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的山水诗

合集下载

论谢灵运山水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谢灵运山水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谢灵运山水诗歌的艺术特色谢灵运(385年-
433年),字灵运,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山水诗人,以其山水诗歌而闻名。

谢灵运的山水诗歌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色:
1.自然写景: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
对山、水、云、雾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
和美妙。

他善于观察自然景色的细微变化,并将其细腻地表
达出来。

2.感情抒发:谢灵运的山水诗歌并非只是对景物的描写,
更重要的是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他以自然景观为媒介
,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3.寄托哲理: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中常常融入了哲理和思考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他探索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存在和宇宙的思考和追
求。

4.诗意凝练: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
意境,他擅长用简短而精确的词句,将复杂的景象和情感凝
聚成深远的诗意。

他的诗作字数较少,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意
象和情感。

总的来说,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自然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作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诗意。

谢灵运和他的山水诗(上)

谢灵运和他的山水诗(上)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的一个仲夏日,一位来自江州(治今江西九江)的年轻官员轻盈地通过庐山虎溪小桥,出现在茂林含烟、曲径通幽的东林寺内。

寺后便是云雾缭绕的香炉峰,白练似的巨大瀑布从天而降,传来音乐般的动听声音。

这位衣着绸缎皂衣的青年深深地吸了一口湿润清新的空气,带着一脸虔诚,双手合十地步入大殿旁的一间禅室。

那里面,已届七十八高龄的慧远法师正在打坐中等待他。

这位慕名前来求法的年轻人叫谢灵运(385―433),时年二十七岁,在江州都督兼刺史刘毅(先前为豫州刺史)幕下任记室参军已有五年之久。

他出身于赫赫有名的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世家,是那位在淝水之战造成苻坚八十七万大军于风声鹤唳中狼狈北逃的大英雄谢玄的最疼爱的小孙子。

这位谢氏子孙出生在会稽郡始宁县(今浙江上虞),因系单传,恐难养育,小时曾被送到钱塘某道馆寄养,遂有“客儿”“阿客”的小名。

后人也称他为谢客。

他在七岁那年袭封为康乐公,食邑二千户。

《南史?谢灵运列传》讲谢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

”谢灵运打少时便养成负才傲俗秉性,很少服过他人;但一见到慧远,仅聆听数语,就肃然起敬,倾心服膺,当即执弟子礼,并在寺里住下来,一住就是好几天。

临别之际,他还捐资穿凿流池三所,以方便寺内用水。

这以后谢灵运便成了慧远的私淑弟子,或说是莲社的编外成员。

据说东林寺内的白莲池,也是谢灵运出资所凿并始植白莲。

白居易的一首古调五言(题作《东林寺白莲》)咏的就是它。

义熙九年(公元413年),谢灵运随刘裕入朝为秘书丞。

不久,慧远在庐山请人绘成万佛影图,并撰《万佛影铭》以纪;又派道兼和尚赴建康见他,请作《佛影铭》。

谢灵运当然义不容辞,迅速笔就。

现在,这一组由两位文章圣手创作的题画铭收录于唐代道宣所编《广弘明集》卷十五,各具神采,形成双璧。

其中谢灵运那篇还提及庐山景致:“倚岩辉林,傍潭鉴井。

借空传翠,激光发?住?…敬图遗踪,疏凿峻峰;周流步栏,窈窕房栊。

谢灵运的山水诗最有名的一句

谢灵运的山水诗最有名的一句

谢灵运的山水诗最有名的一句南北朝大诗人谢灵运自幼博闻强识,聪敏好学,是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其文章更是冠绝江南。

谢灵运性好游山玩水,每到一处必写诗抒情,因此也成其“山水诗派鼻祖”的美名。

谢灵运名公义,字灵运。

十八岁袭爵康乐公,后人也称其为谢康乐。

谢灵运可谓山水诗派的鼻祖,他非常著名的一首山水诗《登池上楼》,其中一联(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被后世诗人交口称赞。

全诗如下:《登池上楼》南北朝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首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潜虬”即潜在水底的龙。

“媚幽姿”指姿态优美。

第二句“飞鸿响远音”,音是声音,响指回响。

本句写飞鸿的鸣叫声在天空中回荡,使人顿生空间旷远之感。

此两句中两个字需要重视,一个是“幽”一个是“远”,这两个字明写景物,实则传递了诗人的心境。

谢灵运创作本诗时身在偏远之地,他于422年被逐出京都,在永嘉郡任太守,于冬日病卧在床,到第二年春天才慢慢痊愈,本首诗就是他久病初癒后出门登楼的所见所感。

而彼时的谢灵运也是一个半隐半仕的状态。

“幽”既写了景物,也写了诗人自身。

苏东坡有诗句为“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卜算子》)“幽人”与本诗中的“幽”意思相同,只不过苏轼明写,谢灵运暗写。

接下来由起句中的景物转而写人,他借“潜虬”与“飞鸿”两种生物的状态来说明自己的内心感受。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愧”与“怍”(音作)都是惭愧、愧对的意思。

