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的山水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灵运的山水诗

声色兼美百代诗宗

——谢灵运的山水诗

陕西咸阳刘思凡

摘要: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而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他在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

特征。

关键词:

谢灵运山水诗意境玄言

(一)

谢灵运——南朝著名诗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东晋末,他历任名将刘毅的记室参军,秘书丞,中书侍郎,相国从事中郎。刘裕█晋建立宋朝,谢灵运被降爵,出为永嘉太守,他心怀不满,常游山玩水。宋文帝时,曾被召任秘书监、侍中、临

川内史。后因兴兵叛宋而被捕,在广州被杀。谢灵运是大士族,生活奢侈豪华,常常随从数百人出游,写了许多山水诗常流露出享乐颓废的思想感情,缺乏积极的思想内容,但他能够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写得新颖细致,这和当时没有一味的“玄言诗”比较而言,可以说是别开生面。山水田园诗以描绘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它在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有些作品就描写了山水景物,但它们只是以山水起兴,山水描写只是其中的片段,而不是作品的主体。屈原的山水仍然没有成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到了东汉末年,曹操的《观沧海》,生动地描绘了碣石山和渤海的景象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比较完整的山水诗。但是,山水诗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流派和艺术形式,还是产生在晋宋时期。那时,由于社会的动乱,政治的黑暗,一些士大夫处于对现实的不满而隐逸山林和田园,他们把优美的山水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因而形成一种以隐逸为亮的风气。同时,有些士大夫为了享受生活的需要,建筑了大量的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生活。如石崇在他的金谷园,就曾邀请了导师所有著名的诗人前去游玩。此外,老庄思想盛行,讲究清净自然养生之道,也促使一些士大夫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人生的哲理和趣味。最后,从文学本身的发展进程来看,文学要注意形象的刻画和讲究形式美的特点在当时逐步为人民所认识。因此,人民逐渐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描绘山水,山水诗就是在这种

情况下产生的。

谢灵运是第一个山水诗人,他由于政治上不得意而寻幽探奇,并写下许多描绘山水的诗篇。他在这些诗中抒发了自己的苦闷,有时也流露出消极享乐的思想。他的山水诗刻画细致,有不少传诵人口的名句。谢灵运学问博大,在文学中的许多领域都作出贡献,而在开辟山水文学这一新领域的过程中,成绩尤为卓著。可以看出,这里既有继承前代文学遗产的地方,也有创新,从中可以看出他在写作山水诗时所受的许多方面的影响,以及他在开辟文学

新领域时取得成功的各种原因。

(二)

谢灵运的山水诗其核心便是——赏心说。

谢灵运是我国古典山水诗派的奠基人,在他那充满奇致逸韵的山水诗中,写景、叙事、说理常融为一体,相映生辉。其《山居赋》即云:“研精静虑,贞观厥美。怀秋成章,含笑奏理。”所是指自然景物之美;而“奏理”意谓在山水审美时悟得人生至理。“赏心”一词曾数次出现在他的诗里,而且它的运用已经超越了具体的语义内涵,体现出谢灵运山水诗的某些本质意蕴,其间的景色至理皆以此为中心有序地展开,所以,可以说“赏心”是理解谢氏山水诗的关键词。古今学人于诗人拟在前贤时哲的基础上,集合谢灵运的山水名篇,对它的含义再略作辨析,█有助于谢诗的

理解。

将“赏”“心”连缀成一词的是谢客首创,古今学者对此含义解

说不一:《文选》李善注“心”;五臣注则为“识我心者”;近人黄节先生在《谢康乐诗》中取折中态度,疏释时兼引小尾郊一教授《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里以“鉴赏自然之心”来训释。这些训释表达了诗人的原意,对此应作具体分析。谢氏诗文中的“赏心”一词██,细▉各篇旨意,大致是指以心相赏(交)的朋友,特别是在感悟山水方面志趣相投的知音,如“含情尚劳爱”,二是表示诗人对自然的欣赏,“赏心不可忘,妙善▉能同”,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谢氏有时因“心赏”来表达对自然的欣赏(诗集中出现两次),但不管哪种用法,“赏心”都是以山

水美的感悟与鉴赏为基础的。

赏者,玩也。《管子.霸言》有云:“其所赏者明圣也”,█之章注:“赏谓乐玩也”,是欣赏主体的内心感受。《晋书.纪瞻传》谓:“立宅于鸟衣卷,馆宇崇丽,园池竹术”。谢客诗文中“赏”字用例二十余处,大都于此相同。如:“妙物莫为赏,芳醑淮为伐”(《石门岩上宿》)及“寻█波不辍手,玩景岂不停目”(《初发入南城》)等,其中的“赏”“玩”的意义与“赏心”之“赏”相同,表现的都是诗人从自然山水中得到审美享受。其实,以自然为对象是魏晋以来“文的自觉”的标志之一。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竟秀,万壑争流。”

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文学》)。

由此可见,当时名士们已经具有了深入自然并欣赏自然的态度,这是山水诗的主观原因。时际的谢灵运,继往开来,在欣赏自然

美景的基础上大量写作山水诗,建立了山水诗创作的某些具体的自然山水“赏心”说,虽然没有严密的理论论述,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理解“赏心”的具体《谢公亭》为例:

时竟乡橙█,方归日西驰。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久█昏垫苦,旅馆眺郊歧。泽兰渐被径,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彩。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重。药饵情所止,衰疾息在斯。逝将候秋水,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该诗作于景平元年(423)初夏,这时诗人出任永嘉太守不到一年,诗歌通过描绘傍晚美景来抒发人生感受。全诗分为写景和抒情两部分,首句点明了取景赏物的时间是在雨后初晴描绘寓目之景。“云归日西驰”勾勒出一幅彩云舒卷、红日西沉的壮丽画卷。雨后的丛林苍翠新爽澄净的气息,一轮夕阳渐渐隐没在群山背后。“半规”似拙实巧,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夕阳西沉。着诗人的描述沉浸在黄昏美景时,下文却笔锋陡转,加入了叙述的成分,交代自己游南亭远景转向近景的描写:丰润的兰花,已经长满路径,池塘里也露出了菏叶的尖尖嫩芽。“渐”表达出大自然不可阻遏的勃勃生机。“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是过渡句,既是对上文有春到夏的总结,有隐含着青春易逝,好景不长的慨叹。“戚戚感物叹”至“息景偃旧崖”六句描写由此而转受:时序推迁,生命消逝,自己又衰疾缠身,为什么不离职归隐,安心养病呢?翻检这一时期谢灵运的诗文,也曾多次提到自己身体患病:“卧病同淮阳,█邑旷武城”(《命学士讲诗》),可见疾病缠身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