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度与距离和时间的计算
通过经纬度坐标计算距离的方法
![通过经纬度坐标计算距离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84c38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2.png)
通过经纬度坐标计算距离的方法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通过经纬度坐标计算距离这个超酷的事儿。
咱先得知道,地球呢是个近似球体的家伙。
经纬度就像是地球这个大球上的坐标网。
纬度呢,是用来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赤道就是0°纬线,越往两极,纬度数值越大。
经度呢,是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
那怎么根据经纬度来算距离呢?这里面有个简单又有趣的小公式哦。
不过这个公式对于咱们日常聊天来说有点小复杂,但咱可以简单理解下原理。
在赤道附近,经度每相差1°,距离大概相差111千米,因为赤道周长大概是4万千米,360°一平分,就差不多是这个数啦。
但越往两极呢,这个经度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小,因为纬线的长度在变小呀。
对于纬度来说,每相差1°,距离大概也是111千米。
不管是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这个规律都差不多。
比如说,有个地方A是北纬30°,东经120°,另一个地方B是北纬31°,东经120°,那这两个地方大概就在同一条经线上,它们的距离就大概是111千米。
要是两个地方的经纬度都不一样呢?那就稍微复杂点啦。
不过咱不用太纠结那些超级复杂的数学计算。
现在有好多手机软件或者在线工具,只要输入经纬度,就能轻松算出距离。
宝子们,这经纬度算距离可不仅仅是个数学题哦。
它在好多地方都特别有用。
比如说航海的时候,船员们要知道自己离目的地还有多远,就可以根据经纬度来算。
还有那些喜欢野外探险的小伙伴,要是知道了自己的经纬度和营地的经纬度,就能大概算出距离,心里也能有个底。
咱就把这个经纬度算距离当成一个超有趣的小秘密。
下次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显摆一下。
比如说,你可以说“宝子,你知道不,根据经纬度能算出两个地方的距离呢,可神奇啦。
”然后再简单讲讲原理,保证你的朋友们都会对你刮目相看的呢。
这小小的经纬度里可是藏着大大的学问,就像生活中的小惊喜一样,等着咱们去发现。
航海家公式大全范文
![航海家公式大全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5c12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f.png)
航海家公式大全范文1.位置计算:- 经度:L = L0 + V * cos(θ) * τ- 纬度:B = B0 + V * sin(θ) * τ其中,L为当前经度,L0为初始经度,V为速度,θ为船头朝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τ为经过的时间,B为当前纬度,B0为初始纬度。
2.时间计算:-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t=d/V其中,t为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d为目的地距离,V为船舶速度。
3.速度计算:-通过两点间的距离和时间计算速度:V=d/t其中,V为船舶速度,d为两点间的距离,t为船舶经过的时间。
4.距离计算:-两点间的直线距离:d=√((L2-L1)^2+(B2-B1)^2)- 根据方向和距离计算东向和北向分量:dL = d * sin(θ) 和 dB = d * cos(θ)其中,d为两点间的距离,L1和L2为两点的经度,B1和B2为两点的纬度,θ为方向角。
5.方位角计算:- 两点间的方位角:θ = arctan((L2 - L1) / (B2 - B1))其中,θ为方位角,L1和L2为两点的经度,B1和B2为两点的纬度。
6.相对风速计算:-相对风速:Vr=√((Vw-V)^2+(W-Vr)^2)其中,Vr为相对风速,Vw为真实风速,V为船舶速度,W为真实风向与船头朝向的夹角。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航海员在航行中准确计算位置、时间、速度和距离等信息,以确保船舶的安全导航。
在实际应用中,航海家公式还需要结合实测数据进行修正和调整,以考虑到风、流、偏差等因素对航行的影响。
因此,航海员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公式以及经验判断,才能有效地进行航海导航。
坐标计算方法
![坐标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d23b2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7.png)
坐标计算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理定位领域,坐标计算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涉及到地图上点的位置和距离的计算。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坐标计算方法,包括直角坐标系下的点距离计算、经纬度坐标系下的距离计算以及坐标转换方法。
1. 直角坐标系下的点距离计算。
直角坐标系是平面坐标系的一种,可以用x和y坐标值来表示平面上的点。
在直角坐标系下,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即d = √((x2-x1)² + (y2-y1)²)。
其中,(x1, y1)和(x2, y2)分别是两点的坐标值,d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
举个例子,如果点A的坐标是(3, 4),点B的坐标是(7, 1),那么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出。
2. 经纬度坐标系下的距离计算。
经纬度坐标系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上点的位置的坐标系。
在地图上,经度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纬度用来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
