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四大指南肺结节影像学随访策略的区别

合集下载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围。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肺结节评估四大指南比较分析

肺结节评估四大指南比较分析

二、肺结节的处理方法
1、观察与随访:对于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节,通常采取观察和随访的方法。每 3-6个月进行一次CT检查,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
2、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性肺结节,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
3、手术切除:对于恶性肺结节,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据结节的大 小、位置、侵犯范围等因素,可以选择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等。
2.3注意事项
指南1强调对肺结节的动态观察和评估。建议在发现肺结节后,定期进行CT检 查,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确诊和治疗。同时,对于高 风险人群,如长期吸烟、家族史等,应加强筛查力度,提高检出率。
3、指南2
3.1概述
指南2是由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发布的《肺结节评估和管理指南》。该 指南建议对于直径大于6毫米的肺结节进行临床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等。
4.2诊断标准
指南3同样采用影像学和病理学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对于疑似肺癌的患者, 首先进行胸部CT检查,发现异常结节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支气管镜检、CT引 导下细针穿刺等,确诊为肺癌后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4.3注意事项
指南3强调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监测。建议在筛查过程中,结合血清肿瘤标志 物、痰液检查等手段,提高检出率。同时,对于筛查出的肺结节,应定期进行 CT随访,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确诊和治疗。
3.2诊断标准
指南2同样采用影像学和病理学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对于直径大于6毫米的肺 结节,CT表现为部分实性或磨玻璃密度,并且病理学检查发现恶性细胞即可确 诊为肺癌。同时,指南2还强调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癌胚抗原(CE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2018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临床解读

2018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临床解读

胸部CT
• 可提供更多关于肺结节位置、大小、形态、 密度、边缘及内部特征等
• 推荐用于肺结节的影像学评估。
薄层胸部 CT
• 薄层(≤1mm层厚)CT可更好地评价肺结节 的形态特征。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肿瘤标志物
小细胞肺癌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Pro-GRP)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恶性概率的评估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直径8-30mm实性肺结节 的临床管理流程
直径8~30 mm实性肺结节 评估和处理的参考因素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直径≤8 mm实性肺结节 的临床管理流程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特异度分别为98%和58%。
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敏 感度为72%~94%。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非手术活检-气管镜检查
常规气管镜
• 刷检、活检、TBLB、BALF→细胞学、组织学诊断
自荧光气管镜
• 显著提高不典型增生或早期肺癌的检出率
EBUS-TBLB
• 提高外周肺结节活检阳性率(≤20mm外周病灶,敏感性23%→71%)
肺癌
腺癌
癌胚抗原(CEA)
鳞癌
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细胞角蛋白片段 19(CYFRA21-1)
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功能显像
PET-CT
动态增强 CT扫描
适用于实性成分>8 mm的肺结节,有助 于鉴别良恶性。
CT扫描显示增强>15 HU时, 区分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w 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w 3 cm 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 •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 •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影像学诊断及进一步策略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影像学诊断及进一步策略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影像学诊断及进一步策略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出现的直径小于3厘米、密度均匀的圆形或近圆形病变。

由于肺结节的广泛存在以及其中一部分可能与肺癌相关,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及进一步策略的制定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中国专家共识对于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进一步策略的建议。

根据共识,下面将从肺结节的病理学特性、影像学表现和评估指标以及进一步策略等方面作出阐述。

1. 肺结节的病理学特性肺结节的病理学特性对于影像学诊断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专家的共识,肺结节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良性肺结节包括肺血管性瘤、感染性肉芽肿等,而恶性肺结节则包括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等。

2. 影像学表现和评估指标影像学是肺结节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胸片、CT扫描、MRI以及PET-CT等。

中国专家共识中,对于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CT扫描,并根据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密度特征和增强表现等进行评估。

3. 进一步策略在影像学诊断完成后,进一步的策略制定非常重要。

根据中国专家的共识,进一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评估: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症状,进一步评估结节的恶性风险。

(2)影像学随访:对于直径小于6毫米、形态规则、密度均匀、无明显增强的结节,可以选择影像学随访,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

(3)组织学检查:对于高恶性风险结节或者随访过程中有进一步异常变化的结节,可以选择行经皮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切除,获取组织学确诊。