“薄霄愧云浮”继“飞鸿”来说:似鸿雁一般直上云霄,则心中有愧。

“栖川”即伏于水底,此句关合“潜虬”,如果像潜虬一样蛰伏在水底亦觉得惭愧、愧对深渊。

此两句明显是诗人当时处境的写照,诗人正处于进退皆难的境地。

体现谢灵运山水诗富丽精工鲜丽清新的诗句

体现谢灵运山水诗富丽精工鲜丽清新的诗句

谢灵运是一位著名的山水诗诗人,他的诗作以其富丽、精工、鲜丽和清新而著称。

在他的诗歌中,有许多让人感叹不已的诗句,对于探讨他的诗歌风格和意境,我们应该从简单的表达开始,逐渐深入到更深层次的探讨。

1. 丰富的意象谢灵运的诗句中,常常出现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山水意象。

他写到:“羽扇纶巾下,半坡青梅半焙新。

”这句诗表现了青梅翠绿的山水画面,给人以一种鲜明清新的感受;再“千竿风雨荼靡霁,一溪云水暗冥同。

”这句诗描绘了风雨中的荼靡景象,暗示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这些丰富的意象构成了谢灵运诗歌的丰富内涵。

2. 精工的笔触进一步,谢灵运的诗句中展现出了精工的笔触。

他的诗句工整精巧,表现出诗人对于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

“千山竞出画图来,一水风流皆入诗。

”这句诗展示了谢灵运对于山水的描绘功力,展现了诗人精工细雕的笔触。

在他的每一句诗句中,都能感受到他对于文字的精雕细琢,以达到精美绝伦的效果。

3. 鲜丽的意境谢灵运的诗作中常常出现了鲜丽绚烂的意境。

“山巅翠影波涌绿,水面红霞夕照明。

”这句诗描绘了山水交融的鲜艳景色,给人以美好的愉悦之感。

再“桥前水倒千层鹭,烟里山藏万点梅。

”这句诗则表现出了江南水乡的鲜明气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4. 清新的情感谢灵运的诗句中蕴含着清新的情感。

他的诗歌在描绘绚丽山水的常常透露出一种清新纯洁的情感。

“蓝衣蒙蒙青水上,白鹭翩翩丽影同。

”这句诗句中透露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清新的感受,和谐愉悦。

谢灵运用清新的情感来诠释山水之美,使得他的诗歌更加动人心弦。

谢灵运的山水诗以其富丽、精工、鲜丽和清新而著称。

他的诗句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山水意象,精工细雕的笔触,鲜丽绚烂的意境,以及清新纯洁的情感。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谢灵运诗歌的独特魅力。

以谢灵运山水诗富丽精工鲜丽清新的诗句为主题,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谢灵运的诗歌艺术。

通过对其诗句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所营造的山水世界的独特魅力,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

[谢灵运山水诗代表作]谢灵运山水诗名句

[谢灵运山水诗代表作]谢灵运山水诗名句

[谢灵运山水诗代表作]谢灵运山水诗名句篇一:[谢灵运山水诗名句]谢灵运山水诗的文学精神谢灵运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他留下了许多体现山水之声色状貌的山水诗,也留下了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学精神。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优秀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他善于作诗、精通史学,最为后人所熟知的是他极其富有灵性的山水诗,世人称其为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

公元420年,江山易主,在东晋时期处于政权核心地位的门阀制度渐渐失去其原本的地位,对当时的文学造成了一定影响。

其中,身为门阀氏族后代的谢灵运继承了先辈的热血与雄心,却受动荡局势影响,终不受重用。

复杂时代一方面给谢灵运带来了苦难与折磨;另一方面,国家不幸诗家幸,坎坷的经历也给谢灵运带来了许多巧思灵感,使他创作出清新淡雅的山水诗。

谢灵运因仕途失意而选择将压抑的心情释放在醉人的山水之中,他醉心于游山玩水,开创了山水诗派,谱写了许多情趣高雅、志趣脱俗、富有深厚文学精神的山水诗,他还将他对人生的超脱感悟融入诗中,形成了独特而厚重的文学精神。

从他的诗中可观其山水诗的文学精神包含乐景精神、归隐精神、明志精神、悟道精神,这既是他个人高雅情趣的体现,也是他留给世人的深刻启迪。

一、以景为乐,超然尘世的乐景精神谢灵运纵情于奇山异水间,享受山水之乐,超然于尘世烦恼之上,独得赏景之趣,以心感受寸草寸土,谢公早就与山水融为一体。

他的山水诗风格清新、用词生动、意境优美,钟嵘《诗品》评其诗宛若“芙蓉出水”。

南朝钟嵘在《诗品》中以“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道出玄言诗的不足,而谢诗写实地描绘山水的声色状貌,能够逐渐摆脱玄言诗的“淡乎寡味”,追求辞藻绚丽、表现新奇,独具一格。

谢氏山水诗以表现景物为主,《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便是极具代表性的千古名句。

初春悄临,原本枯败的池塘里正酝酿着新生,过冬的禽鸟归来,新生的春草抽芽儿,当时久病的谢灵运敏感地从这两个细微之处嗅到了春的气息。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析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析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析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浙江会稽人,原为陈郡谢氏士族。

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

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

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谢灵运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战乱频繁,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尔虞我诈, 彼此倾轧, 斗争激烈。

统治者实行推行抑制门阀大族、提拨庶族地主的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谢灵运作为大贵族代表被镇压,朝廷失宠, 宫廷之争失败,政治上的失利使得他虽身在朝廷却心系山水。

一方面在山水自然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纯净,恣意随心,无忧无虑的山水生活使他得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找到黑暗世界以外的人生志向;另一方面谢灵运“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在山水美景中始终无法获得心灵的安息。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写于他出任永嘉太守以后,具有极为细腻的审美感受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辞藻精致,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谢灵运诗歌艺术风格:一.谢灵运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逼真细致地刻画出自然景物之美,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觉。

例如:《过始宁墅》《富春渚》《初往新安至桐庐口》《七里濑》《晚出西射堂》《登永嘉绿嶂山》《游岭门山》《登池上楼》《东山望海》《登上戍石鼓山》等一系列优秀的诗作,选取《登池上楼》分析:“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生动地写出初春的物候特征。

