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逐次逼近法

合集下载

第六章 逐次逼近法lz

第六章  逐次逼近法lz

x1 x 2 x3
( k 1)
0 0 1 2 x1 0.1 0 0 0.1 0 ( 1 0 2 x 2 0 0 0.2 1 1 0 x3
L+U
(k )
(k )
第六章 逐次逼近法
第一节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
二、Jacobi迭代法
1.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将联立方程组的求解归结为重
复计算一组彼此独立的线性表达式,从而简化问题。 考察一般形式的线性方程组: aij x j bi
j 1 n
(i=1~n)
a11 x1 a12 x2 ... a1n xn b1 a21 x1 a22 x2 ... a2 n xn b2 a 0 ii ... ... ... ... an1 x1 an 2 x2 ... ann xn bn
7.2 8.3 ) 4.2
据此可以建立迭代公式如下:
x1 x 2 x3
( k 1)
0 0.1 0.2 x1 0.72 0.1 0 0.2 x2 0.83 0.2 0.2 0 x3 0.42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
二、Jacobi迭代法
(k=0~+∞)
(k 1) (k ) ( k ) 1 1 x D (L U ) x D b BJ x f J
(k ) (k ) * * 若x x ,即: x x lim
k
(k+1) ( k ) 对x =BJ x f J 两边取极限:x*=BJ x* f J
1 x [b a x ] a

简述逐次逼近法的工作原理

简述逐次逼近法的工作原理

简述逐次逼近法的工作原理
逐次逼近法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用于求解近似解的近似值。

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
1. 初始化:选择一个初始值作为近似解的初始近似值。

2. 迭代过程:根据某种规则进行迭代,每次迭代都会产生一个较接近真实解的近似值。

3. 收敛判断:判断近似解是否足够接近真实解。

如果接近程度满足预定的收敛准则,则输出近似解;否则返回第2步进行下一次迭代。

4. 输出结果:输出满足收敛准则的近似解作为最终结果。

逐次逼近法的核心思想是不断迭代,通过每一次迭代对近似解进行修正,逐渐接近真实解。

在迭代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不动点迭代法、Newton-Raphson迭代法等等。

这些方法在每一步迭代中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方式来更新近似解,并不断逼近真实解。

逐次逼近法的优点是易于实现和理解,适用于一些求解复杂方程或函数的数值解问题。

然而,它的收敛速度可能很慢,对于某些问题可能无法得到满意的解。

因此,在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迭代方法,以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逐次插值逼近法

逐次插值逼近法


'(0 ) k
2
2 ( ( k ) (0 ) '(0 ) k )
k
将其作为新的
这是一个插值法与充分下降条件 组合起来的线性搜索方法.
,
这个方法开始时,令 1, 如果 x k (即后退),一直到
xk d k
d k 不可接受,则减少
可接受为止.
f ( xk ) k g k d k
T
f ( x k ) (1 ) k g k d k
T
0
b c a [b,c]称为可接受区间

Wolfe准则
用下面的条件代替
g k 1 d k g k d k , ( ,1)
T T
曲率条件

'( k 1 ) g ( xk k d k ) d k
停止迭代, 步3 若检验准则 ( k ) (0) (1 ) k '(0) 成立, 输出 ; 否则,令a k 1 : k , b k 1 b k .若 b k 1 m ax ,
k
转步4; 否则,令 步4
k 1 : t k , k : k 1, 转步2;
T
f ( xk k d k ) f ( xk ) (1 ) k g k d k
T
( k ) (0) k '(0)
( k ) (0) (1 ) k '(0)
Goldstein准则算法
步1 选取初始数据.给出初始搜索区间 [ a 0 , b0 ], 给出初始点
k , x k 1 : x k k d k
k

非线性离散系统最优控制——逐次逼近方法

非线性离散系统最优控制——逐次逼近方法

维普资讯
第 2期
刘 鹏 :非 线 性 离散 系统 最 优 控 制— — 逐 次逼 近 方 法
17 5
1 非 线 性 离 散 系统 描 述
考虑 如下 非线 性离散 系统 : 『( k+1 =S( ( ) 1 k ) k=0 1 2 … ) x k ,( ) 1 , , ,, 、 ( )= 【 O 0
() 4
除非特殊的情形 , 一般来说 I B方程 ( ) - I J 3 的解析解是不存在的。因此, 求解非线性系统的二次性能指 标 最 优控制 问题 的近 似解课题 引起 了不 少学 者 的兴趣 。 目前 , 国际上 比较 公认 的最 优控 制 的近 似 方法 可 以大体归结为 4 。第 1 类 种方法是求解非线性 I B方程的 G l k 逐次逼近法… ; 2 - I J a rn ei 第 种方法是求解非
维普资讯
第2 3卷第 2期
Vo . No. 123 2
重庆工 商 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C og igTc nl uiesU i, N t c E ) h nqn eh o B s s nv ( a i d n S
20 0 6年 4月
Ap .20 6 r 0
文章 编号 :6 2— 5 X( 0 6 0 0 5 0 17 0 8 2 0 ) 2— 1 6— 4
非 线 性 离 散 系统最 优 控 制
逐 次 逼 近 方 法


