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两个经典建筑的自然采光
著名建筑案例分析PPT课件
![著名建筑案例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cfa830ff00bed5b9f31d3b.png)
Floor 1
二层平面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5
∙平面分析
三层平面 四层平面 五层平面
∙立面分析
采用大玻璃窗的开 窗方式,使采光更 加良好。
∙立面分析
∙剖面分析
在剖面 中,也有交错 的概念,一个 方形的空间和 一个梯形的空 间用长廊连接 起来。
∙光的分析
对于赫尔辛基所处纬度
平面图和立面图的研究
当被玻璃环绕时,外侧的 墙壁就变成了内侧的墙壁, 被混凝土墙壁包围的场地 又成了内部空间。
安藤的玻璃墙体 的另一个深意在于其从 内到外以及从外到内的 自然转换。
视角
光的运用
屋顶的光为展品 提供了照明,斜 面的墙体使照进 来的光不至于那 么的刺眼,他为 光起了引导作用。
美术馆的中庭
∙光的分析
在设计多层画廊式艺术博物馆时常 见的难题之一是自然采光只能进入 到位于上层的画廊,下层的空间就 只好完全依靠人工照明了。对于这 个位于北方城市的艺术馆也为如此, 这里的日照位置偏于低平。为此, 建筑师通过建筑的弧面造型使各个 展厅的形状于尺寸形成轻微的不同, 水平的自然天光也以各种不同的方 式投射进来。
案例三 —— 国际画
廊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三层平面屋顶 Nhomakorabea平面图的分布
建筑中的几何图形
西北侧全景
从北侧接近主出入口
从一层上到二层的楼梯间
剖面图
地下两层
1
层 厅 和 连 接 的 展 室
与 屋 厅 有 标 高 差 的 展 室 3层接待室
1
地下层室内展室厅
谢谢观看
SUCCESS
THANK YOU
∙平面分析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流水别墅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流水别墅](https://img.taocdn.com/s3/m/479251c2a1c7aa00b52acbff.png)
• 这样的建筑当然而且必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这 种“活”的观念能使建筑师摆脱固有的形式的束缚,注意 按照使用者,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文化背景,技术条件 ,材料特征的不同情况而采用相应的对策,最终取得自然 的结果而并非是任意武断地加强固定僵死的形式。这种从 本身中寻求解答的方法也使建筑师的构思有利新的契机, 从而灵感永不枯萎,创新永无止境。
小田 @
小田 @
小田 @
小田 @
小田 @
一层
一层
小田 @
二层
餐厅
功
厨房
卧房
能
露台
流
书房
小田 @
小田 @
二层功能
二层是卧室,阳台与 一层纵横交错。二层 楼板的延伸部分成为 一种格栅,格栅梁在 起居室的东南角,形 成了八个矩形顶窗, 四个在室外,四个伸 入室内正好在书桌和 书架的上部。这些格 栅还起到结构作用, 使二层楼板与石壁锚 固在一起。
小田 @
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保持了 天然野趣,一些被保留下来的岩石好像是从 地面下破土而出,成为壁炉前的天然装饰, 一览无余的带形窗使室内与四周浓密的树林 相互交融。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 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 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 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 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别墅立面别墅立面赖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赖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起居室的东南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起居室的东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穿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穿过建筑物直到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和北侧过建筑物直到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和北侧呈几何围合状的侧室相比起居室的光线则较为呈几何围合状的侧室相比起居室的光线则较为呈几何围合状的侧室相比起居室的光线则较为呈几何围合状的侧室相比起居室的光线则较为暗淡岩石铺设而成的地板上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5f942b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d.png)
绿色建筑经典案例那我得给你讲讲上海建科中心这个超酷的绿色建筑案例。
这个建科中心啊,就像一个绿色的魔法城堡。
从外面看,它的屋顶就很有特色,那上面可不是简单的平平的屋顶,而是长满了各种植物,就像给大楼戴了一顶超级大的绿色帽子。
这些植物可不只是为了好看,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环境卫士。
夏天的时候,它们能挡住炽热的阳光,让大楼里面不会热得像蒸笼一样,这样就可以少开好多空调,超级节能呢。
再看看大楼的外墙,它的设计也很巧妙。
就像是给大楼穿了一件会呼吸的衣服,能够根据外面的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让里面的人总是感觉很舒服。
而且,大楼里面的采光也棒极了。
窗户的位置和大小都是精心设计过的,白天的时候,阳光可以直接洒进来,就像大自然给大楼开了免费的灯一样,能减少很多电灯的使用。
还有哦,这个建科中心的水资源利用也很绝。
它有一套复杂又厉害的雨水收集系统,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水桶在默默地收集雨水。