在这光影交错之中,绿色的小草在碧波荡漾的水边悄悄地生长,而发满新芽的柳树上,各种新奇的鸟儿婉转鸣叫。

作者通过这几句简单的描述,绘出了一幅有声有色、充满了和谐和生机的画面,也表达了自己久味自然后突然重逢的欣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能力。

贞观丘壑美——谢灵运的山水诗

贞观丘壑美——谢灵运的山水诗

看到 池塘边 I 冒山了 柔嫩的 绿草, 艘 l 跃 不同 朽 捌8 着的 的鸟儿 § 风, 双叫。 洞庭波兮小I 卜 与 《 I ” f 楚辞・ 招隐士》之 “ 孙游兮不归, 千 春草生兮 视听 交替变化写 ,画H 岳 来,厶 1呻清新自 J 然的山 水个景 面对生机 i 图 的春 萋蕾” 可 i来,虽然是写景, 叫 但l时也给人…种期待和盼望的联想。 “ 而 美 光, 诗人脱口 的 “ 而出 池塘生 春草, 嗖鸣禽。” 两句诗既 砌词 人游不还,侍期何由 雌 藻, 敦”,诗人只好守着自己的 寂寞孤独度过I中岁月: 【 l 也不使用典故,而是直叙即目 所见, 然地写!了象征释1的f 极自 J j 人 f 草、嫩 柳、 呜禽的变化, 静中有动, 表现斗 瓣 { 这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_\ 中 笋 舌 研
贞观丘壑美
谢灵运 的山水诗
0郁 慧 娟
在文学史} 谢灵运乃人力创获【 诗的第一人。到他这里,i 二 , I 冰 l l 水
冕”。…
谢灵运非常汴重人工的安排和雕饰, 诗句词语对应十分整齐。 而这
古,无闷征在今。 增添 了 些许空灵之趣。
诗人久病初愈, 了一冬天,漫 思理会节气的变换, 为无聊, “ P 窥临”, 褰于暂 不料, 椎简,Ⅱ U 被窗外的 敲 务 搬引r 倾l冷 : 社 昕。
类似的 诗作在谢灵运的L ¨ 水诗创作l 痢很多。即如 《 石门新营所 往四 面高山回溪石 濑茂林 1 也是很好的作品。 》 其中 “ 袅袅秋阢 , 呲 萋萋春
诗日 臻成熟, 艺术结构为 代典 被 《 范, 诗品》列为ID 称 “ 之冠 两句,作为对句来说, ‘ 塘” “ 柳”, “ - , 苴言 ‘ } 埘 园 电 春草” “ 对 呜禽” ,却不

山水诗宗与鄱阳湖及都昌

山水诗宗与鄱阳湖及都昌

客游倦未宿,风涛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攀岩照古镜,牵叶入松门,三江事多往。

九派理空存,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这是我国的山水诗宗谢灵运先生于晋朝永嘉年代因故遭免职其间,旅舟鄱阳湖上,筑庐隐居在今都昌县城的西山石壁之下时所做的一首诗,诗曰:《入彭蠡湖》。

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读出来,谢灵运是在借眼前山川的百般形胜,地域的千种风情,水势的万千变化,通过他精确独到,细致入微的观察,将他在宦海中的沉浮,结合鄱阳湖上的所见、所想、所惑、所感,用细腻丰富的语言,简单便捷的笔触,将心底的情怀抒发了出来。

可喜的是,谢康乐万万没有想到,他这种巧借山川形胜,地域风情来寄寓情怀和思想的创作手法,不意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文学流派山水诗派,从而奠定了他为中国山水诗第一人的宗主之显位。

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市)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区谢塘镇)。

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儿,人称谢客。

又以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公、谢康乐。

他主要的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即南朝时期的宋国,他一生最著名的诗作是《山居赋》。

谢灵运一生喜欢遨游在山川天地之间,所以,他也算得上是我国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谢灵运平生不仅善诗,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

谢灵运曾经奉诏撰写《晋书》,这从他在都昌南山和西山各留下的一座幡经台遗迹来看,定是所言非虚的了。

这还可以在《隋书·经籍志》以及《晋书》等史书中收录的,各种版本的《谢灵运集》中读得出来。

在谢灵运一生的诗歌创作当中,他尤其喜欢以山水入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诗与颜延之齐名,史称颜谢。

谢灵运的诗充满着道法自然的精神,始终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的韵味,一改魏晋以来玄言诗的晦涩,把人们的感情强烈地贯注在诗歌当中,给人们带来了一股清新诗风,但是,他的有些诗里面的字句,太过于雕琢,描写的冗长繁琐,用典、排偶的不够自然顺畅。

谢灵运山水诗代表作

谢灵运山水诗代表作

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作是《登池上楼》。

此诗抒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可爱,抒发了自己官场失意的颓丧心情和进退失据的无奈情绪,最终表示了归隐的愿望。

《登池上楼》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少帝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初春。

谢灵运在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被逐出京都,这一年的七八月至次年(景平元年)七八月间担任偏僻的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

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

来永嘉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长久卧病,至次年初春始愈,于是登楼观景,托物起兴,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

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

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

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原文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译注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的幽闲多么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传远啊!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惭愧不能像飞鸿那样飞上云霄以避祸,也无法像深潜水中的虬龙,隐退沉潜于川谷。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我仕进修德,却智慧拙劣;我退隐耕田,却又力量无法胜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为了追求俸禄,我来到这偏远的海边做官,兼又卧病在床,面对着光秃秃的树木。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每天)蒙著被子,睡著枕头,浑不知季节气候的变化。

