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
第五讲、数据分析一、数据的代表(一)、(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 x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注: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21 的平均数为x ,则①n ax ax ax ,,,21 的平均数为a x ; ②b x b x b x n +++,,,21 的平均数为x +b ; ③b ax b ax b ax n +++,,,21 的平均数为a x b +。
(2)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nf x f x f x x k k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 叫做权。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121n x x x nx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nf x f x f x x k k ++=2211,其中n f f f k =++ 21。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a x x +='。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
)'''(1'21n x x x n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21n x x x 叫做原数据,,',,','21n x x x 叫做新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1)。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湘教版
C.中位数
D.方差
3.一组数据的方差一定是().A.正数B.任意实数 c.负数 D.非负数 4.金华火腿闻名遐迩.某火腿公司有甲、乙、丙三台切割包装机,同时分装质量为500克的火腿心片.现从它们分装的火腿心片 中各随机抽取10盒,经称量并计算得到质量的方差如表所示,你认为包装质量最稳定的切割包装机是(). A.甲 B.乙c.丙D.不能确定 5.某地统计部门公布最近5年国民消费指数增长率分别为8.5%,9.2%,9.9%,10.2%,3.8%,业内人士评论说:“这五年消 费指数增长率之间相当平稳”,从统计角度看,“增长率之间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哪个数据比较小(). A.方差B.平均数c.众数D.中位数 6.在一次射击测试中,甲、乙、丙、丁的平均环数均相同,而方差分别为8.7,6.5,9.1,7.7,则这四人中,射击成绩最稳 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7.一次数学测试后,随机抽取九年级二班5名学生的成绩如下:78,85,91,98,98.关于这组数据的错.误说法是 ()....A.极差是20 B.众数是98
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归纳湘教版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一、知识点讲解:
1.平均数: (1)算术 平均数:一组数据中,有n个数据 x1 ,,则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为
8.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 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6.交流9.平均数、方差的三个运算性质 如果一组数据x1,x2,x3,„„,xn的平均数是x,方差是s。 2 那么(1)一组新数据x1+b,x2+b,x3+b,„„,xn+b的平均数是x+b,方差是s。 2 (2)一组新数据ax1,ax2,ax3,„„,axn 的平均数是ax,方差是as. 22 (3)一组新数据ax1+b,ax2+b,ax3+b,„„,axn+b的平均数是ax+b,方差是as.二、典型例题: 22 1.5名同学目测同一本教科书的宽度时,产生的误差如 下(单位:mm):2, 2, 1,1,0,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 A.4mmB.3mmc.5mmD.0mm 2.小伟五次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6分,78分,80分,85分,92分,李老师想了解小伟数学学习变化情况,则李老师最关 注小伟数学成绩的().A.平均数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数据分析是指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并用于支持决策和解决问题。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有一些核心的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
本文将对数据分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探索、数据建模和数据可视化等方面。
一、数据收集1. 数据来源: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包括调查问卷、传感器、日志文件、数据库等。
在数据收集阶段,需要明确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从数据源中获取数据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手动输入、自动化采集和数据抓取等。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格式和结构,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数据清洗1. 数据清洗的目的:数据清洗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修正,以去除错误、缺失和重复的数据,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清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可信度。
2. 数据清洗的步骤:数据清洗包括数据去重、数据填充、数据转换和异常值处理等步骤。
在数据清洗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数据探索1. 数据探索的目的:数据探索是指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关联等信息。
数据探索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为后续的数据建模和预测提供依据。
2. 数据探索的方法:数据探索包括描述性统计、数据可视化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
常用的数据探索工具包括Excel、Python的Pandas库和Tableau等。
在数据探索过程中,需要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可视化技巧,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信息。
四、数据建模1. 数据建模的目的:数据建模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或统计模型,对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
数据建模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解释数据中的关系和规律,为决策和问题解决提供支持。
2. 数据建模的方法:数据建模包括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等方法。
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0001
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 . (11大连)某农科院对甲、乙两种甜玉米各用10块相同条件的试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两个品种每公顷产量的两组数据,其方差分别为S 甲2= 0.002、S 乙2= 0.03,贝y ()A. 甲比乙的产量稳定B. 乙比甲的产量稳定【解析】【分析】方差是刻画波动大小的一个重要的数字.与平均数一样,仍采用样本的波动大小去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的方法,方差越小则波动越小,稳定性也越好 .【详解】因为S 甲=0.002<s 乙=0.03, 所以,甲比乙的产量稳定. 故选A【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方差 .解题关键点:理解方差意义2.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 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分析】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即可C.甲、乙的产量一样稳定【答案】A D .无法确定哪一品种的产量更稳定20名学生,他A . 85, 90【答案】B B . 85, 87.5C. 90, 85D . 95, 90【解析】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 10、11两个数, 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 故选B .85分;考点:1.众数;2.中位数3.某单位招考技术人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成绩,若小李笔试成绩为 80分,面试成绩为90分,则他的总成绩为(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6: 4记入总A . 84 分【答案】A【解析】 B . 85 分 C. 86 分D . 87 分80 — 10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含义4.在某次训练中,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各射击 本次训练,有如下结论:①s | s 乙 ;②s 甲10发子弹的成绩统计图如图所示,对于 s乙;③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稳定;④乙的射击成绩比甲稳定.由统计图可知正确的结论是(■ - ~ -厲=■ = = =■'I■■■ ■ n*.■… 八〉‘乍忍■- :T -~........... T ■■L-——jl b ----- -----——L ——-------------------.—— ------------ 卜I 」耳环$ 67輻m “匸【分析】从折线图中得出甲乙的射击成绩,再利用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由图中知,甲的成绩为 7, 7, 8, 9, 8, 9, 10, 9, 9, 9, 乙的成绩为8, 9,乙8, 10,乙9, 10, 7, 10,X 甲 = ( 7+7+8+9+8+9+10+9+9+9)十 10=8.5 X 乙 = ( 8+9+7+8+10+7+9+10+7+10) - 10=8.5甲的方差 S 甲 2=[2 ( 7-8.5) 2+2 X( 8-8.5) 2+ (10-8.5) 2+5 X( 9-8.5) 2] - 10=0.85 乙的方差 S 乙2=[3 ( 7-8.5) 2+2 X( 8-8.5) 2+2 X( 9-8.5) 2+3 X( 10-8.5) 2] - 10=1.45S 2甲 V S 2乙,•••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稳定;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 X 2,…x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S 2=~ [ ( x i - x ) 2+ ( x 2- x ) 2+…+ (X n -x ) 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 n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A .①③ 【答案】C【解析】 B .①④C.②③D .②④【详解】根据题意, 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90 — 84 (分)10II in■ ,■甲5.对于一组统计数据:1 , 1, 4, 1,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中位数是1 B .众数是1 C.平均数是1.5D .方差是1.6【答案】C 【解析】 【分析】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依次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1、1、1、3、4,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 A 选项正确; 众数是1 , B 选项正确;11134平均数为=2, C 选项错误;51方差为一X[ 1 - 2)2X 3+( 3- 2) 2+ (4 - 2) 2] = 1.6, D 选项正确;5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 方差的定义与计算公式.【分析】首先利用计算出前10次射击的平均数,再计算出方差,然后计算出再射击 和方差,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前 10 次平均数:(6X 3+7X 1+8X 2+9X 1+10X^10= 8, 方差:S^=丄[(6 - 8)2X 3+( 7 - 8) 2+ (8 - 8)2X 2+(9 - 8) 2+3 X( 10-8)2] = 2.6,101、 1、 1、 3、 10次相比,小明12次射击的成绩A .平均数变大,方差不变 C. 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大【答案】D 【解析】 B. 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D .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2次后的平均数6.小明参加射击比赛,10次射击的成绩如表:( )再射击 2 次后的平均数::(6X 3+7X 1+8X 2+9X 1 + 10X 3+7+312= 8, 方差:S^= —[( 6 - 8)2X 3+( 7 - 8) 2 X 2(8 - 8) 2X 2+(9 - 8) 2X 2+3 入 10- 8) 2]=-,123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 故选:D . 【点睛】1 - -S 2= — [ ( X 1- X ) 2+ (X 2 - X ) nA. 队员1【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先比较出 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稳定性,再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即可求出 答案. 【详解】解:因为队员1和2的方差最小,所以这俩人的成绩较稳定, 但队员2平均数最小,所以成绩好,即队员 2成绩好又发挥稳定.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 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 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8.为了解我市初三女生的体能状况,从某校初三的甲、乙两班中各抽取 分钟跳绳次数测试,测试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如果每分钟跳绳次数 么甲、乙两班的优秀率的关系是( )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和平均数,关键是掌握方差计算公式:7. 