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青年参与的吸聚效应研究——以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为例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一
、
河 南省 新农村 建设 发展 阶段
设计 , 建 设新 型农 村 社 区 。突 出特 点 是 农 村 基础 设 施 和社会 事业 配 套 完 善 , 建设 标 准较 高 。河 南 省 用 两 年多 时 间开工建 设 了一批 新 型农 村 社 区 。全 省 已
开 工建设 2 7 2 8个 新 型农 村社 区 , 涉及 1 2 2 1 7个 行
摘
要 : 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对促进城 乡统 筹具有 重要作 用。河 南省 是农村 人 口大省、 农业 大省 , 农 村经 济社会发 展 处于转型的关键 时期 。本文重点分析河 南省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存在 的问题 , 提 出针对性 的建议 。
关键词 : 新型农村社 区; 河 南省 ; 问题
中图分类号 : F 3 2 0 . 1
问题 也一 再 引发社 会舆论 的热议 。本 文结合 河 南省
亿元专项资金 , 全省确定 3 5 4个示范村 , 经过统一规 划 后进 行重 点建设 。这个 阶段 开始要 求新 农村 建设
要 有规 划指 导 。
第 三 阶段 : 探 索 新 型 农 村 社 区建 设 阶 段 ( 2 0 1 1
2 0 0 6年 , 中央 发 布一 号 文件 《 关 于 推 进 社 会 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各地 开始新农村 建设 , 我省 大致 经历 了 四个 阶段 。
第一 阶段 : 新 农 村建 设 初期 ( 2 0 0 6年 一2 0 0 9
年) 。当时 按照 中央 关 于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 设 的要
政村 , 占全省 行政 村 的 2 6 % 。其 中产业 集 聚 区 的 占
1 0 . 0 4 %, 城市 郊 区 的 占 1 6 . 2 7 %, 乡镇 政 府 所 在 地
河南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河南省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问题研究摘要: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如何科学地规划、建设、管理,对农村新型社区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农村新型社区;问题;对策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新型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因此,我国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农村社区建设也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一、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一)国家对实现新农村建设采取的重要举措中央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专题培训,培训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认真开展这项工作,必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推动河南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是带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性选择。
但实现统筹城乡的发展则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它依赖于社会物质生产资料的极大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目前正处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正确选择好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和实践模式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一定要结合当地特色积极进行探讨研究。
(三)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在省委、省政府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战略部署中,紧紧围绕建设腾飞河南的总体目标,按照“促进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的要求,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作为加快“三化”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和突破口来抓,采取科学谋划、规划先行、多策并举破解资金、土地难题、强化完善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查研究
积 极 稳妥 地 开展 新 型农 村 社 区建 设 , 推 动 土地 集 约利 用 、农 业 规模 经 营 、 农 民多元 就业 、生活 环境 改善 、公共
要体 现 :一 是建设 主体 。新 型农村 社
城镇 化 为 引领 、新型 工 业化 为 主 导 、 新型农 业 现代化 为基础 的 “ 三化 ”协
( 上接第 1 ) 了切 实 发 展 好 维 护 4页
好 老 百姓 的利益 。在任 何情 况下 都要 尊重 老百姓 的意愿 ,多 听 听老百 姓 的
干部深 入群众 ,摸实 情 、查 民意 、解 民难 、办实事 ,改变 了过 去村 干部 上 门要 、老百姓 不愿交 、干 群关 系 紧张 的局 面 ,树立 了政府 的 良好形 象 ,密 切 了干 群关 系 ,促进 了社 会和 谐 。四 期 间 ,工作 人 员挨 家 挨 户进 行 走访 ,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基层 ;意 义;现状
当前 ,河 南各地 正在 按 照 国家关
的社会 生 活共 同体 ,更是 一种 国家 规 划性制 度变 迁的产 物 。从 新 型农村 社
区 的内涵来看 ,有 这样几 个 明显特 点
愿 、就业 为本 、量力而行 、尽力 而为 。
于 中原经 济区有关 “ 国工 业化 、城 全 镇化 和农业 现 代 化协 调 发展 示 范 区 ”
调科 学发展 的部署 ,积 极地 开展 新型
农村 社 区建 设 。
.