(4)分级评估:根据结节的恶性风险,可以对结节进行分级评估,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综上所述,中国专家共识对于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及进一步策略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可以帮助医师确定结节的性质,从而进一步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结节的诊治策略将进一步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及应用指南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及应用指南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及应用指南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胸部疾病,它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组织中的小而圆形的病变。

肺结节的发现在过去几十年里有显著增加,这主要归因于高分辨率胸部CT的广泛应用。

鉴于肺结节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挑战,中国专家制定了一份全面的专家共识和应用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管理和处理肺结节患者。

一、病因与分类肺结节的形成是多因素导致的,包括感染、炎症、肺纤维化和肿瘤等。

根据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肺结节被分为良性和恶性结节。

常见的良性结节包括肺纤维瘤、肉芽肿、结核球和良性肿瘤等,而恶性结节则主要指肺癌。

在评估肺结节时,专家共识强调了良恶性鉴别的重要性。

二、肺结节的评估标准针对肺结节的评估,专家共识提出了一系列标准。

首先,结节的大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较小的结节通常比较安全,而较大的结节则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其次,结节的形态特征,如边缘、密度和形状等也需要综合考虑。

另外,专家还建议通过PET-CT、病理活检和随访观察等手段来评估结节的恶性潜力。

三、肺结节的治疗方法专家共识对于治疗肺结节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原则。

对于低危结节,如直径小于6mm的良性结节,常规随访观察即可。

而对于高危结节,包括直径超过8mm的结节以及边缘模糊、密度增高等不良特征的结节,则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和治疗。

在治疗方法上,专家共识提到了放射治疗、手术切除和化疗等。

放射治疗通常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而手术切除则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

化疗在一些晚期病例中可以考虑使用,但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

四、应用指南的意义与展望中国专家共识的制定对于肺结节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可行的治疗方案,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然而,目前的专家共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未来,我们期望通过更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优化肺结节的诊治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的解读及应用指南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和管理肺结节患者。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作者:————————————————————————————————日期:2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的手术治疗指南

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的手术治疗指南

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的手术治疗指南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学上检测到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影像结节。

肺结节可以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因此对于肺结节的处理十分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成为一种有效的肺结节治疗方式。

中国专家经过研究和实践,达到了共识,并制定了相应的肺结节手术治疗指南。

一、概述肺结节的手术治疗指南旨在规范肺结节手术治疗的标准和原则,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该指南基于中国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讨论和修订而成。

二、适应症1. 直径超过3厘米的肺结节,无论其性质如何,均需考虑手术治疗。

2. 直径小于3厘米的肺结节,根据结节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和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三、术前准备1. 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 术前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心功能等,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3. 定位浸润性肺结节的位置和范围,明确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方案。

四、手术治疗方式根据肺结节的性质和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1. 肺楔形切除术:适用于直径小于3厘米、表面光滑或部分凹陷的良性肺结节。

2. 胸腔镜手术:适用于直径小于5厘米且位置适中的肺结节。

3. 开胸手术:适用于复杂肺结节、恶性肺结节或胸腔镜手术无法完成的情况。

五、术后处理1. 对于良性肺结节,根据术后病理分析确定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包括随访观察、药物治疗等。

2. 对于恶性肺结节,根据术后病理分析确定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六、并发症及处理手术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肺不张等。

应加强术中观察,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肺功能。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七、随访观察对于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观察,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

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症状评估等。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及随访管理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及随访管理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及随访管理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出现的小型结节,其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

在日常胸部影像学检查中,肺结节的发现率逐渐增高。

然而,对于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其随访管理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处理和管理肺结节患者,中国专家共识形成了一些准则和指导意见。

一、肺结节良恶性鉴别1. 形态特征分析通过肺结节的形态特征分析来推断其良恶性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良性肺结节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规则形状、结节内部均匀一致的特点。

而恶性肺结节则可能表现为模糊的边界、不规则的形状以及结节内部的不均匀密度或钙化。

2. 临床因素考虑除了形态特征,临床因素也是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重要考量因素。

如患者是否有吸烟史、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年龄等都将对良恶性鉴别产生影响。

3. 影像学特征评估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者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