收集来的雨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用来浇灌屋顶的植物,还能用来冲厕所,一点都不浪费水资源。
另外一个很棒的案例是英国的贝丁顿零碳社区。
这个社区啊,就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绿色小世界。
那里的房子长得都很有趣,它们的朝向都是为了能最大程度地利用阳光。
房子的屋顶上装着好多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就像一个个小太阳,把阳光转化成电能,供给房子里的居民使用。
社区里还有很多风力发电机,只要风一吹,它们就欢快地转起来发电。
所以啊,这个社区的居民用电很多时候都不用依赖外面的电网,自己就能搞定。
社区里的垃圾处理也很有一套。
他们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把垃圾扔掉,而是进行分类回收利用。
比如食物垃圾,会被用来堆肥,变成滋养植物的好肥料。
而且社区里到处都是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就像住在一个大花园里一样。
这里的居民出行也很环保,很多人都骑自行车或者坐社区里的电动小巴士,尾气排放什么的,在这个社区里几乎不存在。
这两个绿色建筑案例是不是很厉害呢?它们就像绿色建筑界的明星,给其他建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二建建筑中的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二建建筑中的建筑设计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39b74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9.png)
二建建筑中的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建筑设计在二级建造师(简称二建)考试中占据重要的部分。
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建筑设计案例,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要点。
本文将就二建建筑中的建筑设计案例展开分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深圳国际机场T3航站楼设计案例深圳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一座代表中国现代化建筑技术的杰作。
该航站楼设计优雅简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
在立面的设计上,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既增加了建筑的透明性,又优化了自然采光效果。
此外,该航站楼的设计还注重了旅客的使用体验。
在内部空间布局上,设置了宽敞明亮的候机大厅和通道,以提供舒适的通行环境。
此外,航站楼内还设置了丰富的商业设施,为旅客提供便利。
二、上海中心大厦设计案例上海中心大厦被誉为世界纪录的建筑之一,其设计精湛地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
该建筑采用了悬挑结构的设计理念,使得整座大厦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弧线状,使其在城市天际线中独具特色。
在建筑的立面设计上,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大厦外观清晰明亮。
同时,建筑顶部的“穿云霄”观景台也成为了上海市民及游客们赏景的热门地点。
三、广州塔设计案例广州塔是一座集观光、商业和娱乐于一体的建筑,是广州城市地标之一。
该塔采用了摩天轮式的造型设计,独具时尚感和流畅性。
塔身采用了环形单层空心钢板的结构,既提高了建筑的强度,又营造了轻盈的视觉效果。
在设计上,广州塔将观光、商业和娱乐等功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塔内设置了观光平台、360度旋转餐厅、电视塔台等设施,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
通过以上建筑设计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建筑案例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在考试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优秀的设计案例,在解答设计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总结起来,建筑设计案例分析是二建考试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经典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所帮助,使他们能够成功通过二建考试。
房屋建筑学第四讲(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房屋建筑学第四讲(经典建筑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d45fbdcaaedd3382c4d337.png)
砖结构
壁炉由 砖石砌成 ,符合建 筑材料与 其实用功 能的统一 性。砖石 结构具有 稳定性, 使壁炉在 一定程度 上起到承 重的作用 。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墙体与钢结构
外部墙体起到分割自然环境与建筑体 的作用。
内部的木质栓接墙将私人空间划分出 来,并承担轴向承重。公共空间部分的结 构由圆钢柱成重,独立的元件将空间网格 划分出来,并起到主要承重作用。使住宅 的结构系统和和空间组织系统正好吻合。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建筑平面分析
三层:观光露台
二层:露台、卧室、更衣室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建筑结构分析
流水别墅最著名的出挑构造 1.水平的杏黄色钢筋混凝土挑板,与