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 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 和方差S 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27名女生进行一> 105次的为优秀,那【解析】9. 一组数据3、2、1、2、2的众数,中位数,方差分别是:(【解析】 【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 【详解】122 23 平均数为:52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为: 中位数为:方差为: 故选:D【点睛】 本题考查了确定数据众数,中位数,方差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它们的定义和计算方 法.10.在5轮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0分,甲的成绩A .甲优V 乙优【答案】A C.甲优=乙优 D .无法比较【分析】根据中位数可得甲班优秀的人数最多有 13人,乙班优秀的人数最少有 14人,据此可得答案. 【详解:由表格可知,每班有 •••甲班的中位数是 104, •••甲班优秀的人数最多有 27人,则中位数是排序后第 14名学生的成绩,乙班的中位数是 106, 13人,乙班优秀的人数最少有 14人,••甲优v 乙优,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应用,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是解题的关键.A . 2, 1, 2【答案】DB . 3, 2, 0.2C. 2, 1 , 0.4D . 2, 2, 0.4将这组数据重新由小到大排列为:1、2、2、2、30.4B .甲优 >乙优方差是15,乙的成绩的方差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 C. 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 【详解】•.•乙的成绩方差V 甲成绩的方差,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 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2 4所以这组数据是:2, 2, 4, 8,则中位数是3.2•/ 2在这组数据中出现 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是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求出所有数据的和,然后除以数 据的总个数;据此先求得 X 的值,再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将中间的两个数求平均值即 可得到中位数,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2.某中学为了了解同学们平均每月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在某年级随机抽查了 学,结果如下表所示:B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D .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11. 若数据4, X , 2, 8,的平均数是 A . 3 和 2B . 2 和 3【答案】A【解析】 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是()C. 2 和 2D . 2 和 4【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 X 的值,【详解】 再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即可.•••数据2,X , 4, 8的平均数是4,•••这组数的平均数为2 X 4 84,解得:x=2;420名同5 出现了6 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故选 D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 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 多的数.答案】 D 解析】故选 D .14. 已知一组数据 a 2 , 4 2a , 6, 8 3a , 9,其中 a 为任意实数,若增加一个数据 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一定()A.减小B .不变 【答案】 A 【解析】【分析】 先把原来数据的平均数算出来,再把方差算出来,接着把增加数据 来,从而可以算出方差,再把两数进行比较可得到答案 . 【详解】这些同学平均每月阅读课外书籍本数的中位数和众数为A . 5, 5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间的两个数都是B .6,6( )C . 5, 6D .6,5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6;5.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要调查人们对 “低碳生活 ”的了解程度,宜采用普查方式 一组数据: 3, 4,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 若甲组数据的方差 A .B .C .D .稳定4,6,8,5 的众数和中位数都是 3 100%,随机事件的概率是 50% S 甲2=0.128,乙组数据的方差是 S 乙2=0.036,则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A 、B 、C 、D 、故不宜采取普查方式,故 A 选项错误; 8, 5的众数是4,中位数是4.5,故B 选项错误; 100%,随机事件的概率是 50%,故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由于涉及范围太广, 数据3, 4, 4, 6,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 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故D .不确定C 增大 5 以后的平均数算出a 2 4 2a 6 8 3a 9 25= ------- 5 石 5,(a 25)2 (4 5)2 (2a 6 5)2 (8 3a 5)2 (9 5)2增加数据 5后的平均数 a24 2a 68 3a95305 (平均数没变化),5增加数据 5后的方差=2 5)2(4 5)2 (2a 6 5)2(8 3a 5)2(9 5)2 (5 5)262 2比较S 2, S 发现两式子分子相同,因此 S 2> S (两个正数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 小), 故答案为A.【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基本概念,熟记方差的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比较增加数据后的 方差的变化,可分别求出原来的方差和改变数据后的方差,再进行比较 . 15.某校为了解同学们课外阅读名著的情况,在八年级随机抽查了 表所示: 20名学生,调查结果如 关于这20名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位数是10本的同学点70% 【答案】A B .平均数是10.25 C.众数是11 D .阅读量不低于10【解析】 【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 解:A 、把这20名周学课外阅读经典名著的本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则中位数是 10+ 11 10.5,故本选项错误; B 、C 、 平均数是:(8 X 3+9 X 3+10 X 4+11 X 6+12->20=10.25此选项不符合题意;众数是11,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 ,4 + 6 + 4 阅读量不低于10本的同学所占百分比为 _肓—X 100%=70%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原来数据的方差=s2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 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 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16.立定跳远是体育中考选考项目之一,体育课上老师记录了某同学的一组立定跳远成绩 如表: 则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众数是2.3C.中位数是2.5 【答案】B 【解析】 B .平均数是2.4 D .方差是0.01 【分析】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 指标;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 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 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详解】 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 2.4,众数是2.4,选项A 不符合题意; •••( 2.3+2.4+2.5+2.4+2.4) +5 =12+5 =2.4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4, •••选项B 符合题意. 17.下列关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 500米项目上获得金牌是必然事件 检测100只灯泡的质量情况适宜采用抽样调查 A .B . C.了解北京市人均月收入的大致情况,适宜采用全面普查 甲组数据的方差是 0.16,乙组数据的方差是 0.24,说明甲组数据的平均数大于乙组数D 据的平均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判断A ,根据调查事物的特点,可判断B ;根据调查事物的特点,可判断 C;根据方差的性质,可判断 D . 【详解】解:A 、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 500米项目上可能获得获得金牌,也可能不 获得金牌,是随机事件,故 A 说法不正确;B 、 灯泡的调查具有破坏性,只能适合抽样调查,故检测抽样调查,故B 符合题意;C 、 了解北京市人均月收入的大致情况,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C 说法错误;D 、 甲组数据的方差是 0.16,乙组数据的方差是 0.24,说明甲组数据的波动比乙组数据的波动小,不能说明平均数大于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 D 说法错误;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随机事件及方差,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 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 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 件.方差越小波动越小.18. 一组数据:1、2、2、3,若添加一个数据 2,则发生变化的统计量是 ( )B.中位数C.众数 D .方差【详解】解:A .原来数据的平均数是 2,添加数字2后平均数仍为2,故A 与要求不符;B. 原来数据的中位数是 2,添加数字2后中位数仍为2,故B 与要求不符;C. 原来数据的众数是 2,添加数字2后众数仍为2,故C 与要求不符;2 2 2D. 原来数据的方差=一2 (2 2)__ =-,2故方差发生了变化. 故选D .19. 某班统计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分与方差,计算完毕以后才发现有位同学的分数还 未登记,只好重新算一次.已知原平均分和原方差分别为100只灯泡的质量情况适宜采用A .平均数【答案】D 【解析】 42 2 2添加数字2后的方差=(1 2) 3 (22)(32)=^5s 2,新平均分和新方差分别【答案】 【解— 2为X1 , S1 ,若此同学的得分恰好为X,则()一 2 2 一 2 2A. X X1 , s S1B. X X1 , S S1— 2 2 — 2 2 C. X X1 , S S1 D. X X1 , s S1B【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计算比较即可.【详解】设这个班有n 个同学,数据分别是a i ,a 2,…a …,a , 第i 个同学没登录, 第一次计算时总分是(n-1) x ,、、, 1方差是 s 2= ----- [(a 1-x)2+…(a 1 -x)2+(a i+1-x)2+…+(a- x)2] n 1第二次计算时,x = n 1 x x =x ,n方差 S 12=1[(a 1-x)2+^ (a 1 -x)2+(a i - x)2+(a i+1- x)2+^ +(a- x)2]= —_-n n 故 s 2 s 2,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其计算方法. 20.如图是根据我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这七个整点时气温的中位 数和众数分别是()温度f 口 A403020100 A .中位数31,众数是22 C. 中位数是26,众数是2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即可判断.【详解】七个整点时数据为:22, 22, 23, 26, 28, 30, 31所以中位数为26,众数为22故选:C.【点睛】s 2, 2呂2$ 22 22 S0^ W 12^ im 时间B .中位数是22,众数是31D .中位数是22,众数是26此题考查中位数,众数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看懂图中数据。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数据分析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以支持决策和解决问题。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对数据分析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1.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来源: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如数据库、调查问卷、传感器、社交媒体等。
-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重复值等。
-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可分析的形式,如将文本数据转换为数值型数据。
2. 描述性统计- 中心趋势度量:包括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用于描述数据集的集中程度。
- 离散趋势度量:包括方差、标准差、极差等,用于描述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 分布形态度量:包括偏度、峰度等,用于描述数据集的分布形态。
3. 数据可视化- 直方图: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直观地看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 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观察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折线图:用于展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趋势,可以观察到数据的周期性和趋势性。