例如,CT检查可以提供结节的大小、形状、密度等信息,进一步帮助医生进行良恶性鉴别。

此外,PET-CT结合FDG示踪剂也可以帮助鉴别恶性结节,因为恶性肿瘤组织常表现出高代谢活性。

二、随访管理1. 高危肺结节的随访对于高危肺结节即可能为恶性的结节,医生应该进行更加频繁和密切的随访。

通常情况下,对于高危肺结节,建议进行连续两次3个月间隔的CT复查,以确定肺结节的生长速度。

如果肺结节持续增大或发现其他恶性特征,可能需要进行活检或手术切除。

2. 低危肺结节的随访对于低危肺结节即可能为良性的结节,采取不同的随访策略。

通常情况下,建议进行6-12个月的定期复查。

如果多次CT复查结果稳定,无增大倾向,可以放宽随访周期。

3. 随访评估的依据随访评估的依据包括肺结节的生长速度、形态变化、密度变化以及其他新出现的恶性特征。

如肺结节的体积翻倍时间(DT)可以作为一个评估生长速度的指标,低于400天时应高度怀疑恶性结节。

结语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其随访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中国肺结节诊治专家达成共识全国统一的诊治指南推动标准化管理

中国肺结节诊治专家达成共识全国统一的诊治指南推动标准化管理

中国肺结节诊治专家达成共识全国统一的诊治指南推动标准化管理中国肺结节诊治专家达成共识:全国统一的诊治指南推动标准化管理近年来,随着肺部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被提前发现存在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CT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肺实质性病变。

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是肺癌早期诊治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肺结节的诊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不规范性。

为此,中国肺结节诊治专家们积极展开合作,达成了一致共识,发布全国统一的诊治指南,推动标准化管理。

一、诊断阶段1. 初筛初筛是指对无明显症状的人群进行普查和筛查,以发现有无肺结节的存在。

这一阶段采用低剂量螺旋CT作为主要筛查手段,尤其适用于高风险人群。

初筛结果被评为阳性时,需要进一步确认。

2. 明确诊断阳性筛查结果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评估和确认。

这一阶段主要依靠多基准评估(MAVIS)系统进行,包括临床特征、肺结节形态特征、生物学信息、辅助检查等综合评估。

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准确判断肺结节的恶性风险。

二、治疗阶段1. 恶性结节的诊治对于被确定为恶性肺结节的患者,需要立即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化疗等。

同时需要针对肺结节的大小、位置、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2. 良性结节的随访对于被确定为良性肺结节的患者,需要定期随访观察。

随访期间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并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生物学信息等,以及时发现可能的变化。

三、管理阶段1. 数据管理为了保证诊治过程的连续性和规范性,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

这一系统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等,以实现全面的个体化管理。

2. 宣教和培训中国肺结节诊治专家们将积极开展宣教和培训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肺结节诊治的认识和规范操作。

通过相关学术会议、培训班等形式,推广标准化管理和诊治指南,提升医疗水平。

标准化管理和全国统一的诊治指南的推行,将显著提高中国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放射治疗后随访与复发监测的建议与方法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放射治疗后随访与复发监测的建议与方法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放射治疗后随访与复发监测的建议与方法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放射治疗后随访与复发监测的建议与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在放射治疗后,对于患者的随访和复发监测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规范并提高这方面的工作质量,中国专家共同制定了以下放射治疗后随访与复发监测的建议与方法。

一、随访时间安排放射治疗后,患者的随访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根据肺结节的类型和治疗方案,专家们建议在治疗结束后的第一个月进行首次随访,之后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连续进行两年。

在第三年至第五年,每隔六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对于具有高度复发风险的患者,应该进行更加频繁的随访。

二、随访内容放射治疗后的随访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格检查:通过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深度听诊、肺部触诊和淋巴结检查等,以了解患者是否有新的症状或异常体征。

2.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胸部X线或CT扫描,评估肺结节的形态和体积变化。

同时,应及时评估肺部其他器官的情况。

3.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不良反应监测:放射治疗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如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在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以及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5.生活指导: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建议,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康复能力。