区建设 的 主体就是农 村社 区变 迁 的主 体 ,即政府 、社 区组 织 和社 区居 民 。 二是建 设思路 。把新 型农 村社 区建 设
作为 实现新 型 “ 化 ”协 调发 展 、强 三
基层团组织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基于河南省新乡市某新型农村社区的调查研究
后 三 个 阶段 表 现 出来 。 在 建设 前 通过 积极 的 宣传 和 引导使 青 年 不仅 能迅速 投 身 于新 型农村 社 区建 设 而 且 也 能 帮助政 府 积极 说服 其他 人 群投 身其 中。新 型农 村 社 区建 设 中通过 积极做 好 矛盾 预 防 、 疏导 工作 以及 以活动促 建设 的 方式都 为加 快社 区建 设和 政策 落实起到 了推 进作 用 。新 型社 区建 设 完成后 的作 用 则主 要表 现在 通过 加 强基层 团组 织建 设积 极 引导青 年 参政议 政 和帮助 青年 就业 致 富。
一
9一
协 助党 政部 门做 好 宣传 工 作 , 特别 要 利用 共 青 团 的优势 做好 在农 村青 年群 体 中 的宣传 作 用 . 结合 青年“ 喜新 厌 旧” 的特 点 , 在青 年 人群 中重点 宣 传 建设 新 型社 区的好处 和 旧有村 落 的弊端 。实践 证 明 只要 宣 传 到位 , 能入青年心 , 必 然 会 受 南 省 新 乡 市 在 新 型农 村社 区 建 设 方 面 一 直走 在 全省 的前 列 。截 止 2 0 1 2年 年 底 已 开工 建 设 3 5 2个 新 型农 村社 区 。 而 且 全市 没 有 发 生一 起 因为 旧宅拆 迁 而 引起 的群体 性 上访 事 件 , 在 全 省
【 关键 词1 基 层 团组 织 ; 新 型农村 社 区; 调 查研 究
[ 中图分 类号 ] D 4 3 2 . 6
[ 文 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2 1 0 8 ( 2 0 1 3 ) 0 4 — 0 0 0 9 - 0 5
问题 的源起 新 型农 村 的建设 采 用 的 是政 府 主 导 、 群众 自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青年参与
与 管理体 制 的创 新和 治理 方式 转 变 。[ 引 随着 我 国城镇 化步 伐 的加快 , 农 民就 地城 市化 成 为一种更 为有 效 的市 民化策 略 。 从定 位上 看 , 新 型农 村社 区是一 种 “ 村转 居” 社 区。 “ 村转 居 ” 社 区是 指原来 属 于“ 村 民委员 会 ” 管 辖
现 为思 想带动 型 、 就 业促进 型 、 项 目带头 型和社 会 管理 型4 种 介入 方式 。共 青 团组 织依 托新 型农 村社
区建设 的 契机 , 通过 组 织格 局创 新 、 终 端 阵地建设 和 活动 品牌 融入 , 实现 对农 村 青年 的再 组 织化 , 成
为 新型农 村社 区建设 的 一 支重要 力量
『 关 键词1 新型 农村社 区 ; 青年参 与 ; 共青 团组 织 【 中 图分类 ̄ - ] D 4 2 2 . 6 4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1 1 0 0 6 — 1 7 8 9 ( 2 0 1 3 ) 0 6 — 0 0 5 8 — 0 5
社 是 社会 的微 观细胞 , 也是居 民生 活的基本单 元 。 早在 1 8 8 7 年, 社会学 家滕尼斯首 次提 出共 同体 即社 区 的慨 念 , 认 为社 区是 由具有 共 同价 值观 念 的同质 人 口所 组 成的关 系亲 密 、 守望 相助 、 富有 人情 味 的“ 共 同体 ” ,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证分析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证分析
杨会勉;李民超;赵石磊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0)006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是继“离土离乡城镇化”、“离土不离乡城镇化”之后探讨出的第三条道路,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所谓“新型”就是要像建设城市社区一样建设农村社区.许昌、新乡两地的实践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杨会勉;李民超;赵石磊
【作者单位】中共洛阳市委办公室,河南洛阳471000;中共洛阳市委办公室,河南洛阳471000;中共洛阳市委办公室,河南洛阳4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2
【相关文献】
1.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农民就业问题刍议 [J], 徐妍
2.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就业问题刍议 [J], 徐妍
3.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J], 饶明奇;吴怀静;饶丹
4.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J], 申艳艳
5.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农民利益补偿问题及对策建议——以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例 [J], 梁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_方式_效果_问题及政策调整_以河南省为例_崔红志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 方式 、 效果 、 问题及政策调整