在经纬度坐标系下,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球面三角形的余弦定理来计算,即cos(d) = sin(φ1)sin(φ2) +cos(φ1)cos(φ2)cos(Δλ),其中d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φ1和φ2分别是两点的纬度,Δλ表示两点的经度差。
举个例子,如果点A的经纬度是(40.7128°N, 74.0060°W),点B的经纬度是(34.0522°N, 118.2437°W),那么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出。
3. 坐标转换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不同坐标系下的坐标进行转换。
例如,将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或者将直角坐标转换为经纬度坐标。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数学公式和算法来进行坐标转换。
对于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可以利用球面坐标系下的公式进行计算;而对于直角坐标转换为经纬度坐标,可以利用逆向的球面坐标系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总结。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定位领域,坐标计算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技术。
两个经纬算距离公式及方法
![两个经纬算距离公式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181a739af1ffc4fff47ac09.png)
两个经纬算距离公式及方法
经纬度是经度与纬度的合称组成一个坐标系统,它是一种利用三度空间
的球面来定义地球上的空间的球面坐标系统,能够标示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怎幺计算两个经纬度之间的距离,有什幺计算公式或者方法技巧?
1 经纬度计算方法在地球上任何地点,只要有只表,有根竹竿,一根卷尺,就可知道当地经纬度。
但表必须与该国标准时校对。
方法如下:1、先算两分日
比如在中国某地,杆影最短时是中午13 点20 分,且杆长与影长之比为
1,则可知该地是北纬45°(tgα=1),东经100°(从120°里1 小时减15°,4 分钟减1°)杆长与影长之比需查表求α,这里用了特殊角。
2、再算两至日经度的算法不变纬度在北半球冬至α+23.5°,夏至α-23.5°在任意一天加减修正值即可。
3、修正值算法:就是距两分或两至日的天数差乘以94/365. 比如2013 年2 月17 日,2013 年3 月22 日春分差33 天,即太阳直射点在南纬
33×94/365=8.5°
所以今天正午时得到的纬度是(arctgα+8.5)°
tgα=杆长/影长
1 计算地球上两点距离d1.已知地球上两点的经度、纬度:(X1,Y1),
(X2,Y2),其中X1,X2 为经度,Y1,Y2 为纬度;
视计算程序需要转化为弧度(*3.1415926/180)
地球半径为R=6371.0 km。
两个经纬度距离计算公式
![两个经纬度距离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d9bd19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5.png)
两个经纬度距离计算公式一、经纬度距离计算的基本概念。
1. 经纬度的定义。
- 经度是指通过某地的经线面与本初子午面所成的二面角。
在本初子午线以东的叫东经,在本初子午线以西的叫西经,取值范围是东经0° - 180°和西经0° - 180°。
-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
其数值在0° - 90°之间,位于赤道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位于赤道以南的点的纬度叫南纬。
2. 地球近似球体假设。
- 在计算经纬度距离时,通常将地球近似看成一个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这一假设是大多数经纬度距离计算公式的基础。
二、常见的经纬度距离计算公式。
1. 半正矢公式(Haversine formula)- 公式形式:- 设两点的经纬度分别为A(φ_1,λ_1)和B(φ_2,λ_2)(其中φ表示纬度,λ表示经度)。
- 首先计算:- Δφ=φ_2 - φ_1- Δλ=λ_2-λ_1- a = sin^2((Δφ)/(2))+cos(φ_1)cos(φ_2)sin^2((Δλ)/(2))- c = 2arctan2(√(a),√(1 - a))- 则两点间的距离d = R× c,其中R为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
- 适用范围:- 该公式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较为准确地计算地球上两点间的距离,尤其是在短距离和中距离计算中表现良好。
它考虑了地球的曲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导航等领域的距离计算方法。
2. 文森特公式(Vincenty formula)- 公式形式:- 同样设两点的经纬度分别为A(φ_1,λ_1)和B(φ_2,λ_2)。
- 计算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到一些迭代计算。
- 首先定义一些中间变量:- U_1=arctan((1 - f)tan(φ_1))- U_2=arctan((1 - f)tan(φ_2))- λ=λ_2-λ_1- 然后通过迭代计算:- sinσ=√((cos(U_2)sin(λ))^2)+(cos(U_1)sin(U_2)-sin(U_1)cos(U_2)cos(λ))^{2}- cosσ=sin(U_1)sin(U_2)+cos(U_1)cos(U_2)cos(λ)- σ=arctan((sinσ)/(cosσ))- 还有其他中间变量的计算(这里省略部分复杂的迭代中间步骤)。
经纬度计算距离计算公式
![经纬度计算距离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96c2c2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b.png)
经纬度计算距离计算公式经纬度计算距离计算公式1. Haversine公式Haversine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地球上两点间距离的公式。
它基于球面三角学原理,通过经纬度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然后转换为实际距离。
