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铜矿床、铁矿床、金矿床工业类型
矿床学铁、铜、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系别:地科专业:地质1201姓名:张闻翔学号:032120108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014年11月23日铜矿床主要工业类型1:斑岩铜矿含义及特征斑岩铜矿床通常是指与具有斑状结构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共生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和细脉状铜和钼—铜组分的富集体。
И.Г.帕夫洛娃提出了可以与其它内生矿床相区别的斑岩铜矿床10大特征:(1)具网状细脉浸染成矿特征;(2)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在有些矿床中为斑铜矿、硫砷铜矿和挥铜矿)和与其伴生的非金属矿物(石英、绢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高岭石类矿物等)的成分稳定;(3)铜的平均含量在原生矿石中比较低(0.3—0.8%),而在氧化矿石中明显较高(达1—1.5%),而钼在原生氧化矿石中的分布都比较均匀(0.005—0.05%),在这种情况下,矿石中铜与钼的比值变化很大,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铜、铜—金和铜—钼矿床;(4)矿化与以中性成分为主的斑岩侵入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以及少数偏酸性(花岗斑岩、和偏基性的侵入体(闪长斑岩)有空间联系;(5)矿化或直接发生在斑岩侵入体中,或发生在紧靠侵入体的外接触带围岩——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中;(6)矿体发育在广泛出现热液蚀变岩的地带,蚀变岩石为绢云母—石英质、黑云母—钾长石质、泥质以及青磐岩型交代岩;(7)根据金属元素出现最大值①和主要共生的非金属矿物②,可用如下顺序写出矿体和热液岩中稳定分带性;① Fe3+一Mo(Cu)一Cu(Mo)一Cu(Ag)一Fe2+(Au)一Pb一Zn一(Au、Ag);②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石英,蒙脱石,高岭土,青磐岩;(8)矿床储量巨大,可保障矿石的大规模采挖,成本低廉并有露天采矿的可能性;(9)与氧化作用有关的富矿的出现,形成了覆盖较贫原生矿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10)斑岩铜矿床形成于地槽褶皱区的不同发育阶段.既可随着地槽的岩浆作用在褶皱主期之前(在岛弧阶段)形成,又可在其后与造山阶段和活化阶段的斑岩侵入体和火山岩有关。
智利劳斯奎洛斯(Los Quilos)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中生代 以来 不 断西 移 的南 美板 块 与 向东 俯 冲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3 0 91—0
基 金 项 目 : 财政 部 海 外 风 险勘 探 基 金 项 目和 中色 地 科 高 新 技 术 研 发 项 目联 合 资 助 。 作 者 简 介 : 李 建 旭 (9 8) 男 , 南 人 , 级 工 程 师 , 士 研 究 生 , 事 境 外 矿 产 勘 探 开 发 。通 信 地 址 : 京 市 朝 阳 区 安 定 门外 北 苑 五 号 16 一 , 河 高 博 从 北
成 矿 空 间 。矿 物 组 成 主 要 为 斑 铜 矿 、 铜 矿 , 铜 矿 ; 矿 体 为 中 心 , 带 为 斑 铜 矿 一 辉 铜 矿 一 赤 辉 黄 以 内
铁 矿 , 侧 及 向深 部 为黄 铜 矿及 黄 铁 矿 。区 域 蚀 变 普 遍 , 赤 铁 矿 化 、 磐 岩 化 、 化 等 ; 铜 矿 化 外 有 青 钠 与
第 2 6卷 第 1 期 21 0 1年 3月 :58 8 —9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Vo . 6 NO 1 12 .
M a . 0 11 5 8 r 2 1 8 — 9
Co rbu i t olgy a d M i r lRe o c s Re e r h nti tons o Ge o n ne a s ur e s a c
关 于 曼陀 ( n o 型 铜 矿床 成 因 的认识 有 多 种 Ma t)
因 。有 些学 者视 其 为 铁 氧 化 物 铜 金 型 (OC 矿 ] I G) 床 ] 或是 I C 矿 床 的 地 表 浅 部 类 型[ , O G 。Sl— ii l te 为曼 陀 型矿 床 与 I G 矿床 有 相 似 的成 矿 环 o认 OC 境及 矿床 特征 , 其关 系 目前 还不 明确口 。 国 内学者 ( 景文 l 方 维萱 『 ¨ 、 泽琴Ⅲ ) 此类 矿 床 毛 _ 】 、 1 ]李 等 对
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梅笑冬摘要: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铜山的铜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的方向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找到最适合找寻铜矿资源、开采资源的主要方式,从而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与应用的质量。
因此,本文对于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合理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在矿产资源当中,铜矿可以说是其资源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全球的铜矿总储量已经超出了6亿吨,拥有最多的铜矿储量国家就是智利,占据着世界铜矿总储量的三分之一,这也为我国的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研究。
由于我国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使我国具有很多含量丰富的铜矿区,且铜矿资源的分布范围也非常广泛,这就需要我国对铜山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全面的探索与研究,为更多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有效的帮助。
1 铜山区域的总体构造铜陵-贵池断裂带介于江南地轴和淮阳古陆期间,其中以铜陵-贵池破裂为主,呈现出明显的北东向展开特征,其中包括近东西向、近北南向三组破裂。
根据断裂构造分析,铜山―神山地区被三条区域性主干构造所分割,其中北西侧分为长江扭曲断层破碎带,东侧为殷江―葛公断层,朝向南方呈北向东,北部近南北向;南西侧为吴田―王塥断层,呈北西西向伸展,错位约五公里,使得整个地块被切割成一个三角形,面积约一百五十余平方千米。
铜陵铜山铜矿的矿区是一座老矿山,从解放前夕开始进行地质工作,前后勘查工作经历了6个阶段。
故在矿山历史上逐步将各阶段勘查地区变为了铜山铜矿的各个矿段,即铜山矿段、前山矿段、前山南矿段、岩山吴矿段。
铜山铜矿矿区位于铜山弧形构造的转折处,姥山背斜的南翼,北山蓬向斜的深部。
在此弧形构造地段,为应力相对集中区,表现逆断层及正断层及其发育。
受其深大断裂控制作用,在其内构造总体表现为南东向突出的弧形构造特征,反映了该区域特有地质及构造特征。
iocg矿床