(. 1重庆工商大学 计算 机科 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重庆 40 6 ) 0 0 7
摘 要 : 究 了非线性 离散 系统 最优 控制 问题 , 出一种逐 次逼 近方 法 ; 研 提 首先 将 系统 的 最优 控 制 问题 转化 为非 线性 两点边值 问题 族 , 然后 通过 构造 线 性 两 点边 值 问题 族 。 非线 性 两点 边 将

逐次逼近法(1)

逐次逼近法(1)
1.常数项b的扰动对方程组解的影响
设 Ax = b为一线性方程组 , A为非奇异矩阵 , x为其精确解
若常数项 b 存在误差 δ b , 则解也应存在误差 δ x
即有
A( x + δ x ) = b + δ b
--------(15)
Aδ x = δ b
所以 又因为 可得
δ x = A −1δ b
n× n
.
则称 A 为矩阵 A的范数 .
对于复空间 C n×n中的矩阵范数可以类似 定义
例2.
设 n阶方阵 A = ( aij ) n× n
类似向量的 2-范数 --------(5)
设 A
F
n n 2 = ∑ ∑ a ij i = 1 j =1

1
2
不难验证其满足定义2的4个条件
cond ( A )1 = A 1 ⋅ A cond ( A) ∞ = A

−1 1 −1 ∞
T
⋅ A
1 cond ( A) 2 = A 2 ⋅ A 2 = λmax ( A A) λ min ( AT A) T λ max ( A A) = λmin ( AT A)
−1
根据定义7的定义,(18)式和(22)式可表示为
--------(8)
对于给定的向量范数 ⋅ υ 和矩阵范数 ⋅ µ , Ax ≤ A xυ
--------(9)
若 ∀x ∈ R n , A ∈ R n × n , 都有
υ µ
则称所给的向量范数 ⋅ υ 和矩阵范数 ⋅ µ 相容 .
由(8)式,可知算子范数和其对应的向量范数是相容的
根据向量的常用范数可以得到常用的矩阵算子范数
−1 −1

Picard逐次逼近法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

Picard逐次逼近法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

(一 1 (一 +: 2 ( 4  ̄ =, ) - 1』 0 = 2 z ) ( 一 ) d =, + 1…
第 1次近 似解 为 ( )一 1 z + ( 2 + 4 ) = + 2 一 5 5比 = =1 ;
第2 近 解 ( 一1 一 + + 次 似 为 z ) +I 21 ) 4 一1 z~ . z ( ( ) + z;
d i 0 3 6 /.sn 1 7 —4 9 ( o :1 . 9 9 ji . 6 3 10 N) . 0 2 0 . 4 s 2 1. 20 6
Pcr iad逐 次 逼 近 法 在 微 分 方 程 中 的 应 用
吴 丽 华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吉林 辽源 160) 21 3
[ 要 ] 逐 次 逼 近 法在 微 分 方 程 的 求 解 过 程 中应 用 非 常 广 范 。 证 明 了 Pcr 摘 i d逐 次 逼 近 法 是 求 解 常微 分 方 程 a
的 一 种 有 效 方 法 ,并 给 出 了 P cr i d逐 次 逼 近 法 的应 用 实例 。 a
[ 键 词 ] Pcr 关 i d逐 次 逼 近 法 ;微 分 方 程 ;应 用 a [o 分 类 号 ] O1 5 1 o图 7 . [ 文献 标 识 码 ]A [ 章编号]17 文 63—10 (0 2 2一 3 0 4 9 2 1 )0 N1 6— 2
第 次 似 为 = +: 21 一 + 一+2专 吉6 3近 解 ( = j一 + 号 )4姑 1 一 z z ) 1 ( ( = ) + ; 第 次 似 为 z一 +2专 百6 8+ 近 解 ( 1z z 1~ … ) 一 + 。
可见 tz ()≠ ( ( )n一 12 …) 由皮卡逼近法可知 一 2 为方程 一Zy+4 ,, 。 一e z z过点 (,) 0 1 的解