4. 探索性数据分析(EDA)- 单变量分析:对单个变量进行分析,包括变量的分布、离群值等。
- 双变量分析: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包括相关性、回归分析等。
- 多变量分析:对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
5. 假设检验与推断统计- 假设检验:用于判断样本数据是否代表总体数据,包括单样本检验、双样本检验等。
- 置信区间: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可以判断样本均值的可靠性。
- 方差分析:用于比较多个样本均值之间的差异,判断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6. 预测与建模- 回归分析:用于预测数值型变量,建立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
- 分类分析:用于预测分类变量,建立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
- 时间序列分析:用于预测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时间趋势模型。
7.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特征选择:选择对目标变量有影响的特征,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数据来获取有关特定问题的信息和洞察力的过程。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分析知识点总结:1. 数据收集和整理:- 数据源:了解数据的来源,包括数据库、调查问卷、传感器等。
- 数据采集方法:了解如何获取数据,包括手动输入、自动记录等。
- 数据清洗:处理数据中的错误、缺失值和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数据转换: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格式,如将日期格式转换为数值格式。
2. 数据探索:- 描述性统计:使用统计指标(如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 数据可视化:使用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展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 相关性分析: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
3. 数据分析方法:- 假设检验:用于验证关于总体参数的假设,如 t 检验、方差分析等。
- 回归分析:用于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预测和解释因变量。
- 聚类分析: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群组,以发现隐藏的模式和结构。
- 时间序列分析:用于分析时间相关的数据,预测未来的趋势和模式。
4. 数据可视化工具:- Excel: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 Tableau: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可创建交互式和动态的图表和仪表板。
- Python:流行的编程语言,有丰富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库(如NumPy、Pandas、Matplotlib)。
- R:专门用于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的编程语言,有丰富的扩展包(如ggplot2、dplyr)。
5. 数据质量和隐私:- 数据质量检查: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唯一性。
- 数据隐私保护:确保数据在收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6. 数据分析应用:- 市场调研:通过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趋势来指导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
- 金融风险管理: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模型建立来评估和管理金融风险。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处理和解释数据,以发现其中的模式、趋势和关联性,从而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数据分析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决策、优化运营、发现商机等。
以下是数据分析中常用的知识点:1. 数据收集和整理- 数据源:确定数据的来源,可以是数据库、文件、API接口等。
- 数据采集:使用工具或编程语言收集数据,如爬虫、API调用等。
- 数据清洗:处理数据中的缺失值、异常值、重复值等问题,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 数据转换: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合并、拆分等操作,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2. 数据探索和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均值、中位数)、离散程度(标准差、方差)、分布形态(偏度、峰度)等。
- 数据可视化:使用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关系等。
- 探索性数据分析(EDA):通过可视化和统计方法,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异常值、关联性等。
3. 数据预处理- 缺失值处理:根据情况选择填充、删除或插值等方法处理缺失值。
- 异常值处理:通过统计方法或领域知识判断并处理异常值,避免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特征选择:根据相关性、重要性等指标选择对分析任务有意义的特征。
- 特征缩放:对特征进行归一化或标准化,确保不同特征之间的量纲一致。
4. 数据建模和分析- 统计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对数据进行推断和预测。
- 机器学习: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分类、聚类、回归等任务,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 时间序列分析:针对时间相关的数据,使用ARIMA、指数平滑等方法进行分析和预测。
- 关联规则挖掘:发现数据中的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如购物篮分析、推荐系统等。
5. 数据可视化和报告- 数据仪表盘:使用可视化工具(如Tableau、Power BI等)创建仪表盘,展示数据指标和关键信息。
- 报告撰写:将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解释,以便非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数据,以发现其中的规律、趋势和关联性,从而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技能。
本文将对数据的分析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类型和特征1. 数值型数据:表示具体数值,可进行数学运算,如年龄、收入等。
2. 分类型数据:表示某种类别或状态,不可进行数学运算,如性别、职业等。
3. 有序型数据:表示具有一定顺序关系的数据,如学历的高低、产品的评分等。
4. 时间型数据:表示时间的数据,如日期、时间戳等。
5. 文本型数据:表示文字或字符串形式的数据,如评论、描述等。
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实验、采样等。
2. 数据源的选择: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如数据库、文件、API等。
3. 数据清洗:处理缺失值、异常值、重复值等问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转换: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单位转换等,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三、数据的探索性分析1. 描述统计分析:包括计数、求和、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用于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
2. 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图像等方式展示数据,如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以发现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异常情况。
3. 相关性分析: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等指标,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如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等。
4. 探索性数据分析:通过探索数据之间的关联、趋势和异常情况,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四、数据的建模和预测1. 数据建模:根据已有数据建立数学或统计模型,如线性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等。
2. 模型评估:通过指标如均方误差、准确率等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和预测能力。
3. 预测分析: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如销售预测、股票预测等。
五、数据的解释和呈现1. 数据解释:根据分析结果,对数据的特征、趋势和关联进行解释和说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
七年级数据分析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据分析知识点总结数据分析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分析数据的情况。
而在七年级的数学中,我们也开始了解和学习数据分析的知识。
本文将对七年级数据分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数据的来源:数据可以来自采集、观察、调查、统计等途径,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来源的数据特点及其弊端。
2.数据的表示方式:数据可以用图表、统计量等表示,我们需要学会使用各种图表和统计量。
3.数据的清理和筛选:收集来的数据可能存在错误、重复等问题,需要进行清理和筛选。
二、数据的描述数据的描述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1.数量特征:数据的数量特征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中位数等。
2.质量特征:数据的质量特征包括众数、方差、标准差、极差等。
三、概率概率是数据分析的基础,也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概率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个数,介于0~1之间。
2.样本空间和事件的概念:样本空间是指所有可能的结果组成的集合,事件是样本空间中的一个子集。
3.概率的计算:概率可以通过等可能原则、频率方法、古典概型等方法进行计算。
四、统计学统计学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1.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指通过样本推断总体参数。
2.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指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假设进行检验。
3.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是用来建立变量之间关系模型的工具。
以上就是本文对七年级数据分析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提高我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第二十章数据分析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目录一、数据的代表 (2)考向1:算数平均数 (2)考向2:加权平均数 (3)考向3:中位数 (5)考向4:众数 (6)二、数据的波动 (7)考向5:极差 (7)考向6:方差 (9)三、统计量的选择 (11)考向7:统计量的选择 (11)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一、数据的代表1、算术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公式:nx x x n +⋅⋅⋅++21 使用:当所给数据1x ,2x ,…,n x 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相同时,一般使用该公式计算平均数.2、加权平均数:若n 个数1x ,2x ,…,n x 的权分别是1w ,2w ,…,n w ,则n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使用:当所给数据1x ,2x ,…,n x 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权)不同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权的意义:权就是权重即数据的重要程度.常见的权:1)数值、2)百分数、3)比值、4)频数等。