三、复发监测方法放射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监测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并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复发监测方法:1.PET-CT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结合放射性标记的葡萄糖,可以对肺结节进行更为细致的检测,提高复发监测的准确性。

2.血清学指标检测:通过监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可以早期发现可能的复发情况。

3.组织学检查:对于可疑的肺结节,应进行组织学检查,如活检或细针穿刺吸取等,以明确是否为恶性肿瘤。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全面解读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全面解读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全面解读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内部或肺组织中发现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结节病变。

肺结节的发现在临床中非常常见,但其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性,有些是良性的,而有些可能是恶性的。

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近日,中国专家在肺结节诊治领域达成共识,并发布了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本文对这一专家共识进行全面解读。

一、肺结节的分类肺结节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四类:恶性结节、恶性概率高的结节、恶性概率低的结节和良性结节。

专家共识明确了不同类型的肺结节的特征和处理方式,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1. 恶性结节:这类结节在临床中占比较小,但有较高的恶性概率,需要尽早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对于这类结节,一般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肺活检、细胞学检查等。

2. 恶性概率高的结节:这类结节的恶性概率相对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良性可能性。

对于这类结节,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年龄较大或合并有其他疾病,会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

3. 恶性概率低的结节:这类结节的恶性概率较低,但仍需严密观察。

一般会建议定期复查,如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CT检查,并通过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形态等变化来判断其恶性概率。

4. 良性结节:这类结节恶性概率极低,无需进行治疗。

一般会提供一些建议,如戒烟、做好预防措施等。

二、肺结节的诊断方法1. 影像学检查:目前常用的肺结节检查方法是CT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结合PET-CT、MRI等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和肺部疾病的程度,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3. 细胞学检查:对于恶性概率较高的结节,细胞学检查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通过活检或穿刺抽吸获得肿瘤细胞样本,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以指导治疗。

三、肺结节的治疗方法肺结节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结节的性质和患者的临床情况。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课件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课件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肺结节评估四大指南比较分析

肺结节评估四大指南比较分析

肺结节评估四大指南比较分析刘春全;崔永【摘要】In the past 20 year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reening, detec-tion rate of lung nodul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ties in making qualitative diagnosis for pulmonary nodules. The Lung nodule is a clinical common lung disease. The early onset for malignant nodules is quite hidden.Without early intervention, the course of disease can develop rapidly. For malignant nodules, the exacerbation can be very severe. Besid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can be unsatisfactory. If the lesion resection can be performed in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patients' prognosis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t present, the guidelines of lung nodules' treatment are diverse, but these guidelines still can't reach a consensus until now.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iterature in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CCP)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nodules, Fleischner society lung cancer treatment strategy guide, and clinical practice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Asia, which are pertaining to lung nodul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and try to explai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的提高和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部小结节被发现,然而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仍有很多困难.肺结节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现象,恶性结节早期发病比较隐匿,如果不进行早期干预,其病程迅速、恶性程度强、预后差.如果能在早期阶段对病灶进行手术切除,将会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目前针对肺结节的处理指南层出不穷,但各大指南均未达成统一的共识.本文拟对在国内影响最大的四个指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临床实践指南、美国胸科医师协会肺癌诊疗指南、Fleischner-Society肺结节处理策略指南、肺结节的评估亚洲共识指南所推荐的肺结节诊断和处理策略进行介绍和分析.【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7(020)007【总页数】9页(P490-498)【关键词】肺结节;共识;指南【作者】刘春全;崔永【作者单位】10005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10005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肺结节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现象,包括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恶性肺结节早期发现比较隐匿,如果不早期干预,其病程迅速、恶性度强、预后差。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随访时间仍根据流程分别管理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

3.密度分类[1,2,3,4,5]:可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后者又包含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1)实性肺结节(solid nodule):肺内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病变密度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2)亚实性肺结节(subsolid nodule):所有含磨玻璃密度的肺结节均称为亚实性肺结节,其中磨玻璃病变指CT显示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肺内密度增高影,但病变密度不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

亚实性肺结节中包括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class nodule,pGGN)、磨玻璃密度和实性密度均有的混杂性结节(mixed ground-glass nodule,mGGN),后者也称部分实性结节(part solid nodule)。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精准医学时代的重要指南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精准医学时代的重要指南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精准医学时代的重要指南一、引言肺结节是指肺部出现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病变,通常在肺部CT扫描中被发现。

