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石化和化学工业重点研发和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

合集下载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

1100
813
2146
1
5
91000
14
37
6
通过料流传感器及PLC网络系统智 煤炭行业 能系统,检测和计算胶带上运送煤 皮带机变频能效 煤炭、冶金、 炭的情况,并与变频器相配合,实 系统技术 电力、化工、 现皮带机的节能运行,最大程度的 建材 提高皮带输送机的整体运行效率。 采用X射线智能识别技术对≥ 80mm以上煤炭分选;对≤80mm的 采用复合式干法分选;对煤泥及粉 全粒级干法选煤 煤炭行业矿井 煤,采用干粉热压成型工艺,实现 节能技术 煤炭分选 无粘结剂情况下压块成型。该技术 可实现井口混煤全粒级一次净选, 节能效果明显。 电力行业 起重机械、纺 对电动机的控制方式有:V/f、 织化纤、油气 SVC、VC、DTC等;有滑模变结 变频器调速节能 钻采、冶金、 构,模型参考自适应技术;有模糊 技术 石化、煤炭、 控制、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和各 建材、电力、 种各样的自优化、自诊断技术等。 轻工等领域
300MW机组, 冷却塔面积 5500m2
83
1815
4792
2
30
27600
60
158
大型供热机组双 电力行业 17 背压双转子互换 供热机组 循环水供热技术
135MW机组双 背压双转子互换 循环水供热技术 改造
5875
48659
128460
15
80
30000
25
66
18
回转式空气预热 电力行业 器密封节能技术 火力发电
1
以水源热泵替代燃煤锅炉。冬季利 用约20℃的矿井排水和乏风作为热 煤炭矿井排水和 矿井乏风和排水 煤炭行业 热能综合利用技 煤矿中央并列 源,提供45-55℃热水为井口供暖 乏风的平均温度 术 式通风系统 。夏季利用同样水源通过机组制 ≥15℃ 冷,解决矿井高温热害问题。 区域锅炉房供暖 改造、工业锅炉 改造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

预计总 投入(万
元)
预计节 能能力
(万 tce/a)
预计二氧 化碳减排 能力(万 tCO2/a)
基于相变移热的等温变 换节能技术。(1)将绝 热反应或气气换热反应 器改为双套水管换热等 以煤为原料 温反应器;(2)径向反 制合成氨、 应气体分布均匀,降低 甲醇等生产 了床层阻力,特殊布置 过程及工业 的装料管使催化剂床层 尾气回收利 42万吨氨/ 装填均匀,有效利用反 用中的CO变 年 应空间;(3)悬挂双套 换,原料气 管使水汽流向合理,并 中CO含量和 且能吸收换热管自身的 水汽比无限 热膨胀,消除管板因膨 制 胀差不同而带来的局部 应力过大问题,设备安 全可靠。
管理等。
磁悬浮离心
式鼓风机技 日生产废水
术可广泛应 约6000m³,
用于石油石 初期污染雨
叶轮直接安装在电机轴 化、化工、 水约220m³/ 350
646
延伸端上,而转子被垂 环保、冶金 天,污水站
4
磁悬浮离心 式鼓风机技

机械行业 机械
直悬浮于主动式磁性轴 、纺织等涉 建设规模为 承控制器上,不需要增 及污水处理 300m³/h 速器及联轴器,是一种 的行业 由高速电机驱动、变频
变换系统进
口CO≧65%;
水气比≧
0.8;湿基 流量10.512万
20万吨氨/ 年
Nm3/h,温
度200℃,
压力3.4MPa
6121
20728
~5% 30% 264000 208 54723
550
提高变换效率。
ZY型等温变换技术。在 变换炉内设置水冷管, 利用水汽化吸收变换反 应热,该技术触媒筐采 用径向结构,水冷管束 采用分散式布置,结构 简单、制造质量易于保 证、投资低、阻力小、 不超温。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3.09.10•【文号】国发[2013]37号•【施行日期】2013.09.1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3年9月10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

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实施分区域、分阶段治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奋斗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具体指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2017化工医药(节能节水)试卷90分

2017化工医药(节能节水)试卷90分

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石油炼制企业能耗指标习惯以每加工吨原油消耗的标准油为单位表示,在上报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能耗统计数据时应遵守《综合能耗计算通则》的规定,以消耗的()为单位。

A.标准油B.标准煤C.实际燃煤量D.实际燃气量用户答案:[B] 得分:6.002.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是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

A.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B.重复利用水量与工业取水量之和C.蒸汽冷凝水回用量与用汽量的质量比D.串联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用户答案:[A] 得分:6.003.根据《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3〕514号),石化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能源资源消耗高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

石化和化学工业企业加强节水管理的要求是()。

A.重点用水企业制定和完善节水管理制度、规划B.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C.制定高耗水产品、工艺、设备淘汰类目录D.研发先进节水技术、设备、器具及污水处理设备用户答案:[A] 得分:6.004.根据《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新建、改扩建烧碱装置(离子膜法固碱98.0%)产品单位能耗限额准入值为()。

A.≤350千克标煤/吨B.≤530千克标煤/吨C .≤810千克标煤/吨D .≤1100千克标煤/吨 用户答案:[C] 得分:6.005.根据《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工信部联节(2013)367号),煤头合成氨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先进值是( )。

A .5m3/tB .12 m3/tC .15 m3/tD .23 m3/t用户答案:[B] 得分:6.00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3道题】1.节能降耗是煤化工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可用的节能措施主要有( )。

A .利用低位能余热,预热锅炉给水、脱盐水、凝结水,以提高系统热量的利用效率B .高温反应热用来副产过热蒸汽C .需要保冷的设备、管道采用良好的绝热措施D .采用新型、高效设备,降低耗电量 用户答案:[ABCD]得分:10.002.石化和化工建设项目的用水主要包括( )等。