图4.21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原理框图

图4.21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原理框图

A/D转换器A/D转换器是用来通过一定的电路将模拟量转变为数字量。

模拟量可以是电压、电流等电信号,也可以是压力、温度、湿度、位移、声音等非电信号。

但在A/D转换前,输入到A/D 转换器的输入信号必须经各种传感器把各种物理量转换成电压信号。

A/D转换后,输出数字信号可以有8位、10位、12位和16位等。

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主要介绍3种:逐次逼近法双积分法电压频率转化法1 逐次逼近法:逐次逼近式A/D是比较常见的一种A/D转换电路,转换的时间为微秒级。

采用逐次逼近法的A/D转换器是由一个比较器、D/A转换器、缓冲寄存器及控制逻辑电路组成,如图4.21所示。

基本原理是从高位到低位逐位试探比较,好像用天平称物体,从重到轻逐级增减砝码进行试探。

图4.21 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原理框图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原理框图逐次逼近法转换过程是:初始化时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各位清零;转换开始时,先将逐次逼近寄存器最高位置1,送入D/A转换器,经D/A转换后生成的模拟量送入比较器,称为Vo,与送入比较器的待转换的模拟量Vi进行比较,若V,该位1被保留,否则被清除。

然后再置逐次逼近寄存器次高位为1,将寄存器中新的数字量送D/A转换器,输出的Vo再与Vi比较,若VoVi,该位1被保留,否则被清除。

重复此过程,直至逼近寄存器最低位。

转换结束后,将逐次逼近寄存器中的数字量送入缓冲寄存器,得到数字量的输出。

逐次逼近的操作过程是在一个控制电路的控制下进行的。

2双积分法:采用双积分法的A/D转换器由电子开关、积分器、比较器和控制逻辑等部件组成。

如图4.22所示。

基本原理是将输入电压变换成与其平均值成正比的时间间隔,再把此时间间隔转换成数字量,属于间接转换。

图4.22 双积分式A/D转换的原理框图双积分法A/D转换的过程是:先将开关接通待转换的模拟量Vi,Vi采样输入到积分器,积分器从零开始进行固定时间T的正向积分,时间T到后,开关再接通与Vi极性相反的基准电压VREF,将VREF输入到积分器,进行反向积分,直到输出为0V时停止积分。

数值计算基础习题集

数值计算基础习题集

《数值计算基础》习题集第1章引论1、已知,求近似值的有效数字位数、绝对误差限和相对误差限。

2、下列各数均为四舍五入得到,指出它们各具有几位有效数字及绝对误差限和相对误差限: (1) 6000 (2)7000.00 (3)2.00023、将下列各数舍入成三位有效数字,并确定近似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 2.1514 (2) -392.85 (3) 0.0039224、已知各近似值的相对误差,试确定其绝对误差: (1) 13267 (2) 0.2965、已知各近似值及其绝对误差,试确定各数的有效位数。

(1) 0.3941 (2)293.481 (3) 0.003816、已知各近似值及其相对误差,试确定各数的有效位数。

(1) 1.8921 (2) 22.351 (3) 48361 注:相对误差与有效数字的关系请使用以下定理定理:设x 是准确值,x*是近似值)(10....0*21Z k x x x x k n ∈⨯±=,其中n x x x ,...,,21都是0~9十个数字之一,且01≠x 。

(1)若x*有n 位有效数字,则其相对误差限为111021+-⨯n x 。

(2)若x*的相对误差限为1110)1(21+-⨯+n x ,则x*有n 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有效数字位数4位,,2、(1)4位,, (2)6位,, (3)5位,,3、(1)2.15,, (2)-393,, (3)0.00392,,4、(1)(2)5、(1)2位(2)3位(3)2位6、(1)3位(2)1位(3)2位第2章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1、用高斯顺序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141421123412321x x x 2、用高斯列主元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11124112345111321x x x 3、用Doolittle 三角分解法求解方程组⎥⎥⎥⎦⎤⎢⎢⎢⎣⎡=⎥⎥⎥⎦⎤⎢⎢⎢⎣⎡⎥⎥⎥⎦⎤⎢⎢⎢⎣⎡----5481332222224321x x x4、求矩阵的Crout 三角分解⎥⎥⎥⎦⎤⎢⎢⎢⎣⎡----13322222245、求矩阵的Cholesky 三角分解⎥⎥⎥⎦⎤⎢⎢⎢⎣⎡--22484548416参考答案 1、 2、 3、4、⎥⎥⎥⎥⎥⎦⎤⎢⎢⎢⎢⎢⎣⎡--⎥⎥⎥⎦⎤⎢⎢⎢⎣⎡--=⎥⎥⎥⎦⎤⎢⎢⎢⎣⎡----1112121192212413322222245、⎥⎥⎥⎦⎤⎢⎢⎢⎣⎡-⎥⎥⎥⎦⎤⎢⎢⎢⎣⎡-=⎥⎥⎥⎦⎤⎢⎢⎢⎣⎡--33221433221422484548416第3章插值法与最小二乘法Newton 插值法求其插值多项式,并给出余项。

