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 酚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

一、教材分析

醇和酚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两种有机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醇的学习中仍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它们的应用;通过“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典型的一元酚,本节介绍了苯酚的酸性和取代反应,在呈现方式上主要是归纳推理式,通过实验现象归纳苯酚的性质;教材中通过“学与问”比较苯、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注意醇和酚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共同特点是都含有羟基(—OH)官能团。教学时,要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对比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从苯酚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酚类的结构和性质;以此要求学生自主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与第一章烃的性质的学习思路不同,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以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预测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通过学习醇酚的性质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鉴于学生初次通过分析结构预测性质,熟练程度不高,在醇的化学性质部分,运用交流研讨引导他们分析醇的结构,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在苯酚化学性质的部分,则让学生考虑其性质并与苯和醇的性质进行比较,先通过活动探究,让他们分析苯酚的结构,探究其性质,再从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苯酚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

(2)、掌握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机理。

(3)、掌握酚结构的特点,酚的弱酸性,取代反应。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根据物质结构推断化学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四、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及消去反应的机理

苯酚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五、学时安排

5课时

六、教学方法

1.从乙醇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推导乙醇的化学性质;

2.通过启发、诱导,“从个别到一般”由乙醇推导出其他醇类的化学通性。

七、教学内容

一、醇

1、概念: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醇。根据羟基的数目分:一元醇(含一个羟基如CH3CH2OH)、二元醇(含两个羟基例如乙二醇)、多元醇(两个以上的羟基例如丙三醇)

2、物理性质:(1)低级饱和一元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往往有特殊气味,能与水混溶。十二个碳原子以上的高级醇为蜡状固体,难溶于水。饱和一元醇的比重都比分子量相近的烷烃大,但小于1,低级醇的熔点和沸点都比分子量相近的烷烃要高,含支链醇的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直链醇要低。

(2)醇的沸点比烷烃高得多,是因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羟基是极性很强的基团,在液体状态,醇分子间可通过氢键缔合在一起,而气体状态的醇是不缔合的。要使液态醇变为蒸气,必须提供断氢键的能量,因此沸点升高。

(3)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以任意的比例混溶,这是因为它们都能和水形

成氢键。

(氢键:醇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与另一个醇分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这种吸引作用称为氢键。)

二、乙醇

1、乙醇的组成和结构

化学式:C2H6O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官能团:羟基(—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是一种重要的溶剂,俗称酒精。

3、乙醇的化学性质:

3.1、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

(现象:(1)钠下沉(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大)(2)有气泡出现

(3)反应结束后,试管壁变热,但钠不熔化(反应放热,但热量没达到钠的熔点,反应慢,羟基上的氢不如水活泼)

(4)反应结束后往试管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证明反应生成碱性物质(乙醇钠))

3.2、消去反应(因为在醇分子中,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和碳原子强,

O-H键和C-O键的电子对都向氧原子偏移,因而醇在起反应时,O-H

键容易断裂,氢原子可被取代)

(1)消去反应: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170度时生成乙烯。方程式为:

C2H5OH→CH2→CH2↑+H2O

但是,在温度为130℃-140℃,浓硫酸的条件下,分子间会发生脱水制乙醚这个副反应

2C2H5OH →C2H5OC2H5 + H2O(此为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的条件:醇类和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例如甲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乙醇就能发生消去)。

3.3、取代反应:乙醇与浓的氢溴酸混合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

−∆CH2CH3Br+H2O

H2CH3OH+HBr−→

3.4、氧化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