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靠综合防治

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靠综合防治
的局 面 。
以火 电行业为重点,大力削减石化、
钢铁 、 色 、 有 水泥 行业 的大 气污 染物
被 评为 国家重点行业循环 经济支撑
技术 。
环 保 压 力 日益 加 大
排放;以造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为主攻方向, 重点
抓 好化 工 、 酿造 、印染 行业 的 水污染
物削减工作 。 将占工业化学需氧量排
想 、 体 目标 、 点工 作和 主要 措施 总 重
化学 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
不 减反增 , 今年 的工 作带 来 了更大 给 压力 。 国家环保 局 已采 取更 加有 力 的 措施 ,加大 主要 污染 物 的削 减力 度 。
组织 编撰 石油 和化 工行 业循 环 经济 支撑 技术 汇编 ,汇 总 了各专 业领 域 的 10 项支 撑技 术 , 中 7 项 技术 5多 其 4
的生产 中排 出的许多污染物 目前都 没有切实可行的治理技术。 农药生产
杀 虫剂 、 杀菌 剂 、 除草剂 等原 药 品种 , 排 出的废 水 中 C D浓度 高 达几 千到 O 几 万 毫 克 /升 ;染 料 颜 料生 产 过 程 中 ,由于具 有小 批量 、多 品种 、流程 长的特 点 , 部分 是间歇操 作 ,产品 大 收率低 ,废水 间断 陛 放 ,污染 物种 排 类 繁 多 、 分复 杂 , 组 水质 水量 变化 范 围大 , 浓度 高( O 为 l0 ~ l 万 C D 00 0 mg L ) / 、色度 深(0 ~ 5 50 0万倍 ), 而且 B D C D 值较 小 ,可 生化 O / O 性 差 。 水 中的 有机 组分 大 多 以芳 烃 废 及杂环 化 合物 为母 体 , 并带有 显 色基 团及 极性 基 团 。 水 中还 含有 较 多的 废 原料 和副 产 品 ,如 卤化物 、硝 基物 、 苯胺 、 酚类 以及无 机盐 等 , 而 使染 从 料废 水处 理难 度 加大 , 成 治理 困难 造

化学工程对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作用

化学工程对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作用

关键词: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也在不断加快,但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需要加以重视。

而化工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发展中除了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外,还有大量的污染物排放。

所以,现阶段需要针对化学工业实行有效的治理与改革,从而使化学工业污染程度降低。

伴随着相关研究工作的持续开展,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也在化学工业中得到有效应用,通过采取相应的清洁生产技术,可以有效保证化工生产期间的绿色与环保。

因此,相关化工企业需要有效结合生物技术和化学工业,对环境友好型的相关绿色产品进行生产,以此实现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目标。

一、绿色化学工业的概念通常来说,绿色化学也被称之为清洁化学、无污染化学以及环境无害化学。

基于无污染理念所研发的化学技术便是绿色化学工程技术,通过对相关化学原理进行有效运用,可以从根源上使化学工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与影响得到减少。

因此,在化学工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力打造绿色化学工程,这也成为化学工业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与目标。

针对绿色化学的特征进行分析,其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绿色化学需要充分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与循环发展,从而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其次,绿色化学技术可以对传统环境改变技术进行有效替代,有效预防在相应环境条件下对生态所造成的破坏。

从绿色化学工业的本质进行分析,绿色化学的目的在于预防环境污染,而环境化学则需要有效治理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二者具有明显差异,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最终目的也有所不同。

目前,国内外在绿色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实践活动一直在开展,这使绿色化工技术的整体研发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对绿色化工技术、化学工业生产的相关原理的分析,可有效实现原子转化,避免产生或者降低化学工业生产中的污染物,使化学工业生产有效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或者低排放等目标。

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重点支撑技术(设备)

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重点支撑技术(设备)

为积极适应国家新的环保要求,解决制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环保协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征集和评选了适用于石油和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工作的先进的技术和装备的活动,本次征集工作。

经过专家评审和评审委员会审核,共评出重点支撑技术(设备)85项,现予以公示(具体见附件)。

公示时间为2016年5月31日至6月7日,在此期间,欢迎社会各界予以关注,接受社会各方的监督。

如对公示内容有不同意见,可在公示期间向我会反映。

联系方式:
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
中国化工环保协会秘书处
附件:
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重点支撑技术(设备)。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查询2017年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查询2017年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查询2017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查询是指查询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所涉及的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计划,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2017年部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简要介绍。

1.高性能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该项目的目标是推动高性能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我国在超级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项目主要涉及超级计算设备、高性能计算软件和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方面。

2.先进制造与绿色物流技术该项目旨在推动先进制造和绿色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主要涉及智能制造设备与技术、绿色物流系统与技术、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等方面。

3.能源技术与节能环保该项目的目标是推动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项目主要涉及低碳能源技术研发与示范、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研发与应用、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化等方面。

4.生物医药技术该项目旨在推动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项目主要涉及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新型药物研发、生物医药工程等方面。

5.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该项目的目标是推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我国材料科技的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

项目主要涉及新型功能材料、特种材料与装备、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等方面。

6.空间技术与航空器研制该项目旨在推动空间技术和航空器研制的创新和应用,提高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项目主要涉及航空器研制与应用技术、空间技术应用与装备研发等方面。

7.海洋技术与装备研发该项目的目标是推动海洋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我国海洋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项目主要涉及海洋装备与技术、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

