正向的财富效应和负向的财富效应。
资产的价值上升导致的资产持有者的消费支出增加称为正向的财富效应,资产价值的下降导致资产持有者的消费支出减少称为负向的财富效应。
正向的财富效应能够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并带动投资增长,进而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居民收入和财富增加;而负向的财富效应则导致消费需求萎靡,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由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值容易发生变化,所以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财富效应时几乎都选择股票和房地产资产作为研究对象。
国外学者主要对各类金融资产与房地产的财富效应、财富效应的国别差异和财富效应的稳定性进行研究,paiella(2009)系统地回顾了以往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资产财富效应的理论和定性分析也有所研究,而实证部分的探讨大多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或基金的财富效应研究。
余明桂等(2003)认为我国股票市场还不具有财富效应;罗文波等(2008)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一定的财富效应但效果不明显;张强等(2010)的研究表明我国债券市场对消费支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楚尔鸣等(2009)研究发现封闭式基金市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不仅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而且还存在弱的财富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和选择课程证券投资分析指导老师吴剑平学院商学院专业金融硕士姓名汪娇(121613010007)日期2013年4月1日摘要:我国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手持现金,储蓄性存款,有价证券(股票,债券及基金等)及储蓄性保险。
总体上看,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经历了由无到有、总量由少到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化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演变和现状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健康发展。
关键字: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一、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与特点总体上看,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经历了由无到有、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由少到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化的过程。
根据1999-2011年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总体发展特征是以储蓄存款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如表1所示,可以了解到近十几年来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动态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在资产规模变化和资产结构变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由少量到巨额的变化过程;另一方面,家庭金融资产的构成要素由简单到多样,结构水平由低度向高度的发展过程。
表1 1999-2011年间我国家庭金融资产存量状况单位:亿元年份手持现金储蓄存款股票基金债券保险外币存款总计1999 10764.80 59621.80 4928.38 8433.60891.20 4224.11 88863.89 2000 11722.12 64332.38 9652.51 484.84 10103.30 1003.00 5712.64 103010.79 2001 12551.04 73762.43 8677.90 398.31 12282.13 1443.00 6944.97 116059.78 2002 13822.42 86910.65 7490.73 460.64 15297.65 2298.00 7396.24 133676.33 2003 15796.79 103617.65 7907.11 634.73 18987.70 3030.00 7077.14 157051.13 2004 17174.64 119555.39 7013.18 1548.16 21185.52 3209.00 6640.82 176326.71 2005 19225.34 141050.99 6378.31 2397.41 23522.08 3661.00 6006.94 202242.07 2006 21658.10 161587.315002.18 4185.5525078.54 4072.00 5039.23 236622.89 2007 24267.46 175749.45 55838.61 18286.30 39121.64 4966.70 3710.84 321941.00 2008 27375.17 217885.35 27128.34 11254.42 40472.84 7350.70 3622.16 335088.98 2009 30597.58 260771.66 90755.40 15483.14 44821.96 8261.47 3997.55 454688.76 2010 35702.54 303302.49 115866.00 15144.63 49862.28 10632.33 3921.59 534431.86 2011 40598.78 353536.42 101410.30 13151.42 53562.76 9721.43 3764.89 575746.011.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长2011年末,居民金融资产总量高达近60 万亿元,约为1999 年的7 倍。
每年,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造成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奠定了金融资产增长的物质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 DP 的平均增长高达9 . 5%,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了居民货币收入的稳定增长;二是经济转型时期的预期不确定性促进了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原来由国家统包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保障制度等都面临改革,这为居民家庭未来的经济生活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为了保证未来所必须的开支,居民必将增加储备资金。
2. 手持现金比例持续下降表1中显示了手持现金的数量逐年增多,但是占总的家庭资产的比重在逐年减少。
现金虽然流动性最好,但是其收益基本为零。
居民手持现金主要是应付不时之需,即满足流动性需求。
手持现金比例的大幅度降低,反映了居民对金融资产收益性的要求。
原因之一是持有现金没有收益,在通货膨胀的时期甚至是负收益的资产,家庭通过减少持有现金,增加其他投资以期获得收益。
之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货币、自动柜员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应用,家庭已经不再需要大量现金来满足日常消费。
3. 储蓄存款比重稳中有升储蓄存款不再是居民投资的唯一选择。
无论从绝对数额还是相对数额来看,储蓄存款在居民金融产中都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近些年,储蓄存款的比重基本在80%左右浮动。
