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历史分析中一个有效范畴1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b0471fef705cc17552709d3.png)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1、在西方的发展社会性别理论是女权主义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是单个人努力的结果。
社会性别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女权运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当代的社会性别理论产生了。
美国当代女权主义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她们认为,女性所扮演的性别角色,既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由女性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而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是由社会文化规范的。
她们同时强调男女两性差异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角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
“1975年,美困人类学者盖尔·卢宾发表的《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对社会性别制度形成的影响很大。
”卢宾认为,任何社会都存在相应的统治工具和机制来约束和制约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因此产生了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类生理的性别变成了社会的性别,这就意味着,女性处于被压迫的边缘地位的出现不是因为男女的生理差异,而是因为人类的生产劳动。
卢宾的这篇文章对女权主义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很多学者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性别制度,以及其在各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制度下的演变过程和不同形态。
“1988年,美国妇女史研究专家琼·W·沂科特发表《社会性别:一个历史分析中的自效范畴》,用后结构主义理论对社会性别作了新的阐述。
”她认为社会性别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与其他所有的社会关系一样,它的出现也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她主张社会性别是社会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且这种社会关系是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同时她还认为区分权力关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性别,还认为社会权力关系的有关制度体制也是由男女两性在历史变化中生成的。
20世纪末,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在妇女运动和学术界两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三世界和有色人种的女权主义理论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后现代的女权主义理论的飞速发展上。
尔雅透过性别看世界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尔雅透过性别看世界期末考试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aa11a6647d27284b7351aa.png)
201904透过性别看世界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关于中国的性骚扰的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分•A、城市中的性骚扰多于农村•B、基本上是男性骚扰女性•C、性骚扰有泛化的趋势•D、性骚扰对象的泛化我的答案:D2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内容不包括()。
(1.0分)1.0分•A、社会性别议题应包含在社会决策和发展的全过程中•B、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各领域宏观决策、执行、检测、评估的重要工具•C、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D、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的出发点是彻底消除两性之间的所有差异我的答案:D3相较于男性,妇女作为严重贫困受害者所体现的三个方面不包括()。
(1.0分)1.0分•A、在许多国家男女性别不平等•B、女性工作时间长但获得的报酬少•C、女性摆脱贫困能力得到了解放但未能发挥其能力•D、女性社会和职业的流动性受到限制我的答案:C4()是基本男女都拥有人的基本权利,使每个人都得到相同的对待的政策。
(1.0分)1.0分•A、性别歧视政策•B、性别平等政策•C、性别发展政策•D、性别中立政策我的答案:B5如果说“男性的身高高于女性”,其实是说()。
(1.0分)1.0分•A、所有男性身高都高于女性•B、大部分男性身高高于女性•C、其他因素都相等的前提下,男性身高更高的概率更大•D、作为个体,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数值差异我的答案:C6家庭和工作的冲突会导致的问题不包括()。
(1.0分)1.0分•A、双重期待与自身能力之间的落差引起女性心里矛盾•B、对家庭和睦产生不利影响•C、成功职业女性比例下降•D、女性消耗在家务的时间进一步延长我的答案:D7从理论上来说,卫生间的合理情况是()。
(1.0分)1.0分•A、女性配比更高•B、女性配比更低•C、男女性配比一致•D、男女性配比接近我的答案:A8关于性别差异与歧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分)1.0分•A、社会性别研究中不承认性别差异存在•B、性别差异意味着一种性别优于或劣于另一种性别•C、性别差异一旦被格式化了,个体会因此受到较小差别对待•D、对个体的歧视是以群体的属性或刻板印象来区别对待个体我的答案:D9关于女性主义、政治和权力,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尔雅透过性别看世界答案
![尔雅透过性别看世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96525d79563c1ec5da7180.png)
1.1 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社会性别”一词来源于英文词汇()。
A、sexB、sexualityC、genderD、identification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2【单选题】社会性别对于个人和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个人意味着差异,对社会意味着相同B、对个人意味着相同,对社会意味着差异C、对个人意味着差异,对社会意味着差异D、对个人意味着相同,对社会意味着相同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3【单选题】社会性别其实是一种()。
A、个人选择B、先天特征C、再现D、个性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4【判断题】刻板的两性气质认为女性的比男性更加自然化。