3、组中值:(课本P128)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4、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意义:在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中,小于和大于它们的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用途:当一组数据中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量.6、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但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它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当数据中某些数据重复出现时,人们往往关心众数,但当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意义.※典型例题:考向1:算数平均数1、数据-1,0,1,2,3的平均数是( C )A .-1B .0C .1D .52、样本数据3、6、x 、4、2的平均数是5,则这个样本中x 的值是( B )A .5B .10C .13D .153、一组数据3,5,7,m ,n 的平均数是6,则m ,n 的平均数是( C )A .6B .7C .7.5D .154、若n 个数的平均数为p ,从这n 个数中去掉一个数q ,余下的数的平均数增加了2,则q 的值为( A )A .p-2n+2B .2p-nC .2p-n+2D .p-n+2思路点拨:n 个数的总和为np ,去掉q 后的总和为(n-1)(p+2),则q=np-(n-1)(p+2)=p-2n+2.故选A .5、已知两组数据x 1,x 2,…,x n 和y 1,y 2,…,y n 的平均数分别为2和-2,则x 1+3y 1,x 2+3y 2,…,x n +3y n 的平均数为( A )A .-4B .-2C .0D .2考向2:加权平均数6、如表是10支不同型号签字笔的相关信息,则这10支签字笔的平均价格是( C )A .1.4元B .1.5元C .1.6元D .1.7元7、对某校八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成绩记为1分,2分,3分,4分4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这些学生的平均分数是( C )A .2.2B .2.5C .2.95D .3.0思路点拨:参加体育测试的人数是:12÷30%=40(人),成绩是3分的人数是:40×42.5%=17(人),成绩是2分的人数是:40-3-17-12=8(人), 则平均分是:95.2404123172813=⨯+⨯+⨯+⨯(分) 8、为了调查某一路口某时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15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2天是142辆,2天是145辆,6天是156辆,5天是157辆,那么这15天通过该路口汽车平均辆数为( C )A .146B .150C .153D .16009、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用右面的条形图表示,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这50名学生这一天平均每人的课外作业时间为( B )A.0.6小时 B.0.9小时 C.1.0小时 D.1.5小时10、某学校举行理科(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综合能力比赛,四科的满分都为100分.甲、乙、丙三人四科的测试成绩如下表:综合成绩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测试成绩的1.2:1:1:0.8的比例计分,则综合成绩的第一名是( A )A.甲 B.乙 C.丙 D.不确定11、某班四个学习兴趣小组的学生分布如图①②,现通过对四个小组学生寒假期间所读课外书情况进行调查,并制成各小组读书情况的条形统计图③,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这四个小组平均每人读书的本数是( C )A.4 B.5 C.6 D.712、某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8.7环,则成绩为9环的人数是( D )A.1人 B.2人 C.3人 D.4人思路点拨:设成绩为9环的人数为x,则有7+8×3+9x+10×2=8.7×(1+3+x+2),解得x=4.故选D.13、下表中若平均数为2,则x等于( B )A.0 B.1 C.2 D.3考向3:中位数14、在数据1、3、5、5、7中,中位数是( C )A.3 B.4 C.5 D.715、六个数6、2、3、3、5、10的中位数为( B )A.3 B.4 C.5 D.616、已知一组数据:-1,x,1,2,0的平均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 A.1 B.0 C.-1 D.2思路点拨:∵-1,x,1,2,0的平均数是1,∴(-1+x+1+2+0)÷5=1,解得:x=3,将数据从小到大重新排列:-1,0,1,2,3最中间的那个数数是:1,∴中位数是:1.17、若四个数2,x,3,5的中位数为4,则有( C )A.x=4 B.x=6 C.x≥5 D.x≤5思路点拨: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1. 数据分析的定义:数据分析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清洗、转换和解释,以及应用统计和机器学习等方法,从中提取实用的信息、发现规律、做出决策的过程。
2. 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数据分析可以匡助我们了解现象暗地里的规律和趋势,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支持决策制定和业务优化,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3. 数据分析的步骤: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结果解释和决策支持。
二、数据采集与清洗1. 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网络爬虫、日志记录等多种方式。
2. 数据清洗的目的:去除重复数据、处理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去除噪声数据、转换数据格式等,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3. 数据清洗的技术:数据去重、缺失值处理(删除、插补、回归等)、异常值检测和处理、数据格式转换等。
三、数据转换与预处理1. 数据转换的目的: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形式,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归一化、数据离散化等。
2. 数据归一化的方法:包括最大-最小归一化、Z-Score归一化、小数定标标准化等,用于将不同量纲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尺度。
3. 数据离散化的方法:包括等宽离散化、等频离散化、基于聚类的离散化等,用于将连续型数据转换为离散型数据。
四、数据分析与建模1.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多种方法。
2.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判断统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用于描述数据的特征、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进行判断。
3. 机器学习方法: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用于构建模型、预测和分类等任务。
4. 数据挖掘方法:包括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分类与预测、异常检测等,用于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五、数据可视化与结果解释1. 数据可视化的目的:通过图表、图象等形式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形,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定义与目的: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将它们加以汇总、理解并消化,以求最大化地开发数据的功能,发挥数据的作用。
其目的是为了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从而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的行动。
数据类型:在数据分析中,所处理的数据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只能归入某一类而不能用数值进行测度,其中,表现为类别但不区分顺序的称为定类数据,如性别、品牌等;而表现为类别且区分顺序的称为定序数据,如学历、商品的质量等级等。
分析类型:在统计学领域,数据分析可以分为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和验证性数据分析。
其中,探索性数据分析侧重于在数据中发现新的特征,而验证性数据分析则侧重于对已有假设的证实或证伪。
分析方法: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交叉分析法、漏斗图分析法、矩阵分析法、综合评价分析法、5W1H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时间序列、方差分析等。
工具与软件:数据分析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和软件。
R语言是一种专门用于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的编程语言,具有丰富的统计函数和图表绘制能力。
Python也是一种流行的数据分析工具,具有广泛的第三方库和工具,如Pandas和Numpy。
此外,SAS是一款非常流行的商业化的数据分析软件,广泛应用于科研统计分析中。
应用案例:数据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市场调研分析中,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竞争品牌分布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潜力、竞争优势和定位策略。
在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中,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可以揭示用户的兴趣爱好、消费倾向和口碑传播效果,从而帮助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在金融风险分析中,通过对客户的信用评分、还款情况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银行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和还款能力,从而决定是否批准贷款申请。
数据分析课程知识点总结
数据分析课程知识点总结1. 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数据分析的目标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有用的信息。
数据分析可以用来揭示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从而帮助做出决策。
在数据分析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等内容。
2. 统计学基础统计学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它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数据。
在数据分析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概率论、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内容。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并做出准确的预测。
3. 数据收集和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这包括从各种来源获取数据,并将其整理成可分析的格式。
在数据分析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各种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整理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融合等内容。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处理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数据,并为后续的分析做好准备。
4.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数据分析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数据。
在数据分析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各种数据可视化方法和工具,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热力图等内容。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从而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更多的启发。
5. 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是数据分析中的前沿技术,它们能够帮助人们从大规模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关系。
在数据分析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内容。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应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为未来的数据分析工作做好准备。
6. 实际案例分析在数据分析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的数据分析问题。
这包括从真实数据中发现模式和关系,做出有价值的结论,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生将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总结来说,数据分析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包括统计学基础、数据收集和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内容。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一组数据:3,2,1,5,2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和2B.1和5C.2和2D.2和1答案:C分析:根据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可求得众数,将所给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是最中间位置的数据即可求得中位数.解:该组数据中2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将所给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2,2,3,5,最中间位置的数为2,所以中位数为2,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中位数、众数,熟练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是解答的关键.2、某校评选先进班集体,从“学习”、“卫生”、“纪律”、“活动参与”四个方面考核打分,各项满分均为100,所占比例如下表:,则该班四项综合得分(满分100)为()A.81.5B.82.5C.84D.86答案:B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可得.解:80×40%+90×25%+84×25%+70×10%=82.5(分)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定义.3、在一次素养比赛中,6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65分,65分,80分,85分,90分,90分,统计时误将一位学生的成绩65分记成了60分,则其中不受影响的统计量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答案:B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可知统计时误将一位学生的成绩65分记成了60分,平均数和方差都要变,可对A,D作出判断;同时众数也要变化,可对C作出判断;此时的中位数不变,可对B作出判断.