第6章 逐次逼近法

第6章  逐次逼近法

第六章 逐次逼近法 §1 线性方程组解的误差分析 因为线性方程组涉及到矩阵和向量,为了对线性方程组的近似解进行误差估计,以及后面研究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的收敛性,需要对向量和矩阵引进范数的概念。

一、向量和矩阵的范数 1.向量的范数定义 1 如果向量空间nR 上的某个非负实值函数()N =x x 满足条件:(1)正定性:0≥x ,当且仅当=0x 时0=x ;(2)齐次性:c c =x x ,c 为任意实数; (3)三角不等式:+≤+x y x y 。

则称⋅为n R 上的一个向量范数。

n 维向量空间12{|(,,,),,1,2,,}nn i R x x x x R i n ==∈= x x上常用的三种范数:(1)向量的2—范数:2=x;(2)向量的∞—范数:1max i i nx ∞≤≤=x; (3)向量的1—范数:∑==ni ix x 11。

例1 设(1,2,3,4)T=--x ,则2141max 4,123410.i i x ∞≤≤=====++-+-=x xx后面我们研究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时,需要讨论算法的收敛性。

为此,先给出算法产生的迭代点列收敛的概念。

定义2 设()()()1(,,)k k k nnx x R =∈ x,***1(,,)nnx x R =∈ x ,若),,2,1(,lim *)(n i x xik ik ==∞→,则称点列(){}k x 收敛于*x ,并记作()*lim k k →∞=x x。

由定义可知:()*lim k k →∞=xx ()*lim k k ∞→∞⇔-=0xx,()*lim k k →∞=xx ()*1lim k k →∞⇔-=0x x ,()*lim k k →∞=xx ()*2lim k k →∞⇔-=0xx。

2.矩阵的范数定义 3 如果矩阵空间nn R⨯上的某个非负实值函数()N =A A 满足以下条件:(1) 正定性:0≥A ,且0=⇔=0A A ;(2)齐次性:c c =A A ,c 为任意实数; (3)三角不等式:+≤+A B A B ; 则称()N A 为nn R⨯上的一个矩阵范数。

计算方法(三)逐次逼近法

计算方法(三)逐次逼近法

x
( k 1) i
n 1 (k ) bi aij x j aii j 1 j i
(i 1, 2, , n)(3-5)
( k 1) 1 (k ) (k ) x ( 20 3 x 2 x 2 3 ) 1 8 x18 3 x 2 2 x3 20 1 11x 2 ( kx (k 4 x 1) ) 3 33 (k ) 1 x ( 33 4 x x 2 1 3 ) 11 2 x1 x 2 4 x3 12 ( k 1) 1 (k ) (k ) ) x3 4 (12 2 x1 x2

x
( 5) 1
2.999843 ,
x
( 5) 2
(5) x 。 2.000072, 3 1.000061
终止条件为: x ( k 1) x ( k ) 10 5
将以上迭代格式写成分量形式,即
x
( k 1) i

i 1 n 1 bi aij x (jk 1) aij x (jk ) aii j 1 j i 1
0 0 a21 0 U 0 a j1 a jj 1 a n1 anj 1 ann 1 0
L

0 a12 a1 j a1n 0 a j 1 j a j 1n 0 a n 1n 0 0
x
x
(10 ) 2
1.999838
0.999881
T
x
( 2) 3
1 20 12 2 3 1 4 8

用逐次逼近法近似三等分任意角

用逐次逼近法近似三等分任意角

用逐次逼近法近似三等分任意角作者:刘京用尺规作图法三等分任意角,在数学上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能的。

但这种不可能是针对将任意角精确地三等分而言的。

如果针对小于180°的任意角,限定仅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对该角进行近似三等分,这还是可以实现的。

本文拟采用逐次逼近的方法,通过有限次的迭代,做到对上述任意角的近似三等分。

实际上,该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对小于180°的任意角近似N等分的情况(N为正整数)。

一、画主圆得到弦AB及短弧线AB弧1、对于任意角∠AOB,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画圆,注意OA长度尽可能大。