— — — 以河 南 省为 例 崔红志 孙翠芬
摘要 ] 河 南 省 的新 型 农村 社 区 建 设采 取了 多主 体 参 与 、 多 元 化 投 资 的的建 设 方 式 。 新 型 农村 社 区 建 [ 设积 极效 果 体 现 在 : 农 民生 活 环 境 和 设 施 得 到 显 著 改 善 ; 节 地 效 果 明 显 , 促 进 了 农 村 土 地 的 节 约 集 约 利 用 ; 农 民 对新 型 农村 社 区 建 设 的 满 意 度 和 对 未来 生 活 的 信心较 高 。 但 新 型 农村 社 区 建 设 中 存 在 着 政 府 集体 和 农 民之 间 的 利 益 分配 机制 不 健 全 、 部 分农 民 的 生 计压 力 增 大 、 农 业 生 产 受 到 冲击 等 一 系 列 问题 。 文 章 在 上 述 分 析 的基础上 , 提出了 相关 政 策 调整 的 意见 建 议 。 [ 关键词 ] 新 型 农村 社 区 方 式 效 果 政 策 调整 [ )—0 ) 中图分类号 8 2 [ 0 0 3—7 4 7 0( 2 0 1 4 3—0 0 0 9( 0 5 [ 作者 ] 崔红志 副 研究 员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农村 发 展 研究所 北京 市 1 0 0 7 3 2 孙翠芬 博士后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农村 发 展 研究所 北京 市 1 0 0 7 3 2
农民的居住方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 , 河 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 近年来 , 南省把推进新型 农 村 社 区 建 设 作 为 实 现 城 乡 统 筹 发 展和工业化 、 信息化 、 城镇化 、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 切入点 。 但是 , 新 型 农 村 社 区 建 设 不 仅 对 河 南 省, 而 且对全国农村来说 , 都是一个亟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的新课题 。 课题组在河南省范围 2 0 1 2年1月~ 7月, 内选择了有代 表 性 的 2 3个新型农村社区中2 5个行 政村进行调查 。 农 户 问 卷 的 有 效 样 本 共 3 6 8 份。 座 、 市、 区) 乡( 镇) 有关部 谈及深度访 谈 的 对 象 包 括 县 ( 门的负责同志及村组干部 、 村民代表和农民 。 一 、 建设方式 新 型 农村 社 区 的 类 型 1. 被调查的2 5个新型农村社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 一类是对单个行政村或其中的几个村民小组 ( 或自然 村) 的整治从而形成农民集中居住的新社区 。 另一类 是多村合并,几个行政村的农户拆除旧房 , 在划定的 区域上修建新房,从而实现多村农户的集中居住 。 在 我们调查的2 3个新型社区、 2 5 个行政村中, 有 1 2个 属于单村整治, 1 3个属于多村合并。 单村整治的选址大体可分为两种 , 一种是在旧 村中翻建 , 一种是村域内重新选址建设 。 多村合并 的新址 选 择 主 要 有 三 种 方 式 。 第 一 种 是 集 中 在 县 ( 市 ) 周边 。 这类 社 区 大 都 依 托 于 县 市 的 产 业 集 聚 区和已有的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 , 实行 较多行政村和较大人口规模的集中居住 。 滑县的锦 和新城是典型的例子 , 其位于滑县县城附近的产业 聚集区 , 共合 并 了 3 3 个 行 政 村。第 二 种 是 集 中 在 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周边 。 第三种是在农村区域内的 集中 , 通常是几个行政村合并到中心村或重点村 。 在3 0 8 户已 入 住 新 社 区 的 农 户 中 ,8 2 . 5 7 %农 户 的 住 房 类 型 是 独 栋 ( 2 2 . 0 4 %) 或 联 排
河南省已入住新型农村社区调查报告
河南省已入住新型农村社区调查报告一、新型农村社区调查情况1.合村并点新型社区入住率低, 但已入住居民满意度较高。
当前新型农村社区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就地改造型新型社区, 一类是合村并居新型社区。
调查发现, 合村并居新型社区入住率在50%以下, 相当一部分住户是为儿子准备的婚房, 老人仍然住在原来的房子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虽已入住新社区, 但老宅基地仍没有腾退, 两边居住, 这部分占入住新社区的80%以上。
从社区建设的模式上来看, 政府推动型占主导地位, 有53.6%的居民是因当地政府统一规划要求而入住新社区的。
但统计结果也表明, 已入住居民对新农村社区是满意的: 76.8%的住户对入住新农村社区表示满意, 只有4.3%的居民表示“不满意”。
2.无稳定收入、经济压力较大成为社区居民的首要问题。
在已入住新型农村社区居民中, 有68%的居民劳动方式没有改变, 其中24.1%的居民仍以务农为业, 43.9%的居民成为失业失地农民, 以打零工为主。
有稳定工作的新农村社区居民仅占26.7%。
从家庭收入来看, 32.1%的新社区居民家庭收入主要靠农闲就近打零工, 24.1%的家庭主要靠外地打工;19.1%的家庭靠务农种地;19.1%的家庭靠自己做生意。
其中, 53.1%的居民认为生活成本过高, 经济比较紧张。