公式:d=2rarcsin(√sin2((θ2−θ1)/2)+cos(θ1)⋅cos(θ2)⋅sin2((λ2−λ1)/2))其中,d为两点间距离,r为地球半径,θ1和λ1为第一个点的纬度和经度,θ2和λ2为第二个点的纬度和经度。
示例:假设第一个点的坐标为(, -),第二个点的坐标为(, -)。
采用地球半径r=6371千米(常用值),代入Haversine公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约千米。
2. Vincenty公式Vincenty公式是一种更为精确的计算地球上两点间距离的公式。
它考虑了地球的椭球形状,通过迭代计算,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公式:a=r1⋅r2⋅sin(θ2−θ1)2+r2⋅r3⋅sin(θ3−θ2)2b=r1⋅r2⋅cos(θ2−θ1)−r2⋅r3cos(θ3−θ2)c=r1⋅r3⋅cos(θ3−θ1)−r2⋅r3⋅cos(θ3−θ2) d=arctan(r2⋅r3sin(θ3−θ2)⋅cos(θ3−θ1)r1⋅r2⋅sin(θ2−θ1)⋅cos(θ3−θ2)+r1⋅r3⋅sin(θ3−θ1)⋅cos(θ2−θ1))latitude=θ1+c⋅cos(A)−b⋅sin(A)r2λ2=λ1+d r2d=r1⋅arcsin(sin(θ2−θ1)⋅cos(θ3)⋅sin(θ2−θ1)+cos(θ1)⋅cos(θ2)⋅sin2(λ3−λ2))其中,d为两点间距离,r1、r2、r3分别为两个点的纬度、经度对应的椭球半径,θ1和λ1为第一个点的纬度和经度,θ2和λ2为第二个点的纬度和经度,θ3和λ3为两点连线在球面上的方位角,A为初始猜测的方位角。
示例:以第一个点的坐标为(, -),第二个点的坐标为(, -),根据Vincenty公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约千米。
经纬度 距离 公式
![经纬度 距离 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040e8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1.png)
经纬度距离公式在地理定位和导航系统中,经纬度是一种常用的表示地球上位置的方式。
经度表示地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东西方向偏移量,纬度表示地点相对于赤道的南北方向偏移量。
经纬度的值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他地理信息工具获得。
为了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使用经纬度距离公式。
这个公式基于大圆上两点之间的弧长来计算距离。
这种距离通常被称为“大圆距离”或“球面距离”。
Haversine公式最常用的经纬度距离公式是Haversine公式。
这个公式基于球面三角学,通过考虑地球的曲率来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
Haversine公式的数学表示如下:a = sin²(Δφ/2) + cos(φ₁) * cos(φ₂) * sin²(Δλ/2)c = 2 * atan2(√a, √(1−a))d = R * c其中:•φ₁和φ₂表示两个地点的纬度•Δφ表示两个地点纬度之间的差值•Δλ表示两个地点经度之间的差值•R是地球的半径(常用值为6371公里或3959英里)•d表示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与地球半径的单位一致)示例让我们看一个使用Haversine公式计算经纬度之间距离的示例。
假设有两个地点A和B,其经纬度分别为:•A: 纬度 40.7128°N,经度 74.0060°W•B: 纬度 34.0522°N,经度 118.2437°W首先,我们需要将角度转换为弧度形式,因为Haversine公式中使用的是弧度。
角度转弧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完成:radians = degrees * π / 180使用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将地点A和B的经纬度转换为弧度:•A: 纬度 0.7090 rad,经度 -1.2915 rad•B: 纬度 0.5940 rad,经度 -2.0622 rad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Haversine公式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a = sin²(0.5940/2 - 0.7090/2) + cos(0.7090) * cos(0.5940) * sin²(-2. 0622/2 - (-1.2915)/2)c = 2 * atan2(√a, √(1−a))d = 6371 * c计算得出的结果为约 3935.14 公里。
经度差计算公式
![经度差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caaf8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b.png)
经度差计算公式经度差计算是用于确定地球上两个地点之间的经度间隔的数学公式。
该公式可用于计算两个经度间的角度差或实际距离差。
计算经度差可以有多种方法,包括使用三角函数、球面余弦定理和汉弗斯球面距离公式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一种常用的经度差计算公式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一、经度差计算公式经度表示地球上一个地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角度。
地球一共有360度经度,可以从-180度到+180度之间进行测量。
两个地点之间的经度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经度差 = 终点经度 - 起点经度例如,假设起点经度为-90度,终点经度为+90度,则经度差为90度 - (-90度) = 180度。
二、相关参考内容1. 经纬度系统经纬度系统是一种用于确定地球上特定位置的坐标系统。
经度用于测量一个地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角度,范围从-180度到+180度。
纬度用于测量一个地点相对于赤道的角度,范围从-90度到+90度。
这些坐标可以用于导航、地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
2. 地球的几何模型地球的几何模型通常被看作是一个椭球体。
这是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并不相同。
在一些计算中,可以使用平均半径来近似地球的形状。