偶然间揭开窗帷,暂且登楼眺望。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谢灵运的一首山水诗,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灵运的一首山水诗,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山水诗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描述山水风 景来表现自己的性情与志向。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 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派 的开创者。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 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 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译文
黄昏和清晨的天气变换,山水之间的景色如同清灵的光芒。 山水的轻灵让人愉悦,使其在山水之中游历而忘记回去。 从峡谷出来的时候时间还早,等到乘舟渡湖时天色已晚。 四周的树林和山壑中聚积着傍晚的景色,天上飞云流霞和落日余晖 向天边凝聚。 菱叶和荷花在蔚蓝的河水中交相呼应,蒲和野草在一处相依生长着。 用手分开南边的障路的草木,很开心地栖息在东面的房间。 忧虑的东西少了自然觉得没有烦心事,心情畅快就会觉得很顺心。 送给希望保养身体的人上面这些话,希望他们能用这个方法来养生。
诗歌赏析
“清晖”二句,用顶真手法蝉联而出,承接自然。 虽由《楚辞·九歌·东君》中“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 兮忘归”句化出,但用在此处,却十分自然妥帖,完 全是诗人特定情境中兴会淋漓的真实感受,不说诗人 留恋山水,乐而忘返,反说山水娱人,仿佛山水清晖 也解人意,主动挽留诗人。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 著我之色彩。”
诗歌赏析
本诗讲究骈偶、刻意炼句,写景尽态极妍,文辞追求新奇,虽刻意经营 安排,但仍旧达于自然。 起首二句即对偶精工而又极为凝炼,从大处、虚处勾勒山光水色之秀美。 山间从清晨的林雾笼罩,到日出之后雾散云开,再到黄昏时暝色聚合,一 天之内不仅气候冷暖多变,而且峰峦林泉、青山绿水在艳丽的红日光辉照 耀下亦五彩缤纷,明暗深浅,绚烂多姿,变态百出,使人目不暇接,赏心 悦目。“昏旦”、“气候”,从时间纵向上概括了一天的观览历程;“山 水”、“清晖”,则从空间横向上包举了天地自然的立体全景。而分别着 一“变”字、“含”字,则气候景象之变态出奇,山光水色之孕大含深, 均给读者留下了遐思逸想。两句看似平常,却蕴含博大丰富。

谢灵运的十首山水诗

谢灵运的十首山水诗

谢灵运的十首山水诗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诗人非谢灵运莫属。

他的山水诗富丽精工,接近自然,景物描摹细致入微,直接影响齐梁文学,也促进永明体出现。

更长远的影响,他对初唐、盛唐时期山水诗的繁荣产生推动作用,也因为他诗坛出现山水田园诗派。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谢灵运十首诗,体会其文字妙处,感受诗中深刻内涵,相信你会有所触动。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南北朝〕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岁暮谢灵运〔南北朝〕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燕歌行谢灵运〔南北朝〕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秋蝉噪柳燕辞楹,念君行役怨边城。

君何崎岖久徂征,岂无膏沐感鹳鸣。

对君不乐泪沾缨,辟窗开幌弄秦筝。

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

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谢灵运〔南北朝〕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邻里相送至方山谢灵运〔南北朝〕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谢道韫〔魏晋〕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夜发石关亭诗谢灵运〔南北朝〕随山逾千里,浮溪将十夕。

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役。

亭亭晓月映,泠泠朝露滴。

谢灵运〔南北朝〕悬圃树瑶。

昆山挺玉。

流采神皋。

列秀华岳。

休哉美宝。

擢颖昌族。

灼灼风徽。

采采文牍。

陇西行谢灵运〔南北朝〕昔在老子。

柱小倾大。

绠短绝泉。

鸟之栖游。

林檀是闲。

韶乐牢膳。

谢灵运的庄园山水诗(一)

谢灵运的庄园山水诗(一)

谢灵运的庄园山水诗(一)【内容提要】谢灵运的山水诗可分为庄园山水诗和远游山水诗两大类型。

所谓庄园山水诗,其作者主要是贵族阶层中具有高栖意向的士人,他们或者拥有自己的大型庄园,或者有条件经常出入、盘桓于贵族庄园之内。

此类诗重在描写庄园区域的自然风光和园林建筑,以及诗人在庄园生活中对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体悟和感受。

在庄园山水诗之外,谢灵运还有一些写于行旅途中或仕宦之地的山水诗,我们姑且称之为远游山水诗。

本文旨在探讨谢灵运庄园山水诗的特征及其在诗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谢灵运/庄园山水诗/远游山水诗/士族谢灵运的山水诗可分为庄园山水诗和远游山水诗两大类型。

所谓庄园山水诗,其作者主要是贵族阶层中具有高栖意向的士人,他们或者拥有自己的大型庄园,或者有条件经常出入、盘桓于贵族庄园之内。

此类诗重在描写庄园区域的自然风光和园林建筑,以及诗人在庄园生活中对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体悟和感受。

在庄园山水诗之外,谢灵运还有一些写于行旅途中或仕宦之地的山水诗,我们姑且称之为远游山水诗。

本文旨在探讨谢灵运庄园山水诗的特征及其在诗史上的地位。

一谢灵运的山水诗,主要完成于三个地方,一是永嘉,二是始宁,三是临川。

始宁是谢灵运家的故宅,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安葬在这里,并在这里营建有巨大的庄园。