显然没有稳定的收入以及新农村社区相对较高的生活成本成为入住居民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就业问题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瓶颈和社区治理的首要问题。
3.社区公共服务和文化活动不足,社区公益组织和社团发展滞后。
随着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基于地缘的生活形态、文化系统以及人际交往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急需新的文化和社会交往活动替代以往的村庄文化。
统计数据显示,居住方式的改变使参与文化活动、社会交往以及从事公益服务的意愿大大增强。
有84.7%的新社区居民愿意成为志愿者。
但新社区公益组织和社团发展滞后,社区组织的参与率仅为22.3%。
河南省已入住新型农村社区调查报告
河南省已入住新型农村社区调查报告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河南省已入住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人口流失、基础设施不完善和社区管理薄弱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人才引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社区管理等。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成为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
作为河南省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河南省已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调查,了解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省已入住新型农村社区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社区居民和社区管理者。
问卷内容涵盖了社区居民的住宅情况、基础设施设施、社区管理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大部分社区居民表示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态势持乐观态度,认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和服务设施。
2. 人口流失问题仍然存在尽管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一些农民返乡创业,但人口流失问题仍然存在。
调查发现,部分年轻人更愿意留在城市工作,这导致了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流失,也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3.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在调查中,许多社区居民提到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社区缺乏娱乐设施、医疗机构和教育资源等。
对此,社区居民普遍认为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4. 社区管理需要加强调查显示,一些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薄弱,存在治安问题和社区秩序混乱的情况。
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的不满意度较高,普遍认为社区管理需要加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建议基于调查结果,针对河南省已入住的新型农村社区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人才引进为解决人口流失问题,河南省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包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优惠政策等。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起点、问题与应对策略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起点、问题与应对策略【摘要】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展开,分析了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起点、存在的问题、重点问题和应对策略。
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未来展望和总结建议。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农村振兴和现代化目标。
【关键词】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逻辑起点、问题、应对策略、重要性、未来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村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各地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涉及到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为了推动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品质。