而在需要更高精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实际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来计算。
3.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计算经度差的一种常用工具。
通过使用正弦、余弦或正切函数,可以在角度和实际距离之间转换。
在计算经度差时,可以使用三角函数来确定两个地点之间的角度差。
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其他数学关系将角度差转换为实际距离差。
4. 球面余弦定理球面余弦定理是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球面距离的公式。
该定理基于两个地点的纬度和经度,可以用于确定两个地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或大圆弧的长度。
该公式可以与经度差计算公式结合使用,以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经度间隔和实际距离。
5. 汉弗斯球面距离公式汉弗斯球面距离公式是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球面距离的另一种常用公式。
该公式基于两个地点的纬度和经度,并使用正弦和余弦函数进行计算。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b9e510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0.png)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总结)高一地理计算公式与计算时区
![(总结)高一地理计算公式与计算时区](https://img.taocdn.com/s3/m/50d1f16e67ec102de2bd89ec.png)
(总结)高一地理计算公式与计算时区距离计算1.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2.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地方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2.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3.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区时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
经度差计算公式
![经度差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dccf77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2.png)
经度差计算公式
摘要:
1.经度差计算的概念
2.经度差计算的公式
3.经度差计算的实例
4.经度差与时间差的关系
5.总结
正文:
经度差计算的概念
经度差是指地球上两个地点之间的经度之差,用于衡量这两个地点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
经度是地球表面上一个点与本初子午线的角度,通常用度(°)表示。
经度的范围是从0°到180°,其中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在地球表面上,相邻的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1°。
经度差计算的公式
经度差计算的公式为:Δλ= |λ1 - λ2|,其中Δλ表示经度差,λ1 和λ2 分别表示两个地点的经度。
经度差计算的实例
假设有两个地点A 和B,它们的经度分别为120°E 和130°E。
那么,地点A 和地点B 之间的经度差为:
Δλ= |120°E - 130°E| = |-10°E| = 10°W
这意味着地点A 位于地点B 的西方10°。
经度差与时间差的关系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经度差会导致时间差,其计算公式为:ΔT = Δλ / 15,其中ΔT 表示时间差,Δλ表示经度差。
例如,地点A 和地点B 之间的经度差为10°W,那么它们之间的时间差为:
ΔT = 10°W / 15 = 2/3小时
总结
经度差计算是衡量地球上两个地点在经度方向上的距离的方法。
通过计算经度差,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和时间差。
时间计算公式
![时间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01dad33ba0d4a7303763ab2.png)
时间计算公式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高中地理计算公式一、时间的计算1、求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2、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3、求地方时: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二、太阳高度的计算1、求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纬度差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差)2、求子夜太阳高度:H=︱纬度和︱-90°(纬度和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和) 3、求南北两楼的楼间距:L=h•cotH (h为楼高,H为该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三、昼夜长短的计算1、求昼长:(1)昼长=昼弧∕15°(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3)昼长=24-夜长(4)昼长=(12-日出地方时)×2(5)昼长=(日落地方时-12)2、求夜长(1)夜长=夜弧∕15°(2)夜长=24-昼长(3)夜长=(24-日落地方时)×2(4)北半球某纬度的夜长=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四、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1、求日出时刻:(1)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2)日出时刻=12-昼长∕2 2、求日落时刻:(1)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2)日落时刻=12+昼长∕2 五、球面距离的计算(1)赤道和经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2)纬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COSθ(θ为当地的纬度)(3)对趾点的计算:经度互补,一东一西;纬度相等,一南一北。
