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融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门金融史
主讲:薛惠 制作:季俊晖 资料:时子逸 图片:王玉婷
主要内容
一、澳门货币制度的演变与现状
二、澳门金融业主体 三、澳门金融市场主要特点
四、澳门金融业展望
一、澳门货币制度的演变与现状


澳门自开埠后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并没有自己的货币,民间 交易除了使用各银行号发行的凭单外,主要由埠外货币填补 这一空缺。进入19世纪,墨西哥银元逐渐占据优势成为主要 的商业汇兑货币;随着成立于1865年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 日 益强大,其发行的港元钞票迅速在粤港澳等地广泛流通, 并最 终取代墨西哥银元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这种影响甚 至在澳门本地货币出现之后仍然存在,目前在澳门市面的流 通货币中,港元的数量依旧占相当的比例。 墨西哥银元→

尽管澳门元目前仍只是使用范围较窄的地区性货币 ,而且在澳门本土 的使用量也不大 ,但是,伴随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在各方面的发展必将 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借此东风,澳门元的地位也必将得到巩固和提 高。
二、澳门金融业主体:银行业

澳门的金融业主要由银行业和保险业构成,其中银行业在 澳门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澳门第三产业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澳门不实行外汇管制,资金进出自由,银行既可经营本币业务,又可 经营外币业务,还可经营离岸业务。澳门银行资本国际化程度较高, 有14家银行的总行设在澳门以外,包括汇丰、中银等世界知名银行。 从90年代起,澳门的外汇储备不断增长,至今已超过澳门币200 亿元,高于市面货币流通量。 澳门的银行多为私人所有,并无中央银行。政府虽然掌握货币发行的 专权,但长期以来,均透过委托银行或指定代理银行的形式,代为执 行印制及发行货币的工作。即由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代行中央银行 职能,由大西洋银行行使澳门发钞代理职能及代行政府库房职能。1 950年中资澳门南通银行开业,1987年正名为“中国银行澳门 分行”,成为中国银行第9家海外分行。从刚开业的仅有20多名职 工,资产总额2亿多澳门元,只能经营存款、汇款和简单贷款等一般 性银行传统业务的小银号,发展到1997年已拥有24家支行、近 1200名职工,资产总额达375亿港元,存、放款总额均约占澳 门同业市场的1/3左右的澳门最大的金融企业。从1995年10 月16日起,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加入发钞行列,与澳门大西洋银行各 自发钞的额度均为50%,从而结束了自1906年澳门大西洋银行 专业发钞的局面。 澳门银行网点密集,22家银行共有128家分行,按23平方公里 面积、43.5万人口计划,平均每平方公里有近6家银行,每30 00人就有一家银行,再加上200多个日夜提供取现金服务的自动 柜员机,澳门人可随时获得周到的银行服务。
最初澳门元的发行是与葡萄牙货币埃斯库多(Escudos)挂钩,汇率为1澳 门元兑换5埃斯库多。同时,由于港元在澳门的广泛流通,澳门元与港元 之间也一直存在着一个较稳定的非官方汇价。进入70年代,葡萄牙出现 政局动荡、经济衰退,致使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埃斯库多持续疲软 ,并 直接影响到澳门元的稳定 ,造成许多市民纷纷抛售澳门元 ,购入港元。 1977年2月,葡萄牙政府迫于形势宣布将埃斯库多贬值15%。同年4月7日, 澳门政府决定放弃与埃斯库多挂钩 ,转而与港元建立官方联系汇价 ,汇 率为107.5澳门元兑换100港元,并允许1%的上下浮动。

具体的发钞步骤:
(1) 澳门政府授权大西洋银行和中 国银行澳门分行发行钞票; (2) 发钞银行以 103 澳门元兑 100 港 元的固定汇率将外汇(主要是港币) 存入澳门货币 暨汇兑监理署; (3) 货币暨汇兑监理署收到外汇储 蓄后发给发钞银行负债证明书;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钞银行以负债证明书作为发 钞保证发行澳门钞票。从这一流程 可见,澳门的货币发行与香港类似, 均采取货币发行局制度 , 在澳门元 背后有百分之百的外汇储备作为发 钞保证金
澳门元
港币