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毛石墙面对 立,象征自由。 2 .条形的玻璃窗削弱墙的概念,在 外伸的巨大悬臂阳台下形成阴影 ,造成参观者视觉上的偏差,认 为建筑的中心外移,溪水像是从 建筑内部喷涌而出。 3 .挑板产生台阶式建筑露台空间, 享受阳光普照与纯净的天空。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罗宾别墅
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现代主义风格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1.所在大环境—美国中 西部宽广的大草原,芝 加哥,伊丽诺依州。 2.小环境—芝加哥城郊 被修建在一块狭长,并 与城市交通干线平行的 长方形地段上。 3.当地气候—温和,其 面对为学院派哥特风格 建筑。 4.社会环境—受场地限 制,建筑整体为长方形。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第一层平等。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第二层平面图
客卧、客厅、餐厅、厨房、仆人活动区域。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第三层平面图
主卧、浴室、阳台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建筑结构分析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建筑结构分析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13725377232f60ddcca178.png)
丹下健三之代代木体育馆浅析日本设计界一直追求着独到的东方风情,日式的设计总是希望能够体现一种以柔克刚和朴素内敛的风格理念。
虽然现代建筑的变革同样冲击着日本的建筑界,改变了日本城市的风貌,不过就核心的本原而言,日本的建筑师一直不曾放弃他们的传统。
世界大师丹下健三是战后日本建筑界的代表,是象征高度成长的日本建筑家,城市规划家的正统,是日本建筑体系之父。
1.丹下健三Kenzo Tange简介:1.1生平丹下健三(KenzoTange)1913年生于大阪,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38-1941年,前川国南建筑事务所, 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并由此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1959年,获东京大学工学博士, 1961年,创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1962-1979年,获哈佛大学名誉博士,于东京大学执教, 1986年,担任日本建筑家协会会长,2005年3月22日逝世,终年91岁。
1.2主要著作一览:《米开朗基罗颂——勒.柯布西耶绪论》,1939年,日本文化工作联盟出版;《1960年东京规划——构造改革的方案》,1961年,新建筑社;《伊势——日本建筑的原型》,1962年,朝日新闻出版局(日文版),1965年,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英文版);《日本列岛的未来》,1966年,讲谈社;《丹下健三1946年-1958年——现实与创造》,1966年,美术出版社;《丹下健三1955年-1964年——技术与人类》,1968年,美术出版社;《丹下健三1946年-1969年——建筑与城市》,1970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日、英、德、法文版);1970年,Gusutabo Giri出版社(西班牙文版);《人类与建筑》,1970年,彰国社;《建筑与城市》,1970年,彰国社;《21世纪的日本》,1971年,新建筑社;《丹下健三——建筑与城市》,1975年,世界文化社;《丹下健三 Studio》,1978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1986年东京规划——东京都临海城区与东京湾城区的设计构想》《从一支铅笔开始》,1985年,日本经济新闻社;《回忆录---15个月的时光》,1985年,新建筑社(英文版);《丹下健三》,2002年,新建筑社,丹下健三与藤森照信合著1.3、生平荣获奖项近半个世纪来,他设计的近二百个作品和方案遍及多个国家;发表过大量的专著;荣获了日本文化勋章,三十多次国际金奖和大奖,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七个博士和名誉博士学位,十二个国家的城市、艺术或建筑协会的二十三个名誉称号。
萨伏伊别墅分析
![萨伏伊别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8582e09b89680203d82521.png)
建筑概况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近郊的普瓦西(一片的开阔地带,中心略微隆起是)一个完美的功能主义作品。
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
萨伏伊别墅地段为12英亩,宅基为矩形,长约22.5米,宽为20米,共三层。
底层三面透空,由支柱架起,内有门厅,车库和仆人用房。
二层有起居室、卧室、厨房、餐室、屋顶花园和一个半开敞的休息空间。
三层为主人卧室和屋顶花园,各层之间以楼梯和坡道相联,建筑室内外都没有装饰线脚,用了一些曲线形墙体以增加变化。
萨伏伊别墅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
别墅轮廓简单,象一个白色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
色彩与采光分析纯粹的用色--建筑的外部装饰完全采用白色,这是一个代表新鲜的、纯粹的、简单和健康的颜色。
来自不同方向的自然采光,使得前厅的光得以均匀分配。
三种光源分别来自:入口处的大玻璃幕墙,从螺旋楼梯的楼梯井中漫射进来的光,以及通向屋顶花园的坡道带入室内的阳光。
起居室、儿童间以及浴室都有着不同的色调,特别是浴室中一个按照人体线条设计的青色瓷砖躺椅,是典型的柯布家具风格。
无论从哪一个楼层,柯布西耶都注重让光不仅从一处来。
起居室除了从横长的窗户平射进来阳光之外,还有天窗的光作为辅助,即使是主卧室的卫生间和浴室也有天窗采光,光和色的互动是二层起居室的最大亮点。
起居室内由两种色彩构成,淡蓝色和淡粉色互为冷暖的色彩关系,加上那些来自屋顶花园的日光,使起居室成为温暖的室内活动空间,这些都在柯布西耶精心策划的色彩计划之中。