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李友枝周平唐金荣施俊法(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3)提要: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现的一种新矿床类型,它以其显著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多样化的矿物学、容矿岩石和局部地质背景等特征区别于其他矿床类型。
由于该类矿床规模大、品味高,近年来对其关注程度正日益加大,对其研究程度也在逐渐加深。
但是,对于该类矿床的研究而言,有着较多较为复杂的制约因素。
例如,成矿地质背景尚不明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等还存在较大的争论。
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总结国内外IOCG矿床的重要研究进展和成果,分别从矿床的基本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角度出发,进行较为系统而详尽的总结与阐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该类矿床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地质特征;矿床成因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超大型矿床的研究热潮。
在预期成矿类型之外“偶然”发现的奥林匹克坝铜-金-铀矿床,类型十分独特,曾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矿床,即“独生子”矿床。
然而,随着近年大量类似矿床的发现,以及对该类矿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矿床学家们发现,这些矿床构成了一个新的类型,且将其统称为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及有关矿床(英文多写为Iron oxide-Copper-Gold Deposits,通常缩写成IOCG矿床)。
该类型矿床一般规模大,品位较高。
代表性矿床还有:澳大利亚的欧内斯特亨利、智利的坎德拉里亚(中生代)和巴西的萨洛博。
目前,在国内已有众多学者关注该类型矿床[1-3]。
但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其成因和归类尚未统一,对其找矿标志也缺少系统总结。
笔者以国内外文献为基础,力图描述其主要特征,并总结其主要找矿标志,以引起国内勘查者的兴趣。
1 矿床基本特征1.1 矿床时空分布矿床可见于太古宙—上新世的岩石中,以形成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矿床较多。
氧化铁型铜-金(IOCG)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机理与找矿模型
中 图分 类 号 : 6 84 ; 6 85 P 1 .1 P 1 .1
1 问题 提 出
氧化 铁 型铜 一 金 (rn Oxd p e- od 简 I ieCo p r G l , o
称 I G) 床主 要指那 种 铁氧化 物 ( OC 矿 低钛磁 铁 矿和
铀和其 他金属 的供 给矛盾 有专 家认为 . 随着 氧化铁 型铜 一 金矿 床成 矿理 论模 型 的不 断完 善 和找矿 勘查
第3 5卷 第 6期
20 0 8年 1 2月
中
国
地
质 Vo -5. o. 源自3 N 6D e .2 08 c,0
GEo Lo GY N I CH I A N
氧化铁型铜一 【 G) 金 I OC 矿床 的地质特征 、 成 因机 理与 找 矿模 型
聂凤 军 1江 思 宏 1 路 彦 明
过 综合性 评述 .并且讨 论 了在一些 重要 成矿带 寻找 此类矿 床 的可行 性 许 德 如等 通 过对 海南 石碌 矿 】 床的研究 , 将其 确定 为氧化 铁型铜 一 金矿 床 聂风军 和路彦 明 为东 准 噶尔地 区的 老 山 口和乔 夏哈 拉 铁 一 一 矿床 与典 型 I 铜 金 OCG矿 床存 在 许 多相 似 之 处. 完全 可 以划 归 在 1 0CG矿 床之 列 尽 管 国 内许
“ 斑岩 型矿床 ” 等概念 相 比 “ 】 另外 . 随着传 统硫化
铁 型铜多金 属矿 床资 源储备 量急剧 减少 和 已有 老矿
山周边找 矿勘查 难度 的不断 增大 .人们 必须 寻找新 的矿床 类 型和 开拓 新 的找矿 领 域 , 而缓解 铜 、 、 进 金
收 稿 日期 :0 8 1 — 9 改 回 日期 :0 8 1 2 20— 1 1; 20 —1— 1
氧化铁型铜-金(IOCG)
和花岗岩所构成。相比之下,克朗克利铜-金矿化集 中区范围内的欧内斯-享利(ErnestHenry)、斯塔瑞 (Starra)和来特宁-柯里克(Lightning Creek)矿床均 与磁铁矿系列(I 型)闪长岩和碱性花岗岩有关。尽 管巴希萨洛博(Salobo)铜-金矿床与A-型花岗岩具 有密切成因联系, 但是人们怀疑在其深部可能存 在有二长岩、闪长岩或辉长岩侵入岩。大量研究结 果表明,辉长质、闪长质和二长质岩浆活动及相关 流体在氧化铁型铜-金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曾发挥过 重要作用。
2、 何谓氧化铁型铜-金(IOCG)矿床
自20 世纪70 年代起, 随着一系列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 领域的应用, 找矿勘查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功, 其最明显 的标志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一大批铜-金矿床。与此同 时,人们也开始注意到部分新发现矿床与传统铜-金矿床 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矿床包括:(1)1975 年在澳大利亚 南澳州发现的奥林匹克坝(Olympic Dam)铜-金-铀矿床; (2)1980 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找到的斯坦(Starra) 铜-金矿床; (3)1987 年在智利发现的拉坎德拉利亚 (LaCandelaria) 铜-金矿床;(4)1988 年在澳大利亚 南澳州找到的奥斯本(Osborne)铜-金矿床;(5)1991 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发现的欧内斯-享利(ErnestHenry)铜-金矿床;(6)1996 年在巴西找到的萨洛博 (Salobo)铜-金矿床。除了上述矿床之外,世界上与其 相类似的铜-金(或银、铌、稀土元素、铀、铋和钴)矿 床还有很多。
鉴于氧化铁型铜-金(IOCG)矿床无论在产出环 境和地质特征方面, 还是在形成机理上均具有多 样性和复杂性特点,因此,人们对其类型的划分尚 存在有不同的看法。这类铜-金矿床究竟是一种独 立的矿床类型还是其他类型矿床的变种? 尽管矿 床地质学家在上述问题上争议颇大,但是他们均认 为,将含有大量氧化铁(磁铁矿或赤铁矿)与含有 大量硫化铁(黄铁矿或磁黄铁矿)的铜-金矿床划 分开,对于重新认识金属矿床的形成机理和有效指 导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一般 来讲,单一铁矿床和含铜、金(或铀、铌、钴、铋、 银、铂族元素、稀土元素)铁矿床均属氧化型成矿 体系,其中单一铁矿床和氧化铁型铜-金矿床是这 一成矿体系的两个端元组分。
地学浮云起,自挂东南枝:IOCG
地学浮云起,⾃挂东南枝:IOCG地学浮云起,⾃挂东南枝:IOCG刘继顺2012-10-25IOCG矿床是英⽂Iron Oxide-Copper-Gold矿床的缩写,中⽂翻译为铁氧化物铜-⾦矿床或氧化铁铜-⾦矿床。
IOCG类矿床概念的产⽣直接发端于Olympic Dam矿床的发现。
1975年,澳⼤利亚西部矿业公司(WMC)在南澳,于新元古代沉积岩与早中元古代基底不整合⾯之下,发现了隐伏于300⽶以下的巨型的Olympic Dam⾓砾岩容矿的铁氧化物Cu-Au-U-REE-Ag矿床(⾚铁矿胶结的以红⾊花岗岩和碱性斑岩等为主的复杂⾓砾岩矿⽯)(Roberts和Hudson, 1983)。