()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1.2 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下列场景中,最有可能出现在 1963 年版本的斯凯瑞童书《Best Word Book Ever》中的是()。
A、社会公共服务中可以同时看到男性和女性B、消防员被标注为“firefighter”C、空乘被添加“beautiful”这个形容词D、护士向孩子展示如何正确刷牙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2【单选题】传统社会规范要求女性在公共场合的坐姿是()。
A、上身保持正直,双腿 45 度斜角并拢B、上身保持正直,双腿垂直分开C、上身倚靠椅背,双腿 45 度斜角并拢D、上身倚靠椅背,双腿垂直分开3【判断题】对于科学现象的描述也可能受到文化概念的影响。
()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4【判断题】传统社会规范认为,男性通过在落座时对空间的占据体现其权威的高度。
()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1.3 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社会性别制度起源中,父权制时代理论的解释强调()。
A、优势累积理论B、劳动分工C、亲属关系D、物质交换我的答案:A 得分: 20.0 分2【单选题】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性别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性别、女权主义与阶级话语
![性别、女权主义与阶级话语](https://img.taocdn.com/s3/m/2600f0c4910ef12d2af9e7b8.png)
性别、女权主义与阶级话语一“最漫长的革命”——这句话曾经用于形容女权主义对于父权制的反抗。
参见〔英〕朱丽叶·米切尔:《妇女:最漫长的革命》,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相当长的时间里,汉语之中的“革命”很少与性别联系起来。
阶级、民族或者国家时常充当了革命的主体;作为一个反抗的共同体,性别很迟才浮出水面。
英文之中的“女权主义”一词19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旨在支持男女平等的法律和政治权利。
参见〔美〕瓦勒里·布赖森:《女权主义政治理论引论》,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第2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尽管如此,女权主义者多半坚决地认为,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是最为古老的压迫,只不过大多数性别盲的思想家视而不见罢了。
她们强烈主张,性别必须成为历史分析之中一个有效的范畴:“我们觉得有必要将性别划定为一个分析域”;“性别成为破译意义、理解各种复杂的人际互动的一种方法。
”琼·W.斯科特进一步解释说,撰写历史的时候,“性别”与“阶级”、“种族”拥有同等的意义:“许多具有强烈政治意义的妇女学学者们都认为,在编写新史学着作中运用这三个分类概念(即‘阶级’、‘种族’和‘性别’)尤为重要。
首先这意味着学者们对历史的重视,这一历史反映了受压迫的状况、压迫含义的分析和压迫的本性,其次,这意味着从学术的角度来理解以上述三个概念为轴心形成的不平等的权力结构。
”〔美〕琼·W.斯科特:《性别:历史分析中一个有效范畴》,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第167、171、153-154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各种权力体系形成的不平等结构之中,阶级、种族、性别构成了三种最为重要的压迫类型。
而且,不同类型的压迫往往相互声援,彼此补充。
从男尊女卑的陋习到生产资料的超额占有,二者之间存在隐秘的通道。
社会性别:一个有用的历史分析范畴
![社会性别:一个有用的历史分析范畴](https://img.taocdn.com/s3/m/45fc4836f111f18583d05a43.png)
社会性别:一个有用的历史分析范畴琼·W·斯科特Gender, 名词,仅为一语法词汇。
如果用该词指人或生物拥有男性或女性的属性,即男性或女性的性别,一般表示戏谑(根据上下文决定是否有这个含义),或者属于用词错误。
——《牛津现代英语用法词典》,1940,福勒出版社那些规定词义的人是在打一场输定了的仗,因为词语,就如词语所指涉的观点和事物一样,有着自己的历史。
不论是牛津大学教授,还是法兰西学院院士,都不能不受人的干预和想象力的影响去阻挡历史潮流,去抓住或者固定某个词的意义。
玛丽·沃特利·蒙塔古(Mary Wortley Montagu)在风趣地指责“女性”时用下面的说法添了一丝尖刻:“我作为那个gender(社会性别)中的一员的唯一安慰,就是知道我不会和她们中的任何人结婚。
”1在这里,她故意误用了这个语法词汇。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语法范畴的术语来制造一些形象化的隐喻,来表现性格或性存在方面的特点。
例如,1876年出版的《法语词典》给gender的用法是:“人们这样议论一个自我隐匿、感情不外露的男人:‘我们不知道他的社会性别(gender)是什么,是男性还是女性’。
”21878年,格拉斯通(Gladstone)做了以下的区分:“雅典娜除社会性别(gender)外并无性别(sex),除形状外没有什么是女人的。
”3最近,女权主义者开始以更严肃的态度从字面意义上使用“社会性别”这个词,用它来讨论对男女关系的社会组织。
这种新用法刚出现不久,所以还没进入词典和《社会科学大百科》。
这个词与语法的关联很明显,而这个关联也充满了尚未经过审视的多种可能性。
说其语法意义明显,是因为这个词在语法上的用法涉及到与男性或女性的命名相应的正式规则;说其充满未经审视的可能性,是因为在很多印欧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个第三类别,指无性或中性。
在语法中,社会性别被理解为一种把现象分类的方式,是一种社会约同的区分制度,而不是对固有特点的客观描述。
历史学如何应对全球性别歧视
![历史学如何应对全球性别歧视](https://img.taocdn.com/s3/m/f84cc7a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a.png)
历史学如何应对全球性别歧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性别歧视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复杂的问题。
历史学作为一门研究过去的学科,对于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然而,要有效地应对全球性别歧视,历史学需要在研究方法、视角和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变革。
首先,历史学需要拓展研究的视野和范围。
传统的历史研究往往侧重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领域,而对性别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性别歧视的根源和演变,历史学家应当将性别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范畴,纳入到对各个历史时期和社会领域的研究中。
这意味着不仅要研究女性的历史,还要关注性别关系在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家庭制度等方面的表现和影响。
例如,在研究古代文明时,不能仅仅关注男性统治者和英雄人物的事迹,还要考察女性在农业生产、手工业、宗教仪式等方面的角色和地位。
通过这种全面的研究,可以揭示出性别歧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轨迹。
其次,历史学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除了传统的文献研究和档案分析,还应当借鉴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比如,运用口述历史的方法,收集女性的个人经历和记忆,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生动和真实的历史画面。
