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病理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没,爸爸不不不不口腔组织病理学
名词解释.:
绞釉:釉柱内2/3弯曲绞绕,增加釉质的抗剪切强度,咀嚼时不易被劈裂。釉柱横纹: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um,纵剖面可见规律间隔的横纹,横纹之间的距离约为 4um,相当于釉基质每日形成的量。横纹处矿化程度稍低,故当牙轻度脱矿时横纹较明显。龈袋:又称为假性牙周袋,是牙槽骨尚无明显的吸收,牙槽骨高度并未丧失,仅仅是牙龈组织由于炎症性增生、肿大导致龈缘覆盖牙冠面形成的龈袋。骨上袋: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骨内袋: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的下方,牙槽嵴在袋的侧方,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主要由于牙槽骨发生垂直型骨吸收所致。咬合创伤:虽然可以引起牙周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并不能引起龈炎或牙周炎。一旦除去引起创伤的病因后,则牙周组织中的创伤性病理变化是可以恢复的。结合上皮:指龈沟上皮延续后附着于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固有牙槽骨:构成牙槽窝的内壁,与牙周膜相邻接。它是一层多孔的骨组织,亦称筛状板,牙周膜的血管力神经纤维穿过小孔进入骨髓腔中。穿通纤维: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的牙龈固有层称为穿通纤维或沙比纤维牙髓坏死:常是牙髓炎的自然结局,多数伴有细菌感染。牙髓坏疽:若牙髓坏死伴有腐败细菌的感染时,称为》
简答题:
1慢性龈炎的病因和病理变化。答:(病因)主要是口腔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引起的牙龈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局部刺激因素如牙垢、牙石、食物嵌塞及不良修复体等均可促进或加重龈炎的发生、发展。(病理变化)病变局限于游离龈、龈乳头及龈沟底附近。炎症局限在牙龈组织中,深部牙周膜及牙槽骨无破坏。
2.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的病因及病理变化。答:(病因)梭形杆菌及奋森螺旋体是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它们广泛存在于牙龈沟或牙周袋深部,为厌氧菌,但一般不致病。(病理变化)龈缘、龈乳头上皮及固有层坏死溃疡。病变表面为纤维素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形成的假膜,深部结缔组织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3.何谓龋病。答:是一种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细菌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牙体硬组织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崩溃,晚期形成缺损。
4.简述龋病的好发部位。答:龋病好发于牙面不易清洁的部位,如牙齿咬合面的窝沟点隙、邻面接触点下方、唇颊面牙颈部区等。
5.急性牙髓炎的病理变化。答:早期病变局限在受刺激部位相对应的牙髓组织,可见牙髓血管扩张、充血,浆液渗出,组织水肿。
6.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答: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穿釉质全层至牙表面。在窝沟处,釉柱从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成水平状。近牙表面1/3较直,而内2/3即近釉牙本质界处,常弯曲绞绕,特别是在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明显。增加釉质的抗剪切强度,咀嚼时不易被劈裂。
7.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答:牙髓内神经丰富。来自牙槽神经的分支,伴随血管自根尖进入牙髓,逐渐分成更细分支,并在多细胞层附近形成神经网,称为神经壁层。牙髓内的神经大多数是有髓神经,传导痛觉,少数为无髓神经,系交感神经,可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临床意义):1、形成功能;2、营养功能;3、感觉功能;4、防御功能。
8.简述牙周炎的发病机制。答:口腔细菌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但少量细菌的作用仍可由宿主的防御功能所控制,维持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保持牙周组织的健康。当某种或某些细菌成为优势菌,毒力增强,与宿主间失去平衡,便导致牙周炎的发生。
9.牙龈上皮、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答: 1、牙龈上皮:指覆盖在牙龈外表面的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皮层多为不全角化。上皮钉突多而细长,较深地插入固有层中,使上皮与深部固有层组织牢固的连接。2、龈沟上皮:是牙龈上皮越过龈缘,向内侧覆盖在龈沟外侧壁上的部分。该上皮无角化层,上皮钉突短而少。在龈沟底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龈沟上皮易破碎,由于龈沟内细菌及其毒素的刺激,上皮下方结缔组织中常见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3、结合上皮:是龈沟上皮延续后附着于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结合上皮在龈沟底处较厚,约有15-30层细胞,越向根方越薄。上皮细胞大多呈扁平状,其长轴与牙面平行,无角化,也无上皮钉突。
10.结合上皮和牙齿怎样结合的?答:是龈沟上皮延续后附着于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结合上皮在龈沟底处较厚,约有15-30层细胞,越向根方越薄。上皮细胞大多呈扁平状,其长轴与牙面平行,无角化,也无上皮钉突。11.牙龈固有层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功能如何? 答:有5组: 1、龈牙组:起自牙颈部牙骨质,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散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是牙龈纤维中最多的一组。主要是牵引牙龈与牙齿的紧密结合。2、牙槽龈组:起自牙槽嵴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展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中。它使牙龈与牙槽骨牢固贴附。3、环行组:位于游离龈中,呈环行排列。纤维较细,常于邻近的其他组胶原纤维束缠绕在一起。有助于游离龈贴近牙表面。4、牙骨膜组:起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突外侧皮质骨骨膜,进入牙槽突、前庭肌和口底。5、越隔组:仅见于牙邻面,位于两邻牙牙槽嵴的冠方。起于一牙结合上皮根方的牙骨质,呈水平方向越过牙槽嵴,止于邻牙相同部位。其功能是保持相邻两牙的接触,防止其分离。12.牙周膜中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功能如何?答:可把主纤维束分为五组。1、牙槽嵴组:起自牙槽嵴顶,向冠方呈放射状走行,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此组纤维主要分布于唇(颊)、舌(腭)侧,其功能是将牙齿向牙槽窝内牵引,防止牙齿向唇舌方向倾斜。2、水平组:位于牙槽嵴组的根方,从牙槽骨至牙骨质呈水平走向,环绕整个牙齿。其功能是对抗侧方力,保持牙齿直立。3、斜行组: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约呈45°斜行排列,附着于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附着于牙骨质的一端近根尖。其功能是将牙齿吊于牙槽窝内,将牙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分散到牙槽骨上。4、根尖组:此组纤维起自根尖部的牙骨质,呈放射状止于根尖周围的牙槽骨,其功能为固定根尖的位置,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神经。5、根间组:仅见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处牙槽间隔,呈放射状止于根分叉处的牙骨质,其功能是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