Olympic Dam矿床的发现,完全出乎⼈们的预料,当时的勘探计划是要寻找盖层岩系中的层控铜矿床。
早期的勘探与研究者⼀度将容矿的热液⾓砾岩认为是沉积成因(Roberts和Hudson, 1983;Reeve等,1990)。
Meyer (1988)在“Ore deposits as guides to geologic history of the Earth”论⽂中,以“Ores in Alkalic Granites,Porphyries and Carbonatites”为题,将Olympic Dam矿床⾸次与Kiruna、Missouri、Palabora、⽩云鄂博等矿床联系起来,认为它们均是元古代的、以铁氧化物为主,受控于⾮造⼭A型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与碱性岩的铁氧化物多⾦属矿床,可能为⼀新类型的矿床(Olympic Dam-type)。
1992年,Hitzman等,在Precambrian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proterozoic iron oxide (Cu-U-Au-REE) deposits“⾸次提出元古代iron oxide (Cu-U-Au-REE) deposits即IOCG 矿床概念。
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是我国富含金矿的一个重要发现之一,该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义寺山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开采。
该金矿床是一个多金属矿床,包含金、铜、铅、锌、银、钼等多种金属矿物,其中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金、硫化金、金黄铁矿、镁黄铁矿、黄铁矿等为主,成分较为复杂,矿脉体为层状、带状、脉状等不规则形状,矿石性质优良,属于岩石中的高品位金矿。
小秦岭义寺山地区属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交界带,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岩石类型和矿床形成也是多样的。
该地区地质时代上属于中生代晚期,主要岩石类型为中酸性岩石和变质岩,其中以花岗岩、斑岩、角闪岩和石英岩等为主要岩性。
经过长期的变质、褶皱和断裂活动,使得矿床的形成受到了严重影响,不过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采,总体上可以归纳出以下的找矿特征。
1、控矿构造。
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具有较明显的构造控制特征,矿脉体多呈层状、带状和脉状等不规则形状,大致走向东北西南方向,与该地区南北向和东西向的断裂构造有关。
在矿床研究和找矿工作中,需要注重对该区域的断裂、褶皱、岩浆岩和变质程度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2、地质形态。
在找矿过程中,需要注意矿床的地质形态特征,矿床呈脉状、带状、散乱状分布,以断层、赋矿围岩破碎带、蚀变沟槽、蚀变带等地质体的局部挤压变形为主要的富矿体基础。
在采矿、勘探及分析工作中,需要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类型和富矿体的分布特征。
3、矿物组合。
在找矿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矿物组合特征,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中的含金矿物以硫化金和自然金为主,同时与铜、铅、锌、银、钼等多种金属矿物共存。
根据不同的矿物组合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物化探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勘探工作。
4、地球物理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在找矿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小秦岭义寺山地区的重力、电磁、磁力等勘探,可以为新矿床的发现和旧矿床的深部探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铁氧化物铜金矿床及其特征和分类
2. 2 矿床成因
由于 IOCG矿床在成矿环境 、成矿时代 、矿床类 型上的多样性 ,导致人们对其矿床成因难以形成统 一认识 ,争论的焦点是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物质来 源。
2005年以前 ,根据传统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 位素数据 ,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不同的成因模式 :一些 研究者根据稳定同位素和包裹体数据 ,提出了岩浆 热液模式 [ 9 ] ; B arton 和 Johnson[ 13 ] 系统归纳了岩浆 模式和非岩浆模式的异同 ,认为不同来源的流体会 产生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但他们倾向于采用 非岩浆模式 。2005年以来 ,通过采用一些新的研究 手段 ,已经能够比较有效地区分 IOCG矿床的流体 来源 。大量有关 IOCG矿床的 C - H - O - S稳定同 位素 、流体包裹体的卤族元素 - 稀有气体 - Sr - Cl 同位素和电气石 B 同位素数据 [ 14220 ]表明 ,不同地区 不同矿床具有不同的流体来源 ,既有岩浆成因也有 非岩浆成因 (非岩浆水包括地表或盆地来源水 、变 质水 ) ,既可能是某种端元流体参与成矿 ,也可能是 不同端元流体共同参与成矿 ,但大型 - 超大型矿床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多种端元组分的共同作用 。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哈尔孜热克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41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哈尔孜热克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邵 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新疆 喀什 844002)摘 要:塔什库尔干县哈尔孜热克铁铜铅锌多金属矿位于昆仑成矿省之中昆仑(中央地块)Fe-Cu-Pb-Zn-水晶-白云母-玉石-石棉Ⅵ级成矿带上。
本文结合实践,对区域及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剖析矿床成因,总结找矿标志。
认为古生界的接触变质作用对磁铁矿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为主要控矿因素。
铜矿体主要产于上石炭系角岩化粉砂岩及大理岩中,铁矿体主要产出部位为中酸性黑云母花岗岩与白色大理岩接触带中,矿床成因为矽卡岩型铜铁矿。
矿区直接找矿标志为地层及岩性组合标志+地表蚀变标志+构造破碎带+矿石及转石标志+物探标志。
关键词:哈尔孜热克铁铜铅锌多金属矿;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2-0041-2 收稿日期:2021-01作者简介:卲辉,男,生于1973年,安徽砀山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