通过对女性的访谈,可以了解她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性别歧视和挑战,以及她们为争取平等权利所做出的努力。
同时,运用社会性别理论来分析历史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揭示出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性别权力关系。
例如,在研究工业革命时期的劳动分工时,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可以发现,女性在工厂中的工作往往被低估和忽视,她们所获得的报酬和职业发展机会远远少于男性,这种不平等的劳动分工实际上是性别歧视的一种表现。
再者,历史学教育在应对全球性别歧视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在历史课程中增加有关性别平等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性别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教育,让年轻一代了解性别歧视的历史根源和危害,从而激发他们为消除性别歧视而努力的决心。
《透过性别看世界》读书笔记
![《透过性别看世界》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e57c9bb2b160b4e767fcffa.png)
《透过性别看世界》读书笔记第⼀章什么是社会性别?1.1 社会性别定位性别是再现起源社会性别源⾃gender。
理论之源-⼥性主义/⼥权主义。
意义强调性别是由⽂化指定、分配的。
对个⼈意味屈从,对社会意味差异。
社会⻆⾊的塑造身份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建构理论注意点东⻄⽅⽂化的差异⼥性主义的多元和⽭盾认识论的扩⼤化倾向依然被忽略的现实1.2 性别规范与性别⻆⾊规范并⾮⾃然⽽然,科学也是受到⽂化影响的。
第⼀次妇⼥运动:获得教育权、投票权、就业权第⼆次妇⼥运动:政治、法律、⽂化、习俗——“个⼈的就是政治的” Personal Is Political1.3 社会性别机制Michel Foucault ⽶歇尔·福柯:“因ʻ⼀种复杂的政治机制ʼ⽽ʻ产⽣于身体、⾏为和社会关系间的⼀套效应ʼ。
”要素社会构建社会性别地位劳动的社会性别分⼯社会性别化的亲属关系社会性别化的性别模板社会性别化的个性特征社会性别化的社会控制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社会性别形象个⼈构建⽣理性别类型社会性别身份认同社会性别化的婚姻和⽣育地位社会性别化的性取向社会性别化的个性特征社会性别过程社会性别展示定义社会性别机制/⽗权制不是性别差异,⽽是⼀种体制。
起源⽗权制时代理论:优势累积理论——⼈⼝再⽣产、性⾏为的主客体等⻢克思主义理论:劳动分⼯盖尔·鲁宾:亲属制度,《⼥⼈交易》亮点有⽆改变的契机——键盘理论1.4 ⼥性主义与⼥权主义定位⼥性主义没有统⼀的学派、系统、认识,这是⼥性主义再三强调的多元性。
⼥权主义是⼀种政治。
运动第⼀次妇⼥运动:获得教育权、投票权、就业权《妇⼥参政者》Suffragette 2015第⼆次妇⼥运动:政治、法律、⽂化、习俗——“个⼈的就是政治的” Personal Is Political流派激进⼥权主义强调本质上男性与⼥性的不同。
提出了“⽗权制”的概念。
70年代后,强调⼥性⾃⼰的能量、主体意识。
⾃由主义⼥权主义社会正义的观点——机会平等认为⼥性与男性⼀样是⾃由平等的⼈。
国外社会学 名词解释
![国外社会学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055e75bad02de80d4d8402f.png)
国外社会学名词解释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合法性来自于对生物科学的借鉴--孔德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整体大于互相依赖的各个部分之和,社会现实高于个人的现实,因此要从整体上充分认识社会。
但为理解这个现实,就要确信社会就像物质现象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必须用经验调查的方法。
认为社会知识也必须通过自然科学所普遍使用的经验研究手段去获得,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历史分析来认识外界事物的方法。
社会团结: 社会团结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结关系,这种连接关系既可以建立在共有情感体验、共有道德情操和共同理想信念之上,也可以建立在因为生活需求、功能依赖而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之上。
机械团结: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的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通过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由于社会分工不发达,人们的经历,活动,生活方式都十分相同,对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个性都淹没在对集体的遵从中,并有一致的宗教和道德倾向。
(约束性制裁)有机团结: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近代工业社会。
在这种社会联结形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
一方面,分工越细致,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依赖就越深入,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行动越是专门化,个性就越鲜明,就越能摆脱对集体意识的束缚。
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化的职能。
(复原性制裁)权威类型:(1)感召权威:是典型的人治,是以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为根据行使政治权力的社会控制形式--魅力型统治。
统治的行动基础:情感性行动。
统治的合法性来源:领袖人物的崇拜和信赖。
统治的存在范围:追随者拥戴和服从领袖人物,甚至对领袖人物产生。
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秩序的革命时期;领袖人物具有非凡的、超人的特征,使他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这种统治有赖于领袖人物的存在,具有暂时性。
中国历史:社会性别分析的一个有用的范畴
![中国历史:社会性别分析的一个有用的范畴](https://img.taocdn.com/s3/m/6f85c81d67ec102de3bd8907.png)
中国历史:社会性别分析的一个有用的范畴作者:贺萧王政来源:《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摘要:本文探讨琼·斯科特的论文《社会性别:一个有效的历史分析范畴》的问世对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影响,着力勾勒了社会性别分析范畴在中国大陆和欧美的中国历史研究界相互关联而又截然不同的学术发展轨迹。
在英语学术界,斯科特的文章标志着重大的概念上的转变,推动此后的研究走出仅限于对妇女的思考。
引向对社会性别的关注;走出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作更广阔的对权力关系的探究。
斯科特关于文化符号、规范性概念、政治社会体制和主体性身份的重要性的论述,帮助催生和组织了英美中国历史研究界大多数最有影响的新研究成果。