六、比例尺的计算(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缩放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比例尺缩放的平方七、相对高度的计算(1)陡崖相对高度:(n-1)d≤H<(n+1)d (n为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H=T∕6°×1000米 (H为两地相对高度,T为两地温差)八、有关人口的计算(1)人口密度=人口数∕总面积(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3)生育率=出生人口数∕育龄妇女数九、地理坐标的计算(1)利用正午太阳公式求当地纬度(2)当地纬度=北极星的仰角(3)当地经度=已知经度±1°∕4分钟×时差十、地球自转速度的计算(1)角速度=360°∕24小时=15°∕小时(2)线速度=周长∕时间=2∏RCOSθ∕24小时 (R为地球半径, θ为当地纬度)。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
![高中地理中的计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39a7d3279563c1ec5da715c.png)
1.距离计算⑴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 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⑵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 km。
2.时间计算(1)地方时计算①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人公式计算。
③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2)区时计算①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
经度差计算公式
![经度差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b8471d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d.png)
经度差计算公式经度差计算公式在地理学和导航应用中,经度差计算公式用于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经度差。
经度差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两个地点在东西方向上的距离。
1. 公式经度差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表达式进行计算:经度差 = 经度2 - 经度12. 举例解释假设有两个地点A和B,它们的经度分别为120°和125°。
我们可以使用经度差计算公式来计算它们在东西方向上的距离。
经度差 = 125° - 120°= 5°因此,地点A和B的经度差为5°。
根据常规经验,每1°经度差约等于111公里,我们可以估计地点A和B之间的东西距离约为555公里。
3. 总结经度差计算公式可以简单地计算两个地点在东西方向上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近似估算,实际距离的计算可能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使用这个公式时,可以将地点的经度带入公式进行计算,从而得到经度差。
4. 其他公式除了经度差计算公式,还存在其他与经度相关的计算公式,用于更精确地计算地球上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
经度差转化为距离公式经度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转化为东西方向上的距离:东西方向距离 = 经度差 × 经度单位长度 × cos(纬度)其中,经度单位长度是指每1°经度所对应的长度,一般为111公里。
纬度是指地点的纬度。
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公式经度差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转化为所需的时间差,一般用于航空飞行或其他时间计算:时间差 = 经度差 / 经度单位长度 × 时速其中,时速是指飞行速度或其他运动速度。
5. 总结经度差的计算对于导航和地理学等领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估算地点之间的距离和时间差。
除了简单的经度差计算公式外,还可以使用转化公式来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两点经纬度计算距离
![根据两点经纬度计算距离](https://img.taocdn.com/s3/m/2fb8280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a.png)
根据两点经纬度计算距离根据两点的经纬度计算距离是一个常见且有广泛应用的问题。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而不是平面。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地球的曲率以及经纬度的度量单位。
有多种方法可以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大圆距离和Haversine公式。
1.大圆距离:大圆距离是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沿着地球表面的最短距离。
当我们考虑地球为球体时,这是一种较为准确的近似方法。
首先,将经纬度转换为弧度。
经度的范围是-180到180度,纬度的范围是-90到90度。
将角度转换为弧度的公式为:弧度=角度*π/180然后,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大圆距离:a = sin²(Δφ/2) + cos φ1 * cos φ2 * sin²(Δλ/2)c = 2 * atan2(√a, √(1−a))d=R*c其中,Δφ是纬度的差异,Δλ是经度的差异。
φ1和φ2是两个点的纬度,R是地球的半径(通常为6371千米)。
2. Haversine公式:Haversine公式是一种计算球面上两点间距离的方法,它使用了一个中间的函数haversine。