永初三年(422)八月,谢灵运抵达永嘉郡,次年秋天辞官回乡。

景平元年(423)秋天到元嘉三年(426),谢灵运第一次在始宁隐居,元嘉五年(428)至元嘉八年(431),他第二次在始宁隐居。

元嘉九年(432)春天赴临川,夏天到达目的地。

次年在临川被收,流放广州。

从生活的年头上看,谢灵运在永嘉和临川分别约有一年时间,而两次隐居始宁则前后达七八年之久。

谢灵运的山水诗,不仅在始宁隐居时代描画了庄园的奇丽美景,而且在完成于永嘉和临川的山水诗中也充满了他对始宁庄园的无限向往和深情回味。

他的诗中有太多的“丘园”、“丘窟”、“故乡”、“旧山”、“旧崖”等字眼,无论是在他之前还是在他之后,没有一位诗人像他这样深切地表现过对于故乡庄园的怀恋之情。

谢灵运与山水诗

谢灵运与山水诗

山与水为界。

入界清修,欲抵仙界。

滴雨研墨,乔木为笔,灵动的词语潜入您的诗行,淡淡的仙气拂过,一首首山水诗,在人间留下踪迹,闪烁天籁之音。

我爱山爱水,行走风景中的诗行,遗憾的是无法得到您老人家的垂青。

我要穿越时空,穿上衣履,裹上路边采撷的幻象,继续远行神往的领地,借个蒲团,坐看云起,山水露出诡秘的微笑。

在山山水水中徘徊,我变成捕风捉影的抖擞者。

与山水精灵共鸣。

我的心扉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山与水:黄山、泰山、华山……喀纳斯湖、长白山天池、沱沱河、雅鲁藏布江、台湾浊水溪……
山水孕育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山山水水倾诉多彩的信息,却无法告诉你,生命终极的奥秘。

我常常站在峰巅景仰您,为飞流而下的
清泉膜拜。

天地为席,醉卧山水,火烧云对我眨眨眼,思潮起伏。

我祈望自己的生命之泉,溢过高山与大河。

谢灵运的山水诗

谢灵运的山水诗

声色兼美百代诗宗——谢灵运的山水诗陕西咸阳刘思凡摘要: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而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

他在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

关键词:谢灵运山水诗意境玄言(一)谢灵运——南朝著名诗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

东晋末,他历任名将刘毅的记室参军,秘书丞,中书侍郎,相国从事中郎。

刘裕█晋建立宋朝,谢灵运被降爵,出为永嘉太守,他心怀不满,常游山玩水。

宋文帝时,曾被召任秘书监、侍中、临川内史。

后因兴兵叛宋而被捕,在广州被杀。

谢灵运是大士族,生活奢侈豪华,常常随从数百人出游,写了许多山水诗常流露出享乐颓废的思想感情,缺乏积极的思想内容,但他能够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写得新颖细致,这和当时没有一味的“玄言诗”比较而言,可以说是别开生面。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

它在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

早在《诗经》中,有些作品就描写了山水景物,但它们只是以山水起兴,山水描写只是其中的片段,而不是作品的主体。

屈原的山水仍然没有成为主要的描写对象。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的《观沧海》,生动地描绘了碣石山和渤海的景象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比较完整的山水诗。

但是,山水诗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流派和艺术形式,还是产生在晋宋时期。

那时,由于社会的动乱,政治的黑暗,一些士大夫处于对现实的不满而隐逸山林和田园,他们把优美的山水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因而形成一种以隐逸为亮的风气。

同时,有些士大夫为了享受生活的需要,建筑了大量的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生活。

如石崇在他的金谷园,就曾邀请了导师所有著名的诗人前去游玩。

此外,老庄思想盛行,讲究清净自然养生之道,也促使一些士大夫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人生的哲理和趣味。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摘要:在客观、冷寂、无声无息、永远流动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诗人谢灵运已‎经被定格在了‎南朝的文坛上‎,带着他永恒的‎诗作,任由后人评说。

而他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山水诗巨匠,其与山水共沉‎眠同欣乐的潇酒韵致却仍‎留于后世,言山水必称谢‎公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之常识‎。

关键词:山水诗人审美情感艺术心态开山鼻祖许多人在提到‎“山水诗”这个名词的时‎候。

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幅幅清新‎淡远、意趣盎然的山‎水画图,将我们带人到‎了大自然四时‎迥异的山水意‎境之中,并随着诗人笔‎墨的描摹而获‎得了相应的审‎美快感。

而他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山水诗巨匠,其与山水共沉‎眠同欣乐的潇‎酒韵致却仍留‎于后世,言山水必称谢‎公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之常识‎。

首先,一谈起谢灵运‎的山水诗,总会联想到他‎的时代背景。

任何作家的创‎作都离不开他‎所生存的具体‎环境,也取决于他所‎生存的文化背‎景。

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温州山水培‎育了中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诗人谢灵运。

诚如丹纳所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谢灵运之所以‎成为山水诗鼻‎祖,自有其独特心‎态及其时代和‎环境的因索。

谢灵运出身于‎晋王朝的名门‎望族。

晋宋之交是中‎国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频仍的战乱,惊心动魄的权‎力之争,以及许多文人‎的悲剧下场,使得士人优惧‎交并.沉溺酒杯、祟尚佛老、纵情山水成为‎当时许多名士‎逃避和消极反‎抗现实的常见‎形式。