虽然“男女”在历史上作为儒家社会组织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文人学者广泛论述,而当代中国历史学界对社会性别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关注則在近年来才出现,社会性别史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
关键词:社会性别分析范畴;社会性别史;男女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8)12-0141-14作者简介:贺萧(Gail Hershatter),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桑塔克鲁斯历史系教授:王政,美国密西根大学妇女学系副教授、复旦-密大社会性别研究所合作所长对中国学学者而言,琼·斯科特(Joan Scott)的文章不是一张具体的路线图,而是份关于如何廓清和读通迷径的工作指南。
至于该怎样具体地运用斯科特的精辟见解,则既取决于被探索的研究领域,也取决于探索者的眼光。
最近中国学研究中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方面,社会性别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极有成效地催生了中英文著述中的新知识;另一方面,斯科特的指南性的论文《社会性别:一个有效的历史分析范畴》对以中文进行的学术研究的影响,要小于它在英语世界中的影响。
然而,对关注入文景观和观念形态形成的历史学家来说,各个区域的本土学术形态至关重要。
因此,作为学术实践的“社会性别”,与作为历史范畴的社会性别一样,也需要我们为之作一历史分析。
历史学科的边界探索历史学的学科范畴与研究方法
![历史学科的边界探索历史学的学科范畴与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0cdd8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f.png)
历史学科的边界探索历史学的学科范畴与研究方法历史学科的边界探索:历史学的学科范畴与研究方法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和记录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人物、思想和文化,以此为基础来理解现在和未来。
历史学的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丰富多样,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历史学的边界。
一、历史学的学科范畴历史学的学科范畴包括了广泛而多样的领域,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史政治史是研究历史时期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思想的学科。
它关注国家、政权和政治家的起伏、转变和影响。
2.经济史经济史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变化。
它关注贸易、商业、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3.社会史社会史研究历史时期社会结构、阶级和个人生活的变迁。
它关注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
4.文化史文化史是研究历史时期文化现象、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的学科。
它关注艺术、文学、宗教和哲学等方面的历史发展和意义。
5.军事史军事史研究历史时期战争和军事制度的学科。
它关注军事技术、战略战术和战争对社会演变的影响。
6.环境史环境史研究历史时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和环境变迁。
它关注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变化和环境问题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以上仅为历史学学科范畴的一部分,实际上,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非常广泛,如人类学、地理学、考古学等。
历史学的边界并非固定,其范围随着研究领域和方法的不断发展而扩展。
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是指在历史研究中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工具,具有相当的多样性,常见的几种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历史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史料、档案、文件等文献资料,重现历史事件和文化。
2.口述历史口述历史是通过采访、录音等方式获取历史目击者或参与者的口述信息,从而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3.考古学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古代文化遗迹和物品来了解古代社会的学科。
通过考古挖掘和文物分析,研究者可以还原出历史的面貌。
历史学中的性别视角与研究方法
![历史学中的性别视角与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da68a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b.png)
历史学中的性别视角与研究方法在传统的历史学研究中,性别往往被忽视或被视为次要的因素。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性别视角逐渐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且富有活力的领域。
它为我们理解过去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性别视角的引入,首先挑战了传统历史叙述中以男性为中心的单一模式。
长期以来,历史记录和研究大多侧重于男性的活动、成就和经历,女性则处于边缘地位,甚至被遗忘。
这种偏向导致了历史的不完整和片面性。
当我们运用性别视角时,便能发现女性在历史中的角色和贡献远比过去所认为的要丰富和重要。
例如,在工业革命时期,女性不仅在家庭中承担着重要的劳动,还在工厂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她们的工作条件往往恶劣,工资待遇低下。
从性别视角出发,我们还能揭示出历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
在许多社会和历史时期,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受到种种限制和歧视。
例如,在古代中国,女性被剥夺了接受正规教育和参与政治的权利;在中世纪的欧洲,女性的财产权和继承权也受到严格的限制。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和演变,以及它如何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那么,在历史学研究中,有哪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运用性别视角呢?文献分析法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
这包括对历史文献、档案、日记、信件等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上女性的声音常常被压制或忽视,所以在查找文献时,我们需要更加细心和敏锐,去挖掘那些可能被隐藏或被忽略的女性相关的记录。
比如,一些女性的私人日记可能为我们提供关于她们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的珍贵线索。
口述历史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采访那些经历过特定历史时期的女性,我们可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她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这种方法能够弥补文献记录的不足,让我们听到那些在传统历史叙述中被沉默的声音。