这种方法也是一种精确的方法。
Haversine公式的计算步骤如下:首先,将经纬度转换为弧度。
然后,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距离:a = sin²(Δφ/2) + cos φ1 * cos φ2 * sin²(Δλ/2)c = 2 * atan2(√a, √(1−a))d=R*c其中,Δφ是纬度的差异,Δλ是经度的差异。
φ1和φ2是两个点的纬度,R是地球的半径(通常为6371千米)。
这些公式可以使用各种编程语言计算,下面以Python代码为例:```import mathdef distance(lat1, lon1, lat2, lon2):R=6371#地球半径,单位为千米#将经纬度转换为弧度lat1 = math.radians(lat1)lon1 = math.radians(lon1)lat2 = math.radians(lat2)lon2 = math.radians(lon2)#计算差异delta_lat = lat2 - lat1delta_lon = lon2 - lon1# 应用大圆距离或Haversine公式计算a = math.sin(delta_lat/2) ** 2 + math.cos(lat1) *math.cos(lat2) * math.sin(delta_lon/2) ** 2c = 2 * math.atan2(math.sqrt(a), math.sqrt(1 - a))distance = R * creturn distance```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distance的函数,接受四个参数:两个点的纬度和经度。
从地球上任意两点的经纬度计算两点间的距离的算法
![从地球上任意两点的经纬度计算两点间的距离的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69250014791711cc791794.png)
Distance = R*Arccos(C)*Pi/180
也就是:
C = sin(LatA/57.2958)*sin(LatB/57.2958) + cos(LatA/57.2958)*cos(LatB/57.2958)*cos((MLonA-MLonB)/57.2958)
Distance = R*Arccos(C) = 6371.004*Arccos(C) kilometer = 0.621371192*6371.004*Arccos(C) mile = 3958.758349716768*AGFx求位置点(ByVal 经度 As Double, ByVal 纬度 As Double, ByVal 方位 As Single, ByVal 距离 As Single) As Usr坐标
Dim TMP距离 As Single
TMP距离 = 距离
如果仅对经度作正负的处理,而不对纬度作90-Latitude(假设都是北半球,南半球只有澳洲具有应用意义)的处理,那么公式将是:
C = sin(LatA)*sin(LatB) + cos(LatA)*cos(LatB)*cos(MLonA-MLonB)
Distance = R*Arccos(C)*Pi/180
地球是一个近乎标准的椭球体,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140千米,极半径为6356.755千米,平均半径6371.004千米。如果我们假设地球是一个完美的球体,那么它的半径就是地球的平均半径,记为R。如果以0度经线为基准,那么根据地球表面任意两点的经纬度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间的地表距离(这里忽略地球表面地形对计算带来的误差,仅仅是理论上的估算值)。设第一点A的经纬度为(LonA, LatA),第二点B的经纬度为(LonB, LatB),按照0度经线的基准,东经取经度的正值(Longitude),西经取经度负值(-Longitude),北纬取90-纬度值(90-Latitude),南纬取90+纬度值(90+Latitude),则经过上述处理过后的两点被计为(MLonA, MLatA)和(MLonB, MLatB)。那么根据三角推导,可以得到计算两点距离的如下公式:
经纬度和距离的换算
![经纬度和距离的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f18b2dd676a20029bd642d0b.png)
已知地图上两点的经纬度如何计算距离地球赤道上环绕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而每1°(度)有60'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40075.04km/360°=111.31955km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而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任意两点距离计算公式为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其中:A点经度,纬度分别为λA和ΦAB点的经度、纬度分别为λB和ΦB,d为距离我又来补充了;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
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
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
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两地间最近距离的判断: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o,则过两地的大圆为经线圈,两地最近距离为大圆中过两极点的劣弧;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o,则过两地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两地最近距离不过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
你可以去这个网站看看关于计算经纬度的软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希望可以帮上你忙:/Soft/kjsc/200601/97.html/200604/93855.htm。
clickhouse经纬度距离计算公式
![clickhouse经纬度距离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9748bd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9.png)
clickhouse经纬度距离计算公式地球赤道上环绕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每1°(度)有60'。