解:∵6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65分,65分,80分,85分,90分,90分,统计时误将一位学生的成绩65分记成了60分,∴众数要变,故C不符合题意;平均数与每个数有关,因此平均数也要变,故A不符合题意;方差与每个数据有关,数据变了方差也要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中位数是82.5,不会变化,故B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众数等知识,掌握平均数、方差、中位数、众数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4、在一次15人参加的歌唱比赛中,预赛成绩各不同要取前8名参加决赛杨超越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15名选手成绩的()A.平均数B.众数C.方差D.中位数答案:D分析:15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8名的成绩,杨超越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决赛,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解:共有15名学生参加预赛,取前8名,所以杨超越需要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否进入前8,我们把所有同学的成绩按大小顺序排列,第8名的成绩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所以她知道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赛,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5、为考察两名实习工人的工作情况,质检部将他们工作第一周每天生产合格产品的个数整理成甲,乙两组数据,如下表:B.甲、乙的中位数相同C.甲的平均数小于乙的平均数D.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分析:分别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进行求解后进行判断即可得.甲:数据7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7,排序后最中间的数是7,所以中位数是7,x 甲=2+6+7+7+85=6, S 甲2=15×[(2−6)2+(6−6)2+(6−7)2+(6−7)2+(8−6)2]=4.4, 乙:数据8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8,排序后最中间的数是4,所以中位数是4,x 乙=2+3+4+8+85=5, S 乙2=15×[(2−5)2+(3−5)2+(4−5)2+(8−5)2+(8−5)2]=6.4, 所以只有D 选项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相关定义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一组数据为5,6,7,7,10,10,某同学在抄题的时候,误将其中的一个10抄成了16,那么该同学所抄的数据和原数据相比,不变的统计量是( )A .极差B .平均数C .中位数D .众数答案:C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判断即可解:将一组数据为5,6,7,7,10,10,中的一个10抄成了16,不影响找第3、4位的两个数,因此中位数不变,故选:C .小提示:考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各个统计量的意义是正确解答的前提.7、北京今年6月某日部分区县的高气温如下表:则这10个区县该日最高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解:在这一组数据中32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32;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这组数据中间位置的数是32、32,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2.故选:A.小提示: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8、二次根式√2x+4中的x的取值范围是()A.x<﹣2B.x≤﹣2C.x>﹣2D.x≥﹣2答案: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满足的条件是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答案.由题意,得2x+4≥0,解得x≥-2,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利用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9、若x1,x2,…,x10的平均数为a,x11,x12,…,x30的平均数为b,则x1,x2,…,x30的平均数为()A.12(a+b)B.130(a+b)C.13(a+2b)D.14(a+4b)答案:C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求解.因为x1,x2,…,x10的平均数为a,x11,x12,…,x30的平均数为b,根据平均数的定义,x1,x2,…,x30的平均数=10a+20b30=13(a+2b).小提示:本题考查平均数,掌握平均数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如果x1与x2的平均数是5,那x1−1与x2+5的平均数是()A.4B.5C.6D.7答案:D分析:根据x1与x2的平均数是5,求出x1+x2=10,再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答案.解:∵x1与x2的平均数是5,∴x1+x1=2×5=10,∴x1−1与x2+5的平均数是x1−1+x2+52=x1+x2+42=7,故选:D.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某地10家电商6月份的销售额如下表所示,销售额的中位数为 _______万元.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10家电商6月份的销售额为:1,2,2,2,2,3,3,3,11,11,∴中位数为第5个数和第6个数的平均数,即中位数为2+32=2.5(万元),所以答案是:2.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某校开展主题为《党在我心中》的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征集活动,从八年级5个班收集到的作品数量(单位:件)分别为50,40,30,70,60,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_.答案:50分析: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求法计算即可.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50+40+30+70+605=50,所以答案是:5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13、某公司欲招聘工人,对候选人进行三项测试:语言、创新、综合知识,并按测试得分3:3:4的比例确定测试总分,已知小王三项得分分别为88:72:50,则小王的招聘得分为 _____.答案:70.2分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小王的招聘得分为:88×310+72×410+50×310=70.2(分)故答案为70.2分小提示: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计算的前提.14、已知一组数据4,x,5,y,7,9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答案:5.5分析:先判断出x,y中至少有一个是5,再用平均数求出x+y=11,即可得出结论.∵一组数据4,x,5,y,7,9的众数为5,∴x,y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4,x,5,y,7,9的平均数为6,∴16(4+x+5+y+7+9)=6,∴x+y=11,∴x,y中一个是5,另一个是6,∴这组数为4,5,5,6,7,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2×(5+6)=5.5,故答案为5.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等概念,熟练掌握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概念、判断出x,y中至少有一个是5是解本题的关键.15、若四个数据4,5,x,6的平均数是5,那么x的值是________.答案:5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4+5+x+6)=5,解得:x=5.根据题意知14故答案为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构建方程解决问题.解答题16、新世纪百货茶江商都统计了30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统计图如图,根据统计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设营业员的月销售额为x(单位:万元),商场规定:当x<15时为不称职,当15≤x<20时为基本称职,当20≤x<25为称职,当x≥25时为优秀.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共有的人数为.(2)根据(1)中规定,所有称职以上(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平均数是多少?(写出计算平均数的解答过程)(3)为了调动营业员的工作积极性,决定制定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凡到达或超过这个标准的营业员将受到奖励.如果要使得称职以上(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有一半能获奖,你认为这个奖励标准应定月销售额为多少元合适?并简述其理由.答案:(1)21(2)中位数是22万元,平均数是225万元21(3)这个奖励标准应定月销售额为22万元合适,因为称职以上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是22万元,说明销售额达到和超过22万元的营业员占称职营业员的一半,正好使称职以上营业员有一半能获奖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即可求出称职、优秀层次营业员人数;(2)根据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意义解答即可;(3)如果要使得称职和优秀这两个层次的所有营业员的半数左右能获奖,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可以定为称职和优秀这两个层次销售额的中位数,因为中位数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1)由图可知营业员优秀人数为:2+1=3(人),称职人数为:5+4+3+3+3=18(人),所以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共有的人数为:18+3=21(人),所以答案是:21;(2)由(1)知称职以上的营业员人数为:21人所以,月销售额的中位数是第11人的销售额,即22万元,平均数是:(5×20+4×21+3×22+3×23+3×24+2×25+1×26)÷21=225(万元).21所以答案是:22万元;(3)这个奖励标准应定月销售额为22万元合适.因为称职以上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是22万元,说明销售额达到和超过22万元的营业员占称职营业员的一半,正好使称职以上营业员有一半能获奖.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本题也考查了加权平均数、中位数的认识.17、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小刘同学登录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到了我国2021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数据(万吨).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反映2021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数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数据分成8组:0≤x<1000,1000≤x<2000,2000≤x<3000,3000≤x<4000,4000≤x<5000,5000≤x<6000,6000≤x<7000,7000≤x≤8000):b.2021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在1000≤x<2000这一组的是:1092 .8,1094.9,1231.5,1270.4,1279.9,1386.5,1421.2,1735.8,1930.3(1)2021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为______万吨;(2)小刘同学继续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北京市与河南省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千克/公顷)比较接近,如下图所示,他将自2016年至2021年北京市与河南省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表示出来:)(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自2016-2021年间,设北京市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平均值为x A,方差为S A2;河南省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平均值为x B,方差为S B2;则x A______x B,S A2______S B2(填写“”或“<”);(3)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一年增长2.0%.如果继续保持这个增长率,计算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约为多少亿斤(保留整数).答案:(1)1279.9(2)>,<(3)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30亿斤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计算即可;(2)分别计算出北京和河南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平均数即可比较平均数大小,方差大小根据图像判断:方差越小越稳定,方差越大波动越大;(3)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2.0%),即可得出.