社会性别理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社会性别并非仅仅基于生理差异,而是由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所构建的。
第五讲 《性别:历史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导读
![第五讲 《性别:历史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4a24d1363968011ca300911f.png)
• “我们知道,将妇女载入史册意味着要重新定 义和扩展占据史学家重要地位的传统观念,要 包容个人经历、主观经验、公共活动及政治活 动。可以说,尽管这样起步艰难,但是,这种 方法论本身就意味着这不仅是在撰写新的妇女 史,也是在撰写人类的全新历史。”
• 这种新史学不仅包括妇女史,而且解释了妇 女的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性别”一词 演变成一个分析范畴。按此类推,“阶 级”“种族”的内涵也就明确了。在编写新 史学著作中运用这三个分类概念(即“阶 级”、“种族”和“性别”)尤为重要。
阶段
正常性婴 儿自闭
年龄
特征
出生后前三、婴儿反应的对象是生理紧张,无法区 四个星期 隔自己与母亲。只知觉到部份(胸、
脸、嘴、手)而非完整的自我。没有 完整的自我,也没有完整的客体。
共生
出生后三至 婴儿非常依赖母亲,似乎期望着在情
八个月
绪上和母亲维持高度同步的状态。
分离/个体 化历程
对自我与 别人的认 知逐渐稳 定
• 它的聚焦点完全集中在个人主体、集中在男 性与女性之间对抗的重要性上,把这些作为 性别的关键性事实(而忽视了社会历史环境 的重要性),它把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与范畴 普遍化了,不容纳历史的特殊性和可/多变 性,它夸大并强化了性别两极分化的永恒性。
• 引用雅克·德里达的解构定义,强调在特定环 境中分析两极对立的运转关系,修改并取代其 等级结构,而不是毫无保留地将其接受下来。
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反思
• 精神分析理论中涉及性别身份与性别气质形 成的理论主要有英美的客体关系理论和法国 心理分析流派的语言理论。
• 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s)理论主张人 类行为的动力源自“客体的寻求”,亦即人 类关系的发展。其把性别身份的发展理解为 儿童接触父母的实际经验的结果。
历史学的性别史和性别文化
![历史学的性别史和性别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7a6c21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1.png)
历史学的性别史和性别文化历史学是人类社会的记忆,它通过对过去的研究和分析,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当前的社会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性别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旨在揭示历史上性别关系的演变和影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与此同时,性别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在不断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化。
因此,性别史和性别文化的研究,不但可以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一、性别史的研究范畴性别史的研究范畴很广,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社会群体的性别关系。
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
这是性别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性别有着很多刻板印象和规范,这些规范和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比如,男性认为自己应该有很强的支配欲,女性则应该穿着得体,不参与政治等等。
这些规范和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和现代西方社会都有相应的表现。
2.性别角色和地位。
性别角色和地位是性别史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涉及到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地位和职责。
历史上,男性的地位一直比女性高,男女的职责和社交圈子也有明显差别。
比如,在现代社会中男性通常承担负责养家糊口的角色,而女性则承担家庭生育和抚养孩子的角色。
这些角色和地位的差异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变化规律。
3.性别政治和运动。
性别政治和运动是性别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关注男女在政治上的权利和地位、女性解放运动以及性别歧视等问题。
比如,在20世纪初期的西方国家,女性公民权、选举权等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就很有影响。
同时,在中国也有过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时期,女性参与社会和政治等领域的机会逐渐增加,性别歧视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二、性别文化的研究意义性别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具体来说,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意义:1.深入了解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性别问题。
透过性别看世界课后答案
![透过性别看世界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76b1f426fff705cc170a7c.png)
1性别其实是一种(C)。
A、个人选择B、先天特征C、再现D、个性2刻板的两性气质中,要求男性(B)。
A、依赖性B、控制性C、连续性D、被掠夺性3“社会性别”一词来源于英文词汇(C)。
A、sexB、sexualityC、genderD、identification4社会性别对于个人和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对个人意味着差异,对社会意味着相同B、对个人意味着相同,对社会意味着差异C、对个人意味着差异,对社会意味着差异D、对个人意味着相同,对社会意味着相同5刻板的两性气质认为女性的比男性更加自然化。
(√)1.21传统社会规范要求女性在公共场合的坐姿是(C)。
A、上身保持正直,双腿45度斜角并拢B、上身保持正直,双腿垂直分开C、上身倚靠椅背,双腿45度斜角并拢D、上身倚靠椅背,双腿垂直分开2下列场景中,最有可能出现在1963年版本的斯凯瑞童书《Best Word Book Ever》中的是(C)。
A、社会公共服务中可以同时看到男性和女性B、消防员被标注为“firefighter”C、空乘被添加“beautiful”这个形容词D、护士向孩子展示如何正确刷牙3关于美国第二波妇女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B、要求女性获得就业权和投票权C、反思两性之间的差别D、针对各种无形的文化和习俗4传统社会规范认为,男性通过在落座时对空间的占据体现其权威的高度。
(√)5对于科学现象的描述也可能受到文化概念的影响。