8.绿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技术该项目旨在推动绿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工信部: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于 3 0 %甚 至更 低 .产 品 的直 接应 用 所 占 比例 较 大 。
3 结语
中国氯 碱工 业 的发展 正处在 一个 转折 的 关键 时
期, 行业 发展 已由快 速规模 扩 张步入 了调 整 时期 。 实 现 行业 的转 型升 级 和科学 发展 刻不 容缓 。通 过积极 化 解过 剩产 能 , 不 断提 升技 术进 步 , 引领企 业 向 中高 端 市场 发展 , 增强 行业 的竞 争力 , 正 在成 为 中国氯碱 工 业可 持续 发展 的关 键 。
碱生 产 的需 要 ,将 成为 关 系到行业 发 展甚 至产 业安
全 的重要 问题 。
加快 清 洁生产 和节 能 降耗技 术 的研发应 用 。关
注零 极距 电解 技术 、 催化 氧化 制氯 技术 、 氧 阴极 电解 技术 等清 洁生 产 和节能技 术 的研发 进展 ,支 持新 技 术 的工业 化推 广和 应用
量化” 和“ 无汞化” 的技 术 路 线 、 严格 执 行 “ 两步走” 战略 。 围绕 汞 污染 防 治 工作 , 需要做好 : 第一 , 夯 实 工 作 基础 , 完 善制度 体 系 。加大 宣传力 度 , 做好 数据 统 计, 加快 标 准制定 ; 第二 , 加 强监 督检 测 , 提升 产 品质 量。 推 进企 业转 型 。 做好 监督 检测 , 跟踪 产 品研发 ; 第
将淘汰 2 0 0万 t / a及 以 下 的常 减 压 装 置 ( 青 海 格 尔 木、 新 疆 泽 普装 置 除 外 ) , 淘汰 3 8 0万 吨 电石 落 后 生 产 能力 : 积极 推进 炼化 一体 化 和 乙烯 原料 结构 优化 , 提高 资源利 用效 率 ; 控制 氮肥 、 磷肥 、 “ 三 酸两 碱 ” 、 电 石等高 耗 能 、 大 宗基 础化学 品的总量 , 淘 汰或 改造 其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节能评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所谓节能评价,就是对建设项目用能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对策措施,为项目核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节能评价在当前对项目准入条件的审核评价中,成为关注的焦点。

能源开发、节约和综合利用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中国到2020年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完成“以能源翻一番确保经济翻两番”的历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发在首位”。

我国的能源史重任。

我国能源发展总体战略是“节约战略,要求以广义节能为基础,以工业节能、石油节约和电力节约为重点,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

加强节能工作,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

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目前达到1.7吨标准煤,但低于2.3吨标准煤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为11.3吨标准煤,日本为5.7吨标准煤)。

我国人均生活用能164公斤标准煤,人均生活用电量217千瓦时,相当于日本的7.7%、美国的4.0%。

虽然我国人均能源消费还处于较低水平,但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4.3%和5.2%。

“十五”期间由于一些高耗能行业发展过猛,导致能源消费快速剧增,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9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045,“十一五”以来仍然延续这种高速增长态势。

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1996年起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增加,2006年达到47%。