(1)解:将2021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从小到大排列:1092 .8,1094.9,1231.5,1270.4,1279.9,1386.5,1421.2,1735.8,1930.3,一共9个数字,中间的数字1279.9即为中位数,2021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为:1279.9(2)(6148+6146+6137+6183+6244+6197)≈6176,x A=16(5781+5894+6097+6237+6356+6075)≈6073,x B=16∴x A>x B,由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波动小,比较稳定,河南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波动大,所以可知S A2<S B2;(3)由题意得: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1+2.0%)=13657×1.02≈13930故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30亿斤.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方差的意义以及增长率问题,牢固掌握各项概念和公式以及正确计算是本题关键.18、某校依据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教育.该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利用课后托管服务时间,对七年级学生一周参加家庭劳动次数情况.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请将下面过程补全.①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兴趣小组获得了这20名学生每人一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数据如下:3 1 2 24 3 3 2 3 4 3 4 05 5 26 4 6 3②整理、描述数据:整理数据,结果如下:6≤x<8 2③分析数据(1)兴趣小组计划抽取该校七年级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下面的抽取方法中,合理的是()A.从该校七年级1班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B.从该校七年级女生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C.从该校七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男、女各10名学生(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填空:a=___________;(4)该校七年级现有400名学生,请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达到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学生人数;(5)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写出一条你能得到的结论.答案:(1)C(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见解析;(3)3(4)160人(5)七年级一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偏少,故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答案不唯一)分析:(1)根据抽样调查的要求判断即可;(2)根据频数分布表的数据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即可;(3)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4)用样本的比估计总体的比进行计算即可;(5)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解答即可.(1)解:∵抽样调查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兴趣小组计划抽取该校七年级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合理的是从该校七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男、女各10名学生,故选:C(2)解: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3)解:∵被抽取的20名学生每人一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从小到大排列后为:0 1 2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5 5 6 6 ,排在中间的两个数分别为3、3,∴中位数a=3+3=3,2所以答案是:3;(4)解:由题意可知,被抽取的20名学生中达到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学生人数有8人,=160(人),400×820答:该校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达到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学生为160人;(5)解:根据以上数据可知,七年级一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偏少,故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答案不唯一)小提示:此题考查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答.。
数据分析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数据分析的概念知识点总结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1.数据分析的定义数据分析是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转换和分析,从而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进行。
2.数据分析的意义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决策、提高运营效率、发现市场机会等。
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市场预测。
3.数据分析的过程数据分析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建模和数据可视化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都需要用到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以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数据分析的工具和方法1.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一种对数据进行概括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所包含的信息。
统计分析可以通过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多元统计等方法进行。
2.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信息的方法,其目的是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数据挖掘可以通过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和异常检测等技术进行。
3.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训练模型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的方法,其目的是让计算机能够自动学习和改进。
机器学习可以通过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技术进行。
数据分析的应用领域1.商业分析商业分析是数据分析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做出决策、提高运营效率、发现市场机会等。
商业分析可以通过对销售数据、客户数据、市场数据等进行分析来实现。
2.金融分析金融分析是数据分析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其目的是帮助金融机构做出风险评估、资产配置、投资决策等。
金融分析可以通过对股票数据、债券数据、信用数据等进行分析来实现。
3.健康分析健康分析是数据分析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其目的是帮助医疗机构做出疾病预测、治疗方案制定、医疗资源配置等。
健康分析可以通过对患者数据、医学影像数据、基因数据等进行分析来实现。
数据分析的未来发展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多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2)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2)一、选择题1.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A.3,2 B.3,4 C.5,2 D.5,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平均数为(a−2 + b−2 + c−2 )=(3×5-6)=3;原来的方差:;新的方差:,故选B.考点:平均数;方差.2.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A.7,6 B.7,4 C.5,4 D.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3(-2+b-2+c-2)的值;再由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详解】解:∵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a+b+c=5×3=15,∴13(a-2+b-2+c-2)=3,∴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数据a,b,c的方差为4,∴13[(a-5)2+(b-5)2+(c-5)2]=4,∴a-2,b-2,c-2的方差=13[(a-2-3)2+(b-2-3)2+(c--2-3)2]= 13[(a-5)2+(b-5)2+(c-5)2]=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平均数以及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3.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众数是8 B.中位数是8 C.平均数是8.2 D.方差是1.2【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详解】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8.210⨯⨯⨯⨯⨯方差是222222(108.2)2(98.2)3(88.2)2(78.2)(68.2)1.561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4.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则xy等于()A.34abB.43abC.34baD.43ba【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详解】解:∵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ax byx y++,∵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1520 (1)(1)100100a xb yx y-•+++,∵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ax byx y++=1520(1)(1)100100a xb yx y-•+++,整理,得15ax=20by∴43x by a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5.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和方差S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A.队员1 B.队员2 C.队员3 D.队员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先比较出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稳定性,再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因为队员1和2的方差最小,所以这俩人的成绩较稳定,但队员2平均数最小,所以成绩好,即队员2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6.为全力抗战疫情,响应政府“停课不停学”号召,东营市教育局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课程教学的通知:从2月10日开始,全市中小学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在线课程教学和答疑.据互联网后台数据显示,某中学九年级七科老师2月10日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如下表所示则2月10日该中学九年级七科老师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的平均数是()A.22 B.24 C.25 D.26【答案】C【解析】【分析】把7个数相加再除以7即可求得其平均数.【详解】由题意得,九年级七科老师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的平均数是1++++++=,(26282826242122)257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掌握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回忆位中数和众数的概念;8.某鞋店一天中卖出运动鞋11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尺码(cm)23.52424.52525.5销售量12251(双)则这11双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5,25 B.24.5,25 C.25,24.5 D.24.5,24.5【答案】A【分析】【详解】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23.5、24、24、24.5、24.5、25、25、25、25、25、26,数据25出现了五次最多为众数.25处在第6位为中位数.所以中位数是25,众数是25.故选:A.9.已知一组数据:6,2,8,x,7,它们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 B.6 C.5 D.4【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平均数为6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详解:由题意得:6+2+8+x+7=6×5,解得:x=7,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6,7,7,8,则中位数为7.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10.为了解九(1)班学生的体温情况,对这个班所有学生测量了一次体温(单位:℃),小明将测量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表和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体温36.136.236.336.436.536.6(℃)人数48810x2(人)A.这些体温的众数是8 B.这些体温的中位数是36.35C.