1 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昆仑弧盆系(Ⅲ-2)莫什塔拉岛弧(Ⅲ-2-2)(见插图1)。
西昆仑造山带东西两侧分别以柯岗断裂带和康西瓦—瓦恰断裂带为界与塔里木板块及喀喇昆仑构造带相邻,内部大部分被加里东—印支期岩浆岩体所占据,岩浆侵入活动强烈。
区域上褶皱构造较紧闭,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特别是具有划界意义的区域性大断裂和深大断裂常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为区域成矿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区域上已发现的矿产有Fe、Cu、Au、Sb、Pb、Zn、黄铁矿等金属矿产和锂辉石、绿柱石、铌钽铁矿等稀有金属矿产,是西昆仑地区重要的找矿远景区之一[1]。
图1 大地构造分区图矿区位属于秦祁昆地层区的西昆仑地层分区,该构造单元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库浪那古岩群(Pt2K)、未分奥陶-志留系(O-S)、上石炭统未分(C2),和下白垩统下拉夫底群(K1X)。
西藏尼玛县江拉昂宗铜金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西藏尼玛县江拉昂宗铜金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矿区位于西藏班公错-怒江缝合带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南侧,成矿地质背景好,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出露的地层为下二叠统下拉组(P1X1)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大理岩夹紫红色砂质灰岩、板岩及薄层状至中厚层状生物灰岩与喜山期花岗岩(γ6)呈侵入接触。
铜金多金属矿主要赋存在花岗岩-大理岩接触带中,受接触破碎带控制。
矿床类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
矿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花岗岩与含矿花岗细晶岩的先后侵入等一系列复杂的地质作用,促使区内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富集、成矿。
本论文初步分析了该矿床的主要矿床地质特,大致归纳了找矿标志,为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侧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标签:铜金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申扎湖盆地区,以扎布耶茶卡—木纠错复背斜为主体,呈近东西向带状延伸,东宽西窄。
该地区北部、中部地层上古生界和中生界浅海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为主,色林错—班戈错地区第三陆相碎屑岩—磨拉石建造比较发育,永珠—仁错一带有下古生界变质岩及前震旦系结晶基底出露;北部为川巴—雄梅复式向斜,南部达瓦错—新吉一带白垩系及第三系断裂及岩浆活动微弱,除东段雄梅—更乃一带有铁多金属矿(化)点出露处,其余广大地区尚未发现内生矿产线索,中南部沿扎布耶茶卡—林纠错复背斜断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喜山期中酸性岩体分布广泛,永珠—仁错一带尚有基性、超基性岩体群连续出露。
该地区中南部为成矿有利地区,以铁、铬、镍及多金属为主。
1.1地层工作区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Ⅱ)、措勤申扎分区Ⅱ4,出露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地层。
1.2构造根据《西藏大地构造区划系统》,工作区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班嘎—倾多拉退化弧带。
展布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的北部边缘。
以下白垩统为代表,它广泛超覆于弧内沉积和上侏罗统及古生界残块之上。
沿带有较大规模燕山晚期I型或I—S过渡型花岗岩株和岩基发育,构造退化弧中酸性侵入岩带。
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找矿评价的主要地质标志
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找矿评价的主要地质标志施林道【摘要】文章对铜矿成因类型——斑岩型、层状(层控)型、沉积(岩)型、火山岩(海相与陆相)型、基性一超基性岩型、夕卡岩型、脉状型和风化残积型进行了简要描述.罗列了目前对各个类型铜矿产出的基本状貌及其成矿因素的主要认识,其中亦包括作者的工作经验和认识,如:斑岩铜矿的亚型特征;层状(层控)型与沉积(岩)型铜矿的成矿特点区分;中外层状(层控)型铜矿特征的异同对比;海相火山岩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各自的成因和成矿特征等,并以国外同类型大矿床为例,以供读者参考.【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3(004)005【总页数】10页(P465-474)【关键词】找矿评价;地质标志;成因类型;铜矿床【作者】施林道【作者单位】北京西蒙矿产勘查公司,北京 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面对一大片地区,什么样的地质背景适合寻找何种类型铜矿?矿业公司所掌控的面积有限的探矿权区,其区内及近区外围的地质特点,适宜存在何种类型铜矿?成矿前景评估如何?在探矿权区内的勘查工作如何有针对性地着手和布控(避免单纯追逐物、化探异常,忽略地质控矿条件打钻),这些都需要有铜矿类型的成矿地质标志给予指导。
1 斑岩型斑岩铜矿是铜矿中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铜矿体产于中酸性的浅成侵入岩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斑岩)中或岩体的边部;也有的铜矿体产在岩体边缘内外侧或矿体延伸到围岩中,甚至以在围岩中成矿为主。
围岩为砂质、硅酸盐质岩类,如砂岩、页岩、片岩等。
从岩体到围岩常产生容矿和近矿岩石的蚀变分带(由岩体内向围岩):石英核—钾化带(以钾长石为主)—硅化带—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
硅化带和绢云母化带常局部或全部重叠呈绢英岩化带。
青磐岩化蚀变带由绿泥石、绿帘石、石英、方解石、黄铁矿等矿物混杂组成。
铜矿化主要产于绢英岩化带中,局部也延及于钾化带中。
蚀变分带标志着形成蚀变的温度由高温向中低温的变化系列,铜矿化主要产生于中温阶段,矿石的主要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和少量辉钼矿,以细脉状和浸染状构成矿石。
氧化铁型铜_金_IOCG_矿床的地质特征_成因机理与找矿模型
Á Â Á
1075
州 找 到 的 奥 斯 本 (Osborne ) 铜 - 金 矿 床 ;(5)1991 年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发现的欧内斯 - 享利 (Ernest-
Henry )铜 - 金矿床 ;(6)1996 年在巴西找到的萨洛博
(Salobo )铜- 金矿床 ( 图 1)。 除了上述矿床之外 , 世 铋和钴 )) 矿床还有很多 , 例如 , 澳大利亚的阿卡帕利
()*+,-. /0+ (=AB:;< E>0::0 T->-U
!