只有通过合理规划和持续投入,才能够实现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无法低估。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1.2 当前面临的问题目前,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
传统的农村社区结构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大部分村庄仍然保持着原始的自然村组结构,缺乏规划和管理,社区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下。
随着农村人口的外流和老龄化加剧,农村社区人口结构失衡,缺乏年轻人力量和活力。
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
农村社区缺乏有效的社区管理机制和公共参与,社区自治意识薄弱,社会治理水平不高。
种种问题综合作用,导致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亟需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解决。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多样需求调查与分析
依据河南省委省政府提 出的 “ 积极稳 妥推进新 型农村社 区建 效问卷9 0 3 份 ,回收有效率为9 0 . 3 %。调查 问卷 的问题设置涵盖农 设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2 0 1 1 年 ,河南各市 、县 已经 民的基本家庭 、农业生产 、 日常生活 、教育就业 、医疗保健 、社
河南新型农村社 区居 民多样需 求调查与分析
张 彤 曹 卓 王 娇
河南 师范大 学
【 摘 要】 改革开放 以来 ,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的 飞速发展 , 城乡 一体化建设的条件 已经成熟。2 0 0 6 年1 0 月召开的 中国共产党十六
届 六 中全会正式提 出: “ 全 面开展城 市社 区建设 ,积极 推进农村社 区建设 ,健全新型社 区管理和服务机制 ,把社 区建设 成为管理有
的 多样特征 ,从 而提 出有效、可持 续满足农 民需求的建议 。
【 关键词 】 河南;农村社 区;多样需求
引 言
一
、
状 况实证 性研究较 少 ,尤其 缺少大 量一手数 据 的支 持 。针 对 当
我 国 的经 济社 会发展 ,尤其 是城市 与农村 间 的发 展很不 平 前 的研究现状 ,本文通过对河南某些社 区进行实地调查和统计分 衡 。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 ,经济发展缓慢 ,城乡 析 ,得 出农 民对社 区公共服务的需求 特征及农 民的多样需求期望
用 ,农 民从传统 的农 村生活 方式转变 为现代 的城镇社 区生活 方 息 ;3 0 . 6 %的人 也关注 了农业信贷。而劳动能力较弱 的老年 人 ,
河南省集中居住农民福利变化研究——以新乡市祥和社区为例的开题报告
河南省集中居住农民福利变化研究——以新乡市祥和社区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群体逐渐增多。
其中,集中居住是农民工经常采取的居住方式之一。
在此背景下,探究集中居住农民的福利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河南省新乡市祥和社区是一个以集中居住的农民工为主的社区,该社区的群众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与其他社区相比较为落后,虽然政府部门对该社区进行了一些财力和精力投入,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农民工社保、子女教育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将以祥和社区为例,探究河南省集中居住农民福利变化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为农民在城市中改善生活、促进城市化进程提供指导意见。
二、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河南省集中居住农民福利变化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具体问题包括:1. 河南省集中居住农民的教育、医疗、社保等福利现状如何?2. 集中居住农民福利变化背后的政策、环境、社会对策等因素是什么?3. 河南省集中居住农民福利变化的现状如何影响社会和政府对河南省农民工的关注?4. 如何提高河南省集中居住农民福利水平,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如下:1.文献资料法深入阅读相关文献、报告,理解国家和河南省相关政策和制度,对研究对象的背景做到充分了解和把握。
2.问卷调查法采用祥和社区集中居住农民作为调研对象,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以及对福利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3.深度访谈法对于祥和社区的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学者等有代表性的人士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集中居住农民福利变化的认识和看法。