石油产品主要供给石化和化学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分别占50.0%和24.6%。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节能降耗面临严峻形势。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201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1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以评审编号为序)科技进步特等奖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3J073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1.石林,2.周英操,3.伍贤柱,4.方世良,5.腾学清,6.闫永起,7.韩烈祥,8.伊明,9.刘伟,10.宋周成,11.王瑛,12.李枝林,13.谯抗逆,14.李杰,15.唐贵,16.王凯,17.郭庆丰,18.赵庆,19.翟小强,20.蒋宏伟2 13J113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成套工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吴秀章,2.刘中民,3.陈俊武,4.吕志辉,5.陆正平,6.王国良,7.岳国,8.许磊,9.马行美,10.刘昱,11.朱平,12.赵金立,13.施磊,14.张玉卓,15.闫国春,16.胡华忠,17.叶茂,18.乔立功,19.王天雁,20.武兴彬,21.张今令科技进步一等奖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3J002 《低碳经济的工程科学原理》清华大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金涌,2.朱兵,3.陈定江,4.袁海燕,5.胡山鹰,6.陈丽,7.雪晶,8.沈静珠,9.周文戟,10.洪丽云,11.余亚东,12.刘晓宇,13.马敦超,14.周禹成,15.黄宁宁2 13J003 杀菌剂氟吗啉绿色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1.刘长令,2.吴公信,3.侯广新,4.张晓波,5.司乃国,6.周惠中,7.周银平,8.刘春成,9.张岩,10.陈亮,11.董广新,12.关爱莹,13.刘淑杰,14.任忠宝3 13J029 库车前陆冲断带超深井钻井关键配套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安文华,2.滕学清,3.胥志雄,4.李宁,5.苏建文,6.金衍,7.尹达,8.贾应林,9.张民立,10.王春生,11.杨成新,12.梁红军,13.卢强,14.卢运虎,15.吕拴录4 13J069 日处理煤2000吨级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1.王信,2.于广锁,3.张鸣林,4.刘海峰,5.郭宝贵,6.周志杰,7.金刚,8.代正华,9.金俊杰,10.王亦飞,11.祝庆瑞,12.王辅臣,13.路文学,14.龚欣,15.林彬彬5 13J092 塔里木油田超深井举升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1.宋中华,2.沈建新,3.单全生,4.何新兴,5.袁建波,6.张新礼,7.孙玉国,8.任今明,9.陈洪,10.王玉,11.段玉明,12.王志明,13.王法鑫,14.周怀光,15.胡松阳6 13J106 化工新材料发展重点及政策研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1.胡迁林,2.王翊民,3.江莉,4.朱宝菊,5.赵明,6.周月,7.段永鸿,8.胡娟,9.倪军7 13J109 复杂条件下水平井化学控水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1.戴彩丽,2.由庆,3.赵福麟,4.冯其红,5.赵明伟,6.赵光,7.赵海洋,8.姚凯,9.崔洁,10.郑华安,11.韩力,12.张丁涌,13.王森,14.赵健慧,15.杨帅8 13J117 火山岩气藏开发模型与方法研究及软件研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1.宋新民,2.冉启全,3.童敏,4.王少军,5.袁江如,6.胡永乐,7.王拥军,8.孙圆辉,9.闫林,10.王强,11.王志平,12.董家辛,13.李宁,14.陈福利,15.徐青9 13J119 高效、安全含氟二苯醚系列除草剂协同清洁生产技术及产业化浙江工业大学,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1.杜晓华,2.游华南,3.李钟华,4.宗伏霖,5.王满,6.许丹倩,7.蒋玉平,8.黄文耀,9.王益锋,10.冯应江,11.徐振元10 13J123 湿天然气输送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油田胜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李玉星,2.王武昌,3.冯叔初,4.赵帅,5.李时杰,6.胡其会,7.高文凤,8.周中强,9.王海燕,10.付国强,11.侯继国11 13J139 化工轴(混)流泵节能设计理论江苏大学,江苏飞跃机泵制造有限公司,江苏亚太泵阀有限公司,南京蓝深1.张德胜,2.施卫东,3.张启华,4.关醒凡,5.田和方法研究与推广应用 制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泰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泰州康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尚宝罗泵业有限公司,江苏江大泵业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节生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水泵总厂有限公司飞,6.李伟,7.曹卫东,8.张成华,9.蒋文军,10.陈斌,11.陈建华,12.卢展雄,13.李跃,14.谭林伟,15.王海宇12 13J158 重油高效转化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研制与工业推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公司1.张海涛,2.秦松,3.郭健,4.钱锦华,5.李强,6.张秀玲,7.祁兴国,8.李秀强,9.刘晓青,10.潘志爽,11.谭争国,12.刘从华,13.罗杰盛,14.段宏昌,15.李雪礼13 13J172 大型内陆坳陷湖盆低渗储层富油理论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1.杨华,2.朱筱敏,3.柳广弟,4.付金华,5.吴胜和,6.钟大康,7.姚泾利,8.高岗,9.刘显阳,10.刘自亮,11.罗安湘,12.杨伟伟,13.邓秀芹,14.付晶,15.廖纪佳14 13J181 非凝析气体与蒸汽多元复合流体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1.刘慧卿,2.庞占喜,3.张红玲,4.王增林,5.崔连训,6.郝立军,7.吴柏志,8.李勇,9.张瑛,10.王敬,11.郑强,12.东晓虎,13.卢川,14.刘永革,15.王长久15 13J191 低渗透油田变渗流阻力驱油技术东北石油大学1.宋考平,2.姜振海,3.杨钊,4.皮彦夫,5.刘丽,6.刘斌,7.黄斌,8.刘春林,9.卢玉峰,10.葛利,11.胥伟,12.曲晗,13.吴家文,14.穆文志,15.马春华16 13J242 聚丙烯釜内合金开发及工业应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张师军,2.顾越峰,3.邹浩,4.张勇,5.谭以纲,6.徐振明,7.宋文波,8.郭梅芳,9.张丽英,10.贾中明,11.阚林,12.吕明福,13.邢峰,14.邵静波,15.吕芸17 13J276 柴达木盐湖难开发钾矿高效开采关健工程技术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王兴富,2.王石军,3.海吉忠,4.田红斌,5.严宝成,6.刘万平,7.杨小波,8.唐永新,9.李章峰,10.谢康民,11.巨积洪,12.刘东曲,13.王罗海,14.刘斌山18 13J291 浆态床反应器基础研究及工业应用清华大学1.王铁峰,2.王金福,3.金涌,4.汪展文,5.韩明汉19 13J294 氯丁橡胶大釜聚合技术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合成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闫少伟,2.马东柱,3.时建敏,4.张志刚,5.李改英,6.赵毅,7.蔡晋丽,8.孙兴奎,9.王禄,10.李占文,11.贺润鸿,12.赵世平,13.于福禄,14.谢炜20 13J299 海绵状树脂型吸附剂开发及其在化工有机废水治理中的应用苏州大学1.路建美,2.李华,3.徐庆锋,4.蒋军,5.王丽华,6.李娜君,7.赟陈冬21 13J306 化学驱渗流理论与开发技术及其在高含水油田的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1.侯健,2.李振泉,3.陈月明,4.王建勇,5.宋新旺,6.李良川,7.郑家朋,8.郭兰磊,9.曹刚,10.周康,11.杜庆军,12.张莉,13.张顺康,14.高达,15.王传飞22 13J324 石化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深度净化处理技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1.方向晨,2.刘忠生,3.戴宝华,4.程文红,5.王新,6.单石灵,7.王海波,8.曾汉民,9.陈玉香,10.于进军,11.齐慧敏,12.肖春宝,13.王学海,14.李建军,15.王有华23 13J362 石化过程多相流动反应耦合系统的内在机制与调控方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徐春明,2.蓝兴英,3.范怡平,4.高金森,5.鲍晓军,6.卢春喜,7.杜巍,8.陈建义,9.徐建,10.时铭显24 13J369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智能软件平台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清华大学,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1.赵劲松,2.孙文勇,3.邱彤,4.陈俊豪,5.章龙江,6.李法新,7.魏振强,8.崔琳,9.陈为民,10.卢光明,11.牛蕴,12.李明达,13.马莉,14.李娜,15.鲁毅25 13J398 煤焦油加氢系列催化剂在煤清洁分质加工中的工业应用淄博泰通催化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内蒙古庆华集团有限公司1.