(√)1.31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性别的构成要素不包括(C)。
A、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B、社会性别化的亲属关系C、社会性别化的个人控制D、社会性别化的性别模板2社会性别制度起源中,父权制时代理论的解释强调(A)。
A、优势累积理论B、劳动分工C、亲属关系D、物质交换3下列说法中符合盖尔·鲁宾观点的是(B)。
A、男人的统治产生了女人的交换B、交换女人产生了男人的统治和女人的屈从关系C、男性在人口在生产中居于主体地位导致男人统治D、社会分工的不同产生男性的统治4福柯认为社会性别是(BCD)间的一套效应。
近二十年壮族社会性别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壮族社会性别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1568a9c6bec0975f465e21b.png)
页。
②
9 0
陈 明 君 . 富 国/ 吴 近二 十年 壮 族 社 会 性 别 研 究 综 述
表 现分 别 是 “ 岩 洞 的崇 拜 、 花 婆 的崇 拜 、 母 尚 对 对 尊
摘 要 : 近二 十年 来 , 族社会性 别研 究主要 可分 为 意识 形 态、 壮 家庭婚 姻 、 来 文化 的影 响 、 外 壮
族 与其他 民族 的对 比 、 史人 物等五 个方 面 ; 还 需要 加 强对理论 的运 用、 思 与批判 、 重研 究对 象 历 但 反 注 之 间 多维 的关 系、 加历 史的层 次感 。加 强研 究壮族 社会性 别 问题 , 增 以推 动壮族性 别 和谐发展 。
( 0 1 6 8 3 4 7 ) 2 1 O O O M3 9 阶段 性 成 果 。 1O
作 者 简 介 : 陈 明君 (9 6 )女 , 18  ̄ , 满族 , 西 民族 大学 民族 学 与 社会 学 学 院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民族 学 I 富 国 ( 9 5 广 研 吴 16
基本 国策 , 从此 “ 会性 别 ” 社 的概 念 被 引入 中国 , 而 进 神话 与信仰 是人 类 意 识形 态 的 明镜 。通 过神 话
、
意 识 形态 领 域 中的性 别 研 究
和信 仰 的探 讨可 以看 出壮 族 先 民 对世 界 最 基 本 的 看
法。
一
被 中国妇 女研究 者 所 接 受和 熟 悉 。而壮 族 在 国内是 人 口最多 的少 数 民族 , 壮族 传统 文化 中的女性 文化是 独具 特色 的 , 主要表 现在 四个 方 面 : 话 中姆 六 甲的 神 创 始说 , 宗教 信仰 中对 花 婆 的崇 拜 、 经 济 生 活 中对 在
社会性别:一个有效的音乐分析范畴
![社会性别:一个有效的音乐分析范畴](https://img.taocdn.com/s3/m/4bbcf1cd8bd63186bcebbc87.png)
及在 父权 话语体 系 内实现 “以新代 旧 ”话语 转换的愿望 ,但 重 描 写 的资 料搜 集 阶 段 进入 更 加 深 刻 的理 论 反 思 阶段 。 是,女性 历史研究仍是对传统史学的模仿 ,除 了研究对象和研
关 键 词
女性主 义;社会性 别 ;音 乐批 评
以 女 性 主 义 ( e i im 视 角 反 思 西 方 音 乐 历 史 的 发 展 历史,更重要 的是构建 自己的话语体系,从对 有形权力 的争夺 Fmn s) 与演 变 ,是在 女 性主 义运 动 以及 女 性主 义 学术 思潮 的影响 转 向对女性话语 、女性本质及文化构成 的思考 。传统女性音 乐
摘
要 2  ̄ o
8 年代后期 ,女性主 义音乐 学家借 鉴女性主 义 电影 、艺术及 文学批评 ,从跨 学科 o
角度 对 音 乐 文 化 进 行 探 讨 , 女 性 主 义音 乐批 评 进 入到 以 社 会 性 别 ( e d r G n e )为 主 要 分 析 范 畴 的历 史 时期 。 此 后 ,社 会 性 别 成 为一 个 有 效 的音 乐 分 析 范畴 , 为2 世 纪 末 的 西 方理 0 论 界 提 供 了新 的 思 考 模 式 。 本 文 从 五 个 方 面 对 社 会 性 别 的 研 究对 象和 研 究历 程 加 以 分 析 , 以期 对 国 内 学 界提 供 借 鉴和 思 考 。
女的性别身份,更是一种文化概念和符 号,反应 了社会对待两 题纳入歌剧研 究的最早代表,该书通过对莫扎特 、勋伯格等经 性 的态度。L ( 3 l
全新女权主义的实践与理论
![全新女权主义的实践与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0f199b765ce05087632138d.png)
发现女性被社会给与的卑下性别和社会性属的理论,导致了自然性别论的破产。社会性别的再表现也就是社会性别的建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社会差异就显露出来了。一方面可以看到男女之间横亘着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表现为社会价值观赋予的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之间的截然不同。社会对女性的气质的规定打造了女性形象,从而也规定了女性的命运和女性的生活状况及家庭生活状况。有的人看到,社会性别理论的贡献在于性属"gender"概念,人类才意识到,有阶级历史以来任何人类社会阶段上都有社会性别。只是没有作自觉的观察和了解。在人类认识到了性属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人的身心被建构成了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性别——性属。这些过程随着时间推演而不断改变。历史学家斯科特在《社会性别:历史分析的一个有效范畴》中对性属/社会性别概括道,性属/社会性别是组成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一个成分,是区分权利关系的基本方式。在这里,他强调了两点:第一,性属/社会性别是社会关系的表现,不是由生理性别决定的;第二,性属/社会性别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
1,女性境遇的考察, 女权主义发现,女性在社会地下的地位和悲惨境遇,不是男性统治者所说的那样,不是天经地义的。无论是女性的性别,或是女性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角色等,都是社会不平的的现实给与的.女性是被构造的,没有选择的权力和能力;
2,女性存在的缺失, 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女性遍布存在于这个社会里,他们只是非存在的,是男性的附属者和屈从者; 女性非存在的状态是社会男性强权统治和不合理的历史造成的,表现力人类整体的存在的缺失。
9,女性话语权力,话语主体和话语实践; 由于男性话语和男性统治里面,不包括女性的权利,女性并不存在于其中,而且,男性话语和话语方式,充满着战争和暴力的破坏性和强制性,女性必须为了自己的崛起和人类的发展前景,创建女性的话语权力,成为女性话语实践活动的话语主体,以包容与和谐的方式建造崭新的人道主义的世界。
教育史研究的社会性别分析范畴
![教育史研究的社会性别分析范畴](https://img.taocdn.com/s3/m/ea33658f83d049649b665829.png)
仍然 是两性 关 系的 主流 , 因为如 果仅 只是对 抗 , 类 人
社会就 不 可能延 续 和发展 。我们 应避 免单 纯地从 狭 隘 的女 性性 别角 度 看 问题 、 激 地 对 以男 性 为 主 体 偏 的传统 教育 史学完 全反 其道 而行 之 。我们应 站在更
・
土化 , 甚至 就 是 否 引 进 社 会 性 别 , 未 做 出任 何 反 都 应 。我 们不 能将社 会 性 别 作 为唯 一 的分 析范 畴 , 应 该 超越 性别 , 根据宗 教 、 阶级 、 种族 、 民和性别 的原 移
57 ・
教 育 科 学 文 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0 0年 第 S期
教 育史
学
德
还
是 学 美
教 育 科 学 文 摘
21 O O年第 5 期
教 育 史
教 育 史 研 究 的 社 会 性 别 分 析 范 畴
武 翠 红
南京 师范大 学 教 育科 学 学院 , 苏 南京 2 0 9 江 10 7 《 南通 大学 学报( 会科 学版 ) 2 1 社 ) 0 0年 第 4期 , 10 0字 ) 约 10
来研究 教育史 , 一 步推 动 我 国教育 史 研 究 朝着 以 进