$
9:;<=> ?<;:*
! KL
! RS
$%
$8
MN0)0AB:O0
$
XY ‘ ‘
$7’
EZ< /-0;;<
&
$8
a0;>B b<:c< E0)BAB
D7 8
$%8 $
e0 f0;c<)0:-0 f:-=>0)-;B EB==<pB
123456
[\5]^_ ghH no
Gd_G ! k3l m
qXGr5iq!
注 : ①尽 管 在 中 国 白 云 鄂 博 铁-铌-稀 土 元 素 矿 床 中 尚 未 找 到 具 有 工 业 价 值 的 铜 和 金 矿 体 , 但是由于铌和稀土矿体产出规模巨大 , 并且 与 奥 林 匹 克 坝 矿 床 存 在 许 多 相 似 之 处 , 因 此 , 许多学者建议将其划归为氧化铁型铜 - 金矿床 。 该矿床的矿石量为 16 亿 t , 铁 、 铌和稀 土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35% 、0.13% 和 6% ; ② 除铁和铜外 ,U3O8 和 REO 的平均含 量 分 别 为 0.33% 和 0.24% ~0.45% ; ③ 除 铜 外 , 金 、 银 、 铀 、 铂 族 和 稀 土 元 素 亦 可 作 为 伴 生 组 分 回 收 ;④ 表中数据主要引自 Corriveau[1]和 Cox and Singer [2]。
铜、金、钼、铅、锌矿床主要类型以及找矿标志
铜、金、钼、铅、锌矿床主要类型以及找矿标志。
(附铜、铅、锌、钼、金主要金属矿物特征及鉴定方法)目录一、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标志(一)斑岩铜矿床(二)矽卡岩型铜矿床(三)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床(四)脉状铜矿床(五)沉积型铜矿床二、金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一)砂金矿床(二)含金石英脉矿床(三)火山岩、次火山岩金矿床(四)含金砾岩型金矿床(五)铁帽型金矿床(六)卡林型金矿床三、钼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一)斑岩型钼矿床(二)矽卡岩型钼矿床(三)石英脉型钼矿床四、铅锌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一)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二)碳酸盐岩层控制铅锌矿床(三)热液脉状铅锌矿床(四)黄铁矿型铅锌矿床一、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标识铜的主要矿物:自然界中含铜矿物的有170种,但最常见的有:自然铜、黄铜矿、斑铜矿、铜蓝、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黑铜矿、胆矾等等。
还有黝铜矿、砷黝铜矿、硫砷铜矿。
(一)斑岩铜矿是目前世界铜矿中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其特点是:规模大、埋藏浅、品位低一硫化矿石为主,易采易选,金属回收率高。
因而成为备受重视的重要的铜矿资源。
在我国斑岩铜矿储量居第一。
与斑岩铜矿成矿作用有关的主要是陆相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有关的侵入岩主要是属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浅成和超浅成相岩石。
如石英二长斑岩。
石英闪长斑岩等。
围岩蚀变具分带性。
由外向内为青盘岩化带、泥化带、绢英岩化带(有人称千枚岩化带),中心为钾长石化带。
铜矿化主要是在绢英岩化带和钾长石化带。
矿体主要产于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中。
矿体常受侵入体的形态和产状以及环带状裂隙等所控制。
铜矿化以细脉侵染状矿石为特征。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
矿石品位较低,一般为0.4—0.8%,高者达1%以上,但次生富集带可达1—2%。
伴生元素有金和钼等。
斑岩铜矿模式有:石英—二长石模式、闪长岩模式、正长岩模式。
找矿标志:1.寻找母岩和围岩:花岗闪长斑岩、钠长斑岩、二长斑岩是重要的成矿母岩。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克朗克里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克朗克里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李伟;曾敏【摘要】克里克朗铜(金)矿床位于芒特—艾萨构造窗内旺加及匡比—马布的交汇部位,地处世界著名的铜—铅锌—银—金成矿带上.矿区主要出露中元古界的Soldier Cap群及Mary Kathleen群,多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使得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位于矿区中部的F4~F11控制着矿(化)体的产出.矿(化)体多赋存于花岗岩断裂带及构造破碎带中,断裂为含矿热液提供运移通道,同时萃取早期岩体中的成矿元素在上部断裂带内富化成矿,形成构造热液型铜(金)矿床.通过对矿区内进行物探试验,发现磁法找矿效果良好,确定位于矿区中—东部的M-01及M-03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断裂构造、磁异常及围岩蚀变地段是有利的找矿标志,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认识区内具有相似成矿背景矿段的找矿思路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期刊名称】《有色金属(矿山部分)》【年(卷),期】2017(069)006【总页数】6页(P30-34,77)【关键词】铜(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构造控矿;澳大利亚【作者】李伟;曾敏【作者单位】云南铜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昆明650051;云南铜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克朗克里铜金矿区总体位于世界著名的芒特—艾萨(Mount Isa)构造窗内,地处东部褶皱带内次级构造单元旺加(Wonga)和匡比—马布(Qumaby-Malbon)的交接部位[1-3]。
区内主要出露元古界古老地层,构造发育,变形变质作用强烈且岩浆活动频繁。
复杂的地质背景使得区域发育多种矿床类型,是世界著名的铜—铅—锌—银—金成矿带。
矿区周边发育了数个大型超大型铜、铅锌银及铀矿床[4],前人多对芒特—艾萨铅锌矿[5]、世纪铅锌银矿[6-7]、Ernest Henry铜矿[8]及Mary Kathleen铀矿[9-10]等进行了大量论述,而由于克朗克里矿床矿床规模总体较小且矿化不均匀,投入工作少,地质程度低。