四、论文结构本研究论文结构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等内容。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国内外关于河南省集中居住农民福利变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研究问题,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路径。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起点高、马力大、后劲足
块
—
新农 村
Lo n g h e b an k ua
i 设 l I
为每户 分配了 一间门面 房 , 既可以 出租杂 物 , 又可 以营 后 , 成功 申报 了 陈南社 区 、 梁北社 区等综 合整 治试点项
业 出租 。 三、 规划先行 。 解决社 区如何建 设问题
将全部 完成 。
四、 创新 办法 。 解 决土地从哪里来 的问题 。
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 吸 引房地 产开发 、 工程设计 、 土建 施工等 单位参 与新型农 村社 区建设 ; 通过 开展 “ 干企 帮
、 村企联建等形式 , 企业拿钱建社区 , 腾出的部分 河 南新 型农村社 区建设主要采取了 “ 先建 后拆” 的 干村” 模式 。 为解决社区建设用地 问题 , 各地积极探 索 , 灵活运 土地供企业发展使 用 ; 农 村社 区项 目与城 市建设项 目捆 实现 开发 商资本 “ 下 乡支农 、 进 城获 利 ” 。2 0 1 1 作, 多渠道提 供土地来源 。 一是盘活存量 。 在 社区建设 中 绑运 作 ,
配套 、 住宅和建 筑 、 景观 与环境等 方面提 出 了科 学合 理 的规划 建设标 准 。如 《 标 准》 规定 了新 型农村社 区 的规 模, 人 口规模 6 0 0 1 ~1 0 0 0 0 人 为特 大型社 区 、 人 口规模 4 0 0 1 —6 0 0 0人为大 型社 区 、人 口规模 2 0 0 1 — 4 0 0 0人为
各地编 制的社区规划 由省里集 中评审 ,确保 5 0 年 不落 各地通 过实施 该项政 策 , 实行 人 随地 走 、 先用后销 等办 后。 新型农村社区本着 一代人建 设 、 几代人居住 的原则 , 法, 破解新 型农村社 区建 设用地不足 的问题 。如 漯河市 规划设计 一步到位 , 外观上注 重特 色 , 设施 上注 重完善 , 研究制定了《 新 型农村社 区建设人地挂钩 实施 办法》 , 有 格调上注 重新 颖 , 打 造百年社区 。 舞钢 市张庄 中心社区 , 请著名设计院 设计 , 白墙黛瓦 , 亦 古亦今 , 与青 山绿水融 为一体 , 被称 为新豫派风格 , 成 为火爆 的乡村旅游点 。 省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河南省为例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河南省为例作者:郭汝,朱颖帆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郭汝1,朱颖帆2(1.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36;2.郑州市建筑设计院,郑州450052)摘要:河南省在全国首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全省各地以不同举措广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以河南省为例,对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共性及个性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分类;对策;河南省中图分类号:C9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5-1244-06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5.054收稿日期:2014-05-29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2013B046);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22102310623)作者简介:郭汝(1981-),男,河南平顶山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村镇规划及城市更新研究,(电话)13323750688(电子信箱)whdxgr@163.com。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这是第一次在党中央的文件中使用“农村社区”一词,也反映了党中央关于农村建设政策的连续性。
截至2012年底,河南省城镇化水平达到42.2%,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10多个百分点[1,2]。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及实践特点
