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硬件设施落后
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农村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农村小学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教学环境上,农村中小学校舍差。在学区合并以后,有的寄宿制中学仅仅有一栋教学楼而已,学生的住宿、就餐条件极差。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过低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缺乏,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学历层次偏低。调查显示,在农村小学教师中,有46.96%的人具有专科学历,本科学历12.81%,本科以上学历仅占0.2%;初中教师中,34.92%的人具有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的占0.2%;高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1.3%。[1]第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大部分学校教师队伍存在高度年轻化或老龄化问题。在农村中小学中,语文、数学教师还能基本满足需要,而像音乐、美术及综合实践这样的学科在学生看来可以说是一种奢求。第三,农村教师流失严重。农村教师流失的方式,一是通过考研离开学校二是从农村学校向县城学校流动,即农村教师进城。第四,农村代课教师还普遍存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给出的数据说,我国目前仍存在44.8万中小学代课教师。代课教师问题也暴露了我国农村教育的师资困境
三、农村教育脱离实际,没有满足农村的特点与要求(农村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脱离农村实际)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教育采用统一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标准化的客观的科学知识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使得农村教育离农村发展与农民需要越来越远,没有真切的联系农民实际,体现不出农村特色,更谈不上满足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配套要求。在教学中片面、机械地传授基础知识,以升学为目标,以灌输为手段,千校一面,忽视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劳动观念、动手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很少开设劳动
技能等课程,即使开设,也是形同虚设,教育知识的城市化取向严重排斥了农村生活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淳朴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其结果只能是为城市输送了少数精英,而对筛选下来的绝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基础教育并没有传授给他们在农村环境下生存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初中生回家务农的生存能力并不比小学毕业生强多少。同时,基础教育也没有为他们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业转移就业提供知识支撑,去城市就业机会也非常有限。
四、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教育规模萎缩
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认知世界的窗口,除了父母,就是村头的学校。那里可以捉迷藏、踢毽子、满校园里追跑,更可以通过课本、粉笔头,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如今的农村学校却凋敝了。在一些乡村学校,学生寥寥无几。更有甚者,校园荒草萋萋,教室屋檐群鸟栖息,原因之一,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为了使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城镇读书。原因之二,随着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越来越少,很多的农民进城务工,部分孩子跟随父母打工融进城市。原因之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部分家长,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家长关心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学生能不能尽早替家里分担经济上的困难,从而致使部分学生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