铁多金属矿找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多金属矿找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黑龙江牡丹江 157021摘要:本次主要针对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山地区的铁矿线索进行研究,本区处于佳木斯—兴凯地块—麻山古陆核,处于佳木斯隆起成矿带,结晶基底主要由上太古界麻山群和相伴的花岗岩组成。
区域内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
本次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总结分析,为以后找矿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1.成矿地质背景测区位于佳木斯—兴凯地块—麻山古陆核。
处于佳木斯隆起成矿带,早前寒武纪受变质沉积—混合岩化改造的铁、金和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该成矿系列矿床、矿点较多,有大盘道铁矿、寒葱沟铁矿、羊鼻山铁、钨矿床等。
2.区域地质特征2.1、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较为简单,主要有上太古界麻山群西麻山组、余庆组,中生界下白垩统穆棱组、上白垩统猴石沟组,新生界古近系古-始-渐新统虎林组、新近系中-上新统船底山组、第四系全新统低河漫滩堆积层。
2.1.1中生界中生界包括下白垩统穆棱组和上白垩统猴石沟组,主要分布在林口—龙爪公社一带,占整个图幅的30%。
其中以穆棱组为主。
2.1.2新生界新生界包括古近系古-始-渐新统虎林组、新近系中-上新统船底山组(N c)和第四系全新统低河漫滩堆积层,其中以第四系为主。
2.2、侵入岩区域侵入岩岩性较单一,分布于区域的西部,出露面积占整个图幅的25%。
主要岩性为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和新元古代花岗岩。
2.3、构造区域内构造发育,为麻山东西向构造带的一部分,主要以线性构造为主,其分布方向为北北西向、东西向和北东向,且以东西向和北东向为主。
(1)麻山东西向构造带由一系列近东西向(F6、F7、F11、F12)的冲断层组成,南北宽约20千米。
该带恰处麻山群构成的复背斜南翼,次一级褶曲极为发育, 9褶皱轴向、岩层片理、片麻理均东西向展布。
在西部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体中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
(2)北东向断裂带主要由F1、中三阳(F14)、西三阳(F3)压扭性断裂组成。
澳大利亚芒特艾萨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澳大利亚芒特艾萨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吴夏涛;曾敏【摘要】澳大利亚芒特艾萨矿床位于境内著名的芒特艾萨构造窗内的铁氧化物铜金(Iron oxide copper gold,IOCG)型铜矿床.结合该矿区地质、物化探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并详细讨论了矿区控矿因素、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表明:①矿区主要出露早—中元古界Tewinga群,断裂构造发育,变形变质作用强烈,矿体围岩蚀变强烈,钠化-钾化及铁矿化发育;②矿体多呈脉状产于方解石、方柱石脉内部及与围岩的接触部位;③矿体受地层岩性、构造及围岩蚀变等多重因素控制,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成矿条件与Mount Colin 区块一致,总体属Mount Colin铜金矿床的延伸;④结合矿床物化探成果分析,发现高磁、低阻且高Cu异常地段矿化最优,确定位于矿区中部的角闪片岩及其围岩接触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铜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前景【作者】吴夏涛;曾敏【作者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芒特艾萨铜矿位于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芒特艾萨构造窗内,大地构造位置总体位于芒特艾萨构造窗东部褶皱带的次级构造单元旺加(Wagon)亚区与西部褶皱带的卡尔卡杜思—依文成矿区的交接部位。
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变形变质作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复杂,角砾岩广泛发育[1-3]。
特殊的构造格局及丰富的物源条件为区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成矿条件,成矿作用多样,是世界著名的铜、金、银、铅矿等矿产资源产地[4-5]。
本研究在总结芒特艾萨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域物化探特征的基础上,对控矿因素及找矿前景进行探讨,供该矿区及外围铜矿找矿工作参考。
芒特艾萨铜矿矿区地层整体为一个轴向NNW的复式向斜构造,向斜西翼为前寒武系地层,东翼主要为古生界地层,中部为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与区域构造保持一致的芒特艾萨地块出露于古生代及新生代相对较新的地层中,构成较新的芒特艾萨构造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铁矿矿床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对其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铁矿矿床的形成及分类,包括沉积型、变质型和热液型等。
随后详细阐述了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如矿体产状、岩石组合和矿石矿物等。
本文还探讨了铁矿矿床的找矿标志,包括矿体周围的褶皱、断裂和矿石的颜色等特征。
常见的铁矿矿床类型包括磁铁矿、赤铁矿和铁矿石等,地质调查与勘探方法可以帮助寻找潜在的铁矿矿床。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提高找矿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铁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形成、分类、类型、地质调查、勘探方法、认识、应用。