me t h o d s , a n d s u mma r i z e d p r a c t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 , s u c h a s p o l i c y f i r s t , t r e a t — me n t i n a c c o r d a n c e wi t h l o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 s o c i a l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c l e a r g o a l s , s t e p b y s t e p a d v a n c e , S O
中 图分 类 号 :D4 2 2 . 6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1 0 0 4—3 2 6 8 ( 2 0 1 3 ) 0 4—0 1 7 9 —0 5
De v e l o p me n t Mo d e l s a nd Pr a c t i c a l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以及深化是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符合省情乡情村情以及民情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体现了现代城市化与传统农业文明的有机结合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河南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河 南农 业 科 学 , 2 0 1 3, 4 2 ( 4 ): 1 7 9 — 1 8 3 J o u r n a l o f He n a n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饶明奇;吴怀静;饶丹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卷),期】2015(031)003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促进城乡统筹具有重要作用.河南省是农村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本文重点分析河南省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饶明奇;吴怀静;饶丹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河南郑州450046;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1
【相关文献】
1.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年回顾与思考 [J], 刘阳
2.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夯实基础共筑梦想——对河南省校园足球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 郭蔚蔚
3.河南省矿产资源整合十年回顾与思考 [J], 张兴辽
4.河南省品种审定工作回顾、发展与思考 [J], 周新保;陈晓;宋新莉;程静
5.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回顾 [J], 王武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践及现实意义
政 区划变 化而虚 增城 市化人 1 3, : 我 国城 市化 率 只
有 3 6 . 1 0 %, 如 果把 1 . 4 5亿 农 民 工 也 剔 除 , 净城 镇化 指 数 只 有 2 5 . 2 4 %。 ① 由此可见, 河 南 省 在
个基本 的结 论是 : 城镇 化严 重滞 后 于工 业 化 。根 据河南 省工 信 厅 的研究 ,2 0 0 3年 河 南 工 业 化综
地、 山地 、 丘 陵分 别 占总 面 积 的 5 5 . 7 %、 2 6 . 6 %、 1 7 . 7 %, 城镇建 设 用 地 的腾 挪 空 间不 大 ; 二 是 资
j
{
村 发 展 的 最 终 归 途 。结 合 城 镇 化 发 展 的 一 般 规
律, 从河南 省 城镇 化 发 展 的现 实 可 能性 来 看 , 一
传统 城镇 体 系 的框 架 下 推 进 城 镇 化 难 度 很 大 。
具体 表现 在 : 一 是 土地 制 约 , 河 南 全 省 平原 和盆
新貌 ” 。农 民 向 往 的 生 活 方 式 遭 遇 困 境 。 ( 二) 加快河 南农 村城 镇化 的客观 必然 性 。
化趋 向 , 比如 , 把 进 城 务 工 经商 半 年 以上 的农 村 人 口也 统 计 为 城 镇 人 口 。 如 果 剔 除 1 . 4亿 因 行
从城镇 化 的 本 质 意 义 上 来 看 , 城 镇 化 首 先
领导下 的刘 庄 , 成 了 河 南 农 村 发 展 的 榜 样 和 标 杆 , 影 响和带 动 了 河南 农 村 的 几代 人 , 在 中 原 大 地 出现 了一 批 类 似 于 刘 庄 的 先 进 典 型 。 但 是 , 一 个 基 本 的事 实 是 , 大多数 的先进 典 型并 没有 像城 里人 一 样 , 享受 到 方 便 、 体面、 有尊 严 的生 活 ,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的青年在人 力资 源结构、 文化 素养 、 生活方式等方面均发生 了显著而积极 的变化 ; 社 区青年对新型农村有 着强烈 的认 同 感, 他们对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 带来生活的改善和收入 的增加等抱有 积极 的预期 ; 在社 区建设参与方面, 前期主要 集中在 宣 传发动 、 房屋 承建、 民主参政等方 面, 后期主要 集中在文化建设 、 行业( 角 色) 转型 、 高效农业等方 面; 不 同的参与渠道、 不同 的参与体制属性 、 不同的参 与主体 来源构成 了多样化的青年参与方式。基 于上述状况 , 加 大农村青年参与新型农村社 区建