空间布局分析开放式的室内空间设计;动态的、非传统的空间组织形式--尤其使用螺旋形的楼梯和坡道来组织空间;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它外观轻巧,空间通透,装修简洁,与造型沉重、空间封闭、装修繁琐的古典豪宅形成了强烈对比。
柯布西耶的坡道具有现代性,那是因为它完全不同于楼梯,因为楼梯的一层和一层是分开的,而坡道是让步行者不知不觉地开始了连续的上升,它突显了一种时间携带着空间的延续性。
房屋建筑学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房屋建筑学经典建筑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69ac2465ce0508763213a6.png)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房屋建筑学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史密斯住宅
建筑师:理查德·迈耶 地点:康涅狄格州达瑞安海滨 迈耶·史密斯住宅——现代风格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主要特点 (1)建筑形式纯净,局部处理 干净利落、整体条理清 楚。 (2)基地选择强调人工与天然 的对比,一般不顺从地 段,而 是在建筑与环境强烈对比,互 相补充、相得益彰之中寻求新 的协调。 (3)注重功能分区,特别强调 公共空间与 私密空间的严格区 分。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建筑材料分析
赖特强调材料的本色, 只用砖、木、石头、水 泥、玻璃五种材料,反 映了自然特色和人的需 要,建筑表皮以砖微材 料,使用暖色系的色 彩——红棕色罗马砖, 与环境相融合。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装饰细节分析
建筑南立面设置了成排的玻璃 窗,增加了采光。业主希望在起 居室里能欣赏到街景,可是不要 让路人看到他在里面,所以赖特 为他设计了一百七十四扇艺术彩 绘玻璃窗和门,不仅大大提高了 房间的采光性能,还使室内外很 好融合在一起。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第一层平面图
台球室、娱乐室、门厅、洗衣房、锅炉室、车库、门廊等。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第二层平面图
客卧、客厅、餐厅、厨房、仆人活动区域。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第三层平面图
主卧、浴室、阳台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建筑结构分析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建筑结构分析
结构:钢结构、砖混 结构。
罗宾别墅是赖特第一 个使用钢结构的别墅建 筑,这是为了支撑悬挑 出墙二十英尺的屋顶, 起到很好地遮风挡雨的 作用。
经典建筑案例分析 建筑平面分析
三层:观光露台
建筑采光手法经典案例
![建筑采光手法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8aa14e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b.png)
建筑采光手法经典案例
建筑采光手法经典案例包括:
1. 自然采光:通过窗户、天窗等开口,利用自然光线来照明室内空间。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优化窗户位置和尺寸,以及使用透光性材料来增加室内光线。
例如,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和玻璃金字塔。
2. 反射采光:利用反射面将光线反射到室内空间。
常见的反射面包括墙面、天花板和地面。
例如,位于美国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其独特的曲线形天花板将光线反射到展厅内部,创造出独特的照明效果。
3. 折射采光:利用光线的折射原理来改变光线的方向,从而达到照明室内的效果。
常见的折射材料包括玻璃、水晶等。
例如,位于英国伦敦的碎片大厦,其独特的三角形窗户设计通过折射光线来照亮室内空间。
4. 采光井:在建筑内部设置采光井,使自然光线能够透过井口照射到室内空间。
采光井通常设置在建筑的中庭或大厅等公共区域。
例如,位于美国洛杉矶的盖蒂中心,其采光井设计使得自然光线能够均匀地洒落在中庭内部,营造出舒适自然的氛围。
5. 光导管:利用光导管将自然光线导入室内空间。
光导管通常由一系列弯曲的管道组成,管道内部涂有反射材料,可以将光线导入到室内深处。
例如,位于德国柏林的国会大厦,其光导管设计将自然光线引入议会大厅内部,创造出独特的照明效果。
这些案例展示了建筑采光手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它们不仅提高了室内照明的质量,还为建筑本身增添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
经典建筑分析 风之教堂
![经典建筑分析 风之教堂](https://img.taocdn.com/s3/m/490321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3.png)
风之教堂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风格,简洁、实用、美观 设计理念: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社会影响: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教育意义:作为建筑学教育的经典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05
风之教堂的未来发 展与保护
风之教堂的未来规划与改造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风之教堂的经典建 筑分析
汇报人:XX
目 录 CTLOG
01
单击此处 添加目录标题
02
风之教堂的背景与 历史
03
风之教堂的建筑特 色
04
风之教堂的文化内 涵
05
风之教堂的未来发 展与保护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风之教堂的背景与 历史
风之教堂的起源与设计背景
设计师:安藤忠雄
设计特点:简洁、现代、实用,注重光 影效果和空间感
对现代建筑的启示与影响
自然与建筑的融合:风 之教堂展示了自然与建 筑的完美融合,为现代 建筑提供了新的设计理 念。