肺结节虽然直径较小,但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肺结节,中国专家们制定了肺结节诊治的共识指南,以满足精准医学时代的需求。

二、肺结节的分类与评估肺结节可按照其形态、大小、密度等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中国专家共识指南,将肺结节分为恶性、良性和不确定性三类。

良性肺结节通常是良性肿瘤或感染病变,不需要过多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恶性肺结节则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不确定性肺结节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

三、肺结节的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对于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根据中国专家共识指南,影像学评估应包括CT、MRI和PET等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肺结节的形态、大小和分布等信息;MRI对于良性和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一定优势;PET扫描可以检测结节的代谢活性,有助于评估结节的恶性程度。

四、肺结节的治疗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结节,中国专家共识指南提出了相应的治疗策略。

对于良性结节,通常采取观察和随访的策略,定期复查结节的形态和大小。

对于恶性结节,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不确定性肺结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治疗决策。

五、肺结节的精准医学治疗精准医学是21世纪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对于肺结节的精准医学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南提醒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和病理学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精细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可以提高肺结节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六、结论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

中国专家共识指南的发布,为肺结节的管理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符合精准医学时代对诊治的要求。

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相信通过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能够提高肺结节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写作时请根据题目需求结合具体资料进行适当修改)。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新技术与进展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新技术与进展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新技术与进展肺结节是指在肺组织内发现的直径小于3厘米、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的结节病灶。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结节的检出率大幅提高,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如何准确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成为了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一些新的技术与进展正在日益成熟,为肺结节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一、肺结节影像学特征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是进行良恶性鉴别的重要依据。

在CT影像中,良性肺结节常常呈现边缘光滑、形态规则、密度均匀的特点,常见的有肉芽肿、肺内钙化结节等。

而恶性肺结节通常呈现边缘不规则、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特点,常见的有肺癌、肺转移瘤等。

此外,肺结节的生长速度也是鉴别良恶性的重要参考指标,恶性肺结节生长速度较快。

二、肺结节生物标志物的应用除了影像学特征外,肺结节的生物标志物也被广泛应用于良恶性鉴别。

近年来,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酪氨酸激酶(ALK)融合基因等已经成为了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EGFR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往往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提示恶性结节的可能性较大。

三、微创技术在肺结节中的应用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肺结节的诊治方式也得到了革新。

支气管镜下肺活检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技术,可通过支气管镜引导下取得结节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准确判断其良恶性。

此外,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微创技术,通过经皮途径引导下取得结节活组织,为良恶性鉴别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四、人工智能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CT 影像中的肺结节,根据影像学特征进行良恶性鉴别,并提供个体化的诊断建议。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鉴别的准确性,还节省了医生的时间和精力。

五、中国专家的共识与指南面对肺结节诊治的新技术与进展,中国的专家们积极开展研究,并制定了相关的共识和指南。

2018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四大指南肺结节影像学随访策略的区别

2018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四大指南肺结节影像学随访策略的区别

2018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四大指南肺结节影像学随访策略的区别2018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四大指南肺结节影像学随访策略的区别丁香园呼吸频道11-07 09:58+ 关注转自:孙思庆博士「呼吸科无小事」本文对在2018 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四大指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肺癌诊疗指南、Fleischner 学会肺结节处理策略指南、肺结节的评估亚洲共识指南)所推荐的肺结节影像学策略进行比较。

对于实性结节影像学随访策略的区别结节直径≤4 mm1. 2018版中国专家共识:(1) 无肺癌危险因素者,不需要进行随访,但应告知患者不随访的潜在好处和危害;(2) 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12 个月重新评估,如果没有变化则转为常规年度检查;2. NCCN、ACCP、Fleischner 协会指南均建议不需要随诊;3. 亚洲共识指南建议每年复查1 次CT。

结节直径4~6 mm1. 2018 版中国专家共识:(1) 无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12个月重新评估,如无变化,其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2) 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6~12个月之间随访,如果没有变化,则在18~24个月之间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1) 建议临床医生通过定性地使用临床判断和(或)定量地使用验证模型评估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2) 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为低、中度(5%~65%)者:建议行功能成像,有条件者可考虑PET-CT,以便更好地描述结节的特征。