1. 引言1.1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是矿床勘查与开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铁矿矿床主要包括磁铁矿、赤铁矿、铁闪锌矿等类型,其在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和共性。
通过对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勘查工作,提高勘查效率。
铁矿矿床的形成和分类是理解其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基础。
铁矿矿床主要形成于构造运动和热液活动作用下,根据其成因和矿石类型可以将其分类为热成矿型、沉积矿型、变质矿型等。
不同类型的铁矿矿床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可以为勘查提供重要线索。
常见的铁矿矿床类型包括矽质铁矿、碳酸盐岩型铁矿、超高温矿床等,它们在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地质调查和勘探方法在寻找铁矿矿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化学等多领域的技术手段,结合地质学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对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认识和应用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指导勘查工作,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提要: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现的一种新矿床类型,它以其显著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多样化的矿物学、容矿岩石和局部地质背景等特征区别于其他矿床类型。
由于该类矿床规模大、品味高,近年来对其关注程度正日益加大,对其研究程度也在逐渐加深。
但是,对于该类矿床的研究而言,有着较多较为复杂的制约因素。
例如,成矿地质背景尚不明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等还存在较大的争论。
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总结国内外IOCG矿床的重要研究进展和成果,分别从矿床的基本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角度出发,进行较为系统而详尽的总结与阐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该类矿床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地质特征;矿床成因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超大型矿床的研究热潮。
在预期成矿类型之外“偶然”发现的奥林匹克坝铜-金-铀矿床,类型十分独特,曾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矿床,即“独生子”矿床。
然而,随着近年大量类似矿床的发现,以及对该类矿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矿床学家们发现,这些矿床构成了一个新的类型,且将其统称为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及有关矿床(英文多写为Iron oxide-Copper-Gold Deposits,通常缩写成IOCG矿床)。
该类型矿床一般规模大,品位较高。
代表性矿床还有:澳大利亚的欧内斯特亨利、智利的坎德拉里亚(中生代)和巴西的萨洛博。
目前,在国内已有众多学者关注该类型矿床[1-3]。
但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其成因和归类尚未统一,对其找矿标志也缺少系统总结。
笔者以国内外文献为基础,力图描述其主要特征,并总结其主要找矿标志,以引起国内勘查者的兴趣。
1 矿床基本特征1.1 矿床时空分布矿床可见于太古宙—上新世的岩石中,以形成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矿床较多。
例如,巴西的萨洛博3A Cu(-Au-Mo-Ag)矿床,赋存在大陆环境形成的太古宙萨洛博群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里。
矿床形成压力和深度范围较大,产出深度从地下200m至9km,形成温度为低温到中温。
1.2 矿床形态与矿石矿物组合矿体产出形态复杂多样,从不规则状到板状、筒状和透镜状等均有呈现。
矿石含磁铁矿或赤铁矿,或二者兼有,比例一般达20%以上。
在以磁铁矿为主的矿床中,矿石矿物是黄铜矿;在以赤铁矿为主的矿床中,铜矿物以斑铜矿和蓝辉铜矿-久辉铜矿为主,且矿床含U,即沥青铀矿和钛铀矿。
磁铁矿或赤铁矿体中均有不规则分布的硫化物。
以赤铁矿为主的矿床有矿物分带现象:无矿赤铁矿-蓝辉铜-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
在所有矿床中,都有与黄铜矿伴生的黄铁矿。
矿石中一般都含碳酸盐矿物、石英、重晶石、萤石和磷灰石。
矿石中的伴生元素有Co、Mo、Ag、As、U。
1.2同位素数据与热液流体来源该类型矿床中的硫化物,δ34S为0~+4‰与-15‰~7‰,硫系混合来源。
奥林匹克坝矿床的δ34S 接近0,表明有硫酸盐-硫化物缓冲矿物(与硫化物一起沉积的重晶石或硬石膏)存在。
该类矿床的δ18O值变化不定,与其混合来源是一致的。
在有些矿床中,针对“成矿阶段”所做的计算δ18O和δ34S值,或者表示是岩浆源流体,或者表示流体与缓冲系统内热发生互相作用。
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Th为150°~500℃,盐度可达70wt%当量;而成矿阶段的流体温度较冷,Th为150°~450℃,盐度较低,为(10~30)wt%当量,成分变化不定,气体含量变化无常。
据称,奥林匹克坝矿床的流体,是酸性和基性源流体混合的结果。
有些矿床具有复杂的元素组合,且出现重晶石和萤石矿物组合,表明矿石是由两个以上不同来源热液流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 成矿模式IOCG成矿系统的所有模型,都需要有盐度较高、贫硫、相对氧化的流体,以解释系统中存在的丰富的铁氧化物和稀少的硫化物。
关于IOCG矿床成因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成矿物质是否来源于岩浆热液(图1,表1)。
