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改善当地交通运输状况,加快脱贫致富
XX县位于大别山腹地,集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革命战争时期,是鄂豫皖根据地,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及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拟建路段地处XX县XXX镇,辖区内多为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洪水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开发;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得XX 县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区域间的人员、物资交流较为频繁;区域经济要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但长期以来,城区与乡镇之间的交通以及对外交通十分落后,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改造及提高现有公路等级,对于促进区域特别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XX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区,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农业结构调整起步较晚,致使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低于全国乃至全省平均水平。
革命老区尽早地脱贫致富、平衡协调地可持续发展经济
是国家今后经济发展和重点扶持的重心,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大力支持。本项目实施后,加强了公路主骨架网和中心城镇对贫困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革命老区早日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2、项目的建设是满足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近年来,XX县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针对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也进行了调整,主要是由粮食作物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由传统农业为主向“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区域特色转变,由“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推进,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深化调整,农业经济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实施,交通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项目的建设是满足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区域出口交通状况,完善区域路网,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量的需要
王家老屋路起点位于省道318线,止于XXX村王家老屋组,项目建成后,将县级道路、公路主骨架网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区域出口交通状况,完善区域公路网,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量的需要。
王家老屋路是XXX村主干道之一,沿途1个村1300人,于1995年由村两委筹资筹劳修成,总长2公里,路况
为2米宽左右高低不平的土路,年年洪涝灾害造成水毁非常严重,极大影响当地村民的出行,阻碍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与经济发展极不适应,大大制约了X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促进商品和物资的流通,给当地群众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4、项目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XX县境内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海拔1777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镶嵌其中,汉武帝敕封的小南岳号称皖西第一山,“江北小黄山”铜锣寨集奇松、怪石、湖光、云海、瀑布、温泉之大成,还有南岳天池、六万晴霞、西山瀑布、文峰古塔、明代文庙、宋窑遗址、九桠古枫和“卧大佛”、“睡美人”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此,XX县把旅游扶贫作为战略重点,逐步建立旅游格局。XX县XXX镇孔雀河峡谷漂流旅游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交通条件的落后,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项目建成将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牵动相关产业发展,产生良性循环,以服务地方经济。
二、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XXX村地处山口要塞,距县城25公里,鄂皖省道318
线横贯而过,是典型的山区村,总面积9.2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现有435户1541人。人均耕地面积仅0.47亩,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而基础设施差是造成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2、气候条件
项目区沿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夏雨集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光热资源由南向北递减,气温由地势高向低递增。区域内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在一年之中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全年平均气温14.5℃,最高气温36℃,大多发生在7-8月份,最低气温-3℃,大多发生在2月。区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91mm,且集中在5-7月份,大气相对湿度85-90%,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
梅雨、暴雨和夏季高温炎热形成本区公路的明显不利气候,区内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梅雨季节,公路建设应特别注意路基的排水与防护,应设置足够的桥涵构造物,以渲泻洪水,保护路基稳定。夏季高温炎热,地温高、湿度大,路基压实也不易得到保证。
3、地质条件
(1)地层
据安徽省地层区划,拟建路段经过区域为华北地层区淮
河地层分区嘉山—六安地层小区,几乎全为第四系覆盖,其地层以粘性土为主,一般为灰黄色粉质粘土及褐黄色紫红色粘土,沿线经过河流中有砂砾石,底部有少量卵石,卵石有紫红色、砖红色、褐色、黄色等。黄墩至骆家庵,其岩性下部为紫红色、砖红色厚层砾石、河砾岩、夹含砾砂岩,上部为砖红色、棕红色含砾砂岩与砂砾岩互层,夹砂岩含钙质结核,骆家庵以南的部分地段,其岩性为下段暗紫、棕红色区厚层砾岩夹含砾粗砂岩,上段紫红、肉红色中厚层至块状含砾岩屑、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岩互层。
总体而言,项目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工程建设。
(2)土壤
土壤多以粘性土为主,一般为灰黄色粉质粘土及褐黄色紫红色粘土,河石和山间平畈多为沉积土,水利条件较好,属于以岩浆岩、变质岩为主的地质区。
(3)地震
根据《安徽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4、水利条件
项目所在区域地处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具有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水量1391毫米。地表水是区域内水
资源的主体,水系有孔家河等,水质条件良好。
(二)筑路材料和运输条件
1、砂、石等材料
本项目所经地区砂石材料料源丰富,种类齐全,砂主要来源于佛子岭,质地好,材料运输以汽车运输为主;沿线主要有佛子岭、黑石渡等石料场,开采方便,质地良好,能生产各种规格的块石、片石及碎石,是理想的筑路材料。
2、工程用土
工程用土采用在沿途旁侧取土方式。
3、工程用水
拟建路段经过沟渠,水量丰富,无污染,可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4、工程用电
项目所在地区电力充足,用于本项目施工用电必须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以满足工程用电的需求。
5、四大材料和燃油来源及供应
钢材由合钢、马钢供应;水泥主要来源于巢湖水泥厂、铜陵水泥厂;木材来源于本地山区;汽车柴油由XX县供应。
6、运输条件
筑路材料运输均以公路运输为主,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三)社会环境
1、沿线村镇居民点、农林布局、重大建筑物对公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