空间与光线的运用:风 之教堂的空间布局和光 线运用,为现代建筑提 供了新的设计手法。
环保与可持续性:风之 教堂的环保和可持续性 设计,为现代建筑提供 了新的设计方向。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风之教堂的技术与艺 术结合,为现代建筑 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风之教堂的建造过程与历史意义
建造过程:由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1986年开始建造,1988年完工
设计理念:以自然、简洁、实用为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历史意义:作为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风之教堂对后世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建筑特色:采用混凝土和玻璃为主要材料,简洁而富有现代感,内部空间开阔,光线充足, 给人以宁静、平和的感觉。
别墅案例分析
![别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16455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1.png)
别墅案例分析别墅案例分析:Villa Savoye别墅是豪华住宅的代表。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设计师们充分考虑了别墅的舒适度、美观度和功能性。
本文将介绍一座著名的别墅案例——萨沃伊别墅(Villa Savoye)。
萨沃伊别墅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郊区普瓦西的现代主义建筑,由著名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并于1931年建成。
这座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经典代表,以其简洁的线条、开放的空间和充足的自然光线而闻名。
它是一座三层楼的别墅,面积为660平方米。
在设计上,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萨沃伊别墅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和原则。
它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覆盖着白色石膏。
别墅呈长方形,由几个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空间组成。
别墅的入口位于一层,通过一个大门进入。
入口处有一个宽敞的门厅,可以直接通往别墅的各个房间。
别墅的中心是一个开放的庭院,让自然光线充足地照射到整个别墅内部。
在功能方面,萨沃伊别墅兼顾了私人和公共空间的需要。
一层是公共空间,包括客厅、餐厅和厨房。
二层是私人空间,包括卧室和浴室。
三层是一个开放的露台,供居民休闲和欣赏风景。
勒·柯布西耶还特别设计了一条螺旋楼梯,连接了别墅的三层。
这条楼梯是别墅的焦点之一,不仅起到了连接不同楼层的作用,还增加了别墅的美感。
除了功能性和美观性,萨沃伊别墅还注重了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设计师在别墅的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板,可以为别墅提供清洁能源。
别墅的外部还有大片的玻璃窗户,增加了自然采光。
萨沃伊别墅将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和环保意识相结合,体现了当时对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视。
总的来说,萨沃伊别墅是一座兼具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和环保理念的豪华住宅。
它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注重了舒适度、美观度和功能性。
别墅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还体现了设计师对可持续性和环保性的重视。
通过萨沃伊别墅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别墅设计的原则和特点,为我们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经典】世界各国著名绿色生态建筑
![【经典】世界各国著名绿色生态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5051a29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4.png)
【经典】世界各国著名绿色生态建筑在当今世界,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生态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建筑不仅在外观上独具特色,更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成果。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领略世界各国那些著名的绿色生态建筑的魅力。
位于德国的“柏林国会大厦”就是一个杰出的范例。
这座建筑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和通风。
其圆形玻璃穹顶不仅成为了建筑的标志性特征,还能够通过采光和遮阳的智能调节,大大降低了建筑内部的照明和空调能耗。
而且,大厦还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灌溉周边的绿植和补充内部的非饮用水需求。
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政厅 2 号”也是绿色建筑的佼佼者。
它的外立面覆盖着大量的绿色植物,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垂直绿化景观。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有效地吸收热量,减少建筑对周边环境的热辐射。