这个班有40名学生D.x=8【解析】【分析】【详解】解:由扇形统计图可知:体温为36.1℃所占的百分数为36360×100%=10%,则九(1)班学生总数为410%=40,故C正确;则x=40﹣(4+8+8+10+2)=8,故D正确;由表可知这些体温的众数是36.4℃,故A错误;由表可知这些体温的中位数是36.336.42+=36.35(℃),故B正确.故选A.考点:①扇形统计图;②众数;③中位数.11.某鞋店一天卖出运动鞋12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则这12双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5,25 B.24.5,25 C.25,24.5 D.24.5,24.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解:由表可知25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为25;12个数据的中位数为第6、7个数据的平均数,故中位数为25252+=25,故选:A.12.某中学为了了解同学们平均每月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在某年级随机抽查了20名同学,结果如下表所示:这些同学平均每月阅读课外书籍本数的中位数和众数为( )A.5,5 B.6,6 C.5,6 D.6,5【答案】D【解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间的两个数都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 5出现了6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5. 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调查人们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宜采用普查方式B .一组数据:3,4,4,6,8,5的众数和中位数都是3C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00%,随机事件的概率是50%D .若甲组数据的方差S 甲2=0.128,乙组数据的方差是S 乙2=0.036,则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稳定 【答案】D 【解析】A 、由于涉及范围太广,故不宜采取普查方式,故A 选项错误;B 、数据3,4,4,6,8,5的众数是4,中位数是4.5,故B 选项错误;C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00%,随机事件的概率是50%,故C 选项错误;D 、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故D 选项正确. 故选D .14.已知一组数据2a -,42a +,6,83a -,9,其中a 为任意实数,若增加一个数据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一定()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不确定【答案】A 【解析】 【分析】先把原来数据的平均数算出来,再把方差算出来,接着把增加数据5以后的平均数算出来,从而可以算出方差,再把两数进行比较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原来数据的平均数=242683925555a a a -++++-+==,原来数据的方差=222222(25)(45)(265)(835)(95)5a a a S --+-++-+--+-=,增加数据5后的平均数=2426839530565a a a -++++-++==(平均数没变化),增加数据5后的方差=22222221(25)(45)(265)(835)(95)(55)6a a a S --+-++-+--+-+-=, 比较2S ,21S 发现两式子分子相同,因此2S >21S (两个正数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基本概念,熟记方差的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比较增加数据后的方差的变化,可分别求出原来的方差和改变数据后的方差,再进行比较.15.某校为了解同学们课外阅读名著的情况,在八年级随机抽查了20名学生,调查结果如表所示:课外名著阅读量(本) 8 9 10 11 12 学生人数33464关于这20名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位数是10 B .平均数是10.25C .众数是11D .阅读量不低于10本的同学点70%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解:A 、把这20名周学课外阅读经典名著的本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则中位数是=10.5,故本选项错误;B 、平均数是:(8×3+9×3+10×4+11×6+12×4)÷20=10.25,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众数是11,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阅读量不低于10本的同学所占百分比为×100%=70%,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6.如图是成都市某周内日最高气温的折线统计图,关于这7天的日最高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极差是8℃B.众数是28℃C.中位数是24℃D.平均数是2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数据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由图可得,极差是:30-20=10℃,故选项A错误,众数是28℃,故选项B正确,这组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20、22、24、26、28、28、30,故中位数是26℃,故选项C 错误,平均数是:2022242628283032577++++++=℃,故选项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极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能够判断各个选项中结论是否正确.17.某中学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如表:年龄(岁)13141516人数1542关于这12名队员年龄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位数是14.5 B.年龄小于15岁的频率是5 12C.众数是5 D.平均数是14.8【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求出这组数据的众数、频率、中位数和平均数即可.【详解】解:A、中位数为第6、7个数的平均数,为14152+=14.5,此选项正确;B、年龄小于15岁的频率是151122+=,此选项错误;C、14岁出现次数最多,即众数为14,此选项错误;D、平均数为:131145154162175=1212⨯+⨯+⨯+⨯,此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与频率的计算问题,是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与频率的定义进行解题.18.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小亮的成绩和其它39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90分,∴40人的平均数是90分,∵39人的方差为41,小亮的成绩是90分,40人的平均分是90分,∴40人的方差为[41×39+(90-90)2]÷40<41,∴方差变小,∴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关键.19.一组数据-2,3,0,2,3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0,3 B.2,2 C.3,3 D.2,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0,2,3,3,最中间的数是2,则中位数是2;在这一组数据中3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20.在去年的体育中考中,某校6名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如下表:则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A.众数是18 B.中位数是18 C.平均数是18 D.方差是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详解】A、这组数据中18出现了3次,次数最多,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B、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8+18)÷2=18,则中位数是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C、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7×2+18×3+20)÷6=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D、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6[2×(17﹣18)2+3×(18﹣18)2+(20﹣18)2]=1.故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总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x,则方差S2=1n[(x1-x)2+(x2-x)2+…+(x n-x)2].。
中考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归纳及真题解析
数据分析知识点归纳及真题解析【知识归纳】一、统计调查1、数据处理的过程(1)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数据、—数据、—数据和—数据等过程。
(2)收集数据的方法:a、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b、实地调查:如现场进行观察、收集、统计数据c、媒体调查: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调查都是媒体调查。
注意: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要掌握两个要点:①,②蔓0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2、统计调查的方式及其优点(1)全面调查:考察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2)划计法:整理数据时,用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这种记录数据的方法叫划计法。
(3)百分比: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o注意:①调杳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调查,另一种是抽样调查.②^计之和为总次数,百分比之和为lo③划计法是记录数据常用的方法,根据个人的习惯也可改用其他方法。
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可靠,、真实,抽样调查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
3、抽样调查(0抽样调查是这样的一种主法同,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拥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2)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即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
4、总体和样本总体:要考查的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从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二、直方图1、数据频数(数据表格)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败据出现的,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蛆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2、(频教)直方图(统计各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即频数,并用图像展示出来)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
(I)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⑵直方图的结构:宜方图、—、—三部分组成。
(3)作直方图的步骤:①-(即极差,为II大值与II小值的差);②—(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与组敷(用极差。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1.了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1=7 +=,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
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练习:1、数据1, 0,—3, 2, 3, 2,—2的中位数是________ ,众数是2、某电视台举办青年歌手演唱大赛,7位评委给1号选手的评分如下:9.3 8.9 9.2 9.5 9.29.7 9.4按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将其余得分的平均数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1号选手的最后得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3、数学老师布置了10道计算题作为课堂练习,小明将全班同学的解题情况绘成了下面的条形统计图.根据图表,求平均每个学生做对了几道题?4、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统计如下:月工资/元5000 4000 2000 1000 800 500人数 1 2 5 12 30 6则该公司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为和众数为.5、某超市招聘收银员一名,对三名申请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下面是三名候选人的素质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素质测试小赵小钱小孙计算机70 90 65商品知识50 75 55语言80 35 80公司根据实际需要,对计算机、商品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分别赋予权重4、3、2,这三人中将被录用.6、从全市5000份试卷中随机抽取400份试卷,其中有360份成绩合格,估计全市成绩合格的人数约为人。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数据分析是指通过采集、整理、处理和解释数据,以揭示其中的规律、趋势和关联性,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下面是对数据分析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总结。