韩保平,2.王广建,3.陈学伟,4.万学兵,5.胡风山26 13J403 多波地震勘探关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1.魏修成,2.黄忠玉,3.季键技术 玉新,4.刘韬,5.刘炯,6.谢飞,7.张峰,8.刘春园,9.贾丽华,10.刘兰锋,11.徐天吉,12.刘洋,13.陈天胜,14.王于静,15.马昭军27 13J405 《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北京工商大学,化学工业出版社,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万里学院1.孙宝国,2.曹雁平,3.赵玉清,4.叶兴乾,5.汪东风,6.叶秀云,7.王静,8.景浩,9.戚向阳,10.傅红28 13J415 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系列标准研究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1.王克先,2.徐丽红,3.谭志滨,4.刘燕生,5.朱世兴,6.陈少梅,7.夏向秀,8.何成,9.丁晓英,10.李宁,11.牛斌,12.刘先东,13.陈国华,14.王东明,15.宋汀29 13J421 渤海南部郯庐断裂控藏作用与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李文湘,2.夏庆龙,3.牛成民,4.刘豪,5.贺电波,6.张新涛,7.韦阿娟,8.涂丹凤,9.黄雷,10.周士科,11.黄江波,12.陈磊,13.吴昊明,14.李果营,15.吴俊刚30 13J474 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扶余采油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1.岳湘安,2.齐跃春,3.张立娟,4.潘宏文,5.赵仁保,6.何建华,7.王艳,8.王瑞杰,9.杨文新,10.孙俊玲,11.何举涛,12.郭健,13.潘洪海,14.代士郁,15.郑晓英31 13J494 SLL系列高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专用料的开发与产业化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联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东方管业有限公司,山东金达管公司业有限,山东鲍尔浦实业有限公司1.张炜,2.赵春保,3.李志,4.冯玲英,5.沈贤婷,6.洪尉,7.李建龙,8.刘持政,9.李宗国,10.夏晋程,11.叶纯麟,12.徐静安,13.吴向阳,14.江承忠,15.李建华32 13J496 高性能淀粉基造纸化学品连续流态管道化新工艺制备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杭州纸友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化工研究院,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姚献平,2.郑丽萍,3.龚关善,4.田清泉,5.何峰,6.应晓荣,7.姚臻33 13J511 建筑模板用聚丙烯专用树脂的制备和应用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杨桂生,2.孙利明34 13J543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新认识与勘探实践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1.赵文智,2.邹才能,3.胡素云,4.汪泽成,5.刘伟,6.王铜山,7.姜华,8.李永新,9.王兆云,10.江青春,11.郑红菊,12.洪海涛,13.潘文庆,14.包洪平,15.张宝民科技进步二等奖序号 评审编号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1 13J001 化工风险控制新技术开发及其应用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1.程春生,2.胥维昌,3.魏振云,4.李子亮,5.李涛,6.梁芳,7.侯广新,8.李鹏,9.刘春成,10.黄耀师2 13J016 羰基合成醋酐大型工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兖矿鲁南化肥厂,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兖矿煤化工程有限公司1.吴永国,2.蒋小川,3.宋宪稳,4.叶盛芳,5.贺伟,6.梁雪梅,7.张雷,8.颜芳,9.王克立,10.吴继泉3 13J026 低渗透油田复合增产増注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同琨石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东营市春江化工技术转移中心1.蒋平,2.张贵才,3.葛际江,4.杜勇,5.李军,6.毛源,7.刘畅,8.许大星,9.贾广涛4 13J027 大庆油田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1.王玉华,2.何文渊,3.廖群山,4.金成志,5.王世洪,6.孙宏智,7.梁江平,8.许坤,9.李春柏,10.徐会建5 13J034 天然气集输系统湿气计量、分离及积液监测新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采气厂1.曹学文,2.梁法春,3.杨发平,4.文闯,5.雷毅,6.郑秋梅,7.陈婧,8.赵文祥6 13J048 非银法制备双(2,2—二硝基丙醇)缩甲/乙醛(BDNPF/A)的工程研究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1.刘长波,2.马英华,3.周集义,4.朱天兵,5.尚丙坤,6.张寿忠,7.韩永华,8.苗成才,9.马会强,10.冯晓晶7 13J055 焦化蜡油络合脱氮-催化裂化成套技术与工业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东营鑫光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晟迪实业有限公司,东营和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王延臻,2.李家民,3.郭健,4.王晓路,5.刘艳莉,6.段红玲,7.宋春敏,8.瞿宏业,9.吴根柱,10.左恩勇8 13J072 管道穿越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及法律合规性研究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1.李兴春,2.梁兵兵,3.王嘉麟,4.靳鹏,5.江敏,6.梁林佐,7.袁波,8.丁毅,9.范巍,10.张旭9 13J075 聚醚嵌段聚合氨基改性硅油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1.刘志华,2.蔡继权,3.陈八斤,4.王胜鹏,5.赵婷,6.陈华群,7.曹政,8.陆林光,9.夏军,10.赵立慧10 13J077 丁硫克百威原药国家标准的制定(GB 22609—2008)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浙江禾田化工有限公司1.高晓晖,2.昝艳坤,3.郑静宇,4.张中泽,5.韩萍,6.陈平,7.余淑英11 13J081 石化行业循环冷却水高效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市大生环保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1.刘芳,2.王永强,3.赵朝成,4.卢磊,5.孙娟,6.董文文,7.陈哲,8.刘春爽,9.王飞扬,10.卢宪辉12 13J090 符合欧盟REACH法规的化学品管理方法研究及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1.杨延翔,2.刘杰,3.李文乐,4.李振宇,5.曲静波,6.陈超,7.王正元,8.王梅,9.陈曦,10.瓅杨13 13J093 高热值油田固体废弃物资源回收及污染防治新技术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王蓉沙,2.谢水祥,3.鄢小琳,4.孙万里,5.许毓,6.岳勇,7.刘晓辉,8.任雯,9.张明栋,10.武萍14 13J101 陆相湖盆陡坡带深部砂砾岩储层分布预测及输导体表征关键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1.张立强,2.刘书会,3.罗晓容,4.罗红梅,5.穆星,6.徐希坤,7.张立宽,8.肖斌,9.贾光华,10.杨培杰15 13J111 油田集输系统节能优化运行研究与应用东北石油大学1.刘晓燕,2.刘立君,3.毛前军,4.陈国成,5.宋玉杰,6.赵海谦,7.谭英杰,8.李福章,9.徐颖,10.王忠华16 13J129 大港滩海大位移井井壁稳定及钻井提速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1.汪海阁,2.周明信,3.邹灵战,4.沙东,5.毛蕴才,6.程荣超,7.卓鲁斌,8.崔龙连,9.毕文欣,10.纪国栋17 13J134 《汽车轮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事故案例分析》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1.马良清,2.贾云海,3.杨惠芳,4.李红伟,5.林汉京,6.孙宁,7.陈敏玲,8.焦会云,9.孙炳光,10.高潮18 13J135 炼化含硫酸性气治理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1.达建文,2.刘爱华,3.徐兴忠,4.孙振光,5.刘剑利,6.陶卫东,7.许金山,8.王建华,9.高步良,10.郭宏昶19 13J159 中国磷矿床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1.韩豫川,2.夏学惠,3.肖荣阁,4.魏祥松,5.姚超美,6.杨金湖,7.田升平,8.连卫,9.袁从建,10.梁中朋20 13J162 硫磺回收高温设备技术及橇装集成综合研究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1.雒定明,2.郭成华,3.杜通林,4.刘文广,5.陈彰兵,6.宋久芳,7.彭宛,8.杜毅,9.赵淑珍,10.任玲21 13J165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气层检测及气水分布预测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1.欧阳永林,2.曾庆才,3.郭贵安,4.包世海,5.魏林芳,6.陈胜,7.李新豫,8.李琛,9.黄家强,10.