这种社会风尚‎当然感染了谢‎灵运.。

宋王朝只在外‎表上敬重他,为的是博得一‎个礼遇名士的‎舆论,骨子里并不信‎任他。

他的“而不绷垢氛”的耿介性情.往往会顶撞执‎政者与地方官‎吏,势必招来政敌‎对他的刁难与‎构陷。

他不愿同流合‎污,又无法摆脱加‎在他身上的虚‎衔。

进既不能,退又受拘,惟有从山水中‎寻求安慰与解‎脱.这就是谢灵运‎赴永嘉上任时‎的心态。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浅析谢灵运⼭⽔诗的特点2019-04-26摘要:南朝是中国诗史的重要时期。

谢灵运是当时第⼀个⼤⼒创作⼭⽔诗的⼈,他的⼭⽔诗,⼤都出⾃他当永嘉太守,隐居故乡及出守内史临川时游览所作。

他的诗今⽇可见到的有九⼗多⾸,其中⼭⽔诗的⽐例最⼤,其⼭⽔诗有三个特点:⼀是题⽬的内容基本上交代了游览的地点以及游览⽅式;⼆是诗歌的结构以“叙事―写景―抒情”的模式展开;三是诗中对时间更替、季节变化有独特的表达。

关键词:谢灵运、;⼭⽔诗;特点⼀、⼭⽔诗和谢灵运⼭⽔诗的出现,不仅使⼭⽔成为独⽴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种题材,⽽且开启了南朝⼀代新的诗歌风貌。

早在《诗经》和《楚辞》的时代,诗中就出现了⼭⽔景物,但那时的⼭⽔景物往往只是作为⽣活的衬景或⽐兴的媒介,⽽不是作为⼀种独⽴的审美对象。

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完整的⼭⽔诗。

西晋的左思《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的清⾳和美貌。

这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毕竟在客观上为后来的⼭⽔诗提供了艺术经验。

⽽真正⼤⼒创作⼭⽔诗的是谢灵运,谢灵运的⼭⽔诗对当时和后世都产⽣了巨⼤的影响。

他的诗⼤致分为四类:即感怀诗、⼭⽔诗、佛理⽞理诗和应制应酬诗。

《昭明⽂选》中共收录了谢灵运的三⼗⼀⾸诗,“游览”这⼀类诗歌中总共收录⼆⼗三⾸诗,其中有九⾸是谢灵运的⼭⽔诗,可见他⼭⽔诗的成就。

⼆、谢灵运⼭⽔诗题⽬的特点在题⽬上标明游览的地点和游览⽅式的写作⽅法是谢灵运诗的⼀⼤特点,他的诗歌题⽬往往概括他登⼭临⽔的路线和⾏程,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这样能使读者能更快、更好地了解到作者的情况,使读者能跟随作者⾝临其境的感受诗中的⼭⽔。

笔者所找到的五⼗五⾸谢灵运的诗中只有九⾸不是以游览⽅式和游览之地命名的,如《昭明⽂选》中收录的《游⾚⽯进帆海》,从题⽬上就可以看出这⾸诗是诗⼈放⾈于⾚⽯的帆海中游览时所作。

⼜如《于南⼭往北⼭经湖中瞻眺》“于”、“往”、“经”将游览过程叙说得⼗分具体。

谢灵运的山水诗特点研究

谢灵运的山水诗特点研究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首个用山水为主题实现了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

在晋末宋初时期,山水诗歌开始崛起,在诗歌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与谢灵运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谢灵运的山水诗歌具有十分明显的艺术特征,不仅表现了当时的学术思想和艺术发展趋势,还体现了我国文学传统特色与其个人的突出艺术才华。

一、谢灵运山水诗与玄学的融合自从东晋开始,山水就作为主要题材而进入了文人的视野。

该时期内的山水诗,大多都是以玄学的形式创作的。

而谢灵运的诗歌中,对于玄理及景色的描绘尤为出众,不会产生晦涩之感。

例如在《登石门最高峰》这首诗里,谢灵运就描写了峰峦叠嶂、竹林深深、山脉逶迤、流水滔滔、猿声阵阵的景象,使人读来产生心神飘荡之感,似乎已经与山水融为一体。

而谢灵运从景色到玄理的过渡把握十分自然,使美妙的景色和飘忽的玄思完美结合起来,衍生出独有的魅力。

比如《富春渚》一诗,描绘了波涛奔涌、两岸如削的景象,并就此烘托出诗人对世道之艰难的感叹。

而根据玄学的理念,只有经历了艰险之后,才能动静安然,不失其宜。

所以,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学相结合,打造出了悠远的意境,能够启人深思[1]。

二、谢灵运山水诗中独立的山水形象谢灵运诗中有着浑然天成的艺术特点,其不仅包含了内容与形式上的变革,还体现的技巧方面的创新。

谢灵运的诗歌一向讲究对山水形态的精细描绘,对于辞藻十分精炼,且注重对偶。

山水在谢灵运的诗中,已经不再是独立的形象,而是能够交相辉映,构成绝美的图画。

例如《晚出西射堂》一诗中,描写:“连障迭巘崿,青翠杳深沉。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该诗描绘了山峦起伏的景象,而雾霭笼罩群山,几树枫叶在暮色和山林雾霭之间不断摇晃,颜色鲜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色画。

为了让诗中的山水形象更为突出,谢灵运还十分注重光线和色调的也难以。

比如“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这句诗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候,原野从嫩绿色变成了深绿色。

弥漫的雾霭渐渐散去,绿草显得更加青翠欲滴。

而白云依偎在山旁,整个画面的光线都显得十分明亮[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灵运的山水诗声色兼美百代诗宗——谢灵运的山水诗陕西咸阳刘思凡摘要: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而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