(3) 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为高度(>65%)者:视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功能成像,对于高度怀疑肿瘤者可考虑直接行PET-CT],因其可同时进行手术前的预分期。

(4) 建议在3~6 个月、9~12 个月及18~24 个月进行薄层、低剂量CT 扫描。

2. NCCN 和ACCP 指南均建议在第3 个月、第9 个月、2 年复查3 次CT,可行动态增强CT、PET 和(或)活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四大指南肺结节影像学随访策略的区别丁香园呼吸频道11-07 09:58+关注转自:孙思庆博士「呼吸科无小事」本文对在 2018 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四大指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CCN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美国胸科医师协会( ACCP)肺癌诊疗指南、 Fleischner 学会肺结节处理策略指南、肺结节的评估亚洲共识指南)所推荐的肺结节影像学策略进行比较。

对于实性结节影像学随访策略的区别结节直径≤4 mm1.2018 版中国专家共识:(1)无肺癌危险因素者,不需要进行随访,但应告知患者不随访的潜在好处和危害;(2)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 12 个月重新评估,如果没有变化则转为常规年度检查;2.NCCN、 ACCP、Fleischner 协会指南均建议不需要随诊;3.亚洲共识指南建议每年复查 1 次 CT。

结节直径 4~6 mm1.2018 版中国专家共识:(1)无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 12 个月重新评估,如无变化,其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2)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 6~12 个月之间随访,如果没有变化,则在 18~24 个月之间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2. NCCN 协会指南建议低危人群 1 年后复查 CT;建议高危人群半年到 1 年之间、1 年半到2 年之间复查 2 次 CT。

3.ACCP 指南处理方案与 NCCN 大致相同,只是人群分类标准不同,ACCP 指南中把人群分为有、无肺癌危险因素,而 NCCN 和 Fleischner协会则根据危险因素的多少,更加详细的分为低风险人群和高风险人群。

4.Fleischner协会指南建议不需常规随访。

5.亚洲共识指南建议低危人群每年复查 CT,中、高危人群在 NCCN 指南基础上每年复查 1 次 CT。

结节直径 6~8 mm1.2018 版中国专家共识:(1)无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 6~12 个月之间随访,如未发生变化,则在18~24 个月之间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2)CT 检测实性结节 >8 mm 时,建议使用低剂量 CT 平扫技术。

(3)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最初的 3~6 个月之间随访,随后在 9~12 个月随访,如果没有变化,在 24 个月内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4)CT 检测实性结节≤ 8mm时,建议使用低剂量 CT 平扫技术。

2.NCCN 指南建议低危人群在半年到 1 年之间、 1 年半到 2 年之间复查 2次CT,建议高危人群 3 个月到半年之间、 9 个月到 1 年之间、 2 年复查3 次CT。

3.ACCP 指南处理方案与 NCCN 大致相同。

4.Fleischner 协会指南建议半年到 1 年复查 CT,之后再考虑 1 年半到 2 年之间复查 CT。

5.亚洲共识指南建议低危人群半年到 1 年之间、 1 年半到 2 年之间复查 2次CT,以后每年复查1 次CT;中、高危人群分别在第3 个月、半年、1年复查 3 次 CT,以后每年复查 1 次 CT。

结节直径≥8 mm1.2018 版中国专家共识:(1)建议临床医生通过定性地使用临床判断和(或)定量地使用验证模型评估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2)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为低、中度(5%~65%)者:建议行功能成像,有条件者可考虑 PET-CT,以便更好地描述结节的特征。

(3)恶性肿瘤的预测概率为高度( >65%)者:视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功能成像,对于高度怀疑肿瘤者可考虑直接行 PET-CT],因其可同时进行手术前的预分期。