王兴22 13J166 节能抽油机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东北石油大学1.梁宏宝,2.李冰,3.陈颖,4.赵玲,5.李志刚,6.刘强,7.梁宇宁,8.韩修廷,9.徐金超,10.梁宇泽23 13J177 高含H2S气井射孔暂堵技术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1.陈惟国,2.郭建华,3.魏风勇,4.黄强,5.何伟,6.周亚贤,7.樊好福,8.田军,9.李旭东,10.刘文堂24 13J179 特/超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技术及应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1.刘先贵,2.杨正明,3.熊生春,4.刘学伟,5.何英,6.张亚蒲,7.王学武,8.骆雨田,9.熊伟,10.杨海霞25 13J183 国Ⅴ柴油加氢精制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化工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1.张文成,2.申宝剑,3.王震,4.李锡均,5.夏远亮,6.张志华,7.王元琪,8.田然,9.孟凡哲,10.温广明26 13J197 高性能尾管悬挂器的研制与产业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1.马开华,2.马兰荣,3.郑晓志,4.郭朝辉,5.陈武君,6.阮臣良,7.马新中,8.万绪新,9.吴姬昊,10.丁士东27 13J201 8000t/a HFC-125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中化近代环保化工(西安)有限公司1.任建纲,2.王军,3.陈蜀康,4.李忠,5.杨会娥,6.李峰,7.李兵,8.苏兴虎,9.刘坤峰,10.卢志勇28 13J211 酶催化系统仿生构建与过程强化研究天津大学1.姜忠义,2.石家福,3.杨冬,4.吴洪,5.姜艳军,6.陈代梅,7.张蕾,8.张羽飞,9.李健29 13J214 催化裂化催化剂多组元设计与全周期高效利用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惠诚石化科技有限公司1.刘欣梅,2.阎子峰,3.张新功,4.乔柯,5.王有和,6.吴聿,7.宋春敏,8.钱岭,9.王槐平,10.丁荣刚30 13J228 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天津大学1.唐致远,2.杨全红,3.凌国维,4.王琪,5.徐强31 13J231 塔里木油田超深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西安通源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伍轶鸣,2.宋中华,3.潘昭才,4.刘勇,5.李洪,6.单全生,7.姜许健,8.于志楠,9.赵丽宏,10.任今明32 13J235 食品包装材料有害物质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江南大学,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苏州华源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1.卢立新,2.姚卫蓉,3.刘志刚,4.王朝晖,5.钱和,6.汪何雅,7.李炳兴,8.冯慧,9.柏建国,10.虞建卫33 13J238 基于3G通信的远程监控系统青岛科技大学1.赵文仓,2.于瑞,3.王军欣,4.曹海青,5.张澄34 13J249 螺杆泵高效采油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1.王海文,2.谢文献,3.苏庆欣,4.吕玉兴,5.崔洁,6.李林祥,7.郭立谦,8.李杰,9.童木目,10.付路长35 13J257 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动态预测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1.卢涛,2.余淑明,3.刘莉莉,4.徐文,5.范继武,6.刘静,7.于占海,8.袁珂,9.靳锁宝,10.张婧36 13J267 库车冲断带深层流体演化、充注机制与大气田形成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1.宋岩,2.赵孟军,3.刘可禹,4.方世虎,5.柳少波,6.卓勤功,7.李勇,8.鲁雪松,9.孟庆洋,10.姜林37 13J278 二元复合驱用石油磺酸盐的研究开发与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金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牛春革,2.甄新平,3.吴运强,4.高峰,5.方新湘,6.陈权生,7.杨新年,8.陈永立,9.董玲,10.朱海霞38 13J279 注水井电控智能测试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 1.杨野,2.张书进,3.王调配工艺研究及规模化应用 研究院 凤山,4.徐德奎,5.刘崇江,6.朱振坤,7.马强,8.马国峰,9.刘春荣,10.冯晓敏39 13J289 危险化学品爆炸、燃烧及自反应性能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上海化工研究院1.范宾,2.商照聪,3.周勇明,4.刘刚,5.武娟,6.于松涛,7.张小沁,8.杨一,9.薛晓康40 13J296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及其试验方法系列国家标准制定上海化工研究院1.杨一,2.周勇明,3.商照聪,4.武娟,5.房朋41 13J303 精细化工废水减排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徐炎华,2.孙文全,3.赵贤广,4.陆雪梅,5.陈雷,6.赵浩,7.朱明新,8.陆曦,9.朱大春,10.刘志英42 13J331 一种用于气-液-液-固多相反应的反应装置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1.杨克俭,2.袁学民,3.刘新伟,4.李岩,5.张尚会,6.徐航,7.王刚,8.柴永峰,9.董强43 13J342 中国煤层气富集规律及勘探重大发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1.李五忠,2.李贵中,3.孙斌,4.邓泽,5.庚勐,6.王勃,7.孙钦平,8.陈刚,9.杨焦生,10.田文广44 13J345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1.黄勇华,2.黄永刚,3.李艳辉,4.张毅,5.白改玲,6.安小霞,7.刘博,8.霍旺,9.郑建华,10.程静45 13J346 CTL循环供氢溶剂制备用FFT催化剂及相关工艺技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1.彭绍忠,2.张继明,3.关明华,4.舒歌平,5.杨涛,6.陈茂山,7.吕振辉,8.刘东明,9.葛海龙,10.安亮46 13J348 建筑用水性氟涂料(HG/T 4104-2009)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1.唐瑛,2.朱东,3.孔志元,4.杨伟锋47 13J351 大型凹陷向斜区岩性油藏成藏机理及富集区优选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东北石油大学1.刘性全,2.刘云燕,3.潘国辉,4.刘宗堡,5.付广,6.彭承文,7.张春灵,8.刁望庆,9.綦惠丽,10.李雅申48 13J352 油田含聚污水综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成立高新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鲁明油气勘探开发公司1.蔺爱国,2.张贵才,3.尹海亮,4.杨建刚,5.劳伟,6.孙剑珍,7.申美荣,8.丁兴华,9.刘新亮,10.李景一49 13J356 海上低孔渗油气田高效环保储层改造创新技术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督监理技术分公司1.罗勇,2.郭士生,3.李三喜,4.杨进,5.杨立平,6.刘刚芝,7.闫波,8.李舜水,9.付豪,10.郭树彬50 13J365 地震综合裂缝预测软件系统GeoFrac 1.0研发及应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雍学善,2.杨午阳,3.李向阳,4.周春雷,5.张巧凤,6.李琳,7.刘军迎,8.鄢高韩,9.杨庆,10.魏新建51 13J366 大型换热式转化技术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1.曾纪龙,2.孙玉平,3.许斌,4.毛克万,5.刘斌,6.邓均辉,7.徐探宇,8.王时川,9.宋尧,10.邹红52 13J370 高选择性、高稳定性裂解汽油镍基加氢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1.梁顺琴,2.钱颖,3.孙利民,4.王宗宝,5.吕润铭,6.弢魏,7.韩凤义,8.廖华,9.魏和荣,10.聂光华53 13J371 断陷盆地超高温深潜山及弱构造斜坡油气成藏机制与勘探重大突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诺克斯达石油科技有限公司1.赵贤正,2.金凤鸣,3.杨德相,4.郭绪杰,5.姚根顺,6.董雄英,7.范炳达,8.刘力辉,9.袁胜辉,10.王飞宇54 13J374 延长油田长6特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1.王书宝,2.陶红胜,3.张守江,4.展转盈,5.乔红军,6.高海龙,7.席天德,8.田东恩,9.张云鹏,10.张建国55 13J390 聚驱后利用残余聚合物调剖技术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1.周万富,2.李国,3.王鑫,4.李萍,5.张世东,6.周泉,7.蔡晓峰,8.苏云航,9.卫秀芬,10.王力56 13J395 礁滩沉积体系储层预测研究及其应用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1.胡明毅,2.魏国齐,3.肖传桃,4.杨威,5.吴一慧,6.舒志国,7.尹太举,8.张春明,9.李少华,10.胡忠贵57 13J402 日产千吨级新型(ⅢJD)氨合成技术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1.谢定中,2.黄艳,3.杨伍军,4.李彬,5.郑志忠,6.戴丰育,7.叶赤球,8.周智斌,9.傅松柏58 13J411 49″-63″巨型轮胎超宽幅胶胚挤出成型北京化工大学,时风巨兴轮胎有限责任公司1.杨卫民,2.刘成强,3.焦志伟,4.邱新福,5.林。