1. 数据采集与整理数据采集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它涉及到从各种渠道采集数据,并将其整理成可用的格式。
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实验、观察、互联网爬虫等。
数据整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集成等步骤,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2. 数据描述统计数据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描述的方法。
常用的数据描述统计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这些统计量能够匡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
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表、图象等形式展示出来,以便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饼图、热力图等。
通过数据可视化,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和趋势。
4.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它们提供了一种量化数据不确定性的方法。
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统计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判断总体特征。
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常用概率分布、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方法来进行判断和判断。
5. 数据探索与特征工程数据探索是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探索的过程,以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关联。
常用的数据探索方法包括数据可视化、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
特征工程是指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组合和选择,提取出对目标变量有预测能力的特征。
特征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模型的性能。
6. 数据建模与预测数据建模是根据已有数据构建数学模型,用于预测未来的结果或者分析影响因素。
常见的数据建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在数据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和评估,并对模型进行优化。
7.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模式和知识的过程,它结合了统计学、机器学习和数据库技术。
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1、平均数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①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⑤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⑥各个数据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4、数据的离散程度①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
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②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数学的方法和技巧狠抓“双基〞训练“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技能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已经程式化了的动作,初中数学基本技能包括运算技能、画图技能、运用数字语言的技能、推理论证的技能等。
只有扎实地掌握“双基〞,才能灵活应用、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在趣味运动会“定点投篮”项目中,我校七年级八个班的投篮成绩(单位:个)分别
为:24,20,19,20,22,23,20,22.则这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3.某单位招考技术人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 6 : 4 记入总
成绩,若小李笔试成绩为 80 分,面试成绩为 90 分,则他的总成绩为( )
A.84 分
B.85 分
C.86 分
D.87 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
A.1.75,1.70
B.1.75,1.65
C.1.80,1.70
【答案】A
【解析】
【分析】
D.1.80,1.65
11.在“童心向党,阳光下成长”合唱比赛中,30 个参赛队的决赛成绩如下表:
比赛成绩/分
9.5
9.6
9.7
9.8
9.9
参赛队个数
9
8
6
4
3
则这 30 个参赛队决赛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
,
x y
∵甲种糖果单价下降 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 20%,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
a(1 15 ) • 100
x
b(1
20 ) y 100
,
x y
∵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
∴
ax x
by y
=
a(1 15 ) • x b(1 100 x y
20 ) y 100
25,1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
A.20 分,22 分
B.20 分,18 分
C.20 分,22 分
D.20 分,20 分
【答案得.
【详解】
数据排列为 18,20,20,20,22,23,25,
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20,中位数为 20.
故选:D.
A.9.7,9.5
B.9.7,9.9
C.9.6,9.5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详解】
D.9.6,9.6
解:由表知,众数为 9.5 分,中位数为
=9.6(分),
故选:C. 【点睛】 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找中位数要把数 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B.众数是 19 岁,中位数是 19 岁
C.众数是 19 岁,中位数是 20.5 岁
D.众数是 19 岁,中位数是 20 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
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 ;众数是指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
【详解】
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1、1、1、3、4,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A 选项正确;
众数是 1,B 选项正确;
平均数为 111 3 4 =2,C 选项错误; 5
方差为 1 ×[(1﹣2)2×3+(3﹣2)2+(4﹣2)2]=1.6,D 选项正确; 5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
A.2,1,2
B.3,2,0.2
C.2,1,0.4
D.2,2,0.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中位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
【详解】
将这组数据重新由小到大排列为:1、2、2、2、3
平均数为: 1 2 2 2 3 2 5
2 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为:2
中位数为:2
方差为: s2 1 22 2 22 2 22 2 22 3 22 0.4
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
一、选择题
1.某校九年级数学模拟测试中,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这组数据描述
正确的是( )
姓名
小红
小明
小东
小亮
小丽
小华
成绩(分)
110
106
109
111
108
110
A.众数是 110
B.方差是 16
C.平均数是 109.5
D.中位数是 109
【答案】A
【解析】
【分析】
方差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5.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 a 元和 b 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 果 x 千克与乙种糖果 y 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 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 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 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
x
变,则 等于( )
14.为参加学校举办的“诗意校园•致远方”朗诵艺术大赛,八年级“屈原读书社”组织了五次
选拔赛,这五次选拔赛中,小明五次成绩的平均数是 90,方差是 2;小强五次成绩的平均 数也是 90,方差是 1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成绩比小强稳定 B.小明、小强两人成绩一样稳定 C.小强的成绩比小明稳定 D.无法确定小明、小强的成绩谁更稳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 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详解】 ∵小明五次成绩的平均数是 90,方差是 2;小强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也是 90,方差是 14.8. 平均成绩一样,小明的方差小,成绩稳定, 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平均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 错因分析 容易题.失分原因是方差的意义掌握不牢.
,
整理,得
15ax=20by
∴ x 4b , y 3a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
6.某青年排球队 12 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单位:岁)
18
19
20
21
22
人数
1
4
3
2
2
则 12 名队员的年龄( )
A.众数是 20 岁,中位数是 19 岁
若小明再射击 2 次,分别命中 7 环、9 环,与前 10 次相比,小明 12 次射击的成绩
()
A.平均数变大,方差不变
B.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C.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大
D.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利用计算出前 10 次射击的平均数,再计算出方差,然后计算出再射击 2 次后的平均数
(110﹣109)2]= 8 ,B 错误; 3
中位数是 109.5,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众数、平均数、方差、中位数,掌握它们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在只有 15 人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若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
进入前 8 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
根据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求出众数和中位数,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和
方差.
【详解】
解: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110,A 正确;
x 1 ×(110+106+109+111+108+110)=109,C 错误; 6
S2 1 [(110﹣109)2+(106﹣109)2+(109﹣109)2+(111﹣109)2+(108﹣109)2+ 6
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详解】
解:在这一组数据中 19 岁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 19 岁;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
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 20 岁,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
20 岁.故选:D.
【点睛】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7.小明参加射击比赛,10 次射击的成绩如表:
80 6 90 4 84 (分)
10
10
故选 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含义.
4.对于一组统计数据:1,1,4,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位数是 1
B.众数是 1
C.平均数是 1.5
D.方差是 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依次计算可得答案.
5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确定数据众数,中位数,方差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它们的定义和计算方
法.
10.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 15 名运动员的成绩如表所示:
成绩/米 1.50
1.60
1.65
1.70
1.75
1.80
人数
2
3
2
3
4
1
则这 15 运动员的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点睛】
此题考查众数和中位数,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
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
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9.一组数据 3、2、1、2、2 的众数,中位数,方差分别是:( )
13.郑州某中学在备考 2018 河南中考体育的过程中抽取该校九年级 20 名男生进行立定跳 远测试,以便知道下一阶段的体育训练,成绩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