此后,随着澳门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工商各业的交易量与交易金额亦不断上升 ,从 而产生对大面额钞票的需求。为适应这一形势,本地中央银行决定推出面值为1000元的 大额钞票,并由大西洋银行于1988年10月代理发行。新钞票区别以往发行的钞票的最大 特点在于以大西洋银行行徽取代葡萄牙国徽,据说这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中葡联合声明的 精神。 到了80年代末,澳门政府在货币问题上又推出了若干重要举措 ,其中之一就是撤销本地 中央银行,成立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AMCM)。该机构下设信用暨保险总监处和澳门汇 兑基金两个职能部门,前者负责监管本地银行业及保险业 ,后者负责对外支付的储备和 管理。此外 ,该机构还协助总督制定并推行有关的金融政策。可见 ,澳门货币暨汇兑监 理署具有原本地中央银行的大部分特点 ,但它并未被赋予货币发行权 ,这是它与由其取 而代之的澳门发行机构的主要区别。由于原来澳门发行机构与大西洋银行签订的货币 发行代理协议已随发行机构的撤销而自动终止 ,为解决货币发行上的“缺位”问题 ,澳 门政府遂直接与大西洋银行签订协议,授权其发行澳门货币 ,协议期限至1995年10月15 日为止。 随着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签订 ,澳门正式进入了政权移交的过渡期。 为保证澳门货币的发行顺利过渡到1999年以后,中葡联络小组于1993年开始讨论中国银 行澳门分行的发钞问题。与此同时,澳门政府与大西洋银行亦希望在1995年协议期满后, 大西洋银行能够继续保有澳门货币的发行权。经过协商研究,澳门政府于 1995年宣布, 大西洋银行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共同享有发钞权。根据法令,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将发行 1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五种面值的钞票,总发行量为24.875亿元。自此, 澳门的货币发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982年8月,澳门颁布第35/82/M号法令——《信用制度 暨金融结构管制法令》(新银行法),将银行的注册资本要求提高至 3000万,并为澳门银行活动赋予了更大的空间,使银行信用系统 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善。于是在80年代,澳门银行发展出现国际化 高潮,银行资本实力也迅速增强,形成了一个初具国际化的银行业体 系以及一套基本适应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金融管理机制。 进入90年代,澳门银行业在8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的基础上,进一 步稳健经营和发展,1993年7月,政府颁布第32/93/M号 关于《澳门金融体系法律制度》的法令,更进一步完善了澳门金融业 现行监管制度,有助于澳门进一步保持金融活动自由、开放的特征和 银行业的稳健经营。90年代澳门银行业在电脑化的基础上,以采用 自动化运作,进一步向电子银行和家庭银行服务迈进,在业内竞争激 烈,市场增长缓慢的新形势下,重新调整发展战略,优化组合,加强 管理,整体银行业出现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截止到 1996年底,全澳银行总资产为1543.95亿澳门元。199 6年,全澳银行存款余额885.39亿元,贷款余额502.42 亿元,税前利润为15.98亿元。1997年,全澳银行存款余额 942.5亿澳门元,总放款余额546.6亿元。到1998年, 澳门共有银行22家,其中9家为本地银行。银行从业人员3700 多人。


(二)、澳门的货币发行局制度

货币发行局制度(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 殖民地时 代。该制度的特点是将本币与某一国货币 (通常具有极高的 稳定性和国际性)挂钩,实行钉住汇率,在有外汇储备支持的基础上发行 相应数量的本币,本币与外汇储备之间可以按固定汇率随时、无限量地 进行兑换。简言之,即本币的发行需有足值的外汇准备金做保证。澳门 的货币发行基本采取货币发行局制度,但这一机制在近百年的实践中经 历了不少变化。


澳门政府曾于1998年8月1日颁布法令,其要旨是强调以澳门元标价及使用澳门 元,违例者处以罚款,屡犯者甚至吊销营业执照。但该法令亦允许其他货币同 时一起标价和进行交易,因此澳门市面上会出现多种货币并行流通的奇特现象。 货币发行局制度,即每发行1元澳门币,都要有相应足值的外汇储备做保证。而 近年来澳门的外汇储备每年均大大高于澳门元的发行量(见表3,澳门元发行量 以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的负债证明书替代 ),表明澳门元的发钞准备的支持 程度“超强”,澳门元的可兑换性是毋庸置疑的。鉴于此,澳门政府为取得发 钞收益,除了明令商业交易及服务收费必须以澳门元标价且不得拒绝以澳门元 交易外,还积极推动澳门元走向国际化,如1989年2月1日,澳门元正式在中国内 地和葡萄牙挂牌交易;1991年2月15日,澳门元可在香港汇丰银行下属各分行按 牌价直接兑换港币。
(一)澳门货币的发行机构