关于某些或所有金属的“正岩浆”成因假说,目前研究结果不是将其归因于花岗岩,就是归因于其他火成岩[4-11],亦有归因于亲碱性的较基性岩浆的[12-13]。
其他的研究结果[14-15],支持早期提出的假说,认为以岩浆热液成因为主的高温深成矿石,由于发生了各种低温热液事件或低温表生事件,使其品位有所增高或降低。
岩浆模式涉及氧化的贫硫含金属卤水从同时期的岩浆中析出,此后的矿质沉淀受多种过程的驱动。
对岩浆流体源的具体情况有各种推断,包括原始钙碱性弧岩浆、澳大利亚和北美有争议的克拉通内或远弧环境(Distal ore settings)中的Ⅰ型或A型花岗岩、碳酸岩到强碱性岩浆。
流体源含有CO2是岩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不仅是因为在与矿化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中普遍存在CO2,而且还因为其在与IOCG系统推断深度相应的宽阔压力范围内对流体从岩浆中析出起控制作用。
还有人提出,CO2的存在可以影响硅酸盐熔融体与流体之间的碱质配分,有可能生成具高Na/K比值的卤水,这种卤水可能导致了存在于许多IOCG环境的广泛分布的钠质蚀变作用。
其他研究结果则认为,IOCG系统是一种以上的“非岩浆”成因热液流体的混合。
据称,奥林匹克坝、拉康德拉里亚、欧内斯特亨利和伊加拉佩湾等矿床的成矿作用属于这种类型。
G. Mark等[16]对欧内斯特亨利矿床的矿石,研究过岩浆源热液流体与变质热液流体之间的混合作用;D.W.Haynes等[16]针对奥林匹克坝矿床的矿石,研究过较热的深部循环热液流体或岩浆源热液流体,与较高盐度干盐湖水产生的热液流体间发生的持续不断和周期性的混合。
对奥林匹克坝矿床而言,根据稳定同位素、矿物共生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所作的解释,往往会含糊不清,不能确定较高温热液流体的来源,只能说它是岩浆成因的,或“深循环地壳水成因”的。
D.K.Huston等[18]和R.G.Skirrow [19]得出结论说,不同氧化状态的变质地层水,或与早期形成的赤铁矿或磁铁矿混合,或与之反应,产生了坦南特克里克矿田的Au-Cu-Bi矿床。
非岩浆模型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流体主要派生于地表或浅部盆地的模型,二是涉及在下地壳到中地壳变质环境中演化的流体的模型。
两类模型都需要能提供非岩浆氯化物的专属环境。
在前一类模型中,侵入体的主要作用是驱动非岩浆卤水的热对流。
流体的含盐性可能来自发生了蒸发的地表水(温暖、干旱环境),或来自循环水与先存蒸发盐沉积物的相互作用。
含盐性来自方柱石之类含Cl硅酸盐的可能性在克朗柯里矿区等环境中曾被考虑过,在那些环境中,与IOCG有关的热液活动被认为发生在中地壳深度。
变质模式不需要火成热源,尽管同期侵入体可能存在并且向流体提供了热量和组分(例如Fe、Cu)。
表1 IOCG系统不同成因模式对比[20]图1 IOCG矿床不同模式的流体路径和热液特征示意图特征综合描述见表1;箭头表示针对石英饱和岩石中不同流动路径预测的石英沉淀(形成石英脉),提供了一种关于流体流动的有用的一级近似指示(修编自[32-33])说到底,IOCG成因的主要问题在于,矿床究竟是通过岩浆与地幔或下地壳有直接联系(特别是对非常大的矿床而言),还是完全在地壳内部形成于巨大的热液系统,这些系统能有效地富集先前分散于大范围岩石内的金属。
对这一问题的答案目前仍在不确定性之中,这是由于缺少关键性数据,而获取这些数据则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3 找矿标志3.1 地质标志大量已知大型矿床的对比研究表明,含大型、超大型氧化铁-铜-金矿的成矿省,无法与只含小型矿床的成矿省区分开来。
这个结论与针对其他类型贱金属和贵金属矿床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不过,无论就“成矿省尺度”而论,还是就“矿床尺度”而言,某些重要的地质特征都不是独一无二的,这将有助于确定更可能含有巨型和世界级氧化铁-铜-金矿床的地质环境。
3.1.1 区域特征⑴有Cu或Cu-Au小矿点存在,呈脉状和不均匀的浸染状产出。
⑵有老硅铝壳存在,有一个或几个酸性和基性岩浆旋回、沉积旋回、变质旋回和变形旋回存在的证据。
⑶产有基性或中性火山岩或其变质岩。
⑷没有或只有少量还原性(含碳或硫化铁的)岩系产出。
⑸有区域性Na-Ca矿物蚀变(产有钠长石和两种以上的下列矿物:方柱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磁铁矿、赤铁矿、碳酸盐和榍石)。
⑹有穿插在Na-Ca蚀变岩中的A型或I型花岗岩或基性岩侵入体。
⑺在断层中普遍发生局部的Na-Ca或含水钾长石蚀变,断层有时沿走向延伸很长。
⑻蚀变岩石组合、或A型或I型花岗岩、或基性岩侵入体,未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或变质作用。
⑼如果有与A型或I型花岗岩或基性岩侵入体同时代的(未变形)火山岩存在,则在局部上会没有Na-Ca蚀变,而有含水钾蚀变(含赤铁矿尘的绢云母、碳酸盐、氧化硅和绿泥石)存在。
3.1.2 局部(近矿)特征⑴如果发生了Na-Ca蚀变,则会局部出现深粉色到红色钠长石和黑云母,或钾长石和黑云母,以及一两种下列矿物:绿泥石、绢云母、碳酸盐、方柱石、磁铁矿和赤铁矿;如果有与A型或I型花岗岩或基性侵入岩体同时代的火山岩存在,则会局部产生含水K蚀变和内嵌的及边缘的菱铁矿-赤铁矿-氧化硅脉。
⑵火山岩与其他岩石接触,例如,酸性火山岩(或其变质岩)与沉积岩接触,或火山岩与花岗岩接触。
⑶如果发生区域性Na-Ca蚀变,则表明有背斜或背形构造存在。
⑷如果有Na-Ca蚀变存在,则会出现富含长石的岩石或含Fe2+矿物的“含铁层”;如果有与A型或I型花岗岩同时代的火山岩存在,则会出现富长石的岩石。
3.2 蚀变标志⑴以赤铁矿为主的矿床有绢云母、绿泥石和碳酸盐内蚀变晕。
⑵以磁铁矿为主的矿床有钾长石和黑云母、或钠长石和黑云母、或绿泥石和黑云母内蚀变晕。
⑶局部产有阳起石、磁铁矿和石榴子石,一般产在以磁铁矿为主的矿床的矿体之下。
⑷碳酸盐矿物,如菱铁矿和方解石,一般呈脉状产在蚀变晕内。
⑸近矿蚀变叠覆在区域Na-Ca蚀变之上。
⑹在以赤铁矿为主的成矿系统中,含水K蚀变晕离矿体4 km左右;在以磁铁矿为主的矿床中,彼此相距较近。
3.3 矿物地球化学标志具有稳定矿物磷灰石、电气石、独居石和石榴子石。
矿石中含Fe、Cu、Co、Mo、Au、Ag、As,有时还含Bi、Te、Hg、U、Pb、Zn。
在非硫化物蚀变带,含Mn、Bi、P、LREE、F、K或Na、Ca、Ba、W、Th、Sn,但没有Nb和Zr。
3.4 地球物理标志由于IOCG矿床富含铁氧化物,常常缺失硫化物,而且蚀变范围广阔,因此,地球物理是寻找IOCG 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隐伏矿区,依磁场和重力场确定效果最好。
成矿区的磁场和重力效应明显,具有重力高。
矿床以中等到高幅度磁异常为标志。
找矿标志(如含水K蚀变)在地表有露头的矿区,使用放射性法找矿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