2 0 1 3年 6月
J u n . , 2 01 3
【 青 少年研 究 】
新型 农村社 区建设对 青年 参 与的吸聚 效应研究
以河南省新型农村社 区为例
胡湘明 , 王 莹
( 河南省团校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2 )
摘
要: 调查表 明, 处于发展 中的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对青年参与有较 大的吸聚效应 ; 与传统 的农村 地 区相比 , 新型农村社
成部分和农村生产方式 的重要变革 ,新型农村社 区建 设从一开始就引起 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 其对社 会尤其 是对青年参与的吸聚效应为本研究关 注的焦 点。 新 型农 村 社 区 , 是 指打 破原 有 的村庄 界 限 , 将 两 个
或 两个 以上 的 自然 村或 行政 村 , 经过 统一 规 划 , 按 照统
社 会市 场学 范 畴 ,相类 似 的概念 有 “ 吸 纳 聚集效 应 ” 、
建房热潮 : 第一轮是在 2 0 世纪 8 O年代 , 表现为 由土坯 房 建半 砖 半坯 房 ( 即“ 里 生外 熟 型 ” 房) ; 第 二 轮是 在 2 0 世纪 9 0年代 , 表现为由半坯半砖房建砖 瓦房 ; 第三轮 是 在本 世纪 初 , 表现 为 由砖 瓦 房改 建砖 混房 。近年来 ,
采 用 的方 法 。
从 目前 河 南省 新 型农 村社 区建设 的现状 看 , 新 型 农 村社 区取 得 了明显 的社会 成效 [ 1 】 , 并 由此 对农 村青 年
盖、 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 化农村为城市 , 化农 民为产 业 工人 , 让 广大 农 民过 上城 市人 的生 活 。2 0 1 1 年 召开
的河南 省第 九次党 代会进 一 步将新 型城 镇 化引 领这 一 战略 上升 到理 论 层 面 , 高 度概 括 为 “ 两 不三 新 ” 的发 展
出务工收人增加等变化 , 农 民群众有了一定的资金积 累并开始走 向富裕 ,因此他们要求再次改善生活环境 和居住 条件 的愿 望 日益迫 切 。在农 民群 众 自发 探索 的
基 础上 ,部 分 省辖市 开始 有组 织 地启 动村 庄搬 迁 整合 工作 , 并将 其 作 为新 农 村建 设 的重 要 途径 。2 0 0 9年 以
第2 6 卷
第2 期
山 西 青 年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C o l l e g e f o r Yo u t h Ad mi n i s t r a t o r s
V0 1 . 2 6 No . 2
设的参与意识 的挖掘与培育 , 需要在 渠道利 用、 环境创设、 人 口流动机 制、 关注合理诉 求、 加 强组 织建设 并强化组 织功 能等
方 面做 好 工作 。
关键词 : 新型农村 ; 社 区建设 ; 青年参 与; 吸聚效应
中图分类号 : C 9 1 3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8 9 9 7 ( 2 0 1 3 ) 0 2 — 0 0 0 1 — 0 5
一
要求 , 在一定 的期 限内搬迁合并 , 统一建设新的居 民
来, 河南省委在调研各地合村并点 、 集 中建房做法的基 础上 , 将 各 地 开展 的 中心村 、 示 范村 、 农村 住 宅社 区等 建设模式归纳统称为“ 新型农村社区” , 并将其提升到 城 乡统筹 、 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高度 , 明确提出 要 以新型农村社 区为载体 ,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覆
住 房 和服 务设 施 , 统 一 规划 和调 整产 业布 局 , 形 成农 村
新 的居住模式 、 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 组建成新 的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9
作者简介 : 胡湘 明( 1 9 6 2 一) , 男, 湖南 临武人 , 河南省 团校教务主任 , 副教授 , 教育学硕士 。 王 莹( 1 9 8 3 一) , 女, 河南荥 阳人 , 河南省 团校教师 。
模式。
查和 案例化 调查 。 访 谈员 均为课 题组成 员, 有 丰富 的社会考 察经 验和 访谈 技能 ;访谈 区域 及人 员和 问卷 调查 区域 及人 员一 致; 访 谈 内容 同问卷 问题一 致 , 但 语 言多 采用 半结 构化 方式 ; 访谈 方式 采取重点访谈 和座谈会 相结合 的方式 。 此外 ,数 据模 型及史 料文 献分 析法 也是 本研 究所
随着 国家取 消农 业税 、 加 大支农 惠 农补 贴力 度 、 农 民外
“ 磁吸集聚效应” 等。吸聚效应反映出社会群体因某一 事物的 自 身特点而对其产生的关注和参与程度 ,其量
化 表征 与事 物 的诸 多特 点密 切相 关 ,带 有强 烈 的利 益 驱 使或 市场 化 导 向属性 。作 为城 镇化 进 程 中 的重 要 组
_
^பைடு நூலகம்-
— J
一
、
刖 置
农 民生产生活共同体( 也称为“ 中心村” ) 。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农 民的 自主性与政府的统筹
性 相统 一 的结果 。 改革 开放 以来 , 河南 省 曾 出现 过 三轮
( 一) 关 于新 型农村 社 区建 设及 其吸 聚效 应 吸聚 效 应 即 面 向社 会 所 展示 出 的吸 引力 水 平 , 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