该圆与角的另一边相交于B点。

2、连接A、B两点,做弦AB。

二、获得截弦长将弦AB三等分,得线段AC。

设截弦长d=AC=AB/3;1、从A点任意引一条直线AH;2、任选一长度为r的线段,以A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圆,交AH于X1点;3、以X1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圆交AH于X2点;4、以X2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圆交AH于K点;5、连接BK6、将X1点改称为M点,并擦除辅助圆7、过M点做BK的平行线,交AB弦于C点由《几何原本》第六章“相似”的命题2可知,AM/AK=AC/AB=1/3,即AC是AB的三分之一。

将线段AC的长度定义为d。

即d=AC=AB/3;实际上本章节的作图法完全来自于《几何原本》第六章“相似”的命题9。

8、擦除辅助线三、获得剩余弦长以d为基准长度,连续3次截取短弧线AB,最终得到剩余弦长y;1、以A为圆心,以d为半径画圆,交短弧线AB于G2、以G为圆心,以d为半径画圆,交短弧线AB于J3、以J为圆心,以d为半径画圆,交短弧线AB于T4、连接BT,BT为剩余弦长。

令y=BT;5、擦除辅助圆四、获得修正值将剩余弦长y=BT三等分,找到D点。

设修正值x使得x=DT=BT/3。

1、从T点任引一条直线TH2、以T为圆心,以任意长度r为半径画圆,交TH于点K3、以K为圆心,以长度r为半径画圆,交TH于点M4、以M为圆心,以长度r为半径画圆,交TH于点N5、连接BN6、过K点做BN的平行线,交BT于D由《几何原本》第六章“相似”的命题2和命题9可知,DT/BT=TK/TN=1/3;故x=DT=BT/3;7、擦除辅助线五、更新截弦长更新截弦长d的值,使d=d+x=AC+DT;1、以C为圆心,以DT为半径画圆,交AB于点E2、擦除线段BT及辅助圆设AE的长度为d,d=AE;即原有的截弦长d的值获得更新。

第6章 逐次逼近法

第6章 逐次逼近法
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第六章 逐次逼近法
直接法得到的解是理论上准确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得出,它们的计算量都是n3 数量级,存储量为n2量级,这在n比较小的时候还比较合适(n<400),但是对于现 在的很多实际问题,往往要我们求解很大的n的矩阵,而且这些矩阵往往是系数矩阵 就是这些矩阵含有大量的0元素。对于这类的矩阵,在用直接法时就会耗费大量的时 间和存储单元。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入一类新的方法:迭代法。 迭代法具有的特点是速度快。与非线性方程的迭代方法一样,需要我们构造一 个等价的方程,从而构造一个收敛序列,序列的极限值就是方程组的根
1等价形式2初值选取下面我们开始介绍若干种迭代法的构造方法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63newton将fx在初值处作taylor展开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这样一直下去我们可以得到迭代序列所以迭代格式收敛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收敛速度函数在a处作taylor展开若a为p重根取迭代格式为
是否是原来的方程的解?
A=(D-L)-U
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收敛条件 迭代格式收敛的充要条件是G的谱半径<1。我们看一些充分条件
定理:若A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则Jacobi迭代收敛。
① A为行或列对角占优阵 ② A对称正定阵
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证明: 设G的特征多项式为
n 1 i 1 ( k 1) (k ) ( aij x j aij x j bi ) aii j 1 j i 1
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Gauss-Siedel迭代算法 1、输入系数矩阵A和向量b,和误差控制eps 2、x2={1,1,…..,1} //赋初值 3、while( ||A*x2-b||>eps) { for(i=0;i<n;i++) { for(j=0;j<i;j++) { x2[i] += A[i][j]*x2[j] } for(j=i+1;j<n;j++) { x2[i] += A[i][j]*x2[j] } x2[i]=-(x2[i]-b[i])/A[i][i] } } 4、输出解x2

计算方法逐次逼近法

计算方法逐次逼近法

计算方法逐次逼近法逐次逼近法是一种用来求解方程近似解的方法。

它基于一个简单的思想,即通过不断逼近的过程,逐步接近方程的解。

假设我们要解一个方程f(x)=0,而我们对方程的解一无所知。

我们可以通过选定一个初始值x0,并使用逐次逼近法进行迭代计算,直到找到一个满足精度要求的近似解。

具体的迭代公式可以分为如下两种形式:1.不动点迭代法:设x1为方程f(x)=0的近似解,那么我们可以将等式两边进行一定的变形,得到x1与x0之间的关系式:x1=g(x0)其中g(x0)称为迭代函数。

我们通过反复使用这个关系式,将x0代入g(x0),得到x1的近似值。

然后再将x1代入g(x0)得到x2的近似值,以此类推。

在这种方法中,重点在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迭代函数g(x),使得迭代过程在不断逼近方程的解。