下 几 个 方 向发 展 。
1 从研 究 对 象上 来 看 , . 将教 育 史 研究 的视线 继 续下移 , 不仅 包括知 名妇 女教育 问题 , 还应 包括 普通
妇 女 , 至是 妓女 的教育 问题 。 甚
的供状 都是 极有 价值 的研 究 妇 女 教 育史 的材 料 , 要
某 些 与 妇 女 教 育 有 关 的 问 题 , 是 从 男 性 的 角 度 和 也 立 场 , 男 性 的 话 语 来 表 现 的 , 在 大 量 由男 性 写 作 以 这 的 颂 扬 节 妇 烈 女 的 碑 记 以 及 与 名 妓 唱 和 的 诗 词 中有
中国古代妇女史教学大纲(通选课,2012年)
![中国古代妇女史教学大纲(通选课,2012年)](https://img.taocdn.com/s3/m/991a170eeff9aef8941e0633.png)
2012年“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38970 学分:2上课时间:星期三,13:00-14:50 地点:理教106室任课教师:李志生,邓小南E-mail:zhisheng_li_bd@(李志生)一、教学目的:本课将从政治、法律、经济、身体、文本、妇女史料、妇女理论等多个侧面,探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妇女的生活面貌,介绍研究中国妇女史的材料及其解读方法。
本课将运用妇女史研究的重要理论——社会性别理论和差异理论,以新颖的视角,展现和阐释中国古代妇女的不同生活侧面,力求使学生看到鲜活的中国古代妇女形象。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学时):“中国妇女史专题”计划教学一学期(38学时)(至2012年6月24日)。
绪论当代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妇女史(2学时,2月15日)1、中国古代语境中的“妇女”一词2、中国古代妇女的差异性3、社会性别理论与中国古代妇女历史阅读材料:●琼·W·斯科特:《性别:历史分析中一个有效范畴》,载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艾莉森·贾格:《性别差异与男女平等》,载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中文版序”●伊沛霞:《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导言、第一章●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引言●李志生:《妇女、社会性别和差异——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的当代思考》,载魏国英、马忆南主编《女性学研究集萃(1990-2010)》(一)家国、内外与中国古代的后妃1、家国与夫妻:中国古代的当国后妃(2学时,2月22日)阅读材料:●任士英:《后妃当国》●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雷家骥:《武则天传》●《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史记·吕后本纪》,《汉书·高后本纪》2、家国、内外:中国古代权力边缘的后妃(2学时,2月29日)阅读材料:●商传、杨林等:《中国历代后妃传》●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新、旧《唐书·长孙后传》,《明史·马皇后传》,《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新、旧《唐书·杨贵妃传》(二)内外、“三从”与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身份1、社会性成人身份: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妇女(2学时,3月7日)●凯琳·萨克斯:《重新解读恩格斯——妇女、生产组织和私有制》,载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李志生:《秦汉隋唐间妇女社会性成人身份的变化》,载《北大史学》第10期,2004年2、“三从”的影响:中国古代妇女的财产继承权(2学时,3月14日)阅读材料:●邢铁:《家产继承史论》第三章《妇女的家产继承权》●白凯:《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阿风:《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以明清契约文书、诉讼档案为中心》(三)文本解读与中国古代的妇女形象1、历史与传说:杨贵妃(2学时,3月21日)阅读材料:●刘静贞《依违于私情与公义之间——孟姜女故事流转探析》,载李贞德、梁其姿主编《妇女与社会》●K. 詹金斯《历史的再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性别:一个有用的历史分析范畴琼·W·斯科特Gender, 名词,仅为一语法词汇。
如果用该词指人或生物拥有男性或女性的属性,即男性或女性的性别,一般表示戏谑(根据上下文决定是否有这个含义),或者属于用词错误。
——《牛津现代英语用法词典》,1940,福勒出版社那些规定词义的人是在打一场输定了的仗,因为词语,就如词语所指涉的观点和事物一样,有着自己的历史。
不论是牛津大学教授,还是法兰西学院院士,都不能不受人的干预和想象力的影响去阻挡历史潮流,去抓住或者固定某个词的意义。
玛丽·沃特利·蒙塔古(Mary Wortley Montagu)在风趣地指责“女性”时用下面的说法添了一丝尖刻:“我作为那个gender(社会性别)中的一员的唯一安慰,就是知道我不会和她们中的任何人结婚。
”1在这里,她故意误用了这个语法词汇。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语法范畴的术语来制造一些形象化的隐喻,来表现性格或性存在方面的特点。
例如,1876年出版的《法语词典》给gender 的用法是:“人们这样议论一个自我隐匿、感情不外露的男人:‘我们不知道他的社会性别(gender)是什么,是男性还是女性’。
”21878年,格拉斯通(Gladstone)做了以下的区分:“雅典娜除社会性别(gender)外并无性别(sex),除形状外没有什么是女人的。
”3最近,女权主义者开始以更严肃的态度从字面意义上使用“社会性别”这个词,用它来讨论对男女关系的社会组织。
这种新用法刚出现不久,所以还没进入词典和《社会科学大百科》。
这个词与语法的关联很明显,而这个关联也充满了尚未经过审视的多种可能性。
说其语法意义明显,是因为这个词在语法上的用法涉及到与男性或女性的命名相应的正式规则;说其充满未经审视的可能性,是因为在很多印欧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个第三类别,指无性或中性。
在语法中,社会性别被理解为一种把现象分类的方式,是一种社会约同的区分制度,而不是对固有特点的客观描述。
此外,分类意味着不同范畴间的一种关系,它使得对群体的区别和分隔成为可能。
“社会性别”一词的最新用法看来首先由美国女权主义者提出。
这些女权主义者坚持认为性别是社会性质的区分的基础。
“性别”或者“性别差异”这些词汇在使用时,总隐含着生物决定论的意思。
“社会性别”一词的使用意味着对生物决定论的摒弃。
“社会性别”同时也强调对女性特质规范定义中的关系性方面。
有些人担心妇女学的学术过于狭窄或片面地只关注妇女,所以她们用“社会性别”一词,把一个关系性概念引入我们的分析词汇中。
根据这种观点,女人和男人是互为界定的,要理解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做完全分开的研究。
因此,1975年,纳塔利·戴维斯(Natalie Davis)指出,“看来,我们应该对女人和男人的历史都感兴趣,我们不应该只重视对第二性的研究,就像我们在研究阶级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聚焦在农民身上。
我们的目标是解释历史上性别、社会性别群体的意义。
我们的目标是发现不同社会和历史时期中,性别角色和性别象征意义的不同种类,去理解它们的意义何在,以及它们如何起到维持社会秩序或促进社会变革的功能。
”4更重要的是,“社会性别”作为一个术语,是由那些坚信妇女的学术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科范式的人提出来的。
女权主义学者早就提出,对妇女的研究不仅会增加新的研究主题,而且会重新批判性地审视现在已有的学术研究的前提和标准。