澳门本地货币出现于1906年,它是由葡萄牙大西洋银行(BNU)澳门分行 发行的。大西洋银行拥有在葡萄牙海外属地开设银行、发行货币的特 权,它于1902年8月2日在澳门设立分行,是澳门现代银行业萌芽的标志。 1905年9月4日,澳门政府授权大西洋银行,由其代表政府发行澳门货币, 称 为澳门元,发行量为17.5万元,面值分1元、5元、10元、25元、50元 和100元六种。翌年1月27日,面额为1元和5元的钞票正式在澳门市面流 通,成为澳门第一批本土货币。 之后,其他面值的钞票亦陆续进入市场。但这些货币均为纸币 ,澳门的 第一批硬币直到1952年6月才出现,它仍由大西洋银行发行,面值有5分、 1角、5角、1元和5元五种。 而在此之前,澳门一直以外国硬币(尤其是港币)充当辅币。 澳门政府自70年代以来,多次对澳门元的发行制度进行改革。最先是澳 门政府计划与大西洋银行共同组建本地中央银行—澳门发行机构(IEM), 它直属经济协调政务司 ,负责对本地金融机构及其市场活动实施监管 , 并充当政府黄金、外汇的储备总库,同时收回大西洋银行的发钞权。但 随后本地中央银行又与大西洋银行签订协议,指定其作为该机构发行澳 门元的唯一代理银行。1982年1月11日,大西洋银行首次代理发行新纸 币,面值有5元、10元、50元、100元和500元五种,发行量为8.75亿元。 本地中央银行同时宣布逐步收回旧纸币,并规定旧纸币于1983年1月1日 停止流通。


进入70年代,澳门银行业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这一 时期正值澳门经济起飞阶段,博彩旅游业、出口加工业和 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澳门银行业带来机遇。1970 年8月,澳门颁布第一套银行法——第411/70号法 令(又称旧银行法),标志着澳门银行制度正式建立,首 次形成了澳门银行业初级“三级制”银行体系:注册银行、 注册银号和找换店,其注册资本要求分别为澳门币500 万、200万和2万。银行法的颁布,打破了国外押汇等 业务由一家银行垄断的局面,既为本地银号创造了升级换 代的条件,也为外国银行来澳门发展提供了机会。到19 75年,南通(中银澳门分行前身)、大丰、永亨、广东、 恒生、诚兴等银号纷纷转为银行,印尼华裔的国际银行、 香港的海外信托银行、英资汇丰银行,以及葡资大东、澳 门商业、葡国第一银行先后来澳门注册开业。
(三)、澳门货币的地位
长期以来,除澳门元外,澳门市面上还同时流通着其他多种货币,如港元、日元、 英镑、美元等。澳门元在市面流通货币中并未占据主要地位,这可以从澳门货 币流通量M1和M2的币种结构看出(见表1和表2)。 上述两表显示,在澳门的货币供应结构中 (无论是M1还是M2),都是港币占主要 地位。但不容忽视的是,澳门元的比重正逐年上升。这与澳门政府努力推行澳 门元的使用有关。
澳门的金融业主要由银行业和保险业构成,其中银行业在 澳门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澳门第三产业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澳门的首家银行成立于1902年,即葡资 大西洋银行,又称海外汇理银行(现称澳门大西洋银行)。 此后几十年间,澳门的金融机构主要以银号和找换店为主, 为当地居民提供简单的汇兑、存贷服务。直至70年代, 大西洋银行仍然为澳门唯一正式合法的商业银行。

在与港元挂钩之后,澳门元又经历了两次风波。一次是在70年代后期,因为港元在 外汇市场上由强转弱,而澳门经济运行平稳、经济增长迅速,故澳门政府在1978年 12月30日宣布将澳门元的汇率上调为 100.25澳门元兑换100港元。由于调整的速 度过快、调整的幅度过大,导致澳门元出现挤兑风潮,市民们纷纷将澳门元兑换成 港元。在此压力之下,澳门政府被迫将汇率调整为 104.25澳门元兑换100港元,挤 兑风潮随即平息。另一次是在因中英联合谈判的前途尚不明朗致使港元汇价大幅 下跌,澳门政府遂于1983年9月26日宣布调整澳门元汇价为99.9元兑换100港元,相 当于澳门元升值3%。结果再次引发挤兑风潮,压力之大使大西洋银行不得不暂停 一切兑换业务。次日,澳门发行机构宣布下调澳门元的汇价 ,即以102.8澳门元的 买入价和103.2澳门元的卖出价兑换100港元,挤兑风潮才得以平息。 1983年10月15日,香港政府宣布实行港元发行制度新安排,即以1美元兑7.8港元的 固定汇率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使港元的发行有百分之百的外汇准备金支持。 这一制度实行至今,港元汇率在各种内外突发事件下始终保持稳定。与此相适应, 澳门元因港元的联系汇率制亦间接与美元挂上钩 ,汇率一直维持在8.03澳门元兑1 美元,亦即103澳门元兑100港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