2.牛顿迭代法:牛顿迭代法是逐次逼近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

它的迭代公式为:x1=x0-f(x0)/f'(x0)其中f'(x0)表示函数f(x)在x0处的导数。

这个迭代公式的思路是,通过不断计算函数f(x)与其斜率f'(x)的交点,来逼近方程的解。

牛顿迭代法相较于不动点迭代法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够更快地逼近方程的解。

然而,也有一些限制,比如需要求解导数,有时可能会出现迭代过程不收敛的情况。

无论是不动点迭代法还是牛顿迭代法,它们的迭代过程都会不断逼近方程的解,直到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逐次逼近法只是一种数值近似解法,并不一定能够找到方程的精确解。

因此,在使用逐次逼近法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来设定精度要求,以及选择合适的迭代函数。

逐次逼近法在科学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用于求解非线性方程、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微分方程等。

通过不断迭代,我们可以获得方程的近似解,进而解决实际的问题。

总结一下,逐次逼近法是一种近似解方程的方法,通过不断迭代的过程,逐步接近方程的解。

它包括了不动点迭代法和牛顿迭代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级数加速收敛方法

级数加速收敛方法

级数加速收敛方法在数学中,级数是由一系列项按顺序相加而得到的无穷和。

对于某些级数,当其收敛速度较慢时,人们通常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方法对其进行加速,提高收敛速度。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级数加速收敛方法。

一、泰勒级数泰勒级数是一种将函数表示成一系列无穷项相加的级数展开式。

对于某些函数,我们可以使用泰勒级数来近似表示该函数的值。

泰勒级数的推导基于函数在某一点的各阶导数值,通过不断增加阶数,我们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近似结果。

二、换元法换元法是一种通过进行变量替换,使得原级数在新变量下具有更简单的形式。

常见的换元法包括正弦换元法、余弦换元法、指数换元法等。

通过适当的变量替换,原级数的收敛特性可能会得到改善,从而提高级数的收敛速度。

三、部分和法部分和法是一种将无穷级数转化为有限求和的方法。

根据部分和法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对级数进行截断,只计算其中的有限项来逼近级数的和。

通过合理地选择截断位置,我们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近似结果。

四、逐次逼近法逐次逼近法是一种通过逐步修正级数的和来加速收敛的方法。

根据逐次逼近法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不断修正级数的前几项,使得修正后的级数收敛更快。

逐次逼近法在实际计算中非常有效,尤其对于收敛速度较慢的级数尤为适用。

五、整项加速法整项加速法是一种通过将级数中的项按一定规则进行组合,从而得到新的级数,使其收敛更快。

常见的整项加速法包括Aitken加速法、Wynn加速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级数的局部特性,通过重新组合项的方式来改善级数的收敛性能。

六、分裂法分裂法是一种将原级数分解成几个部分,分别求解后再组合得到原级数的和。

根据级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拆分成多个逐渐收敛的子级数,进而提高级数的收敛速度。

分裂法在实际计算中广泛应用,是一种效果非常明显的级数加速收敛方法。

综上所述,级数加速收敛方法在数学和科学计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泰勒级数、换元法、部分和法、逐次逼近法、整项加速法和分裂法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级数计算问题,提高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逼近法的相关分析

逼近法的相关分析

逼近法的相关分析一、二分逼近法二分逼近法是微积分学中的重要工具,适用于绝大部分的基本定理证明问题当中,是逼近法中最简单明了的一种形式。

二分逼近法在定理或者问题论证中的应用应当遵循一个思想:想要找到一个具有某性质p的实数,可以兴义个具有相应性质p*的闭区间出发,然后主次进行二等分,进而得到一个始终保持p*的闭区间列,将这个闭区间列的两个端点值进行分类,形成左右两个夹逼数列,这样就可以将具有性质p的实数“夹逼”出来,这个实数是否存在可以根据对实数连续性的判断进行分析,避免出现“逼”空的状况。

简单的来说,就是先取一区间【x,x】,若函数在此区间单调变化,可根据f(x),f(x)是否同号来判断方程在此区间是否有根。

若在此区间有根,可采取二分法蒋区间【x,x】一分为二重复上述过程判断哪一个小区间有根。

若没有,则可改变x1,x2的值,即区间范围。

如此下来,则不断接近方程的根。

二、逐次逼近法逐次逼近法也是逼近法中的一种重要论证方法,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的数值计算是从一个较为粗糙的近似解开始的,利用某个固定的公式对近似解进行逐次加工,不断进行精化,进而得到一个安祖精度要求的近似解。