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40075.04km/360°=111.31955km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任意两点距离计算公式为: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A点经度,纬度分别为λA和ΦA,B点的经度、纬度分别为λB和ΦB,d为距离)。
地球上所有地方的纬度一分的距离都是约等于1.86公里,也就是一度等于1.86*60=111公里。
不同纬度处的经度线上的一分的实际长度是不同的,219国道基本在东经29-38度之间,29度处的一分经线长约1.63公里,38度处的一分经线长约1.47公里。
扩展资料: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就组成了经纬网;如果把经纬网地球仪展开,就形成了一幅平面的地图。
确定位置,在航空、航天、航海以及气象等方面都有作用。
“船在海上遇到危险时,如何去营救”等等,都要用到经纬网地图。
经度:为了区分地球上的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经度每15度1个时区。
实际上经度是两条经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0°经线算起,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东经180°和西经的180°重合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东西180°经线。
纬度:从赤道向北量度为“北纬”(N);向南量度为“南纬”(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侧 东经度 东12区
+1
东侧 西经度 西12区
-1
实际日 界线
1800
自然日界线:即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其以 东为今天,以西为昨天。
当0点所在经线与1800经线重合时,全球 处于同一天,当0点所在经线为00经线时,地 球上昨天与今天各占一半。
a 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程必须经过北极点, 其航行方向是先向正北,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
b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程必须经过南极点, 其航行方向是先向正南,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北。
c位于不同半球,需要考虑过北极点为劣弧,还 是过南极点为劣弧,然后再确定最短航程方向。
(2)若两地之间的经度度数和不等于1800,则经 过这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 最短航程不过两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或上 空),具体分两种情况。
a 甲位于乙的东方,甲到乙的最短航程:同在 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同在 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位于 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那一段为劣弧段。
b甲位于乙的西方,甲到乙的最短航程:同在 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同在 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区和日界线
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 称为地方时
1、地方时
与经度 的关系
经度相差150,地方时 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 10 ,地方时 相差4分钟
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两地经度差×4分钟/ 10
2、时区和区时
时区:理论上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各个时区 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
(2)南北纬600纬线上,经度相差10的纬线长度约 为111*1/2千米(赤道上的一半)。 (3)任何一条纬线上(纬度为α ),经度相差10 的纬线长度111×cosα 千米。
3、两点间的最短航线问题
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 大圆劣弧。 (1)若两地之间的经度度数和等于1800,且不在 赤道上,则经过这两点的大圆是经线圈,这两点 的最短航程须过极点,
时区的推算:某地所处时区=该地经度÷150 所得余数小于7.50,相除所得整数即为时区号 所得余数大于7.50,时区号数为相除所得整数+1
区时:某地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3、日界线
人为日界线:即1800 经线(原则上)其以 东为昨天,以西为今 天,即自东向西过 1800 ,日期加一天, 即自西向东过1800 , 日期减一天。
180
3月4日
3月5日
例:图示中心为 南极,阴影区为3 月22日,非阴影 区为3月21日。 回答:
1、SA的经度是 多少?
2、此时北京时间 几月几日几点?
B S 1200 A
经纬网的作用
一、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和方向
(一)确定地理坐标
A C
D
90o
60o
30o
B
0o
60o 40o 20o
0o
20o
40o
30o 60o
二、在经纬网上量算距离
1、纬度和距离: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间 隔10的经线长约111千米。 2、经度与距离
(1)赤道上,经度相差10的纬线长度约为111千 米。
日期范围的计算,多采用地方时。1800 经线时间若为T时,则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为 T/24,旧的一天范围为(24-T)/24。也可把 T转化为北京时间Q,Q=T-4
例:当北京时间为3月5日11点时,全球属于3月 4日的范围(大于、等于、小于)全球的一半。
1800
3月4日
3月5日
450W 1800
450W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