同时,建筑内部采用了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智能监测和控制设备的能耗,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令人瞩目。
其独特的双贝壳外形设计,不仅极具艺术美感,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通风。
建筑表面采用了特殊的隔热材料,有效降低了室内温度,减少了空调的使用。
此外,中心还配备了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美国的“赫斯特大厦”同样值得一提。
这座建筑采用了独特的三角形结构,最大限度地增加了采光面积。
其外立面的不锈钢斜肋构架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能够减少太阳直射带来的热量。
大厦内部的空调和照明系统均采用了智能控制技术,根据人员活动和自然光线的变化自动调节,从而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瑞典的“马尔默市明日之城”则是一个大规模的绿色生态社区。
这里的建筑都采用了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如太阳能板、地源热泵等。
社区内的交通规划也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
同时,通过雨水收集和废水处理,实现了水资源的自给自足。
在日本,“东京都厅舍”也是绿色建筑的代表之一。
其外观采用了双塔结构,中间设置了通风走廊,有效地促进了空气流通。
功能建筑设计经典案例解析
![功能建筑设计经典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9118d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e.png)
功能建筑设计经典案例解析一、悉尼歌剧院。
说起功能建筑设计的经典案例,悉尼歌剧院那必须得提一嘴啊。
这建筑就像大海上盛开的一朵超级大的贝壳花,美到让人窒息。
1. 外观与功能的融合。
它那独特的帆船造型,可不是光为了好看的。
这种造型首先在功能上考虑到了悉尼港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那些像帆一样的白色壳片,一方面是建筑美学的体现,让它从远处看就特别扎眼,成为悉尼的标志性景观。
另一方面呢,这些壳片实际上是巧妙地根据声学原理设计的。
在歌剧院内部,不同的表演场地需要不同的声学效果,而这些壳片的形状和布局有助于声音的反射和传播,让观众在里面能享受到绝佳的听觉盛宴。
就好比是大自然里那些天然形成的回音壁一样,只不过这是人工打造的超级酷炫版。
2. 空间利用。
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空间那也是相当有讲究的。
它有多个表演大厅,像音乐厅、歌剧院和戏剧院等。
每个大厅都根据不同的表演需求进行了精心设计。
音乐厅的座位布局、舞台大小和高度等都是为了能容纳大型交响乐团的演奏,并且让观众在各个位置都能清晰地听到声音。
而且,在各个表演大厅之间,还有合理的交通流线,观众可以轻松地在不同的表演场地之间穿梭,就像在一个大型的艺术迷宫里游走,但又不会迷路。
二、卢浮宫金字塔。
卢浮宫金字塔,这可是现代建筑和古典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啊。
1. 入口功能的创新。
以前卢浮宫的入口那是又小又不方便,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宝藏被藏在一个小角落里,很难让人发现它的魅力。
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这个玻璃金字塔就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这个透明的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新入口,就像是一个闪闪发光的魔法通道。
它把自然光引入到地下空间,让原本昏暗的地下大厅变得明亮通透。
而且这个入口非常宽敞,一下子就能容纳很多游客,就像一个大口大口吞噬人流的巨兽,但却是很有秩序地吞噬哦。
这样一来,游客们进入卢浮宫就变得轻松又愉快了,再也不用在小门口挤来挤去了。
2. 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
金字塔采用玻璃这种材料,简直是神来之笔。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48d10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1.png)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生态建筑的定义与重要性 (3)1.2 生态建筑案例研究的意义 (4)二、生态建筑概述 (5)2.1 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 (6)2.2 生态建筑的主要特点 (7)三、经典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8)3.1 英国伦敦的巑巴比肯艺术中心 (9)3.1.1 案例背景 (11)3.1.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12)3.1.3 建筑评价 (13)3.2 德国柏林的太阳能办公楼 (14)3.2.1 案例背景 (15)3.2.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16)3.2.3 建筑评价 (17)3.3 美国加州的加州科学学院 (18)3.3.1 案例背景 (20)3.3.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21)3.3.3 建筑评价 (23)四、现代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25)4.1 中国上海的世博会中国馆 (26)4.1.1 案例背景 (28)4.1.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29)4.1.3 建筑评价 (31)4.2 中国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 (31)4.2.1 案例背景 (33)4.2.