石油化工行业绿色生产及节能减排策略

石油化工行业绿色生产及节能减排策略

石油化工行业绿色生产及节能减排策略第一章石油化工行业绿色生产概述 (3)1.1 绿色生产理念 (3)1.2 绿色生产的重要性 (3)1.2.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1.2.2 降低环境污染 (3)1.2.3 促进可持续发展 (3)1.2.4 增强国际竞争力 (3)1.3 绿色生产的发展趋势 (4)1.3.1 生产过程清洁化 (4)1.3.2 产品绿色化 (4)1.3.3 循环经济发展 (4)1.3.4 政策法规引导 (4)第二章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4)2.1 节能减排政策法规 (4)2.2 节能减排技术现状 (5)2.3 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5)第三章生产过程优化与节能减排 (5)3.1 生产工艺改进 (5)3.2 设备优化与升级 (6)3.3 生产过程智能化 (6)第四章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7)4.1 清洁生产技术 (7)4.2 清洁生产案例分析 (7)4.3 清洁生产推广策略 (7)第五章节能技术与应用 (8)5.1 能源回收与利用 (8)5.1.1 热能回收 (8)5.1.2 压能回收 (8)5.1.3 电能回收 (8)5.2 节能设备与产品 (8)5.2.1 节能电机 (8)5.2.2 节能泵与压缩机 (9)5.2.3 节能型变压器 (9)5.3 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 (9)5.3.1 炼油工艺优化 (9)5.3.2 化工生产过程优化 (9)5.3.3 能源管理系统 (9)5.3.4 余热利用 (9)第六章节水技术与应用 (9)6.1 水资源循环利用 (9)6.1.1 概述 (9)6.1.3 水资源循环利用策略 (10)6.2 节水设备与产品 (10)6.2.1 概述 (10)6.2.2 节水设备 (10)6.2.3 节水产品 (10)6.3 节水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 (10)6.3.1 概述 (10)6.3.2 应用实例 (11)6.3.3 应用效果 (11)第七章减排技术与应用 (11)7.1 污染物排放控制 (11)7.1.1 概述 (11)7.1.2 排放标准与法规 (11)7.1.3 排放控制技术 (11)7.2 污染物处理技术 (12)7.2.1 概述 (12)7.2.2 水污染物处理技术 (12)7.2.3 大气污染物处理技术 (12)7.3 减排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 (12)7.3.1 生产工艺优化 (12)7.3.2 设备改进与更新 (12)7.3.3 资源循环利用 (12)7.3.4 智能化管理与监控 (12)7.3.5 技术创新与研发 (12)第八章企业管理与节能减排 (13)8.1 企业管理理念更新 (13)8.2 企业内部节能减排措施 (13)8.3 企业节能减排激励机制 (13)第九章政策法规与节能减排 (14)9.1 政策法规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14)9.1.1 引言 (14)9.1.2 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 (14)9.1.3 政策法规的激励作用 (14)9.1.4 政策法规的约束作用 (14)9.2 政策法规体系完善 (14)9.2.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的重要性 (14)9.2.2 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方向 (14)9.3 政策法规执行与监督 (15)9.3.1 政策法规执行的保障措施 (15)9.3.2 政策法规监督的实施 (15)第十章石油化工行业绿色生产及节能减排未来发展 (15)10.1 绿色生产技术创新 (15)10.1.1 绿色原料替代 (15)10.1.3 末端治理技术创新 (16)10.2 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趋势 (16)10.2.1 节能技术优化 (16)10.2.2 减排技术发展 (16)10.2.3 综合利用能源 (16)10.3 绿色生产与节能减排国际合作与交流 (16)10.3.1 技术交流与合作 (16)10.3.2 政策法规交流 (16)10.3.3 人才培养与交流 (16)第一章石油化工行业绿色生产概述1.1 绿色生产理念绿色生产理念是一种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污染为核心的生产方式。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军工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由石化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推动石化和化学工业由大变强,指导石化和化学工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中的石化和化学工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学矿和生物质等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的产业,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行业现状和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外部环境,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全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产值年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2015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万亿元。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肥、农药、氯碱、轮胎、无机原料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主要产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50%和72%,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达到63%。