(4) 建议在3~6个月、9~12个月及18~24个月进行薄层、低剂量CT扫描。

2. NCCN 和可行动态增强ACCP 指南均建议在第3 个月、第CT、PET 和(或)活检。

9 个月、2年复查3 次CT,3.Fleischner 协会指南建议 3 个月后复查 CT、 PET-CT 或活检。

4.亚洲共识指南建议低危人群 3 个月到半年之间、 9 个月到 1 年之间、 1年半到 2 年之间复查 3 次 CT,若肺结节较前增大,则建议外科活检;建议中危人群行 PET-CT 扫描,高度怀疑者可行外科活检,中低度怀疑者建议定期监测;建议高危人群行外科手术活检,若活检结果为阳性,建议手术切除。

对于磨玻璃和部分实性结节影像学随访策略的区别<5 mm 孤立性纯磨玻璃结节1.2018 版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在 6 个月随访胸部 CT,随后行胸部 CT 年度随访;2.NCCN、 Fleischner协会和 ACCP 指南均建议不需要随诊;3.亚洲共识指南建议每年复查 1 次 CT。

≥ 5 mm孤立性纯磨玻璃结节1.2018 版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在 3 个月随访胸部 CT,随后行胸部 CT 年度随访;如果直径超过 10 mm,需非手术活检和(或)手术切除。

2.NCCN 指南建议 3 个月、 1 年、 2 年、 3 年共复查 4 次 CT。

3.ACCP 指南与 NCCN 指南大致相同,但强调 3 个月内不需要复查 CT。

4.亚洲共识指南建议每年复查 1 次 CT,亚洲共识指南与 Fleischner 协会指南的区别在于亚洲共识要求连续3 年复查CT 后,如果结节无明显变化,仍需继续年度复查 CT,而 Fleischner 协会则建议 3 个月 -6 个月复查CT,确定病灶是否还存在,如果病灶不变或者实性成分维持在<6 mm,需每年复查CT,满 5 年。

孤立部分实性结节1.2018 版中国专家共识:(1)单个 mGGN 直径≤ 8 mm者:建议在 3、6、12 和 24 个月进行 CT 随访,无变化者随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

(2)mGGN 直径 >8 mm 者:建议在 3 个月重复胸部 CT 检查,适当考虑经验性抗菌治疗。

(3)若结节持续存在,随后建议使用 PET-CT、非手术活检和(或)手术切除进一步评估。

(4)对于 6 mm 及以上实性成分的 mGGN,应考虑 3~6 个月行 CT 扫描随访来评估结节。

对于具有特别可疑形态(即分叶或囊性成分)、连续生长或实性成分 >8 mm 的 mGGN,建议采用 PET-CT、活检或切除术。

2.NCCN 指南建议结节稳定或实性成分 <5 mm 时, 3 个月、 1 年、 2 年、3 年复查4 次 CT;结节稳定或实性成分≥5 mm时,活检或手术切除。

3.ACCP 指南建议结节≤ 8 mm时,3 个月、 1 年、 2 年复查 3 次 CT,然后进行 1 年-3 年的年度随访。

建议结节 >8mm 时, 3 个月复查 1 次 CT,如果结节持续存在,需考虑PET、非手术活检或手术切除。

如果结节发现时即 >15 mm,直接进行 PET,非手术活检或手术切除。

4.Fleischner 协会指南建议结节 >6 mm 时, 3 个月 -6 个月复查 CT,确定病灶是否还存在,如果病灶不变或者实性成分维持在<6 mm,需每年复查CT,满5年;结节≤6 mm时,无需常规随访。

5.亚洲共识指南建议结节≤ 8mm时, 3 个月、 1 年、 2 年复查 3 次 CT,然后每年复查 1 次 CT;建议结节 >8mm 时,3 个月复查 1 次 CT,可行抗炎治疗、手术或非手术方式活检,活检前可先行 PET-CT 检测。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2018 年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2018,41(10) :763-7712.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s.Chest, 2013, 143 (5 Suppl) :e93S-e120S.3.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 Version4.2017)4.MacMahon H, Naidich DP, Goo JM, etal.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ncidental Pulmonary Nodules Detected on CT Images: From the Fleischner Society 2017. Radiology. 2017 Feb 23:161659.5.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 .肺亚实性结节影像处理专家共识 .中华放射学杂志 , 2015, 49 (4) :254-258.]6.刘春全 , 崔永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 .肺结节评估四大指南比较分析 . 中国肺癌杂志 , 2017, 20(7): 490-4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