通常用于微分方程解存在的唯一想定理论证及二项分布的计算方法当中,除此之外,在破解技术难题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微分方程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需要求得方程的精确解很难,只有少部分的微分方程可以求得,所以,求得微分方程的近似解对于微分方程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微分方程中含有一阶或者高阶、显性和隐性几种不同的方程组,在求解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求解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解的存在和唯一是求近似解的前提和理论基础,这一原则是不会改变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论证方法提供的求近似解途径进行求解。

三、一次同余式组的逐步逼近解法求解一次同余式组的传统方法是剩余定理求解法,这种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被淘汰,在求解过程中的兼容性较差,需要计算的计算量比较大,且当出现一次同余式组中增加了一个式子的状况,利用剩余定理求解需要对式子进行重新计算,原来的计算结构将作废,这样严重浪费时间和精力,兼容性太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 BG (D L)1U, fG (D L)1b
四、迭代法的收敛性
定理:迭代法 x(k1) Bx(k) f 对任意 x(0) , f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B) 1。
定理:设 x*为线性方程组的精确解,若 B 1,则迭代法 x(k1) Bx(k) f 收敛,且

x * x (k) B x(k) x(k1) 1 B
第 6 章 逐次逼近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方程求根数值解法的基本思想; 2.掌握根的隔离的基本方法、二分法求根的基本思想与过程; 3.理解简单迭代法的基本思想、迭代函数的收敛性; 4.掌握埃特金迭代法; 5.掌握牛顿迭代法与插值法; 6.掌握迭代法的控制条件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分法、迭代法的基本思想、埃特金和牛顿迭代法。
x1 = 0.4771 x2 = 0.3939 …
x6 = 0.3758 x7 =0.3758 因为 x6 和 x7 已趋于一致,所以取 x7 = 0.3758 为原方程在[0, 1]内的一个根的近似值。 2、迭代的几何意义 3、迭代过程的收敛性 一个方程的迭代格式并不是唯一的,且迭代也不总是收敛的。如上例中取等价方程为
0