三位女权主义历史学家写道:“我们认识到,将妇女写入史册必然意味着重新定义和拓宽关于历史意义的传统观念,意味着在公众和政治活动之外还要包容个人的和主体的体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尽管在开始时举步维艰,但是,这种方法论意味着这不仅仅是在撰写新的妇女史,也是在撰写全新的历史。
”5这种新史学将如何包括妇女和解释妇女的体验,取决于“社会性别”一词能在多大程度上发展成一个分析范畴。
在这里,“社会性别”与阶级以及种族之间的类比关系非常明显;实际上,最具有政治包容性的妇女学学者总是将种族、阶级和社会性别作为书写新历史最重要的三个范畴。
6对阶级、种族、社会性别的兴趣说明:一,学者致力于把被压迫群体的故事,以及对这种压迫的意义与性质的分析纳入历史;二,一种学术理解,即权力的不平等至少是围绕这三条轴线组织起来的。
阶级、种族和社会性别的连缀使用意味着这几个词语的相等,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
在大部分情形中,“阶级”是基于马克思精心阐释(以及被后人再阐释)的经济决定论和历史发展理论,而“种族”和“社会性别”却不具有这样的联想。
在使用“阶级”这个概念的学者中,也没有一致性。
有的学者运用韦伯式观念,有的学者则把阶级当作临时的启发性教学工具。
尽管如此,在我们使用“阶级”一词时,我们总是或者遵循或者对反对一套定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阶级”一词总是涉及到经济因果关系的思想,以及历史的辨证发展道路的展望。
种族和社会性别这两个概念却没有这样的清晰性或连贯性。
就社会性别而言,该词的用法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理论立场,也有的仅仅用来描述男女关系。
女权主义历史学家和其他历史学家一样,她们所受的训练使她们精于描述而疏于理论概括。
但是,她们日益关注寻找合适的理论模式。
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两个原因促使她们这样做。
首先,妇女史个案研究的迅猛增长在呼唤某种综合性的观点,来解释历史的连续性与间断性,解释始终存在的不平等和迥然不同的社会体验。
其次,近年来妇女史有很多高质量的著述,但妇女史在整个史学领域中却继续处于边缘地位(这从教材、课程大纲和专著中都可看到),这之间的不一致凸显了史学描述方法的局限性,它们没有去针对这一学科的主导性概念,或者至少没能以动摇、改造这些主导概念的方式来做这项工作。
对研究妇女史的历史学家来说,仅仅证明妇女有其历史,或者仅仅说明妇女参与了西方文明的主要的政治动荡,那是远远不够的。
在妇女史问题上,大部分非女权主义的历史学家承认妇女有历史,他们或者持分离论观点,或者认为不必对其加以考虑(“妇女有独立于男性的历史,所以让女权主义者去研究妇女史吧,和我们没关系”;或者“妇女史是关于性别和家庭的,应该和经济史、政治史分开来研究。
”)在妇女参与问题上,史学家最好的反应也是无甚兴趣(“即使知道妇女参加了法国大革命,也丝毫不会改变我对大革命的理解”)。
归根结底,这些反应所提出的都是理论上的挑战。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分析过去男性和女性经历之间的关系,也要分析过去的历史和今天的历史实践之间的关系。
社会性别在人类社会关系中究竟如何发挥作用?社会性别如何对历史知识的组织和知识观念的产生赋予意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有赖于把社会性别作为一个分析范畴。
历史学家对社会性别所做的理论探索,大部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社会科学的框架里,通过长效的公式法则来提供普世性的因果解释。
这些理论都有局限性,因为它们倾向于含有简约化或过于简单化的归纳,这不仅削弱了历史学科中对社会因果关系复杂性的理解,也削弱了女权主义对导致变革的分析方法的投入。
我们先对这些理论做个回顾,来暴露它们的局限性,以便我们能提出一种不同的方法。
7大部分历史学家采用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主要是描述性的,即指出现象或现实的存在,而不做任何阐释、说明,或解释现象产生的前因后果。
第二类方法是因果法,它对现象或现实的本质进行理论化,试图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社会性别”一词最新、最简单的用法,就是作为“妇女”的同义词。
在过去几年里,很多研究妇女史的书籍和文章都在题目中将“妇女”换成了“社会性别”。
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替换虽然模糊地涉及到某种分析概念,但实际上是为了在这个领域的政治里更容易被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社会性别”是为了表示一部著述的学术严肃性,因为“社会性别”听上去比“妇女”更为中立、客观。
“社会性别”似乎同社会科学的科学术语很相称,于是它把自身从(听上去刺耳的)女权主义政治中分离出来。
在这种用法里,“社会性别”既不携带着关于不平等或权力的必要声明,也不去识别受到不公正对待(及迄今为止被历史遮蔽)的一方。
鉴于“妇女史”这个术语强调(和惯常的实践不同)妇女也是被认可的历史主体,以此宣告了自己的政治性,而“社会性别”包括妇女,却不特指妇女,因此显得没有造成什么关键的威胁。
“社会性别”的这种用法可以说是在80年代女权主义学术追求学术合法性的一个侧面。
但这只是一个侧面。
将“社会性别”用做“妇女”的代名词,说明与妇女有关的信息也必然是和男子有关的信息,社会性别也意味着是对男子的研究。
这种用法说明,女人的世界是男人世界的一部分,被男人世界所创造,并存在于男人世界之中。
这种用法否定分离的领域这个观点在分析中的有效性,并认为,孤立地研究妇女会巩固那种虚构,即,一个领域(一种性别的经历)和另一个是基本不相干的。
此外,社会性别也被用来表示男女之间的社会关系。
这种用法明确地驳斥了各种生物论的解释,例如,从女人有生育能力,男人有较强的肌肉力量这类事实中去寻找各式各样的女性从属性的共同基点。
因此,社会性别成为表示“文化建构”(即一整套社会创造的男女合适角色的观念)的方式,成为关涉到男女主体身份仅有的社会根源的方式。
在这个定义上,社会性别是一种强加在性身体上的社会范畴。
8随着对性、性存在的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性别成为一个特别有用的词,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区分性实践和男女被赋予的社会角色的方式。
虽然学者们认为,性和(研究家庭的社会学家所说的)“性别角色”之间有联系,但他们指出两者间没有简单、直接的关联。
使用社会性别一词,强调的是整个关系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包含性,但并不直接被性所决定,也不直接决定性存在形式。
上述对社会性别的描述性用法经常被史学家用来标识一个新的领域。
当社会历史学家开始转向新的研究对象时,社会性别就成为与妇女、儿童、家庭以及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相关的概念。
换言之,社会性别被仅仅应用在上述这些涉及到两性关系的领域,包括结构和意识形态层面。
因为从表面上看,战争、外交和国家安全并非明显地和这些关系相干,所以社会性别似乎就不能应用到历史学家对政治、权力议题的研究中,也就继续和这些历史学家的思考无关。
其实际效果就是在历史书写中,接受了某种深植于生物学中的功能主义的观点,继续巩固了分离领域的观点(性或政治,家庭或国家,女人或男人)。
虽然在这种用法里,社会性别一词强调两性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但它一点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些社会关系被建构成这个样子,没有解释这种关系如何运作,或者会如何变化。
这样,在这种描述性的用法中,社会性别是一个与妇女研究相关的概念。
它是一个新话题,一个新的历史研究的领域,但是它缺乏分析力度,不能挑战或改变现存的历史研究范式。
当然,一些历史学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他们努力动用可能解释社会性别概念、说明历史变迁原因的各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