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34)4.2.3 建筑评价 (35)五、生态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37)5.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 (38)5.2 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39)5.3 人本主义的回归 (41)六、结论 (42)6.1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的启示 (43)6.2 对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展望 (44)一、内容简述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生态建筑以其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建筑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设计理念、建筑结构、材料选择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个案例是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Kalkbrnderiet住宅楼。
该建筑采用了被动式设计理念,通过优化建筑朝向、提高保温性能、利用自然光等方式,降低建筑能耗。
自然采光的经典案例
![自然采光的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909fc5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f.png)
自然采光的经典案例
自然采光是一种环保、节能、健康的设计理念,以下是一些自然采光的经典案例:
- 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综合医疗大楼:这是一个有着21层,建筑面积达83万平方英尺的建筑,大楼的设计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以扩大人们的心理空间,满足患者接近阳光、接近大自然、尽快恢复健康的愿望。
- 杰内古城:该古城主要位于小山丘,没有任何村庄的平原中部。
其地理位置是为了适应季节性洪水和充足的光照。
- 瑞典蜂窝式住宅楼:该住宅楼的最高处为35m,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整栋楼的自然采光,且大部分的住宅单元都能够收获Gärdet国家公园和Frihamnen港口的风景;住宅楼的最低处仅有7米高,“木箱”逐渐消隐,最终隐没在公园的边缘。
- 厨房设计:采用高挑纤细的线条和纯白与黑色的经典组合,同时通过长虹玻璃门的设计,使得自然光线能够充分地洒满西厨和玄关的区域,从而奠定现代极简的基调。
这些案例都充分展示了自然采光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健康、环保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建筑创新案例
![建筑创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754afe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9.png)
建筑创新案例一、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可以说是建筑创新里超级有名的例子啦。
它的外观就像一堆贝壳在海边,超级独特。
它的设计师丹麦人约恩·乌松,他的这个设计想法在当时那可是相当大胆的。
那白色的屋顶就像一片片漂浮在海上的贝壳,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不一样的美。
它的建造过程也充满了挑战呢。
这个建筑的结构很复杂,要考虑到海边的环境、风力啥的。
当时为了实现这个独特的造型,工程师们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儿,研究了好多新的建筑技术,才让这个建筑稳稳地立在海边。
现在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了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全世界的人都想去看看这个独特的建筑呢。
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大兴机场也是超厉害的建筑创新成果哦。
它的空间超级大,而且内部的设计很现代化。
从空中看,它的造型就像一只超级大的凤凰。
在建筑技术方面,大兴机场采用了很多高科技的东西。
比如说它的屋顶,那是一个巨大的钢结构,这个结构的设计和建造可是花费了很多心思的。
还有机场内部的交通组织,很方便旅客在里面穿梭。
有很多条跑道,可以容纳大量的飞机起降。
它的建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展示了中国在建筑领域的强大实力。
三、流水别墅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经典之作。
这个建筑就像是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一样。
它建在瀑布之上,流水从建筑下面流过,建筑和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赖特在设计这个建筑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周边的自然环境。
建筑的材料选用也很有特色,使用了很多当地的石材和木材,让建筑有一种质朴的感觉。
在建筑的布局上,各个空间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扰,居住在里面的人可以很好地享受自然的美景。
而且流水别墅的室内采光也很棒,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营造出一种很温馨的氛围。
著名建筑案例分析
![著名建筑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2342ffb0717fd5370cdc39.png)
案例二-——芬兰赫尔辛基现代艺术博物馆
Steven Holl
∙作品分析
基地分析 设计理念 总平分析 平面分析 立面分析 剖面分析 光的分析