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建成了22个千万吨级炼油、10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建成云贵鄂磷肥、青海和新疆钾肥等大型化工基地以及蒙西、宁东、陕北等现代煤化工基地。

2017化工医药(节能节水)试卷100分

2017化工医药(节能节水)试卷100分

【试卷总题量: 13,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100.0分,用时597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能耗指标是指()。

A.全厂主要能源消耗量并折算能耗B.全厂公用工程主要能源消耗量C.全厂用电指量折算能耗D.全厂天然气用量折算能耗用户答案:[A] 得分:6.00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发改产业〔2015〕1047号)中规定,乙烯装置年生产能力达到1OO万吨及以上,吨乙烯燃动能耗低于()。

A.610千克标煤B.610千克标油C.610千克水D.610千瓦时电用户答案:[B] 得分:6.003.根据《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3〕514号),石化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能源资源消耗高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

石化和化学工业企业加强节水管理的要求是()。

A.重点用水企业制定和完善节水管理制度、规划B.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C.制定高耗水产品、工艺、设备淘汰类目录D.研发先进节水技术、设备、器具及污水处理设备用户答案:[A] 得分:6.004.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是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

A.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B.重复利用水量与工业取水量之和C.蒸汽冷凝水回用量与用汽量的质量比D.串联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用户答案:[A] 得分:6.005.根据《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新建、改扩建烧碱装置(离子膜法固碱98.0%)产品单位能耗限额准入值为()。

A.≤350千克标煤/吨B.≤530千克标煤/吨C.≤810千克标煤/吨D.≤1100千克标煤/吨用户答案:[C] 得分:6.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1.适用于石化和化工行业节能篇章的能耗标准规范包括()。

A.《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B.《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标准》(GB/T 50441-2007)C.《石油化工设计能量消耗计算方法》(SH 3110-2001)D.《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178-2013)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2.煤制气项目中,可采用的节水措施有()。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5年本,节能部分)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5年本,节能部分)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5年本,节能部分)
国家发展改革委
【期刊名称】《有色冶金节能》
【年(卷),期】2016(32)2
【摘要】国家发改委公告2015年第35号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和推广,引导用能单位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促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总页数】6页(P1-6)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6年本,节能部分)
2.发改委发布《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5年本节能部分)》
3.《国家
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发布4.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5.发改委对《国家重点节
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进行更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2013-2017年石化和化学工业重点研发和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序号行业技术名称
1 炼油装置间热联合和热供料技术、超声波在线防除垢技术、二级冷凝流程技术、板式空冷技术、炼油废水高效处理技术、膜分离氢气回收技术
2 乙烯回收低位工艺热预热燃烧空气技术、急冷油减黏塔技术、裂解炉耐高温辐射涂料技术、燃气轮机和裂解炉集成技术、混合冷剂制冷技术、热集成精馏系统技术、催化干气回收乙烯技术、乙烯化工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3 氮肥
甲醇
高效清洁先进煤气化技术、先进气体净化技术、低温高
活性催化剂及先进氨合成(甲醇合成)技术、氮肥生产
污水零排放、废气废固处理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技术、
低能耗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技术
4 氯碱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氯化氢催化氧化技术、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电解技术、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技术、盐酸脱吸技术、聚合母液回收及处理技术、低汞触媒技术、无汞触媒技术
5 电石大型密闭式电石炉、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技术、空心电极技术、组合式把持器技术、干法净化技术
6 纯碱干法加灰技术、真空蒸馏技术、重碱二次过滤技术、蒸氨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7 硫酸硫磺制酸装置低温位热能回收技术、硫铁矿制酸和冶炼烟气制酸中低温位热能回收技术
8 黄磷黄磷电炉电除尘技术、尾气综合利用技术、磷渣热能回收及利用技术
9 其他含芳香烃、卤代烷烃、有机硫磷化合物、高浓度氨氮等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削减和治理技术、含氟废气回收利用
技术、磷矿石伴生碘资源回收技术、铬盐无钙焙烧技术、草甘膦副产氯甲烷清洁回收技术、低浓酸含盐废水循环利用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