1989年以后,储蓄存款的比重稳步上升,2008年末,达到历史最高值89.21%,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风险金融资产的大幅缩水,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家庭迅速将资金放入银行。
随着居民消费资金节余的日益增多, 居民的投资意识逐渐增强。
由于国库券、国债的收益较同期银行储蓄要高, 部分国债上市交易后, 其流动性也优于其他投资, 因而更具投资价值;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 企业直接融资行为日益增多。
这一切都促使居民投资摆脱单一局限储蓄存款的局面, 逐渐呈现多元化状态。
4. 有价证券发展迅速,总体增长较快,比重仍然较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曾发行过国债,由于历史原因,1958年以后,国债的发行被终止。
我国于1981年又恢复了国债发行。
我国的证券市场建立于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
例如股票,其比例呈现波动攀升的趋势,股票是高风险的金融工具,对投资者要求高,且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合理,普通家庭不愿进入股市或对该项投资的参与有限,这也导致了股票比例一直持续低位。
但随着股市的发展,人们金融投资意识的增强,家庭对股票的投资渐渐增多。
2007年股市火爆,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家庭投资了近20%的资金在股票上,而下一年由于股市暴跌,人们又纷纷把资金撤出股市转向了银行。
二、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问题分析(一)金融产品发展缓慢,种类偏少,居民选择的局限性大我国金融市场上可供投资者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单一,直接影响到居民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发展。
在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金融市场上可供居民选择的金融资产品种相当丰富,居民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投资于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寻求收益的最大化。
而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市场上可供投资者选择的金融工具种类有限,居民选择自由受到限制,虽然随着利率自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各家商业银行为了回避利率风险提供了新的金融产品如利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但针对居民开发的金融产品仍然非常少,且缺乏适应性和多样性,居民无法根据收益高低、风险厌恶偏好、投资偏好来选择不同的投资工具。
可供居民选择的金融产品范围狭小,股票、债券、保险单等有限的金融资产根本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金融投资需求。
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金融资产种类偏少,因而,居民面临的选择局限性较大。
并且,由于很多居民金融知识欠缺,对很多金融工具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对一些新兴的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等望而却步。
(二)各项金融资产比重差异大,结构严重失调货币性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比过高,非货币性资产占比低。
货币性资产包括现金和储蓄存款。
货币性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居于主导地位。
非货币金融资产中,有价证券的比重在上世纪90年代曾超过10%,此后直线下降,直到2008年保持在3.92%,而保险类金融资产的比重基本上一直维持在5%以下。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货币性金融资产和非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分布严重失调。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近年来制度变迁给居民带来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大。
原有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被取消,居民为了应付未来的不确定性,选择储蓄存款作为最主要的投资渠道。
而储蓄存款集中在银行系统内,一方面,将风险间接转移给了银行,另一方面,使得企业间接融资高于直接融资,融资成本高。
并且,居民获得的收益非常低。
三、对策(一)提高居民金融知识普及水平,提升金融服务机构的教育辅导功能我国居民对金融知识的整体认识水平偏低, 金融基本知识的普及率低, 不少居民缺乏最基本的金融资产风险与收益特性了解, 尤其是农村居民的认识水平更低,这样就需要普及金融知识。
(二)鼓励金融工具创新我国的金融工具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不够,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创新还存在缺陷,我国金融产品比较单一,金融工具创新还停留在基础产品的创新上,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和组合产品创新方面则刚刚起步,金融衍生品还基本没有,产品开发中模仿式创新多,自主式创新少,产品在深度和专业化上都不足,居民对投资工具的需求还远远没有满足。
我国金融机构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新的服务产品。
(三)完善金融市场各项法律法规,规范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 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法治意识, 提高投资者信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建立比较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很多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我国的金融市场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漏洞,这就给各类金融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投资者的利益。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各项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市场运作。
只有完善了金融市场的各项法律法规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投资者信心,吸引其进入市场。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最直接的因素是市场的混乱、信息的不透明和有效监管的缺失,中国最有投资(暂且不说投机)意识的群体应当是股市中的七千万个人投资者,而这部分投资群体的投资信心正在逐步丧失,也致使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中有价证券的比重随经济增速发展而反趋势变化。
重振投资者信心,有赖于法制的强化和有效监管的到位。
参考文献[1]臧旭恒等.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0~ 11.[2]巴曙松.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路径从国际比较看中国选择[J].经济观察,2007(7).[3]黄达.金融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4]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10.[5]张辉,付广军.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投资渠道选择模型研究[J].山东经济,2008.01 .[6]于蓉.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