lim
k
xk
x*
(2)由定理中的条件得
xk1 xk x* xk (x* xk1 ) x* xk x* xk1 x* xk ( x*) (xk ) x* xk ( ) x* xk x* xk L x* xk (1 L) x* xk
x 10x 2
得迭代格式
xk1 10xk 2
仍取 x0 = 1 算得:
x1 10 2 8
x2 108 2 108
8
x3 10108 2,
显然,该迭代是散的。
设 f(x)=0 的 根为α,迭代函数为 (x) ,则有: () xn1 (xn ) xn1 (xn ) ( ) xn1 ( )(xn ) xn1 ( ) | q | xn
4)若
lim
n
xk
x* ,则序列中含有满足精度要求的近似根
例:求方程 f (x) x 10x 2 0 的一个根
解: 将原方程改为等价方程为:
x 10x 2 0 10x x 2 x lg(x 2)
由此得迭代格式:
xk1 lg(xk 2)
因为 f (0) = 1>0 f (1) = -7 <0,则方程在[0, 1]中必有一实根,取初始值 x0 = 1,可逐次 算得
j 1
ji
(i 1,2,, n)
x (k 1) i
1 aii
(bi
n
aij
x
(k j
)
)
j 1
ji
(i 1,2,, n)
Ax b (D L U)x b Dx (L U )x b x D 1 (L U )x D 1b x (k1) BJ x (k ) f J
6
其中: BJ D1(L U), f J D1b
解决方法: 确定一个初始的近似根,然后再将初始的近似根逐步加工成满足精度要求的结果。为
此,需两个条件。 (1)初始近似根 x0 (2)由近似值 xk 获得近似值 xk+1 的方法或公式
6.1 基本概念
一、向量范数 1、向量范数
定义:对于 n 维向量空间中任意一个向量 x,若存在唯一一个实数 x R 与 x 对应,
且满足
1)正定性: x 0,且xRn, x 0 x 0;
1
2)齐次性: x x ,x Rn, R;
3)三角不等式: x y x y ,x, y Rn.
则称 x 为向量 x 的范数。
2、常用的向量范数 1)1-范数
x 1
x1
x2
xn
2)2-范数
x
2
( x1
2
x2
2
xn
2
)
称为矩阵 A 的算子范数。 3、常用的算子范数 1)列范数
A
max x0
Ax
x
n
A 1
max
1 jn i1
aij
2)行范数
n
A
max 1in j1
aij
3)2-范数
A 2
max ( AT A)
max (AT A):矩阵 AT A 的绝对值最大的特征值
例:求矩阵 A 的各种常用范数
1 2 0 A 1 2 1
cond ( A) A A1
为矩阵 A 的条件数 4、常用条件数:
1) cond ( A)1
A 1
A1 1
2) cond ( A)
A
A1
3) cond( A)2
A 2
A1
2
6.2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
一、基本思想
max ( AT A)
1 min ( AT A)
max ( AT A) min ( AT A)
xi
1 aii
(bi
n
aij x j )
j 1
ji
(i 1,2,, n)
x (k 1) i
1 aii
(bi
i 1
a x (k 1) ij j j 1
n
bij x j (k ) )
j i 1
3、矩阵形式
(i 1,2,, n)
Ax b (D L U)x b Dx (L U )x b Dx(k1) Lx (k1) Ux(k ) b x(k1) (D L)1Ux(k) (D L)1b x (k 1) BG x (k ) fG
证明:
因为 x x Ax A x ,则有 A
即 (A) A
定理:若 A 1,则 I A 为非奇异阵,且
(I A)1 1 1 A
二、误差分析介绍
定义:如果线性方程组 Ax b 中,A 或 b 的元素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方程组解的巨
大变化,则称该方程组为“病态”方程组,矩阵 A 称为“病态”矩阵,否则称方程组为“良 态”方程组,矩阵 A 称为“良态”矩阵。
2、系数矩阵 A 的扰动对方程组解的影响
设系数矩阵 A 有误差A ,解有误差x ,则
4
(A A)(x x) b A x Ax A x 0 (A A)x Ax A(I A1A)x A x x (I A1A)1 A1A x x (I A1A)1 A1 A x
定理:若线性方程 Ax b 中的 A 为严格对角占优矩阵,则 Jacobi 法和 G-S 法均收敛。 6.3 非线性方程的迭代解法
一、简单迭代法 1、迭代法的基本思想
1)将 f (x) = 0 化为等价方程 x (x) (称 (x) 为迭代函数)
2)建立迭代式 xk1 (xk )
7
3)选取初值 x0 产生迭代序列{xk }
难点:收敛性、迭代法的控制条件。
[教学安排]
主要内容 6.1 基本概念 6.2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 6.3 非线性方程的迭代解法
6.4 迭代法的加速
[授课内容]
学时 2 2 2
P160 2,3 题
P161 8,9 题
P161 11 题
课后作业
本章主要问题: 求方程 f(x) =0 的根 (1) 多项式方程:五次或五次以上的代数方程,没有求根公式。 (2) 超越方程:难以找到精确解。
满足
1)正定性: A 0,且A Rn , A 0 A 0;
2)齐次性: A A ,A Rn , R;
3)三角不等式: A B A B ,A, B Rnn.
4) AB A B ,A, B Rnn.
则称 A 为矩阵 A 的范数。
2、算子范数
2
定义:设 x Rn , A Rnn ,且 x 是一种向量范数,则 v
所以 x* x* 0 即 x* x*
3)由微分中值定理及本定理中的条件可得
10
x* xk1 (x* ) (xk ) ' ( ) x* xk L x* xk L2 x* xk1 Lk1 x* x0
又因为 L<1 所以
lim
k
x*
xk 1
lim Lk k
x* xk1
(x1(0)
,
x (0) 2
,
x (0) 3
)
(0,0,0)
进行迭代求解,得
x1 1.10000, x2 1.20000, x3 1.30000
二、简单迭代法(Jacobi 迭代法) 1、一般形式
2、矩阵形式
n
aij x j bi
j 1
(i 1,2,, n)
xi
1 aii
(bi
n
aij x j )
(xk) (k = 0, 1, …)收敛于 x*。
9
(2)
x* xk
1 1 L
xk 1 xk
x* xk
Lk 1 L
x1 x0
(k 1,2,)
证明: (1)首先证 x*的存在性,再证其唯一性 1)存在性: 令 g(x)=x-(x) 因为 (x)在[a,b]上具有连续的一阶导数 所以 (x)在[a,b]上连续,即 g(x) 在[a,b]上连续 又因为当 x[a, b]时,(x)[a, b] 故有
三、Gauss-Seidel 迭代法 1、思想:每次迭代时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迭代值。即在进行第 k+1 次迭代计算分量
xi (k1) 时,前面的 i-1 个分量用已经算出的 k+1 次迭代值,后面的 n-i+1 个分量则用上次的
迭代值。 2、一般形式
n
aij x j bi
j 1
(i 1,2,, n)
即若|q|<1,则 n+1 次的迭代值比 n 次的迭代值要小。 定理:设迭代函数 (x)在[a,b]上具有连续的一阶导数,且满足 (1)当 x[a, b]时,(x)[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