他在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

关键词:谢灵运山水诗意境玄言(一)谢灵运——南朝著名诗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

东晋末,他历任名将刘毅的记室参军,秘书丞,中书侍郎,相国从事中郎。

刘裕█晋建立宋朝,谢灵运被降爵,出为永嘉太守,他心怀不满,常游山玩水。

宋文帝时,曾被召任秘书监、侍中、临川内史。

后因兴兵叛宋而被捕,在广州被杀。

谢灵运是大士族,生活奢侈豪华,常常随从数百人出游,写了许多山水诗常流露出享乐颓废的思想感情,缺乏积极的思想内容,但他能够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写得新颖细致,这和当时没有一味的“玄言诗”比较而言,可以说是别开生面。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

它在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

早在《诗经》中,有些作品就描写了山水景物,但它们只是以山水起兴,山水描写只是其中的片段,而不是作品的主体。

屈原的山水仍然没有成为主要的描写对象。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的《观沧海》,生动地描绘了碣石山和渤海的景象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比较完整的山水诗。

但是,山水诗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流派和艺术形式,还是产生在晋宋时期。

那时,由于社会的动乱,政治的黑暗,一些士大夫处于对现实的不满而隐逸山林和田园,他们把优美的山水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因而形成一种以隐逸为亮的风气。

同时,有些士大夫为了享受生活的需要,建筑了大量的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生活。

如石崇在他的金谷园,就曾邀请了导师所有著名的诗人前去游玩。

此外,老庄思想盛行,讲究清净自然养生之道,也促使一些士大夫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人生的哲理和趣味。

最后,从文学本身的发展进程来看,文学要注意形象的刻画和讲究形式美的特点在当时逐步为人民所认识。

因此,人民逐渐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描绘山水,山水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谢灵运是第一个山水诗人,他由于政治上不得意而寻幽探奇,并写下许多描绘山水的诗篇。

他在这些诗中抒发了自己的苦闷,有时也流露出消极享乐的思想。

他的山水诗刻画细致,有不少传诵人口的名句。

谢灵运学问博大,在文学中的许多领域都作出贡献,而在开辟山水文学这一新领域的过程中,成绩尤为卓著。

可以看出,这里既有继承前代文学遗产的地方,也有创新,从中可以看出他在写作山水诗时所受的许多方面的影响,以及他在开辟文学新领域时取得成功的各种原因。

(二)谢灵运的山水诗其核心便是——赏心说。

谢灵运是我国古典山水诗派的奠基人,在他那充满奇致逸韵的山水诗中,写景、叙事、说理常融为一体,相映生辉。

其《山居赋》即云:“研精静虑,贞观厥美。

怀秋成章,含笑奏理。

”所是指自然景物之美;而“奏理”意谓在山水审美时悟得人生至理。

“赏心”一词曾数次出现在他的诗里,而且它的运用已经超越了具体的语义内涵,体现出谢灵运山水诗的某些本质意蕴,其间的景色至理皆以此为中心有序地展开,所以,可以说“赏心”是理解谢氏山水诗的关键词。

古今学人于诗人拟在前贤时哲的基础上,集合谢灵运的山水名篇,对它的含义再略作辨析,█有助于谢诗的理解。

将“赏”“心”连缀成一词的是谢客首创,古今学者对此含义解说不一:《文选》李善注“心”;五臣注则为“识我心者”;近人黄节先生在《谢康乐诗》中取折中态度,疏释时兼引小尾郊一教授《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里以“鉴赏自然之心”来训释。

这些训释表达了诗人的原意,对此应作具体分析。

谢氏诗文中的“赏心”一词██,细▉各篇旨意,大致是指以心相赏(交)的朋友,特别是在感悟山水方面志趣相投的知音,如“含情尚劳爱”,二是表示诗人对自然的欣赏,“赏心不可忘,妙善▉能同”,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谢氏有时因“心赏”来表达对自然的欣赏(诗集中出现两次),但不管哪种用法,“赏心”都是以山水美的感悟与鉴赏为基础的。

赏者,玩也。

《管子.霸言》有云:“其所赏者明圣也”,█之章注:“赏谓乐玩也”,是欣赏主体的内心感受。

《晋书.纪瞻传》谓:“立宅于鸟衣卷,馆宇崇丽,园池竹术”。

谢客诗文中“赏”字用例二十余处,大都于此相同。

如:“妙物莫为赏,芳醑淮为伐”(《石门岩上宿》)及“寻█波不辍手,玩景岂不停目”(《初发入南城》)等,其中的“赏”“玩”的意义与“赏心”之“赏”相同,表现的都是诗人从自然山水中得到审美享受。

其实,以自然为对象是魏晋以来“文的自觉”的标志之一。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竟秀,万壑争流。

”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文学》)。

由此可见,当时名士们已经具有了深入自然并欣赏自然的态度,这是山水诗的主观原因。

时际的谢灵运,继往开来,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基础上大量写作山水诗,建立了山水诗创作的某些具体的自然山水“赏心”说,虽然没有严密的理论论述,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理解“赏心”的具体《谢公亭》为例:时竟乡橙█,方归日西驰。

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

久█昏垫苦,旅馆眺郊歧。

泽兰渐被径,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彩。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重。

药饵情所止,衰疾息在斯。

逝将候秋水,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该诗作于景平元年(423)初夏,这时诗人出任永嘉太守不到一年,诗歌通过描绘傍晚美景来抒发人生感受。