——芬兰赫尔辛基现代艺术博物馆
Steven Holl
∙基地分析
总平充分 体现了霍尔 提出的纠缠 的概念,它 不仅有建筑 体量的交错, 还和景观有
交错。 赫尔辛基美 术馆的设计 概念在于将 建筑体量有 机的编织到 周围的城市 景观中去。
∙设计理念
它是霍尔在1996年提出“交错”概念的体现。
不对称性限定着空间序列中的行进方式,由此使整个设 计成为一种有着轻微弯曲的“展览空间”。这些弧形展开的空 间序列包含了一些既神秘又令人惊讶的元素--这是在那种典型 的单一或双重正交的空间布置中所不存在的。因此,参观者可 以体验不断变化的视角的连续性展开,这些视角将参观者的内 部体验与“交错”的总体设计概念联系起来。
∙平面分析
在平面的功能上他也很巧 妙的运用了搭接。
一层平面
∙平面分析
霍尔交错搭接的概念同样也体现在 建筑的平面和内部空间组织上
同时,在功能上,还区分了参观区和休 息区。使休息区的环境更加静谧。
入口透视
一层平面
∙平面分析
Steven Holl
展览空间韵律的营造 整个设计营造了一种有着
轻微弯曲的“展览空间”。含有 弧面墙的半长方的展厅,霍尔通 过这种不规则的空间形态来凸显 每个展厅及每位艺术家作品的个 性,并使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多种 体验。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要多 长穿越贯通四层的中庭,可以体 验不断变化的视角。
平面图和立面图的研究
当被玻璃环绕时,外侧的 墙壁就变成了内侧的墙壁, 被混凝土墙壁包围的场地 又成了内部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两个经典建筑运用自如的采光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伊斯兰古城建筑】——杰内古城(自然采光)
1.基本信息:
杰内古城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
河谷的宝石",杰内古城建立于公元
800年,杰内以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
和盛极一时的摩尔式建筑闻名于伊斯
兰世界和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非洲地区,
是一座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
2.地理位置:
古城毗邻撒哈拉和多雨的苏丹地区,位于游牧地区和固定居住区的切换点上,尼日尔河流域一个防御性的小岛上。
3.建筑风格:
杰内的大清真寺是伊斯兰界
最大的泥土建筑,还有杰内城中的泥
土民屋,它们都仿佛来自于梦境。
为
了让它们不消失在尘土之中,每年10
月杰内雨季过后,男女老少们都会从
尼日尔河里挖来泥土,用双手维护着
这些古老建筑。
以独特的撒哈拉-苏丹
建筑风格著称于世。
从图中可看出,窗的位置一般偏高,并且小。
4.气候条件:
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非洲地区,以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为主的气候,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在1000毫米以上。
常年高温,气候变化小,日照充足。
气候变化单调,全年皆夏。
一般早晨晴朗,午前炎热,午后下雨,黄昏雨歇,天气稍凉。
5.分析建筑群与自然采光的关系:
(1)从地理位置看:
杰内古城主要位于小山丘,
没有任何村庄的平原中部。
处在
尼日尔河泛滥时也不能淹没的
地方,目的是为了适应季节性洪
水,以及充足的光照。
(2)从建筑材料看:主要是尼日河的泥土对齐而成,相对建筑本身不会太高。
而且这种泥土堆砌的房屋能有冬暖夏凉的功能,缓解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
并且,这种结构的房屋不宜采用大门大窗,会导致结构不牢固。
(3)从风俗习惯看:当地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杰内似乎刻意掩饰着新的事物的到来,生活习惯也相对保守,因而建筑群也相对封闭,主要靠自然采光。
窗户相对较小。
(4)自然环境看:风沙大,也不宜大窗大门。
综上所述,杰内古城的自然采光主要为自然采光。
窗的位置相对较高是因为:1.风沙大 2.日照时间长 3.信仰
4.处于山丘
5.气候条件多变
依靠自然采光的建筑,特别是古建筑。
没有的灯光变化,主要就是满足日常的采光需要,根据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去选择门,窗的位置和大小。
二、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1.基本信息:
是美国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以其亚洲艺术
的丰富收藏和新古典主义的馆舍而闻名。
纳尔逊艺术博
物馆以收藏精美绝伦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尤其是中国书画
作品而著称于世。
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可能
是中国以外最完善的收藏之一。
2.地理位置:
位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
幕墙的众多层次可以聚集、发散和折
射光线,有时候能产生犹如阳光照耀下碎冰块一般
的光影效果。
白天,外界的各种光线通过幕墙射入
馆内;夜晚,雕塑公园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这5 座
发光的玻璃盒子不仅是大楼的主要光源,同时也塑
造了公园室外空间。
3.建筑风格:
2007年建成开放的新
馆,是美国建筑大师Steven Holl
的作品。
Holl的立意是把新馆设
计成一个地下连贯的空间;而在
地面上,通过五个造型各异的玻
璃体(Glass Lenses),把自然光
线引入展室。
整个外墙采用的是
玻璃幕墙,可以将自然光自然的
引进来,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窗。
4.夜晚:
夜幕下,晶莹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5.白天:
采用玻璃墙幕的透光性,自然采光
在自然采光不足的情况下采用:灯光补充局部照亮,对重点展示物品、走廊进行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