全诗分为写景和抒情两部分,首句点明了取景赏物的时间是在雨后初晴描绘寓目之景。

“云归日西驰”勾勒出一幅彩云舒卷、红日西沉的壮丽画卷。

雨后的丛林苍翠新爽澄净的气息,一轮夕阳渐渐隐没在群山背后。

“半规”似拙实巧,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夕阳西沉。

着诗人的描述沉浸在黄昏美景时,下文却笔锋陡转,加入了叙述的成分,交代自己游南亭远景转向近景的描写:丰润的兰花,已经长满路径,池塘里也露出了菏叶的尖尖嫩芽。

“渐”表达出大自然不可阻遏的勃勃生机。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是过渡句,既是对上文有春到夏的总结,有隐含着青春易逝,好景不长的慨叹。

“戚戚感物叹”至“息景偃旧崖”六句描写由此而转受:时序推迁,生命消逝,自己又衰疾缠身,为什么不离职归隐,安心养病呢?翻检这一时期谢灵运的诗文,也曾多次提到自己身体患病:“卧病同淮阳,█邑旷武城”(《命学士讲诗》),可见疾病缠身是原因之一。

不过,综而论之,诗人下定决心要弃官隐居,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希望能在自然山水中得到慰藉。

本诗五、六句是在近和远景的描绘中间插入的叙述之语,表面上破坏了诗意的连贯视角,其实诗人想说明通过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悟可以抚平心中的痛苦。

这里强调山水的娱人性作品也有所反映,如:“昏而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忘归”。

自然美景中蕴涵着无限清晖,仿佛专为娱“我”心神而展现,使人沉浸于其中而流连往返,获得精神的慰藉。

诗的结尾用一设问句说:“我的归隐之志向谁表白呢?只有自然山水才是我的知己啊。

”这里指对自然的欣赏之心,并且在欣赏中获得精神满足。

这是谢氏“赏心”说的第一层意义。

然而,“赏心”的含义并不局限于此,《登江中孤屿》中所体现的赏心意蕴便是指在欣赏上而悟理:江南倦百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回,寻异景不适。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中相辉映,空山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这首诗同样作于景平元年(423)初夏,谢灵运因“出守既然不得志,遂肆意邀游”,故江南江北的风景名胜游览殆尽,但诗人他不满足,想再去江北学者新的景象,道路弥远,时光匆匆而流=逝。

突然在浪花飞溅,江水分流处,孤屿山散发着迷人的魅力闯入江中,大方而略带羞涩地向着蓝天、白云、碧江绿水尽展其研丽之姿。

诗人着一“媚”字,形神兼备的无限灵性。

“媚”是谢氏很喜欢用的一个动词,如“绿筱媚清涟”(《过始守墅》),“云日相映媚”(《初往新安于庐梧口》),它们与宗炳“山水似形媚道”的用法如同一般,便士诗人要从自然景色美的感悟中获得某种道理。

故诗中的后半部分写澈澄明净的画面,令人在惊喜之余忘怀了旅途的疾倦,不禁沉浸其中,想到孤屿山与周围自然界的灵秀之气却无人赏识,所含至理更无人传达。

言外之意是今日“我”作为知音而与之心其间的真理。

诗人进而把它想像成云雾缭绕、远离世俗尘缘的昆仑山仙境,若在这里修炼长生之道,颐养天年。

由此可见,本篇所述之理乃道家人生观,是诗人在现实中“不得志”。

另外,诗人也常在作品中表达佛家的人生观,如“望岭眷灵鹫,延心含净土”。

在妍媚动人的自然美鉴赏中悟出人生道理。

这是谢灵运“赏心”说的第二层含蕴所在。

通过以上几首诗的简单分析可知,谢灵运的山水诗一方面注重描绘传达自然山川的外在之悟中所蕴涵的精神理蕴,而“赏心”则完整体现了这一基本内容。

它指主体在自然山水追求审美愉悦,达到“虑█物身轻,意惬理无违”(《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的境界,这种愉快既包括在追求、领悟与欣赏,也包括在此基础上而悟及人生至理。

在谢诗中,对山水美的追求与欣赏有情欲的人生观。

谢灵运赏爱自然山水,有时代精神的感召与本性流露的因素,这使他在心理产生道追寻新奇幽峻的外物景观。

谢灵运对自然美的这种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对高权势位、锦衣玉食的追求有相通,即追求新奇的感官刺激和满足。

这种方式决定了他不可能完全融入外境,把自然山水当作平日的对象来对待,儿时凌驾于山水之上,驱役它为我所用,表现在作品中,诗人总是最派与自然相对立的欣赏者而出现,诗文中也常有“贞观丘壑美”、“贞观厥美”之语。

所谓贞观,即指静观默察自然山水,途次才能发挥其美,从而悟得真理。

这里山水诗、山水之美不仅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更予观察者以哲理启迪。

(三)谢灵运的诗歌有三段式的倾向,其标准结构是:开头提出游,中间描写景物,结尾涉及玄言或抒发感慨。

以《登江中孤屿》为例说明:江南倦百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回,寻异景不适。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中相辉映,空山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开头一段,说明他出游的打算;中间一段,叙述江中孤屿的景色;末尾一段,发表人生理想。

三段文字若从细节方面来看,便可以发现他的匠心独运之处。

“江南倦百览,江北旷周旋”二句,里面包容着多层周折。

江南、江北均已倦于历览,只是江北历览在前,江南历览在后,追念旧游,遂有久“旷”的感觉。

这个“空旷”字,表达了这次重游故地的意图,于此可见,谢灵运的游兴之浓。

而在这江南、江北的反复奔波中,终于发现了“江中”胜景。

开头两句,也就导出“江中”二字“怀新道转回,寻异景不适”,紧承开头两句而来。

江南的景物,已经厌倦而不再感到新鲜;北江的景物。

久“旷”而欲追寻,希望发现新的胜景,而起神异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